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姓名人 杨姓人口数量 杨姓族谱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号称明代博览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罚到云南充军,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户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武岭门
我们由此而去,首先看到的是武岭门。武岭门是进溪口镇的必经之路,相传在1929年前还是一个小庵堂,旁设茶亭供人歇息。1929年蒋介石在这里改造成三间二房城楼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有“武岭”两字,外面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所写,而里面则是蒋介石自题,之所以把此取名“武岭”,是蒋介石为了体现尊重前辈之意。因为,其一蒋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岭”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的谐音,进武岭门后的三里老街便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俩从小生活的故乡。沿街有小洋房。进入武岭门左边是文昌阁,右边是武岭中学。好吧,我们拾级而上去参观文昌阁。文昌阁为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于武山南端高处,别名“奎阁”,故把此景称为“奎阁凌霄”。原建筑造于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至民国时期已破败不堪。
1924年,蒋介石从广东回乡扫墓,见其楹栋倾斜,于是就请他的哥哥蒋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飞檐翘角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蒋介石名之为“乐亭”,作《乐亭记》以描述其胜。但溪口人仍称之为“文昌阁”,文昌阁改建后,成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1927年蒋宋联姻后,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军委会“严加管束”,次年1月13日,被送到溪口幽禁。张学良到达溪口,最先的落脚点就是文昌阁,几天以后才被押送上雪窦山,1939年12月12日,6架侵华日机轰炸溪口,把文昌阁夷为平地,以后直至蒋介石离开大陆,始终是一片废墟。1987年,政府拨款,按原样重建,雕梁画栋,风姿胜旧。
小洋房
蒋经国手书“以血洗血”蒋经国先生住过的三间二层小平房即: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当时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称为“洋灰”,故此房叫“小洋房”,原是为美国军事顾问端纳先生所建。这房子背靠武山,面临剡溪,风景优美,环境清幽。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来居住于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赣州任国民党行署专员,蒋介石曾为其子请了两位老师,严教不懈,以解除其马列主义武装,同时为其妻蒋方良女士教国文。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一间为卧室,西面一间为书房,中间为客厅,屋顶平台较宽敞,楼下由伴读徐道邻、高理文等住宿。屋内有一石碑携刻着蒋经国手书的“以血洗血”四字,表示他对日侵的痛恨及替母复仇的决心。各位朋友,我们继续游览其他景点。
蒋氏故居
我们由此而下顺着沿江街道往前行百米即到“蒋氏故居”。蒋氏故居丰镐房,位于溪口下街。丰镐房原有蒋介石祖传房屋六间。据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家谱》第三册记载:“清光绪十四年,公(指蒋介石)2岁,肃庵公由玉泰迁居报本堂之西厢房”。迁居的原因是蒋肃庵(蒋介石父)经商之处玉泰盐铺被火焚毁;西偏房即今报本堂西边的独立小楼。蒋肃庵死后,蒋介石兄弟分家,蒋介卿得重建后的玉泰盐铺,蒋介石、蒋瑞青得丰镐房。蒋瑞青分家不久即亡,丰镐房归蒋介石独有。1928年,蒋介石扩建故居,迁走25户邻舍,发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的现有规模。
整个建筑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廊的格局。楼轩相依,廊庑回环,墨柱赭壁,富丽堂皇。前庭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枝,是宋美龄亲手所栽。而两旁则为东西厢房,东由宋美龄居住,西为毛福梅(蒋介石的元配)的住所。但因毛福梅居住在此,宋美龄直至1939年从未到过此地。 厅堂廊庑布满雕刻彩画,有取材于《封神演义》的“文王求贤”,取材于《三国演义》的“刘备招亲”、“送皇嫂”、“古城会”,取材于《说岳全传》的“岳飞出世”等系列雕刻和“渭水垂钓”、“八仙过海”、“狸猫换太子”、“闻太师回朝”等彩画。中堂为“报本堂”,匾额为吴敬恒所书。这是蒋家祭祖宗、拜天地之处,里面供有蒋家四代宗位。堂门外走廊上有匾一块,上书“寓理帅气”,是蒋介石为儿子蒋经国40岁生日所书,以鼓励他能继承父业,以理服众,统帅万物。两边楹联是蒋介石自写:“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
各位游客,我把丰镐房的简要情况向你们作了介绍。我就丰镐房的雕塑艺术向大家单独作些介绍,因为这里反映了主人的许多思想内涵。
丰镐房
溪口景点蒋介石的故居丰镐房,是他发迹后在祖传房子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院中雕梁画栋琳琅满目,富有民间艺术风味。跨进前厅,就可望见屋顶正中的堆塑,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中堂系蒋介石祭祖敬天的“报本堂”,是丰镐房整个建筑的中心。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姜太公钓鱼”,柱头两侧在建筑上称为“牛腿”上的木雕,是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历史故事,有“子牙钓鱼”、“太子邀请”、“文王拖车”、“登坛拜帅”等一系列画面,把周文王降格求贤的过程表现得洗练而生动。四个柱头的木雕,是《三国演义》的四出戏,从东到西分别为“甘露寺”、“夜战马超”、“关羽战长沙”、“回荆州”。东西厢房四个柱头上的木湘,也是四出三国戏,即“送皇嫂”、“古城会”、“上马献金”、“斩颜良”。东厢房走廊上的雕刻,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等画面,反映了宋朝一代名将岳飞的成长过程。西厢房走廊上的雕刻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神态怪异的铁拐李、潇洒飘逸的吕洞宾,持笛横吹的韩湘子,手执花篮的何仙姑等等,均栩栩如生,引人注目。前厅、中堂屋檐下的粉墙上’,还有取材于《封神演义》的“闻太师回朝”,取材于《狸猫—换太子》的“陈琳抱盒”,取材于《说岳全传》的“岳飞收蛇枪”等彩画整个丰镐房的雕刻、堆塑、彩画,既反映了房子主人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爱好和祈求飞黄腾达、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高超造诣。
西平房
西平房为蒋家亲戚和蒋介石警卫随从所住之处,抗战开始后毛福梅因腿脚不便而居住于此,1939年12月12日日军飞机轰炸,她逃向摩河殿(祖庙)时被炸死于后门的短墙下。蒋经国得知后马上从江西赶回,手书“以血洗血”四字。旁边的那棵银杏为毛福梅亲手所植。这儿就是蒋介石母亲王彩玉的旧居,同样是中国式的建筑,砖木结构的二层楼。这是蒋介石于1929年设计建造的。这幢二层三间的小楼,就是蒋介石分家时原来的六间平房。中间是王彩玉旧居,此屋楼梯特殊,主要是蒋介石考虑到其母亲年迈,况且是旧式中国女人,均以缠小脚为美,三寸金莲,上下楼梯不便,因此特设此窄梯,仅有一人之宽,这样其母借助两边栏杆,可上下自如,由此可知蒋介石对父母之孝心了。楼上楼梯繁多,那是为了连络风水。1929年扩建新房的高度也未能明显超过此屋,这是蒋介石为了显示尊祖之心而已。
玉泰盐铺
玉泰盐铺下面我们去另一处名叫“玉泰盐铺”的景点。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位于溪口中街章墙弄口,蒋介石祖父斯千、父亲肇聪(即肃寇)曾在此经营粮、盐、酒、杂。据蒋氏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此屋楼上。蒋介卿在宁波江海关监督卸职后与子女也曾在此居住。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还有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两字,门前墙角蒋介石题字“玉泰盐铺原址”,外有围墙,一如当年原貌。
不知有没有哪位游客看过《金陵春梦》如有人看过的,在参观了玉泰盐铺后可要与《金陵春梦》中关于蒋肇聪去河南贩盐一事区别开。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在溪口确实开了盐铺,但他却不会去河南贩盐,这是因为蒋肇聪主要是做山里人的生意,更何况,溪口地东海之滨,宁波沿海各县均有盐场,有的是盐,他何苦要跑到千里之遥的河南去呢
摩诃殿
各位游客,我们穿过几条小巷,就可到达“摩诃殿”。摩河殿是蒋家的祖庙,因蒋氏祖宗摩河太公是个佛徒,所以这个祖庙称之为“摩诃殿”。这里面供奉着蒋家祖宗。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也安葬于此,大家看到的吴敬恒所题“先妣毛太君之墓”即是。
以上我们游览溪口镇上的一些主要景点,下面我们即去蒋母墓道,它主要包括石牌坊、跨路亭(又叫下轿亭)、八角亭、基庐、坟墓等建筑。石牌坊有三个门,中门和左有边门,因石牌中门刻有“蒋母墓道”四字,放从入口至坟墓统称“蒋母墓道”。从石牌坊到坟墓,依山坡而筑,是一条长的8米的卵石路,夹在一片松林之中。进石牌坊行约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书生的方巾帽,据说蒋介石回乡祭母,到此下轿故被称为“下轿亭”。蒋介石每次扫墓,便在此下轿后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过亭上行约200米,横在途中有一座共12问平房的墓庐。
基庐——慈寇
基庐——慈寇。建于1923年,1930年重建,改为11间排房。基庐主房中有四块石碑。正门迎面的是孙中山的《祭蒋太夫人文》,由谭延闿(谭是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书写,背面是蒋介石口述、于右任先生写的《蒋太夫人事略》;左右两边分别是《哭母文》和《慰劳蒋总司令文》;而为这张《蒋老伯母遗像》题字的是汪精卫(汪兆铭)。
正厅右边是蒋介石扫墓时居住的小屋,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在当时国民党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高了。左边一个两室套间,是蒋介石回乡扫墓或下野休息常任之处。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在此养伤110多天,是使得最长的一次。右边两间为招待亲友的客房。附房作看墓人居住和做饭用膳之处。作为孝子的蒋介石为他母亲修的墓穴到底如何呢好吧,我们再上168米就可一清二楚了。
蒋母之墓
蒋母之墓这就是蒋母之墓,蒋母亡于1921年6月14日,各位看了可能会说:好普通啊。其实这里却大有来头,此墓以石块砌成,上面扇形拦土石上刻有“壶范足式”四字,含有女中模范、楷模之意。下面墓碑上刻孙中山先生亲题的“蒋母之墓”。两旁对联为“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傀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拜台刻有风竹图,以示妇女之墓且出身于葛竹村。墓穴朝北就对着蒋介石之父的墓穴(桃坑山)。那为什么蒋介石父母没有合葬在一起呢蒋母死时,蒋介石身价已高,当时蒋介石在平叛广东军阀陈炯明,任粤军前敌总指挥。蒋母系其父第三房续配夫人,在其父死后立碑时无法再刻上王氏的姓氏位置。另外在分割遗产时,蒋母同蒋介石的阿哥蒋介卿有矛盾。故在临终前,曾嘱托蒋介石,不要把她同葬在其父亲墓穴里。所以蒋介石在其母死时,为他母亲另择基地,而在两墓中都留出了一个空穴。
参观完了蒋母墓道后,有的游客可能会问,蒋介石父亲是谁?叫什么?他葬在什么地方?以下详细介绍:蒋介石父亲名叫蒋肇聪,字肃庵,其坟墓位于溪口后马路北面的桃坑山上。肃庵死于1895年,墓有四穴。肃庵与其原配徐氏、继配孙氏合葬。空穴原拟留给蒋介石生母王彩五,后因王氏坚持另葬而始终空着。墓碑“肃庵蒋公之墓”,为蒋介石任沪军团长时的上级和好友黄郭所书。两边“别头柱”的对联,上联为“武岭山怀抱”,下联为“剡溪水长流”。蒋父坟墓的修复,澄清了《金陵春梦》“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末见他祭扫父墓”之说的谬误。
大家参观完了墓道,下面我们会去千丈岩。为使大家更好地观赏千丈瀑布的雄姿,我们徒步而上,望各位要有准备。 这儿是御书亭。御书亭位于雪窦寺东南,为“入山第一门”。耪场翘检,古朴庄重。据宋代雪窦寺住持广闻掸师《御书应梦名山记》云:景祐年间,宋仁宗赵帧梦游“八极之表”,醒来后,沼“图天下山几以进”。雪窦山“双流效奇,珠琳挺秀”,“默契圣心”,即派内侍张腰新道去救偷和彻赐物品沉香木雕山一座。自此;雪窦山、寺名离次摄,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冬,宋理宗赵陶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翌年四月,勒石建亭,把“应梦名山”四字置于亭内,并由广闻掸师作记。供人观瞻,现存亭子,由雪窦寺僧人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募捐重建,1981年5月进行了大修。御书亭已成为雷窦山的入山第一景。
锦镜池
再接下来的是锦镜池,在雪窦寺西南、东、西两条涧水汇聚处。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雪窦寺方丈智鉴在此挖池、筑堤,经半年而成,“池深一寻(8尺),纵四百三十尺,广半之”,其上修桥置闸,控制干丈岩的瀑布,南宋诗人张良臣名之为“锦镜池”。此池早已淤塞,成为水稻田。为了保证干丈岩的观瀑用水,1986年政府拨款重修,挖土1米,池面积约200平方米;砌助筑路300米,并修复了在其上端的关山桥,重建了桥上的青锁亭。锦镜池、关山桥、青锁亭的修复,为千丈岩瀑布增添了美好环境和气势。 穿过青锁亭,沿鹅卵石路走,大家看到前面是一片平地,约有四五十亩,这是山顶平地,要不是我们乘车绕山上来,绝不会感到这里会是600米高的山顶上呢。我们去看看号称“浙东名瀑”的干丈岩。 所谓“千丈”,虽然夸张,但也有186米的落差,水源终年不断。临崖探首,叫人胆战心惊。下一站到安全的飞雪亭上去一览瀑布全景。
千丈岩瀑布
千丈岩瀑布在雪窦寺南0.5公里处,以雄奇壮观而名闻江南,北宋真宗曾赐名“东浙瀑布”。瀑布落差186米,来自东西两涧之水,在锦镜池汇聚经关山桥至崖口,凌空怒泻,至半壁与一突出巨石相撞,洒若飞雪,把瀑布分成上下两折,上层如五龙腾空,下层如珠帘垂地,经日光照耀,现出七色长虹,在各地众多的天然瀑布中别具特色,观者惊绝。观千丈岩瀑布,有两个角度:一为崖口对面,古人筑“飞雪亭”让人坐观;二为瀑布谷底,古人建“仰止桥”、“午雷亭”供人仰视。1986年政府拨款改建了飞雪亭,亭前拓建了水泥平台,围以栏杆以适应日益增多的游客观瀑的需要。仰止桥和午冒亭也进行了整修。
蒋介石的别墅——妙高台
妙高台各位,我们要发扬坚韧的攀登精神,再爬一段山路,去参观蒋介石的别墅——妙高台。妙高台离雪窦山胜景干丈岩约500米,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称“妙高台”,又名“妙高峰”,或曰“天柱峰”。峰顶有坪如台,东西约13米,南北倍之,前面是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堪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这里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周围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据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介石8岁时“始上雷窦山见妙高峰爱之”,“民国十六年总统蒋公建别墅于其地”,自题门额“妙高台”。别墅为中式建筑,中间是三开间两层楼,前有天井,黑漆大门,进门两边各有一问平房,上是阳台,有水泥走廊相连,后有三间平屋,有围墙连成一个整体,建筑面积为436平方米。刻有蒋介石手迹“妙高台”的门额,现仍悬挂于楼前。房屋右侧有两只亭子,大门外为平台,台上岩右突起一块,方形平滑,可容一人下坐,称“县坐石”。“文化大革命”时妙高台被拆毁。1986年重建复原,但原故在正门进口的石塔却被换了位置,放在了中间。这个石塔是清末民初时雪窦寺的方丈石奇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非常敬重他,故在造如高台时把它移了过来,并每次到此叩拜。
雪窦寺
雪窦寺各位游客,我们参观游览了妙高台后,沿路直奔下一个景点雪窦寺。雪窦寺是雪窦山风景区钓中心,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据《雪窦寺志》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事佛,名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年)改建今址。大中末年(859年)为袭甫所毁。咸通三年(867年)重建,改名“瀑布观音禅院”。景福元年(892年),常通禅师来寺主事,刺史黄昆施田1300亩,寺院作了大规模64扩建,遂成十方禅院。咸丰二年(999年)宋真宗赵恒赐“雷窦资圣掸寺”寺额。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失火焚毁,隆兴元年(1163年)复建。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在宋代,从太祖开始,先后为雪窦山下过四道谕旨。赞赏不已。元代至元二十五年和明代崇祯末年又两次被毁,清顺治年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雷窦寺又一次遭到破坏。1986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工重修。重建的大雄宝殿高237米,宽3807米,深293米,大木立架,辅以砖瓦,宏伟壮观。1988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寺考察,建议把雪窦寺建成别具一格的弥勒道场。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佛学辞典》“四大名山”条目载:“近有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者。”而弥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契此就出生于奉化,且在奉化后林寺出家,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1990年6月13日,弥勒殿在原天王殿遗址动工兴建。殿宇建筑面积74553平方米,高159米9宽287米,深232米。弥勒殿完成后,还会重建山门、方丈殿、藏经楼、钟楼等。另外我要告之各位的是,我们看到的雪窦寺是按“文化大革命”前的样子恢复的。顺便我想出道题问问大家,为什么雪窦寺有如此声望雪窦寺最有名的对联是什么(雪窦寺出了个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正是弥勒佛的化身,而弥勒佛又是在国各寺庙中的第一个佛像,因此雪窦寺有如此声望。对联是“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参观了雷窦寺,下面我们转到这座大殿的后面去看两棵树——将军楠。
“西安事变”地点
提起当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大多数人都知道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壮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可从这两棵树中领略当年历史风云和将军的业绩。张学良将军手植的四株槐木,今尚存其中两株,枝繁叶茂,刚劲挺拔,直指蓝天。见树如见人,张学良将军那种气宇轩昂、大义凛然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溪口养伤,张学良将军被幽禁在雪窦寺,蒋介石对张学良活动范围亲自规定: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到溪口有人跟随,去外地出动宪兵。还派了者秀才给张学畏讲四书五经。张在心胸积郁之余,打靶、鸣炮、种花植树,在雪窦山的水涧岩栽了紫玉兰、法国梧桐,在雪窦寺栽了四株楠木,成长后仅存的两株,当地人士奉赠雅号为“将军楠”。
无独有偶,雪窦寺前山门右侧有高涝桥(现改名龙珠桥)桥畔有一古松,据说明隆庆五年(1571年)奉化县官要把树砍掉,翰林戴询曾作诗要求留下,因此,本地人称这株古松是“翰林松”。“将军楠”与“翰林松”,虽属古今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然而都值得人们传颂。
为了使各位更好地了解当年西安事变及张学良将军的有关业绩,下面我们去参观中旅社。中旅社位于雪窦寺西侧,有建筑面积438平方米,1934年6月建成开业,属上海中旅社管辖。内设客房六间。餐厅一个,旅游旺季还在雪窦寺厢房设行军床100张,接待旅客。1937年1月,房子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包用,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张学良和他的副官、护士,以及军统特务队长同住在这里,另有30余名特务队员和一连宪兵驻扎在雪窦寺,进行监视。张学良在这里度过了八九个月的幽禁岁月。此年中秋,木结构厨房起火,房子全部焚毁,张学良在雪窦寺小住几天之后,即被迁往安徽黄山。1987年5月,政府拨款按原样重建,1988年竣工对外开放,并陈列了张学良的业绩和照片。
含珠林
含珠林各位游客,请大家留意雪窦寺前有一处含珠林。这里有个传说,在这吁陌间,有圆阜如珠,苍松参天,称为含珠林。四周群峰环抱,鸟瞅恰似九龙抢珠。林中原有茅亭一座,名含珠亭,1941年被日军烧毁。相传含珠林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墓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外甥林言投降朝廷,黄巢兵败退至山东泰山狼虎谷被擒。林言不忍杀娘舅,乃杀一与巢貌似者代,巢逃出为僧。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张奎义为西京留守,识黄巢于群僧中,后住四明雪窦山,即雪窦禅师是也。”后人《咏黄巢墓》诗:“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即指此事。各位游客:我们去参观游览“隐潭三瀑”。位于雪窦寺西北约1.5公里,东吞、班溪两乡交界处。涧水从东乔村下流,形成三级瀑布,即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中隐潭以清秀取胜,下隐潭则秀奇双绝。
上隐潭,位于东乔车站西南角,从崖上通向深潭石阶216级,陡壁深塑9青苔斑班,苍松挺立石隙。涧底碧水深潭,南有水泥平桥,瀑布循崖倾落,高约49余米,呈条线状,铿然有声。凭栏仰望,水沫溅衣,凉气沁心。潭北崖原有龙王庙,相传北宋皇桔年间(1049年至1054年),朝廷遗使至此投金龙玉简于潭中,祈雨抗旱,故昔日称此处为龙潭。现建有小型水力发电站。 中隐潭,自上隐潭下行约500余米处,浓荫覆涧,涧有巨石横卧,瀑布从巨岩俯冲而下,呈横幅状,水沫随风飞溅,似雾如雨,富有溪谷野趣。
下隐潭,从中隐潭沿小径下行约500米处。有巨石,宽9至12米,旁石笋,高20至24米,人称石笋峰。峰底中空,一半覆盖潭上,犹水上广厦,瀑布横倾潭处,仰视如彩云横空,绚丽多彩。集峰、洞、潭、涧于一境,风景独秀。胡行之《下隐潭》诗:“百尺银涛挂石飞,苍崖翠壁紫岩扉。四时不息雷鸣耳,六月寒生潭上衣。”现因栏坝建小水电站,景色道损。
徐凫岩瀑布
徐凫岩瀑布各位游客,徐凫岩瀑布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徐凫岩在雪窦寺西北7.5公里,东岙乡直岙村,重岩峭壁,岩顶海拔476米,瀑布落差242米。崖口一巨石外突,传说仙人骑鬼徐徐升天,故名。远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故又称鞠猴岩。宋宝庆《四明志》载,绝壁凿有“鞠猴岩”三大字,可能唐人所刻。‘今新刻“徐鬼溅雪”四大字。岩边草木丛生,崖顶涧阔,有洞桥o:涧水澄白,源自踌躇岭,过谷穿林,至此湍急奔突,循崖而泻,大雨后声若雷理,震撼山谷。临崖俯视,万丈深渊,JL、寒股栗。崖下白雾蒸腾,飞珠舞玉,底下有潭,树枝拍击水面,雄奇壮观。宋代奉化人王时会诗云:“一片悬崖势插天,昔人曾道此登仙;鬼飞赤局凌云汉,鹤载瑶望度紫烟”。本世纪三十年代,从崖顶至崖下筑有山径。六十年代后,**《难忘的战斗》人曙光》等曾在此拍摄外景。1991年政府拨款新筑曲径卵石路、扶栏杆、建亭子、接待楼、步云梯等。
亭下湖
各位游客,我们如有时间还可以去游览亭下湖景点。亭下湖位于刻溪上游,雪窦山南缘,距溪口镇6公里。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大型人工湖。巍锑大坝雄居于八曲高吞和亭下村之间,湖面面积5.9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53亿立方米,六倍于杭州西湖。
亭下湖自然风光绚丽,奇峰幽谷,山岚水色组成了诸多各具异情逸趣的湖山景观。同时空气清新,水质特优,鱼产水果,山林资源丰富。大坝于1983年竣工,湖岸线随山婉蜒盘曲,全长20公里。湖内景点正在开发之中,游客可以泛舟湖上,也可垂钓、野炊、露宿,主要景点有平湖高坝、晦溪九曲、鲍鱼卧波、金龟探水、芳岛春荫绝刁广。
溪口弥勒大佛景区
溪口弥勒大佛景区奉化素以“弥勒圣地”著称,宋代以来就被佛教界一致公认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故乡。据史料记载,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因长于奉化长汀村,故号“长汀子”,后人传其为弥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出家后,常来风景秀美的雪窦山,与雪窦寺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弥勒佛道场雪窦古刹在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1984年,雪窦山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建议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1999年,奉化市提出建造露天弥勒大佛的设想。2005年9月,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同意在雪窦寺建造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据悉,这是国务院新《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2006年12月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正式奠基开工,并定名为“人间弥勒”。如今,一尊以中国布袋和尚为原型的、高达5674米的青铜制露天弥勒大佛已告落成,它端坐在雪窦山乳峰之腹,笑容可掬地接受四方信众顶礼膜拜。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佛像基座上“人间弥勒”四个大字,为台湾高僧星云大师所题。
扩建后的奉化弥勒大佛景区位于溪口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佛主景区,主景区中轴线从南入口至大佛全长650米,高差55米。沿轴线依次有八功德水广场、定慧桥、大山门、御碑亭、建筑面积1288平方米的摩尼宝殿、大铜牌楼、露天弥勒大铜像等10多处景点。 大铜像左下方为八角七层水晶万岁塔,右下方为万年阁,大佛基座内设有可容纳1200人的弘法讲堂、弥勒文化博物馆和功德林碑墙。从讲堂向上走可直上佛座莲花恭抱佛脚,向下走可直至地宫,地宫有明有暗,明宫可供游人参观,暗宫内藏法物珍宝。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主景区中有露天弥勒大佛和六大功能区,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等,动静分明。
杨姓起源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号称明代博览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罚到云南充军,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户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 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号称明代博览第一。因得罪嘉靖皇帝被罚到云南充军,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为脍炙人口的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户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
历史上杨姓名人 杨姓人口数量 杨姓族谱
本文2023-10-30 00:05: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