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湖北舒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寻找湖北舒氏家谱?,第1张

舒氏宗谱-湖北省武昌县油坊岭《舒氏宗谱》修谱始末

(据民国丁丑年《舒氏宗谱·序》整理)

第一次清乾隆初年至嘉庆二十三年

清乾隆戊午年(乾隆三年,1738年)豫章(江西)宗族舒山,字松岱者前往

湖北通城修舒氏宗谱一套,并且展示给湖北的舒氏后人。

舒氏三十一世孙湖北江夏舒其昌(舒云缕,本支三十一世祖舒云岑之兄)立

意纂修本支族谱,刻印成册。但谱将成而去世,终未完成其事。

嗣后,舒其昌之子舒宏键(号之键),从堂孙舒国聘,苒从堂曾孙舒文炳共同

初步完成了族谱的修撰。

乾隆八年(1743年),舒宏键、舒国聘、舒文炳请江夏县令陈钧作序,以纪

其事。

乾隆八年李芝兰作序,述及舒其昌在世时“毅然独立,奋然兴起,立祠堂,

修族谱,规制条约,指画详明,将成事而寿终正寝”。

‘乾隆十一年(1746年),舒继芬[世系不详,应为本支十九世祖舒于才后裔],

为舒宏键、舒国聘、舒文炳本作跋文。时年七旬,应生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

乾隆戊申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当年参与修谱的舒国聘(本支

二十九世祖舒尚之二兄舒宣后裔),年方八旬,作序称:当时族谱还未全部完成,

舒宏键、舒文炳竟已先后去世。幸其现今精神尚未衰颓,如果不及时缮写成篇,

恐遗先人之命。于是相约族弟国帅、国连、国远、国漆和侄文秀、文金、文煟(本支三十四世祖),相与鼓舞赞襄。并命舒国聘之子舒文甲及侄舒文煦、舒文烛、舒

文熔执笔记录,补遗增缺,整理成文。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家谱完成。又命舒文甲等

等人撰写序文,但未能吻合其意。于是不辞年耄,灯下走笔,亲自作序。

乾隆戊申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舒文甲、舒文煦、舒文烛、舒

文(火喜)作序。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孟夏月(农历四月)[舒]铜作续序。称“予今急急

续修者,……”,似乎舒铜又续修了一次。

舒铜又称"乾隆己酉科[舒]继芬授翰林时,采派言十六字,故更令从之云:

"文兴于德 经学治邦 位本显达 禄自荣昌"。

据此,则我族的行辈宇派用字(派言、祧字、宗派)应为舒继芬所拟定。但此处所

言之继芬与乾隆十一年作序之舒继芬似乎并不是同一个人。

此次所撰族谱为手写本。

第二次清咸丰七年

咸丰七年(1857年),距乾隆五十三年已近七十年,舒氏三十六世孙舒于意

(字元海)[世系不详]作序称:今已历年六十。偶检箧中,得有舒其昌、舒国聘

等修撰的手写家谱一部。于是命其子舒德森恭请尹书城、杨安溪、彭古峰子其宅

仙茆书簃加以修订,数月而成。

咸丰七年(1857年),舒德森(舒子意之子)作序。时年二十七岁。

咸丰七年(1857年),舒于鏻(本支三十四世祖舒文煟之兄舒文(火喜)后裔)作

序。时年四十一岁。与舒德森共同主持修谱。

咸丰七年(1857年),舒于祥[世系不详]作序。参与修谱。

此次修订的族谱为手写本。

第三次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三十七世孙舒可嘉[世系不详]作序称:乙亥年

(光绪元年,1875年),族长、族正及各分有为之人议决修缮旧祠堂,经数年而

成。前人所修家谱自咸丰七年至今近三十年,始终未能刻印成册,倘不再加编辑

刻印,逝者将湮没无传,生者将纷纭无纪。故亟待续修、联

谱、刻印。族人因此将此任务责成于我和族弟舒德丰。不久即已缮写成篇。

光绪十一年(1885年)舒于钰(舒于鏻之弟)作序称:先兄舒于鏻、族兄舒

于意、舒于祥所编家谱,欲刻印而未成。今与同宗有志之士议论,将墨谱刊刷若

干。我虽已年耄,也必须肩负起此项责任。

光绪十一年(1885年)舒子钫(舒于鏻、舒于钰之弟)作序称:前人已著有

谱牒,如今必须及时续修。先兄舒子鏻、族兄舒于意、舒于祥编修后已经二十馀

年,尚未刊刷,且需增补。经过数月,谱事己成。

光绪十一年(1885年)舒经荣[世系不详]作序称:吾老矣。今年秋,聊乘闲

暇之日,遍商族人,拟将旧谱付之刻印。众人都欣然乐从。

此次修订的族谱为手写本。

第四次 清光绪 三十年

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舒兴旺I世系不详]作序称:前辈舒其昌、舒国

聘、舒于意所修家谱,均为墨迹,未能刻印,也未联合各村同族。光绪乙酉年(光

绪十一年,1885年)族侄舒于钰、族孙舒可嘉等协力续修、刻意联支,并改用

苏式体例。不料墨稿刚成,诸人竟先后去世。今年春,族侄请求于我。我于是邀

集各村父老,商议刻印墨谱,众人都欣然乐从。当刊刻之日,作“续宗派”十六

字:家声振起 宗泽延长 绍传先绪 定作贤良。

此次修订的族谱为手写本。

第五次 民国丁丑年(1937年)

民国丁丑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协修同人作序称:自光绪甲辰年(光

绪三十年,1904年)修谱以来,已有三十

四年。对于一个数千户的堂堂大族来说,现在正是续修家谱之时了。民国丙子(民

国二十五年,1936年)冬,由牌楼村舒治才(字能阶)、·舒治江(字嵩青)、舒

治富(字谷贻)与水妙聚舒经正(字直生)、舒经铨(宇福田)、舒经尧(字舜卿)、

舒学钟(字少竹)、舒学蓥(字玉川)等聚集子油坊岭舒学蓥之荣兴商号,并且

邀请了元伯村舒经灿(字焕阶)、竹林村舒学云(宇龙廷)、中洲嘴村舒学楠(字

槐卿)以及各同宗卑尊长幼,共同筹商续修事宜。经过数月,谱牒告竣,实乃我

舒氏一盛举也! ·

此次修订的族谱经木刻刊印二十三部,以千字文编号,交由给村各分各房分

别保存,不准添注涂改。我水妙聚舒上西分分配得元字号谱一部。

第六次

公元2007年。精装印制30部,按本谱所列本族四十一世、本支三世后裔,

不分男女,每户一部。

  (黄氏)四会建合族祠序

  赏闻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古先王谊重亲;亲系以姓而弗别,缀(zhuì)以食而弗殊;爰(yuán)定为同宗合族之制,无分远近,无间亲疏,使之辑睦如若一心,相联如一体;典莫隆焉(yān),意莫厚焉;如我黄姓者宗支繁衍,散处各方,派虽别,而源则同;地虽殊,而情则一;诚不可不有祠以联之也。

  然建祠必择吉地,此地必求居中。兹幸得四会北门,诗书街内地段一所;直则三十有五弓,横则八丈有五尺;尽可建祠三座,兼有左右两厢。稽(jī)旧志,地号银冈;问故家人多玉笋(sǔn),怀维时本家星学;上梁卜四月良辰。

  于是族内地师,布局定五方位置:坐子向午,乃其正针;兼癸(guǐ)及子丁,乃其旁线。哙哙(kuài)哕哕(yue),疑九夏之晕飞;正正堂堂,踞一城之龙脊,金鸡冈顶其后主;冠带巍峨,千哕岭,属在前朝,冕(miǎn)族秀发,伫(zhù)看锺霊毓(yù)秀,科甲绵长,还应锡类发祥,丁才蕃富,此固本姓一时之盛事,而实祖宗万代之磬香也。

  但营材购地,工费浩繁,不得不有资于签助。原议每人一祖先牌位,考妣(bǐ)两衔,助银伍两正。每人一长生禄位,夫妇两衔,助银四两正。目今齐部止得四百之间,计银不过弍千。而买地已支数百,余外,庇材有限。诚恐不足敷支,现下正间将竣,常有旁厢未建,所望众昆踊跃,多签牌位禄位,以成美举。思其难,以卑其易;经其始,必善其终;异日者祀(sì)事孔明,子孙勿替;人文蔚(wèi)起,世泽绵长,凡我同宗,无不承 祖考之庥(xiū),而受无疆之福矣;是为序。

  戊(wù)申(公元1848年)夏五月宗侄畅之撰、理通书(zhí)

  道光廿八(公元1848)年十二月十五乙卯(mǎo)日卯时升座牌位禄位芳名列后:

  大沙牌位 十一;

  大布牌位 廿;

  威井牌位 五、 禄位一;

  仁聚二婶牌位 四、 禄位一;

  福田牌位 七;

  高崀牌位 十二;

  横径牌位 三、 禄位二;

  万洞牌位 二;

  陈崀牌位 一;

  铁场牌位 卅三、 禄位七;

  黄屋寨牌位 十;

  禄村牌位 十二;

  雀村牌位 二;

  江子头牌位 三;

  沙历牌位 五;

  塘基头牌位 三;

  寺山牌位 三;

  燕子崀牌位 十二、 禄位三;

  神仙寨牌位 十二;

  寺冈牌位 十一、 禄位四;

  白石塘牌位 九;

  茅岗后入。

  晃逺第十七级左便第壹位禄位夫妇两衔

  富逺第十五级右便第十八位禄位夫妇两衔

  朝君牌位第五级左便第十七位

  毓(yù)彦牌位第三级右便第十壹位

  居广牌位第十级左便第六位(此是半壁绍元亚公)

  共二十七级,每级四十六位;右便廿三位,左便廿三位;共计七百八十二位。

  石榕坊黄家旧谱

  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娶妻官氏、吴氏、郑氏,妻各生七子,今因五代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三妻葬在梅州府,风送洞,金兰阁。坟前有湖,子孙住在两边。天德八年,峭公置酒,请亲戚宗族,唤集子孙曰:“汝众听吾言,吾今年老,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须有九泉之虞,不误桑中之叶,今吾至此,家口日增,供给浩繁,愿如水中之鱼,莫似霜中笋,若不预为处置,何以为子孙之计。兹将所有现钱八千万贯,金银八百秤,俱作廿一份均分,各人依数收领,随往别处立业,异日光前裕后,瓜瓞绵绵,寝昌寝炽,其各母忘木本水源可也。当时峭公吟诗八句,指挥各男收拾,登程而行。

  其诗曰:“骏马登程往异方,各求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根深叶茂同休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以上计廿一人,俱一脉分枝,各散诸处,分住置业;叶叶开枝,代代绵长;各亲认属,犹如树叶而知有根,若有此家谱对证,诗句无差者,就请升堂入室,勿以外人相待。如无此诗对证者,即非同宗共脉之亲矣。

  大始祖黄渊公,至我毓彦祖共计七十世祖。自米氏近世祖,至今十九世矣,朔南雄旧谱,江夏宗支,系出颛顼(zhuan xu)之曾孙,陆氏受封于黄地,以国为姓。其太上祖黄渊公,历代相传,至霸公为六世祖,霸公相传,至四十世祖峭公十一郎,为五代时,相郭威王,官至奎章阁大学士,娶妻官氏、吴氏、郑氏,住福建南雄珠玑巷,妣(pi)各生七子,共廿一子,盖自秦、汉、晋、唐、宋之间,科名甲第,赫奕后先者,不可胜纪。今我南来之祖,原系峭公吴氏所出第二子,化公妻余氏,相传至回公,生男天禄公,为四十八世祖,妻江氏、李氏,禄公生二男,长千一郎,妻廖氏;次千二郎,即朝翁公,妻米氏,是我近世南来始祖也,时值宋末咸淳元年,因理宗皇帝,逐出胡妃,逃走南雄,各知皇妃不敢收藏,以致投河而死。本乡里畏圣上究责不便,各自迁移。吾祖千二郎,即朝翁公,同妻米氏,从众直往南行,抵连州水口,催舟不得,扎竹排于江中,顺流而下,次日狂风大作,打散竹排。吾祖赖天屁佑,夫妻遂向广东潮州府,程乡县,宝坑乡,而歌乐土焉。公生下六男,各男所出子孙未有详注,唯第五男,万五郎,至云远公,生四男,长唐燕,次公燕,三燕,四魁燕,迁居四会,黄江乡,相传生我近世祖--汝集公,住黄江乡,村名岗济头,生下二男,长其芳,次耀芳。我其芳公,迁居沙尾,后迁居广宁曲水铺,高莨乡,妻许氏。吾祖质扑自处,勤俭治家,厥后子孙绳绳,科名奕奕者,皆赖祖之崐流泽孔长焉耳。

  大始祖黄渊公,至霸公为六世祖,楚王见秦王道,崩于砂丘,同父春申公,刘项二将,攻击阳,四人出师之日,军兵先到为君,后到为臣。是时神同广大,喝水成河,领兵四十万,先到咸阳,秋毫不犯。项羽后到,有拔山之力,不肯为臣,故是与汉皇相争天下五年然后项羽自刎。

  黄姓家谱序

  尝观诸史,历代帝王统序,居子孙犹记载详明,以俟(qi)后学遐稽(ji),况宗谱世系水木本,为子孙者,曾可等于弃髦,而漫然置之也。但宗谱之作,必上溯元祖所自来,下迄当代之合族,凡宗支俱录焉,其斯云备也。然而世运年烟,其间兵焚告警,世运迁流,亦多有不考者也,有仁孝之思者,其可远者弗稽,近者亦弗纪矣,但观今之世族,无论子孙希少者失宗莫考,即名家巨族,亦往往有茫然莫知其宗也,于是有。异族冒认他人之祖有之,有同脉竟视为陌路之人者有之,谁是概然然志修明谱牒,笃宗支,明代次序亲疏,使后之览者灿然若星罗布列已哉。乙亥(公元1755年)之岁,余缘与端州府庠(古代乡学的名称),广宁曲水坊道显黄牛会友,延训令子孙,芸宓讲易之暇间,与其族属齿德俱忧,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游览观其二三世住城,皆翠山川秀气也,问其长老,此祖历代何代矣?开土作室高崀寨,几经年所矣,其于开基始迁世数,亦明如指掌也,长老懿迁翁、御显翁、泽显翁等,痛远支之莫考,悯谱牒之无存。概然欲修家乘以序,世代相传之次,以便亲疏等杀之列,以纪出处显晦之迹,以书婚姻瓜葛之亲,以录生卒葬址之处,昭于来许此真仁孝之思,崇追远裕后昆者也,夫根柢深,而菱桠蓊(形容草木茂盛)本源茂,而支脉悠长,既已诒(yí)(传给)谋式榖(gǔ)(落叶乔木,开淡绿色花),完尔继序望皇者矣,且族皆仁厚,其为老而醇悫(què)(诚实、谨慎),诚笃(du)(忠实)者茗而人,彬彬济济,异日大振家风者,当不知何底也,自始宅高崀祖至今,现存四代,计八世而子孙蕃盛已如是,易曰积善之家,必召余庆,望理岂或无哉。余因固请而为之序。

  乾隆廿(公元1755)年岁次乙亥季冬之吉肄香瑞凤邑庠(xiang) (庠,古代乡学的名称)生陆文暹顿首杜攒

上海图书馆家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查看:

1 公众可在”上海图书馆藏家谱全文选览(http://wrd2016libraryshcn/channel/stjp/)”和“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http://jiapulibraryshcn/)”查询。

2 如果公众很清楚地了解自家家谱的文献信息,如题名、著者、版本、居地、堂号等信息,就可通过“上海图书馆藏家谱全文选览”直接搜索点击,即可翻阅扫描的电子版全文影像(PDF格式)。

3 如果公众对自家的家谱文献信息知之不多,或者想了解中国家谱的种种,则可点击上海图书馆“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

上海图书馆是全球范围内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机构,其家谱收藏以普通家谱为主,兼有名家谱、稀见家谱及海外家谱等,种类丰富,几乎包括了汉族谱系的所有类型。

要征求家里长辈的意见。

在明朝,有一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中状元,他为人正直,因看到官场黑暗腐败,感念人生之无常,于是辞官隐居,断然出家,世称“状元和尚”。他出家后,假装愚钝,甘心承担最苦的杂役,劈柴挑水无所不做,以此来磨练自己的心性十三年之久。

他出家前原有妻室,并育有一子,此时儿子已经长大也高中状元,父子都中状元,是很不容易的。一时传为佳话,此时妻儿很相信他,无奈他出家后音信全无,无从寻找。

可能是亲人的思念真切的缘故吧,有一天状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亲的念头,于是返回家乡。到了儿子的状元府邸门前,仆人以为是和尚化缘的,便入室禀告夫人,夫人生性善良,让仆人施米一斗;状元和尚未接受,希望求见主人。仆人认为和尚贪心,又报夫人;夫人又让仆人施钱一贯。状元和尚还是不收,即索纸笔,题诗一首:“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仆人将诗稿入呈夫人;夫人见后惊讶万分,急带跑出门外,但和尚已经离去。夫人即刻派人四处寻找,再也不见人影。

这首诗非常适合现在的很多家庭,一家人都为了孩子而奔波,年轻时说:等孩子和大了就轻松了。等孩子长大了,又操心孩子的孩子,没有轻松的时候。

每个家庭都在付出所有去培养下一代,可是下一代却不尽相同。除了与家庭的贫富、文化等有关系之外,也是这个孩子本身的福报够不够的问题。所以父母不仅仅是为孩子的将来付出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积攒福报,这样才是解决了源头问题。孩子本身能够明白善有善报,多做善事,也会带来善果。如果能够有缘份修习佛法,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莫大的助益!

现在比较流行办“满月洒”、“成人酒”、“圆锁宴”等等,有条件的一请就是几十桌,满桌子的生命,要为了孩子的这个生日宴会而丢失生命,此时你觉得这笔命债是算在谁头上的呢?做为父母,要明白如何为孩子积攒福报,如何是为孩子好?这也需要理智的去学习,去思考。

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下的父母还是要为孩子尽量多积攒福报,做有善因之事!

假设这个人,福报只有十万,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给他好吃好喝,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花了十万。

那他毕业后,去赚钱就很辛苦。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很可怜。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们。他们有福报。没有文化不会饿死,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花的是你的钱,损的是他的福报。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到了长大了,就可怜了。把福报风光掉了。古人讲,要培养老来福报,年轻不要享受福报,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寻根。孝顺好父母了,孩子自然听话。顶撞父母,以后孩子就顶撞你。

宇宙规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小孩的福报损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没有办法代替的。越是关心孩子,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太关心了,关心到了牵挂,把他的福报都损了。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

那福田中,长辈前辈都是我们的福田。我们要恭敬长辈和前辈,以后我们当了长辈,后人才会恭敬你。

我们要照顾长辈,胜过照顾晚辈。现在人,都关心孩子胜过关心父母,以后孩子长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关心孩子胜过关心你。

古人讲的,不要留钱给孩子,孩子有出息,他能自力更生。孩子没有出息,你留钱给他,他容易败坏。

那要留什么呢,留阴德,我们好好做善事,言传身教,儿孙自然得福报。把钱存在阴德的银行,是最好的,福荫后代。

见过许多人行善积德,吃斋念佛,后代都很好。弘一大师的父亲被当地称为李善人,虚云和尚的父亲也被称为萧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孙。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讲的,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贵下去。富人会变成穷人。那穷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报上来了,就变成了富人了。这就是因果规律,能量的守恒。

富人都喜欢给孩子花很多钱,提供很好的教育。世间的教育虽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还是福德的教育。

给孩子福德教育,甚过知识和技术的教育。

让孩子受苦,让他在逆境中成长,将来才能顶天立地,父母真想为孩子积福报,有多余的钱,拿去布施做善事,积累阴德,

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败坏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要让孩子受些苦,是为他积福报,是好事!

让孩子积累福报的方法

父母是根,儿孙是枝叶。父母不受孝顺供养,则根断树枯;父母受孝顺供养,则枝繁叶茂,子孙福厚,源远流长。

佛陀告诉大家,修世间法(工作、考试、财富、姻缘、人缘、地位、身材高等等做人的福禄寿喜康),要从孝顺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我们的供养一定不要集中在下一代,一定要放在上一代。眼睛放在上一代,下一代一定有大福气。眼睛放在下一代,下一代不会有福气。如果我们能够从小孩子出生开始,就孝顺我们自己的父母,每天都让小孩子看到并且学习— 那么小孩子将来福气会非常大。

反过来,如果我们把眼睛放在下一代,不管不顾上一代,薄我们的父母,厚我们的小孩,那么小孩的福气是很差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个后果,就是将来小孩做了父母,也不管不顾我们,只关心宠爱他的孩子。我们可以观察任何香港富豪的小孩子,对待父母祖上的态度——毕恭毕敬,不抵触顶撞半句。这是积累大福分。怀孕起就示范小孩孝顺父母,小孩的福气会很大。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自己压得低,是真正的尊贵,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尊贵的果报—压低自己才能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低地势,汇聚百川福德智慧。

其他还有过生日初一十五帮助孩子放生,用孩子压岁钱做善事,印经书,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平时路边小虫子要爱护,吃饭饮食服装要节约,身口意都要善,多去孝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总的来说做好弟子规,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哦,随缘做善事,阿弥陀佛。

怎样才能做到续好家谱

什么叫续谱?说白了就是找人,把一个家族所有的人全都能找到,然后写在家谱上。

“文革”以后,还有一些没有被烧的家谱,近几年来,有的家族开始做了续谱的工作。但现在仍有一些还没有进行续谱。有一些老旧家谱上不接老祖,下不接后人,或上接老祖,但下又不接后人。研究家谱申民风老人说,这叫断代谱。失去了现在的作用和今后长久存在的意义。

据了解有的老家谱现在已有七八十年没有续谱了,时间长的有近百年没有续谱了。时间长不续谱,这样下去就会使有的家谱失去应有的作用。据说上海第一大博物馆现藏存家谱档案八万余册,比其他国家都多,是世界之最。有人花高价出买,给多少钱也不卖,作为国家文物长期保留。

家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

有的家族想要续谱,但由于脱离历史时间长,困难多,找人不好找,所以有的家族放弃了续谱的工作。有的想续谱但困难多,又在困难之中。

本人曾也做过一个阶段的续谱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少,困难也很多,也曾有过灰心不想再继续续下去了,但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在家族人的帮助下,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找到了家族人378人,应找到的都已经找到,终于完成了续谱的任务。

在续谱工作中,我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也学习到了一点经验,续谱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组织,才能保证家谱的长久性。这次续谱用了15年的时间,下次再续谱可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能够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和物力,并能做到保证家谱的长久存在。

一、为什么要续家谱,家谱的用处和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现在续家谱没有用了,有家谱也用不着了。世上没有绝对有用的东西,但也没有绝对没有用的东西,有用和没有用都是相对的,这才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我们说家谱是有一定用处的。

(一)起源和血缘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庭的起源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其中也包括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人员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家族血缘的记载,是证明一个家族血缘的依据。惟有家谱才能证明一个家族人员的血缘关系,能够找到血缘,知道了血缘关系才能够防止近亲结婚,对提高人的素质和健康,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好处。

(二)《家谱》是一种传统文化

《家谱》是一个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家谱才能够反映一个家族的文化和人们的思想。家谱文化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申老说,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谱的遗失将给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家谱》是纪念先祖,敬重前人,尊敬长辈,团结家族人,祭祖祭祀,最简便,最好的一种形式。一个家谱就象征一个家族的团结,便于沟通、往来,互相交流,可以继承和传代,具有历史深远的意义。

(四)《家谱》是一个家族最大、最好、最全的人事档案库。可以查找某人人,供人们查找资料。

(五)《家谱》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维系一个家族的完整和长久的存在。

用长远的观点看, 没有家谱,便没有一个家族的永久存在。有人说没有家谱也会照样有家族,家族是永远存在的。这不一定,一个家族的人都没有了, 这个家谱没有人继承了,这个家族也便不存在了,这是一。还有家族人就是有,你到哪里去找你的家族人?你依据什么为凭证说是你的家族人。同姓不等于一个家族人,因为同姓家族人太多。家谱证明家族如同证明一个家族人血缘一样,所以说没有家谱便没有家族。

世界上过去的历史事物都是由文字记载下来的,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给人们提供了认

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完美世界,这是人类的根本任务。世界是美丽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家谱就是一个家族人类生活中多彩的篇章。只有这样的去看才能爱你的家谱。

二、如何做到克服在续谱中遇到的困难

我在续谱中遇到有五难。

(一)不知情的人多,知情的人太少。

我的《家谱》(族谱)是在清朝前半期时立的《家谱》。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有十二代人。前六代是老家谱,在“文革”期间也被烧了。是一位有心的族弟当时他用笔偷偷地把老祖宗的名字抄写记下来,又保管起来了。“文革”后,我才知道,并取得了联系。

我的祖父杨喜清是杨家第七代人,1870年生人,同年随同父母和三位亲叔叔一起从河北省河间府(现河间市)宁静县大杨家庄逃荒来到东北,落脚在吉林省怀德县朝阳坡镇西八家子屯开荒种地。到1930年第六代4位老爷子先后去世,家族分成四大股份。我祖父是第一大股长房人,有两个弟弟。四股排行也是老大,有堂弟七人,共有兄弟10人,妯娌10人,亲堂姐妹11人,第七代共有31人。我是从第七代人续谱的,时间是1990年开始的,距离上次续谱已有60多年,当我开始调查时,第七代人早已全部去世。第八代有69人,调查时,在世的只有15人,有的人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忘了,调查时知情的人少,非常的困难。

(二)面积大、路线长

在东北有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朝阳坡、清水沟子、玉川、八家子、长春等地。在黑龙江省有佳木斯、黑河等地。沈阳、大连、河南省郑州、上海、河北、北京、内蒙古包头等地。

(三)调查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和经费,无有人出,没有人纳。

(四)有阻力,有人反对,不赞成,不拥护,不支持,不配合。

(五)不会写,没有写过,不知怎么写。

除了五难,还有干扰、讽言和讽语。如有人说纯属是吃饱饭撑的,是没有什么事情干了。也有人说是为了搞虚名堂,为了虚荣心等等。

对以上的这些困难,我们的做法是:

确定目标不动摇,面对困难顶着干。讽言讽语任去说,需要经费自掏包。详信依多数人,续成家谱是真的。

三、续家谱老传统保留不能丢,同时也要有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的家族素有历史悠久,勤劳俭朴,忠厚仁义,财产富有,勤俭节约,诗书门第,勤于学习,互为友好,全家族人一家亲的光荣传统。

(一)突破了旧礼教的三个规定,树立新观念。我的家族在封建旧礼教时期有三个不上家谱的规定。1、活着的人不能上家谱。2、家中出生女性不能上家谱。3、出嫁的姑奶子不能上家谱。

新续家谱打破了这三个规定。

活着的人上家谱没有任何妨碍,有好处没有坏处。家中只有出生男人上家谱,女人不上家谱是不平等的,出嫁女上家谱是因为血缘不能变,当今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平等从家谱上也要体现出来,也是为了全家族的团结,这对研究家史是有其必要的。对出嫁女的男方和社会并无有影响。

(二)续家谱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的组织才能保证家谱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做法是实行四定:

1、定点。

就是定一个指定的地方。要选择比较中心地带人员多又比较集中,后继有人,居住能长久,有变化也小,交通方便,通信便利的地方为最好。定点处设有长期总负责人。

2、定人。

为了防止没有人问,无有人管,没有人抓的问题,根据已往长期以来的情况看定人是需要的,

也是完全必要的,尽管定人也不十分保险,但总比不定人要好,人是第一因素。定人就是明确有人负责。定人要按家族股份有多少和股份大小而定,每个股份最少定一个人,股份大的人口多的定二个人最多不超过三个人。人员要由各股份推选和志愿者承担。

3、定任务。

1)每个续谱负责人要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平时要把婚丧嫁娶,新出生的婴儿时间,名字都要记好,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好人好事,如见义勇为者,凡是受到社会上表彰的好人好事都要记上,平时记平时积累,用时不难。

用时就有现成的材料,不用再去调查,这样记的人和事又真实可,可性强。

2)要防止新出生的婴儿重名。

关于重名问题,现在国家是做不到不叫重名的。作为一个家族现在是能够做到不叫重名的。重名在历史上就有,是一个大老难,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新出生婴儿起名之前,先要和续谱处联系,现在有多少新生婴儿,都叫什么名字,了解知道后,再给新出生婴儿起名,这样做就不会有重名的。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电话几乎城市、农村家家都有,打一个电话又快,省时省力,不用走路就可解决,事在人为,就看做不做。

有几百人的一个家族,在一代有二代人没有重名的(指是男的)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大成绩,说明这个家族是沟通的,有联系的,是团结的,否则做不到。

4、定时间。

每10年续一次谱,50年一大续。下次续谱订2017年1月2月为续谱时间,两个月完成。各个股份续谱负责人要在2017年的1月完成,将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底,所记收到的情况写成汇表,邮给或送给定点处。二月份定点处负责人要把各个股份邮送的报表进行汇总,然后再回给各个股份。这样得到每个股份以少换多,邮出一份材料,可以得到多份材料,每个股都可以自己进行续谱,不用再去调查。

(三)建立规章制度

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不成规则。规章和制度是规范人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人们走上正路,使要做的事情得到保证和实现。对多数人是一个借鉴,对少数人是一个强制。

我们的规章制度是

1、各股续谱的负责人一定要负起责任,一定要按时完成本股自己所担当的任务,不能马马虎虎,上要对起祖宗,下要对起后人,要为家族负责,要为后人负责,完不成任务的责任要自负。

2、各股负责人的权利,有代表权,有参与权,有提出意见和建议权,有提出家谱修订和修改权,但要经过多数人的同意。

3、各股续谱负责人不能无故缺席,因个人有事脱离不开,一定要找一个人代替自己,不能空位,不能没有人管,一定要完成任务。

4、一定要保证时间,时间确定之后,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时间,谁打乱时间,要由谁负责任。

5、各股向定点邮汇报表,邮取材料来回邮资费用,要由自己承担。

6、续谱方案发给续谱负责人每人一份。对其他人要进行宣传,要使人人都知道。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4.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杨、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该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赞、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赞、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2016年3月媒体报道:仙桃市张沟镇新西村81岁陈江培老人保存的《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扉页楷书“义门陈氏江州老谱”字体古朴苍劲,纪年“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清晰可见。族谱为黄绫质地,手工抄写。族谱记载了义门陈氏牛公庄的3位先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江西吉水迁至湖北沔阳越舟湖,世袭至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的家族历史。现在这一支系已发展到近2万人,分布于仙桃各地。全国“非遗”评审专家、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梁洪生认为这部《义门陈氏江州老谱》是迄今发现的成书最早、保存最好的谱牒,极具史料价值,够得上“国家级历史文物”。

寻找湖北舒氏家谱?

舒氏宗谱-湖北省武昌县油坊岭《舒氏宗谱》修谱始末(据民国丁丑年《舒氏宗谱·序》整理)第一次清乾隆初年至嘉庆二十三年清乾隆戊午年(乾隆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