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由长嫂养大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包拯是由长嫂养大的吗?,第1张

包拯是由长嫂养大。

包公出世的时候,他父亲做了个梦“见一个半空中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撩牙,左手拿一银锭,右手执一朱笔,跳舞着奔落前来。”

他爹不知道那是奎星下界,吓醒后,丫鬟告诉他夫人生一位公子。他父亲以为是“家门不幸,生此妖邪”。又加上包公的二哥挑唆,就把他给扔了。

后来他大哥把他捡回来,交给他大嫂,他大哥大嫂把自己刚出世的孩子偷偷交给别人抚养,亲自来抚养小包公,转瞬过了六个年头,总以兄嫂呼为父母,起名就叫黑子(这是包公又叫包黑子的来历)。

包公已到七岁,这一年他母亲老夫人过生日见小包公去拜寿,想起自己的孩子,这时候他大嫂才告诉婆婆包公的事,从此包黑认过他的父母,改称包山夫妻仍为兄嫂,但是对大哥大嫂非常尊敬,就有了民间长嫂如母的传说。

扩展资料:

事迹:

1、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中进士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

包拯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

2、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

——长嫂如母

真实无误,云南包公后裔与元太祖后裔都姓包,有很多蒙古包姓因仰慕包公而自称包公后人,所以两家要合写家谱。

1、包公后人入云南

明朝洪武16年,也就是1383年,朱元璋数次遣使来滇,希望平定“南蛮”,四海臣服。但是,明王朝希望兵不血刃平定大西南的愿望落空了。于是,朱元璋派开国大将沐英、傅有德率30万大军入滇平蛮。当时明朝军队从南京开拔,军中有一位包公第14代嫡孙包什一(字绍尧),官居明朝忠武校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旅长。因为战功卓著,包什一后被任命镇守宣威关,为明王朝把持滇东大门的稳定。从南京到滇东,此后包公后世包什一一族的子孙在一个叫宣威大令卡的地方世代繁衍,这里也就是后来包继平的诞生地—榕城包湾。

包家史记载曾有包家祠堂立于包湾当地的老街上,可惜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损毁了。但即使在今天,当地下堡街上仍有近半数人家姓包,而从包拯后裔云贵支系的族谱来看,今天大西南云贵地区的包公后人大多数就是从宣威下堡街流散出去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包公第31代嫡孙包继平。

2、成吉思汗后人成包姓及入云南

元太祖后裔蒙古族包氏:《元朝蒙古秘史》《黄金谱牒》《金册》记载:包端察尔蒙语意为包氏胞祖包赤金蒙语复数为包侕赤金使姓氏传承了,子孙形成包侕赤金贬译孛儿只斤氏族,姓包氏蒙语为包罗特,意为包氏,后裔蒙古可汗包公讳也速该去世后,族人背叛包侕赤金氏族,因而只有包公讳也速该后裔姓包氏,蒙古族习惯称名不称姓氏,包公讳也速该长子元太祖包公讳铁钼真误译铁木真,重振包氏黄金家族,元太祖与爱孙元世祖包公讳忽必烈建立蒙元帝国,后裔为蒙古族包氏,世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蒙古族包氏人口是汉族包氏人口的两倍多,为包氏主干。

元太祖后裔归化城土默特部部长包公讳俄木布之子包公讳罗,为蒙古戍牧长君,率领蒙古八旗之右翼四旗,从山西大同边外,随清军满州正蓝旗伊拜蒙古旗都统的蓝军,追击李自成大顺军。平山西后经陶寺至陕西西安,顺治二年置满蒙军二千多人,包氏世袭蒙古八旗戍牧长君,镇守西安。子孙分布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湖北,为蓝军籍。大部份为了生存,避免民族仇杀窝里斗,隐瞒蒙古祖籍,学习汉语,融入汉族沿用汉人籍贯,字辈各自编排,不相统一。有的后人受包公文化影响崇敬包拯,冒称是包拯的后代。

清朝康熙年间,包公讳振德为驻防置省蒙古八旗戍牧长君,率领四弟包公讳振达,包公讳振江,包公讳振海,包公讳振龙,二十八子侄,随西安将军瓦尔喀平三藩入四川,瓦尔喀卒。又随信郡王征伐甘肃,后随岳父绿旗军勇略将军赵良栋转战云南各地,平定吴三桂后,追击吴三桂家人经沾益曲靖至贵阳,荒山密林不见踪迹,帝责令追讨不力,削职为民,改土归流,长子包公讳天才一直学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话,在云南常与汉人相处,至宣威时能听懂汉话,四子包公讳天魁留在宣威屯田,子孙世居宣威,包公讳天才到四川东川府者海汛,喝了水换水后,会讲汉话,始迁祖包公讳振德很高兴地说:“这是长生天赐给我家的福地!”逐拓荒包堡地数千亩,定居者海街,雍正四年东川府改属云南,始迁祖去世后,安葬云南东川府者海今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者海街小坡坡,子孙取棺木回陕西西安途中,盗贼野狼成群,与土匪一路拼杀,家人伤亡八人,道路荆棘丛生,林中瘴气迷茫,致人死命,至昭通无法前行,改葬昭通,部分子孙定居昭通守墓。后裔融入汉族和回族,分布四川重庆云南各地。今云南包氏有十万多人,其中包拯后裔近五万人,元太祖后裔蒙古包氏黄金家族约三万多人,其余的一万多人。元太祖34世孙云南会泽包世福。

因为他生前从事海上航运业务,创造出了不菲的成绩,这位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名为包玉刚,其职业身份是航运家、银行家、商人、富豪,其生前所创造的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是做航运事业,在他的刻苦钻研、勤奋不已的努力下,让他的公司不仅在激烈的国际航运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同时带动了国家航运事业的发展,因此人们将他称为世界船王。

在他多年经商的生涯中,同时也让自已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坊间曾有传闻,说他巅峰时期将所有的资产加起来可以直接购买一个国家,经过他多年的苦苦经营,他一度将他的海上王国推上了事业顶峰,其稳坐世界七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在1981年的时候,当时他的公司拥有的船只总载重吨位达到二千多万吨,在国际海运市场上拥有强有力的统治能力,因此当时美国的《财富》在介绍他的时候将其称为“海上的统治者”。

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经历介绍:

说起包玉刚得知自已是包拯29代嫡孙的事情,还得从一段意外经历说起,包玉刚出生于1918年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从小家境还算富裕,他的父亲包兆龙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商人,从小很重视对子女教育的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包玉刚在成年后就离开了宁波远走他乡去创业打拼,一直到1984年这一段时间他都不清楚自已是包青天的直系嫡孙,在1984年的时候在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年已66岁的包玉刚,因为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便决定回到故土访问,主要目的也是想用自已的财富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善事,带动家乡的发展。

在回乡之旅中他参观了被称为是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当时的工作人员听闻来访的人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船王包玉刚老先生,当时恰好在“天一阁”里有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就特意拿出来给包玉刚老先生看,结果在这本书中竟然意外发现了自已竟然是包拯的29代嫡孙,当时这一惊喜发现让一辈子见过大风大浪的包玉刚老先生,竟像一位小孩子一样高兴得直呼喊起来,心情是非常的激动,后来这个消息就被媒体传染开来,想信包拯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清官在知道自已的后世这么有出息之后,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包拯有同胞哥哥包播,包振。

包播,字希远,北宋时庐州合肥人。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出任通判建昌军事。包振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包逊《盱江包氏家谱原序》中记载。

树德三子,长播,次振,幼拯。圣宋祥符庚戍,播来通判建昌军事,乐南城山水,遂家于七仙阁下,后徙修仁里,迁绥包坊。自是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始有包氏。

播,字希远。播子经,命仲子滨归合肥为包氏嗣。及崔氏没,而经尚无恙,滨乃挈家来省父母,亦家盱焉。

译文:

包树德的三个儿子,长子名播,次子名振,幼子名拯。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出任通判建昌军事,因为喜爱南城县的山水,于是在七仙阁下安家定居。后来有迁徙到修仁里,再签到绥包坊。

从此,建昌府(今江西南城县)开始有包氏的人了。包播,字希远。包播儿子叫包经,包经让他的儿子包滨回到合肥继承包氏的子嗣 。后来崔家没落了,而包经还活着,包滨带着家人来看望父母,也是个大家族了。

扩展资料:

 

包拯的父亲包令仪为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祖父包士通是平民。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包拯生于庐州合肥。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中丁卯科进士,授大理评事(从八品下),知建昌县;以父母年老,没有赴任。

又监和州税收,其父母不想让他离开,于是一直在家乡侍奉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

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妻子董氏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年)病逝于合肥,与包拯合葬。

包拯与董氏生有一子包𫄷,但他婚后两年染病身亡,其子(即包拯孙子)包文辅于五岁时夭折,长媳崔氏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过世,享年62岁。

后来媵孙氏怀孕,包拯将其遣送回家,媳妇崔氏得悉后妥为照顾。1058年媵孙氏为包拯生下一子,家族得以繁衍,拯替他取名包𫄧,崔氏帮他改名为包绶。

包绶成过两次亲,第一次是娶包公门生、做过庐州知州的张田的女儿,张氏早包绶而死;第二任妻子是宰相文彦博的小女儿,出身相门的文氏,并不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娇**。

文氏恬静寡欲,生活俭朴,待人和善,从不以势自居,见他人有难,还乐于慷慨接济。她经常吃素,与丈夫包绶一同受过道教的洗礼,视富贵如粪土。

在北宋百余年的太平时代下,包绶夫妻二人严守父命,看重节操。文氏早包绶四年去世,于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病故,享年仅三十多岁;包公另有两女。

——包拯

——包经

在民间很多人的认知中,包公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形象,大义灭亲对他来说虽然面临着自己亲人的不解,但一定是他要做出的选择,他不能包庇任何一个犯人,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民间有一个故事,他杀掉了自己嫂子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这是为何?在真正的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情吗?历史上的包拯杀了自己侄子吗?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并非是由长嫂养大的,正史上包拯也没有兄长之说,包氏家谱中记载过包拯有两个哥哥,皆早年去世亦无长嫂。包拯出身富贵人家。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家乡泸州做官,因孝心辞官回家照顾二老十余年,二老离世又守孝三年,后赋闲两年才重新入仕。

据此推算,包拯重新步入仕途时已经四十多岁,后来包拯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的职位,也就是副宰相,但是包拯仕途中任开封府尹不足两年,而官方记载的包拯断案仅限于牛舌案,所以包拯的仕途名声并非断案而起,而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弹劾赃官庸官,还有经济方面颇有建树。

包拯奉养嫂娘,以及斩侄的故事,多存在于野史和各种演义,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包拯一生有三位妻子,生有三子,长子包繶,次子包授,还有两个女儿,长子包繶19岁结婚,20岁死亡,留下妻子崔氏和儿子包文辅,但是这个包拯的小孙子5岁就夭折了,崔氏一直守寡。次子包授是包拯媵妾(陪嫁的侍女)孙氏在包拯59岁时所怀,离开包府到本来的主人家后生下的,崔氏听说后,将这个弟弟带回包家抚养,以长嫂身份抚养,直到包拯64岁去世时,这个孩子已经5岁了,算是给包家续下了香火。这便是后世包拯有嫂娘的由来。

包拯是宋朝著名清官,以其政绩和品行为深受百姓爱戴,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时,朝野震惊,全城尽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包拯在社会享有盛誉,因而人们广泛传诵他的事迹,并加以理想化和艺术化,衍生出许多轶闻传说,至于为什么会有包拯斩侄的故事,也是为了突出其正直,不徇私枉法的一面,后世多有艺术加工的缘故吧。

民间故事中,包拯杀了自己的侄子,嫂子骂他禽兽不如,他跪下大喊两字被原谅包拯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清官,虽没有一副清秀的面貌。但是依然能够名垂千古,外貌永远是时间最不能留住的东西,人最重要的并不是容貌,而是自身价值,包拯能够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生存下来,自然是他的为国为民,清正廉明,进入官场几十载,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正义,才会被后人所铭记。包拯杀了自己的侄子,嫂子骂他禽兽不如,他跪下大喊两字被原谅。

包拯又称包青天,不论你有多大的冤屈,他都会秉公办理,这样一位包青天,曾经也做了一件大义灭亲的事情,虽包拯为人正直,伸张正义,可他的亲侄子包勉却与他恰恰相反。当时有一位大娘来报案,说包勉打死他的儿子,摔死他的孙子,强奸他的儿媳妇,这么两条人命和一条强奸罪着实令人心痛,更何况包勉的母亲对包拯还有养育之恩,包拯整日被道德与律法所折磨。

回到家的包拯看到妻子拿着一个拨浪鼓问他要不要扔,这个拨浪鼓承载了他童年的记忆,在包拯两岁时,包拯的哥哥买了一个拨浪鼓给包勉玩,但是包拯在与包勉抢夺玩具时,因没有抢到就号啕大哭,大师嫂嫂立刻从包勉手中拿过来给包拯玩,拨浪鼓还划伤了包勉的手,这件事让童年的包拯印象深刻。

妻子这个举动是想让包拯能够网开一面,但是国法难容,于是包勉被判处死刑,他的嫂嫂深受打击,虽她知道其中的道理,身为父母官的包拯必须大义灭亲,但是依然不能够消除她心中的痛,长嫂如母,包勉的母亲在包拯心里就是母亲般的存在,无论他怎么求嫂嫂原谅,他的嫂子依旧不理,于是他跪在地上,喊了一生嫂娘,这让他的嫂嫂心情更加复杂,最终还是原谅了他。

引言

包青天的名字可谓是人人皆知,在那个年代的包青天被人们称赞秉公无私,清白的好官员,并且他清廉断案的故事一直都流传到我们现在,并且在小学和初中的课文中甚至还介绍了包青天。

现如今已经到了现代,仍然会在各个地方见到小有名气的各大历史名人的子孙后代,例如孔夫子的后代,以及刘备的后代等等。包玉刚在回家探亲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了自己是包青天包拯的第29代嫡孙。得知自己的祖辈是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立马拿出了自己的钱财捐款。

人生经历

包玉刚191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我们对他最大的称号估计就是“船运大王”。包玉刚早年经过学习进入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但是在1937年,也就是他19岁的时候就辍学了。后来来到中国银行进行工作,在那里做一个银行的小职员。1938年,他来到了上海的中央信托局保险部,并凭借着以前的经验,仅用了7年的时间,他就变成了衡阳银行的经理、重庆分行的经理,一直走到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的地位,而且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来到了香港,看到没有和平归国的香港,在那个地方和人开启了华人行,主要的内容就是进口贸易,为大陆运送紧缺的物资等等。1955年的时候,他开始经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煤炭贸易,并且开设了一家环球公司。在此之后不断发展壮大,1970年改名为环球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创立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并且担任董事会主席。而且他所进行航运的区域已经蔓延到了全球五个大洲。

鼎盛时期

在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他的海上贸易一度到达了巅峰的时刻,而且在当时,他的财富可以占到香港财团的一席之地。1981年的时候,他的船只数量达到了巅峰的时刻,拥有了210艘运送货物的船只。

并且在当时国外的不少媒体都把他称作“海上的统治者”、“海上之王”,等称号,而且正在70年代的中期,英国女王授予包玉刚爵士的称号,日本也为他定做和颁发了勋章。而且在那个时候,包玉刚已经成为了华人的首富。

回家探亲意外惊喜

1984年10月,已经做到功成名就的包玉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浙江。就在他探亲的时候,他突然在自己的老家中看到了一本《包氏家谱》,经过了长时间的翻阅和核对,他发现自己竟然是包青天包拯的第29代嫡孙。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包玉刚心情也是十分的激动,无论是谁得到这样一个消息都会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自己的祖辈是曾经举世闻名的官员。

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的包玉刚,经常的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居住,并且还积极地为当地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仅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公益性的活动,而且还自己出资为家乡修建了基础设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厚爱以及全国人民的敬仰。在1984年12月,包玉刚还捐赠了相当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外汇筹建宁波大学。

包玉刚在当时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事业做得相当完美,而且他作为包青天包拯的后代,自然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的的提高。包青天在那个时期就被人们称为一代清廉的官员,而且当时的包青天也没有办法了解到自己的后代也会和自己一样出名。

总结

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并且他明白自己的钱来之不易,所以他从来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过度的奢侈生活,而且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严格的要求。就这样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也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捐出自己来之不易的钱财,我们应当为他称赞。而且他的孩子们也一直铭记着包玉刚勤俭节约的教诲,并且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一直到了1991年的9月23日。包玉刚因病离开了人世,而他的离开惊动了一整个世界,因为开通世界交流经商航线的人逝去了。

参考资料:

《包拯千年之谜》、《包青天》

董氏和包公的两合墓志同时出土,透露出了一个《宋史》绝对没有、包氏家谱也不可能会有的非常重要的事实,这就是,包公有过三个女人:既有原配夫人“张氏”,续妻“董氏”,还有“媵孙氏”! “媵”,可以理解为“陪送出嫁之人”,也可以解释为“身边的佣人”。墓志上刻得明明白白,包家的“香火”借以延续的“独根独苗”包綖,正是包公与这位“陪送出嫁之人”或压根就是“身边的佣人”生下的孩子! “媵孙氏”在包家侍奉包公多年,因为怀上了包公的孩子,囿于她的这种身份,被包公遣回了娘家。这时包公已是五十九岁,先前由董氏生养的儿子包繶,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和名门之后崔氏结成夫妻,想不到婚后两年便染病身亡。包公六十大寿时,百官前来祝贺,宋仁宗也派人送来了礼物,但年届花甲的包公,膝下无子,难免有孤独之感,又怎么乐得起来呢?谁知就在这时,他的大媳妇崔氏抱出了一个活蹦乱跳、牙牙学语的孩子,告诉他:“这就是您的儿子啊!”包公不免惊诧,待问清情况,才知“媵孙氏”将孩子生了下来,还是个男孩。从不开笑脸的包公,不禁笑容满面,一旁的董氏也喜形于色。包公当即认下了孩子,还将孩儿取名为包綖。 墓志就此写得十分清楚,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这么说,包公不仅有妻有媵,惟一之子,还是包公临近花甲之年与媵所生。

包拯是由长嫂养大的吗?

包拯是由长嫂养大。包公出世的时候,他父亲做了个梦“见一个半空中祥云缭绕,瑞气氤氲;猛然红光一闪,面前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