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马氏族谱字辈排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湖田马氏族谱字辈排列,第1张

马族字辈的排列从十二世到二十世。分别为:振,起,维,克,朝,建,秉,清,廷。共九个字。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当今可见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在我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专门替人修造家谱世系的“谱匠”。

明朝从山西迁徙到冀鲁的族姓一般都是在大明永乐年间迁入的,当时燕王扫北,河北和山东又紧邻京师,受战乱影响非常大,冀鲁地区当时被战乱和灾荒破坏严重,天灾加上兵祸,冀鲁地区简直是赤地千里。由于河北和山东是当时明朝重要的战马养殖基地,为了尽快恢复马户,当时的大明朝廷迫切需要快速恢复河北山东的元气,因此从山西强行迁移了大量的人口。

你的祖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迁入河北的,你想找和你们一样的明代从山西东迁的马姓可以去山东找,永乐年间从山西迁到山东的人口比迁到河北的要多多了。

安阳东傍佐马氏家族迁徙考证

马林恩

历经年余,询谟遗老,搜集了一些东傍佐马氏家族的资料,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恭请诸位有识之士指教。

一、六百多年前,我祖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漳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马家庄。

1、 历史上的马家庄;

据富家沟村民王景国、黄保的、宋山林、王生林、王天林、王明玉、程海计等十余人讲;

‘先祖代代口传,马家庄(今安阳县铜冶镇富家沟原址)原来不在观音堂西侧,而在其北岸之上。当年,马家庄人丁兴旺,势力很大,叔伯兄弟十三人皆有武功,人称十三马武,也称马家十三太保。其时山东响马顺北沟而上,到山西抢劫,每次归来时,所劫资财必须给马家留下一部分作为买路钱,否则不得以过,山东响马自然心中不悦。后来山东响马有备而来而十三马武并不知情,山东响马以奉送资财为名,将马氏兄弟拐到马家庄北300米的地方(至今此地仍叫拐的地)打起来。另一部分人则从南沟上来,乘马氏兄弟首尾不顾之机,放火烧了马家庄。从此马家兄弟才搬到岸下,就岸掏窑居住。这就是马家庄和拐的地的传言。’一九六三年秋,连降大雨,大水冲垮安李铁路而泱及富家沟,灾后村民移居北岸之上重建家园,在马家庄遗址挖出了房基、灶坑,村民王明玉还挖出了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充分说明马家庄在北岸之上无疑。

现原富家沟东头观音堂有一石碑,碑文:“重修,大清国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现在马家庄,今有东头白衣送子观音堂一所,施地,马朝、马庄、马门程氏、马行----,参与重修者除程姓外,有马成龙、马成明、马成春、马成林、马成玉等马姓之人,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由此说明观音堂西侧为马家庄,也印证了世代传言,马家庄被烧而搬到岸下掏窑居住之说。

至于马成龙等人是否我族先人?以下的理由于以肯定的回答。(1)东傍佐马氏家族辈字谱成、得、春、玉、腾、芳、耀、扬、文、明、永、庆、福、泰、延、昌,“成”为我一世祖。(2)从时间上考,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今2008年计290年,我族目前已繁衍至十二世,按世系代25---30年计正好是300年左右,从时间上也相吻合。(3)本族马长海讲;二十几年前在铜冶煤矿工休期间,工友刘大有(富家沟人当时已近六十岁,现八十余岁,已过世)讲;你们马家不简单,马家庄十三马武斗山东响马,住宅被烧,搬到岸下掏窑,康熙五十四年搬到东傍佐。长海问;你咋知道?“观音堂西边有碑文记载。”然而时世沧桑,搬迁之碑却难以寻觅。不过客观现实亦可作证。马成蛟为东傍佐继世祖,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堂者没有马成蛟,足以说明马成蛟在重修观音堂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

2、追根溯源,我祖何时从何处迁到马家庄。

其一、据观音堂碑文记载,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为了寻根,我们有必要探讨观音堂何时初修。

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把神作为主宰世界的唯一,都把自己的兴旺发达、幸福安居寄托于神灵,因此对庙宇的修建都有一种虔诚之心,庙宇的建筑一般要好于其他建筑。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的观音堂至今已近三百年,现在之所以坍塌,则是近五十年来人为破坏所致,如非人为破坏,从建筑结构看,再延续100年都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以说观音堂的初修距重修不会少于250至300年。

其二、观音堂为何人初修。

此地之所以叫马家庄,就是马家人首先在此定居,即使有他姓也一定在马姓定居之后。因此观音堂的初修唯马姓无疑。

其三、马家庄何时被烧而搬到岸下居住。

客观地讲,无论何人、何时、何等变故,被迫迁徙后的第一件事不应是建庙,而应是住所安定、维持生计。安定之后经过20---30年的休养生息,才可能考虑繁衍生子、人丁兴旺、接续香火而建送子观音堂。因此,我们说,马家庄被烧搬到岸下居住的时间应在初修庙宇前20—30年。

其四、马家人何时在此定居,并取名马家庄。

富家沟王明玉讲在北岸之上建房时挖出了马家庄的房基、灶坑及三尺长的砂石门墩。三尺长的砂石们墩是什么概念?有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必有高门大户。有高门大户,必有深宅大院。而高门大户、深宅大院的建筑,在以农业为主的明代(上述时间的累计以近600年,也就是到了明代),当时生产力相对底下的封建社会中,如此规模的经济积累决非二、三十年,没有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定,马家庄被烧之前马家人已经在此定居了五十到八十年。

其五、马家庄从何处迁来。

(1) 祖上言传我祖从山西迁来。

(2) 依据其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客观环境,马家庄不可能为明代以前的老户。《元史、

五行志》记载,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十八、九次,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十五次,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九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通州刘五杀其子而食。种种灾难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路降为州。就是到明朝,由于人粮锐减,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三千户的州降为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马家庄人不可能在此生存,因此也就排除了明代以前马家庄为老户的可能,唯一应是明朝大移民的后裔。

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日之录之余》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朱元章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氏先人从山西迁到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之莲花山下定居繁衍,并取名马家庄。

如前所述,我祖无疑是洪武年间山西的移民,如再问从山西何处迁来,有记载的只能是迁泽、潞二州往河南彰德。唯一的说法只能是我祖乃平民百姓,非豪门权贵,是千百万大移民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州、府、县志不可能将家家户户的迁徙一一记录在案,此乃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因。能追根溯源到此,也算尽心尽力了。归结一句话“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二、三百多年前,马家庄马姓陆续迁往东傍佐、石涧、李村。

1 、今天马家庄已无马姓之人,马姓何时迁走?

据富家沟戏楼碑文记载,嘉庆十年1805东傍佐堆金窑头牛国柱施钱二百五十千文,在马家庄马姓之地的富家沟修建了一座戏楼。当时还有一个颇具哲理的传言。东傍佐牛国柱在马家庄之地的堆金窑(煤矿)扎实赚了一把,为了感谢地主,便于马家庄与东傍佐的交通往来,欲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一座桥。而马家庄人则认为,历朝历代土地是农民的命,东傍佐与马家庄毗邻,东傍佐的地已经种到了马家庄的沟南岸,一沟之隔便是马家庄,如果再架一座桥,两岸交通是方便了,但方便了交通也就方便了种地。日后东傍佐的大户、首富一遇机会就可能把马家庄的地买下。届时马家庄没有了耕地,自然就断了生路。于是断然拒绝了牛国柱的修桥之意。最终协商修一座戏楼,隔三差五唱场戏,也不失一美举。因此牛国柱就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了一座戏楼。可惜1963年秋,连降大雨。戏楼西五百米的安李铁路,路基大坝涵洞淤塞,屯集之洪水冲垮铁路,汹涌之洪流瞬间将戏楼卷走。灾后富家沟村民取石建房,又从河沟挖出了戏楼之碑,如今戏楼不见,而碑文尚在。当时,我祖二世马得法参与了马家庄戏楼的修建,此时,比重修观音堂晚了87年。这次修戏楼为什么只有马姓一人,而王姓、程姓居多,马姓哪里去了?其他碑文佐证,马姓因多种原因大部分已经迁走。一是富家沟刘大有等人以前见过康熙五十四年马姓迁东傍佐的石碑。二是东傍佐白衣大士庙碑文记载,道光四年1824马氏家族三世马春安、马春吉,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参与了白衣大士庙的重修。其时,比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观音堂晚106年。说明东傍佐马氏一支继世祖马成蛟在观音堂重修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到道光四年1824已经繁衍到第五代,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当时的年龄也因在25—30岁,因为一个未成年人不可能参与庙宇的建筑,如果他们的年龄在25—30岁,第五代的诞生则是完全可能的。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五代人的繁衍时间应在130年左右。由此可以确立马成蛟康熙五十四从马家庄迁东傍佐是可信与客观的。

2 世代言传东傍佐、石涧、李村马氏同宗、同祖一家人。

3 石涧、李村马氏继世祖为何三人。

石涧、李村马氏谱记载,继世祖马得金、马得银、马得礼三人。一般情况家谱的继世祖为一人,为什么此谱为三人?极有可能其谱的续修时间已经到了其曾孙或玄孙时代,因为一般情况孙对祖的情况应该了解,到曾孙或玄孙时,如上辈没有文字记载或言传,就有可能淡忘。因而续谱之时就不知“得”辈之上还有“成”辈,更不知“成”辈先人世居马家庄,无奈只能以已知的“得”字辈续谱。这就形成了石涧马氏谱非一人始祖,三位“得”字辈并列为一世始祖既成之故。如不是东傍佐马氏族人寻根问祖,找到碑文依据,此误很难澄清。

4 至于石涧“得”字辈的迁徙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嘉庆十年的前20—30年左右。

理由是:(1)嘉庆十年修戏楼时众多参与者中马氏家族只有马得法一人,说明修戏楼时马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已经迁走。(2)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嘉庆十年1805计87年,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成”字辈理应全部去世,“得”字辈的人也五、六十岁了,迁徙的人员年龄不应是晚年,而应是壮年。

5 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其中一、二人应该是石涧马氏的继世祖。

因为东傍佐马氏是马成蛟的后裔,如无其他资料证明,石涧马氏应该是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人的后裔。

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司马改马姓,不仅改自己的姓氏,把先辈的姓氏也改了。单姓马复姓司马比如,司马迁不称司马迁,改称“马迁”,司马相如改称“马相如”。至今阅读古籍,时时还能看到当初司马改姓的痕迹。

改姓大多聚集在山东、辽宁一带 此外,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为得姓始祖。由于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姓许多改为司姓、马姓。这种现象可能较为普遍。

可见,司马家族后裔因为各种原因改姓,恐怕这是司马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除此之外,西晋末年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司马家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都参与其中,相互残杀,后来又受到“五胡乱华”影响,司马家族死了很多人。东晋末年,由于司马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家族势力亦受到严重创伤。在剧烈的社会矛盾斗争中,司马家族亦有大量生命死于其中。这也是司马家族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过,司马家族的衰落或许还有最深层的原因。司马家族多出历史家和政治家、军事家,但缺乏智慧圆通的人物和道德家,几乎没有哲学家,司马光可算是一个儒者,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承传,难以形成文化气候和人格气候。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发展,家族的文化气候决定家族的发展,国家的文化气候决定国家的发展。 东汉年间,司马后人担心九族有患,来到了这里,长房将马改冯,次房将“司”字加了一竖姓了“同”,而后给此地起了个名字———续村,后改为了徐村。在这里,马=冯、司=同两姓千百年来仍旧保持着互不通婚的习俗,这一禁忌直到1963年才首次被打破。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逐渐融入东乡族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由于晋朝司马氏皇权不断衰落,司马姓的贵族为免被迫害,很多改换他姓。东晋王朝灭亡以后,司马氏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历史上复姓改单姓的规律,司马氏有许多改为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当今司马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据有关资料介绍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思想盛行、其实玄学大兴、马图腾风行其道、人们对马的喜爱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马已不再是马、而是“成功” “速度”“效益”的代名词

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司马本是世家显族 、国中大姓、司马一词的字面意思“管马者”对马有约束 束缚之意、马成为图腾的年代、马既然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司马”就成了“大不吉利”在文化的重压下司马部分做出改姓决定以、遂“马”为姓 复姓“司马”单姓“马”改姓现在大多单姓马居住在山东辽宁一带!

马一鹰/文

导言

据长鄄“活字典”马铁凡透露,长鄄马才皞一门曾有“七代秀才”;很遗憾,目前仅知道四位。

概况

马志儒:马文富第四子马子让的后裔、马才皞第三子 [1] 。明朝晚期府学生(秀才)。记载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宝庆府志》。

马辰飞:马文富第四子马子让的后裔、马才皞长孙、马志圣长子 [1] 。原名高取,又名似龙。文武双全,既是有名的大力士,还于明朝末年考取庠生 [2] 。面对眼前的战乱和流寇,马辰飞寝食难安,于是聚集一大批英雄豪杰,想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1644年,崇祯皇帝自尽;1647年4月15日,马辰飞带领众英雄豪杰和镇守湖南武冈的总兵刘承胤一起,把南明皇帝朱由榔从桂林接到武冈,以岷王府为皇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永历王朝定都武冈;8月,永历帝败走黔滇,马辰飞没有追随,而是在家乡继续团练,参加“反清复明”运动。1678年3月23日,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下诏许以高官,马辰飞也没有应诏赴任。晚年,历时十多年撰写了一本《贤裔醒存》,记录元明两朝的族人。(补充:一、新化县永宁三都栗坪村人王进才,原为李自成部将,后投靠南明、被晋封为襄国公,和马辰飞有交往;二、新化县永宁乡长鄄村秋田人谭隆翔,官至太子太保、封靖远侯,和马辰飞是幼年时期的私塾同学,民间一直流传着他们俩多个不同版本的传说和传奇故事。)——以上大部分内容来源于马莲仙撰写的《辰飞先生传》。

马慕范:马志儒之孙马再景的第七子。字文轩,号正则。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入京师国子监 [3] 。同榜拔贡中的杰出人物有: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王绍兰;兵部主事、江南道和贵州监察御史姚堃;安徽颍州府和庐州府知府、敕封中宪大夫宋潢;清朝著名文学家、怡亲王府教席乐钧;清朝国学大师、集古今大成的一代通儒刘沅等。马慕范撰写的《季起遗文》一卷入选《湘人著述表》,《湘人著述表》由寻霖、龚笃清编著、岳麓书社2010年出版,是《湖湘文库》之一,是系统记载湖南著述人物的辞典,也是湘学湘人研究的资料库,更是彰显弘扬湖湘文化的经典著作;同时入选的长鄄族人还有马非百,与马家渊源深厚的马邻翼;另有马慕范的内弟欧阳俊。(补充:一、《湘人著述表》中还入选了一位学者“马宗良”,会不会是才东公房国学生马宗良呢?还需要考证;二、马慕范撰写的《正则文钞》一卷分别入选在同治《新化县志》卷二四《人物文学》和《宝庆府志》卷一三五多《新化人》及同治《新化县志》卷三四《艺文》二。)

马卓庵:马慕范第四子。派名荣兴、荣隆。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出生于1780年左右,与谭骧、魏源,既同一时期也同等名望,既经常一起探讨学问也经常一起参加科考,每次学政亲临科考现场都会询问学官他们三人来了没有。马卓庵六岁开蒙、五步吟诗,无书不读、过目不忘,被传为神童。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病逝,才不得申,志不得展;没有生育子女,过继了兄长之子。短短的一生,却熟读易经、精通奇门遁甲之术、擅长夜观星象,著有天文奇门诸书且流传了下来;可惜人们有书不会用没有人能够从中学到东西,这是他本人的不幸也是奇书的悲哀。

趣闻一:

父亲马慕范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相当于举人副榜)[7] 。有一天父亲对他说:“启蒙一年矣,能否以六六棋盘为题吟诗?”他立即回应:“阡陌开来数百年,秦人创做汉人权;儿童不可忘朝制,幼学街前画井田。”

趣闻二:

在舅舅欧阳俊(钟庐)进士家借《二十一史》,数日即还。舅舅不信他全部看完,他对舅舅说:“请随意翻书,您读上句,我读下句。”果其然,舅大惊,神童也。

趣闻三:

舅舅家富裕,经常失窃、难以捕获。他说:“我可以预测贼之来去时间与方向,用四条凳、摆四方,即可获贼。”贼踏入,如四面高墙,无法逃出。原来,他通晓易经、擅长奇门遁甲之术。

趣闻四:

他的奇门遁甲之术可以做到:一、地上摆放砖石,老鼠跑不出来,猫想捕鼠也进不去;二、晚上在窗户边摆放器物,如果有小偷进来,一个晚上都别想跑掉;三、平坦的田里养鱼,就算是涨大水洪水漫过田埂,鱼不会冲走溜出。

趣闻五:

他经常夜观天象,躺在草地上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小伙伴们:一、哪个星星从哪里跑去了哪里;二、哪个星星变成红色,主旱,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旱灾;二、哪个星星颜色变暗,主灾,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灾难;三、哪个星星出现芒角、光芒刺眼,主战,意味着和这个星星相对应的地方会出现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小伙伴们不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说的一一应验。

趣闻六:

在长鄄清凉寺的清凉塔上,现存有他的律诗:

蒲团踏破奉金人,衣钵非从见叶呻;

缘觉得缘期得通,悟空通悟便通真。

心悬慧镜原无垢,塔有清风再扫尘;

般若静存储舍利,此间福地媲??

补充:

欧阳俊进士和欧阳俶知州是马卓庵的两位舅舅。

从民国至今,马才皞的后裔中有许多极具成就的读书人,例如马志儒之孙马学融后裔:新化县永固镇副镇长、家族事务委员会负责人之一马永绅;毕业于中国大学的隆回第一位小说家马永灼;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者马永定等。(这三位是同胞亲兄弟,他们的个人成就请阅读专文《崇尚读书的长鄄马家人》和《长鄄马家“永”字辈》)。

补充:

N O1

马永来:皞公房马慕范后裔、马荣跃长子。1930年出生于长兴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政府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率先于长鄄小山冲一带建立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又带头将初级社转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生产状况和优秀事迹远近闻名,多次得到上级表扬,获得多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7年10月1日,随湖南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天安门观礼,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N O2

马远亨:皞公房马志儒后裔、马增寿次子马永绅长子。其先祖马志儒是明朝晚期府学生(秀才),记载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修《宝庆府志》;也是长鄄最早的秀才之一。其本人,是《长鄄六修族谱》的纂修;2002年8月,和谭家齐、欧阳任南、马暄甫、马忠夏、欧阳木生等先后加入隆回县诗词楹联学会;留下的序文有《我所要说的》、《开卷语》、《马氏龙公房六修谱序》、《洞下水口拱桥续记》、《双桥水库记》、《二世祖四修墓志》、《词》、《满叔母刘寿贞传》、《健寿赞》、《挽联三副》、《巨材族叔传》、《慷慨乐捐赞》、《书六修谱后》等。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4]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2009年3月《长鄄马氏族史概要》。顾问:马仲和、马忠善(浡善);主编:马远平;副主编:马铁凡、马康彤;编委:长鄄/马永定、马永凤、马远享、马克俭、马胜元、马胜芳、马康贵、马飞丰,邵阳/马少侨、马铁鹰,重庆/马忠诚、马卫,四川/马公廉,贵州/马河春,广西/马永全、马忠诚、马启芳,岩口/马立曙,辰溪/马文肃。

[2]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3]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马姓起源大致有五:

1、出自嬴姓

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

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

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 

(2)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

(3)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

(4)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

3、源于改姓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

4、源于少数民族

(1)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

(2)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中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5、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扩展资料:

马姓历史名人:

1、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 )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逝世。因梁松诬陷,他在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被追谥为“忠成”。

2、马融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

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

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3、马良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4、马超

马超(176~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

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跟随司隶校尉钟繇攻打并州,拜为谏议大夫。马腾入朝成为卫尉后,拜为偏将军、都亭侯,接管马腾军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

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合兵包围成都。参加汉中之战,上表尊封刘备为汉中王,迁左将军。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

章武二年(222年),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景耀三年(260年),谥号威侯,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

5、马岱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

后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将魏延。曾率领军队出师北伐,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姓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后迁移洪武1373年-永乐1417年明初,山东滨州阳信县流坡坞马家胡同村族谱西支十一世:朝世超九中能平宗成振同希曰风。立志建文德,兴学庆伟昌,云显玉永清,树贞绪景尚。

我是山东人,飞兴祖的的后人。从二十一世开始往下排是:21家、22法、23传、24百、25世、26贤、27名、28永、29庆、30昌、31希、32汝、33培、34育、35厚、36克、37诏、38建、39荣、40光。从二十世往上我不太清楚,我们的侮族谱本人是二十世,我们那边是佰,再往上是亭,殿然后就不知道了

湖田马氏族谱字辈排列

马族字辈的排列从十二世到二十世。分别为:振,起,维,克,朝,建,秉,清,廷。共九个字。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