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第1张

清光绪年间曾有人写过一部《武则天四大奇案》(又名《狄梁公四大奇案》),是延续古代公案侠义小说的模式,集中讲述了唐人狄仁杰在任昌平令尹时的断案传奇,其中充满了不少迷信和封建说教成分。狄仁杰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一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国为民、断案如神的“超级大神探”,深受人们推崇。

一直到今天,有关狄仁杰断案的故事依旧为人津津乐道,甚至还被搬上荧幕,拍成了悬疑侦探类的电视剧,收视率颇高,受到了无数观众的追捧。比如有“鬼才编剧”之称的钱雁秋,就根据《武则天四大奇案》这部小说改编出多个电视剧版本的《神探狄仁杰》,曾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形成了一股“狄仁杰热”。

“狄仁杰热”中的狄仁杰,已然成为无所不能的神通人物:他是武则天时期的良相,在面临内外危机时,他一次又一次力挽狂澜,扶危济困,救民于水火;同时他又是一个断案奇才,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的奇案,被他一一解开;他还精通医学,救伤解毒,疑难杂症,皆能手到病除;他的贴身保镖李元芳,武功超凡入神,简直高到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每次深陷危机,只要李元芳出马,妖魔鬼怪亦不能挡。不仅狄仁杰被全面神化了,就连李元芳,也近乎于神人。

当然,这只是影视剧中的狄仁杰。影视剧属于艺术作品,艺术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有神化、夸张的成分,不足为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还如影视剧中那般神乎其神吗?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历史学家渠船福在《破解狄仁杰家世之谜》中,考证他的祖先是羌人,到他这一代已完全被汉化了。他曾任汴州判佐,后被人诬告,结果被贬职。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十分欣赏狄仁杰,对他大加赞赏,称他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于是提拔他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时期,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的柏树,险被高宗处斩,是狄仁杰据理力争才使权善才幸免于死。武则天称帝后,他先后出任过宁州、豫州刺史,和睦族群,百姓安居,他也因此得到一个“狄使君”的美称,深受武则天器重。

不久,他以洛州司马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之职。由于他刚正不阿,不愿依附武三思、武承嗣,更不同意武三思或武承嗣做太子以继承帝位。所以,武承嗣唆使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知晓法律,承认谋反的人,即可收监待死,这样可免受酷刑。他一面承认谋反,一面又暗写血书,让儿子将血书送到武则天手中,从而得到武则天的召见。武则天问他:“你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回答:“不承认谋反,臣恐怕早就被鞭笞致死了。”武则天又问:“那你写的 《谢死表》又是怎么同事?”狄仁杰肯定地回道:“臣从未写过此表。” 事后验证是别人代写,冤情大白,但还是被贬为彭泽令。武承嗣几次向武则天进言要处死他,武则天都没有同意。

公元696年,契丹贵族率部入侵,河北震动。狄仁杰调任魏州刺史,安定百姓,积极备战,契丹闻其名,不战自退。不久,他又调任幽州都督,并于697年再次入京为相。为相期间,他走访边郡,稳定国内民生,举措得当,甚得民心,使武则天得以成为盛世之君。当时武三思、武承嗣极力进谏武则天册立皇位继承人,而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几次劝说武则天召回亲生儿子李显,立他为储君,并说:“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也。”武则天闻其言,甚为动心,于是立李显为太子。任相期间,他先后举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忠贞廉洁而又精明干练之士入朝为官。狄仁杰大功于朝廷,不仅被誉为“唐朝砥柱”,也被史学家称赞为“再造唐室之忠臣义士”。

公元700年,70岁的狄仁杰病死,朝野哀恸,连武则天也哭道:“朝堂空也!”他死后赠文昌右承,谥号“文惠”,唐中宗李显追赠“司空”,唐睿宗李旦又追封为“梁国公”。终其一生,狄仁杰不愧为封建社会时代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上承唐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特殊时段,为唐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狄仁杰生于武则天时期,上有武则天为帝,下有武氏家族势力正盛,能举措不失其正,百折不挠地达到目标,非有大智慧不可。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评价狄仁杰“足智多谋,善于自处”,说他的才智不在武则天之下,是武则天的克星 。林语堂的评论是公允的。狄仁杰在后世武侠小说以及当下的一些影视剧中被神化,虽未免夸大,但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确是不争的历史真实。

甘肃天水郡,山西太原郡。

「狄」源出

1源于有娀氏,出自商王朝始祖契(阏伯)之母狄,属于以先祖母名字为氏。2源于姮姓,出自尚末周初北方民族狄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3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成王封炎帝后裔参卢氏在狄城,属于以国名为氏。4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狄者,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工匠狄虒弥,属于以先族名字为氏。6源于匈奴族,出自唐朝时期西北回鹘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7源于契丹族,出自五代时期辽国大将耶律·赫邈,属于帝王赐姓为氏。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徙分布

狄氏是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狄氏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溧阳、山东、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由于狄氏是中国姓氏当中比较罕见的姓氏,所以相关的史料记载并不多见,说法也是不尽统一。

狄,在古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商朝时狄族活动于今甘肃、陕西、宁夏内蒙一带。周朝的祖先在古公坛父为首领时,在陕西豳地(中国陕西旬邑)发展农耕,经常受到周围戌族、狄族侵扰,于是沿渭水而下迁居周原(中国陕西歧山),后发展成周国,儿子季历即位后,打败了戌族、狄族的侵扰,周国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狄族部落众多,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赤狄,隗姓,在殷及西周的西北部,当时也称鬼方(鬼方为殷周部族名),各种史书都有殷周攻伐鬼方的记载。春秋初,赤狄东出秦、晋之地而入于晋,并据太行而建“群国”,其势力大盛,后又东向灭掉刑国(中国河北邢台)、卫国(中国河南淇县)。是后狄人西扰周、晋,并与周王子带勾结,将周襄王逐出王都。晋文公出兵勤王,大败狄师,杀叔带。狄乃东渡黄河,进入河南山东,侵扰宋、卫、齐、鲁。后赤狄内部发生分裂而衰落,被周边国家侵占驱逐。白狄原同秦同住雍州一带,在晋国西,后亦渐徙晋东、鲁西,建立多个小国,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鲜虞三国最大。春秋末鲜虞改称中山,战国时成为与燕、赵、韩同时称王的千乘之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河北平山县出土中山王墓及中山国都遗址的文物,说明当时狄族融于华夏文化之中。汉朝,置狄道(道即县也,少数民族居住的称道)属陇西郡。以地居狄族而名。晋朝改为武始县。隋复为狄道,属兰州。唐天宝三年置狄道郡。故城在今甘肃临洮县。公元前的一千年,狄族一直活跃于今陕、甘、宁、内蒙鄂尔多斯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和山东西部一带。公元后才消声匿迹。狄族和狄氏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周成王封狄城肯定同当时强盛的狄族有关。据明嘉靖甲午(公元1534年)修的狄氏家谱记载:“梁公(狄仁杰)出于太原,吾郡之狄,则由太原而迁闽,由闽而迁太。据《溧阳狄氏宗谱》(1925年修)记载:狄英,字天秀,随宋高宗南渡,举贤良方正,任江浙行省副使,由临安而来,开府溧阳。致仕,遂居胥渚里,今溧阳狄氏祖也。

狄青出身贫寒,他的一生成就全靠不懈的努力,他的故事,完全可以改编成一部中国男版的《大长今》。

在演义小说中,狄青的曾祖父叫狄泰,是五代时后唐明宗的翰林;祖父叫做狄元,是宋太宗时的“两粤总制”,“威振边夷,名声远播”;他的父亲更是太原府总兵。总之狄青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武将之家。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狄青的真实出身,比小说中虚构的谱系要寒酸许多,以至于并没有人知道他父亲的名字。

与狄青一起平定侬智高之乱的余靖,后来为狄青写墓志铭,其中写道,狄青有个远祖,是唐朝的名臣狄仁杰!狄青当上枢密使后,有一位狄仁杰的后裔,将狄仁杰的画像与其他文物档案奉献给狄青,以此作为狄仁杰是狄青远祖的确凿证据。

没想到狄青老老实实地说:“我只是一时运气好当上了大官,无论如何也不能与梁公相提并论。”梁公是狄仁杰的爵位。狄青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好心的同宗,然后将他送走。

狄青字汉臣,出生于1008年。他的家乡在今天山西汾阳,这里以汾酒而出名。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描写的杏花村酒家就在今天的汾阳——宋代的汾州西河县。狄青的家,应该就在离杏花村不远的地方,一个叫做狄家社的村庄中。

1933年的冬天,有一个叫白志谦的人奉命到汾阳县政府主管教育。出于对宋代名将狄青的崇拜,在公务之余,他写了一部狄青的小传,后来收入王云五先生主编的百科小丛书,于1936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可能是至今唯一一部狄青的传记专著。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记载过狄青小时候的故事。说一次狄青的哥哥狄素与一个叫做“铁罗汉”的人在水边打架,被狄素扔入水中。人命关天,看看事态严重了,当地的保伍忙把狄素抓了起来。保伍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主任一类的人物。这时,16岁的狄青出面说,杀“铁罗汉”的是他而不是狄素,再说什么狗屁罗汉可能还没有死呢。一番折腾后,“铁罗汉”吐出了数斗水,活了过来。保伍看看没闹出人命,也就不管了。

苏东坡记载这个故事时,就说狄青“本农家子”,也就是说狄青是农民出身。后来狄青在村中当乡书手。宋代将乡村的民户分为五等,每个等户都要为国家白干活,乡书手是第四等户的差役,可见狄青家在乡村中也不算富裕。乡书手是负责文书事务的,差不多就是乡村中如有土地买卖、缴税收税的事情,乡书手就负责拿出表格让人家填好,然后在经办人一栏中签上自己的名字,诸如此类。

但乡书手这种应付县里收税的文字工作并不是一份好差事。可能是因为狄青做人不够“灵活”,不太懂收税过程中的种种“潜规则”;也可能是因为狄青好打抱不平,像梁山好汉一样犯了什么事,总之,25岁时,他逃到了北宋的京师开封。到了开封走投无路,只好应募入伍,在禁军“拱圣营”当了一名小兵。

由于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又善于御马,狄青后来加入了骐骥院做了骑御马直,也就是皇家仪仗队的一名马兵,倒也威风凛凛。

狄氏家族由羌族部落豪强,发展到以大唐名相狄仁杰为代表的名门望族,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型例证。太原狄村作为世界名人狄仁杰的故里,更有理由为此骄傲与自豪

由此大概可以知道狄仁杰的后代应该分布在山西太原一带

狄仁杰的小故事,50~100字,急!!!!

一、内举不避亲

武则天曾命几位宰相各自举荐一人为尚书郎,狄仁杰便推荐自己的儿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为地官员外郎,而且非常称职。武则天赞道:“您可以和内举不避亲的祁奚相比了。”

二、外举不避仇

狄仁杰早年被贬官时,路经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结果被开封县令霍献可勒令当日离境。狄仁杰贬谪彭泽时,霍献可已为御史,又当庭叩首苦谏,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后来,狄仁杰回朝复相,却举荐霍献可为御史中丞。

三、怒斥酷吏

狄仁杰被诬陷下狱时,御史台酷吏王德寿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攀连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四、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候,家里曾有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他面对县吏的责问,回答道:“我正在与黄卷之中的圣贤对话,哪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

五、沧海遗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

狄仁杰断案的故事

断指案 据载,狄仁杰任官期间,屡破奇案,惩凶雪冤,在民间广为传颂。 传说,狄仁杰早年在洛阳任洛州刺史,一次他带着马、乔二人外出微服私访。途中经过一个松滕交织、群猴嬉闹的山坡,他发现一只猴子在摆弄一只戒指。出于职业敏感,狄仁杰留心察看,在不远处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男尸。验尸结果发现:男尸左手四指均被切断,其中一指上留有戴过戒指的痕迹。狄仁杰断定:那只猴子弄的戒指,必与这具男尸有关。 为查明案情,狄仁杰一行三人沿山路继续前行。不久他们到了洛阳城外,狄仁杰猛然看到路边一家药材店正在加工药材。他看到一名药工正在用锋利的切刀切药,心里一动就走过去,想试用一下切刀,老板董掌柜立刻说:“别动它!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切断的!”狄仁杰一惊,直觉告诉他,这切刀可能刚刚切断过指头,很可能与男尸的断指有关。 于是狄仁杰就在药店附近展开调查,逐渐使案情大白:原来,一位在东都卖艺的女艺人,被从长安来的后生贾公子爱上了。她要求贾公子断去小指一截,以表真情。正在两人谈情之时,恰恰药店老板董掌柜的公子经过这里。董公子也看上了这位女艺人,便上去调戏纠缠,贾公子见状,怒打董公子一顿,两人从此成了死对头。 几天以后,贾某来到药店,请董掌柜为他断去一截小指,以表达对女艺人的忠心。这时恰巧被董公子撞见,出于报复。他抓起药杵从背后猛击贾公子头部。不想,一下子竟把贾公子打死了。黄掌柜在惊慌之中,一刀下去切断了贾公子的四个手指。他们父子为了掩盖罪行,连夜抛尸山洞中,抛尸中,贾公子所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玩耍的猴子拾到。 最后,黄公子在人证物证面前认罪伏法,被斩首示众。 漆屏案 传说,狄仁杰在御史任上,曾审理过一个发生在江夏的奇案。故事是这样的。巡按御史狄仁杰到江夏时,正好碰到衙门血案交接审理。案情是:江夏县令滕侃,酒后人室内休息时,忽觉头晕目眩,昏倒在地,醒来后发现,夫人的胸口插着自己的雕花匕首,惨死在床;而外间的丫环对此情此景却全然不知。滕县令见狄御史后,就请他代理自己审理夫人被杀一案。 狄仁杰接案以后,就到滕夫人墓地祭奠。在墓地,他隐约看到滕夫人出现于他面前。一会儿就变成了死后的惨状。狄仁杰觉得案情复杂,就决定先和县令谈谈关于夫人的情况。在县令的书房内,滕侃向狄仁杰讲述了自己书房内四扇漆屏的故事。第一扇是一位书生梦见四位仙女,他想娶其中最美丽的一位为妻;第二扇是书生赴京赶考;第三扇是书生考中进士,衣锦荣归,路过一座阁楼,楼上**与他梦中的美丽仙女一模一样,后来后俩成了亲;第四扇是洞房花烛。这四漆屏就是县令生活的写照。后来,第四扇漆屏被修改了。书生手中的笔换成了一把匕首,直插夫人的前胸。县令解释说,他患有一种癫狂症,第四扇是他病发时亲手修改的,他极害怕这一切成为现实,但最终还是在他病发时出现了“衙内血案”。 狄仁杰发现案情中有很多疑点,就开始围绕疑点开展调查。他首先查清,县令所说全是谎言,是在为自己开脱,因为他知道,根据唐代法律,精神病者杀人不偿命。接着,他慢慢查清了真凶,真凶孔三猫见案情即将败露,就前来行刺,被乔泰擒获。 大堂上,孔三猫招供了犯罪经过,原来孔三猫一天夜里去县衙行窃,先吹 迷倒夫人和丫环,在偷窃时又想 夫人,夫人反抗,孔三猫就抓起床头匕首刺死夫人后逃后。此时,县令酒后回房,闻到 而晕倒。醒后见夫人被杀,就误以为是自己酒后所为,便向狄仁杰编造了“四漆屏”的故事。

有关狄仁杰事迹的100字介绍。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狄仁杰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遂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道:“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道:“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狄仁杰道:“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为宰相。

扩展资料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狄仁杰

狄仁杰的故事

1、沧海遗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后世遂用“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2、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伫立怅望良久,直到白云散去方才离开。后世遂用“白云亲舍”、“白云孤飞”等作为客居他乡,思念父母之辞。

3、斗南一人

狄仁杰担任并州法曹时,同僚郑崇质要到很远的地方公干,但是他的母亲年老多病。狄仁杰主动对郑崇质道:“你母亲病重,而你却要出远门,怎么能让亲人对远在万里之外的你担心呢?”他去见并州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出行。

蔺仁基非常感动,联想到自己与司马李孝廉之间的不和,深感惭愧,主动与李孝廉和解。他还经常对人称赞狄仁杰道:“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28]后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4、囚徒哭碑

越王李贞之乱后,武则天为惩治乱党,定罪六七百家,籍没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他密奏武则天,认为一旦按此定罪,将牵连甚广,何况这些人中有许多是被迫作乱,并非本心所为,可以赦免武则天便下诏赦免他们的死罪,改为发配丰州。

囚犯们途经宁州时,宁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囚犯们遂相互搀扶着前往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斋戒三日,方才离开宁州。他们到达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5、直责宰相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之乱后,纵容部下将士恃功勒索,但却被狄仁杰所拒绝。他怒道:“你这州官怎敢怠慢元帅?”狄仁杰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但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百姓施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

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清光绪年间曾有人写过一部《武则天四大奇案》(又名《狄梁公四大奇案》),是延续古代公案侠义小说的模式,集中讲述了唐人狄仁杰在任昌平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