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郦姓后人究竟哪里去了?如题 谢谢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开封的郦姓后人究竟哪里去了?如题 谢谢了,第1张

战国末年,郦蟠十一世孙郦食其居住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遭逢乱世,孤傲不驯;至秦朝末年,帮助汉王刘邦攻入咸阳,说降齐王,封为广野君;不幸被韩信妒贤嫉能,惨遭齐王烹杀。其后裔世袭武遂侯,直至西汉末年,一直是陈留豪门大户。王莽篡夺西汉时,郦食其的九世孙被废除武遂侯爵位。东汉后期,郦食其十五世孙郦炎,才学高超,迁居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是为涿州始祖;不幸蒙受冤案,屈死狱中。十六国时代,在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的时候,涿州的郦氏家族一部分被迫迁往江南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投奔东晋王朝,在朝廷历任高官,是为南支郦氏;另一部分继续留居华北涿州,并且一直参与北朝鲜卑族政权机构,是为北支郦氏。北魏击败后燕时,郦炎九世孙郦绍,为了保全百姓,率部归降北魏,其后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北魏末年,郦绍三世孙郦道元,秉公执法,严厉打击各地盗贼以及朝中权贵,虽遭叛贼杀害,但是他的遗作《水经注》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地理学巨著,名垂青史。当时,南支郦氏由于朝代频繁更替,政局不稳,又迁往闽中(今福建省莆田市)。 查看原帖>>

香河香城郦舍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城南10公里处,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名镇。

郦舍的历史与文化

郦舍是一座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郦舍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唐宋时期,郦舍曾是一座繁华的商贸城镇,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港口之一。在这个时期,郦舍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随着时代的变迁,郦舍的辉煌逐渐消逝。但是,郦舍的历史与文化却得以保留和传承。在郦舍的老街区,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街、古桥、古井等,这些都是郦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郦舍的旅游资源

郦舍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建筑群

郦舍的古建筑群是郦舍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这些古建筑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是郦舍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郦氏宗祠、郦氏书院、古街、古桥、古井等。

风景名胜

除了古建筑群外,郦舍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如青龙山、仙女湖、龙泉寺、石佛寺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是郦舍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活动

郦舍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郦舍古城文化节、龙舟比赛、古街文化展览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郦舍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感受到郦舍的热情和活力。

如何到达郦舍

郦舍距离北京市区约100公里,距离天津市区约15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自驾车

从北京出发,可以通过京承高速公路到达香河县,再沿着香河县城南的道路向南行驶10公里即可到达郦舍。

公共交通

从北京出发,可以在北京北站或北京南站乘坐高铁到达香河站,然后在香河站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达郦舍。

旅游提示

在游览郦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穿着

由于郦舍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游客需要注意穿着得体,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安全

在游览郦舍时,需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游览郦舍的古建筑群时,需要注意防止摔倒或其他安全事故。

文明旅游

在游览郦舍时,需要注意文明旅游。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破坏古建筑,不要喧哗或打闹。

黥布造反的时候,灌婴以车骑将军之职率军先行出征,在相县,大败黥布别将的军队,斩杀亚将、楼烦将共三人。又进军攻打黥布上柱国的军队和大司马的军队。又进军击破黥布别将肥诛的军队,灌婴亲手活捉左司马一人,所率士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击敌人的败将残兵一直到淮河沿岸。因此,皇帝又给他增加食邑二千五百户。讨平黥布之后,高祖还朝,确定灌婴在颍阴的食邑共五千户,撤销以前所封的食邑。在历次大战中,灌婴总计随高帝俘获二千石的官吏二人,另外自己率部击破敌军十六支,降服城池四十六座,平定了一个诸侯国、两个郡、五十二个县,俘获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的官吏十人。

灌婴在打败了黥布回到京城时,高帝去世了。灌婴就以列侯之职侍奉孝惠帝和吕太后。太后去世以后,吕禄等人以赵王的身份自置为将军,驻军长安,妄图发动叛乱。齐哀王刘襄得知此事以后,发兵西进向京城而来,说要杀死不应该为王的人。上将军吕禄等人听说之后,就派遣灌婴为大将,带领军队前去阻击。灌婴来到荥阳,就和绛侯周勃等人商议,决定大军暂时在荥阳驻扎,向齐哀王暗中示意准备诛杀吕氏的事,齐兵因此也就屯兵不前。绛侯周勃等人杀死诸吕之后,齐王收兵回到封地。灌婴也收兵从荥阳回到京城,和周勃,陈平共同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就给灌婴加封食邑三千户,赐给黄金一千斤,同时任命他为太尉。

三年以后,绛侯周勃免除丞相职务回到自己封地上去了,灌婴担任丞相,撤销了太尉之职。这一年,匈奴大举入侵北地、上郡,皇帝命丞相灌婴带领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迎击匈奴。匈奴逃跑之后,济北王刘兴居造反,皇帝下命令灌婴收兵回京。又过了一年多,灌婴死在丞相任上,谥号为懿侯。儿子平侯灌阿继承了侯位。二十八年以后死去,儿子灌强继承侯位。十三年之后,因为灌强有罪,侯位中断了两年。元光三年(前132),天子封灌婴的孙子灌贤为临汝侯,让他作为灌婴的继承人。八年之后,灌贤因犯行贿罪,封国被撤消。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我和樊哙的孙子樊他广有过交往,他和我谈的高祖的功臣们开始起家时的事迹,就是以上我所记述的这些。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①,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功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②,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泅水守薛西,与司马战砀东,却敌③,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功城先登④,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⑤,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从击秦军,出亳南。河间守军于杠里⑥,破之。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侯一人⑦,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七人,赐爵卿。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攻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贤成君。从攻长社、辕,绝河津⑧,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破南阳守于阳城。东攻宛城,先登。西至郦,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⑨。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①为事:为生,为挣饭吃的职业。②从:本文中一般指跟随刘邦。③却敌:杀退敌军。④先登:率先登城。⑤下:攻克,攻占。⑥军:率军驻扎,拒守。⑦候:军候:军队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官。⑧绝河津:指封锁了黄河的重要渡口平阴津。⑨赐重封:增加封赏。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①,谢无有闭关事②。项羽既飨军士③,中酒④,亚父谋欲杀沛公⑤,令项庄拔剑舞坐中⑥,欲击沛公,项伯常(肩)〔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⑦。”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⑧。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⑨,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⑩,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13)。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己,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14),沛公事几殆(15)。

明日(16),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17),从入汉中。

①因:通过。②闭关事:指刘邦进入咸阳之后,想在关中为王,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许其它诸侯进入(参见卷八《高祖本纪》以下情事参见卷七《项羽本纪》)。③飨:用酒肉款待。④中酒:酒兴正浓之际。⑤亚父: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⑥坐中:此指酒宴之上。坐,同“座”。⑦参乘:即“骖乘”,乘车时居于车右,也叫陪乘,如同后来的近待警卫人员。⑧卮酒彘(zhì,至)肩:一大杯酒一条前猪腿。卮,盛酒的器皿。彘,猪。 ⑨暴(pù,瀑)师:指军队露宿。⑩隙:缝隙。这里指感情上的不和。解:解体,即四分五裂。如:往……,到……。(13)麾:通“挥”。挥手,招呼。(14)微:非,没有。谯(jiào,叫)让:谴责,责备。(15)殆:危险。(16)明日:第二天。卷七《项羽本纪》作“居数日”。(17)迁:升任。

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①,雍轻车骑于雍南②,破之。从攻雍、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③,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④。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⑤。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攻邹、鲁、瑕丘、薛。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⑥,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⑦。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①西丞:西县县丞。②雍:前一个“雍”指被项羽封为雍王的秦降将章邯,后一个“雍”是地名,指雍县。③下:攻克,攻占。④最:功劳最大。⑤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税赋而食,故名食邑。杜之樊乡:杜县的樊乡。⑥益食:增加食邑。⑦周将军:指周殷,因其叛楚降汉,故称其周将军。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功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①,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②。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等共定之③,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为左丞相。破得綦毋卬、尹潘军于无终、广昌。破豨别将胡人王黄军于代南,因击韩信军于参合。军所将卒斩韩信,破豨胡骑横谷,斩将军赵既,虏代丞相冯梁,守孙奋,大将王黄、将军、(太卜)太仆解福等十人。与诸将共定代乡邑七十三。其后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击卢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益食邑千三百户,定食舞阳五千四百户。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④,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①剖符:古时帝王授与诸侯和功臣的凭证,剖分为二,帝王和诸侯各执其一。②韩王信:是战国韩襄王的后代,不同于淮阴侯韩信。③绛侯:指周勃。④别:指自己作为主将单独率军,不同于上之“从”,跟随刘邦。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①,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②,诏户者无得入群臣③。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④。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⑤,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⑥?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①女弟:妹妹。②楚中:宫中。③户者:看守宫门的人。④绛:指绛侯周勃。灌:指灌婴。⑤排闼:推闯开门。闼,门。⑥顾:难道。绝:临终诀别。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卢氏①,即上一日宫车晏驾②,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③。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④。至则高祖已崩⑤,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①恶:说人的坏话。党:结党。②此句是说,假使皇帝在某天去世,宫车晏驾,是对皇帝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③戚氏:指刘邦的宠妃戚夫人。④诣:到……。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①。子伉代侯。而伉母吕须亦为临光侯,高后时用事专权,大臣尽畏之。伉代侯九岁,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吕须婘属②,因诛伉。舞阳侯中绝数月。孝文帝即位,乃复封哙他庶子市人为舞阳侯③,复故爵邑。市人立二十九岁卒,谥为荒侯。子他广代侯。六岁,侯家舍人得罪他广,怨之,乃上书曰:“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④,今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他广实非荒侯子,不当代后。”诏下吏⑤。孝景中六年,他广夺侯为庶人⑥,国除。

①谥:古时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的事迹给予的称号。武:是给能征惯战者的谥号,《谥法》云:“克定祸乱曰武。”②婘属:通“眷属”。③庶子:古称非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庶子。④为人:此指行人道,即生育下一代的能力。⑤下吏:交给有关官吏去审理。⑥庶人:平民百姓。

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①,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从攻下宛、穰,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项羽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将定北地、上郡。破雍将军焉氏②,周类军栒邑,苏驵军于泥阳。赐食邑武成六千户。以陇西都尉从击项籍军五月,出巨野,与钟离昧战,疾斗③,受梁相国印,益食邑四千户。以梁相国将从击项羽二岁三月,攻胡陵。

①略人:强制拉人入伙。②雍将军:指雍正章邯部下的将军。③疾斗:指奋力拼杀。

项羽既已死,汉王为帝。其秋①,燕王臧荼反,商以将军从击荼,战龙脱,先登陷阵,破荼军易下,却敌,迁为右丞相,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涿五千户,号曰涿侯。以右丞相别定上谷,因攻代,受赵国相印。以右丞相赵相国别与绛侯等定代、雁门,得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将军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还,以将军为太上皇卫一岁七月②。以右丞相击陈豨,残东垣。又以右丞相从高帝击黥布,攻其前拒③,陷两陈④,得以破布军,更食曲周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凡别破军三,降定郡六,县七十三,得丞相、守相、大将各一人,小将二人,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

①其秋:指高帝五年,即公元前202年的秋天,这年的七月臧荼反。②太上皇:指刘邦的父亲太公。③前拒:前沿阵地。④陈:同“阵”。

商事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①。其子寄,字况,与吕禄善。及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吕禄为将军,军于北军②,太尉勃不得入北军,于是乃使人劫郦商③,令其子况绐吕禄④,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遂诛诸吕。是岁商卒,谥为景侯。子寄代侯。天下称郦况卖交也⑤。

孝景前三年⑥,吴、楚、齐、赵反,上以寄为将军,围赵城,十月不能下。得俞侯栾布自平齐来,乃下赵城,灭赵,王自杀⑦,除国。孝景中二年⑧,寄欲取平原君为夫人⑨,景帝怒,下寄吏⑩,有罪,夺侯。景帝乃以商他子坚封为缪侯,续郦氏后。缪靖侯卒,子康侯遂成立,遂成卒,子怀侯世宗立。世宗卒,子侯终根立,为太常,坐法,国除。

①不治:不能料理事物。②北军:汉朝驻守京师的部队,因驻扎在长安城北,故名。③劫:强制,强迫。④绐:欺骗。⑤卖交:出卖朋友。⑥孝景前三年:即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⑦王:指赵王刘遂,刘邦的孙子。⑧孝景中二年:即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下句“吴、楚、齐、赵反”事参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等篇。⑨取:同“娶”。平原君:景帝王皇后的母亲臧儿的封号。⑩下寄吏:把郦寄交给法吏去审理。坐法:因犯法而被判罪。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①。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②。婴已而试补县吏③,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④,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⑤,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⑥,终以是脱高祖⑦。

①厩:马房。司御:掌管养马驾车的人。②移日:日影移动,形容时间较长。③已而:不久。试补:试用充任。④重坐伤人:官吏伤人,知法犯法,故加重治罪。⑤狱覆:狱辞翻覆。刘邦说没伤害夏侯婴,夏侯婴也这样证明,但法吏认为夏侯婴是原告,因此被判为“诬告反坐”。⑥掠笞:用鞭、杖、竹板拷打犯人,以问供词。⑦脱:开脱,免于刑罚。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①,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②,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太仆。从攻胡陵,婴与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赐婴爵五大夫。从击秦军砀东,攻济阳,下户牖,破李由军雍丘下,以兵车趣攻战疾③,赐爵执帛④。常以太仆奉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赐爵执珪。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婴从捕虏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⑤。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于蓝田、芷阳,以兵车趣攻战疾,至霸上。项羽至,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为太仆,从入蜀、汉。

①徒属:徒众,属众。②上:指高祖。③趣攻:急速进攻。趣通“促”。急、快。④执帛:此与下“执珪”:都是爵位名。⑤匮:匣子。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①,载之。汉王急,马罢②,虏在后③,常蹶两儿欲弃之④,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⑤。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①鲁元: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②罢:通“疲”。③虏:指项羽的军队。④蹶:踏,用脚推。⑤面:面对面。雍树:当时方言,指抱小孩子。意思是小孩子抱着大人的脖子,像吊在树上似的。雍:通“拥”。

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①,至鲁,益食兹氏。

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②,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③,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

①卒定楚:最后终于平定了楚地。②追北:追击逃跑的败军。③厚遗阏氏(yān zhī,烟支):送给阏氏(即匈奴王后好多礼物)。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②,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③,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④,废少帝⑤,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⑥,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立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子夷侯灶立,七年卒。子共侯赐立,三十一年卒。子侯颇尚平阳公主⑦。立十九岁,元鼎二年⑧,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①德:感恩戴德。②县北第:指京师宫庭北面的住宅。县,古指京城及周围千里之地。③代王:指刘邦的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④东侔侯:指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兴居。事见卷九《吕太后本纪》、卷十《孝文本纪》。清宫:清理宫。这里指清除宫廷中的吕氏残余势力。⑤少帝:吕后把吕氏子假称惠帝嫔妃所生,此人名刘弘,封为常山王,后立为帝,史称为少帝。⑥法驾:天子的车驾。代邸:代王的住宅。⑦尚:指臣子娶君主的女儿,有高攀之意。⑧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元鼎,汉武帝第五个年号。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①。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杠里②,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秦军亳南、开封、曲遇,战疾力③,赐爵执帛,号宣陵君。从攻阳武以西至雒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阳城东,遂定南阳郡。西入武关,战于蓝田,疾力,至霸上,赐爵执珪,号昌文君。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④。还围章邯于废丘,未拔。从东出临晋关,击降殷王⑤,定其地。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⑥。

①缯:丝织品的总称。古称帛,汉称缯。②中涓:皇帝的亲近侍从官。③疾力:英勇作战,奋力拼杀。④塞王:指秦降将司马欣,他被项羽封为塞王。⑤殷王:指赵将司马卯,亦为项羽所封。⑥杜平乡:杜县的平乡。

夏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①,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②,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车)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③。”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④,起阳武至襄邑。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柘公王武,军于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⑤,连尹一人。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雒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①遁:逃跑。②下黄:夺取了黄、黄,指外黄县。③傅:辅佐。④饷道:运送军粮的通道。⑤楼烦将:指骑射精熟、武艺高超的骑兵将领。楼烦,是古西北少数民族,特善骑射,因此当时军中称善骑射者为“楼烦将”。

三年①,以列侯食邑杜平乡②。以御史大夫受诏将郎中骑兵东属相国韩信,击破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降下临菑,得其守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齐将四人。攻下嬴、博,破齐将田吸于千乘,所将卒斩吸。东从韩信攻龙且、留公旋于高密,卒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身生得亚将周兰③。

①三年:即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②前已云“食杜平乡”,此处又云,所以王先谦认为前为衍文(见《汉书补注》)。③亚将:副将。

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转南,破薛郡长,身虏骑将一人。攻(博)〔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北①,击破项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击破楚骑于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于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②。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③,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①度:同“渡”。②益:增加。③吴:指吴县。下有“遂定吴”之吴,指吴郡。吴郡郡治在吴县。

汉王立为皇帝,赐益婴三千户。其秋①,以车骑将军从击破燕王臧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

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于代,至马邑,受诏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相,破胡骑于武泉北。复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至平城,为胡所围,从还军东垣。

①其秋:指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的秋天。

从击陈豨,受诏别攻豨丞相侯敞军曲逆下,破之,卒斩敞及特将五人①。降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攻下东垣。

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军及大司马军。又进破布别将肥诛。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益食二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颍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凡从得二千石二人②,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①特将:才能杰出,能够单独率军作战的将领。②凡:总共,共计。

婴自破布归,高帝崩,婴以列侯事孝惠帝及吕太后。太后崩,吕禄等以赵王自置为将军,军长安,为乱。齐哀王闻之①,举兵西,且入诛不当为王者②。上将军吕禄等闻之,乃遣婴为大将,将军往击之。婴行至荥阳,乃与绛侯等谋,因屯兵荥阳,风齐王以诛吕氏事③,齐兵止不前。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亦罢兵自荥阳归,与绛侯,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孝文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拜为太尉。

三岁,绛侯勃免相就国,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④,匈奴大入北地、上郡,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往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⑤,诏乃罢婴之兵。后岁余,婴以丞相卒,谥曰懿侯。子平侯阿代侯。二十八年卒,子强代侯。十三年,强有罪,绝二岁。元光三年⑥,天子封灌婴孙贤为临汝侯,续灌氏后。八岁,坐行赇有罪⑦,国除。

①齐哀王:刘襄。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②不当为王者:指吕禄兄弟。刘邦曾有遗言,“非刘者勿王”,因此曰“不当”。③风:通“讽”,示意,暗示。④是岁:这一年,指汉文帝前元三年,即公元前177年。⑤济北王:指齐悼王刘肥之子刘兴居。⑥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元光,汉武帝第二个年号。⑦赇:贿赂。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①,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②,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③,岂自知附骥之尾④,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⑤?余与他广通⑥,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①适:到,往。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鼓刀:屠宰敲击其刀有声,故称操刀为鼓刀。④附骥之尾:指跟随刘邦打天下。⑤德流子孙:此指他们封侯之后,子孙后代都得到恩泽。⑥通:指有交往

绞:周国名,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於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杜注》隋绞州蓼,四国名,《又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春秋邾邑,在今山东滕县境,《左传哀公二年》伐邾,将伐绞,《杜注》邾邑。

《左传 桓公十一年》:楚莫敖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屈瑕次于郊郢,斗廉以锐师夜袭郧师,败郧于蒲骚,盟贰、轸而还。 楚师伐,大败绞人,迫使订立城下之盟。楚师分兵涉彭水,引起罗人警戒。武王已由丹阳迁郢。

《疏》绞,剌人之非也。又国名。《左传·桓十一年》郑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注》绞,国名。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

《左传》中,贰、轸、随、绞、州,蓼、郧、罗均为周代近楚方国,贰、轸在今湖北应山、应城一带,随在今湖北随州境,州或云在今湖北监利县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南邻近湖北枣阳的湖阳镇一带,罗在今湖北宜城县西北,郧在今湖北安陆、京山一带。据《左传》记载,西周历史上曾有一个“绞国”,后来被楚国所灭。20世纪60年代,学者韩国筹在《左传分国集注》中指出,“绞国”在今湖北郧县。而另一名专家石泉在1988年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中则认为,“绞国”当在今谷城县境。虽诸说并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古绞国大体位于鄂西北的汉水中上游地区,在十堰市一带。史书记载,在鄂西北地区曾经有个绞国(又称为左绞国),这个古国在《左传》、《战国策》文献资料中多次出现。2月9日,十堰电视台《垄上行》栏目组一行来到习家店镇左绞村、下绞村寻访古绞国遗址。通过对村里老人们的采访,了解到这一带还有“左绞”、“上绞”、“下绞”等三处以“绞”命名的村庄。同时,在左绞、下绞两村遗址周围有 “东轱辘”、“西轱辘”、“殿子山”、“堂子山”、“渣子沟”“白马洞”“跑马岭”“下马石”等一批与古代生活有关的地名,这些名称或许与古绞国有着某些联系。关于古绞国,老人们也是代代口耳相传,迄今为止古绞国的准确所在地一直是考古学家们热议的问题。古绞国之都。在今湖北郧县西。绞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

绞国是一个偃姓邦国。上古夏商周三代,人们聚族而居,十分注重“辨姓”。这一则是为了别亲疏,同姓即同祖,属于“一家人”;有些部族虽然姓氏不同,但也可能存在着亲缘关系。二来古人遵循“同姓不婚”的原则,在婚姻上也需要“辨姓”。这就是说,“辨姓”既能起凝聚本族和亲族的作用,也便于通过婚姻与异族形成姻亲关系。古代的邦国,除了进行物质文化交流之外,也通过认宗和姻亲关系来达成广泛而紧密的联系。

偃姓是上古的巨姓,名望很高。其远祖皋陶是东夷族的著名首领之一,传说虞舜时,曾任掌管刑法的高官,以正直和善于断案著称。偃姓发祥于山东泰山一带。泰山脚下的曲阜,曾长期是东方夷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所在,曲阜古代就名“偃”,乃是因有偃姓部族居住那儿而得名。偃的本字为“匽”,古与“燕”通。远古的族姓多出自图腾名,东夷族人多崇拜鸟图腾,偃姓人因崇拜燕图腾,故姓“燕”,别写作“偃”。

绞氏:《左传》绞国,在随唐之南。汉光武时,山阳盗长佼强佼(后汉初“公元25年”,庞萌、董宪反、佼强佼合兵三万,急围桃城。佼强佼生平、生卒年无考),即绞也。后人以为氏,故更从人。舜让禹位,禹让皋,皋辞焉!生子三,长伯翳、次仲甄、三季英,季英封于偃,为偃姓,有匽氏、郾氏;而州、绞、舒(庐州府舒城县)、皖、贰、轸、鸠(在南直庐州府境)、庸(在南直安庆府境)、龙、蓼,皆其派下也。州灭于鲁,绞灭于宋,舒、皖、贰、轸、鸠、庸、龙、蓼,则入于楚後,有州氏、佼氏、绞氏、贰氏、轸氏、摇氏、皖氏、睆氏、参氏、会氏、阮氏、棐氏、鬲氏、郦氏、止氏、舒氏、舒庸氏、舒鸠氏、舒龙氏、舒蓼氏、舒鲍氏、舒龚氏,皆其后也。《潜夫论》、《左传正义》载,有谢、章、薛、舒、吕、祝、佟,泉、毕、过,此十国乃任姓后裔小国之说误也。《姓氏考略》、《世本》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将皋陶的后代封于舒(今安徽省庐江西),建立舒国,为子爵,世称舒子。

郦学是指针对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学派:考据学派、词章学派以及地理学派。

《水经注》是继《山海经》、《尚书·禹贡》 、《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之后的重要地理著作。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南宋蔡圭撰《补正水经》三卷,已亡佚。明清学者十分重视《水经注》,世人称郦学。《水经注》原书于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过后人割裂改编而成。武英殿本《校上案语》说“《崇文总目》称其中已佚五卷,故《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所引滹沱水、泾水、洛水,皆不见于今书。然今书仍作四十卷,疑后人分析以足数也。”

金代蔡作《补正水经》,明代竟陵(今湖北省钟祥县一带)朱谋玮与谢兆坤等人合著有《水经注笺》,并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刊印,这是郦学的考据学派新时代。顾炎武称为“三百年来一部书”。

明代杨慎撰《水经补注》,又整理《水经》,归纳河川“八泽”之说。柳佥于正德间用宋本校《水经注》。晚明钟惺、谭元春评点《水经注》又发展出词章学派,这是由于《水经注》文字生动优美,长期来为士人所喜爱。

清朝的郦学研究达到一个高峰,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等都是治郦学名家。王先谦将《水经注》研究成果写成《合校水经注》。

乾隆十四年全祖望始七校《水经注》,乾隆十七年,七校毕,身后文稿散佚。经王梓材、董沛整理刊行问世。全祖望在五校本《题辞》说:“经文与注颇相似,故能相混。而不知熟玩之,则固判然不同也”。

乾隆三十年(1765年)起,戴震开始研究《水经注》,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三次校定《水经注》,补缺漏字2128字,删妄增字1448字,正臆改字3715字此书区分经注,校勘字句,成为北宋景祐缺佚以来最佳版本。余英时谓:“东原谓方志当重地理沿革,这里显然表现出了一种狭义的考证观点。盖东原治《水经注》有年,即移《水经注》之法于方志之纂修也。”

戴震的校订《水经注》一事引发一起百年公案。当时赵一清与戴震都校订过《水经注》,由于相似处极多,戴震被指控抄袭赵一清的成果,此案争执了一百多年。段玉裁是戴震弟子,他在《与梁曜北书》、《论戴、赵二家〈水经注〉》诸篇中竭力为戴氏辨白。道光年间魏源力主戴袭赵说。张穆也论定戴袭赵书。谭献亦颇疑戴袭赵书。王国维推定戴震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负责编撰直隶《河渠书》时,确实看到赵校《水经注》,但他认为“似非全出因袭”。

日本郦学家森鹿三则否定“戴袭赵书”,1933年森鹿三发表《关于〈戴校水经注〉》,提出反证。胡适撰写《赵一清与全祖望辨别经注的通则》、《水经注疑案(壹)戴震部分及全案纲领》等文,认为并无戴抄赵之事:“这十组证据都是赵氏书里的特别优点,而都是戴氏书里全没有的……这十组都是偷书的人决不肯不偷的,都是抄袭的人决不肯放过的。若单举一件两件,也许还有偶然遗漏的可能。多到了几十件,其中并且有几百字或几千字的校语,决不会被《水经注》专门学者忽略或遗漏的”。对此,吴天任表示胡适:“于赵戴公案,虽力为辩白,亦终难取信于人。徒增纠纷,而于郦书本身,究何补益?”杨家骆对《水经注》卷十八《渭水》进行抽样调查,证明“戴之不忠于大典而复杂于赵,固至显然也”。陈桥驿表示至今仍“未获得开脱”。即使是极力为戴震辩“诬”的胡适本人亦承认,“他们的两部校本有百分之九十八九的相同”。

清初学者汪士铎等人曾绘制《水经注图》。1877年杨守敬与熊会贞开始撰写《水经注疏》,1904年,《水经注疏》稿成四十卷,是“郦学”集大成之作,“以《经》顶格,《注》水者低一格,其泛引故事者,再低一格,以清眉目。”这是郦学研究中最后形成的是地理学派。《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典。”如《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句,传诵千古。杨《疏》文指出:“自三峡七百里……泪沾裳”之句共一百八十多字实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又,杨守敬每每点出:“此戴袭赵之确证。”熊会贞称:“戴多本《大典》本,不尽本《大典》,而戴之冤可大白于天下,戴之伪亦众著于天下矣。”另有《水经注疏要删》和《补遗及续补》两部简本。

胡适晚年考证《水经注》,称之“小玩意儿”,写有二百万字手稿,但许多人认为纯粹是浪费精力,费海玑指出胡适在戴东原辩诬时所采用的是“罗素方法”,胡适本人还搜集了四十一种《水经注》的版本。陈桥驿著有《水经注研究》、《水经注研究二集》、《郦学新论——〈水经注〉研究之三》、《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评传》等五部专著。

1 谁能告诉我游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2 王安石的《游钟山》的翻译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山”字出现了八次,一个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出现得如此频繁,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很罕见的。可以说, 王安石正是借助于这个“山”的反复运用,不仅达到了回环反复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内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蕴。

诗的一到四句构成了一个逻辑关系,即因为“终于看山不厌山”,所以才有“买山终待老山间”的想法与举动;又因为“买山终待老山间”,可以更认真细致地看 山,所以又才有“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结果。尽管无处不写到山,但在这一逻辑关系中,作者始终是作品所要表现的重点。而在对作者思想感情及 人生境界的表现上,“山”字起着特殊的作用。

诗中的山有两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华丽的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似乎暗用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山,唯有敬亭山”的诗意。既然终日看都 不厌烦,那么由此可见钟山是多么有魅力。第二句是用买山的行为来说明钟山的魅力,而“终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这种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山还只是一个具有特 殊魅力的审美客体,诗人所看到的山还只是它的表层,吸引诗人的是山上的花这样的表面的东西。第二座是诗的最后两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进入了悠闲自在境界的 山。山上的花全部凋零,山还依然还是那座山,但是,它已经是一座精神得到了升华的山了,豪华落尽见真醇,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它就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 了所有的浮躁与华美,进入了神完气足,闲静自在的境界。这就更使诗人留连忘返了。

这首诗表现上看来是在写山,但实际上却是在写人,甚至可能写的就是诗人自己。早年的诗人,意气风华,投身政治,锐意改革,在别人看来是多么辉煌荣耀。改革 失败后,诗人隐居南京,多与钟山为伴,辉煌不再,荣耀不存,没有了从前的锐气,也就没有了从前的浮躁。这山多像诗人自己!当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诗人自 己,但是,它绝对表现了诗人的某种具有象征性的心路历程。在表面的写山过程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使这首诗品味起来像寓言,又像偈语。

诗中连用了八个“山”字,显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意的安排。八个“山”字在诗中形成了回环反复之美,而且对称中有错落,更有特殊的韵味。八个“山”字 平均分配在四句中,每一句中都是两个“山”字。但是,前二句中的“山”字分别出现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上,没有一个的位置相同,这就说明这两句是以错落为 主,主要想造成一种形式上的变化。而后二句中的“山”字却被安排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使其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对称,表现出了一种形式上的对称之美。这 样,前后的句子在句法上就的所区别,有所变化。所以,这首诗不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可以说是极为出色的。

3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石钟山记 北宋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木孚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捕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口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用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题记:这是篇带考辨性的游记,其中固然有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亲身的感受写景状物;同时还有在此基础上生发而出的雄辩的驳论,透辟的说理全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很能代表苏轼散文文、情、理并茂的特点 译文: 《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注解认为,“这里下临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相击,而发出洪钟般的声响”这种解说,人们常有怀疑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朝的李渤, 才开始查访这石山的旧迹,寻得两块石头在水潭边,他敲敲石头,听听声音,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模糊厚重,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悠远,停止敲击声音仍在散播,余音袅袅,久久才慢慢消失”,他自以为探得原由了但是这种解说,我更加怀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有,而单单这里的石头用“钟”来命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郡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有机会看到李渤所说的“石钟”寺庙里的和尚派一个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我当然讥笑而不信这种解释的待到晚上月明的时候, 我只与苏迈坐了小船,来到峭壁下面看到有块千尺之高的大石立在身旁,象猛兽奇鬼一般,阴森森地象要扑打人;而山上栖息着的隼鹰,听见人声也惊然而起,在云中磔磔地叫着;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我心里惊惧正想回去,但从水面上突然响起了巨声,轰隆轰隆地象敲钟擂鼓之声而不停止,船夫大为恐慌,我慢慢地去察看, 发现山下都是石洞石缝,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流转激荡,因而产生这样的声响船转回到两山之间,刚准备进港,发现水流中间有块巨石拦住,上面可坐百人,里面空着又有很多洞穴,与风、水互相吞吐,发出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奏乐一般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轰隆的声音,象周景王的无射钟所发出的,撞击声和钟鼓声,又象是魏庄子的歌钟所发出的古人不骗我们呀!” 事情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就妄断有无,这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大概与我相同,但他说得不详尽;一般士大夫们终究不愿亲驾小船夜泊峭壁之下,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了却无法写下来,这就是世上不能把真相传布开来的原因呀而识见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石头的方法来探求,自以为求得了结果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扩展资料: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4 《游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游石钟山记 (明)罗洪先 原文 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

东坡夜舣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 丙午春,余过湖口。

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

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桂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

入其中,扰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

自吾栖岩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

故钟之制,甬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

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婴卣,均虚器也。

注之水,则瓮盎不若婴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

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蠢入江处,众流迸驰,湍回洑射,日刔月消。石虽坚,不胜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

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虚者固有道耳耶。

因记以俟好古者。 译文 从前郦道元为《水经》作注,记载了石钟山,认为是风吹起了微波,拍击石头发出声音,但没有详细说明原因。

苏东坡夜里驾着渔船停靠在石钟山下,听到了水拍打石头发出的响声,探究原因是石头有很多窟窿,于是写了说明真相的文章,以弥补郦道元的疏忽。 丙午年春,我经过湖口。

沿着湖岸上下行走,发现两座山的形状都像钟,而上钟山尤为奇特。这时湖水还没有上涨,山脚全都显露出来。

攀着石头往下走,好像乘着车子巡视昆阳城,旗帜矛戟等,密密地排列着。稍微深一点的地方,就好像在深入地观看咸阳城,千门万户前都低低地垂挂着绣花的帷幕。

进入洞中,好像佛家说的海神若在向人奉献珍宝,珊瑚珍珠,闪烁着金光绿彩,在惊涛巨浪中参差交错地显现,人无法辨别。细细地观看,下垂的好像磬儿悬挂在空中,倾斜的好像竹笋茁壮地露出地面,缺损地好像是莲藕被折断了,环状的好像是玉玦的缺口被接上了。

自从我栖息在岩洞中以来,攀登、经历了种种危险,没有看到过这样奇异的景色。 那苏轼听到的声音固然是从石洞中出来的,但假如这洞壁是实心的,那声音也是喑哑的。

所以钟的形制,像桶一样的,声音就会激扬,像弇一样口小中宽的声音就阻滞。这石钟的声音,是山的内部是空的、外面有石洞而形成的。

石洞小,所以声音就能顺利的出来,而且声音传得远。如今那瓮盎罂卣等,都是里面空的器皿。

注入水,那么瓮盎的声音不如罂卣等清亮,这就是“中虚外窾”与形制大小不一,声音也不一样的证明。东坡驾船停靠在水边,没能看到山脚的景象,所以他的文章还留有遗憾。

啊!石头本来是没有声音的,里面空了就足以有潮水的声音,又何况是人心呢?这石钟山处在彭蠡湖入江处,大水急速地流动,湍急地回旋冲击,每天每月地侵蚀着石头。石头即便坚硬,也禁不住水流冲击时间之长,所以它的形状就像人工钻研打磨一样,像玉一样晶莹。

那些没有浸入水中的部分,颜色发暗纹理粗疏,棱角分明,形体硕大,与水下的部分一点也不像。既然这样,那就可见风吹浪打,也有助于石头,从而导致它内部空虚,本来就是有规律的。

因此我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记录下来,等待那些好古的人前往探访。 注释 (1)舣:停船靠岸。

(2)本:推究。(3)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

(4)缘:攀着。(5)伏轼:原指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后多用以指乘车。(6)桂旗:《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王逸注:“结桂与辛夷以为车旗,言其香絜也。”后因以“桂旗”指神祇车上所树之旗。

(7)森然:形容繁密。(8)扰佛氏:疑为人名。

(9)错出:错,参差。(10)睇dì:(11)侧:倾斜。

(12)甬:通“桶”。(13)弇yǎn:《康熙字典》:器之口小中宽者曰弇。

《周礼·春官》侈声筰,弇声郁(阻滞)。(14)应:《说文》当也。

从心,声(声)。(15)婴:通“罂”,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

卣yǒ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16)召:《正韵》直笑切,潮去声。

(17)洑fú:水流回旋的样子。(18)刔Jué:剔。

(19)顽悍:蛮横强悍。轮囷:硕大。

5 《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 宋代:王安石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译文: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译文: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原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原文: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原文: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译文: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原文: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原文: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

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扩展资料: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

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山为褒禅山。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

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高耸挺拔,"天欲雨,山则云遮雾障";西有鳌鱼岭。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文中的记游。

6 《三游乌龙潭记》的译文

我第一次游览乌龙潭,从旱西门(南京城门)向左走到城北边,那里芦苇就像一片小岛,芦苇的缝隙中露出潭水的影子。

我在七夕节再来,又看到城的尽头柳树完了是竹林,竹林尽头是芦苇,芦苇青青直到园林。又过了五天,我的朋友宋献孺邀请我。

茅元仪(字止生)住在森阁没有回去,潘之恒(字景升)、钟惺(字伯敬)从芦苇荡上来,我和林家兄弟从华林园、谢公墩走小路从南边来,都相逢在乌龙潭上。潭上有灵气,我们共同观赏。

山岗倾斜,树梢上的水滴掉进潭里。清凉山就像一条带子,坐落在乌龙潭的后边,和潭边人家的屋檐的排水槽、下水沟伸入深潭中,冬夏水一样深。

楼阁离潭虽然三丈多,就像在潭水中耸立;竹筏在潭水中行走不管哪儿都能到达,倒像去水上楼阁。潭水北部,荷叶还没有凋残,正散发着秋天的香气,于是我们让竹筏先去那里。

开封的郦姓后人究竟哪里去了?如题 谢谢了

战国末年,郦蟠十一世孙郦食其居住高阳(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遭逢乱世,孤傲不驯;至秦朝末年,帮助汉王刘邦攻入咸阳,说降齐王,封为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