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三国志 周瑜传》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或可参考的其他导读类文章皆可!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看看他的家谱,周瑜是三军总司令的侄孙和侄儿,当然,这还不算至亲,但周瑜的父亲是当时的首都最高长官。所以,说周瑜是名门之后,恐怕没有人会反对。他出身在当时似乎只会比“四世三公”的袁绍差一些,而周瑜的才能却不知比“色厉胆薄、外宽内忌、不知兵要”的袁绍强出多少倍。
“瑜长壮有姿貌。……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领江夏太守……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瑜纳小桥。”
“有姿貌”,周瑜不管出身好,更是长得帅,“周郎”按 易中天教授的解释就是“帅哥”的意思。看来,周瑜的“帅”是得到广泛的认可的,放到今天完全可以去拍时尚广告。而孙策也算是三国时的一位豪雄,正所谓英雄惜英雄,目中无人的孙策却对周瑜“独相友善”,这至少也从侧面反映了周瑜的人格魅力。
24岁,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但周瑜在24岁时(建安三年)已经当上南中国军队的主要领导和江夏市的市长了。而他的新婚妻子还是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小乔是三国时至少排第二的美女,第一是貂禅,而大小乔齐名。没办法,小乔妹子,就说你和你姐姐是并列第二吧。),一个男人最为得意的事情也莫过于此吧,公瑾兄,你厉害,你厉害!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将士闻之皆恐。……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江表传曰: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建安十三年,周瑜34岁,曹操新破袁绍,“顺流而下,舳舻千里”,当时东吴人“皆惊恐”,只有周瑜(还有鲁肃)挺身而出,不仅力主孙权抗曹,还自告奋勇,愿意用区区三万人去对抗曹操三十万的得胜之师。公瑾兄,真男儿也!(对于曹操当时的兵力,史料中已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当时曹操刚刚打败之前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袁绍,他手里的兵怎么样也得有十五万左右,再加上刘琮投降后投靠过去的荆州部队,至少也有个二十万吧。)
帮孙权分析双方实力并最终支持孙权抗曹的是周瑜,《三国演义》中把这段功劳记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实在是对周瑜不公啊。
后来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大胜而告终。而双方战场主要指挥者为曹操和周瑜,前面说过周瑜当时34岁,而曹操当时已54岁(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去世,时年66岁,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奸巨猾,但他却败在了小他20岁的周瑜手里,而且周瑜手里只有区区三万人。
“备(刘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这种消磨对手意志的计策勾践曾对夫差用过,结果是越国大胜吴国。可惜孙权当时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当然,刘备不像夫差一样昏头,这样的计策刘备不一定会上当,但至少可以看出,周瑜不仅精通军事,对于政治的把握也高于常人。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遣九江蒋干往见瑜。……(瑜)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
36岁,正是一个男人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刻,有了经验、阅历、谋略和资本,正待大施一番拳脚,却无奈天妒英才,周瑜“病卒”于行军途中(谁还说是被气死的?),真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周瑜虽年少得志,但他却一点都不糊涂,在东吴众人对孙权还不怎么放在眼里的时候,他就已经对孙权“独先尽敬”,他的政治眼光不可谓不老到。而他对待程普的百般陵侮却仍 “折节容下”时,他的修养便颇有些颜回“犯而不校”的境界了。这样一来,他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性度恢廓、雅量高致”的美名。而同为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曹操说他输得并不丢脸,对于一个对手而言,也许这就是曹操能给予周瑜的最高评价吧。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喝了很多酒(爵,酒具;三,古义中是很多的意思。)之后还能听出演奏出的乐曲的错误之处(顾,回头看,周瑜这种身份的人喝酒时估计身后会有一群奏乐的人。周瑜喝了很多酒之后还能听出专业乐师演奏的错误之处,牛,真牛。),这不是儒将风范又是什么。现代人都喜欢说“情调”,看周瑜的这番修养,不正是个有“情调”的成功男人么?
至此,周瑜的真实形象便较为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中央级高干子弟(而且不是纨绔子弟);出了名的美男子,妻子也是中国当时最美的女人之一;年轻有为,坚毅果敢,腹有良谋;用兵如神,以弱胜强;气量宽宏,以德服人,赢得伙伴和对手的普遍尊重;有情调,精通乐理……
这样的一个男人,还用得着去嫉妒谁?我们嫉妒他倒还差不多吧!
求 《三国志 周瑜传》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或可参考的其他导读类文章皆可!
本文2023-09-21 23:07: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