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集锦 浙江·书院对联集锦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对联集锦 浙江·书院对联集锦,第1张

清溪书院
清溪书院,位于浙江德清。明成化十一年 通判刘永宽创建。清乾隆十一年 ,知县李方榕重建。

合天目苕溪诸胜,龙飞凤舞而来,钟育英才宜此地;
承朏明方虎之遗,经术文章相望,续修旧业在群贤。
清代俞樾题清溪书院

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位于浙江衢州府山东。清康熙四十七年 ,知府杨廷望以普润庵改为爱莲书院,集府属五县诸生肄业其中。乾隆十年 重修时易名正谊书院。为清代衢州三书院之一。光绪末书院改立衢郡中学堂。

隔院警晨钟,愿诸生而就月将,名下不虚华国运;
望衡瞻夏屋,幸五邑刑轻政简,公余来听读书声。
清代靳迪臣题正谊书院

相圃书院
相圃书院,位于浙江遂昌眠牛山麓。明万历二十三年 汤显祖创建。相圃书院是遂昌最早的官办书院,汤显祖亲自在眠牛山下选了一块地,在城南眠牛山营建书院和射堂,合称“相圃书院”,意寓哺育将相之才,并亲自授课,和诸生一起习射,写了《遂昌相圃射堂记》以记其事。万历三十六年,遂昌士民在相圃书院为汤显祖立生祠,选派画师徐侣云到临川为汤显祖画像。天启四年,汤显祖逝世后第八年,遂昌士民遵提学吴之甲晓谕,在相圃书院重新建祠祭祀汤显祖。崇祯十三年 ,相圃书院因年久租侵于役,管理失常。知县许启洪根据地方文士报告,把被侵占的租田追复。后经年历月,因管理疏虞,租田湮没,书院倾圯,射堂变得蔓草荒烟。

先后两临川,我惭时政疏虞,难媲昔贤褒众口;
古今同邑宰,公独名祠巍焕,尚留遗爱结民心。
清代乐桂荣题汤显祖词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缨溪书院 位于浙江象山。原名蓬莱书院。唐大中四年 县令杨宏正建于蓬莱山下栖霞观右。宋嘉定年间县令赵善晋重修,“自宋至明科甲皆出于此”。清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尤锡章重建,构学宫5间,中讲堂,旁弦诵所,门庑庖湢俱备,因前有濯缨溪,更名缨水书院。二十三年,邑人邓怀圣捐资重修,又改名“缨溪”,“担簦负笈者踵相接,而弦诵之声,琅琅乎与溪声相续”。乾隆《象山县志》有图。之后又多次修建。光绪二十四年知县邵同珩拟将课士子以经史、天算、舆地诸科,后因离任未果。二十九年改为公立始达小学堂。
鼓山书院 位于浙江新昌。宋天禧间邑人石待旦建于西郊外鼓山。岁久废。明嘉靖中知府洪珠复建,又圮。清嘉庆十九年知县涂日曜劝邑绅吕保之母陈慕人独捐资建书院于山麓。前立讲堂,后设石先生像座,旁列学宫,共50余间。并拨南明书院田为课士费。光绪二十四年其孙又重修,续捐田至36亩。知县侯琫森《重修鼓山书院碑记》云:“自今以后,子若孙苟师其意而踵而行之,将铢积寸累自数十亩以至数百亩,岁修不患无资,而兹院暨太恭人赫赫之功,且与鼓山同垂不朽矣。”
安定书院 位于浙江湖州。宋熙宁五年 知州孙觉为胡安定建祠于州学右。淳祐五年 知州蔡节于报恩坊官地宏扩其制,创屋楹470问,置禾田100亩,礼请饶鲁、蔡沈讲学其中。元至元二十三年 祠院为广化寺僧占据。三十年知州许师可又于城北观德坊创祠50楹。久圮。明宣德初都御史熊概巡抚浙江,即故址重建。天顺元年 参政黄誉改建,二年佥事陈兰修。弘治四年 知府王珣,嘉靖三年巡抚陈凤梧、四十四年巡按庞尚鹏、隆庆五年 知府栗祁先后重修。清康熙五十九年 署知府吴昌祚修并筑室5楹为山长栖息地。乾隆二年知府胡承谋捐俸重修,中为明善堂,两庑各5间,东为经义斋,西为浩事斋,延师讲学,命7邑生童肄业其中,给以膏火。咸丰、同治年间,知府王有龄、胡泽沛、邑人高廉道、陆心源,相继重修。历任山长有程若庸、罗纬、陈仲仁、蒋春卿、张羽等。
柯山书院 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宋大观间里人毛友、郑可简在烂柯山右梅岩筑室读书。后其子隐居不仕,研读经籍,取名梅岩精舍。朱熹曾到此讲学。淳祐六年(1246)知州杨彦瞻立为书院。嗣后,知州游钧延请徐霖为主讲,四方士人群集。景定三年(1262)知州谢奕中复请孔子五十世孙孔元龙为山长。不久毁于兵火。宋末徐天俊任山长,重建庙祠斋庑。元马端临尝为山长。
包山书院 位于浙江开化。宋乾道末汪观国退仕居里,于马金村西包山之麓造屋数间作学馆,课读子弟,称逍遥堂。聘吕祖谦主教席,汪观国两子汪湜、汪泓从其学。朱熹曾途经吕祖谦讲学之地包山,为学馆题名“听雨轩”。鹅湖之会后,朱熹、陆九渊等人均转道包山,论道讲学,一时名闻遐迩。绍定六年前后,湜、泓相继退仕归乡,重振学馆,并立朱熹、吕祖谦祠位,早晚奉祀。景炎元年 汪泓之孙汪继荣以进士任职朝中,经奏请,宋端宗赵昰亲赐“包山书院”字额,至此,书院正式定名。设山长主之,各方来学者数百人,文风大振。元代几经修葺,弦歌不断。明天启间废。清康熙十七年汪氏后裔汪公毅、汪元秋重建。规模宏大:前厅门楼高耸,上有“包山书院”四字并圣旨一方;中为明伦堂,左院题名“景贤乡秀”;右院题名“绳武育才”;后为先贤名院,立朱熹、吕祖谦祠位、先贤牌位;最后为听雨轩,作休息宴饮之所。
逸平书院 位于浙江江山。原名南塘书院。南宋绍兴初儒士徐存(字逸平)建于南塘。朱熹曾多次往访,一起探讨理学。明正德十五年 知县吴仲迁至城西骑石山麓,改名“逸平”。嘉靖二十二年 知县黄纶捐资重修。隆庆间知县邵仲禄再次重修,易名正学书院。万历四十一年监生郑朝焕、程德芳、徐世皋、郑之阶、徐廷观等重建。清乾隆六十年 )教谕应芝晖、训导蔡英重建徐逸平先生祠,并扩建书院,造屋14楹,中为讲堂,左右为学舍,后有一岩洞,宽数丈,深二仞,内有清泉,诸生课业之暇可游憩其间。咸丰十年 毁于兵。
稽山书院 位于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宋代朱熹为浙东提举时常讲学于县城卧龙山西岗。后马天骥建祠祀之,吴革复请为稽山书院。元至正年间,廉访副使王侯复增葺。岁久堙废。明正德年间,知县张焕发重建。嘉靖三年,知府南大吉增建明德堂、尊经阁、瑞泉精舍,试八邑诸生,选其优者升于书院,稽山遂成浙中王门重镇。万历七年 奉例毁书院。十年,知府萧良榦修复,立朱文公祠,大集越中诸儒会讲院中,又订立《会约》,反对虚谈,提倡实学,实有别于流入空疏之王学末流者。又即瑞泉精舍址建一堂,题曰“仕学所”。清康熙十年,里人虞敬道、柴世盛重建。其后兴学不断。
明善书院 位于浙江松阳。宋淳熙九年 朱熹为浙东提举,曾到县西讲学。咸淳间 邑人叶再遇建书院以祀朱熹。后废。清乾隆十五年知县陈朝栋重建于城东。将原存学田及废寺田拨入作膏火之资。咸丰八年 、十一年两次遭兵毁。同治六年 知县徐葆清购城北天后宫之东叶姓房屋再次改建,较原址尤为宽敞。
独峰书院 位于浙江缙云。宋淳熙九年 朱熹到县东仙都,爱其山水似武夷,曾留居讲学。嘉定中邑人叶嗣昌于仙都山独峰前建书院。咸淳七年 邑人潜说友即旧址广而新之。明洪武间废。清同治十二年(1873)南乡士绅捐资重建。
清献书院 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北宋名臣赵抃故居。咸淳间知州陈蒙于拱辰门外立书院,因赵抃去世后谥号清献,故名。陈士贞曾为山长。明天顺三年参议高崇、知府唐瑜重建。成化间 知府李汝嘉增修之。弘治十二年 知府沈杰立祠主祭,又命知县戴礼于正堂东西各添屋3楹为斋沐所,建爱直亭于堂后竹林中。毁于明末。
美化书院 位于浙江缙云。宋淳熙间朱熹曾至县东之美化乡讲学。嘉熙间知县陈大猷、县尉陈实建书院。元初毁。元贞二年 山长陈天益重修,建先贤祠及门阙庙庑,并置田为膏火之资,大德元年县尹翟某重建讲堂。
二戴书院 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旧为晋代戴逵(字安道)、戴颙(字仲若)父子读书处,宋时建为戴溪亭。元至元十七年 ,县尹汪庭改为雪溪精舍。元贞二年 ,浙东佥事完颜真、县尹余洪改名二戴书院,祀二戴,集诸生肄业其间。至正五年,县尹冷瓒重修。二十年毁于兵火。后几度兴废。清同治年间,知县严思忠倡议移建别处,至光绪初年,知县陈国香始捐资落成。光绪二十六年 ,蔡元培曾兼任院长。二十九年,邑人郑锡生、王丙枢等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泳泽书院 位于浙江上虞。元至正间建于西溪湖东。因朱熹讲学于此而立祠祀之。有仪门、礼殿、祠宇、讲堂、斋舍、厨厕等,置湖田1100余亩,岁入供春秋祭祀、师生之廪食。岁久湖湮废,书院亦倾圮。明万历十二年 知县朱维藩复西溪湖,并复朱文公祠、泳泽书院于湖滨,建丽泽堂、祠所,置朱熹像于其中。另建有厢房、仪门。榜曰“史公祠”,前石坊题曰“泳泽书院”。再前为来学桥,春秋祭祀。后因主事者不得其人,书院、祠宇颓废。
仁山书院 位于浙江龙泉。明正德十五
五云书院 位于浙江缙云。明嘉靖四年 知县方润建,中为朱子祠。因朱熹曾到仙都讲学,时邑人陈邦衡、陈邦钥等师尊之,后邑内建有独峰书院、美化书院祀之,但年久均废,故立此书院继祀。后改按察分司行署。久废。清康熙二十二年知县霍维腾重建朱子祠,设义塾。雍正四年(1726)知县戴世禄创前厅3间,讲堂3间、东西学舍各5间,祀朱熹,以陈邦衡、陈邦钥配祀。乾隆间多次修葺。道光八年邑人吕锡熊重建。咸丰间遭兵毁。后吕锡熊子侄等再次重修。
衢麓讲舍 位于浙江西安(今属衢州)。明嘉靖十七年知府李遂建于龟山之麓讲舍街。李遂字克斋,故又名克斋讲舍。中为教思堂,堂后是四贤祠,祀朱熹、吕祖谦、张栻、王阳明。前为归仁堂,外为墨池,立有讲会。四十三年知府郑伯兴、同知薛应元、通判夏宝重修。邹守益、陈九川、钱德洪、王畿、王玑等曾会讲于此。
证人书院 位于浙江会稽(今属绍兴)。明嘉靖间为“古小学”,祀尹和靖,岁久倾圮。王守仁之学,在浙江一传为王畿,再传为周汝登、陶望龄,三传为陶奭龄,渐近于禅。刘宗周为挽此颓风,救正王学末流之弊,遂就古小学址建讲堂5楹,额曰“证人书院”,率弟子讲学于此。以“诚敬”、“慎独”为讲学宗旨,从游者甚众。名士黄宗羲、王业洵、王毓蓍等40余人均出此门。明宦官魏忠贤下令尽毁天下书院,修建工程未半而停止。崇祯四年 知府黄公修成,前后历时17年。清康熙七年 黄宗羲复举书院讲经会,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不读,但从事于游谈。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又谓“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读书多而不求于心,则又为伪儒矣”。从之讲学者数百人。五十九年知府俞卿与知县张我观改书院为会稽义学。后废。乾隆五十一年知县朱仆麟重修。五十三年知县余名暨又重修,题曰“稽山书院”。
宗传书院 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明万历二十九年周汝登建于鹿山。构舍15间及海云庵,名“海门”。门人山阴知县余懋孳又额曰“宗传”,会稽陶望龄额曰“事斯”。后圮。清康熙三年门人吴天璿、孙周捷重建。又圮。乾隆四年 裔孙将其地出售。六年知县李以琰捐俸赎之。光绪三十二年 改办私立事斯高等小学堂。
蕺山书院 位于浙江山阴(今属绍兴)。原名蕺里书院。明崇祯四年(1631)刘宗周于绍兴府山阴县蕺山戒珠寺建书院讲学,从学者200余人。后为优人所据,祀唐明皇,曰“老朗庙”。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俞卿召梨园捐俸50金购之,并檄令移置原像于他处,随又修葺旧宇为后堂,增造前堂、外轩、两庑,共14楹,落成告奠,重题额曰“蕺山书院”。全祖望、齐如南、孙人龙等曾先后任主讲。院舍南向临街,有头门、左右耳房,诏山径屈曲而上。乾隆间知府张廷柱以仪门内迤东余地为生童读书之所,构屋18间。再上稍东为菉竹亭,亭西为二门,门内为厅,自厅南折而西有门一重,门左为吏胥书写之所,门内南向堂5楹,额曰“刘念台先生讲堂”。菉竹亭稍北历级而上有门,题曰“证人讲舍”。再上有楼3楹,额曰“清晖”,楼西侧为“来英阁”,以奉奎宿,后圮。正中独院祠3间,祀刘宗周。乾隆五十年 )邑人陆凯在废址构堂3楹,移戒珠寺前右军塑像奉于中楹,左为名宦,右为乡贤。
雅峰书院 位于浙江景宁(今属云和)。即雅峰讲舍,又名鹤溪讲堂。清雍正七年知县汪士璜建于石印山后。有讲堂5楹,学舍20间。后圮。乾隆三十八年知县张九华购民地改建,易名“指南”。大门内有左右书房各3间,二门内左右书楼各3间,讲堂3楹,退室5楹,书房6间,古桂树旁建柱香亭,周围以墙。道光三十年因迁建学宫,移奎文阁下书院内,知县邢吉甫重建讲堂。同治元年 被毁。同治三年知县徐炽烈、张鸿修葺、改建。同治八年知县周杰兼主讲席,每月朔望课士,捐廉奖励。
文溪书院 位于浙江江山。原名涵香书院。清乾隆二年(1737)知县宋云会建于县学西。有讲堂3楹,书室8间。二十八年(1763)知县雷士佺见求学者甚众,于院西侧扩建,前为大门,中为讲堂,左为山亭,右为岸舫,后为讲楼,前后左右肄业书室共32间,四周树木成荫,绕以回廊。改名“文溪”。道光二十一年 )毁于火。二十八年(1848)知县李玉典、教谕蔡炳勋、训导宋文鉴重建,于讲堂、讲舍外,两廊添设考棚,兼作课士之所。咸丰九年 因衢州府校士馆毁,邑人集资增建房屋30余间,暂作试馆,补行戊午科试。同治七年 遇暴风雨,多有毁损。次年知县王景彝重修。
南明书院 位于浙江新昌。清乾隆十七年 知县曹鎜与阖邑绅士售城西通会门内两云庵基捐建。立讲堂、敬业堂、冰壶堂、凌云阁等20余间。捐田300余亩,延科甲名师议立规条,设绅士4人董其事,3年一换。后又重订章程,必期无弊。嘉庆七年 知县朱品镐设董事经理其事。咸丰十一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重建,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爱山书院 位于浙江湖州。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府李堂就通判署废址建。设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五堂。因院址在爱山台下,遂名。后以肄业者日盛,复建邻碧楼上下10间,前两翼为明经、治事两斋6间及耳房等屋,教学循宋代胡瑗经义、治事分斋教学遗法,并详订学约,规定:肄业者额定30名,每生员膏火费日给银4分,如在肄业,准其领取;如出入无常及外馆者,停发。每月会课,生贡一概收录,童生必府县考列10名内者方准附课,考列前茅者,捐给纸笔,以示奖励。课艺中有清真雅正者,经掌院选定发匠登梓,自行出资;如无力者,动项代刻板贮遗爱堂以备汇介成集。肄业生员中有中式者,于讲堂两旁悬匾题名;童生入泮者,各于书院前种树一株,以志不忘。道光二十九年知府晏端书、同治初郡人沈丙莹等几次重修。后废。
辅仁书院 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清乾隆五十三年知县唐仁埴倡建于三十六都大仁寺东。构讲堂、书舍40楹,拨寺田100亩,为延师修脯之资。后又拨田80亩,供会试路费。咸丰四年(1854)举人钱锦山等捐资重修。举人钱莲峰主书院讲习,邀各都绅士以倡捐修寺庙余资修书院,经数寒暑而告竣。1907年改为乡立高等小学堂。
剡山书院 位于浙江嵊县(今嵊州)。清乾隆五十八年,监生支本、贡生支金捐建于县学棂星门右。共50余楹,规模较大。复捐岁脩田20余亩。道光六年,又添建院舍13楹。咸丰十一年(1861),因火而圮。同治二年,俊辉、俊生重修,费资千金。光绪二十六年,正月蔡元培任院长,拟《剡山二戴二书院学约》,后又颁《告嵊县剡山书院诸生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讲课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书院改学堂打下了基础。三十一年,改为私立剡山高等小学堂。
经正书院 位于浙江上虞。清道光十二年)知县杨溯洢、教谕徐廷銮首倡捐廉暨阖邑绅民捐资建于县城东隅。大门额曰“经正书院”,仪门额曰“丽泽试院”,建考棚38间,为岁科童子就试所;又进为讲堂,后为正楼,设文昌阁、书舍,庖湢俱备。有田6651亩、地17501亩、池14亩、山200亩。凡主讲束修住斋饩廪,皆拟有条规;绅士公同议举纯正首事4人,每年十二月初一开列,送县签点2人,责成管理次年收支钱文之事,逐年更换接办,以杜久踞侵蚀之弊,由县发给盖印收钱总簿1本,将各当商生息钱、各佃户租田钱数载于簿首;每年正月礼房立四柱簿2本,盖印交首事领回,出入登记清楚,每月散膏火后送县过朱,一存县署,一存首事,以凭内外查对;该首事于年终将通年收支存剩数目汇册禀县查考,至次年正月初十以前即将印簿及支销四柱簿交与下班首事接管,该新首事务将旧首事帐目逐款会算明白,方许将上年用钱总数填入总印簿之内,将上年四柱簿交县,更领新簿,如有侵亏廪官究追,隐一贴九,并将侵亏劣迹示书院,不准再列名单签点。
蓬山书院 位于浙江定海(今属岱山)。原名劝善仙馆。清同治元年(1862)遂安贡生洪自含与多先生邬兆权等建于房山麓。后嫌仙馆之名不雅驯,遂改名蓬山书院。有明楼5楹,奎星阁1座,文昌阁大殿5楹、香山祠1座。以劝善为宗旨,兼课文艺。公推邬兆权为山长。每月朔望两课,以制艺一,试帖一。邬故后,由岑港巡检司呈请定海厅同知命题阅卷,生员分超、特、一三等,童生分上、中、次三等。生员第一名奖制钱1000文,童生第一名奖制钱800文,次递减。得奖者限于前5名及8名而止。光绪十一年于院后增设“同文塾”,由督收局委员翟国栋捐资创建,计塾舍5间,山长房2间、辅文阁1座、庖厨3间。每月增加上、下弦两课,延聘山长,增加膏火,视前倍之。且生员前30名,童生前20名均给予奖励。又以各隩分设义塾10馆,延请诸生为教师,俾贫苦子弟皆得就近入塾,每馆额定20名,不取分文,其始设之时且每节奖给学生纸笔钱每名200文。于是文风蒸蒸日上。山长由督收局委员订约聘请,遥良讲席,并不到院。翰林院编修吴庆坻、陆懋勋等曾被聘为山长。三十一年考课停止,改设蓬山国民学校兼高等小学校,各村之义塾亦改为/国/民/学校。

对联集锦 浙江·书院对联集锦

清溪书院清溪书院,位于浙江德清。明成化十一年 通判刘永宽创建。清乾隆十一年 ,知县李方榕重建。合天目苕溪诸胜,龙飞凤舞而来,钟育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