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家谱字辈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白家家谱字辈有哪些?,第1张

一、安徽滁州:云仁修立传。

二、安徽一支:坤仲玉敬桂。

三、安徽一支:现长洪云玉。

四、安徽萧县:大兆姬兴子,永传万世祥。

五、江西一支:以曾文德京伦期,铺国忠孝振家兴。

六、云南威宁白氏字辈:长年秉应天为之,正春联继时明运,信作家本毅然转。

七、云南大关白氏字辈:怀万可逢祥,廷正文凤朝,世建高永德,兴绍启开元,成大海喜天,荣昌运洪恩。

八、山东聊城一支:崇志玉书文俊学。

九、山东聊城一支:稀学德文咸林广。

历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

至河南府巩县令。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

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政府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首脑。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国民党军队重要职务。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逃往台湾省,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于台北。

白圭: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其族人后代现居河北省南宫市西白塔村,约1500人,村中约九成的人为世袭白姓.

白云上:清代书法家。

白玉蟾:宋代名士。博览群书,善书,工画。有《海琼集》等。

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关于白玉蟾的补充介绍:

白玉蟾(1194-1229; 现学界对其卒年尚有多种说法;))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缤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宋开禧二年(1206)冬,随金丹大师陈楠(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后隐居著述,遍游江南名山胜地,致力于传播丹道。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白玉蟾为南宗第五代传人,即“南五祖”之五。金丹派南宗正式创立者,“南宗”自他之后,始正式创建了内丹派南宗道教社团。飞升后封号为“紫清明道真人”,世称“紫清先生”。他先后了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为徒。打破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单传的历史。复归武夷止止庵即传道授法。同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白玉蟾的内丹学说理论,奉南宗传统,主张独身清修,他身体力行、终身无娶。其内丹学说之风格与张伯端、石泰有所不同。张伯端以顿悟圆通释内丹还虚,白玉蟾则谓“至道在心,即心是道”,纯以禅理入道。又寓内丹于雷法之中,使南宗修持具有“内炼成丹,外用成法”的特点。对五代以后道教的修炼方术有较大影响。

白玉蟾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后由弟子彭耜编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谢显道编《海琼白真人语录》、《道德宝章》、《海琼词》、彭耜编《海琼问道集》。

白玉蟾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他擅长草书,兼善篆隶。《天朗气清诗贴》是白玉蟾的传世之作,从该幅作品看,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大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墨韵。《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蟾还是一名画家、诗人。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他的诗文集自南宋至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玉蟾的《道德经章句注》共八十一章,是作者对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的注解。有学者评之为“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是研究道家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后由元代书法家赵孟俯以楷体抄录,清时被收入《四库全书》。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

关于白行简的补充: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

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曾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华文化信息网)

据诗人白居易的自序家状,他是周代时楚国太子建之子白公胜的后裔。《姓纂》一书上也有一段记载说:“黄帝之后,秦大夫白乙丙,楚有白公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也”。把这两个说法相互印证,则可知白氏家族是源自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公族,推溯起来是上古颛顼帝后裔。

白氏的得姓始祖白公胜,因乱国被诛之后,楚国白氏家族的子孙,为了避乱而纷纷出奔他地,到了战国时期,白姓古人便遍布于山西和陕西等地。

这个成名了两三千年的家族,依照白居易的自序家状和《姓纂》的考证,是源自楚国的公族已如上述。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历史还要更早些,像《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就指出:“元命苞,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白姓是早在炎帝神农氏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他们的姓氏的历史,远远超过了五千年。不论这种说法的可靠性如何,而后来白氏家族发展确是相当复杂的。除了源自楚国公族的一支之外,另外在唐朝以及五代时期,还有许多突厥人和胡人也都以白为姓,甚至,更有人“以地为氏”而姓了白。

关于白氏家族,有以下的文献可资参考——《姓氏考略》:“又或以地为氏,唐置白州,即逸周书所云白氏之国”;《万姓统谱》:“五代,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庄宗赐姓李。陈永贵,胡人,本姓白,为行军总管。李可久为吐谷浑宁朔两府留后,本姓白氏,赐姓李,望出南阳”;《北县氏族略》:“唐白元光本突厥人,封南阳郡王,其后为白氏。”

我是襄阳的我们这的白氏字辈:群生景正 存宗广继 之子序立 书怀名传 族纲万代 一致亲爱 树言本直 心中天平 谨守教训 家门光荣 嗣起盛强 宝属厚望 。我是宗字辈

回族白姓出自改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出自赐姓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湖北白氏家族是江西抚州的。家族起源:明朝正德年间白沂所撰的抚州《侯桥白氏家谱》记载:始祖为白居易长子白龟年,“唐政中叶,兵寇扰攘,有会孙谦吉者,智勇过人,以乡豪保障长江,而浔阳一派赖以安全,至五季兵兴,江州之裔避乱而徙抚州。”抚州白氏的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考证。通过父系深度检测,可获得该家族共同祖先的年代、各地白姓的谱系关系以及和其他O-F809姓氏的谱系关系。

概 述

中华白姓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在上古时期就已有白姓出现。据《姓氏考略》和《姓氏寻源》等古籍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农氏时期,炎帝之臣白阜就已成为白姓的得姓始祖之一。

中华白姓是一个伟大的姓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根据《史记》、《左传》、《元和姓纂》等典籍记载,白姓的得姓始祖之一白公胜是楚平王太子建之子,而楚王的先祖则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秦武公的嗣子公子白是白姓的另一得姓始祖,其先祖也是帝颛顼的裔孙。

中华白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据考证,白姓的来源大致有五个方面:黄帝后裔、秦大夫白乙丙之后、炎帝大臣白阜之后、以地名为姓和来自改姓或赐姓。

在先秦时期,白姓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河南等地区,随着白姓的不断移民迁徙,至元、明时期,白姓就已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各个地区。据统计,目前白姓的人口总数已逾400万,成为全国第七十三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2%,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等省份,形成了豫冀、秦晋两大白姓聚集区域,其中河南省居住了白姓总人口的16%,为白姓第一大省。

白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及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目前,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都有白姓分布,中华白姓己遍布于世界各地。

望京白氏是中华白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和谱牒失传等原因,望京白氏得姓于何支已无史料可考。望京白氏始祖白桂林于明初自麻城孝感乡高干(街)堰入川,至今已时近700年,脉衍二十七代,人口逾两万。望京白氏除以望京为主要聚居区域外,还迁徙分布到周边的镇龙、喜神、界牌、笔山、龙岗、通江以及全国各地和部分海外地区。

中华白姓历来人才辈出,忠臣良将、文人墨客不绝于世,主要有被称为“诗王 ”、“诗魔”的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有史称元曲四大家的著名戏曲家白朴,有《商经》作者、被天下商人尊为“祖师爷”的战国著名商圣白圭,有唐时一代名相白敏中,有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被封为武安君的一代战神白起,等等。

白姓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先后成为山西太原、河南南阳等地的名门旺族,形成了太原郡、南阳郡等郡望和治生堂、香山堂、南阳堂等堂号。

第一节 白姓起源

白姓是中华姓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白姓的起源则较为复杂,据考证,中华白姓主要起源于五个方面:

一、黄帝后裔

1、得姓于楚国王室。据《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左传》、《元和姓纂》、《尚龙录》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是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官,因能光融天下,被帝喾赐予祝融称号。共工氏发动内乱后,重黎因诛杀作乱者未尽而被帝喾所杀,其弟吴回接任火正之职,仍称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子,都是母亲裂腹而生:长子昆吾,次子参胡,三子彭祖,四子会人,五子曹姓,六子季连。后来吴回的后代分成八姓,分别是曹、彭、秃、董、妘、斟、己、芈姓,即“祝融八姓”。季连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周成王时,成王将季连的后代熊绎封于荆蛮,为楚子,居丹阳(湖北秭归),这便是楚国的开始。

周夷王时,周王室衰微,楚国首领熊渠借口身在蛮夷不必囿于中原封号称谓,而僭封其子为王。

楚平王六年(公元前523年),因受奸臣费无忌谗言,平王让太子建到城父戍边,杀死太子太傅伍奢,继而欲召回并杀死太子。太子建闻风而逃至宋国,因宋国发生内乱,又逃至郑国,后被郑定公所杀,太子建之子公子胜在伍奢之子伍子胥的帮助下逃至吴国。

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令尹子西将公子胜从吴国接回楚国,以为巢大夫,封白邑(今河南息县,一说为安徽巢县境内),号白公。白公胜好军事而礼遇士人,一心为父报仇。楚惠王六年(公元前483年),白公胜向令尹子西请求出兵讨伐郑国,子西口头应答却未派兵,白公胜遂心生忌恨;楚平王八年(公元前481年),晋国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助,令尹子西受贿后与郑盟伐晋,白公胜大怒,遣部将石乞发动政变袭杀令尹子西于朝,劫持惠王,并踞郢都自立为楚王。随后,被叶公(子高,楚大臣左司马沈尹戎之子)率军打败,白公胜自缢身亡,石乞葬之,享年五十五岁。

白公胜有五子,名乙、丙、已、降、张,四子奔秦,皆为名将,后世子孙以祖辈封邑为氏,称白氏,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唐宰相白敏中皆自称为白公胜之后裔。

2、得姓于秦国王室。据《史记·秦本纪》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辅助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帝为表彰其功劳而赐姓嬴。至周孝王时,因大费的后代非子驯养繁殖马匹有功,遂赐予秦地为其封邑,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非子死后,其子秦侯继任秦国国君之位。

至秦武公死后(公元前678年),其嗣子公子白因同母兄弟夺走君位而未能继位,被封于平阳。公子白死后,其后人就以白为氏。据《新唐书》载,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国将军白起就是公子白的裔孙(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称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

二、白乙丙之后

据《史记·秦本纪》、《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先秦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秦国右相、辅佐秦穆公成就春秋五霸功绩的名臣蹇叔(约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10年)有二子,一为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一为西乞术,均为秦将。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在秦将孟明视的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因遇郑商人弦高犒师,以郑有备,顺道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帅均被俘,后被晋襄公之母文嬴(即怀嬴,晋文公之妻、秦穆公之女)解救释放,回国后受到秦穆公的继续重用,三将知耻后勇,砥砺不懈,于公元前624年将兵伐晋,大获全胜,周襄王派大臣召公赏秦穆公十二铜鼓,承认其为西方霸主地位。

白乙丙后积功擢升为秦大夫,成为秦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一代名将。其后人以之为荣,遂以其字为姓,称白乙姓,或简化为白姓,成为白姓家族重要的一支,白乙丙也因此成为白姓的得姓始祖之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称:“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故称孟明视。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但《史记·秦本纪》却载:“…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史记》不但是公认的信史,而且其创作年代比《新唐书》早一千年,作者应能读到许多在后世由于战乱等原因失传的史料,因此其记载应该更为准确,当予采信)。

三、白阜之后

据西汉《春秋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姓氏考略》及《姓氏寻源》等古籍皆赞同此说法。传说白阜出生后,白眉、白发、白皮肤,众人以其长相名之为白阜(肤)。白阜精通水脉,是炎帝的通水脉官,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其得姓历史已超过五千年。

四、以地名为姓

据《姓氏考略》《姓氏寻源》记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名为氏,称为白姓。

五、来自赐姓或改姓

据《五代史》、《续通志 · 氏族略》、《明孝宗实录》等著作记载,回、满、蒙古、犹太、突厥、鄂伦春、佤、苗等民族及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中的白姓,皆为因功受赐姓白、或由其他姓改而姓白,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繁衍生息和发展历程中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这些白姓均非汉族,出现的时间也很晚,不能作为汉族白姓的起源。

白姓的起源虽然有上述五个方面,但影响最大、后世子孙覆盖最广的则是白公胜之后和白乙丙之后。

由于河南息县是白公胜的封地,一些白姓后人遂将息县作为寻根所在地,历史上这里曾建有白公城、太子建庙和白亭等,以纪念白姓的始祖;白姓历史上最杰出的名人当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其晚年定居洛阳,在任河南尹时将白公胜墓从湖北荆山迁至洛阳龙门西山南麓与白公胜妻姬氏合葬,因此,近年来的白姓寻根者多把洛阳或白居易故乡及其家族先茔所在地的陕西渭南作为寻根目的地;也有白姓寻根者将白姓历史上的郡望南阳作为目的地;而认同白乙丙为白姓始祖的,又将陕西凤翔或咸阳视为寻根之所(秦穆公时秦国建都于雍城,即今陕西凤翔东南,至秦孝公时迁都咸阳)。这些地方都曾是白姓先祖繁衍生息、建功立业和书写辉煌历史的圣地,是中华白姓的发祥源头,中华白姓的血脉从这些地方源起,随同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一路流淌到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流向世界华人所在的每一个地方,而繁衍蕃茂,生生不息。

第二节  入川始祖白桂林

望京白氏始祖白桂林,经考约生于十四世纪初(元朝后期)。祖籍河南南阳,后迁湖北麻城孝感乡高干堰(俗叫高阶檐)避乱随“湖广填四川”大潮迁入四川望京。

桂林祖生平因无谱乏载,事迹终难考明。唯后裔残碑星载及数传片言只字推究而得概貌。

十三世裔孙白念纯,白忠纯兄弟合葬碑(在白家岭上)载曰:“先世桂林公避元乱,聚族巴郡。数传多堂世名人,官……。”元朝末年,湖北民众为避灾,避难、舍危就安,弃近图远,竞相挈家迁往四川,其中以来自麻城孝感乡居多。(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两说不谋而合。根据史书记载,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江西袁州和尚彭莹玉利用宗教与麻城的邹普胜“聚众为乱,用红巾为号”,在湖北地区发动起义。他们利用蕲州布贩徐寿辉“状貌”奇特,便于号召的特点,推他为首领,很快在蕲水建都称帝,国号“天完”。邹普胜因此被封为“太师”(《元史》卷四十二《顺帝纪》及《明史》卷123《陈友谅传》)。正因为邹普胜是麻城人的关系,所以,麻城自然成为当时湖广农民革命的中心,“天完”红巾军征集兵源的基地。一些当地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离家出走,从麻城逃亡到了四川。这就是文献上所谓的“避地入蜀”、“避乱入蜀”,“避兵入蜀”的情况。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徐寿辉自立为帝,湖北红巾军内部发生分裂。此时随州人明玉珍正率湖北籍红巾军将士入川作战。听说这一消息后,明玉珍遂断绝与“天完”政权的往来,在重庆自立为帝,建立了大夏政权。明玉珍入据四川后,本有割据一方的打算。所以,随军将士都携带家属,加上从湖广招募的移民,估计约有40万人进入四川。在望京白氏世代裔孙中口传“桂林祖携四子入川,宦游保宁(巴郡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桂林祖入川的。因麻城与随州相邻,加上此前有不少麻城人入蜀,所以,麻城人自然蜂拥而至。明玉珍在其辖境内“保境安民,开科取士,兴学校,制礼乐,境内不见兵革者凡十余年。”史称“蜀人悉便安之,”“一方咸赖小康焉”。于是,正处于战火中的湖北难民,包括不少麻城人,又凭借乡谊,襁负从者如归市。以故蜀人至今多湖北籍”。

因宋元战争后四川“地广人稀”,十分空虚,曾经结伴而行的方式向四川迁徙。《元史》记载,在元初,荣州(今四川荣县)“其地荒而废之”,至元顺帝时期,却被来自雍、梁、淮甸的20万户流民“开垦成业”。来此聚居的“襄汉流民”,“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却囚徒杀巡卒”。而这群“襄汉流民”中,也包括来自长江中游的湖北移民。

桂林祖由元末入川定居望京,据口传最早定居南坝染房,当时及后几代人把桂林祖落脚栖居地叫“桂花园”。桂林祖落居南坝,是因南坝很早定居的土著居民白可礼,古人讲“同姓相亲,同姓相依、同姓相携”。白可礼家产殷实,待人厚道,桂林祖知书识礼,见多识广,两人一见情笃。白可礼将南坝河(当时是一片草地)作为礼地送给桂林祖开垦,作生存繁衍依托。

桂林祖栖居南坝染房,且名曰“桂花园”。在此繁衍白氏子孙,至第三代子孙有白以仁、白以礼、白以志、白以信。人丁兴旺,家产日增,土地扩展,于是开始分家立户,繁衍子孙。明景泰四年(1453年)四子分家产,立有“南阳 堂”分家碑,至今尚存。(碑在南坝村染房右“桂花园”原址)

至于桂林祖晚年,栖居何地,何时寿终,因无文字记载及口传信息,引为憾事。念纯、忠纯兄弟墓碑记载说:“吾家自兵燹以后,谱牒残缺失次,宋元间率多荒略,不可修载。谨遡有明及今,自桂林祖历述的派……世子孙,共知源流焉耳。”说明我族缘何无谱无牒之原因。战乱年代,人们东逃西躲,离乡背井,终日惶惶,勉强维持生计,哪能静心修谱撰牒,能有一天的安全就心满意足了。

桂林祖子孙绵延至今,时跨700年左右,脉衍已至二十七代,人口总数已达二万余。真是一脉相承,十步芳草,百川归海,千帆竞发,万世鸿扬。

白姓的历史:先秦时期,白姓主要活动在陕西、湖北、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由于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肃灵台县、青海东部的黄河以西活动的白姓,随后进入了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东迁南下进入中原,东部的山东、南部的广西已经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时,白姓基本上已分布于长江南北各地,其主体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区。明末白姓进入了台湾。

白姓的现状: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

白姓氏名人

1、白圭,洛阳人,中国古代商界的代表人物,著《商经》八十卷刊行于世,天下商人皆效法,并尊其为商人的“祖师爷”;周天子赐白圭“华夏第一商人”,宋真宗敕封“商圣”。

2、白起:眉县人,秦国时大战将,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战,百战百胜,为秦统一中国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称“常胜将军”,又称“战神”。

3、白建: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4、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家家谱字辈有哪些?

一、安徽滁州:云仁修立传。二、安徽一支:坤仲玉敬桂。三、安徽一支:现长洪云玉。四、安徽萧县:大兆姬兴子,永传万世祥。五、江西一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