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杨氏是何来历?为何需要二十万明军才能平定?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播州杨氏是何来历?为何需要二十万明军才能平定?,第1张

播州,位于今贵州北地,辖地和今遵义市相当。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以“隋䍧柯郡之䍧柯县”为由,在䍧柯郡的北部地区,置郎州,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之地。

十一年,“省郎州并六县”,十三年,“又于其地复置播州及恭水等六县”,即在原郎州之地置播州,辖恭水等六县。“播州”之名,自此而始。此后,“播州”区划屡变,或为州,或为郡,或为都督府。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改“播州”为都督府,置都督。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改播州都督府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复播州郡为“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播州土著叛乱。次年,代宗命“荣率师南征,剿抚并用,蛮方永靖”,以罗荣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负责率兵平叛,随后罗荣率兵凿山开道,剿抚并用,7年之后,播州叛乱被平定。

平定叛乱之后,罗荣被代宗“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封播州侯,自此播州成为罗氏的世袭封地。

后罗氏统治了播州八十余年,历经四代传至罗太汪。大中十三年(859年),崛起于滇西北的南诏国向东扩张进攻播州,罗太汪战败,播州丢失。次年,唐宣宗派安南都护李鄠率兵击退南诏国,播州重回罗氏之手。

可好景不长,咸通二年(861年),南诏罗闽氏族部再次占据播州,罗太汪再次战败,后逃往泸州。乾符三年(876年),罗太汪在同族杨端的协助下,率八姓族人自泸州出发“迳入白锦,军高遥山。据险立呰,结土豪蒋、黄三氏,为久驻计。蛮出寇,端出奇兵击之,大败。”一举击溃占据播州的南诏罗闽氏族部。

后唐朝廷再次册封罗太汪为播州大首领,杨端为播州刺史,自此播州归罗氏、杨氏共同管辖,但是因罗氏后人太过无能,播州的最高统治权终被杨氏所夺。之后杨氏开启了对播州长达725年的实际统治,自唐末杨端入播,杨氏共传27世,至末代杨应龙败亡。

乾德三年(965年),杨端后人杨实率播州上下军民归附宋朝。宋廷诏建播州、遵义军与遵义县,虽设州县,但播州之地仍为杨氏所控。至宋亡,至元十四年(1277年)杨氏十六代土司杨邦宪上书忽必烈“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将五百年,今愿纳土内附”归顺元朝,而后忽必烈授予杨邦宪绍庆、珍州、南平等处边宣慰使职。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杨氏十七代土司杨汉英被忽必烈册升为播州宣抚司,负责管辖贵州十九个长官司和诸苗族峒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贵州之地被明玉珍所占,杨氏二十一代土司杨铿归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让其掌控播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一统天下,杨铿遂归附明朝,明太祖让其仍领播州宣慰使,并“诏勅赐铿衣币”以示恩宠。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第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反叛明廷,万历皇帝命李化龙节制川、黔、湖广三省军务,率领20余万大军,分兵八路进剿播州。此后历经114天,李化龙始平播州,杨应龙自杀身亡,自此于公元724年在播州即已建立的杨氏世袭统治彻底宣告终结。

至于在播州之役时,对于仅仅只是拥有一隅之地,拥军不过数万的杨应龙,明廷动用20余万大军去平叛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播州地处西南高原,介于四川、贵州之间,山川深阻,地势险要。《续修四库全书·两朝平攘录》载:“封域南极牂牁,西连棘道,东西一千四十里,周围远近三千里,盖西南奥区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为前门;西南出赤水、乌撒、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出湖广偏桥、沅州,为右肋。凡联三省,此地势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

《华阳国志南中志》亦载:“(牂牁)特多阻险,有延江、雾赤、煎说为池卫”。依史而载,我们可以得知播州地势的险峻,属易守难攻之地,凭借着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播州与中原道路的不通畅,所以一旦谁盘踞于此,即可迅速形成割据状态,而中原王朝对此也就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当然,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并不是不可能,但因播州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周边都是崇山峻岭的地势,所以朝廷要想征服播州就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没有几倍于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粮草和军备,中原王朝很难彻底征服播州之地。

而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愿意接受播州杨氏的归附,毕竟要彻底占领播州,所得到的利益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既然杨氏愿意归顺,朝廷也自然乐的开心。

2、丰富的物质资源。播州很难攻占的原因除了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独特的自然资源。“播州东西二千里,南北数百里,乐土也”,至唐时,播州就有了“稻粟再孰,无徭役”这样衣食无忧的繁荣之景。

同时,播州不仅拥有肥沃的农田,还有可放牧的牧地。此外,由于山林众多,播州可供采摘的植物资源,及狩猎的动物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而凭借着这等丰厚的物质资源,播州完全可以做到不依靠外界,就可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当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就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次又一次的抵御住明朝大军的进攻。

为此杨应龙的谋士曾自信的说道“本州山河雄壮,兵食充盈,又得群苗为羽翼,据而用之以图大事。……今朝廷说动兵征剿也,只是虚名。太爷今只预备粮草,整饬险隘,将五司七姓仇家扫荡以绝祸根。又将海龙囤修理,坚壁重关,以为退步。就有几多兵马来也,无奈我何!左右归还,一个抚!”。虽然杨应龙的谋士说的这句话有点夸大的嫌疑,但他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当时的杨应龙的确能做到依靠着易守难攻的地势,及储备丰厚的物资资源,再加上播州周边的雄关,来抵挡住明朝的一次次进攻。

而明朝则很难击溃杨应龙,一旦在兵力上没有对杨应龙形成绝对的压制,没有一击击溃杨应龙,杨应龙完全可以借助着地势和丰厚的物资来于明朝周旋到底,也就是打游击战。真到那时一旦时间拖的太久,明军的物资供应不足,将士又疲于奔命,明必败。

总的说“播州之役”明朝要想获胜,绝非易事。地理上的艰难险阻,非平野旷野可比。所面对的对手,非平庸之辈,而是善战之辈,其战斗力,更非一触即溃的弱兵,而是善战敢战的精锐。

同时明朝面对的对手可是盘踞播州700余年的杨氏土司,杨家在播州的统治可谓是根深蒂固,播州的五司土官皆听命于杨氏,而明朝在此是毫无根基可言,它做不到像杨应龙那般熟悉播州的地形,又能在播州自给自足。

再者此战明军输不起,一旦“播州之役”惨败,明廷必定丧失对于整个西北地区的掌控,到那时明朝必定陷入动荡之中,本就伤痕累累的明朝更会雪上加霜变得更坏。所以此战明廷一定要胜,而且是要大胜。

如此在种种的原因下,最终让万历决定派遣20余万大军去平定仅有一隅之地的杨应龙。只有集几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以多胜少,明朝才能有绝对的把握获得胜利。

明朝时期的杨氏家族是什么地位?最后为何会造反

杨应龙算得上是播州的土皇帝,追溯杨家统治播州的历史,从唐宣宗在位时,杨家祖上便因平定播州有功,接受朝廷任命,负责统治播州。

虽朝代更迭,但由于播州山高路险,地处偏僻,再加上杨家势力在播州根深叶茂,对朝廷又一直非常顺从,因此杨家在播州的统治地位,一直得到历任朝廷的认同。

明朝建立政权后,作为播州土司,杨氏先辈积极向朝廷称臣纳贡,朝廷也为笼络人心,也把统治播州的杨氏先辈任命为宣慰司(从三品官职)一职,多次免去播州的税赋和徭役。

公元1571年,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宣慰司一职,成为统治播州的第29代土司。

杨应龙不仅会打仗,还很会和朝廷处关系。自他上任到1586年这段时间,他前前后后向朝廷进贡了十次,每次都会进献大量的良马和木材。

特别是1586年,万历皇帝要修整宫殿,杨应龙特意进献了70根大木美材,万历皇帝因此龙心大悦,不仅赐他飞鱼服,还想再赐他蟒衣玉带。由于受到礼部反对,才没有这样做,但还是把他提拔为都指挥使(正二品官职)。

当时的明朝并不太平,周围的少数民族多有叛乱。杨应龙每次都积极配合朝廷四处平定叛乱,由于他辖下的兵甲众多,再加上他很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因此在数次平叛中,立功不少,深得朝廷器重和信任。

可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杨应龙居然起兵造反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杨应龙虽然和朝廷处得相当融洽,但由于历代便是播州的统治者,再加上几百年的经营积累,权大势大,他在当地俨然以土皇帝自命,其住所不光雕龙刻凤,还私用阉人为官,为人更是骄纵跋扈。

不光骄纵跋扈,他还阴狠嗜杀,狡诈多疑,对所辖的“五司七姓”(五司即真州、余庆、白泥、容山和重安,七姓即五司所在地的统领田、张、袁、谭、罗、吴等七姓)多有盘剥刁难,对于统治下的百姓和兵甲那更是残酷暴虐,草菅人命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搞的民怨极深。

杨应龙有个小妾田氏,最得他宠爱,田氏一心想取代正妻的地位,所以时常在杨应龙面前诋毁他的正妻,杨应龙听后不辩真假,竟杀了正妻和岳母。

事情发生后,正妻的叔叔张时照恼怒不已,于是向朝廷告发杨应龙谋反。就在张时照告发不久,贵州巡抚叶梦熊也弹劾杨应龙诸多不法之事,要求朝廷予以严惩。

的确,杨应龙久踞播州,而播州又处于四川和贵州要塞,一直以来,经济往来都非常频繁,是个富庶之地,所以身为土司的杨应龙,自然要比其他土司财力雄厚,手下的兵甲的数量也更为可观。

然而当时驻扎四川的官军却不堪一击,因此,杨应龙起了吞并四川的野心。他暗中招兵买马,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这不得不引起朝廷的警惕。

就在万历帝犹豫之际,叶梦熊又上了奏折,请求朝廷对播州进行改土归流,以削弱当地土司的自治权。

万历帝认为有理,于是在1592年命杨应龙到四川会审,由于证据确凿,按明律,杨应龙当斩,就在这时,倭寇进犯藩属国朝鲜,杨应龙便主动提出以2万金赎罪,同时他率兵攻打倭寇,以戴罪立功。

就在杨应龙出征在路上时,朝廷由于改变了策略,所以又命杨应龙班师回朝,随后,新上任的四川巡抚王继光却偏偏揪着杨应龙的案子不放,非要继续审理此案。

杨应龙却不买账。于是,经过朝廷同意后,王继光率军围剿杨应龙。在娄山关以南处,由于杨应龙诈降,导致明军麻痹大意,遭到杨应龙的偷袭,官军死伤大半,王继光也因此被追责革职。

随后,朝廷派兵部侍郎邢玠处理杨应龙一案,邢玠是抗倭名将,在对待杨应龙的事情上,他一向主张“以德服人”,能招降绝不开战。所以,他向杨应龙发表檄文,希望杨应龙能到四川接受审查。

杨应龙为了了结此案,听从邢玠的建议,不光将与官军作战时最为凶猛的12名将士捆缚后,交给朝廷,还提出愿意纳银4万两,并协助朝廷采木赎罪。

万历皇帝听从了邢玠的建议,答应了杨应龙的条件。不过为了惩戒杨应龙,让他的儿子杨朝栋承袭了他的职务,又把他的次子杨可栋留在四川做了人质。

这样一来,风波也就算平息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做人质的杨可栋突然死了,杨可栋死后,杨应龙到四川都府去要儿子的尸体,结果遭到四川知府的拒绝,并勒令他缴齐罚款后,才归还尸体。

1596年,暴怒的杨应龙在集结兵力后,开始起兵造反,他先是派兵对余庆、大呼、都坝等地大肆袭掠,由于官军多不能战,因此杨应龙攻城掠寨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攻破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贵州洪头等地,据不完全统计,侵扰湖广一共48屯,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

万历皇帝得悉后,龙颜大怒。为了能尽早控制杨应龙造反的势头,他急命在官军抵达之前,由贵州巡抚江东之率驻军3千人先行抗击。

杨应龙兵强马壮,江东之率领的这点人马,还不够他塞牙缝的。所以,刚一遇上,江东之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将士无一生还。

杨应龙数战数捷,气焰更加嚣张,颇不把官军放在眼里。他一边征召苗民,壮大势力;一边又数次向朝廷表现他是万不得已,希望能得到朝廷赦免,借以迷惑朝廷。

1599年,杨应龙击杀明将,夺取綦江,眼看就要逼近重庆,万历皇帝情急之下,集结湖广、甘肃、浙江、贵州、四川等地的军队,又从辽东抽调回大部分军队,以30万大军围剿杨应龙。

在官军的轮番攻击下,杨应龙的势力很快土崩瓦解,仅支撑了3个月便被官军破城,7个儿子也先后被官军俘虏,杨应龙眼看再无退路,万念俱灰下,拉下两个小妾自尽而亡。

不过,杨应龙想得实在是简单了一点,他的尸体最后被带回京城,和他的7个儿子一起受到了磔刑,统治播州7百年之久的杨氏家族,也随之烟消云散。

播州杨氏的发家史最早要追溯到唐朝,唐朝后期,杨氏先祖杨端割据播州,形成世袭土司政权,到明朝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杨氏第二十九代掌权者杨应龙造反被朝廷剿灭,期间整整历经了七百多年,任凭如何改朝换代,杨家就是不倒。为什么传到杨应龙这一代,好好的土皇帝不做,非要和朝廷作对,落得个株连九族的下场呢?可以说,杨家的下场,完全是杨应龙自己作的。

一生性雄猜、阴狠嗜杀,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闹僵

这是《明史》对杨应龙的评价,杨应龙最后走上造反这条路,很大程度和他的性格有关。

明朝洪武五年,老祖刚打下这江山没多久,杨氏政权立马屁颠屁颠的向朝廷表示归附,明朝则沿用元朝土司制度,设播州苗疆土司,后改播州宣慰司,下辖西南八司,由杨氏世袭统筹。其实,说是说八司,但真正属于杨氏基业的就是播州、真州、荣山三司,其余五司由七个少数民族氏族管理,称之“五司七姓”。

杨氏一族能在播州维持七百多年,除了拥护中央政府外,还有一大作用就是稳定当地局势,杨氏虽然是汉人一脉,但是在播州等地的少数民族族群中拥有比较大的威望,总体上少数民族大

家氏族与杨氏关系不错,因此杨氏政权在中央王朝眼里也是维护地方稳定的核心力量,这也是从唐朝到明朝中央政府一直保留杨氏统治的主要原因。

但到了杨应龙这一代,杨应龙对辖下“五司七姓”暴虐不堪,常诛杀立威,掠夺五司财富,所以与七姓少数民族氏族结怨颇深,“五司七姓”与其离心离德。杨氏不仅没有成为地方稳定的基石,反而搞得鸡犬不宁,让朝廷很是头疼。

这里要说到杨应龙的一件风流史。杨应龙有一个宠爱的小妾,叫田雌凤,这个小妾也不是省油的等,天天在杨应龙枕边吹风,让他把正妻杀了,好扶她上位。杨应龙受了小妾蛊惑,心一横,把正妻和岳母都杀了。这一杀出事儿,原来他的正妻是朝廷册封的诰命夫人,“诰命夫人”是君王册封,未受君王许可,不得惩罚,更别说杀害,而且还杀岳母,实属大逆不道。这件事被“五司七姓”告到朝廷了,万历皇帝知道后,龙颜大怒,但是当时日本的丰臣秀吉正准备侵犯朝鲜,于是将杨应龙暂时搁置。而因为这件事,杨应龙也和五司七姓彻底翻脸了,为后来的事态埋下伏笔。

二与贵州巡抚关系交恶

杨应龙不臣之心早已有了,据史料记载,杨应龙居所雕龙饰凤,并且私自养用阉宦,俨然播州土皇帝,所谓树大招风,杨应龙的做派,无疑是给自己挖了坑。

播州,地处贵州省北部,如今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不过在明朝时期,播州是不受贵州省管辖的,贵州省无权向播州征缴赋税。但是明朝有一个“协济”政策,即临近播州的四川、贵州两省可以用非强制的手段向播州征收一定的财富,说白了,就是靠人际关系。贵州省属于财政贫瘠的省份,巡抚叶梦熊只能向杨应龙讨要“协济”,但是杨应龙四川巡抚李化龙私交甚好,财富全交给四川了,因此叶梦熊恼羞成怒,向中央检举了杨应龙二十四项不臣之举,请求中央处置。同样,因为朝鲜战争,杨应龙再次逃过一劫。

三彻底惹怒朝廷,朝廷派二十四万大军征剿

1595年,第一阶段的万历朝鲜战争结束,这时贵州巡抚叶梦熊与四川新任巡抚王继光再次弹劾杨应龙有不臣之举,万历皇帝忍无可忍,下令征剿杨应龙。杨应龙也怂了,向朝廷请罪,拉了十几个替死鬼,并允诺向朝廷缴纳四万两“采木钱”抵罪。

这时候丰臣秀吉又第二次出兵朝鲜,为了顾全大局,万历暂时答应了杨应龙,不再追究,但是将次子杨可栋留重庆为质。杨应龙回去后,开始大肆建造城池和防御工事,扩充军队,准备反叛。这期间,杨可栋在重庆病死,朝廷以杨应龙未缴齐四万两“采木钱”为由,拒绝将杨可栋的遗体归还播州,恼羞成怒的杨应龙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兵出播州,劫掠余庆、草塘二司,焚毁兴隆、都匀各卫,在多地展开屠杀。万历二十五年,流窜进入四川、湖广,抢劫村落,屠杀村民,截断驿站,杨应龙的所作所为让朝廷为之震怒。杨应龙也知道,朝廷不会放过自己,因此大肆招募苗族壮丁入伍,分发钱财粮食,配备精良装备武器,将军队规模扩充至十六万之众,史称“夺地养苗”。

而朝廷这边也结束了与日本的战争,全力对付杨应龙的叛乱。万历调集二十四万大军,兵分八路合围杨应龙,最后将杨应龙围至孤山海龙屯,在围山四十五天后,从后山攻破海龙屯,杨应龙自尽,杨氏政权至此覆灭。

(杨应龙兵败自杀处)

行长在和大家谈论这个播州之役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谈谈这个播州。播州第一代领主杨端入播,驱南诏,败水西(罗闵部),此等诸事记载于何地呢?答案却是《遵义府志》与《杨氏家传》,同时《何氏家谱》里对这些也有记载(毕竟都是世守家臣,这点为证还是造的出来的,当然了,也可能我的推断是错的,毕竟史料也有遗漏的可能),而同时期更为重要的唐宋两代史却是只有南诏陷播的记录,却并没有杨端奉命平蛮并且世代守御播州的丝毫记载,这就不得不说,其实播州也有可能不是我们原来所想象的那样,却是杨家后人杜撰并且为元明两超毫无选择的抄袭的结果。《宋史》诸蛮传中记载:唐季之乱,蛮酋分据其地,自置为刺史。而《明一统志》也记载着:播州唐末没于蛮,疑州刺史者得之。所以说,这个杨端极有可能是得国不正(说是国其实也不为过,都是土皇帝了,军政大权,一手遮天),也正因其得国不正才在后世编出来了所谓的平播有功,世代守御。更为有趣的是《杨氏家传》也曾记载说北宋时,播州杨氏无子,过继杨业后人杨贵为子,然而这一成书于明初的杨氏家传更是让我们感到这极有可能就有黑幕,谁又知道是不是播州杨氏一族为自己脸上贴金而故意傍上忠烈的杨老令公的后代呢?

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古代封建王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著名的300年魔咒。中国历朝历代,无论是雄才大略如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还是得国不正懦弱不堪的晋朝,亦或是曾威慑天下的大唐,都没能突破300年的历史。然而,中国历史上没有超过300年的大一统王朝,却有一个超越了700年统治历史的国中之国,他就是统治播州超过700年之久的杨氏家族。

播州杨氏所在地

现如今贵州北部的遵义地区,就是唐贞观年间始置的“播州”。唐末年间,杨端攻取播州成为了这里的新主人,此后,杨氏家族共传27世,统治播州长达725年。由于播州地处西南高原地势险要之地,远离中原,又拥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杨氏家族就在这样的封闭地理环境中建立了稳定的统治。

再加上杨氏家族在每次新旧王朝更迭时,总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快速臣服于新朝,这让杨氏统治成为了中国土司统治史中的奇迹。不过,既然杨家能够在播州统治700多年之久,一直拥护新朝廷,为何在明朝万历时就造反了?

杨应龙剧照

首先,杨家末代土司杨应龙,与历代土司相比其个人品行不端,为播州土司制度走向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明实录》记载,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在初任土司之初,就有严重的僭越行为。他平日里奢*无度,甚至效仿中原王朝的皇帝,建宫殿、穿龙袍、睡象牙床,先不讨论杨应龙是否有叛逆之心,他的这些行为完全就是对于皇权的不尊重,已经等同于犯了谋逆大罪。

古播州地图

除了杨应龙的僭越行为以外,杨应龙还借着杨氏家族在播州财富兵强,对播州七姓豪族进行残暴统治,最终激化了播州内部矛盾。杨应龙的这些行为,被播州的“五司七姓”上报朝廷他有谋反之意,明朝廷因此介入播州内乱,杨应龙与朝廷官员军队发生多次冲突,他的这些行为,就被朝廷视为有公然反叛之心。其实,一贯跋扈的杨应龙最初只是因不堪忍受朝廷的审问,从而杀官兵泄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叛乱,但是由于他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激化,他也只能被逼造反,最终带领杨氏家族走向了绝路。

明朝播州位置图

其次,土司制度本就存在致命弊端,随着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土司与中央王朝的矛盾爆发只是迟早问题。土司制度其实有着巨大的缺陷,土司们都管辖着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中原王朝往往鞭长莫及,而且,看似对中央王朝恭顺无比的土司,却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和地盘,这就让土司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

再加上播州在杨氏家族几百年的经营下,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远高于其他落后的土司地区。威望日益增大,财力、物力充足的杨氏家族,必然会引起明王朝的忌惮。所以,当杨氏家族内部出现嫌隙之时,明王朝自然要借助这个机会,打着平定叛乱的名义,剿灭杨氏土司。

播州海龙屯

最后,明王朝为了加强对于西南地区的统治,也是明朝廷决心剿灭杨氏家族的原因之一。播州土司制度的建立,起初是因为前代中央王朝对于这块地区鞭长莫及而采取的一种治理方式,这才让这个土司独立王国日益发展壮大。明朝相较于前朝,其人口、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前朝更大的发展,为了消除边疆动乱,不让西南地区与中央王朝背道而驰,加之又有杨应龙趁机造反的这个机会,明朝廷就利用这场“平播之役”,最终让杨氏土司走向了覆灭。

播州杨氏是何来历?为何需要二十万明军才能平定?

播州,位于今贵州北地,辖地和今遵义市相当。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以“隋䍧柯郡之䍧柯县”为由,在䍧柯郡的北部地区,置郎州,领恭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