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四姓因何拥有共同家谱是哪朝皇帝封的端木等是怎样加入通谱的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一
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现家谱如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
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卜商为卜姓始祖。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
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主要任务为祭祀孔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台湾已故的孔德成是延续八百九十余年的“衍圣公”最后一代。
不过,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民国时代的大财阀孔祥熙,并非孔门嫡传后裔。因其母嫁入孔门时已有身孕。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回民,姓孔,这是很特殊的。或许会有人问,孔子是汉族,为什么他的子孙是回族哪。原因是:孔子的第59代子孙孔彦嵘娶了一名回族女子,名叫马甲尕,夫妻两人生育了3个儿子。马甲尕要求一个儿子加入回族,并且信仰伊斯兰教。她缝制了一顶穆斯林戴的白布帽子,三儿子年幼好奇,争着戴这顶帽子,于是顺从母亲的意愿成了穆斯林。在甘肃永靖县,孔氏穆斯林被当地人称为“孔回回”。
孔孟四姓的后裔中除了有回族外,还有土族、东乡族、藏族、满族、保安族、土家族、朝鲜族和撒拉族,他们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
三
现在,我们具体谈谈该四姓共同族谱的由来。
先说是否存在“孔孟一家亲”。当前,“天下孔孟是一家,看字排辈论高低”的说法很流行。由于孔子、孟子的后人共用一个家谱,不管姓孔姓孟走到哪里都要当一家人来对待。还说在旧中国孔家孟家子弟外出旅行,即使逃荒讨饭,来到陌生的孔孟人家,只要一提自己姓孔或者姓孟,就会被当一家人来看待。要按照姓名中的“字”表明的辈分论高低,岁数大辈分低的人也要给岁数小辈分高的人磕头行礼,称“叔”喊“爷”。东道主要给讨饭者安排吃住,走时还要送些粮食。这是和外姓人的区别之处。
要搞清孔孟是否真的一家,就需要看是不是两家真的共用一个家谱。经查阅家谱网得知:《孔子世家谱》是专门记录孔子家族繁衍脉络的谱牒,从孔子时代至今已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跨越了八十多个代次,共登记近200万人。2005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宣布,中国的《孔子世家谱》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
《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只大修过四次,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和1937年民国时期。
而《孟子世家谱》也记载了从孟子到第七十五代孙孟祥拹(1990年在台湾继任亚圣奉祀官)的历代孟氏子孙繁衍情况。清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修编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族谱,分送族众。康熙六十一年(172Z年)秋,孟子六十五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重校《三迁志》。
孟氏族谱规定,续谱之时要将旧谱缴入谱馆,一旦新谱修成,要将旧谱销毁,所以清代以前的孟氏族谱已经没有了,现在传世的只有《道光谱》、《同治谱》两种木版刊印本。
由此可见,孔孟两家各有独立的家谱,家谱中都没有两家合并为一家之说。至于曾、颜,亦如是。我们进而可以推断,从宗族的角度讲,孔家就是孔家,孟家就是孟家,曾家事曾家,颜氏仍是颜氏。颜氏之源与孔子母亲无涉。
据说,这四个通天谱的后裔,是不需要说“免贵”的姓氏。
也有此分析出:四姓具备共同族谱,并非是春秋战国时代相约而定的,而是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而强行以定。
当然,无可否认,四姓之始祖确实亦渊源甚多。众所周知,孔子及其学生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无疑是足以与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柏齐名的思想家。
而孟轲,也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是影响了很多执政者的至理名言。
关于曾参,其实是孟轲的老师的老师,其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认识,唐宋之后才被高度认可。他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被称为“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
而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有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颜回所认同的“天人合一观”所表现的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瑰宝。
其实,儒家学派以孝道为先,排序以入道为先,应该是孔、颜、曾、孟才对。原因很简单: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师兄,曾参却是孟轲的师祖!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端姓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路史》载,战国时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原晋国迁居于端邑,遂以居处为氏。又据《端氏家谱》载,出自孔子弟子子贡,本姓端木氏,后以省文称端氏。端姓望居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 姓氏源流 端(Duā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源自战国时期晋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战国时,赵韩魏三国合力灭晋后,分封晋土,而原来的晋王被封于端邑(今广东省高要县),其后代也有以封邑名“端”为姓的,称端氏。 2、出自复姓端木氏所改。春秋时期,孔子弟子端木赐(子贡)之后代子孙有以祖名为姓,相传姓端木,称端木氏。端木氏的后裔繁衍很广,不过,其后有的省文为端姓,称端氏;有的或避仇改称为木氏;也有改为沐氏。考究不详。 历史名人 端宏:字仲仁,号坦斋,明代直隶当涂(今安徽省当涂)人。天顺元年进士。天顺四年,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巡视通州、东昌等处。后巡按云南、河南、广西。历任陕西按察司副使、山东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官职。致仕后,居当涂凌家山下,卒于家。以廉洁著称。 端孝文:一名端木孝文:明代溧水山(现属乌山乡)人。其父端木以善在明兴武年间曾任刑部尚书。端孝文均极富文采,善于写作,工书法。明初为史官,永乐年间,端孝文由儒士任翰林院待诏,曾出使朝鲜,朝鲜政府深重其才,欲借替其做寿为名厚赠礼物。但端孝文说:“吾持一节来耳,请以一节返”。人皆敬佩,朝鲜政府为表彰他在朝鲜期间的高风亮节,特设立“双清馆”以永为纪念。 端章甫:明代人,历官六合、鄱阳县丞,广施德政,民多受其惠。
31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本应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光,但萧红的生命却在那一年戛然而止;9年的创作时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那样的短暂,但萧红却为世人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三段婚姻在旧时期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那样的难以想象,但萧红却全身心的用坚强与包容诠释着每一段爱。就像萧红曾经说过的,“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愿意再温习一遍。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地主家庭的萧红,却丝毫没有受到父亲专制和保守的影响,一生都是那样的倔强和坚强,无论是身怀六甲被弃旅馆,还是受到挚爱的人背叛,都没有击垮萧红追逐生命的动力。在那样一个对于女性来说只意味着剥夺和无从选择的年代,萧红与时代和命运抗争着,先后三次为自己选择了爱情,即使在今天萧红的爱情在人们的口中变成了罗生门样的现状,却依然能让我们看到她生为女人的那种无奈与反抗。
二萧通过书店结交鲁迅
很多人都说,没有萧军也就没有萧红,他们的相遇就像是天注定一样,一见钟情,对于这样的一种说法,萧红研究会副会长章海宁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在文学上,可以说,没有萧军就没有萧红,但他们爱情的开端并非是完全的一见钟情。
在怀孕的萧红被弃旅馆的绝望之际,她写信给了《国际协报》求援,作为报社编辑的萧军曾去看过萧红,但两人绝非在这时坠入了爱河,而是随后萧红趁着哈尔滨发大水的机会逃出了旅馆,与萧军会合。随后,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在医院里产下一个女婴,但由于贫困无力抚养被迫送人,而这也成为了作为女人的萧红心中永久的伤痛。萧红与萧军自然而然也就走入了婚姻生活,但这时的萧红与萧军之间是否就是完全的爱了,章海宁认为并不完全是,而是渐进的过程,萧红对萧军的感情中,一部分是因为爱,另外一部分可能是出于感激。
遇到了萧军的萧红很幸运,两人开始了一起写作、一起维持生计的日子,萧军这个“东北作家群”的代表,带领萧红走上了文学的道路,章海宁说,可以说,在文学上,没有萧军就没有萧红。即使萧红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作家,但在最初的创作中她有着胆怯和不成熟的地方,都是萧军一路的鼓励她,使得萧红在1933年5月21日,写出了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并在10月,与萧军合著了小说散文集《跋涉》。
随后,为了躲避迫害,萧红与萧军来到了青岛。这一期间,通过荒岛书屋老板,二萧与鲁迅先生结识。荒岛书屋的店主人是孙乐文和宁推之,孙乐文后来加入了 ,这书店也就成为地下党以及青岛“左联”小组的活动地点之一,书店常常摆放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的新文学书刊,书店主人还在店内摆了几张座椅,供人们翻阅浏览、议论交流———这与当时上海的内山书店的做法有相似之处。当时,老舍等进步作家也曾在青岛组成新文学群体,荒岛书屋以及周边新文化氛围滋养了二萧,影响了二人的创作之路,也为二人与鲁迅结识埋下了思想和意识上的伏笔。
萧红与萧军
在青岛期间,萧军曾去过上海找过鲁迅,但是由于没有可靠的关系,二人只找到了内山书店,没有打听到鲁迅的可靠地址。这时在荒岛书屋,孙乐文及时为他们提供了帮助,将二萧引荐给鲁迅,正是在孙的牵线搭桥下,二萧与鲁迅开始了一段世人皆知的忘年之交,也就此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1934年两人不愿做亡国奴,来到了上海,这时,他们已经成为了两颗闪耀文坛的新星,可两人的关系却也出现了裂痕,最终在1938年在西安和平分手。
端木蕻良并非绝情男
与萧军分手后,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两人当时的结合确实是因为相爱,可他们的性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萧红是一个热情大方、大胆奔放、心灵手巧、懂得生活的人,而端木蕻良却有些懒散、做事慢,这就注定着两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摩擦。时间一长,当爱情在生活中磨平了棱角后,该产生的亲情还没有形成,注定在婚姻的继续中不会有幸福,所以也就会有人们在今天说,在日军逼近武汉之时,只有一张船票的时候,端木蕻良去了重庆,留下了萧红,这成为了今天人们诟病端木蕻良的重要原因。
1940年1月底,萧红随端木蕻良离开重庆飞抵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嘴乐道8号,1942年1月12日,日军占领香港,萧红病情加重,被送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22日,萧红与世长辞,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萧红的离开也带走了她在世间的爱,留给了人们更多的疑问,人们总是在怀疑,这个陪伴萧红走完人生最后路程的男人是否对她呵护有加,是否在她弥留之际守护在她的身边,是否如外界所言,端木蕻良在萧红住院后都很少探望。章海宁说道,端木蕻良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他当时也比较忙,可能陪伴萧红的时间并不长,但并不能说他不爱萧红,在萧红死后,他把自己关进房子里,默默地写作,孤独地忍受着生活与精神的重负。端木在萧红去世18年后才续娶钟耀群为妻,由此可见他对萧红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他不仅一直保存着一缕萧红的遗发,而且经常写诗怀念萧红。十年浩劫以后,端木几乎年年都要自己去广州银河公墓,为萧红扫墓,自己不能去时就托朋友去,并写悼诗献于墓前。
1987年11月4日,端木与钟耀群一起到萧红墓前祭扫并献词一首,题为《风入松·为萧红扫墓》:
生死相隔不相忘,落月满屋梁,梅边柳畔,呼兰河也是萧湘,洗去千年旧点,墨镂斑竹新篁。
惜烛不与魅争光,箧剑自生芒,风霜历尽情无限,山和水同一弦章。天涯海角非远,银河夜夜相望。(记者 王莹)
关于萧红的“关键词”
在署名为“句芒”的《有关萧红的一百个细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萧红身前身后的一些细节,让读者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了不一样的萧红。
朱亚文饰演端木蕻良
生日之谜
作于1936年12月12日的散文《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在开头写道:“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
但是具体出生于1911年的哪月哪日,萧红没有提及。曾经与萧红共同生活过五、六年的萧军说萧红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后来又补充说是辛亥年端午、公历1911年6月2日。可是万年历显示,辛亥年端午应为公历6月1日。这就自相矛盾了。
据与萧红有三年多婚姻的端木蕻良说,萧红的生日的确是在端午节,因当时人迷信这个日子不吉利,所以将她的生日推后三天,说成是农历五月初八。
因屡屡的忤逆和叛逃,萧红于1931年被父亲逐出家庭,张家家谱上没有任何关于她的记载。这也是萧红出生日期成谜的一个原因。
在资料缺失的情况下,近来为萧红作传的学者要么回避她具体的出生日期,要么倾向于端午节这个说法。
“穷”与“义”
散文集《商市街》记载的是萧红出院之后与萧军在哈尔滨共同生活的经历,他们先是住在欧罗巴旅馆,后来搬进了商市街萧军做家庭教师的人家里。这部散文集大部分的文章都围绕着饥饿、寒冷、贫穷、借钱、求职等主题在写,那是萧红那段时期生活的主旋律。其中一篇标题直接叫《饿》,饿到几乎去偷人家门上挂的列巴圈,饿到写信给原来中学的图画老师借钱;还有一篇《飞雪》是写冷,“在屋里,只要火炉生着火,我就站在炉边,或者更冷的时候,我还能坐到铁炉板上去把自己煎一煎。若没有木柈,我就披着被坐在床上,一天不离床,一夜不离床”。东北的冬天,木柈就像粮食,一刻都离不了吧为了包子和木柈,萧红走进当铺,用一件新棉袄换来一块钱,“路旁遇见一个老叫化子,又停下来给他一个大铜板,我想我有饭吃,他也是应该吃啊!然而没有多给,只给一个大铜板,那些我自己还要用呢”!(《当铺》)
这就是萧红,自己朝不保夕,也不能不给路边的叫化子一个铜板。类似的事情后来在武汉也发生过。 1938年武汉被围,端木只身入蜀,怀孕的萧红滞留在武汉,朋友设法给她留了五块钱傍身,可是她豪爽地请大家吃冰,连找回的零头都送给了冰店的服务员。后来她在香港病重入院,靠的也是朋友接济,临终将《呼兰河传》的版权送给了陪护自己44天的骆宾基。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国人的种族形式观念根深蒂固,中国人的姓氏由来可以追溯到至今五千多年前的太古母系氏族社会。自伏羲氏时就有“正姓氏,别婚姻”的说法,在那时,姓氏主要作用是防止同姓亲族通婚和区别高低贵贱。
复姓在中国是比较少见的,所有就有这么四个姓氏,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日本人,然而他们却是中国3000年前流传下来的古姓。
端木姓氏
端木姓氏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复姓,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日本姓氏。相信在2010年爆火的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有不少人被俞灏明饰演的端木磊圈粉,这也让“端木”这个姓氏走进了大众视野中。
端木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起源于东周时期,得姓始祖是端木典,鬻熊之孙、陆终后人、颛顼后代。关于端木姓氏的起源,民间和学术界较为常见的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芈姓(祝融氏),一是源于回族汉化之后的姓氏,再有一种,便是源于改姓。
第一种说法在《端木氏家谱》、《端木氏祖德性普》中有记载,但是较为含糊;第二种即是回族先民在汉化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姓氏;第三种便是台湾林氏族人,在外夷侵略下求生,不得不改为改氏,后又变为端木氏。端木姓氏中最有名的祖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位,他便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端木赐(相对于端木赐,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字——子贡)
东门姓氏
自古以来,大家只知道“西门庆”这号人物,“东门”这个姓氏似乎并不常见,以至于人们在听见的时候会认为是一个日本姓氏。东门姓原出自姬姓,东门姓的得姓始祖是东门襄仲,是鲁庄公的儿子——公子遂,字襄仲,在鲁国任大夫,由于家住东门旁边,人称东门襄仲。
因为他与鲁庄公的宠姬敬嬴交好,在鲁庄公死后杀嫡立庶,立敬嬴的儿子为鲁宣公,遭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敌视。他扶持鲁宣公继位后,一直兢兢业业辅佐。当时鲁国贵族“三桓”的势力逐渐扩张,威胁到王权,襄仲多次意图铲除“三桓”的势力,但是都是没有彻底,这样一来,他更加成为贵族们的敌人。
在襄仲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归父继任他大夫的位置,势力相对父亲大大减弱的公孙归父没有多久就被“三桓”势力扳倒,驱逐出国。万般无奈之下,公孙归父逃到了齐国,并为了方便生活,把自己的姓氏改为东门,是为东门归父,子孙便把这个姓氏沿袭下来。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位东门姓名人。东门京是西汉时有名的经学家,以善相马闻名;东门云,也是汉代经学家。
东野姓氏
听到“东野”这个姓氏,我们第一个反应是想到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从而认为“东野”是一个日本姓氏。然而这个姓氏却是中国的一个古姓,与东野圭吾的姓氏没有关系,得姓始祖已无法考究,关于它的起源,常见的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源于姬姓。西周时期,周公姬旦有长子伯禽,伯禽有幼子名叫鱼,成年后被封食采邑在东野(即今天的山东曲阜),于是后代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东野氏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二是说也源于姬姓,但是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季孙间如),在鲁昭公十年率领鲁国军队攻打莒国,夺取了莒国的郠邑(今山东沂水),还用俘虏做人牺(用于祭祀的人),祭祀亳社,在当时社会引起一阵哗然。季平子在鲁国功勋卓著,被封食采邑在鲁国东野(今山东平邑),后世子孙便以东野为姓氏流传下来。不管是怎样演变出中国姓氏,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立姓时,一个准则是以封地为姓。
新垣姓氏
新垣姓氏是最容易被误认为是日本姓氏的一个姓氏了,尤其在新垣结衣这么一位知名的日本娱乐明星的影响下,“新垣”这个姓氏往往被人们当作是日本姓氏。然而“新垣”这个姓氏在中国是有历史考证的,虽然它的得姓始祖和起源已无从考究,但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新垣姓的人——新垣衍和新垣平。
新垣衍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将军,长平之战后赵国虽然战败,但是凭借着自己三处政治中心的优势迅速恢复,作为战败国没有割让给秦国应得的土地,秦国再次攻打赵国。赵国向魏国求助,魏国派出新垣衍前往赵国当说客,让赵国拥秦昭襄王为帝。但是到了后来,在赵国鲁仲连的劝说下,新垣衍意识到自己拥秦为帝的想法有多荒谬,从而放弃劝说。
新垣平在历史上有特定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对他进行了专门的记载。他做了两件在封建社会极其重要的事。
一是劝汉文帝改元(即皇帝在位中途不再延续已有的纪年顺序,又从元年开始纪年),这一做法在封建王朝是前无古人的第一次改元;二是主持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史记》中记载:“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 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封禅大典在古代极其受到君主的重视,能让新垣平主持,足以看见新垣平这号人物的重要性。
在历史上,虽然新垣姓氏只出现过这两次,但是史书上明明白白的证明,新垣这个姓氏起源于中国,并传到了日本。复姓虽然较为稀少,但是在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从一字姓到多字姓,都曾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甚至连十字姓都曾出现过。在当今社会,姓氏虽然不再是区别高低贵贱的工具,而是每个人的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除了以上姓氏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日本人,造成尴尬,社会上还有其它特殊姓氏,由于太过特殊,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当成是取笑的对象,如睾姓、操姓。但是正如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样,中国人的姓氏观念很强大,不容人亵渎。所以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姓氏,可要注意不要伤害到他人的自尊。
笔者从相关渠道收罗了全国各地《刘氏家谱》的字派排行,展示如下,看看你属于哪一支?辈分有多高?
刘氏族谱
1、辽宁北镇满族一支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注:辽宁北镇满族刘氏:1941年刘恩铨、刘名仁等重修北镇《刘氏宗谱》记载,这支刘氏宗族本是汉族,原籍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俗名山后大户刘家。据先人传述,与汉高祖刘邦、东汉光武帝刘秀均系同族,与宰相山东诸城刘墉更属一派。明朝隆庆五年,又迁居海城县前三台子、新河屯两处居住,直至今天,仍世代居此。到20世纪中叶,这支满族刘氏已传到第二十代,发展350户2500多人,分布在前三台子屯、新河屯、大二台子屯一带,为当地望族。族谱还记载,该族“移居盛京、安东、吉林、龙江、锦州、盖县、盘山县等处之户人口非常稠密,可以称为兴旺族耳”。这支刘氏宗族的一世祖刘忠死后葬在海山寨东北山,传到六世祖刘德进,生子4人,后裔因此分为4大房。从一世到十五世“多以耕讲工商为业,忠厚传家。入军政两界充差者,率皆显耀门第,颇极一时之盛”这个宗族在清嘉庆八年、咸丰七年、民国三十九年先后编修了宗谱。
2、福建南平一支
……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3、江苏刘楼一支
……敦、本、思、敬,绍、廷、克、光。荣、培、希、守,世、泽、延、长……
4、吉安县富田一支
……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
5、吉安文陂竹山一支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
6、吉安文陂镜湖一支
……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
7、泰和高垅一支
……永、宗、用、促、彦、希、宽、奇、见、先、诚、有、望、积、德、在、宗、贤、训、迪、惟、崇……
8、赣州章水水西一支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开、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9、江西永丰沙溪一支
……厚、松、柏、樟、竹、弥、致、高、难、度、僶、巨、景、文、庭、仕、冠、圣、得、人、德、各、庆、好、施、感、受、发、添、兴……
10、广东紫金一支
……乌、郎、法、琏、应、开、纪、象、崇、永、朝、开、纪、昌、文、字、子、传、兆、志……
刘氏始祖
11、山东滕州古滕一支
……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12、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
……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13、沛县朱王庄藜照堂一支
……昭、鸿、运,庆、履、祥。遵、祖、训,延、绪、长,建、家、政,诗、书、良。为、忠、厚,冠、汉、乡……
14、江苏睢宁永思堂一支
……良、延、荣、保,益、滋、廉、方,笃、厚、肇、隆,英、才、崇、尚,礼、贤、为、本,泽、惠、恒、长……
15、睢宁城东汤一支
……允、守、振、清,恩、庆、光、荣。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树、义、延、培,庭、良、绍、兴。志、远、宏、伟,继、贤、盛、隆……
16、睢宁凌城一支
……其、业、宜、广,维、士、则、良。本、仁、祖、义,喜、尔、寿、县……
17、睢宁王集林庙一支
……金、华、开、启,福、庆、勋、宣,忠、桢、崇、祥,百、世、其、昌,贵、坤、献、锦,新、建、久、远,学、奎、武、扬,宇、元、安、长……
18、江苏徐州铜山一支
……永、保、宗、祖、训,勤、忍、刚、正、宏,传、家、维、孝、友,为、善、本、忠、行……
19、江苏盐城新兴一支
……世、守、其、德,义、孝、承、先;人、如、达、立,家、必、兴、贤;弘、扬、廉、洁,荣、耀、超、前;书、海、恒、慧,昌、盛、万、年……
20、吉安樟汲一支
……廷、茂、以、文、彦、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学、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贤、良、允……
21、吉安值夏一支
……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22、吉安新圩黄塘一支
……仲、鞠、午、参、十、甲、宏、如、文、孟、孔、乔、存、荣、念、齐、尧、方……
23、吉安新圩乡城山一支
……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显、于、渊、邦、从、逊、绍、可……
24、吉安大陂一支
……武、昌、翊、朝、刘、明、光、元、亨、利、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
25、吉水绕源远庆堂一支
……先、绍、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义……
26、吉水五坊一支
……彦、大、浚、应、容、允、元、已、祐、臧、缉、福、扁、棒、朴、宗、日、云、槐……
27、泰和江夹洲一支
……曰、明、和、震、可、淑、济、均、友、存、永、福、叔、广、崇、京、瑞、应、祯、祥、德、愈、昌、修、齐、道、貌、岸、然、学、建、明、良、安、仁……
28、泰和樟塘龙陂一支
……子、叔、资、朴、荣、常、举、一、士、慰、甲、显、承、光、荣、德……
29、泰和下坊一支
……元、宗、德、光、明、允、有、年、钦、崇、昌……
30、泰和苑前东皋一支
……惠、子、两、鲁、宗、文、以、子、珍、彦、琠、孟、敏、元、春、怀、天、大、承……
刘姓分布图
31、泰和苑前洲刘村一支
……承、子、均、以、克、仲、叔、广、志、卿、尧、梦、维、同、达……
32、泰和钱塘一支
……存、文、礼、仲、惟、元、希、宽、奇、见、国、振、光、望、积、德、在、宗、贤、训、育、须、从、典……
33、泰和文塘一支
……嘉、如、鸿、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国、恩、荣、钦、诏、授、爵、禄……
34、江西白石一支
……宾、贯、麾、壁、洞、甫、治、表、焕、坪、钦、源、梁、长、仲、元、效、树、福、惠、瑞、菊、育、君、峰……
35、赣州章水水西一支
……武、昌、翊、朝、积、兴、应、广、天、大、运、启、定、吉、祥、孚、嘉、允……
36、湖南宁乡古塘基一支
……基、钜、润、兰、煐,垂、铭、永、树、熏。培、钟、源、本、烈,增、锡、汝、模、烝。均、鉴、泽、荣、耀……
37、湖北监利古柏堂一支
……开、振、宏、绪、茂、义、耀、儒、传。清、源、启、先、德,甲、第、永、联、芳。孝、友、传、家、远,诗、书、启、善、良。安、邦、承、大、道,治、国、焕、文、章。英、贤、定、新、体,齐、国、图、富、强。政、宪、扬、廉、洁,华、宁、乐、同、康……
38、湖北咸丰一支
……元、富、贵、崇、子、思、受、永、应、仕、文。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39、湖北利川毛坝一支
……允、光、于、文、德,期、尔、长、世、泽。良、能、方、可、贵,用、贤、以、为、则。先、祖、源、陶、唐,汉、代、辉、宇、光。宗、功、启、后、继,大、业、期、尔、扬。乐、维、真、善、美,德、尚、廉、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世、泽、长。修、齐、治、平、本,昌、明、福、寿、康……
40、湖北利川毛坝一支
……宗、志、洪、思、楚,大、显、文、养、承。士、伯、庠、开、远,永、世、万、代、兴。庆、衍、华、簪、遗、泽、长,弘、蒸、燕、翼、仰、名、扬。箕、裘、丕、振、家、声、盛,奕、禩、云、礽、姓、字、香……
41、江西省全南县一支
……均、景、叟、可、尚,允、绍、庭、刘、大。刘、天、思、嘉、世,永、定、期、昌、隆;盛、国、为、梁、栋,圣、朝、泽、恩、崇。诗、书、传、奕、冀,恒、泰、庆、奇、逢;志、高、鸿、发、达,才、洪、涵、祚、昶。德、声、荣、裕、远,怡、方、添、正、刚;君、子、常、守、礼,儒、士、惟、文、章。哲、克、群、伦、霖,甘、润、万、方……
42、重庆万县董家猪羊坝一支
……君、子、泽、长,善、人、祚、永,观、国、之、光,承、家、有、庆……
43、万州董家岩大地坪卫生寨一支
……贞、元、启、泰,肇、衍、隆、兴,绳、其、祖、武,克、光、德、心,存、仁、履、义,永、恭、康、宁,敦、汝、有、于,世、守、一、经……
44、河南省濮阳华龙区南里商一支
原派:……树、人、宗、光、显,培、善、传、世、长,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现派:……树、人、宗、世、泽,格、先、子、孝、顺,继、志、自、荣、昌……
45、河南信光山县十里店一支
……立、世、秉、直、诚,懋、义、敦、仁、斯,为、德、本、传、家,崇、诗、礼、安、常,守、正、 广、福……
46、河南信阳一支
……凤、文、显、树、玉……
47、北京一支
……志、国、兴、成、业,安、邦、永、贤、明……
48、河北一支
……泰、道、沛、崇……
49、江苏一支
……堂、诗、礼、遵、亭……
50、广西一支
……京、太、文、庆、合……
51、湖南郴州一支
……朝、臣、元、尚、良,尊、先、贤、肇、运,继、启、发、昌、明,敦、本、传、家、顺,诚、心……
52、湖南华容一支
……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著、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53、河北省故城县小庙乡刘洼一支
……孟、瑞、世、凤、文、华、通、顺……
54、山东一支
……佩、振、嘉、生,继、业、长、洪,士、同……
55、山东省夏津县新圣店镇徐庄村一支
……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56、河北威县一支
……广、华、万、世、昌,安、邦、庆、永、祥,民、心、从、大、道,勤、学、自、成、章……
57、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刘家沟一支
……盈、月、朝、天、子,宏、仁、万、世、芳,光、宗、荣、显、耀,永、远、震、乾、坤……
58、广传公第八子巨涟公后裔……禹、万、清、国,元、亨、利、贞,祥、延、奕、世,文、章、道、德,光、耀、祖、宗……
59、广西贺州一支
……家、学、代、昌,守、道、成、仙……
60、安徽肖县一支
……夕、光、世、纪……
百家姓——刘
61、山东泰州一支
……严、新、寿、百、庆……
62、山东一支
……世、宗、要、士、梁……
63、江西吉安县一支
……先、德、诗、书、启、文、章……
64、山西祁县来远乡张登村一支
……形、太、玉、荣,世、学、登、廷,克、广、德、新,永、照、大、统……
65、辽宁凤城一支
……尚、登、文、起、应,国、美、天、志、庆,玉、凤、贵、法、德,永、远、聚、宝、峰……
66、四川渠县一支
……正、大、光、明、中、庸、尚、德……
67、河北黄滕庄一支
……世、守、中、合,习、北、元、吉、文、明、延、祚,永、存、成、式……
68、天津大港一支
……天津建市前属于河北省,因而天津刘氏大多自认为河北刘氏。如天津市大港区刘岗庄刘氏,就是属于河北沧州聚馆刘氏一派。据道光二十三年奉旨率领4个儿子和2个侄儿随驾北迁,落籍于直隶沧州东北乡聚馆,成为聚馆刘氏的开基始祖。到今天,聚馆刘氏后裔人丁兴旺,广泛分布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69、山西太原一支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70、山西芮城一支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71、山西岳阳一支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72、山西徐沟太常村一支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73、山西交城一支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徒居山东省济南恒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74、山东滕州古滕一支
……清朝道光十八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纪开始,使用如下统一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享年84岁。夫人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
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寿82岁。夫人泰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刘殳俞、刘殳为、刘殳雄。
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元—刘武—刘雄—刘完—刘傥—刘学礼—刘钧—刘芳申—刘恺—刘培新—刘仕俊—刘永清—刘振方—刘玉珂—刘欣韶—刘性善—刘守辰—刘聚真—刘希贡。
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注: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为开基始祖。据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此后数百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万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
74、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一支
……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次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刘闻政—刘汉—刘良惠—刘彦书—刘暗修—刘源—刘兆麟—刘本宏—刘堪—刘禄—刘朝征—刘来道—刘科—刘道佑—刘崇诏—刘世亭……
注: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谱》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迁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
75、山东菏泽刘楼一支
……据民国二十三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
76、浙江敦典堂一支
……据浙江图书馆乾隆壬寅版敦典堂《刘氏世谱》记载,该族以唐末节度使刘世容为第一世开基始祖。第五世刘诲迁婺源清塘;第六世刘与为敬兴派始祖;十四世刘昌为株树下派祖;太二为楼下派祖;刘八二为上门派祖;刘八四为后山派祖;刘震六为中门派祖;第十五世刘新为门亭里派祖;刘齐为大坦上派祖;第十六世刘志为刘源派始迁祖;刘延为姜冲派始迁祖。刘源分支的传递世系如下:刘巨容—刘汾—刘升—刘义荣—刘海—刘与—刘泰—刘仕—刘瑀—刘一四—刘伯六—刘千四—刘千七—刘太三—刘桂—刘志—刘尧—刘四—刘贵保—刘长宁—刘景旺—刘鉴—刘润—刘汝直—刘文焕—刘以时—刘一镜—刘汉琮—刘是桂—刘天荣—刘有基—刘廷臣、刘廷爵……
77、浙江上虞一支
……据浙江省图书馆藏民国九年怀贤堂《刘氏宗谱》记载,浙江上虞刘氏以唐朝金紫光禄大夫刘豳为开基始迁祖。刘豳是刘仁晦的第三个儿子,生有4个儿子:刘教、刘敬、刘德、刘度。其中刘教没有儿子,而刘度则生有刘少?、刘少珣、刘少琏、刘少琦、刘少璟、刘少璁、刘少环、刘少璀等8个儿子,于是以第六个儿子刘少璁过继给大伯刘教为后。现将上虞刘氏唐家桥支派的世系抄录如下:刘豳-刘教-刘少璁-刘俨-刘经-刘锡-刘邦昌-刘传-刘天章-刘子木-刘应庚-刘范-刘道益-刘德馨-刘祖仪-刘士正-刘衎-刘溥-刘伯璟-刘克智-刘宗尧-刘时化-刘葵八-刘紫-刘荣-刘允敬-刘新发-刘圣木、刘端木……
78、浙江鄞县悬慈一支
族谱所记悬慈刘氏远古世系……刘迎-刘轻-刘奕-刘清-刘大……
注:形成于南宋,以刘大为迁鄞开基始祖,以刘邦为族谱远古始祖。据宁波天一阁藏民国二十一年。但查《汉书》,元帝刘奭与王皇后、薄昭仪等共生3子:长子刘骜,立为太子,即成帝;次子刘康,封定陶王;三子刘兴,封中山王。其中既没有刘宋或刘箕的名字,而受封为定陶王的不是刘箕,而名叫刘康。因此,族谱所记当有误。刘大大约在南宋时迁居悬慈开基立业,成为悬慈刘氏始祖。刘大生子刘南,刘南生子刘宋,刘宋生子刘世,刘世生3子:刘泽宏——刘松四——刘松六。到1932年刘氏第四次修族谱时,悬慈刘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大的第24代。悬慈刘氏进入近代以后人才辈出,如第23代有刘圭瓒,北京高等师范文学士;刘元瓒,北京大学工学士;刘璋瓒,上海光华大学法学士、北京燕京大学文学硕士;刘诗瓒,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士。第24代刘祁坤,东方工科专门学校毕业;刘祁尚,上海复旦大学肆业……
79、绍兴水澄一支
……属于长沙刘氏大宗,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元朝大德年间由维扬适绍兴水澄巷。后来,族人又有从水澄迁往杭州市和贵州省等处。常山渔溪刘氏:属于彭城刘氏楚元王刘交大宗。开基始祖刘嗣恭,是南朝宋南越忠献王刘鋹的第十九世孙。元朝末年由西安迁来常山。第二十九世刘诱,又迁居东。衢县南乡十二庄四都刘氏:始祖刘日琯,江西人,元末任杭州府学教授,避乱迁衢县。衢县南乡十二庄下刘刘氏:始祖刘日暄,江西铅山人,亦任杭州府学教授,元末避乱居此。又南乡十八庄曲溪刘氏,亦称始祖刘日琯,但任仁和贡生,明洪武中任衢县教授,上居南关外金家坞,疑为同一人。龙游刘氏,迁自四川;衢县刘氏,迁自洛阳;海盐刘氏,迁自汴梁;海教育界刘氏,迁自真定;宣平刘氏,迁自江西;象山刘氏,迁自河南……
80、福建南平一支
……自刘楚的曾孙“秀”字辈开始,南平刘氏使用如下字派:“秀茂,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光、尔、祖,万、世、永、盛”……
不是
端木姓为汉字复姓。端木此姓相当的古老,自东周时期便有此姓,据元和姓纂记载,端木一姓的祖宗为孔子弟子端木赐(即子贡),系出于卫国。端木姓分布相当的广,但后来大多改姓为端姓、木姓、沐姓,故今日已不多见。
据《端木氏家谱》《祖德性谱》载: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其后几世断纪。西周末,有端木典后裔端木舒,仍仕于周,随周平王东迁。
《百家姓》里没有沐姓。
沐姓有回族沐姓和汉族沐姓。记载于《通志氏族略》。
汉族沐姓起源考略:《通志氏族略》载:汉有沐宠为东平太守状云端木赐之后避难改为沐氏。《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载:为避难,将木氏改为沐氏。端木,古又称端沐。《风俗通义》载:汉代有沭宠,为东平太守。
沐姓地望:沐姓望出河间郡,汉高帝初年置。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扩展资料
沐姓名人:
1,沐奕杉
沐奕杉,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影视演员、平面模特,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2,沐岚
沐岚,出生于天津,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8月,参演的革命史诗剧《英雄吉鸿昌》开播,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沐姓
孔孟颜曾四姓因何拥有共同家谱是哪朝皇帝封的端木等是怎样加入通谱的
本文2023-10-29 22:24: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8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