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贵池程氏家谱(开、元)字辈后面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问贵池程氏家谱(开、元)字辈后面是?,第1张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安徽程氏家谱

■数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广泛,全国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在中国五十个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风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

2、以地名为姓。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姓。

3、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姓。

5、别的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

■程姓迁徙史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今山西省境内)。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他的儿子程郑,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统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栾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苟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西周灭亡后,部分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晋国宣告灭亡。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儿,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时,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他们是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来的。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迹,也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鲁国有个程郑,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地区,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汉王朝。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立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众也随之到边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园。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

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从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当地还有一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乡。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古代的乌;程县就在今天的浙江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抱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齐时,岭南地区出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永嘉之乱时南迁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乡人发生纠纷,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评判是非。人们为纪念他,称他所在乡为“义化”,所在县以“程乡”命名,就是今天的广东梅州。程曼遂为岭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时期,程姓人群由于多种原因,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区居住,从而使程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南朝陈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县)有程姓人士北迁中山(今河北省定县)。隋末又有人北迁洛阳。五代时期又有程秀,从歙州北迁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程姓先民在魏晋战乱时从中原南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又有人回迁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乡(今广东省梅州)人程彬,是乡贤程畋的次子,学问博洽,曾担任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太守,父亲死后弃宫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县)隐居,子孙遂在此安家落户。郴州兴宁(今广东省兴宁西北)有程江,又称程乡溪,注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由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频繁迁徙,程姓先民在祖国东南、西南、西北边疆地区都有分布,而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分布则更为密集。

隋唐五代时期,在少数民族中开始出现程姓。五代十国时,回族人群中已有程姓。

宋元时期程姓先民继续迁徙繁衍,足迹渐布于全国各地,继续建功立业,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钻研学艺,著书立说,传授知识。他们从不同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以学术方面的贡献最大。其中尤以开创洛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声名为最著。

宋元时期战争较为频繁,程姓先民为躲避战乱,多背井离乡,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举家迁往任所。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一些程姓先民从各地迁居开封和洛阳,河南地区程氏复兴。北魏时期从洛阳迁到东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的程氏后裔,有一部分人在宋金时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人程羽,举家迁往关中地区的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北宋初任醴泉县令、成都知府。后来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赐第宅,家族迁居开封泰宁坊。他的孙子程垧,将祖父迁葬于洛阳南的伊川,全家也从开封搬迁到洛阳。家族成员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为程姓的显赫宗族。

后来,金兵和元军陆续南下,北宋灭亡, 中原地区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迁江淮地区。河南程氏也随宋室南迁。程颢的长子程端懿,在吴门(今江苏省吴县)安家落户。程颐的长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属安徽省)殉难,次子程端辅携子孙迁居金城(今江苏省句容),三子程端彦则举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子孙在黄山、长江之间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迁开吴县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从池州迁至湖北孝感。

南宋绍兴年间(113l-1162年)河南洛阳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后就埋葬在那里。子孙在当地居住,广西地区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迹。应天宁陵(今属河南省)人程迥带领家口迁往绍兴余姚(今属浙江省),开浙东—程氏一派。宋代有程迈,史称黔(贵州省简称)人,官至显谟阁直学士,可见贵州在当时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贵阳设置了小程番长官司,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程姓人群。

元代国家又获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从池州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子孙后来分迁河南东部的太康、夏邑和山东的荷泽、单县等地。元末,英山(今属湖北省)人程希哲为躲避战乱,迁居孝感(今属湖北省),成为“义门”。

元朝末年,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闽,为开闽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后程渠爵自漳浦梁山迁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

明清时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继续迁徙,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省,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地居住更为密集,形成了许多门派。由于程朱理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许多殊荣。

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经进行过一些有组织的迁民,将人口密集地区的部分百姓迁徒到由于战乱或灾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以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并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广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迁徙到其他地区建设家园。此外,还有一些程姓家族,因为各种原因, 自愿或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例如休宁(今属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谪戍河间(今属河北省),就在那里安家落户。这种迁徙的结果,形成了许多新的门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为广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时代,由于家族繁衍,人口增多,进行了频繁的迁徙。河南伊洛地区程氏因为出现了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被称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颐的九世孙。他的次子程绍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山东单县,三子敬祖,迁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颐的十八代孙程世守,迁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孙程心圣,迁居山东单县程楼,二十世孙程宗昌,明末躲避战乱,流移河朔,家乡安定后,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见明清时代程氏名门巨族子孙迁徙之一斑。

明清时期,在满族、回族和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贵州少数民族酋长程受归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就是满洲镶红黄旗人。他的父亲劳萨,曾在朝廷任议政大臣。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姓人。这一时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们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据明代的《华容县志》记载,华容(今属湖南省)人程万里,天顺丁丑年(工457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陈,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义之门。他的曾祖陈安泰,元朝时任荆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总管,携家带口迁居荆州。明初洪武年问,祖父克让从荆州迁居华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于程姓人群的不断繁衍和播迁,边疆地区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景东人程含章,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县有程拱辰,曾安察云南。而在我国腹地,则形成了许多支派。据有关文献记载,程姓在全国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陕西四派,山东两派,安徽三派,江西两派,浙江三派。这种;记载并不完全,还有不少省区的程氏支派有所遗漏。

河南省程氏分为十八派,即以程秀为始祖的济源王屋派,以程世汉为始祖的济源南城派,以程世和为始祖的济源金鹅派,以程延敬为始祖的孟县派,以程震为始祖的偃师派,以程世洪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继载为始祖的登封南乡派,以程彦骥为始祖的兰阳(今兰考)派,以程称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为始祖的巩县派,以程子儒为始祖的沁阳派,以程太为始祖的祥符 (今开封)派,以程官保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为始祖的永宁(今洛宁)派,以程天桂为始祖的滑县派,以程中学为始祖的睢州(今睢县)派,以程云路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龙为始祖的卢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为始祖的蒲州(今永济西南)派,以程子明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为始祖的泽州 (今晋城)派,以程甫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彦行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为始祖的万泉派,以程世富为始祖的临晋派,以程伯先为始祖的绛州(今新绛)派,以程天爱为始祖的谋城派,以程天贵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为始祖的汾州(今汾阳)派,以程端於为始祖的乐平派。

陕西省程氏分为四派,即以程顾为始祖的长安(今西安)派,以程预为始祖的长安城内派,以程心诗为始祖的韩城派,以程卷为始祖的顺化派。

山东省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知白为始祖的长寿派,以程元棵为始祖的济宁派。

安徽省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权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灵壁派,以程徽为始祖的贵溪派。

江西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富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为始祖的鄱阳派。

浙江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百之为始;祖的开化白沙(今浙江金华)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绍兴派,以程幼学为始祖的建康派。

■程姓当今分布

全国程姓人群较多的省区,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陕西、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山东、广东、甘肃、宁夏等。下面具体介绍程氏居民较多的县市。

河南省:嵩县、伊川、洛宁、偃师、太康、鲁山、济源、孟县、登封、兰考、沁阳、开封、唐河、滑县、睢县、尉氏、卢氏、夏邑、修武、巩义等;

山西省:榆次、泽州、清源、太谷、万泉、临晋、绛州、谋城、太平、汶水、汾州、乐平等;

安徽省:休宁、黟县、绩溪、祁门、歙县、贵溪、六安、灵壁等;

浙江省:绍兴、金华、衢州、淳安、建德、勤县、余姚等;

江苏省:常熟、武进、吴县、吴江、句容、丰县等;

湖北省:孝感、黄岗、麻城、罗田、嘉鱼、汉阳、隋州等;

山东省:东阿、荷泽、曹县、单县、济宁、长青等;

广东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丰、惠阳、阳江;

陕西省:长安、韩城、顺化、礼泉、咸阳、汉中等;

河北省:鸡泽、蠡县、邯郸、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兴、九江、乐平、南昌等;

湖南省:华容、醴陵、郴州、资兴、桂东等;

四川省:眉山、邛崃、宜宾、云阳等;

甘肃省:泾川、会宁等;

宁夏区:固原、灵武等。

■历史名人

程邈: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他曾积 十年之久,将大小篆蜕变而成隶书300字,使得中国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 化得以传播和发展,贡献相当大。

程郑:春秋时期晋国(今属山西)人,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 深受晋公垂爱,后竟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义士。剧目《赵氏孤儿》展现的就是他的事迹。

程本:春秋末年晋国人。以博学善议论,聚徒讲学著名而名闻诸侯。还曾与孔子会晤 过,著有《子华子》

程颐、程颢: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称。又因他们都是河南洛 阳人,其学派被称为“洛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创立了 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属陕西)人,唐代宦官,因拥立代宗,得其宠信,官至骠骑大 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

程知节:隋朝济州东阿人,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归唐,任岐州刺史等

职。

程遐: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谋士。曾历长乐太守、右司马、宁朔将军、监冀州七郡军 事。代张宾为右长史总职朝政。

程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丰润东)人,三国时吴国荡寇将军,初从孙坚,后助孙权 经营江南。为讨伐董卓,平定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08年,曾与周瑜大 破曹操于赤壁,又曾被封为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

程曾:东汉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习《严氏春秋》,教授数百人。著书百余篇, 作《孟子章句》

程邃: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画家、篆刻取法秦汉,喜用大篆入印,朴厚苍 浑,为”皖派“代表作家之一。画工山水,善用干笔渴墨,苍茫简远,自成风格。

程长庚:安徽潜山人,清代著名京剧演员,演老生,艺术上融化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

程正揆: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能诗文,善书画,所画山水多用秃笔,而 设色浓湛。

程敏政:休宁(今安徽)人,明代文学家,其文与李东阳齐名,官曾至礼部右侍郎。

程嘉燧:休宁(今安徽)人,明代著名诗人、画家。

■程姓家谱介绍

修谱

据说早在春秋时期,晋国人程本曾经修撰程氏家谱。到了西汉元帝时期。司徒程泰奉诏“编修姓望”,这是程姓较早的谱牒。三国时期程昱的儿子程建曾“归郡修谱”。晋室南迁以后,在江南有所谓;《百家谱》,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个程淘,始考订《程氏谱》,考载详明,堪称信史。宋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程祁,字忠彦,曾修撰程氏《世谱》。南宋时;人程晟,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编次《伊川文集》八卷,并修撰《伊川家谱》一卷。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事,曾将程氏谱系上呈朝廷,于是皇帝降旨,将程颐四世孙程观之补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谱屡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谱,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谱较多。现存的价值较高的家谱多为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所修。比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河南上程谱》《河南程氏正宗世谱》《程氏家乘》等。这一时期的修谱,已从某一地区的家族门派发展到大范围乃至全国性的“统谱”。

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续的程氏家谱现.存数量较多,并且大多经刊印或手抄,流传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国以来,由于宗法观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续家谱较为罕见。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又有续修。例如广东五华、河源纯刚公系《程氏族谱》,就是1996-1997年新续修的程氏谱书。

现存的程氏谱书,除了部分散布民间,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或档案馆中。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程氏谱书四十多种,上海图书馆也有较多收藏。《中国家谱目录》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录程氏谱书三十九种,计二百二十二册。这些谱书如按地区分,以安徽省数量最多,达二十四种,其次是江苏省,有六种,湖北省有四种,湖南、山东两省各一种,其他一种。我国现存程氏谱书远不止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较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许多谱书,都没有被收入。

家谱主要内容

现存的程氏谱书从名称上看,有家乘、宗谱、家谱、族谱、支谱、会谱、纂谱、信谱、世谱、统谱、谱略、世系谱、源流谱、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称中多包含郡望县邑、门派及先祖号谥,以与其他谱书相区别,有的还加有——“续编”、“续修”等字样。

程姓谱书尽管繁简有别,但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 自序为修谱人自写,他序多让当地的地方官或社会名流撰写。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阐述自始祖以来派系分衍和播迁的状况,

2、说明以往历次修撰谱书的情况。有的序言还包括修谱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艰辛。至于他人撰写的序言,在上述内容以外,往往有对谱主家族的赞美和希望等言辞。

例言就是谱书的发凡起例。它对该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术语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世系部分一般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详述各支派的人物与事迹。它不但记载有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门派和辈分。

家族法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家族成员言行的规制条款。族长用它来管理族人,养成一种家族风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辉煌业绩,多采用传记或像赞的形式书写。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贞可旌、学问可称、文章可赞、功绩可述的,都要为他立传作记,以勉励后人。

家族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既包括官府对该家族及其成员的嘉奖和褒扬,如诰命、诏谕等;也包括家庭成员的语录、著作节选等。这些都是本家族成员引以为荣耀的,因而在谱书中多有反映。

■程姓字辈

据伊洛地区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程氏世系从程颐的十三世孙程子中开始,排列了三十二个辈字:

“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伎洛璋铭。毓秀光远,相远大干。源推其业,长流万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订的河南《太隶程氏族谱》中列入辈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习,敬守修省,庆逢致泰。”

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从始祖程吹四十三世开始,编定了五言辈字歌:

“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选字取名时,不至于感到以上“正行辈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辈字,称为“副行辈字”,和上面所说的四十个“正行辈字”一一对应,如果正行辈字不合适,可以取“副行辈字”。这四十个副行辈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

建国以后,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人们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辈字规定。因此,从现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难以知道他的辈分。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区、不同宗族的辈字也不统一。

1、伊洛地区程氏字辈:“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铭、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源推其业、长流万年”以及新续辈字“恪守秉正、修齐治平、道珩仲兴、志笃永恒”。

2、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字辈:“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3、湖北仙桃、天门、洪湖一带程氏字辈:“忠厚传家远,诗书衍庆长。果克从斯语,定贤德荣昌”。

4、四川广安区程氏字辈: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学崇兴正,才德有光荣;尚纪先泽远,家国道长清。(共三十字)

5、河南信阳程氏字辈:建德修道,敬守先则。薪茹培学,永振家声。

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清)章仁基等编,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缺两卷)。 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清)章锡彭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章氏支谱五卷,首一卷,(清)章锺颖、章锡彭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三修家乘十四卷,(清)章文熊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湖州吴兴荻溪章氏四修家乘十五卷,(民国)章祖佑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浙江长兴章氏宗谱十卷,(清)章桐生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启佑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长兴县博物馆。 浙江诸暨暨阳章氏宗谱四卷,(清)章佳信等纂修,章氏族人增补,清光绪年间敦伦堂补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诸暨暨阳青山章氏宗谱五十六卷,(民国)姚作鋆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四卷,(清)章衢、章克升等补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聚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五卷,(民国)章可贞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聚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章氏宗谱三卷,(清)章正桂等修,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忠爱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金华章氏宗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高潮乡。 浙江兰溪汤溪章氏宗谱,(清)章金声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缙云章氏宗谱五卷,(清)章陈昌谱,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安徽绩溪西开章氏族谱五卷,(明)章乔纂修,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清)章维烈等重修,江泽纂,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绩溪县文物管理局(有两部)。 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附一卷,(民国)章尚志编辑,章必训等主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绩溪章氏宗谱,(清)景星堂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石门外。 安徽绩溪章氏宗谱,(民国)章正扬主修,民国初期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北村。 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清)章卫武、章汝调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怀宁章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章庆堂等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39年)培根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章氏世谱,(清)章良桂等修,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章氏族谱,(清)章懋橘修,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浦城章氏家谱四卷,(清)章濬修,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全城章氏世家宗谱一卷,(清)章绍渊辑,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章氏谱志,(清)章锦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文源堂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院大学图书馆。 江西丰城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 章氏重修会谱八卷,(清)辛瑄等纂修,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甘肃全城章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章琢其等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甘肃全城章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清)章秀椿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礼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甘肃全城章氏宗谱十八卷,(民国)章秋华、瞿震吉等汇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章氏家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安徽歙县章家氏谱,(清)章移德修,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安洙氏章氏宗谱,(民国)章人智等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积笏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练漳村史志(章氏),(现代)岩城等修,1999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章氏宗谱,(现代)章建军明、章子纯等修,1996年排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程氏章掖房志,(现代)程人纲等修,1996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章氏支谱十六卷,(清)章仁基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缺第十三~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兹水乾溪章氏宗谱十卷,(清)章元粲纂修,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梦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兹水乾溪章氏重修谱六卷,(清)章琳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梦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章氏家乘六卷,(清)章贻贤纂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古虞章氏宗谱五卷,(民国)章可贤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聚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兴获溪章氏四修家乘十五卷,(民国)章祖佑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兹水乾溪章氏宗谱十二卷,(民国)章美成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梦笏堂铅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两卷、附一卷,(民国)章尚志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陕西商南全城章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清)章秀春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礼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章氏宗谱二十五卷,(清)章甫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章氏三修支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清)章世琳、章光岐,清光绪三十二年河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缺卷末上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章氏会谱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二卷,四编十卷,(民国)章鹤汀修,民国八年铅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兹溪章桥葛氏家乘,(清)葛惟率纂修,清道光年间明德堂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章氏会谱四编六十卷民国八年,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民国)章贻贤辑撰,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铅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雁埠章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闰集二卷,(民国)章廷玉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星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清)章协端等修,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六~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全城分支青阳章氏宗谱十四卷,(民国)章富昌、章钟桂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全城章氏汇修宗谱十八卷,(民国)章秋华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江阴全城章氏宗谱二卷,(民国)章诒编,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浦城章氏重修宗谱二卷,(清)章桂编,清乾隆年间刻朱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吴兴荻溪章氏宗乘补编,(民国)章乃炜等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东安章氏宗谱六卷,(清)章荣等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东安章氏宗谱,(清)章师善等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积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章氏族谱八卷,(民国)章士钊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河间堂稿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黄田章氏支谱三卷,(民国)章锦甲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明达公房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遂安河间郡章氏宗谱四卷,(清)章启昆编,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遂安全城章氏宗谱八卷,(清)章可久主修,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 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遂安貂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八卷。 安徽遂安貂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 ,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八~九卷、第十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遂安洙水章氏家谱,民国年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遂安章氏分房约谱图,(清)章启乾撰,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稿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富阳章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康熙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西高桥章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汪培经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有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十一卷、卷首、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鄞县班竹系章氏宗谱二卷,(现代)章登悌,倪承灿修,1950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偁山章氏家乘初集二卷,(明)章冠编,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偁章前宅宗祠志、偁章前宅义田志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元年~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21~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会稽浦城章氏一线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新昌班竹章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慈水乾溪章氏宗谱十二卷,(民国)章美辑,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梦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慈溪慈水乾溪章氏重修宗谱六卷,(清)章琳编,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梦笏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青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忠烈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青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忠烈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青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忠烈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二~三卷、第五~十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青山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忠烈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九~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姜山章氏宗谱四卷,(清)章紫龙等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姜山章氏宗谱六卷,(民国)章国鼎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湖东章氏宗谱十卷,(清)章尚贤纂,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湖东章氏宗谱十卷,(清)章五美纂,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凰山章氏宗谱十卷,(清)章姚宾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复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五卷、第七卷、第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暨阳章氏宗谱四卷,(民国)章春樵等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民国)章尚志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龙严章氏族谱十卷,(清)章京等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瞻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苏州问心堂章氏本支录十卷,(清)章伟业等纂,清嘉庆年间稿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甘肃兰州章氏宗谱,(清)章瑞等修,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兰溪章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辽宁满族章佳氏族谱二卷,(民国)车文魁、车世荣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长沙长沙章氏支谱十二卷,(民国)章世享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河间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数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广泛,全国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在中国五十个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风姓,以国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乔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国。古程国的地望在汉晋时期的洛阳上程聚,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交界处。程国的居民以国名为氏,于是就产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远祖,黄帝时有风后,颛顼时有重、黎,舜、禹时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时期。

2、以地名为姓。传说,周宣王之时,重黎的裔孙程伯休父入朝为大司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县东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陕西咸阳市东,也有人说在今洛阳市东),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人以地为姓,称程姓。

3、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之后。据资料记载,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献“泰山之车、井中之玉和双穗之禾”这“三异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广平的程地,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程姓。实则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为姓而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晋国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长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其后裔以邑为姓,称程姓。

5、别的民族和姓氏改为程姓。

■程姓迁徙史

历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广东为主。

春秋时,程姓主要繁衍于晋国(今山西省境内)。晋国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国,春秋时期发展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国土以今山西省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陕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孙子中有个程季。他的儿子程郑,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极谏,得到晋悼公的赏识,被任命为乘马御,后来升任下军副统帅,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权臣栾书、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无道的晋厉公,成为哄动一时的人物。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苟驩食邑于程,以邑为氏,这是程姓人群的一个源头。虽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头,但毕竟壮大了程姓的队伍。西周灭亡后,部分程姓先民迁居晋国,以后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晋国魏、韩、赵三家晋升为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分晋,晋国宣告灭亡。随着赵国迁都邯郸,韩国迁都新郑,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原来生活在晋国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迁到黄河南北的新郑、大梁和邯郸居住,这是程氏的又一次较大的迁徙。

因为程婴拥立赵氏孤儿,对赵家有恩德,所以赵氏立为诸侯并迁都邯郸时,程婴的后代也随之东迁,到邯郸附近原来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汉代的广乎)居住。程姓人群在这一地区不断繁衍,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派。

除了赵、魏、韩三国乏外;在关中地区的秦国也生活着不少程姓先民。他们是西周宣王时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阳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来的。这一支程姓先民,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迹,也到达了山东的鲁国(今山东西南)。鲁国有个程郑,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铸造闻名。

到了战国时期,在黄河中下游乎原,在关中地区,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式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有影响的姓氏之一。

秦汉时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衍和发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迁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这一时期在河南洛阳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广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赢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关东六国,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在陈胜起兵反秦和楚汉战争之后,建立了汉王朝。西汉和东汉共延续四百年之久。秦汉时期程姓先民开始播迁到长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风云际会,建立了丰功伟业。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实行有组织的迁民。关东六国的豪门右族大多被迫离开故土,到异地安家落户。汉朝派将士开拓边疆,实行屯田,内地一些士兵和民众也随之到边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这时开始迁徙到长江流域,在那里建设新的家园。以冶金铸造为业的鲁国豪富程郑,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强行迁到蜀郡的临邛,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邾县。

有个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时从中原地区迁居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他精通酿酒技艺,酿造的酒味道佳美。他开办—了一个酿酒作坊,生产醇酒。当地还有一个姓乌名巾的人也善于酿酒,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乡。人们为了纪念乌巾和程林二人,就将这个县取名乌程。古代的乌;程县就在今天的浙江吴兴县南。

魏晋时,程姓大举南迁,主要迁往安徽、江苏,后再迁居湖南、江西。这一时期,程姓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宁夏、甘肃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时,抱罕(今甘肃省临夏)人程道养流入巴蜀地区,被当地人尊奉为蜀王。齐时,岭南地区出现了一位乡贤,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晋永嘉之乱时南迁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务仕宦。乡人发生纠纷,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评判是非。人们为纪念他,称他所在乡为“义化”,所在县以“程乡”命名,就是今天的广东梅州。程曼遂为岭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时期,程姓人群由于多种原因,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区居住,从而使程姓在全国的分布更为广泛。南朝陈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县)有程姓人士北迁中山(今河北省定县)。隋末又有人北迁洛阳。五代时期又有程秀,从歙州北迁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程姓先民在魏晋战乱时从中原南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又有人回迁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乡(今广东省梅州)人程彬,是乡贤程畋的次子,学问博洽,曾担任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太守,父亲死后弃宫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县)隐居,子孙遂在此安家落户。郴州兴宁(今广东省兴宁西北)有程江,又称程乡溪,注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区。由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频繁迁徙,程姓先民在祖国东南、西南、西北边疆地区都有分布,而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分布则更为密集。

隋唐五代时期,在少数民族中开始出现程姓。五代十国时,回族人群中已有程姓。

宋元时期程姓先民继续迁徙繁衍,足迹渐布于全国各地,继续建功立业,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钻研学艺,著书立说,传授知识。他们从不同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以学术方面的贡献最大。其中尤以开创洛学的程颢、程颐兄弟声名为最著。

宋元时期战争较为频繁,程姓先民为躲避战乱,多背井离乡,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举家迁往任所。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一些程姓先民从各地迁居开封和洛阳,河南地区程氏复兴。北魏时期从洛阳迁到东胜州(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的程氏后裔,有一部分人在宋金时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县》人程羽,举家迁往关中地区的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北宋初任醴泉县令、成都知府。后来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赐第宅,家族迁居开封泰宁坊。他的孙子程垧,将祖父迁葬于洛阳南的伊川,全家也从开封搬迁到洛阳。家族成员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为程姓的显赫宗族。

后来,金兵和元军陆续南下,北宋灭亡, 中原地区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迁江淮地区。河南程氏也随宋室南迁。程颢的长子程端懿,在吴门(今江苏省吴县)安家落户。程颐的长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属安徽省)殉难,次子程端辅携子孙迁居金城(今江苏省句容),三子程端彦则举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子孙在黄山、长江之间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迁开吴县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从池州迁至湖北孝感。

南宋绍兴年间(113l-1162年)河南洛阳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后就埋葬在那里。子孙在当地居住,广西地区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迹。应天宁陵(今属河南省)人程迥带领家口迁往绍兴余姚(今属浙江省),开浙东—程氏一派。宋代有程迈,史称黔(贵州省简称)人,官至显谟阁直学士,可见贵州在当时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贵阳设置了小程番长官司,当地少数民族中也存在着程姓人群。

元代国家又获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从池州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子孙后来分迁河南东部的太康、夏邑和山东的荷泽、单县等地。元末,英山(今属湖北省)人程希哲为躲避战乱,迁居孝感(今属湖北省),成为“义门”。

元朝末年,程姓南迁于福建,广东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闽,为开闽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后程渠爵自漳浦梁山迁居诏安后门山,是为诏安始祖。之后再迁入广东等地。

明清时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继续迁徙,分布于包括台湾在内的各省,在许多少数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山东、安徽、江苏、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地居住更为密集,形成了许多门派。由于程朱理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许多殊荣。

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经进行过一些有组织的迁民,将人口密集地区的部分百姓迁徒到由于战乱或灾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以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税收,并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广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迁徙到其他地区建设家园。此外,还有一些程姓家族,因为各种原因, 自愿或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谋生。例如休宁(今属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谪戍河间(今属河北省),就在那里安家落户。这种迁徙的结果,形成了许多新的门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为广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时代,由于家族繁衍,人口增多,进行了频繁的迁徙。河南伊洛地区程氏因为出现了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被称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颐的九世孙。他的次子程绍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山东单县,三子敬祖,迁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颐的十八代孙程世守,迁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孙程心圣,迁居山东单县程楼,二十世孙程宗昌,明末躲避战乱,流移河朔,家乡安定后,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见明清时代程氏名门巨族子孙迁徙之一斑。

明清时期,在满族、回族和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贵州少数民族酋长程受归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就是满洲镶红黄旗人。他的父亲劳萨,曾在朝廷任议政大臣。在甘肃、陕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姓人。这一时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们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据明代的《华容县志》记载,华容(今属湖南省)人程万里,天顺丁丑年(工457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陈,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义之门。他的曾祖陈安泰,元朝时任荆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总管,携家带口迁居荆州。明初洪武年问,祖父克让从荆州迁居华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于程姓人群的不断繁衍和播迁,边疆地区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景东人程含章,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县有程拱辰,曾安察云南。而在我国腹地,则形成了许多支派。据有关文献记载,程姓在全国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陕西四派,山东两派,安徽三派,江西两派,浙江三派。这种;记载并不完全,还有不少省区的程氏支派有所遗漏。

河南省程氏分为十八派,即以程秀为始祖的济源王屋派,以程世汉为始祖的济源南城派,以程世和为始祖的济源金鹅派,以程延敬为始祖的孟县派,以程震为始祖的偃师派,以程世洪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继载为始祖的登封南乡派,以程彦骥为始祖的兰阳(今兰考)派,以程称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为始祖的巩县派,以程子儒为始祖的沁阳派,以程太为始祖的祥符 (今开封)派,以程官保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为始祖的永宁(今洛宁)派,以程天桂为始祖的滑县派,以程中学为始祖的睢州(今睢县)派,以程云路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龙为始祖的卢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为始祖的蒲州(今永济西南)派,以程子明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为始祖的泽州 (今晋城)派,以程甫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彦行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为始祖的万泉派,以程世富为始祖的临晋派,以程伯先为始祖的绛州(今新绛)派,以程天爱为始祖的谋城派,以程天贵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为始祖的汾州(今汾阳)派,以程端於为始祖的乐平派。

陕西省程氏分为四派,即以程顾为始祖的长安(今西安)派,以程预为始祖的长安城内派,以程心诗为始祖的韩城派,以程卷为始祖的顺化派。

山东省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知白为始祖的长寿派,以程元棵为始祖的济宁派。

安徽省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权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灵壁派,以程徽为始祖的贵溪派。

江西程氏分为两派,即以程富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为始祖的鄱阳派。

浙江程氏分为三派,即以程百之为始;祖的开化白沙(今浙江金华)派,以程梓为始祖的绍兴派,以程幼学为始祖的建康派。

■程姓当今分布

全国程姓人群较多的省区,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陕西、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山东、广东、甘肃、宁夏等。下面具体介绍程氏居民较多的县市。

河南省:嵩县、伊川、洛宁、偃师、太康、鲁山、济源、孟县、登封、兰考、沁阳、开封、唐河、滑县、睢县、尉氏、卢氏、夏邑、修武、巩义等;

山西省:榆次、泽州、清源、太谷、万泉、临晋、绛州、谋城、太平、汶水、汾州、乐平等;

安徽省:休宁、黟县、绩溪、祁门、歙县、贵溪、六安、灵壁等;

浙江省:绍兴、金华、衢州、淳安、建德、勤县、余姚等;

江苏省:常熟、武进、吴县、吴江、句容、丰县等;

湖北省:孝感、黄岗、麻城、罗田、嘉鱼、汉阳、隋州等;

山东省:东阿、荷泽、曹县、单县、济宁、长青等;

广东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丰、惠阳、阳江;

陕西省:长安、韩城、顺化、礼泉、咸阳、汉中等;

河北省:鸡泽、蠡县、邯郸、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兴、九江、乐平、南昌等;

湖南省:华容、醴陵、郴州、资兴、桂东等;

四川省:眉山、邛崃、宜宾、云阳等;

甘肃省:泾川、会宁等;

宁夏区:固原、灵武等。

■历史名人

程邈:秦代下杜(今陕西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他曾积 十年之久,将大小篆蜕变而成隶书300字,使得中国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 化得以传播和发展,贡献相当大。

程郑:春秋时期晋国(今属山西)人,为荀氏改程姓的后裔。他先任晋公的乘马御, 深受晋公垂爱,后竟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义士。剧目《赵氏孤儿》展现的就是他的事迹。

程本:春秋末年晋国人。以博学善议论,聚徒讲学著名而名闻诸侯。还曾与孔子会晤 过,著有《子华子》

程颐、程颢:北宋时期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称。又因他们都是河南洛 阳人,其学派被称为“洛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创立了 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属陕西)人,唐代宦官,因拥立代宗,得其宠信,官至骠骑大 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总率禁兵。

程知节:隋朝济州东阿人,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归唐,任岐州刺史等

职。

程遐: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的谋士。曾历长乐太守、右司马、宁朔将军、监冀州七郡军 事。代张宾为右长史总职朝政。

程普:又北平土

问贵池程氏家谱(开、元)字辈后面是?

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