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族谱的内孔和外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孔氏家族族谱的内孔和外孔,第1张

一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称“内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称为“外孔”或“伪孔”。这里的里外、真伪,是以圣脉的流传作为对照的。

圣裔们所强调区别的“外孔”,其情况大致有二: 孔府档案属于私家档案,由于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逐步封官加爵,官至一品,因此,孔府与皇帝关系逐渐密切,上下行文接连不断,全国各州府衙亦相继行文接洽关系。而用于孔府祭祀孔子的祀田达三十六万亩,分布在五省数百个县,因此县级政府与孔府间的关系亦非常多,再加上土地纠纷处理,更是文案复杂。孔府是一品官的衍圣公府,府内除三大公堂外,还有十大厅办事机构,各机构都有日常的工作文件,再加上祭林庙的各种帐册、府内生活的规定及帐册等,因此,资料极为丰富。

孔府档案以其历史长、数量多、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著名的私家档案。由于战乱孔府档案过去曾有损失,现存档案记录了孔府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8月40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族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历代衍圣公府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珍贵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孔府档案也为中国文献档案学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典型范例,在档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件的保存原来较为分散,孔府凡属于上下及各州府县行文均保存在掌书厅书房内,由典籍官掌管,地亩册、契约、收租册,均保存在册房内;婚丧嫁娶及林庙祭祀酒席帐、祭品帐均保存在司房内;内务日常开支、工资帐和来往宾客帐均保存在帐房庶务室内;呈禀号簿、收文簿、发文簿、送文簿均保存在启事厅承启处内。以下族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礼学、乐学、古乐传习所等,各厅房均有零星文件。1948年8月古物保管所成立后,把这些零星文件均收归书房保存。

1956年春,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同志来曲阜检查文物保护工作时,发现了这批历史文物档案。回京后,派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专门整理档案,故宫博物院保管部主任李鸿庆专门整理文物。把文物分成33大类,以后由文管会继续整理;把档案分存后五间房,单独列项,专库保管,以便以后整理。1956年 8月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家档案馆,派南京档案史料整理处 (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专家常住曲阜进行分类整理,由金佳任组长,成员有郭鹏、丁家襄,参加整理的还有南京装裱工程先道。第一次整理工作截止于1958年9月。1959年夏季至国庆节,孔府进行复原陈列,将档案由后五间迁移至东大楼下保管,并批拨50方香樟木制成档案箱保护。1960年春中央委员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来曲阜检查档案工作,指示:“要片纸不丢,只字不损,把档案保护下来。”从此又加强人力糊耳装订,至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停止。1972年夏季又开始裱糊装订,建新帐登册,至1987年已编至9200余卷号。以后继续整理裱糊装订,现在还有部分残破卷页没有整理。 按照南京档案馆协助整理的分类,共分八个阶段(解放前孔府档案分类是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阶段时:明代、清代、民国、北洋军阀、国民党、敌伪时期、1946年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始于嘉靖十三年,止于1948年8月。

每一阶段又各有分类,多寡不同,清代最多。每个阶段分类是:袭封、祀典、先贤、宗族、家谱、属员、庙庭官员、府内官员、学录、庶务、租税、林庙管理、徭役、刑讼、宫廷灾异、财务、文书等。

孔府档案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

宫廷政治方面的资料,记载了封建王朝登基、建储、巡幸、崩逝、柑庙配天、庆典朝贺等皇室大事,以及各种典籍制度。形式有奏折、京报、邸抄、公文簿册等。

祀典方面的资料,记载皇帝驾幸阙里,御祭孔子,赐给供器、匾联,遣官祭祀等。

袭封方面资料,记载孔氏子孙袭爵受封,设置孔氏职官以及家学、庙学职官、奉祀各先贤等。

宗族方面的资料,记载孔氏宗族支谱宗法族规、家庭事务,优免孔氏杂差徭役赋税等。

另外还有林庙管理、庄务管理、府务管理等。

我是军垦的后代,爷爷在五十年代来到新疆。再多的篇幅也写不完他们的故事,

再大的伟业也盖不过他们的功劳!半个多世纪在渺无人烟的隔壁上独享着那份孤独的创造,

从一片荒凉到瓜果飘香,没有泪水却是欢笑,朴实、坚强!

很多年都是,勉强的温饱,铺麦草睡地窖,开荒屯垦,没有经验,没有水源,没有机器,没有怨言,只有双手!几十年后的今天,奇迹就在这一双双苍老的手中创造出来,城市、农村、良田、美景。

我记事的时候爷爷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慈祥、安静只能从他们的讲述里感受那段艰难的激情燃烧岁月。

爷爷和奶奶在四八年结婚,一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来新疆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都还很小,为了照看他们奶奶没要工作,当了家属。爷爷是事务长,管里着团里的粮食,定期要送粮给周围的连队有时他们要走好几公里路,每个人扛一袋抱一袋就这样走着去,人手不够就要跑好几趟。后来有了手推车情况就好一点了,在最困难的时期,粮食很紧张,家里人口又多,每个月的口粮都撑不到月底,奶奶就想办法东借一点西借一点,那是最艰难的日子,奶奶说那时基本上家家都吃不饱,自己想办法下个月再挤出来还上,爷爷在单位吃饭相对好一些,可家里的人温饱问题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他管理着仓库,却不曾往家里拿过一粒粮食,他管理的帐目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至今奶奶家里还保留有一本爷爷1973年记得帐目,公公整整非常仔细,可即使这样,文化大革命爷爷也没有幸免,被下放劳动,罪名是:贪污!说他不贪污怎么能养活这么大的一家人!如果现在我能回到那个时代,无论这个人是谁,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抽他!可我又想起了耶酥被订在十字架上说的那句话:“上帝啊我父原谅他们,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爷爷开始在大田里劳动,也开始在家吃饭,生活更艰难了,把能吃的留给孩子自己就没有了,回到家常常是喝点水就又去干活了,又让他当班长要带头干,别人生病要扣工分,他病了却受表彰,因为医生检查说他是疲劳过度。后来在很多年后有一次吃饭时才发现爷爷拿筷子的手有些抖,我问原因,奶奶说是年轻时候劳动,用力过度的后遗症。爷爷说可能是挖水渠挖的,那个时候任务重时间短,有时要一直干到大半夜,好几年平均下来每个人最少也挖了有几十公里长!粉碎四人帮后爷爷被平反了,又补发了工资,家里的条件才有了一些好转,后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日子越来越好了,可爷爷还是那样,对外人是那么的友善,对家人却是那么的严厉。高中我开始在外地上学,知道我平时不怎么守规矩,离家时爷爷把我叫去很严肃叮嘱说:“安明亮你出去不能给老子丢人呀,我们可是有家谱的”。到今天我一直都记得。学校离家较远每年只是寒署假才回家,几个叔叔姑姑都在外地工作很忙,一般也只有过年才回去,很多次都在大年三十才回家,快到家的时候,远远就看见爷爷在车站等我们了,很冷的天气,穿着皮大衣,带着毛线帽子。不知道他已经在风雪中站了多长时间,我下车大喊一声:“爷爷”!他只是笑笑然后挥挥手让我们先回去,他还要继续等,因为我还有叔叔姑姑没到!回到家他也没有太多的话 ,大概询问一下问学习工作情况,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们说话,我知道刚过完年他又在盼着下一次过年,过年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过年一家人才可以团圆。我知道爷爷在慢慢的衰老,开始经常的住院,还动了手术,我很害怕他会离开我们,时常提醒自己,要努力的让他看到我是他的骄傲,可残酷的现实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机会,我让他欣慰的也只是他知道他的第一个孙子考上了大学,慢慢的时间就在2001年停住了。

2001年八月爷爷去世了,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在前一个月,爷爷要我推着轮椅带他出去转转,走了好远好远,一路上都指着路旁的白杨树,告诉我这一片是他种下的,这一片也是他种下的,那样的语气那样的神态,让我不能回想,一想到就忍不住掉下泪来——

看着爷爷的遗像,我思绪万千,要是年轻时他不受这么多苦,留下这么多伤病,一定不会这么早的离开我们。面对这不公平的世界,我不知是该赞美还是唾骂,可我知道爷爷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没有半句怨言。我是他的子孙,我只能选择赞美,这也是爷爷所希望的。这里是我的家乡,是我们爷爷劳动的地方。爷爷被葬在天山脚下,在爷爷的墓碑前,我把这首歌唱给了他,告诉他还荣获了原创比赛的冠军。一阵微风吹来,带着片片落叶,转而又飘向天空,我突然发现在阳光下远处的天山是那么的圣洁那么的巍峨,这里是新疆,就意味着新的生命,新的力量,新的开始,新的辉煌!

现在对于我们,号角又一次地吹响--环境虽然已变迁了可精神永炷,我们渴望辉煌,可是辉煌又怎能从天上掉下来,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生!历史铭刻了他们的代价。爷爷走的时候留给我深深的遗憾可他却没有半句怨言,爷爷是对的。试问:“谁又能活一千年”!

苟且偷生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阴险狡诈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溜须拍马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仗势欺人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坐享其成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碌碌无为的人——你活着,活去吧!愿你能活一千年!但一万年后呢?你们还活着吗?!

爷爷却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克拉玛依的你》

词曲:安明亮

爱上你 多甜蜜 多想和你在一起

在梦里 我梦见你 梦见你的美丽

虽然你我彼此分离 在分离中想你

期待着相遇 期待着相聚 在美丽的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有我最爱的你 你的眼睛 你的微笑 让人着迷

克拉玛依有我最爱的你 说不尽爱你的甜蜜

我沿着克拉玛依河一直向南走 沿着旧日足迹河边曾经牵着你的手

回到从前画面你说要到路的尽头 让白碱滩的阳光洒在我们身后

我沿着克拉玛依河一直向南走 思念你时就象魔鬼城的风在怒吼

远处磕头机还在一遍一遍磕着他的头 故地重游九龙潭水还是那么温柔

《克拉玛依的你》的故事:

那还是在98年我在五家渠上高中,朝云盛出、彩日,天高云淡、夕阳。太年青了那时的活力是我至今都怀念的,那时我并没有去过克拉玛依,但宿舍里住着上初三的小伟,我们都没有女朋友,他却有,那时没有手机,他几乎每天都在写信和收到来信,听他讲着克拉玛依,讲着美好,我们也和他一起分享着他那份懵懂的初恋,和那一段段发生在克拉玛依浪漫的故事。放假就能见面了,他想送她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定要我写首歌,一时间我倍感自己责任之重大,不敢怠慢,可那时在的我脑袋里,爱情还是个大问号,只是一种美好的朦胧,于是我写出来的就只能是这种简单的朦胧,那时我十七岁,在美好的期待中透着一切幼稚,但却记录着梦幻的真实。

后来在大学里,宿舍又有克拉玛依的同学,又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从他们那里知道了更多的关于他们和克拉玛依的故事,时间永远在继续,一晃已毕业很多年了,事过境迁,过去也都已变成那遗失的美好。很多年后一次演出的机会,我到了克拉玛依,在路上透过车窗,看到远处油田那一排排的磕头机,好像自己拿上了月光宝盒,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回到那个初恋的季节,想到曾经的那份美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真实的让自己都不敢相信。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还是特意来到克拉玛依美丽的广场上,一个人唱着自己曾经写的老歌,感受着那份青春,那份清醇,那份回忆,那份感动,但愿在这里曾经相爱过的人们都能听的到。回来的路上,那些曾经尘封在记忆里的画面,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魔鬼城、白碱滩、九龙潭,回忆并不是感慨, 我要记录下这在时间的变化中,那曾经的美好与现实的差距所带给人们的思考。并且又深深的相信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在记忆深处总会闪出一个画面,许多年前我们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起大声的唱着:“克拉玛依——有我——最爱的 你”!音乐制作:常玮 也叫小玮在帮我做音乐的几个朋友里他最小,刚刚二十岁能力却很强 善于钻研技术,想象力丰富,只要是跟电脑和音乐沾边的,几乎都研究过,我前期的伴奏几乎都是他制作的,比起我那时的二十岁,真不知超出了多少倍!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在告戒自己和身边朋友:

“我们现在拥有的,是我们多年积累的,我们还想拥有的,是未来需要我们积累的,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现在考验我们的,是我们的——坚持”!

孔氏宗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最初的孔氏家乘,只是以抄本传世,记载世袭奉祀的宗子名字。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官居朝议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深感个别抄本易于散失,而且每代仅录一人,使家族中许多贤达之士未能载入史册,年代久远后必被湮没,决定广收资料,创修孔氏族谱。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谱,将本族嫡系及支庶一并收入,正式镂版印刷。

孔宗翰之后的四百年间,宋、金、元历朝更替,屡值兵燹战乱,其间孔氏谱牒虽曾进行过重修,但没有正式刊刻。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才又一次组织重修并付印。这次重修的族谱接受以往濒于失传的教训,特对修谱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规定:此后族谱“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为期”。按此规定,应当在嘉庆四十年(1561年)左右修谱,但由于种种原因,修谱工作比规定时间向后拖了六十多年,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才纂修族谱,这距上次修谱已有133年的时间。而后的康熙、乾隆朝的甲子年均按时修谱,但乾隆甲子(1744年)负责修谱的是孔继汾,他后来因被告触犯了清朝《会典》而陷入文字狱,充军到新疆伊犁。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再大修过族谱,直到民国九年(1920年)倡修全族大谱,经土7年努力,在民国二十六年方大功告成。这部民国族谱是最大规模的一个孔氏全国合族大谱。

北宋元丰及明弘治年间所修的孔氏族谱,久已亡佚,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天启、康熙、乾隆和民国所修的四部。从这四部族谱的纂修人员的设置来看,可以发现,随着世代推移,修谱机构的设置规模逐渐扩大。

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衍圣公府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1744年)修谱时,设立鉴定一人,由衍圣公担任;监修二人,由三品执事官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提调二人,由正一品荫生候选员外郎和曲阜县世职知县担任;以下编次、掌收、校阅、誉录、督刊、收发等职,也是各由四品执事官、候选州同知之类有官职者及有科名的人员担任。到民国时期最后一次大修时,衍圣公孔德成主持,专门设立了“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古时称:“纂局”),孔德成任总裁,由族长孔传蜻等三人主持日常工作,谱馆有职员66名,另有一些勤杂员役。

修谱时,衍圣公府要先行制订条规、颁布榜示,制订统一格册和修谱誓词。然后择吉日举行仪式,告庙致祭后,各执事人员进入修谱的专设机构纂局内办公。族谱纂修完成,要在孔庙举行隆重的告祭仪式。各户族众按规定领到新谱后,即将旧谱交至族长,立即焚瘗。如有失落旧谱者,即声明,该户头户举出具证明,刻附谱后。

孔氏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明天启年间修谱规定义子不能入谱,违者重究。清康熙时修谱,规定更加详细:一,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巫、优卒、贱役等,都被认为是“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二,因修谱都是集资,所以规定族人每丁交银八分,违者不准入谱;三,孔氏子孙不仅行辈字有一定规定,即使用字亦随行辈而定,不准乱用。修谱时,如有不依规定乱取用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得入谱。乾隆甲子修谱除继承康熙时的规定外,又提出凡“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者,亦不得入谱。对以上各方面,不仅各户头要认真作保证,而且还发动族人知情者履行检举之责。

在孔氏宗族中,除大宗主衍圣公主持纂修的全谱外,各户、各支派还有自己纂修的小谱或支谱。这些谱牒各具特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林前户支谱》记载了从汉至清历代皇帝对孔氏优免赋役的敕文,并收入嘉庆年间立于孔庙毓粹门下的蠲免碑文。《大宗支谱》则收入了更为详细的资料,在人名之下不仅载有字号、功名官职,还有妻妾娶自何家、其子娶何家之女、其女嫁与何家之男等内容。由于支谱所刊印数量较少,留存下来的仅有八部,它们是:《东家小谱》、《嫡系小谱》、《续修支谱》二种,《大宗支谱》二种,《林前户支谱》、《林前户重修孔子世家谱》。

凡是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纂修的支谱,必须获得衍圣公的批准,加盖衍圣公府大印后才能成立。各级官府主要根据衍圣公府钤印的有无,来判断内孔与外孔,决定是否给予优免差徭及有别于齐民的特权。

内孔和外孔

一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称“内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称为“外孔”或“伪孔”。这里的里外、真伪,是以圣脉的流传作为对照的。

圣裔们所强调区别的“外孔”,其情况大致有二:

一是与圣裔同姓不同宗的孔氏。如本书第一章中所述,在古代,也有几支孔姓并非出于子姓之后,在孔父嘉至孔子一系后世的繁衍、扩大的同时,这些“圣裔”之外的孔姓渐渐淹没无闻,也无世系资料存世,然而这为数不多非圣裔的孔氏有时会想方设法混进圣裔中去,以图享受到朝廷对孔子后裔的优厚待遇。正是“累朝优礼”、“与常人异”的待遇,在孔氏宗族史上引起了大量伪孔冒宗的现象,在曲阜县之外的其他州县,时有和孔子后裔并非一脉的外孔假冒“圣裔”,以期得以优免地方差徭,这种情况每朝每代都有发生。而在曲阜,由于管理严格,冒宗易于识别,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一是出于衍圣公府的奴仆孔末所传的后代。据载,孔仁玉的后裔在北宋时期传至五十三代而分为“孔氏五位”的同时,洒扫户孔末的子孙也已立为“五院”,分布在曲阜的小薛社、张阳社、西隅社、东忠社、西忠社。到清代,这些所谓“仆随主姓”的外孔,又发展到曲阜之外的邹县等地。既然同属一姓,又并非同脉,为了明确主仆、圣裔庶民之区别,以衍圣公府为代表的孔氏宗族“不准其随钦赐行辈取名,以免混乱”。外孔如冒宗续谱,则要因“冒宗谱,滥邀恩崇”而获罪。

孔府档案

1来源及形成

孔府档案属于私家档案,由于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逐步封官加爵,官至一品,因此,孔府与皇帝关系逐渐密切,上下行文接连不断,全国各州府衙亦相继行文接洽关系。而用于孔府祭祀孔子的祀田达三十六万亩,分布在五省数百个县,因此县级政府与孔府间的关系亦非常多,再加上土地纠纷处理,更是文案复杂。孔府是一品官的衍圣公府,府内除三大公堂外,还有十大厅办事机构,各机构都有日常的工作文件,再加上祭林庙的各种帐册、府内生活的规定及帐册等,因此,资料极为丰富。

孔府档案以其历史长、数量多、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著名的私家档案。由于战乱孔府档案过去曾有损失,现存档案记录了孔府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8月400余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族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历代衍圣公府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珍贵原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孔府档案也为中国文献档案学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典型范例,在档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档案整理

文件的保存原来较为分散,孔府凡属于上下及各州府县行文均保存在掌书厅书房内,由典籍官掌管,地亩册、契约、收租册,均保存在册房内;婚丧嫁娶及林庙祭祀酒席帐、祭品帐均保存在司房内;内务日常开支、工资帐和来往宾客帐均保存在帐房庶务室内;呈禀号簿、收文簿、发文簿、送文簿均保存在启事厅承启处内。以下族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礼学、乐学、古乐传习所等,各厅房均有零星文件。1948年8月古物保管所成立后,把这些零星文件均收归书房保存。

1956年春,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同志来曲阜检查文物保护工作时,发现了这批历史文物档案。回京后,派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专门整理档案,故宫博物院保管部主任李鸿庆专门整理文物。把文物分成33大类,以后由文管会继续整理;把档案分存后五间房,单独列项,专库保管,以便以后整理。1956年 8月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国家档案馆,派南京档案史料整理处 (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专家常住曲阜进行分类整理,由金佳任组长,成员有郭鹏、丁家襄,参加整理的还有南京装裱工程先道。第一次整理工作截止于1958年9月。1959年夏季至国庆节,孔府进行复原陈列,将档案由后五间迁移至东大楼下保管,并批拨50方香樟木制成档案箱保护。1960年春中央委员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同志来曲阜检查档案工作,指示:“要片纸不丢,只字不损,把档案保护下来。”从此又加强人力糊耳装订,至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停止。1972年夏季又开始裱糊装订,建新帐登册,至1987年已编至9200余卷号。以后继续整理裱糊装订,现在还有部分残破卷页没有整理。

3现存档案的基本内涵

按照南京档案馆协助整理的分类,共分八个阶段(解放前孔府档案分类是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阶段时:明代、清代、民国、北洋军阀、国民党、敌伪时期、1946年解放、解放战争时期,始于嘉靖十三年,止于1948年8月。

每一阶段又各有分类,多寡不同,清代最多。每个阶段分类是:袭封、祀典、先贤、宗族、家谱、属员、庙庭官员、府内官员、学录、庶务、租税、林庙管理、徭役、刑讼、宫廷灾异、财务、文书等。

孔府档案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

宫廷政治方面的资料,记载了封建王朝登基、建储、巡幸、崩逝、柑庙配天、庆典朝贺等皇室大事,以及各种典籍制度。形式有奏折、京报、邸抄、公文簿册等。

祀典方面的资料,记载皇帝驾幸阙里,御祭孔子,赐给供器、匾联,遣官祭祀等。

袭封方面资料,记载孔氏子孙袭爵受封,设置孔氏职官以及家学、庙学职官、奉祀各先贤等。

宗族方面的资料,记载孔氏宗族支谱宗法族规、家庭事务,优免孔氏杂差徭役赋税等。

另外还有林庙管理、庄务管理、府务管理等。

家谱文件

孔姓字辈

孔姓在自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族属繁衍日众,遍及全国各州府县。为了使族属代代不乱,长幼有序,老少尊卑各有条理,孔氏宗族逐渐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条例。

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衍圣公府还专门颁布了《孔氏行辈告示》:“……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所开列行辈,取名训字。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明崇祯年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又立十字十辈。清同治年间,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1919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备案续立二十字二十辈。以上几次订定的行辈字计五十字五十辈,为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以上第六十五代本为“胤”字,衍圣公孔胤植为避皇帝庙讳,而将“胤”字改为“衍”字。

到20世纪90年代,曲阜当地的孔氏已传至八十代“佑”字辈,以下尚有25字可续。

曲阜衍圣公府的历代衍圣公,是孔孑嫡系后裔中的长子长孙,长子是诸兄弟中的老大,往往是长子已经结婚生子,而幼子却是年龄很小的孩童,长此以往,同辈之间的年龄距离越拉越远。从孔子算起到20世纪40年代,二千余年中,在曲阜的孔氏族人上下已相差到12代之多,当时辈份最大的是六十六代的“兴”字辈,最小的是孔子嫡裔孔德成之子孔维益,为七十八代。到 90年代,在曲阜孔氏族人中上下相差11代,最大的是六十九代的“继”字辈,最小的是八十代的“佑”字辈。因此,孔姓中人见面,有时不好称呼,因为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不能乱称,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来称呼。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衍圣公往往比大多数同里同宗穷人辈份要低几辈,面对面时虽是主仆关系,但依家规又应按辈份称呼,彼此都易尴尬。但实际上,由于衍圣公府里做活待遇高,可以养家糊口,一些孔姓贫穷人家便改名换姓进府为奴,改姓一般是改成母姓。

==

孔姓出自殷商 三千悠久历史

实际上,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史记孔子世家》上面,对于孔姓的渊源,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从这段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殷汤的后代以孔为姓,是始自孔父嘉。孔父嘉是春秋时代宋国的人,所以孔氏之得姓,应该也已经有了三千年的悠长历史。

《广韵》和《史记》上面对于孔姓的记载,内容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关于孔父嘉的后代奔鲁的记述:《广韵》上说,避华督之祸跑到鲁国的是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史记》上则说,奔鲁的是孔父嘉的孙子睾夷。实际上究竟是谁最先到鲁国开基,迄今仍众说纷纭,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不过,无论哪一位才是鲁国孔氏的真正开山始祖,孔子之为孔父嘉的六世孙,已经是个不争之论。据考证,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祖父是伯夏,伯夏则是防叔之子。由此可见,孔父嘉不但是孔姓的创造人,而且的确是2000多年来举世同钦的至圣先师孔子的六世祖。

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像这样,能够把孔氏的世系追溯得分毫不爽,岂不是孔姓的人比别姓的人幸运,而又足以自豪自傲的地方!孔,的的确确是一个尊荣无比的汉族姓氏。

孔姓辈份:

惟/戈 温 扌/纟 昭/昌 光 仁 宀/曰 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宗 若 端 王 扌/应 元 之/万 氵 思 克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以下由中央政府颁布

希 言 公 彦 承 弘/宏 闻 贞 尚 胤/衍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肈 彝 常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内容不齐全,只能给您提供这些帮助了,希望对您有用。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72978html

孔氏家族族谱的内孔和外孔

一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称“内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称为“外孔”或“伪孔”。这里的里外、真伪,是以圣脉的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