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各国家帝王姓氏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国王和皇帝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贵族的等级划分,欧洲和中国古代是一样的,最高等级是皇帝,皇帝以下是国王,再往下是贵族,分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男爵以下就是平民了。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但是为什么会有皇帝呢?因为,除了国家,还有一个比国家更大的范围就是世界(中国古代叫天下)。
以后中国为例。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叫天圆地方。天是万物的创造者,是最伟大的。天下面的这个世界就叫叫“天下”。天下这个方方正正的大地分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居住在天下正中的民族叫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为什么我们华夏族有资格居住在天下的正中央呢?因为天最爱我们。天下太大了,因此天要找一个人来替他管理天下,他就找他的嫡长子来管理,这个嫡长子就是天子(在东周以前,天子叫做“王”)。可是天子一个人也管不了天下,天子就把天下分给了他的叔叔和弟弟,每人分到一块土地,同时得到不同的爵位,不管是公、侯、伯、子、男,他们的领地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后来到了春秋战国诸侯混战,最后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周天子已经不行了,这七个国家的统治者都自封为王,而且互相承认。最后秦国统一天下,秦王觉得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比王还要高,于是发明了皇帝这个词,从此王国变成了帝国。
欧洲的情况又是另一个样。
欧洲第一个统一国家是古罗马。罗马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现在的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经过多年的扩张,将地中海北岸收入囊中。后来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盘踞在北非的宿敌迦太基,形成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帝国疆域西达今英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地,东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北非地区和苏丹,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大帝国。最初了罗马实行共和制,但由于帝国过于庞大,统治帝国需要强大的军队。渐渐的,将军的实力不断增长,最后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击败政敌,当上了“独裁者”。成为了实际上的皇帝。后来凯撒遇刺,但他的侄子屋大维继位,自称“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屋大维之后的继任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凯撒的子孙,他们自称“凯撒”,以表明自己的皇族血统。罗马帝国采取总督任命制,一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就是总督,比如凯撒就当过高卢总督,总督在当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原本总督应当定期会罗马述职,罗马也有权任免或更换某个地区的总督。但由于到了后期帝国渐渐腐化、堕落,加上接连不断的宫廷政变,军队造反等原因,使得罗马自顾不暇,那些缺少监管的总督,就慢慢由帝国任命的官员转变成自立为王的贵族。这就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来历。由于罗马贵族不断的堕落,对人民的压榨越来越厉害,人们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基督教开始在帝国流传开来。罗马帝国开始时镇压,或来不得不妥协,先是宣布基督教合法,慢慢的后来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由罗马皇帝兼任教皇。基督教从***民反抗的先驱,变成了统治者麻痹人民的武器。后来,由于日尔曼民族大迁移,罗马帝国抵挡不住,终于土崩瓦解了,但是基督教留了下来。有那么一段时间,“罗马皇帝”这个帽子大家都在抢,今天这个自称皇帝,明天那个自称皇帝。最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公元962年加冕为“皇帝”,并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从此,德意志国王兼任罗马皇帝。在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举为德意志国王,史称鲁道夫一世。从此,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皇位几百年,直到一战前夕,奥地利皇帝依然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欧洲各国贵族王室的血统几乎都能跟哈布斯堡家族沾上边。
以上讲的看似废话,但如果你没有这方面了解的话,下面的话你是看不懂的。
王室和贵族最看重的就是血统,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欧洲是一致的。中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形成了统一国家,以后经过了多次改朝换代,每经历一次,上一个帝国的皇族血统基本上就死绝了,因此不存在延续的问题。但欧洲不同,自从古罗马崩溃之后,欧洲就再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也就没法爆发大面积的农民起义之类的活动,这对贵族血统的延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说英王查理一世被国人送上了断头台,他的孩子就跑到了海外,过了好久又回来当国王。而且欧洲各国的王室还经常通婚,法国国王是西班牙国王的舅舅,英国公主嫁给德国国王的事经常发生。我们知道,在欧洲也像中国一样随爸爸姓,但是孩子跟舅舅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一旦一个国家老国王没生儿子就死了,找不到皇位继承人,从外国找一个跟老国王有血缘关系的来当国王,也不是不可以,反正都是一家子。比如说英国女王安妮在1714年死后,由于英国国内找不到继承人,按着血缘表排,最后在德国汉诺威家族找到一个合适的,把人家从德国大老远的接过来当国王,这就是乔治一世。
亲属关系一般说来分三种:沿着爸爸那条线排下来,跟自己一个姓的,这叫血统关系;沿着妈妈那条线排下来,跟妈妈一个姓的,叫血缘关系;沿着老婆那条线排下来的叫姻缘关系。欧洲因为信奉基督教,不像中国,老婆随便娶,儿子使劲生,因此国王无后的事比较常见。比如说老国王死了,让他的外甥来当国王,那自然不是一个姓了。
至于说到路易X世,亨利X世,在这个问题上我想你是有一点误会。其实在欧洲,爸爸和儿子重名很常见,比如我叫亨利·琼斯,我可以给儿子起名爱德华·琼斯,也可以让他叫我的名字,那他就是亨利·琼斯二世。X世这种叫法不一定是贵族才能应用,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
至于国王的姓,通常相对应的是:XX王朝。比如我刚才提到的英王乔治一世,他是从德国汉诺威家族来的,因此从他开始的王朝叫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前四个国王都叫乔治,因此他们分别是乔治一世至四世。但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因为女王的丈夫是德国人,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因此他们的孩子跟爸爸也姓萨克森·科堡·哥达。女王死后,他的儿子爱德华继位,汉诺威王朝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顺便说一句,因为在这个家族中以前有六个爱德华,因此这个国王被称为爱德华七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朝野反对德国,情绪激昂,迫使英王乔治五世宣布以行宫所在地温莎作为国王家族新名,国王改姓了。因此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成了温莎王朝。不过这个规则可能要被打破了,因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是希腊王子蒙巴顿,他就要求女王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查尔斯王储)继位后,将温莎王朝改为蒙巴顿王朝。但遭到女王和王太后的否决,直到1960年,玛丽王太后去世后,伊丽莎白二世决定王朝名继续为温莎,但是孩子们的姓氏改为蒙巴顿——温莎 。
跟你说了一大堆,并不是想给你念欧洲王室的家谱。只是希望你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欧洲的历史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是真复杂,光那些贵族的家谱就能让人晕死。很高兴你也对这些感兴趣,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起源 哈布斯堡王朝 House of Habsburg/ Hapsburg
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哈布斯堡城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今天的奥地利和德国南部。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公国,旋即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
鲁道夫一世最终于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虽暂时失去帝位,但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都被划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
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开始哈布斯堡王朝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及鼎盛期
奥地利公国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帝位后,继续持有奥地利公爵的爵位。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将公国划分为若干个省统治。但这些划分最终导致内外奥地利分治。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两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奥波德(Leopold)签定协议。艾伯特的子孙将拥有内奥地利公国,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奥地利公爵家族绝后才得以结束。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再次归由一位公爵统领。
重登神圣罗马帝位
1422年,内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但不久后的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葬身沙场,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一位表亲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也逐渐步入鼎盛期。
散叶欧洲各国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统统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赠与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
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马西米连的儿女,多与外国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增强。
查理五世称霸欧洲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撒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奥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
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征战一直继续。
重夺匈牙利波希米亚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奇迹王"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战胜匈牙利军,路易不幸战死沙场。
但奥斯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王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觉年老,因此决定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大公分别让与他的两位代理人,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时期一人统领王朝领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现。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斐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斐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斐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Carlos I/ Charles I),其后于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们的奥地利表亲不惜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抢回王位,但最后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将部分哈布斯堡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对波旁王室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承认。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里萨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里萨皇后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被改称为奥匈帝国。皇朝直至1918年被推翻。奥匈帝国随即被肢解,奥地利成为共和国,举家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覆亡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共和国取代。
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他们的首领是奥地利末代皇太子奥托·冯·哈布斯堡(1912- )。
真的,当年的金帐汗国长期在莫斯科地区进行统治,长达130余年,其后代很多已经混入俄罗斯血统中去了。这些人都有成吉思汗的血统。后来逐步迁移到东欧匈牙利等国。构成了现代欧洲的成吉思汗后裔。具体人数现在没有确切统计。十几万应该有了。
绝对地。事实上,每个具有最近西欧血统的人,以及许多没有最近西欧血统的人(甚至可能多达地球上的大多数人)都至少是某些罗马人的后裔。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主张,特别是考虑到西欧没有经过证实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血统,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数学。
您可能听说过“每个欧洲人都是查理曼大帝的后裔”的说法,这也是事实。出于同样的原因,每个欧洲人,也许大多数人类都是罗马人的后裔,事实上,我们可以告诉特定的罗马人你绝对是谁的后裔(我稍后会透露中的人是谁 - 但如果你是欧洲血统,他绝对是你的祖先)
再见,地球上的其他人都有 2^x 个祖先,其中 x = 你过去的世代数。
现在,“一代”平均有多长取决于很多不同的因素,所以让我们使用前现代人的保守值——40 年。
如上所述,让我们回到查理曼大帝。
1200 / 40 = 30 代
2^30 = 1073741824 祖先
现在你可能会说,1,073,741,824 - 超过十亿!直到 1800 年左右,地球上才生活着十亿人。
你是对的。
看,很多这些祖先都是重复的。一对第四代堂兄弟(或者更近一点,哈布斯堡家族)结婚生子,然后你的家谱上有两次他们的共同祖先。这发生了很多。
但是即使考虑到所有这些内部繁殖,从数学上讲,理论上祖先的数量增长得如此之多,并且祖先的线开始交叉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在某个地理区域中的每个人都成为该地区每个人的后代有孩子的。并且那个区域逐渐向外增长,随着每一代,每次一个极限的人与另一个极限的人繁殖。
今天每个欧洲人最近的共同祖先(除了最近移民到欧洲大陆的人)是在令人惊讶的最近过去——仅大约 600 年前生活在欧洲的人
这意味着每个欧洲人都是每个西欧罗马人的后裔,他们的血统可以延续到现代(几代人之后,整个血统几乎不可能消亡)。可能每个有孩子的罗马人。许多非欧洲人也是如此,因为 2000 年前远远早于 600 或 1200 年,而且血统进一步延伸。
那么,我把上面的照片放在我们的共同祖先是谁?
马克安东尼 (Marcus Antonius)。
马克安东尼的后代记录到 4 世纪末或 5 世纪初。几乎可以肯定,在那段时间里还有无数未记录的后代——他以多产的 而闻名。
所以如果你是欧洲人——或者可能来自欧洲或中东附近的任何地方,你就是马克安东尼的后裔。还有无数其他罗马人。
中世纪的人名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含名字和姓氏。以下是中世纪人名的常见格式:
1 名字 + 出生顺序 + 父亲的名字 + 祖父的名字 + 姓氏
例如:John the Younger, son of John the Elder, son of John Smith
2 名字 + 称谓 + 姓氏
例如:John the Huntsman, son of Smith
在某些情况下,中世纪的人名可能只包含名字和姓氏,而没有出生顺序、父亲的名字或称谓。
常用的姓称号包括:
1 职业称号:如 Carpenter(木匠)、Blacksmith(铁匠)等。
2 居住地称号:如 Smith(史密斯,源自地名)、Watson(沃森,源自地名)等。
3 绰号:如 Strongbow(强弓)、Lionheart(狮子心)等。
家姓是指家族传承的姓氏,通常由父亲传递给儿子。在某些文化中,家姓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递,例如母亲或祖母的姓氏。家姓通常用于表示家族的传承和身份认同,也可以用于方便身份识别和记录历史。在现代社会,家姓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仍然被许多人沿用。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成千上万几乎与世隔绝的贵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国为例,眼下幸存的贵族家庭大约还有4000个,其中3500个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获得的封号。远离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样的风光,他们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护着先人的荣耀,他们同时也面对着最现实的选择:改变,抑或消失
`````````````````````````````````````````````````
在中世纪社会里,贵族和贵妇组成了一种类似于俱乐部的团体,这个团体以着装和谈吐作为其成员的标志。他们对于自己所属的阶层的忠诚有时甚至超出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
贵族们在国君面前担当仆役的角色,要照管国君的猎犬,负责国君的服装。在盛大的宴会上,某位贵族要把国君的银质酒杯亲手递给国君,这只酒杯往往就被国君赏赐给这位贵族。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这种谦恭不是没有回报的:他们以此为理由,要求自己的下属向自己表现出更大的恭敬和顺从。
贵族的生活并不安稳,而且往往过得颇为辛苦。由于当时新生儿的死亡率极高,贵族女子不得不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结婚,并且要生养相当于今天三倍数目的子女。年仅12岁的孩子就要结婚生子,生下的后代素质如何也就是可以想见的了。被污染的饮水、不洁的食品、潮湿的石室(这往往是风湿和肺炎的诱因)、伤口的感染、各种流行病(伤寒、痢疾、天花、流感和黑死病)对本来就很脆弱的生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贵族们还大量饮酒和吃肉,在冬季经常不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结果是正如阿尔多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国小说家——译注)所说,他们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自以为得到神示,或是以为被恶魔附体。
贵族的生活以家庭为单位,个人必须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大家族之间经常爆发私人性质的战争,那些比较小的家族在争斗时往往会把同族的人都集中起来。年轻的贵族夫妇一般都是和新郎的父母,还有一大帮的亲戚住在一起,家族的族长则是他们当然的***。当时的婚姻体现的是两个贵族家族的联合,至于个人的喜好,在婚姻里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联姻的背后是产业的联合,因为女继承人的地位就是来自她所继承的采邑。当一个女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两位贪婪的父亲就已经完成了许配的工作,而当她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之后,往往也就顺从了父辈的安排。
两个家族联姻的象征是新郎将戒指递给新娘。当时的观礼者们往往在见到这一幕的时候要互相敲打一下,以加深自己的记忆:因为当时几乎没有官方的记录,他们以后很可能会被要求作证,证实这一婚姻关系确实存在。两位新人站在一个特制的帷幕下,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孩子的话,新婚夫妇就在这个帷幕下面抱一抱这个孩子——他从此就被视同为这场婚姻的婚生子。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分吃一块面包,合饮一小口葡萄酒。偶尔,新娘还会拿出纺纱杆,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在场的朋友们大喊“多啊!多啊!”,并且把事先准备好的种子洒向新婚夫妇——种子的含义就是“多产”,后来逐渐改成了用米和五彩的纸屑。接下来还有舞会,还要让教区的牧师用圣水和熏香为新人祝福。最后,大家散去,新人入洞房。
新婚夫妇居住的环境,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是一团糟糕,估计会让不少人觉得难以置信。几乎没有哪家贵族有超过两个的房间,而就是仅有的几个房间还都住满了家庭成员和家族的侍从。历史上的英国国王甚至留下了在他的床上召开御前会议的记录,而当时王后就坐在床上看着——因为她无处可去。用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厅里。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晚上睡在楼梯底下,吃饭的时候排成一列,和狗争东西吃。贵族的孩子们晚上和父母一起睡,或者就和佣人们一起睡在大厅里。“隐私”这个词可以算是近代的一个伟大发明。
贵族家庭的主妇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她对于她继承的土地拥有封建制的主权,所以她可以统治一块土地或是管理一座修道院。当她的丈夫外出的时候,她就是城堡的女主人,要应付可能的外敌入侵,甚至还要和人们一起外出打猎。她的工作繁重而细致,因为很多东西必须很早就预备好——当时的商业还没有能够处理“应急采购”。但是从法律上看,她的地位低于她的丈夫,其实是置于她丈夫的监管之下。他被容许——其实毋宁说是被鼓励——打自己的妻子,目的是“为她好”。作丈夫的常常会供养一个或多个小妾,并且会把他在外面的私生子带到自己的城堡里来接受教育。而做妻子的,按照当时的惯例,对于打骂城堡的下人也是毫不留情——可以这么说,当时的贵妇大部分都是泼妇。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做妻子的会爱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爱妻子。
`````````````````````````````````````````````````
今日欧洲贵族
文/曾焱
7月3日,巴黎伯爵夫人伊莎贝尔(Isabelle Comtesse de Paris)在她位于巴黎近郊的科尔沃兰古堡里去世。英国《卫报》伤感地写道:“法国王室最高贵优雅的人走了。”作为最后一个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玄孙女,93岁的法国公主留下了近100名子孙,却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美丽与哀愁。
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成千上万几乎与世隔绝的贵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国为例,眼下幸存的贵族家庭大约还有4000个,其中3500个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获得的封号。远离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样的风光,他们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护着先人的荣耀,他们同时也面对着最现实的选择:改变,抑或消失
“非卖品”出售
法国《费加罗报》也不无伤感地谈到一个话题:在现在的欧洲社会里,贵族们的存在还有什么用处?他们曾经就像一件高级时装店里的非卖品,充满距离地供人艳羡、模仿和幻想,而现在他们需要利用这个头衔所赋予的一切:荣誉、品位、神秘,来延续古堡家族在物欲世界的存在。
在保留了君主制的欧洲国家,王室越来越频繁地为政要、名流授勋。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Juan Carlos)刚刚给了巨商一个公爵的封号,比利时国王又授官员弗雷尔为男爵。而在英国,女王的“骑士勋章”已经挂到了众多明星的身上:著名歌手约翰埃尔顿,007的两代扮演者肖恩康纳利和罗杰摩尔等等。
在意大利,罗马和托斯卡纳地区的贵族在保护祖业和做生意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他们打开葡萄庄园紧闭的大门,把原来只供家族享用的葡萄酒送往昂贵的酒廊出售,并且很快利用庄园的神秘色彩令其他品牌的酒黯然失色。当马西莫王子、弗雷斯科巴尔蒂侯爵和德拉家族的伯爵们做这一切的时候,并未失去他们尊贵的微笑。
贵族们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拥有宽阔的私人领地,现在他们的后裔却试图将祖辈的狩猎森林变成向公众售票的野外游乐场。最先是贝德佛公爵在自己的森林里建了“月亮公园”,紧接着有了巴斯侯爵的野生动物园,理查蒙公爵甚至领头在著名的古德伍德皇家赛马会附近建造了一个赛车场。英王室也在求变:当王室的巨大开销遭到公众非议之后,女王同意用出租汉普顿宫空房间的方式来弥补亏空。最成功的商业运作应该算卡拉斯王子(Gallas)推出的生态食品“Duchy Originals”,他琢磨透了人们追逐时髦和虚荣的消费心理,将王室成员变成了最大的促销广告。为了尝一口查尔斯王子经常喝的茶,吃几片他酷爱的橙皮或者姜汁小饼干,英国人掏空钱包也在所不惜。
精神坚守
每年冬夏假日,到法国旅游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份与众不同的行程指南,叫做“美景之路”。小册子引导游客去探访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私人城堡,然后住下来品尝主人亲手烹制的传统法国菜。在这些年久失修、常年冷冰冰的城堡里,游客常常吃惊地发现主人大都已经入不敷出,冬季连暖气也烧不热。
在法国废黜1886年法典之前,所有公开申明自己是王室后裔的人都不被允许生活在法国。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法国贵族要么漂泊到比利时、西班牙和摩洛哥,要么就像这样一代代隐居城堡,于清贫中守着一份尊严。1950年以后,很多飘流海外的贵族回到法国旧堡,生活拮据,包括刚去世的伊莎贝尔伯爵夫人也一样。伯爵夫人和丈夫亨利伯爵辗转比利时、西班牙和摩洛哥,一共生养了11个孩子。生为法国王位继承人,亨利一心想着恢复昔日的地位。结束流亡后,他天天在法国政界周旋,甚至想通过竞选取代总统戴高乐,为此花光了所有的家产。伊莎贝尔从来不抱怨生活,她每天从晚上7点工作到凌晨2点,撰写了一本三卷的回忆录。她自己起了书名——《对我都是幸福》。《巴黎竞赛画报》在一段纪念文字中说:“她漫长的一生里,尽是忧患和磨砺,但巴黎伯爵夫人愿意保留的只有幸福。这便是真正的贵族。”
那些守护古堡的法国贵族们也是一样。为了不让这些活的历史博物馆消失,他们把生活的困窘放在一边,发起成立了多个遗产保护社团,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是“历史之宅”和“法国老房子”,一届届的法国文化部长也乐得支持他们。古堡主人利用聚会交换信息,筹措维修资金,丰富的想象力弥补了钱的匮乏。这些古堡轮流举办“园艺周末”、野餐讨论会和露天歌剧演出,大名鼎鼎的公爵、伯爵、男爵会和参观者坐在一起,向他们介绍家族历史和艺术收藏。最重要的是,他们绝不会忘记和客人分享延续了数百年的家族价值观:美德、尊严以及对国家的忠诚。法兰西学院院士、著名作家奥尔梅森(Jean d’Ormesson)自己就是贵族的后裔,在小说《为了上帝高兴》中,他借书中主人公之口,说出了今日贵族们的最后坚守的信念:什么都失去了,除了尊严,这是我们惟一不出售的东西。
美丽叛逆
“理论上,我们每个人都有1/10的机会证明自己是圣-路易(指贵族)的后人。”面对那些狂热向往贵族血统的人,法国家谱学者波卡诺展示了令这些人欣喜若狂的一种可能性:如果你能找到10代以上的完整家谱,也许将看到某个亲戚有长长的贵族姓氏。波卡诺以巴黎伯爵亨利为例:如果家谱残缺,谁又知道他是路易·菲利普国王的第5代,路易十四的第48代以及亨利四世的第145代呢?
但是,有人梦寐以求,也有人主动放弃,只为了挣脱贵族姓氏的束缚,自由寻找新的社会位置。法国最有名的两个年轻贵族女子Ines和Zazie就是这样的美丽叛逆。
Ines一睁开眼睛,看到的便是古堡家族延续了几百年的奢华夸张。高居内阁部长的祖父周旋于名门,父亲的帽檐上镶嵌着光彩夺目的宝石,家庭沙龙里出现的女人永远华丽优雅。她和古堡生活格格不入,一心想自食其力。为了从父亲那里获得找工作的许可,她放弃了使用家族全名Ines de Fressange的权利,只保留了“Ines”作为身份的标记。时尚摄影师在偶然中发现了她,她的照片登上了《ELLE》杂志,整个巴黎立刻为之倾倒。虽然瘦削的身材、过于浓密的眉毛和80年代流行的美丽定义相差甚远,但她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令Kenzo、Lacroix等品牌纷纷与她高薪签约,此后和Chanel的完美合作更是将双方都推上了时装界的最高地位。Ines成了80年代全世界最红的超级名模。当她应允担任法国国家形象代表、第一个“玛利亚娜”时,Ines完全超越了她家族姓氏的光环。
现在法国没有人记得Isabelle de Truchis de Varennes,只记得特立独行的歌手Zazie:1990年,当她决定进入歌坛,她比Ines更彻底地放弃了不胜负荷的贵族姓氏,从一本小说《地铁里的Zazie》中找到了这个简单好记的名字。Zazie唱最平民的摇滚,自己写所有的歌词,8岁就开始写剧本的天分令她的创作专辑张张畅销。Zazie说,古堡家族给予的名字并不总是生活的通行证。
贵族娱乐的平民改造
社交舞会
英文为“Ballroom Dancing”,原本是欧洲贵族在宫廷、城堡举行的一种交际舞会,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才流传民间。经历了两百多年发展,Ballroom Dancing逐渐转变为“竞技舞蹈”,单一的舞种也拓展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系列共10个舞种,并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制定了全世界共同遵循的理论、技巧、音乐和服装等竞技标准。现在,“Ballroom Dancing”易名为“Dancesport”,即“体育舞蹈”。
击剑
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荣耀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和高尚的品德代表着神圣和高尚。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作为骑士高尚情操的一种体现,击剑是当时贵族子弟必修的格斗训练。16世纪末,欧洲贵族决斗成风,20年间仅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
1776年法国骑士圣乔治的剑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金属网面罩,使击剑告别了中世纪以来的流血和死亡,逐渐变成优雅的现代体育运动,但比赛仍只在名门望族之间进行。1896年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设立了击剑比赛,使它从此成为传统竞赛项目。现在击剑俱乐部使得击剑日益大众化。
马术
骑马、赛马作为骑士的七技之一,和剑术一起被欧洲贵族们追逐和炫耀。1174年,在英国伦敦出现了赛马场,每周五大批王公贵族都云集于此。1195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以一袋金子悬赏比赛的获胜者,是马术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次赛马奖金。16世纪,为满足贵族们的需要,奥地利、瑞典、意大利等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马术训练学校,现代马术从此在欧洲开端。
现代赛马始于法国,到18世纪末成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1900年马术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分为场地障碍、盛装舞步和三日比赛,是最具代表性保留了贵族气质的运动。而赛马和赌马也从传统的贵族参与,转变为社会各阶层男女老少的休闲娱乐,成为欧洲最有吸引力的产业之一。
狩猎
早在罗马人统治英格兰时期,狩猎是王室独享的娱乐,猎场限于皇家森林。17世纪,拥有领地的英国贵族从王室获得许可狩猎。到18世纪,狩猎发展成欧洲贵族文化的传统:身穿猩红的猎装,头戴黑毡帽,在名贵猎犬的引领下策马扬鞭,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证明。贵族在狩猎中制定规则,比如不能追逐或捕杀受伤的动物,视之为上流社会和文明的象征。
19世纪20年代起,欧洲各国平民开始发起禁猎运动,而由贵族把持的上议院则坚持“捍卫荣誉”的反禁猎法案,长期相持不下。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贵族狩猎发展成运动狩猎,逐渐被商界人士和运动爱好者普及,但因伤害野生动物、侵占自然资源而被各国动物保护人士强烈呼吁取消。到20世纪下叶,很多国家都出台法规限制狩猎,即便是有“狩猎天国”之称的西班牙,也规定狩猎只能在固定的地区和季节进行。
室内乐
17世纪初的音乐活动只有两种形式,除了教堂里可以演奏的宗教音乐,就只有王宫或贵族家里养有私人乐队,供他们娱乐聆听,这就是“室内乐”的源头:演奏本身不是为了音乐会而举行,而是贵族私人性质并带有亲密交流的音乐形态。
大约在18世纪,室内乐仍与贵族家庭的娱乐性有关,而19世纪盛行的“沙龙音乐”则是室内乐精神的一种延伸。这一时期,欧洲的贵族常常在他们宽敞舒适的沙龙中举行非正式聚会,宴请政界名流或者文人雅士,席间由贵族的私人乐团演奏清雅的音乐。1880年以后,室内乐逐渐成为音乐演出的主要形式之一。(编辑:莱茵河)
古代欧洲各国家帝王姓氏
本文2023-10-29 20:19: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