石家洞的百年古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石家洞的百年古迹,第1张

石焕章墓,又名“麟祥府君墓”。位于宁远县石家洞乡上洞铺村后山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石焕章归葬于此墓。墓首旁立有一块刻有图文的无字空碑,高2米,宽08米。主碑碑石残缺,阴刻楷书“麟祥府君墓”。两侧耳碑阴刻墓主生平简介。主碑和耳碑于1996年修水库被毁。墓前两侧立有2根5米高的石柱,左边的石柱上刻有:一代名争柱石高,右边的石柱上则刻有:千秋宅近乡山好,是晚清进士彭述于光绪十三年(1887)书写的挽联。墓地于1989年至1992年先后三次被盗,尸身百年不腐,遭受严重破坏,至今相关部门未设置文物保护单位。

此墓见证晚晴湘军将领石焕章曾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苗族起义往事,转战10多个省,长达20多年的斗争,使清朝晚灭50多年的历史,发扬”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石焕章旧居,位于石家洞乡新屋村的池塘边,石氏宗祠上去几百米处,建于清代,已经严重失修,宁远文物局也没有管理,这里曾居住过石光陛、石焕章等宁远清代知名人士。据知里面有六厢房,里面有的石块刻满字,门前还有一对石狮子,旧时宁远很少有人家在门前放狮子,只有拥有相当地位和官位的人才准放石狮子,石焕章旧居是目前宁远县已知的唯一座晚晴湘军将领旧居。

石焕章旧居和东安县席宝田旧居一样,至今没有得到修缮,是永州唯一的两座湘军将领现存完好的旧居。见证了永州湘军曾从征万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苗族起义的往事。

石家村是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月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52511422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525。邮政编码为42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39 ,车牌号码为湘E。石家村与姜支村、禾力村、管竹村、洪溪村、江现村、栗山村、鸿程村、月溪村、丰阁村、欧溪村、黑岩村、三溪村、白羊村相邻。

石家村附近有月溪、江口风景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_龙洲风景区、洞口平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王元帅宫等旅游景点,有雪峰蜜桔、洞口墨晶石雕、枞菌、土猪、酱腌菜等特产。

华夏本土起源说36: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文|黄饮冰

石家河原居民的种族属性是什么呢?这可以从石家河玉器上读析出来。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谈一下看法,也无伤大雅哈!

一、从石家河人灵玉人头像和神灵玉人头像看,石家河原居民是古尸人和古夏人融合形成的新族群

1 、石家河文化的人灵像是尸(夷)图腾,是古尸(夷)人存在的证据

 

对于石家河的人头像,我在《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一文中已经做了总结。人灵像(与常人一样的玉人像或玉人头像)是尸( 夷 )图腾的载体,人灵像就是“尸”(夷)。尸(夷)图腾是古尸(夷)人的图腾。

2 、石家河文化的神灵像是夏图腾,是古夏人存在的证据

神灵像(人兽复合玉人头像)是夏图腾的载体,神灵像就是“夏”,我在《石家河“玉面人头像”是玉制的“夏图腾”和“夷图腾”》一文中已经做了总结。夏图腾是古夏人的图腾。

3 、石家河文化的“笄”说明石家河原居民是北人打扮

中国古代南北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修饰习俗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南人’“披发”而北人“髻发”。髻发的工具就是“笄”。石家河的人面头像,都没有披发的迹象,都是头戴浅底冠帽,发被髻在帽中。这当然是猜测,因为没有看到不戴帽而直观的髻发人头像。那么髻发的证据是什么呢?就是在石家河有“笄”的存在。从地理位置看,处于江汉平原上的石家河无疑是南方,其原居民应该具有披发的修饰习俗,但是,从“笄”的存在可以推知,石家河原居民是北方人的打扮。

形成后的石家河原居民,已经与同处于两湖地区的其他居民有了明显的不同,也就是说,在石家河文化时期,两湖地区的居民,进行了一次分化。江汉地区的居民,经过融合之后,变成了北人打扮。其他的居民,如湖南地区,还是保持了原始状态,没有被北人同化掉。

这次分化,是很有意义的。

二、石家河的玉龙、玉凤和玉虎是典型的华夏文化特征

在崇拜上看,龙、凤、虎之崇拜属华夏的基本崇拜系列。

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陶器文明、玉器文明两个特殊而独具的文明阶段后进入青铜文明,而且陶器和玉器一直伴随我们文明的始终。我们没有在使用青铜器的时候把陶器和玉器丢掉了,当然中华文明还有一个独特的文明特征就是木(竹)器(漆器)的使用。中华文明的建筑物是土木架构,后来又发明了砖瓦和瓷器。

中国人的祖先是最早使用陶器的和玉器的,所以我们不能否定陶器文明和玉器文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讲,陶器是农业已经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陶器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种子(粮食)和煮熟粮食。肉可以用火烤熟,不一定要煮熟,但粮食用火烤则不一定可行,会烤糊了。所以我一直不相信最早的农业会在西亚产生,原因就是西亚是先有农业后有陶器的,我想不明白在没有陶器的1000多年时间里,他们如何把粮食搞熟的。粮食要生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在石家河,中华文明的原始色,龙、凤、虎都存在,而且龙、凤和虎都是用玉雕琢出来的,即玉器是龙、凤和虎崇拜的表现材料和载体。所以石家河文化是典型的华夏文化,而非其他文化,如三苗。

七、石家河文化不是三苗文化

有人认为,以湖北、湖南为主体的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是史前“三苗”部族的活动区域,故此把石家河文化与三苗文明联系起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中出土了数量颇为可观的玉器,但很有趣的是,湖北地区的玉器主要出自瓮棺葬。上世纪80年代末发掘的肖家屋脊,在大型瓮棺中出土玉器137件,其中仅六号瓮棺就出土56件。2015年末发现的大量玉器,也是在瓮棺。

湖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器,却全都出自土坑墓。

这个信息传达的意思是什么?说明在石家河文化时期,湖北和湖南的石家河文化,正在发生着分化。瓮棺是仰韶文化的特色。湖北的瓮棺习俗是仰韶文化丧葬习俗南传到湖北的结果。瓮棺习俗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就已经传到湖北了,如湖北孝感的叶家庙文化中就有瓮棺的丧葬习俗。而我认为仰韶文化是古夏人创造的文化。前面专门说了玉器“笄”的存在,也证明了中原文化的确南传到了湖北地区。

那么古尸(夷)人的丧葬习俗是什么呢?是“土坑墓”。

我的解释是:湖北的石家河文化原居民和湖南的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原居民,在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早期,都是古尸人(华尼尸人)。但是湖北的北部和西部,与生活于中国西部和中原地带的古夏人接触很多,是古夏人文明和古尸人文明的交锋区。湖北江汉地区的古尸人与西部和中原的古夏人(华尼夏人)发生了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群,在风俗习惯上从北人。而湖南地区的古尸人,保持了原来的生活状态,在新形成的湖北地区的华夏族面前,成为了另类,逐步演化成了与华夏族群不同的族群,两者界线逐渐明显起来。

不过在石家河文化时期,湖南的古尸人还是江汉地区的古华夏人的附庸,并没有独立出来。在五帝时期,湖南地区的古尸人才转化成三苗,或被中原华夏族明确命名为“三苗”。尧舜禹都先后征伐过“三苗”,帝尧时期“北分三苗”,还把三苗迁移到西北的三危山,禹征三苗。三苗在三危山与古姜族融合,形成了先羌族群。所以古书说“羌是三苗的后裔”。在研究古史时,一定要有时间概念。羌人在殷商时期才进入殷商的历史记载中。

除两湖地区外,石家河文化玉器还散见于河南禹县瓦店、偃师二里头、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卢山峁、神木石峁、内蒙古赤峰大甸子等龙山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址,以及河南殷墟妇好墓、陕西长安张家坡等商周墓葬。

那么,河南禹县瓦店、偃师二里头、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卢山峁、神木石峁、内蒙古赤峰大甸子等龙山文化河南禹县瓦店、偃师二里头、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卢山峁、神木石峁、内蒙古赤峰大甸子等龙山文化可以看做是石家河文化的辐射和影响区,河南殷墟妇好墓、陕西长安张家坡等商周墓葬可以看做是对石家河文化的继承。

八、石家河原居民的种族属性——华夏族

对于古尸人(华尼尸)和古夏人(华尼夏)的来历,我在我的《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探讨得很清楚。

石家河原居民,是北方的古夏人(华尼夏)和南方的古尸人(华尼尸)在江汉平原融合形成的新族群——华夏族群。

与南人相比较,石家河原居民在石家河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显著的北人习俗,但与北人相比较,石家河原居民又有很多的南人性质,所以石家河原居民,是南北人群融合后形成的新族群,这个新族群既不同于北方的古夏人,也不同于南方的古尸人,他们是新的华夏族群。

所以距今4600年到4300年,生活于江汉平原上的族群,才是真正的华夏族群。华夏族群才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族群。

在距今4600年到4300年,江汉地区才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

华崇拜的起源是“火”,即“火树”图腾。华的原始音是ha。华(ha)从滇黔高原沿青藏高原的东缘(康定草原)向中国的西部和北部传播,由ha音引发出ya(亚,燃烧的木头)、ya(雅,鸡的一种,性情温和的、羽毛有色彩的鸡,或许就是火鸡)、ga(家的古音就是ga,鸡的古音也是)、sa(夏和萨)等等。这一路一直保持了华(ha)的“火”的底色,最终形成了中国西部和中原至秦晋高原的华尼夏;华(ha)由滇黔高原下两湖,与两湖地区的胡尼人相遇,形成了华尼尸。在两湖地区,胡音和华音融合,华(ha)演变成了华(hua)。两湖地区的华(hua),是太阳。如洞庭湖(彭头山)和武陵山(高庙)都有八角星图案,这个八角星就是光芒四射的太阳的代表,所以八角星就是两湖地区的华图腾。在江汉地区形成的新族群命名为“华夏”,是很合理的。

九、题外话——三星堆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变体

由于火树和太阳的结合,在两湖地区,形成了太阳树的概念,即太阳栖息在太阳树上,桑木和若木,就是太阳树。太阳树在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有大量的表现。所以三星堆也是华尼文明的变体,其文化源头主要在石家河,当然也有在东方竞争失败后西迁的帝俊族群的文化成分,“使四鸟”是帝俊族群的文化特色,三星堆的“四鸟金箔”,就是帝俊文化影响的结果。

黄饮冰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于孝感()华夏江汉形成说之三: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 儿童故事频道 与你分享!

  大家都知道,人们对居住环境非常讲究。尤其有钱人家在建宅之前,都要请风水先生过目。然后根据阳宅三要先定其大门方位,再确定主屋、厨房位置。小户人家看不起风水,只好根据人家的模式去仿建。由于地理环境千差万异,因此,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祸端,给宅舍带来不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唐代开始,招致灾害的人家,便在家宅险要处立一巨石,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使恶煞不敢作祟,据说很起作用。用其他襄解方法就达不到如此效果。在人们心目中,镇宅之宝无过于“泰山石敢当”了。

 我族有个二老爷是个石匠,专给人加工“泰山石敢当”牌子。有时我便凑到他跟前凑热闹。二老爷是个热心肠的人,有问必答。我发现他雕刻的字苍劲有力,而且牌子大小一样。带着好奇之心问:“二老爷,这牌子还有尺寸吗”二老爷严肃地说:“干什么没个尺寸,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泰山石敢当这牌子,对尺寸要求相当严格,差丝毫也不灵验。这是先辈定下来的规矩。”

 如今回想起来,二爷爷说得不无道理。从尺寸的严格要求上,反映了人们对泰山石的无比崇拜,用泰山石来镇宅是无可非议的。

 石敢当的传说没有明确的记载。两汉时期的“急就篇”写道:“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龙是皇帝和水的代名词,石,敢当其冲。石到底是指人还是物。因为当时没阐明时代背景,难下结论。如果是指石的话,那就体现了石的巨大威力,这使人们产生了对石的崇拜。尤其是泰山,通地拔天,群峰拱顶,气势磅礴,岿然独立,号五岳之尊。自古人们把它视作灵山,对泰山石推崇至祟。事实上也是如此,登上山顶如同置身青天,鸟瞰山下云雾翻滚,如大海似海礁,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难怪历朝历代政绩卓越的皇帝,历尽千山万水前来封禅,他们把泰山视作天梯。登泰山如同登天。人们向往的天堂是虚无飘渺的,而玉皇顶的楼台琼阁与山水构成的美景却是实实在在的。泰山囊裹了三界,从南天门往上为之天堂,至山下蒿里为人间,蒿里山到奈何为地狱。“封神演义”这部巨作,就是以盘龙山做引子开始写成的。当时纣王来此降香,见女娲娘娘长得很美,信笔题壁一诗来戏弄之。女娲回宫后睹此大怒,遂派山中一狐变作妲己,以色祸国,灭了纣王。后来,姜子牙把有功大臣封神于泰山,泰安于是成了神州;西游记也是以泰山为模特编写的神话传说。这更给泰山披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女娲补天为什么偏偏用泰山的五色石,不用其他地方的石块不更加证实了泰山石的灵验吗泰山稳则国家安,天地间的灵气几乎都凝聚在泰山石中。作为镇宅之宝,只有泰山石才敢当此任。

 以前中国的三大建筑:宋天贶殿、大成殿、金銮殿,都是用泰山石来铺垫的。就是一般的寺庙也用泰山石镶镇四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人民大会堂和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建筑,都以泰山石作为奠基,毛泽东纪念堂也全是用的泰山花岗岩。可见,泰山石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何等位置!

 泰山石确确实实蕴藏着灵气,石块纹理清晰,有的像画有的像文字。香港回归的前一年,有人在泰山西路发现了“回归石”,上面的中国地图非常逼真,只是缺少台湾省分。回归二字耀眼分明。这充分体现了泰山石的钟灵毓秀。难怪人们把泰山石用作镇宅之宝。

 以上是泰山石敢当的由来。不过,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此存有异议。有的说泰山石敢当是两个人,一名泰山,一名石敢当,二人是好朋友。叫泰山的家中富有,是个逢凶化吉之人。泰山出家一去不返,寄居在泰山家的石敢当以为朋友故意躲避他,于是恼羞成疾,抱病而亡。泰山听说后也含恨而死。既然如此,用泰山、石敢当镇宅有什么意义这种说法不足为信。

 在民间还流传着,沟村有个叫石敢当的人,出生时连续刮了七天大风,搞得漫地飞沙走石,日月失辉。当石呱呱坠地时,风止天晴。母亲视其面目如同妖怪,想把他扔掉。婆母却不愿意,说自己孙子是吉人吉相,方保住一命。三清殿丘道长路经此地,看其相貌非凡,收为弟子,起名石敢当。石敢当聪明伶俐,跟丘道长习医学武,十二岁便下山给人治病,降妖除魔。外省有人中了邪术,也不远千里前来请他治病,治一个好一个。由此它的名声大振。当时与他同名的人很多,有的假籍他的名讳到处招摇撞骗。为了区分真假石敢当,于是把桥沟的石敢当,叫做泰山石敢当。

 在泰安境内,有的人家把石敢当画像悬挂在室壁上。小时候我住姥姥家时,看到表嫂子房间挂着一张画像,看上去像是钟馗,但面貌却与之迥然不同。画面上的人物是豹眉虎眼,红发倒生,熊臂猿腰,手执宣花板斧,威凛凛怒视前方,鬼魔睹之毛骨悚然,恶人观此不寒而栗。后来才知道这是石敢当的画像。

 到底桥沟有无石敢当这人,八零年徂徕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此事做了深入细致地考查。从石家谱书上,找到石介的先辈石丙,酷似石敢当。并在石家林内挖出一件鬼头鼎,也映照了石敢当的形象。由此可断言之,石丙就是石敢当。根据民间传说,太封元年,汉武帝于东巡泰山封禅,路经泰山政治文化中心奉高县。此县城东临红紫湖,城南之汶河水势浩淼,东海的水兽时常沿河上下出没,危害生灵。汉武帝乘船过河时,由当地桥沟石敢当护驾。船行至中心,突然上游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水势汹汹。武帝大惊。这时石敢当立于船首,手执宣花板斧大喝一声:“石某在此,休得猖獗!”河面立时风平浪静,汉武帝这才安全无恙地到达对岸。

 来至奉高,文武百官为武帝压惊。武帝问左右救驾者何人有人说是石闾山上的石敢当。武帝视其人非凡,又是石姓,石闾山必定蕴藏着天地之灵气,于是在泰山亟顶立石闾山石封之。四月返东海禅石闾。

 闾者,巷也。迷信的说法,谁家的宅子若冲街巷便犯了路剑,家中就不得安宁。泰山石敢当石刻为什么立于巷首,便不言而喻了。

 石丙和石介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泰山石的大无畏精神,冠与石丙石敢当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再说,制作泰山石敢当的牌子,都是取之于桥沟附近的山坡上。

 现在桥沟正处在开发时期,把泰山石的精神和石丙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形象。这对于完善泰山的石文化,是极其必要的。

石家村是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红岩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30527103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30527。邮政编码为422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39 ,车牌号码为湘E。石家村与下匡村、上匡村、红岩村、巷子村、泡桐村、大田村、柳山村、红岩社区、盐井村、焦溪村、谢家村、竹溪村、陡街村、雪峰村相邻。

2018年7月13日,司法部、民政部表彰石家村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石家村附近有黄桑自然保护区、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黄桑林海石峰、绥宁神龙洞、绥宁鸳鸯岛等旅游景点,有绥宁绞股蓝、绥宁青钱柳茶、薏米、绥宁花猪、绥宁玉兰片等特产。

宋代手工业发达,其中石家铜镜是代表。石家铜镜常见方形、葵花形和菱花形。镜背一般没有纹饰,只有铭文,铭文由于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把“镜子”均称作“照子”。

根据镜背的铭文,知道石家从事铸镜的人员有:父王、二叔、三叔、念二叔、十三郎、十五郎、三十郎、十五郎男念四郎、念二叔男十八郎、念二叔孙男五十一郎等几代人。而且自石家铸镜业兴盛以来,每一代人都有数名男性从事铜镜的铸造,如叔辈的就有二叔、三叔、念二叔等等。其中“念二叔”铜镜考古发现最多。

同时从“念二叔”“三十郎”“念二叔孙男五十一郎”等称谓中,也可以看出石家人丁兴旺,这大概也与石家铜镜获利比较丰厚有关。有的湖州镜上有铭文“每两一百文”,意思是铜镜按照重量计算价格,每一两就要一百文钱。若融铜钱来铸铜镜,那么十个铜钱也就是十文钱,大约是一两,融化后铸成铜镜,一两就可以卖一百文,是十分暴利的。为了应对“铜荒”、“钱荒”,政府当时禁止融钱铸器。

石家铜镜的销售,不仅限于江浙地区。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广西、福建出土了许多湖州石家镜,另外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山东等地也有发现。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国也有发现,南海I号沉船遗址上也有石家镜出土。这说明石家铜镜曾经漂洋过海,远销海外。

但如此显赫的石家铜镜,在南宋之后就鲜有发现,代之而起的是“薛家”铜镜,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的兴起,整个铜镜铸造业就逐渐衰落了。

石家洞的百年古迹

石焕章墓,又名“麟祥府君墓”。位于宁远县石家洞乡上洞铺村后山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石焕章归葬于此墓。墓首旁立有一块刻有图文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