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第1张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

现存族谱大都是明以后所修;从地域上看包括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江西、香港、台湾等地区,尤以福建、广东、四川、江西为多。

其体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其中尤以谱序最具影响和家族特色。

据武昌《孟氏大成宗谱》记载,孔颜孟曾四氏字派的统一,肇自明代,这也是现今较为流行的说法,其依据是《明史·儒林传》,具体记载如下:

“孟氏之派思字以下皆从孔氏,颜氏以克为字,希字以下命名时有出入,曾氏则承自以下乃从孔氏,其出入者或避家讳而然也。”

其主要意思是孔颜孟曾四氏字派的统一明代就开始了,偶尔有部分有出入是因为避讳的原因。由于史料等原因,暂未发现明代具体的规定。仅以家谱出发,以孔、颜、曾三氏个案作简要说明。

孔氏字派不多说,其从明代开始,明廷御赐八字“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加上元代的“希”、“言”共计十字,至清代又先后御赐二十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九年(1920),北洋政府又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曾氏字辈,笔者浏览到一部接连撰修的曾氏族谱,其中恰好有字派的变化,故以此来做说明。湖北麻城清道光九年(1829)所修的三省堂《曾氏族谱》,其中规定自二十一世以后,要按照新定字派取名,其所定的二十字字派为“绪承东国远,传道启家祥,一本能涵寓,荣辉兆永昌”;清光绪五年(1879),该谱得以续修,而在字派上发生了重要变化,

其称“今于旧谱所定宗派不录,仅遵武城老谱十五字以为排行,自六十三世宏字始,以下照派取字。”而其字派正是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五字,并附有新字派“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这显然与孔氏派语重合。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即曾氏的字派是由曾国藩奏请与孔氏字派相统一的,笔者还未加考证,故不妄言。

1、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2、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3、事实上,中国姓氏当中,孔、孟、曾、颜四家,家谱最后都通到一个共同的祖先,俗称通天谱。基本上同姓就是同家人。这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真假已经难以辨别,或者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家族的心理认同已经取得了一致,那么再去考证那些无法考证的真伪,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曾氏在南宁有多家祠堂,各家没有联合一起修过国谱,大家各家修各家的族谱,没有统一的修谱时间。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天下曾姓,自古同宗。作为中国的四大圣裔,曾氏子孙从六十三代“宏”字辈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

据《曾氏彰户族谱》(四修)记载,将曾氏班次如下

彰户房曾姓四十六世祖曾泰谕公的老班次为:

泰延文仲德

承仕思友子

时克欣永原

蒙正大光明

显志德功成,

大字班,实宗圣公六十三派,今谨遵御赐班字于大字班,以后班字悉为更易。”

明熹宗皇帝天启四年御赐班次十五字(自宗圣六十三派起宏字班):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清仁宗睿皇帝嘉庆二年御赐班次十字: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清光绪三十四年,宁乡总局拟定班次

正心诚意

知定静安

家齐国治

康阜熙咸

一、清圣祖玄烨帝继位后,极力推崇圣人儒家思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山东曲阜,专程拜谒孔庙降皇恩,御赐孔姓派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四句20字定辈序。因曾子、颜回和孟子都是孔子的嫡系弟子和嫡孙高徒,有的还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广大,曾、颜、孟三姓遂与孔姓齐名,所以,清帝御准此三姓同用御赐派字。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曾氏东宗房向曲阜孔氏衍圣公府领受御赐派字后,在东宗房使用的同时,颁发到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南宗房使用,让各地宗圣后裔辈分统一,通贯不乱。其中因避帝字,改“弘”为“宏”;又避大宗继祖公(第61派)名字,改“继”为“纪”。至此,曾姓从第63派(孔姓从第61派、颜姓从第62派、孟姓从第64派)、御赐派字从第6字开始与孔、颜、孟三姓合用取名。至此,曾氏众房系的子孙的背字在一些房系得到统一。从参公开派计算,曾氏族派延续到了第77派。《武城曾氏族谱》称之为旧派字。 二、1774年2月17日(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弘历帝承先帝之遗风,举孔孟之精华,继续推崇儒家思想,因而对“四姓”更加关爱,于是诏告天下:凡孔、曾、颜、孟家族后裔都必须按先帝所御赐之20字取名,否则,不准入其家谱,“四姓”家谱得到了帝王的肯定。如此皇恩,让孔、曾、颜、孟四姓在除此之外的其它姓氏中更显高贵,更具神圣性。 三、到了道光年间,为了让儒家思想更好地为皇室所用,借此提高孔、曾、孟、颜后裔的社会地位,宣宗旻宁帝又为孔、曾、颜、孟家族后裔续赐派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两句10字定辈序。曾氏族派从此又延续到第87派。《武城曾氏族谱》称之为新派字。 四、同治年间,穆宗载淳帝再御赐派字“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两句10字。这两句10字为曾氏南宗总局《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版)记载,南宗局推广使用,而东宗房没有使用。 五、1920年(民国九年),孔子第七十六世孙衍圣公孔令贻,续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四句20字呈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咨行,曾氏族派因此又延续到了第107派。《武城曾氏族谱》称之民国派字。 六、御赐之前的派字。清帝御赐派字之前,有的曾氏房系已经自制派字自行使用。1722年,东宗房推行御赐派字后,各房系纷纷响应,但仍有一些房系继续使用自制的派字,于是形成了各地房系派字的不完全统一,出现了其它派字版本,如龙山房系的“奎璧星云瑞,人文焕国华,召衡思继武,鼎甲励承家,一贯书绅永,千秋锡福遐,贻谋资燕翼,世业仰清嘉”,五经富的“祖制延宗孔,世修德业隆;家学文奇正,友广思聪明;尚古效先觉,居官常日新;贻燕联绵贵,乃眷上天心”等等。这些派字有的地方至今还在沿用。但不管怎样,清帝所御赐的25字派字在他姓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只要看到这25字,人们就会知道是曾姓人了。 七、颜家为何没有使用这套派字。事实上,颜姓并没有使用这套派字,因为颜家与孔家有表亲关系,需要避讳孔家,所以放弃使用,孔、曾、孟、颜四姓中只有其它三姓的后裔使用。 八、综合如上,曾氏派字如下: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纪广, 昭宪庆繁祥。 (旧派字)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新派字)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民国派字)

你好宗亲,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也是云南的曾氏,遇到了你同样的问题。我是云南曲靖市师宗县的 这边的家族不多10多家人,听老人说总老祖是南京柳树湾逃难过来的,应该跟你说的柳树扎是同一个地方。我总老祖名字我记不得了,我爸记得,我只记得总老祖的几个儿子叫曾占学 曾占彪。家谱 一辈一概不知。前段时间在曾氏宗亲群里 宗亲们帮忙大概得出我是国字辈的,我叫曾云辉 。我爸 他们都希望能找到总老祖的亲戚和总老祖以上的先人。

总老祖――(曾占学 曾占彪)――(曾荣昌 曾茂昌 )――曾文光――(曾中生 曾石生)――曾云辉。到我是第6代人。6代以上的先人一概不知。楼主和各位宗亲有没有什么线索帮提供点,谢谢!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

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现存族谱大都是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