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财力如何?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6收藏

杜月笙的财力如何?,第1张

(杜月笙图)

杜月笙能成为上海滩一代大亨,除了他本人有真本事以外,还有最得力的门生是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芮庆荣、杨启棠、黄家丰、姚志生、侯泉根的“小八股党”。

上海的鸦片市场被以沈杏山为首的“大八股党”所垄断,青帮老大黄金荣让杜月笙组建了小八股党,专门负责对付大八股党,从大八股党手里抢生意。小八股党中的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和芮庆荣四人能力突出,更得杜月笙倚重,因此被称之为“四大金刚”。对杜月笙有一定影响的门生还有三人:万墨林、陆京士、吴绍澍。

(杜月笙一家人图)

杜月笙的5个太太:大太太沈月英 女儿:杜维藩;二太太陈帼英 儿子:杜维、杜维翰、杜维宁;三太太孙佩豪 儿子:杜维屏、杜维亲;四太太姚谷香(姚玉兰) 儿子: 杜维善、 杜维蒿 女儿:杜美如、杜美霞;五太太孟令辉(孟小东) 无儿女。

(杜月笙一家人图)

1951年,杜月笙病重,离世前要分配遗产,剩余财力总共有11万美元。每个太太得1万美元,每个儿子得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得6千美元,出嫁的女儿得4千美元。

(杜月笙与5太太:孟小冬图)

杜月笙生前财产有上亿美元,可是他却销毁所有借据,他告诫家人子女,千万不要找借他钱的人要债。

要说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我们肯定会想到杜月笙。他的确是屌丝逆袭的最佳的标本。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后因章太炎建议而改名镛,号月笙。

杜月笙先后涉足 娱乐 、文化、教育、金融、新闻。

因为杜月笙会做人,他的地位和财富都迅速攀涨。

杜月笙控制着上海滩大部分的码头、商场、烟馆,几乎垄断了上海滩的工厂。

当然杜月笙巅峰时期的财产到底有多少谁也算不清楚。

首先是车子,

杜月笙当时有车九辆,型号还是价值十分昂贵的1930年雪佛兰。

车牌当然也算是一种价值,而杜月笙喜欢7数,车牌的价值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杜月笙日常开销也是达到了恐怖的地步,两百万大洋可以养活上海20000市民一年。他自己一年就花掉这么多钱。

有专家估算杜月笙财产大概是六七亿大洋,当时北京市的一套四合院差不多是八十块大洋。如此算下来杜月笙的财产差不多为七百五十万亿左右。

钱对杜月笙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死前烧掉了价值几十亿的欠条。

杜月笙一生会做人。

杜月笙一把烧掉的是几亿还是几十亿已无从考究。

杜月笙一生散财无数。

但最终是穷困潦倒了。

杜月笙这个人,虽然一辈子名震上海滩,生前家财万贯,但死后只有十万美元。

当然在杜月笙在上海发达的时候,并不缺钱。

杜月笙和孟晓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暧昧期,为了追求美女,打款们舍得花钱,杜月笙自然也不例外了。

杜便送她各种各样珍贵的艺术品,这些东西的价值都不是钱能够衡量的。

1912年上海滩的 汽车 数量达到1400辆,杜月笙一个人就拥有 汽车 数辆,并且杜月笙的车牌是7777,这说明他不光有钱,而且有地位。

到了30年代的时候,杜月笙的公馆里已经有了9辆豪车。

豪车真是一方面的消费,杜月笙维持一个杜公馆一年的消费就有200万。

一块大洋的消费就给一个农民吃喝一年了。

有钱之外,自然能够有很多美女,比如说孟晓东,姚玉兰,如果杜月笙不是一个财力足够雄厚之人,怎么可能养得起这些美女呢。

晚年杜月笙去了香港养老,最终只剩下一些借据了。

最终他命人把这些单据都给烧了。给子孙留财,就是给子孙留祸患,杜月笙非常懂这个道理。

杜月笙的名气不可谓不高,他的财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

杜月笙(1888年–1951年8月16日),出生于原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浦东新区)。在杜月笙一岁的时候,上海阴雨连绵,发生了让人感到无比可怕的瘟疫。

杜文卿的米店也同样受到阴雨天气的巨大影响。

为了缓解生存危机,杜文卿只能去洋人的工厂打工,

他的母亲因为难产,离开了人世。

杜文卿带着杜月笙和妹妹两个幼儿。 杜月笙的童年是非常穷困的,没想到他后来发达了。

1杜公馆每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

杜公馆,杜月笙旧居。这是当年杜月笙居住过的地方,造价30万美元。

整个杜公馆一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

2杜月笙还有九辆车,杜月笙不管是车本身还是车牌号,那可都是最顶尖的。

3捐了军用飞机

1935年,杜月笙订购了120架军用飞机并全捐给国民政府。

蒋介石所能控制的大概也就150架左右,其中120架是杜月笙捐的。

4去世前,将所有的欠条都一把火烧了

在杜月笙去世前,他把欠条都烧了。

虽说杜月笙去世前手里只有11万美元,但相对于普通人来说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说到近代的上海滩,很多人应该会对杜月笙印象深刻,他十四岁拜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大,而后进入了黄金荣公馆做事,跟着黄金荣混,在得到黄金荣认可后,逐步开始了他的风云人生。

当时在青帮中威望越来越高的杜月笙,涉足的生意很广,赌场、鸦片、银行等,他均有参与。

尤其是在鸦片方面,杜月笙可以说是完全垄断了,整个上海滩的鸦片行业以他的三鑫公司为尊,当时整个法租界都为他的三鑫公司提供鸦片。

而就在鸦片事业做得越来越大的时候,杜月笙开始进军金融界,创办了著名的中汇银行。

不仅如此,当年杜月笙的 社会 地位也非常高,加在他身上的头衔非常之多,他不仅是法租界公董局华董(这个位置当时是华人在法租界的最高位置),还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得到了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的头衔。

而在生意和 社会 地位上双丰收的杜月笙,财富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在当年的上海滩,私人 汽车 并不多见,但杜月笙不仅有私人 汽车 ,还足足有九辆之多。而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杜公馆一年大约要花费两百万大洋,再次见得,在生意和 社会 地位上双丰收的杜月笙是多么有钱。

当然了,生活在动乱年代,杜月笙也凭借着自己雄厚的财力还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杜月笙曾向美国科蒂斯-莱特订购120架军用飞机,将其全部捐给国民政府,而要知道,算上这120架,蒋介石一共才150架飞机。

那么,杜月笙居然这么有钱,那他在当年的财富,放到现在来说是个什么情况呢?

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生活花费中推测出他的财富状况。

要说到车,这可是现在很多人衡量财富的一个指标,而 汽车 ,在民国时期绝对是顶级的奢侈品,价格奇高。一辆 汽车 的价格在当时足足达到了4000块大洋。

从当年上海滩拉黄包车的车夫们来看吧,一年下来,能够赚上100块大洋就很不错了,一辆豪车4000大洋,相当于普通黄包车夫40年不吃不喝的辛苦钱,9辆豪车,等于1个黄包夫360年的辛苦钱。

如果将这些黄包车夫放到现在的话,按一个人10万年薪,这个数字在上海不算高,而这9辆豪车将折合成3600万人民币。用在买车上的钱就达到了这个数字,相比现在的王思聪,指不定要落王思聪几条街呢!

这还不算,杜月笙整整给蒋介石捐了120架战机,花在这些战机上的钱,根本不是九辆豪车可以比得了的,放到现在的话,少说几十个亿进去了。当然了,这些钱也并不可能会让杜月笙大伤元气。

所以总的来说,当年杜月笙的总财产放到现在,那是相当牛B 的。

旧中国时期的上海有三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风云人物,他们分别是贪财的黄金荣、善打的张啸林以及会做人的杜月笙。杜月笙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最初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他,凭借着自己的狠劲与机灵一步步地往上爬,最后化身为上海最大黑帮(青帮)的帮主,人称“地下皇帝”。

在1947年,杜月笙和孟晓冬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暧昧期,为了追求美人,杜月笙很懂如何用财力满足女子虚荣,他的做法很是展现了自己钻石王老五的实力。他首先是派专机,将孟小冬接到上海,然后立刻住进自己的豪宅别墅之中,孟小冬是文艺女孩,不爱通俗的脂粉珍珠,杜便送她各种各样珍贵的艺术品,个个价值连城,名贵之极。

杜月笙以黑道起家,所以赚钱很快,后来又将生意做到了金融、运输以及加工等各个行业,钱更是流水一样地进账。他很会赚钱,也很会花钱,他喜欢赌钱,所以常常在赌桌之上交朋友或者将要送的钱送到应该送的人手上。赚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杜月笙深谙这两道,所以在这个“钱”字上几乎无往不利,也几乎从来没栽过跟斗。

杜月笙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是回到老家重修了杜家祠堂。他宴请了当时的 社会 名流,并聘请当时国内最好的名角来演出。表面上的风光掩盖不了背后的巨大开支,从杜家祠堂的建成到最后的庆典大约就花掉了上百万块大洋。杜月笙家乡的人每个月都可以找他来领一笔生活经费,并且他还乐善好施,在国内做了很多的慈善事业。在抗战期间,杜月笙还自己花钱,组织自己的门下弟子参加抗日战争,配合军统在敌后刺杀汉奸。

杜月笙每年挣钱很多,花的更多,借出去的钱更是数不胜数,到了晚年,曾经的一代枭雄,也难逃没落的结局,因为逃难到了香港,杜月笙手里的钱是花一点少一点,为了避免仇家暗算,杜月笙更是将手里的欠条全部烧光,这份心性,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具备的。

杜月笙的财力有多少?先看几个数据:

种种事实表明,杜月笙真的是非常的有钱。

杜公馆,杜月笙旧居。这是当年杜月笙居住过的地方。

整个杜公馆一年的开销为200万大洋,我们可以简单假设一下,假设现在上海市民每年的开销是10000元,而杜月笙是他们的两万倍。

你说是什么水准?

另外,杜月笙还有九辆车,配有司机和助手18名,有保镖二三十人,而杜月笙喜欢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号是7777。当时的 汽车 不比现在,当时拥有 汽车 的,都是洋人或者国内的顶级富豪,而杜月笙不管是车本身还是车牌号,那可都是最顶尖的。

杜月笙有着上海教父称号,1902年,杜月笙踏进青帮,上海第一黑帮。很快他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

1925年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鸦片运输,就此他的 社会 地位也是越来越高。

他用着之前的金额财富购买飞机,药用物品,不得不说给抗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很多人都说这是他洗白的一种手段。

杜月笙的财力给他的 社会 地位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他住的杜公馆是高价从法国请来的设计师,

专门为杜月笙量身定做的,造价30万美元。

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才几十个大洋就可以买到。

在1947年,为了追求美人,杜月笙很懂如何用财力满足女子虚荣。

他首先是派专机,将孟小冬接到上海,然后立刻住进自己的豪宅别墅之中。

专机,豪宅,价值连城。

花在女人身上的的钱对于杜老板来说,也并不算是钱。

虽然杜月笙很有钱,但是在他临死前却让家人将欠条烧掉了,他这种钱财散尽的行为,也确实报了子孙的平安。

如果从现在角度来估算杜月笙的财力水平应该是难算的明白。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有三大亨,分别是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黄金荣曾这样评价他,“恐十年后,世人只知杜月笙,不知我黄金荣”。

有句话说,人穷志短。其实这句话并不全对,起码这句话放在杜月笙身上就不适用。

1910年,杜月笙23岁,此时的他,已经是黄金荣手下一名比较受重视的喽罗,因为忠诚,他还得到了黄金荣的特别嘉奖——3000大洋的赏金。

黄金荣告诉他,这笔钱你可以拿去赌,拿去嫖,当然,也可以拿去买别墅。

杜月笙听完后,并没有立刻做决定。作为一个从 社会 底层爬上来的人,他当然知道这3000大洋的分量。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笔赏钱。

所以,杜月笙最后拿着这笔钱来到金桥,将他们如数分给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他非常诚恳地告诉这帮人,“钱虽不多,愿与兄弟共享”。

能做到这个地步的人,在上海滩没有几个。

黄老从杜月笙散财为自己换来舍命的兄弟这件事看出,此人能不被眼前暂时的富贵遮蔽视野,是一个有格局,有境界的人。

超凡的理财理念,奠定了他雄厚的财富帝国

杜月笙从小就开始混 社会 ,所以文化水平有限。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有时 社会 反而比学校更能磨练一个人。

1925年,杜月笙成立了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提运业务。有钱,又有青帮做背景,杜月笙的 社会 地位逐渐提高,无论是已经下台的黎元洪总统,还是大学士章太炎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宾。他的府上,赞一句“谈笑有鸿儒”,也不为过。

除此以外,杜月笙还有着强烈的“求人不如求己”的意识,打从1930年开始,杜月笙就在陈家堰这个地方慢慢购置了田地,逐步累积了十余亩地。

实际上,这个祠堂没过多久就沦为杜月笙旗下的地下加工厂,加工的内容则是吗啡和***等违禁物。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杜月笙生产无虞,便逐步走上了“多元化收入”道路。

投资学校,兴办教育;创办银行,走向金融界;组织恒社,自任理事长;杜月笙迎来了 社会 地位和财富的双丰收。

那个时候, 汽车 是衡量一个人家庭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杜月笙家中有九辆多私家车,用民国时的价格来算,那时候一辆车造价最高达到4000元。

折合现在的市价来看,九辆豪车大概可以换算成3600万,这还只是车子的价格。更不用说,杜月笙曾挥挥手就给蒋介石捐了120架飞机。

当然,他的财产和现在 社会 的IT巨头们自然无法相比。

杜月笙被当做“火速藏在床底下的夜壶”。

杜月笙所做的营生,包括贩卖鸦片、开设赌场。

杜月笙这些赚钱的营生一个个都上不得台面。

通常,杜月笙解决的方法,大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比如说,1929年上海法租界水电工人罢工。

很多人遇到困难时,都会去找杜月笙帮忙,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回。

两年之后,即1931年夏,全国总人口的25%受灾,杜月笙自然要拿钱。

杜月笙的杜家祠堂刚刚落成,杜月笙花了几十位大洋。

杜月笙组织参加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动40多起,共募集资金261万,其中杜月笙个人捐了53万。

杜月笙成了民国时期有名的慈善家。

杜月笙很清楚自己的位置:虽然被人“戏称”上海皇帝,可戏称终究还是夜壶罢了。

1951年,杜月生死后,他只给了5个妻子和10个儿子11万美元。

尽管当时可以用73公斤黄金才兑换110,000美元,但对于失去财富的杜跃生来说,这笔钱仍然太少了。

!有些人只看到小偷在吃肉,却没有看到小偷被殴打。

杜月笙是上海知名大亨,他所居住的宅子,被称为“杜公馆”,既气派又豪奢。不过有趣的是,杜公馆宅门口上的四个大字却另有深意,没有文化的人,不知道文字的意思,而有文化的人看罢之后还不敢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杜公馆门前所写大字又会是什么?

杜月笙出身寒微,初来上海之时还是一位少年,为了生计只能在上海十六铺水果行中做学徒。后经江湖朋友引荐,杜月笙有拜在当时上海大亨黄金荣的门下,并在其提携之下逐渐成为青帮中的小头目。随着杜月笙地位愈来愈高,兜里的钞票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杜月笙便花大价钱为自己建了一座宅子——杜公馆。

目前公认的杜公馆共有两处,一处是东湖路70号,即现今上海东湖宾馆附近。另一处则是宁海西路118号弄1号。我们先说东湖路70号的这座宅子。该处杜公馆为一座花园豪宅,虽然名为杜月笙财产,但是杜本人却从未在此居住过,因为该处房产是其门人金廷孙所赠,共耗资10余万美元。

1937年时,杜月笙曾满心欢喜的打算全家迁入此宅,却因为日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致使其匆匆逃亡港地,未能如愿入住。后因战乱的关系,杜月笙不得不将其以3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最终此处变成了外国领事馆。

坐落于宁海西路118号弄1号的杜公馆,才是杜月笙真正的家宅,他曾经在此处生活了20余年。杜公馆的阔气,远远超出了现代人对豪宅的想象。杜公馆共有两栋建筑,一栋为两层石库门楼房,其本身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是杜月笙专门用于会客与接见贵宾的专用楼房。另一栋则是西式风格的三层楼房,它们专门用作是杜月笙三位太太的寝居之所。杜公馆内部装修奢华至极,透露着古朴与典雅,仅是大厅一处,就有三个开间,尤其是内部的主梁,由一根长12米、宽1米的雕花楠木,为旧上海大亨黄金荣所赠。

从杜公馆的正面来看,它是一座将中西方风格融合在一起的大宅,其大门及窗户各处都有两根西式罗马立柱,而门廊和窗楣之上则雕刻着我国传统的麒麟与凤凰图案,门廊下方正中央之处,赫然刻着“竹苞松茂”四个大字,寓意着杜氏一家能够“节节高升,子孙满堂”。

不过有趣的是,正是“竹苞松茂”四个大字,却大有名堂,令人看罢之后顿感尴尬不已。作为一代知名大亨,杜公馆之中所接待的人士,皆是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的精英人群,同时也有一些底层江湖人士。正是因为如此,众人在访问杜公馆时,都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做法。一般江湖底层人士前来拜会杜月笙时,见到“竹苞松茂”四个大字,往往会打心坎里喊出一声“好”,至于这句话的意思,他们倒是看不太懂。可当一些鸿儒拜会杜月笙时,往往会对“竹苞松茂”四字三缄其口,应付性地说一声“好”之后,便赶紧转移话题,生怕有人再谈及此事。

此时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竹苞松茂”四字中究竟有何猫腻,何故令鸿儒们如此紧张?这还要从一个传说讲起。相传在清朝时期,和珅与纪晓岚是一对冤家,纪晓岚才思敏捷,总是喜欢戏耍和珅。这一日,纪晓岚像往日一样在家中喝茶,和珅带着不少礼物前来拜访,称自己家的豪宅已经建成,请求纪晓岚执笔为其取一个高雅的名字。

纪晓岚二话不说,随即提笔写下“竹苞”两个大字,和珅看罢非常高兴,赶忙回家制成牌匾悬于门上。谁知乾隆皇帝御驾亲临之后,一眼便看透了此两字之内的猫腻,原来“竹苞”二字拆开后,便是“个个草包”的意思,直气得和珅直跺脚,连称又中了纪晓岚的“诡计”。

正是因为有了以上传说,前来杜公馆的鸿儒们才不敢对“竹苞松茂”四个字加以品评,生怕触怒杜月笙。杜月笙读书不多,却喜欢附庸风雅,对以上四个字倒是感到十分称心如意,故此时至今日,这四个大字仍高悬于杜府门庭,足有近百年的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杜公馆也不会永远存于世间,但是杜月笙的一生所为,是好是坏,却会被永远记录于书籍史册之中,供后世之人怀念与品评。

杜月笙本是卖水果的,发迹后,想认个好祖宗,以示自己非寻常之流。于是,他利用资源,笼络一帮文人,替其翻中国历史,从杜氏名人中海选了一批,如西晋大将杜预、唐代名相杜如晦、诗人杜甫等等备用。仔细研审后,杜月笙嫌杜预年代太久远,杜如晦的晦字不吉利,杜甫一生又太过穷酸,俱不满意。后来还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出马,为其修订家谱,并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其直系祖先为北宋名将杜衍,并在家谱中称颂杜月笙任侠, 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杰皆宗之。至此,名人名后,两面俱光矣。

相比这类主动认祖的,有一些人自己本无意,却被某些有心人误认为是名人的后代,从此飞黄腾达。唐宣宗年间,礼部侍郎主持科考,误认为考生颜标是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的后代。出于对颜真卿的景仰,礼部侍郎录颜标为状元。及至两人见面,礼部侍郎才知颜标与颜真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这也给后人提了个醒,祖宗并非毫无意义,如不好好加以利用,也有浪费之嫌。祖宗虽无形,若碰到礼部侍郎这样的超级血统迷,就可能转化为有形之喜。届时,姓白的成了白起后人,当了将军;姓苏的成了苏轼后人,进了作协。好祖宗是稀缺资源,未必人人能攀上,退而求其次,名人也可能成为瓜分对象。

清初,山东省阳谷县西城门外有座大坟,年代久远不知墓主,乡人据地理位置呼其为西门冢,久而久之,被讹传为西门庆的葬身所在。于是,当地潘、吴两大家族就动了脑筋,各称自己就是西门大官人的嫡室吴氏与妾潘氏的娘家。结果,有一天逢集,吴家人请戏班演《武松杀嫂》,潘家人不干了,声称吴家故意抹黑本家姑奶奶潘金莲。两家闹到县衙,县令闻之大笑,索性就假玩真,还治其身,将潘、吴两家各自绑了几人游街示众,用的是《水浒传》与《金瓶梅》上的罪名,然而潘、吴两家却一直没有悔悟。

认祖之争中,也并非没有明白人。朱元璋当皇帝后,招了一班笔杆子修家谱。原本老朱想让南宋大儒朱熹当祖宗,可凑来粘去,俩老朱硬挂不到一个秤钩上。这时,朱熹老家有个小官求见,朱元璋问对方是否是朱熹后人,对方答不是。朱元璋忽然大悟:一个小官都不肯乱认祖宗,自己坐拥天下,却绞尽脑汁给人当孙子,真是吃错了药。从此,老朱开诚布公,以布衣自居。老朱虽然没有乱认祖宗,但由于老朱自己是大名人,后来倒有不少人想认他做祖宗。现如今,也时常爆出某位明星是皇族后裔这样的新闻,不知道是出于炒作还是虚荣,若他们都有朱元璋这样的胸襟,也不至于贻笑大方。

上海皇帝

三大亨里,要说名头最响,声望最高,实力最强,非杜月笙莫属,他是中国近代史里相当传奇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黑帮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称。

从水果小贩到黑帮老大,从小混混到企业家,从流氓地痞到社会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两道通吃,商界政界无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么过人的本领呢?

杜月笙语录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于1888年,江苏川沙人,早年父母双亡,年少时以卖水果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艺,故有两个绰号,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梨”。

14岁时,杜月笙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介绍,进入黄金荣的黄公馆打杂,在黄金荣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间,他因尽心尽力服侍而获林桂生赏识,推荐给黄金荣重用。

通过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渐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让其负责经营赌场“公兴俱乐部”,由于他善于结交,极具手段,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开设赌场,大量聚敛钱财,广交名士,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流落于上海,杜月笙热情款待了他,有感于杜月笙的义气,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为他撰写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这副对联他很喜欢,挂在家中客厅两楹之上,因此有人称他为“当代春申君”,此语虽有吹捧之嫌,但也说明他待人处世确有一套,下面几个故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脾气

一般人飞黄腾达后,都特别忌讳早年落魄的历史,有人提起就会愤怒不已,杜月笙是个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帮乞丐围着他,扯开嗓子大叫:“莱阳梨,给点钱!”杜月笙从不生气,反而叫手下多给点。

顾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随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时,他对杜月笙毕恭毕敬,但私下里,他却总爱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个。”杜月笙总是笑着接过去,从没丝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军阀范绍曾家做客,当时满屋子的人,他一时手痒,拿起一个梨和水果刀,转眼间就将一整只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惊讶,赞叹说:“杜先生,你这削皮的本领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亏你还是外面跑的人,我是卖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语录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黄金荣与杜月笙基本没发生过利益冲突,唯一一次是在黄金荣退休之后,黄的门徒陈培德犯了案子,被关进淞沪警备司令部。碰巧逮捕陈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下黄金荣不高兴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扫他面子,怒气冲冲地要召见他。

第一时间赶到黄家后,杜月笙见一堆人守在黄的身边,可黄却全然不理他,只自顾自地抽大烟。黄不说话,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声不吭。

等三筒大烟抽足,黄金荣总算开腔了:“我也老了,愿打愿杀随你们的便。”杜月笙接过话:“您老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哪个敢违抗呢?”黄东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后才高声吼道:“陈培德犯了什么错?”

这一声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陈培德是谁?这种发生在最底层的小事,哪里值得他去关注?但他二话不说,马上跑到门边打电话,安排手下去息事捞人。虽然是被冤枉的,但整个过程,杜月笙一直和颜悦色,不曾皱过一丝眉头。

识人

大律师秦联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带他去杜公馆见识一下,进去后看到别人在推牌九,一时手痒,赌了几把,转眼就输了四千大洋,结清赌帐后,他黯然离开,懊恼的表情被杜月笙瞅个正着。

待他走后不久,杜月笙便问朱如山:“你带来的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实相告,他叫秦联奎,是个开业不久的小律师,原本只说来看看热闹,没想他会下注输钱。

杜月笙把那张四千元的庄票递给朱如山,说:“当律师,用心血,摇笔杆,逞口舌,能有几个钱好赚?我实在不想赢他的钱,请你替我退还给他。”收到钱后的秦联奎十分感激,从此成为杜月笙的头号法律顾问。

杜月笙语录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学,原本没打算结识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与人发生纠纷,他名声虽大,但无权无势,无能为力,只好拉下脸求杜月笙帮忙。

杜月笙没啥文化,却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识分子,他帮章太炎的侄子摆平了纠纷,事后又亲自到苏州拜访章太炎,向他报告调解过程和结果,临走时,杜月笙悄悄将一张两千银元的支票叠成方块,压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笔厚礼的同时,又顾全了大师的面子,杜月笙此举让章太炎感动不已,从此对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经据典,将“杜月生”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将出身卑微的杜月笙变为名人之后。

口碑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罢工,法国驻上海领事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说:“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罢工期间的工资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罢工期间工资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没想到复工条约签订后,法商公司却临阵赖账,只答应每月增加工资四角的条件,却不肯支付两千三百多工人罢工期间的工资,工人群情激愤,眼看复工就要流产,杜月笙说:“罢工期间的工资,法商公司不付的话,全部由我来付。”

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万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间。

杜月笙语录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陈光甫的商储银行遭挤提,他向国民政府财政次长钱新之求助,钱新之让他去找杜月笙,当晚陈光甫来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对陈光甫只说了一句:“明早开门之前,商储银行见。”

次日上午,商储门口来了一队小汽车,为首的一辆牌号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这是杜月笙的车。杜月笙跨出车门,申报存款三百万元。见杜先生来存钱,挤兑的客户顷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个相,一场金融灾难便平息了。

处世

孟小冬,人称“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剧名伶。几次与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唱对台戏,让梅兰芳顿生爱意,梨园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结连理。

北平肄业学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级脑残粉,因梅兰芳娶了他深爱的女人,怀恨在心,携枪闯入梅家刺杀梅兰芳未果,却误杀了梅的朋友张汉举,事件轰动全国,孟小冬难承压力,加上被梅兰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终下决心与梅分手。

几年之后,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兰牵线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60大寿,梅兰芳专程赴上海唱堂会祝寿,街坊们纷纷打趣,不知道杜月笙会不会将孟小冬还给梅兰芳?

**《梅兰芳》里,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

1950年,杜月笙准备带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时,孟小冬在旁边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当即宣布尽快与孟小冬成婚。结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一生傲气的她,最终也算是有了真正的归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想看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故事,可以看**《梅兰芳》。

杜月笙语录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吴开先担任国民党上海负责人时,杜月笙多次托人请他吃饭,但吴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绝了他。因为请的次数多了,有时实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应后爽约。即使这样,杜月笙依然没有放弃,照样三天两头托人请他。终于有一次,吴被缠不过,横下心来,决定赴约。

这一天,吴开先准时出现在杜家,大门口,杜的总管万墨林正毕恭毕敬地等候;二道门,杜的头号法律顾问秦联奎毕恭毕敬地迎候;到内厅,杜月笙一身长衫,满面春风,见吴进门,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礼数如此周全,吴开先不由心想:前几次答应来时,他们也曾这样等过我吧?试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后没等到人,该有多失望?于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说的第一句话是:“老早就想约吴先生过来坐坐,却因为我这里总是人来人往,实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似乎吴开先此前多次爽约的事,根本没发生过。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说道:“岂敢岂敢。”

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临终

1949年解放前夕,国共双方都在争取杜月笙,一边让他留在上海,一边让他过去台湾,但两边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绝,他选择了去香港。

两年后,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

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终年63岁,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PS:感谢从良匪兵提供资料!下回最后一个,张啸林。

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传奇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最传奇的人物是杜月笙。

确实,杜月笙从一个小瘪三到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再到海内外闻名的“杜先生”,他的一生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在上海实业界横 空出世

杜月笙时刻睁大眼睛,寻觅着更大的发展机会。他发觉法租界没有一家烟土行,如果开一家烟土行必然能够赚大钱。

1925年,他向师母林桂生提出建议,林桂生认可,还馈赠金钱让他作为自己入股的原始股本。不久,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公司有三个股东,黄金荣、杜月笙和黄金荣的红人金廷荪,他们各占三分之一股份,杜月笙负责公司运营,金廷荪负责财务。

就在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的时候,老朋友张啸林从杭州回到上海滩,杜月笙在上海长城大饭店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张啸林

“张兄这次回来有什么大的计划?”杜月笙问。

“招兵买马,大干一番。”张啸林笑道,“看着别人家姨太太三五成群,出门小 汽车 ,我羡慕啊!”

“我与黄老板、金廷荪开办了公司,不知道张兄可否愿意加入?”杜月笙问。

“三鑫公司步入正轨,我加进来黄老板会不会有意见呢?”张啸林急切地问。

“放心,我来沟通。我们几个人联手,不但能够将法租界的烟土生意全部拿下,说不定还能拿下整个上海滩的烟土生意。”杜月笙说。

第二天,杜月笙说动了黄金荣和金廷荪。两天后,杜月笙、黄金荣、金廷荪和张啸林齐聚一堂,张啸林正式加入了三鑫公司。

杜月笙邀请张啸林加盟,除了友谊,还看中张啸林的独特人脉,他与几个军方要人都是好朋友,这有利于鸦片的运送。张啸林拿着杜月笙给的1万元,打通了淞沪军政各衙门,他还将林桂生的妹妹介绍给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母亲做干女儿,他本人和军警头目俞叶封攀了儿女亲家。

联合了驻沪部队和警察,三鑫公司迎来加速度发展时期,鸦片登陆上海,受到军警和租界巡捕的一路保护,安全运入公司仓库。三鑫公司将鸦片盖上法租界巡捕房的收条,收取烟土分销商们支付的鸦片总值10%保险费;三鑫公司将鸦片批发给法租界的烟土行,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法租界大小烟馆有几千家,三鑫公司又是一笔收入;三鑫公司与法租界当局商定,凡在法租界销售的烟土,必须贴上三鑫公司的“三鑫”印花标志,否则不得出售,而贴一个印花标志就得交纳一笔费用。三鑫公司生意异常火爆,财源滚滚,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当年中国财政总收入仅345亿

黄金荣看到自己挂个虚名就赚了大钱,就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造了两幢楼房,一幢216号送给杜月笙,一幢212号送给张啸林。于是,杜月笙的家从民国路钧福里搬到华格臬路,人称他的住宅为杜公馆。

做赌场生意,做烟土生意毕竟不太上台面,杜月笙考虑如何做既赚钱又有脸面的新生意。

这时,1928年春节,四行储蓄会经理钱新之来访,建议他办银行。

“以您的名望办实业才对,那样名望会更大,办实业第一要义就是办银行。”钱新之说。

金融家钱新之

杜月笙连连点头,深为所动。他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创办银行。上海滩除了“黄”、“赌”、“毒”以外,最赚钱的是开办银行。瞧瞧,外滩至江西路一带银行林立;更重要的是,银行家可是有头有脸啊。

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自任董事长,黄金荣、张啸林和金廷荪则担任常务董事和董事。开业那天, 社会 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前来捧场。

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1931年7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遭遇灭顶之灾,一连几天,银行门口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董事长陈光甫赶忙赶到杜公馆求救。第二天,银行门口驶来一辆小 汽车 ,杜月笙下车走进大门,要求存款300万元。消息传开,挤兑的储户纷纷散去,连杜月笙也来存钱,这家银行实力强大呢。杜月笙救了上海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邀请杜月笙出任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邀请杜月笙担任常务副董事长,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标志性的人物。

中汇大厦

杜月笙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自身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再向朋友借款100万元,建造中汇大厦。中汇大厦建成,其塔楼耸立云霄,是外滩至江西路沿线的一道风景。至今中汇大厦还在,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16号。1934年9月,中汇银行迁入中汇大厦办公,上海银行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主席陈光甫将50万两白银存入一年,利息分文不取。

杜月笙雄心勃勃,又扬鞭催马进军轮船业。

杜月笙看中了名人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轮船公司,生意一度十分红火,1926年张謇病重去世后,生意开始落败。杜月笙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渐渐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最后出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他花了60万两白银,建造了一艘“大达号”客轮,下水之日,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礼。杜月笙成为继虞恰卿之后的上海船联会理事长。

状元实业家张謇

杜月笙后来收购了华丰面粉厂,最终接替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

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和实业界的****。

会做人的杜月笙

人们这样评价上海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要要 社会 上善于做人,首先自己要像样子。

杜月笙一改身着短打、手戴戒指的白相人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即使大热天在家会客也是穿着长衫马褂,他让门生弟子称他为“先生”。

杜月笙从小读书不多,为了在文化上补课,他重金聘请读报秘书,听到不懂的地方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他专门聘请说书先生说书,从春秋战国起,历经秦、汉、唐、宋、元、明直到清朝,他把两千年中国 历史 听了个滚瓜烂熟。杜月笙再忙还是抽空勤练书法,形成了他的书法特色。

我们来看看杜月笙是如何做人的?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到上海,不再有人追捧,可是杜月笙却热情招待,整天陪着他,还在家中大摆宴席,邀请上海名流贤达作陪;他对黎元洪的二三十名随从也是待若上宾。黎元洪深为感动,命令随行秘书饶汉祥当场作联表达谢意。饶汉祥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很喜欢这幅对子,让名家雕刻成黒底金字的楹联,隆重地特地挂在客厅里。

杜月笙和戴笠(右)

戴笠1923年来到上海,艰苦地停泊在十六铺一带。杜月笙偶然和他认识,对他十分赏识。尽管杜月笙已经在上海有头有脸,尽管长他8岁,仍然和他成为结拜兄弟。杜月笙看他在上海滩打拼不易,就请黄金荣把戴笠介绍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戴笠来到广东拜见蒋介石,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受到蒋介石重用,从此时来运转,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章太炎先生

国学大师章太炎看不起杜月笙,因他侄儿在上海租界与权势人物发生房屋纠纷,被迫写信请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很快把事情摆平,还专程去往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杜月笙悄悄把一张两千银元支票压在茶杯底下,表示对国学大师的敬仰。此后,二人开始来往。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认为不够文雅,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

杜月笙对达官名流以礼相加,热情热心,他又是如何对待普通百姓的呢?

杜月笙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

1934年9月,法租界水电工人、环卫工人大罢工,法国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给主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法国人回答。

杜月笙在杜公馆召集工人代表开会,询问希望工资上涨多少。有的人说40%,有的人说20%也行。

杜月笙挥着扇子说,你们要求太低了,我保证帮你们要到75%。工人代表热烈欢呼。

“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杜月笙问。

工人代表都说算了。

“不能不要,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活家人。这样,法国人不给你,我给。”杜月笙说。

工人们惊呆了,最后,杜月笙补贴了工人30万大洋。

1930年,杜月笙曾对人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杜月笙接济朋友有两大原则,一是给的钱不许退还,二是不许有第三者在场。有人总结,杜月笙对求助的人几乎都是三句话:“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杜月笙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结交的朋友遍布海内外各界,每天都有上百个人到杜公馆来,“杜先生”、“杜先生”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这些朋友,成为他的 社会 资源,成为他的实力,使得他的世面越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杜月笙(左一)和中外名流在一起

我们再记录杜月笙关于做人的语录,和大家分享: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看了杜月笙做的事,听了杜月笙的这些话,我们应该理解人们说他“会做人”的原因了。

(待续)

历史上上海滩有丰爷这个人,丰爷的原型是上海滩杜月笙

《勇敢的心2》剧中为什么那么多人怕丰爷和欧阳正德,因为他俩原型是上海滩三大亨杜月笙和张啸林,丰爷的丰字应该取字“笙”字,杜月笙有个女儿叫杜美如,这个女儿和杜月笙的外面干的事基本没有瓜葛,剧中沈瞳也确实不通江湖。张啸林确实当了汉奸,至于这个儿子欧阳公瑾是不是杜撰出来的那就要看编剧了。

背景介绍

杜月笙、黄金荣和张啸林三人是民国时期上海“三大亨”,这三个人在当时权势滔天,连外国人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尤其杜月笙更是被称为“上海皇帝”。杜月笙身上有太多传奇的故事,但很多都是野史。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蒋介石曾指示杜月笙邀黄金荣和杜月笙一起西撤。黄金荣以年老多病、不问外事为由,决定不离开上海。张啸林则更是意识到独霸上海滩的机会来了,同样拒绝了杜月笙,从此开始与日本人联络。日本方面更是早早看上了上海滩大亨张啸林。双方一拍即合,张啸林从此落水当了汉奸。

杜月笙(1888年——1951年),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商庆国养育。

杜月笙十四岁时,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由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杜月笙得到黄金荣的信任,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后杜月笙纠合同伙,勾结军阀,贩卖鸦片。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扩展资料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所建立的庞大黑帮王国和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1927年到1937年,杜月笙的势力达到顶峰。1937年抗战爆发,杜月笙离开上海,先到香港后赴重庆;1945年抗战胜利,杜月笙以无可争议的民间帮会总代表的身份返回上海,但他一呼百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而此时,已进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六年。

1949年5月1日,辞别黄金荣后,杜月笙举家登上了拥挤的荷兰宝树云号客轮,驶往香港。轮船经过黄浦江,直驶吴淞口,杜月笙的出生地浦东高桥近在咫尺。47年前,一个衣裤缀满补丁的乡间少年从这里来到上海,赤手空拳打下一个花花世界,如今一切都被雨打风吹去。老病的杜月笙伫立船头,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杜月笙

杜月笙的财力如何?

(杜月笙图) 杜月笙能成为上海滩一代大亨,除了他本人有真本事以外,还有最得力的门生是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芮庆荣、杨启棠、黄家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