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第1张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获得诺奖的成就主要是:

1、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2、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1986年与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4、丁肇中(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外藉院士,因与芮契特教授几乎同时发现J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 学奖。他是第三位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他三十一岁时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从识字的那天起就整天手不离书,在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总是坐在屋子里专心地看书,有时候妈妈怕他累坏了,常常强制让他休息,可是他仍坚持学习。有时怕妈妈看着心疼,他就偷着学,而且他一看起书来就特别认真,无论什么事情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看完了书还接着思考书上的问题,由于太专心了,所以闹出不少笑话。一次妈妈烧好了洗澡水叫他下来洗澡,但叫了几次都好像没听见似的。没有见他下楼,只好叫二哥把水给他送到楼上。过了一会儿,二哥以为他洗完了,就上去提水,可打开门一看,二哥惊呆了,李政道根本就没有洗澡,只把双脚浸在水里,人在木桶里站着,手里还举着一本书。二哥严肃的对他说,“那么多水是让你洗澡的,你就只洗了脚啊!”二哥下楼就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摇摇头叹道:“真糊涂呀!”由于李政道在家里排行第三,所以家里人就叫他“三糊涂”。

假期,李政道坐火车回家,到家里发现行李丢了。因为坐火车的时间长,这么长的时间爱读书的李政道是不会浪费的。他坐火车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总要提着一小箱书上火车,只要找到座位,他马上就拿出书来读,周围的事情看不到也听不到了,更别提看一眼自己的行李。一次,李政道到柳州去看望上学的二哥,坐在火车上一心想着书上的内容,想拿出书来读,不过想到以前的惨痛教训和大家的叮嘱,就忍着坐在那里。但他的心里实在是忍不住了,忍了好久最后还是拿出书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提醒自己,下车时一定不要忘带行李。一开始还想着,后来就忘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当李政道看完一本书后,列车员也提醒大家到站了,李政道满足地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很高兴的就下了车,走了一会忽然想起自己的行李,赶紧往车站跑,可是晚了,车已经开走了,他只好非常懊恼地离开了。

李政道没办法,赶紧打电话向二哥求救:“哥哥快来救我,我身上没钱了,快饿死了!”想到弟弟现在腹中空空,困难重重,二哥急匆匆赶往火车站。当他满头大汗地找到候车室的时候,眼前的情景令他哭笑不得,原来他那可爱的三弟此刻正坐在车站的座位上专心致志地看书呢,对他的到来,李政道毫无察觉。

正是这种勤奋刻苦的读书精神,让李政道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十一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最年轻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1926年李政道出生于上海。 1943年在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学。

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

1950年-1951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年-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1960年历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年-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1986年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

1986年任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88年任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

1997年-2003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90年成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个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被后世学者铭记,他俩的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历史上,相当罕见。然而,从1962年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2002年在杨振宁的直接推动下,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书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和分裂的事情,引起了学术界的很大震惊。

下面是李政道说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自1962年与杨振宁合作破裂后,我一直保持沉默。1982年杨振宁在他的英文文集里公开发表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他对此事的描述和我对事情实际经过的记忆相差太大。于是我不得不在1986年作了书面说明。在今年4月3日前,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对事实的公开说明。这一说明是用英文写的,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之后我继续保持沉默,祈望这件事就此了结,不再纠缠。可是杨振宁却把事情转向了中文读者,借用《杨振宁文集》(1998年出版)等一些中文出版物继续对我攻击。去年,在杨振宁直接推动下,终于又在台湾出版了江才健写的《杨振宁传》,编造了更多不真实的故事。因此,我不得不再一次打破沉默。

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中,有关宇称不守恒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本来这个问题是无需争论的,可是杨振宁在1982年忽然用英文发表文章,宣称当初这个思想突破是他一个人提出来的,当时我还反对。1986年我在用英文发表的文章里指出杨振宁的说法与事实不合,之后,杨振宁就改用中文不断地继续发表和加强他1982年对我的攻击,完全不顾1956年的事实和经过。

事实是,1956年,是我首先独立地做出了这个思想突破。接着,立刻就有多位实验物理学家按照我的想法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证明了我的想法是可行的,并发表了记载此事的科学论文。在这之后才有我和杨振宁合作写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和吴健雄等对该论文的实验证实。对于这项事实,当时进行实验予以证实的物理学家后来又发表了回忆文章,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做了细致、客观的描述。因此,很容易证明在我和杨振宁两人完全不同的说法中哪一个是假的。这种情形是相当惊人的,在科学史上可能也是很少见的。

我和杨振宁的分歧是中国学术界十分关心的事。现在事情又有了新发展,我觉得有必要让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学者及所有关心此事的炎黄子孙能进一步了解李杨合分的真实情况。因此,我才把就此事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女士的全文及当年有关的英文资料的中文翻译,汇集出版,公布于众

李政道与杨振宁是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1960年-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鼓励在台湾的岳母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中国大陆。在他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定居。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杨振宁(Chen Ning Yang 1922~)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含合肥市)。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在吴大猷指导下完成学士论文,1942年毕业后即入研究院深造,在王竹溪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深受E费米熏陶,在导师E特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任芝加哥大学教员,1949~195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1966年任该所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新创办的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12月27日,北京大学授予杨振宁名誉教授证书。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扑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

  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是怎样获得诺贝尔奖的?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获得诺奖的成就主要是:1、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与李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