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天上我们看到的星星是恒星还是行星
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大部分的是恒星,有几颗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例如:金星、水星、火星。
在宇宙中存在众多类型的恒星,并非只有太阳这一颗恒星。
恒星都是气态星球。晴朗无月的夜晚,且无光污染的地区,一般人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6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估计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有1500-4000亿颗,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恒星的发光原理与我们的太阳相类似,大部分是氢聚变成氦核的过程释放能量,还有一部分是氦聚变释放能量。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很远才看起来是颗温柔的小星星其实他们比太阳都大得多。
而行星是因为反射太阳的光才看起来亮的,只不过,只是占了离我们近的光,看起来好像比恒星们都亮。
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见的其他恒星,几乎全都在银河系内,但由于距离遥远,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发光点。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来源,而我们夜晚面对星空,只看到点点闪闪的光芒,却不知道其中有的星星同样散发着光和热。
一颗编号为H1504+65的白矮星(死亡恒星的高密度残骸)表面温度高达20万摄氏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30倍。
扩展资料:
恒星的数量:
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一直有不同的估算。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他的著作《千亿的千亿》中提出的一个猜测,认为宇宙中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1000亿个恒星。而据此天文学家又进一步推测各星系恒星数量约为1000亿的一万亿倍。
美国天文学家彼得·范·多昆和天体物理学家查理·康罗伊对来自星系的光强度分析后认为大约有3X10。
参考资料:
-恒星
星系包含恒星和行星,恒星发光发热质量大,行星围绕恒星转动。
区别:
1、定义不同
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恒星: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见的其他恒星,几乎全都在银河系内,但由于距离遥远,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发光点。
历史上,那些比较显著的恒星被组成一个个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恒星都有专有的传统名称。天文学家组合成的恒星目录,提供了许多不同恒星命名的标准。
星系:星系,别称宇宙岛,源自于希腊语的γαλαξίας (galaxias)。广义上星系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参考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的星际物质、宇宙尘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
2、形成不同
行星:在太阳系形成初期,99%以上的物质向中心聚合成为太阳,周围还有部分散在的物质碎片围绕着太阳旋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碰撞和引力作用,散在的碎片逐渐聚合成了九大行星,但那时的地球只是一团混沌的物质,
又经过了几十万年,物质逐渐冷却凝固,形成了地球的初步形态,再经过几十万年,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由地球内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喷出后被保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
并由氢气和氧气化合成了水,再然后经过太阳的能量辐射,地球本身的电场、磁场作用和适宜的生存环境,由水中产生了有机物,也就是一切生命的祖先
恒星:在宇宙发展到一定时期,宇宙中充满均匀的中性原子气体云,大体积气体云由于自身引力而不稳定造成塌缩。这样恒星便进入形成阶段。在塌缩开始阶段,气体云内部压力很微小,物质在自引力作用下加速向中心坠落。
当物质的线度收缩了几个数量级后,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气体的密度有了剧烈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失去的引力位能部分的转化成热能,气体温度也有了很大的增加,气体的压力正比于它的密度与温度的乘积,因而在塌缩过程中,
压力增长更快,这样,在气体内部很快形成一个足以与自引力相抗衡的压力场,这压力场最后制止引力塌缩,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力学平衡位形,称之为星坯。
星系:星系之形成和演化向来都众说纷纭,有些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仍然有不少人质疑。星系的形成包含了两方面,一是上下理论,二是下上理论。
上下理论是指:星系乃由一次宇宙大爆炸中形成,发生在137亿年前。另一个学说则是指:星系乃由宇宙中_微尘所形成。原本宇宙有大量的球状星团(globularcluster),后来这些星体相互碰撞而毁灭,剩下微尘。这些微尘经过组合,而形成星系。
3、特征不同
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恒星:年龄,多数恒星的年龄在10亿至100亿岁之间,有些恒星甚至接近观测到的宇宙年龄—132亿岁。目前发现最老的恒星估计的年龄是134亿岁。
直径,由于和地球的距离遥远,除了太阳之外的所有恒星在肉眼看来都只是夜空中的一个光点,并且它们进入到地球的光受到大气层的扰动,在人眼中看到就是恒星在“闪烁”。
太阳也是恒星,但因为很靠近地球所以不仅看起来呈现圆盘状,还提供了白天的光线。除了太阳之外,看起来最大的恒星是剑鱼座R,它的是直径是0057角秒。
动能,一颗恒星相对于太阳运动可以提供这颗恒星的年龄和起源的有用信息,并且还包括周围的星系结构和演变。一颗恒星运动的成分包括径向速度是接近或远离太阳,和横越天空的角动量,也就是所谓的自行。
星系:星系大小差异很大。椭圆星系直径在3300光年到49万光年之间;漩涡星系直径在16万光年到16万光年之间;不规则星系直径大约在6500光年到29万光年之间!
星系的质量一般在太阳质量的100万到1万亿倍之间!(注释:兆这个单位是中国古代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是1乘以10的六次方,容易引起歧义)
-行星
-恒星
-星系
它们大部分都来源于各种粒子和物质元素的融合。谈及宇宙的起源,这可是一个困扰了人类数万年的谜题。起初,我们认为宇宙是来自于一个名为“女娲娘娘”的神明,从鸿蒙中创造出来的;后来,汉末三国年间,民间又兴起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盘古;
而西方人,往往觉得是上帝开创了宇宙。当然,时至今日,经过了二十一世纪科学理论的洗礼,我们已经明白,宇宙起源于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大爆炸;
一个温度无限高,质量无限大的史瓦西奇点经过了外部的刺激,最后掀开了一场旷古绝今的大爆炸,最后才有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宇宙。据说,宇宙中无数漂泊的恒星,星系,星云,也都拜这场爆炸所赐。
它们又是从何而来呢?还要从“史瓦西奇点”对空间的影响开始说起。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来看,奇点爆炸之前,宇宙处在一个“霍金混沌”的状态,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奇点膨胀之后,空间充斥了维度的每一个角落。
爆炸后的三亿年内,整个930亿光年的宇宙,温度高达“普朗克尺度”,丝毫没有任何天体,生命诞生的环境;随后,温度逐渐降低,十亿年之后,宇宙逐渐到了如今的温度状态;
此时,宇宙中绝大部分,都是漂泊不定的原子核,带电粒子和各种电子游荡。它们之间大部分都是具有质量的,当然也会被引力系统逐渐吸引。于是,在引力的影响下;
这些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开始慢慢融合,久而久之,就有了第一个恒星,第一个星系的诞生。比如说,我们的银河系,迄今为止就有了八十亿年左右的寿命;而太阳系,也是在银河系内部,经过了如上的过程后;
逐渐形成的。
银河系中有1000~4000亿个星系。其中包括恒星、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银河系的形状呈扁球体,结构为盘面状。银河系的组成包括: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
银河系的中央部分多数为老年恒星(比如:白矮星),外围区域多数为新生的和年轻的恒星。
扩展资料:
银河经过的主要星座有:天鹅座、天鹰座、狐狸座、天箭座、蛇夫座、盾牌座、人马座、天蝎座、天坛座、矩尺座、豺狼座、南三角座、圆规座、苍蝇座、南十字座、船帆座、船尾座、麒麟座、猎户座、金牛座、双子座、御夫座、英仙座、仙后座和蝎虎座。
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与银河系相对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
银河星的常用数据:
银河系质量≈10E11太阳质量
银河系直径≈100千秒差距
银心方向:α=17h42m5,δ=-28°59′
太阳距银心≈9千秒差距
北银极:α=12h49m, δ=-27°2'
太阳处银河系旋转速度≈250公里/秒
太阳处银河系旋转周期≈220E6年
相对于3K背景的运动速度≈600公里/秒
参考资料:
宇宙由什么组成构成如下:
1、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2、它的组成和结构。行星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大行星。太阳系一共有八颗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了大行星以外,还有60多颗卫星、为数众多的小行星、难以计数的彗星和流星体等。他们都是离我们地球较近的,是人们了解的较多的天体。那么,除了这些以外,茫茫宇宙空间还有一些什么呢?
3、恒星和星云晴夜,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他们绝大多数是恒星,恒星就是象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发热的星球。我们银河系内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恒星常常爱好"群居",有许多是"成双成对"地紧密靠在一起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绕转着,这称为双星。
还有一些是3颗、4颗或更多颗恒星聚在一起,称为聚星。假如是十颗以上,甚至成千上万颗星聚在一起,形成一团星,这就是星团。银河系里就发现1000多个这样的星团。
4、银河系及河外星系随着测距能力的逐步提高,人们逐渐在越来越大的尺度上对宇宙的结构建立了立体的观念。这里第一个重要的发展,是认识了银河。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了解了银河的形状,二是认识了河外天体的存在。
5、星系团当我们把观测的尺度再放大,宇宙可看成由大量星系构成的"介质",而恒星只是星系内部细致结构的表现。这样,为了了解宇宙结构,需关心星系在空间的分布规律。
6、大尺度结构今天人们把10Mpc以上的结构称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的大小是104Mpc)。至今大尺度上的观测事实远不是十分明确的。
有趣的是,有迹象表明,星系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呈泡沫状。即有许多看不到星系的"空洞"区,而星系聚集在空洞的壁上,呈纤维状或片状结构。这一层次的结构叫超星系团。
它的典型尺度为几十兆秒差距。总之,若把星系看成宇宙物质的基本单元,那么星系的分布状况就是宇宙结构的表现。现在看来,直至50Mpc的尺度为止,星系的分布呈现有层次的结构。
其实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
夜晚天上我们看到的星星是恒星还是行星
本文2023-10-29 21:04: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