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民族英雄,在哪个朝,干了什么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3收藏

我国有哪些民族英雄,在哪个朝,干了什么事,第1张

比较不太出名的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1]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1]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1]

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卢象升(1600~1639) ,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他27岁(1627年)任大名知府时,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1] 。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拒绝[1] 。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1] 。崇祯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京师(今北京)报警[1] 。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1] 。次年,进右参政,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1] 。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1] 。崇祯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击溃张献忠农民军[2] 。崇祯八年,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总督、兵部侍郎,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2] 。崇祯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2] 。崇祯十二年(1639年),象升率部在距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2] 。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还有少见的女英雄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

众所周知,明朝的灭亡是以崇祯皇帝自杀为标志的。然而,当明朝灭亡,清朝开始称霸起起伏伏的时候,又有一个王朝在挣扎,那就是南明朝廷南撤。这个与清廷斗争了近20年的朝廷,让现在的学者多了一个研究课题。而正是李定国和郑成功,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遥相呼应,共同反清,才能让这个极度弱小的朝廷在史书上留下笔墨。

然而,郑成功这两位功勋相同的将军却被历史学家反复研究,他的名声在民间不胫而走,人人皆知。而李定国的成就却鲜为人知。这位名将被历史和后人忽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李定国,明末著名的反清将领,被誉为“明末第一名将”。他的名字叫雨凝,出生在陕西榆林。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陕北农民起义领袖张的养子。正是在跟随张的这段时间里,李定国学会了行军打仗和军事谋略。自幼随张转战南北的李定国,成年后自然输给了别人。他英勇善战,多次表扬张。

在张死后,他带领他的军队到了明朝南部。李咏六年,也就是清顺治九年,李定国派兵八万,先攻湖南,后攻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他既勇敢又足智多谋,但他不是独自前进的。当他得知清军有援军到来时,他进行了战略撤退。清军追来,他就伏击清军。这一仗,清军之主被斩首,清军全军覆没。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清廷遭受重创,也为南明打开了新局面。

后来,清廷的俘虏吴三桂被李咏杀死,南明灭亡。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定国很生气,病了。后来与清廷斗争17年,病逝,享年42岁。当时云南还自以为是智者,不承认清政府的义士。都以李定国为榜样,说“愿我们云南人民不忘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他和郑成功一起被称为明清两代的“绝世豪杰”。黄宗羲曾盛赞李定国:“两大名将震动天下,是万历以来天下所不及的”!这是当时人们对李定国的最高评价和肯定。

李定国勇敢而足智多谋。明朝死后,怀着极高的志向,他没有自立,也没有倒向清朝。他和郑成功一起帮助弱小的南明,抗击清军,为南明奋斗了近20年。他是汉族人的榜样。

李定国为人宽厚,性情温和,不杀无辜。明朝末年,天下大乱,节操摇摇欲坠,即使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仍然对军队坐大有极大的限制。军队出击时,部队需要遵守五律:不杀生、不通奸、不抢掠财富、不宰杀牲畜、不纵火。他不批评别人,也不强迫别人。在没有希望反清复明的时候,他的一些部下想投靠清廷,就放了他们。

大义深重,养父张死后,虽然南明衰弱,濒临灭亡,但他仍以民族大义为重。他毅然率兵南明,从此南明与清廷抗争了近20年。可以说,南明这么多年的存在,绝对离不开李定国的大力反清。

下定决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誓死不渝。吴三桂杀了李咏之后,南明被灭。南明在的时候,李定国已经很难休息了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安徽泗县)人,他是朱元璋建立元朝的主要将领之一,大海生就一副长身体格,智力过人,朱元璋初起,即在涂阳(今属安徽)拜见了朱氏,被命为先锋,渡江作战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成为朱氏的侍卫首领,在徽州城下大破元将杨完的十万之众,又与邓愈,李文忠诸将败元师于淳安,攻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3000人,进枢密院判官,又克兰溪,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既下诸暨,移兵打绍兴,大败陈士诚军,朱元璋以宁,越重地,派大海镇守,继而再定处州七县,奉命攻打闽越襟喉之地信州,并改为广信府,进江南行省参知议事,坐镇金华,

大海善用兵,以“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作为信条,,深得士心,又好交结宾客,所至访求士人豪杰,刘基,宋谦,叶琛,章溢等明代名臣都曾受到他的举荐。但他没能看到朱元璋的全面胜利。他以江南分省知政事守婺州时,被自桐庐来归附的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杀害,蒋,刘,李三人预称作好计划,请大海支八咏楼前观弩,蒋英派人跪在大海马前,诈诉英过,蒋英乘其不备用槌将大海活活击死,大海没融会贯通在激烈的战场,而丧命小人手中,他九泉之下必抱撼不巳,

值得庆幸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忘记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元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在捉到蒋英后,朱氏亲命诛杀,刺其血祭奠大海,人们也没有忘记他,“及死,闻者无不流涕”,明张凤翼在《越国公世系序》中对胡大海作出崇高的评价,“英武如越国,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草疆场勋业本未而之,功臣庙祀巳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建笠者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

胡氏一门为明朝屡建奇功,不愧为明朝功臣世家,张凤翼说:“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二人佐命开基,拔城七十二座,血战三十百余阵,勋业昭箸,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子7人,长德济,跟随大海归顺朱元璋,以在婺州梅花门外败元兵,擒元将季弥章而知名于世,既下信州,朱氏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信州,破陈友谅将李明道,再破张士诚部将吕珍,擢浙江行省可丞,不久又过左丞,移镇杭州,从大将军徐达出定西,战中失利,被械至京中治罪,明太祖念其旧功,释放了他,并授都指挥使,镇守陕西,次子德源,德清,德淮,皆官至都督,殁于战中,(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

从次子德源,德清,德淮,皆官至都督,殁于战中,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德林徒居山东,胡氏才得以保存。从这一点看,德林是可以肯定有子孙后代传世的,尽可能山东胡姓就是德林的后代,

德山,德水都有子孙传世,襁褓不仕,说明年纪幼小不用参加打仗了,就不会未结婚就去世了。因为古代就是这样,有封赐,有官有父母,如果是草民,湮没一生,所以有没有传世只有自己族中留下一点记忆(民谱,族谱)所以明史,官史就不知道了,这里我引胡海的一段话来佐证这种现象:胡海说他去甘肃,古安定采集有关资料,在各个县志上找不到一点资料,到了(皇后村)原北魏胡芳胡太后出生地,的民谱中才有所记载,这也和胡大海的资料一样,他的三个儿子没官当了,务农一天到晚,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甚至到关东做劳工去了,所以在官家没有资料,自己有人,有资料有族谱,我认为今天有有民谱,有活人,有认为是胡大海的后人,就是胡大海的后人,明史真的就是没有一点失误吗?

这是一段,还有下面一段

胡大海后人家谱

始祖胡大海,帮助明太祖,一举克帝业,功高盖日月,宦居第一品。太祖赐府第,南京建应天,子孙世世袭,永远不更变。始祖大海建奇功于明朝,皇上太祖赐南京应天府做合家祖业,吾祖感皇上恩德,定南京籍应天府为祖籍。传至六代时,因奸阉专权,排斥旧臣后代,始祖之玄孙胡侃荣带领家小五百余口逃到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避乱。历时四代,人口发展到千余口,分做四支:胡理富一支迁四川广元;胡理荣一支迁贵州毕节;胡理元迁江西吉安;胡理恩迁云南曲靖胡家屯。地名是理恩先祖到后才起。

在曲靖历时八代传到献字时,逢明朝末代永历帝在李定国等护送下,从贵州去昆明,称昆明为滇都。经过曲靖时,胡献堂老先祖领家人迎永历于村旁,献给皇上金、银、粮食。………

永历帝感恩献堂老先祖忠厚,请老先祖去昆明共商反清复明大计,先祖得封号于昆明,先祖受封于明永历岁次已亥年三月,封号济国公,至今封印尚在。

后来吴三桂带领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逃入缅甸,从此滇都失败。永历臣民各奔前程,皇封胡家屯基业被外族分占。国公先祖逝世于曲靖胡家屯,葬于曲靖府小花巷,时值五世,生计无着,又才迁往以下各处:大支胡腾龙、胡腾柱领八弟兄迁金沙江边绞西。胡腾恩、胡腾弼六弟兄迁腾冲。胡腾尚、胡腾启迁永仁府。胡腾备、胡腾项迁大理府。胡腾景、胡腾芳迁宣威府。胡腾瑜、胡腾荣迁四川。胡腾飞领五弟兄迁广西。此迁于清乾隆五十八岁次甲寅冬月。

附:宣威有碑为证,胡泮英携家小自胡家屯迁至会泽。

由安迪和迈克尔主演的《龙珠传奇之无间道》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播出后,观众两极分化。很多人说这部电视剧其实就是为了好玩,里面几个年轻人的故事发展也挺有意思的。也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完全不符合历史,真的是对真实历史的侮辱。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演员何中华饰演的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第一名将。在清朝已经占据大势之后,他仍然带领明军与之对抗,使明朝得以生存。

《龙珠传奇》年,何中华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为大明尽忠的晋王李定国,一个是行走在皇宫内院的奸诈太监李德福。因为何中华单独饰演李定国和李德福,而且剧情还没有发展到最后,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德福的真实身份。有人说李德福是李定国的儿子李四行,有人说李德福是李定国的孪生兄弟,还有人说李德福就是李定国本人。

有不少人以为李德福就是李定国本人,一下子就自爆了。喊编剧导演出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李定国御敌于水火,战死沙场,是怎么跑到大清皇宫当太监的?

虽然薛庆成等人在剧情中解释说,李德福不是李定国。但由于李德福的身世是个谜,只要李德福的真实身份还不确定,就不能排除李定国就是李德福。如果李定国真的让编剧变成了宫中太监,他激动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李定国确实是真实历史中值得后人敬仰的大英雄。

李定国生于公元1620年,卒于1662年。他是明末著名的起义军领袖,南明大将。李定国早年被起义军首领张收养,崇祯三年跟随张在米脂起义。

一开始,李定国带领军队对抗明朝无法无天的统治。在此期间,李定国已经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为起义军立下了辉煌的战绩,被封为安西将军。张死后,李定国在张接掌起义军,继续反抗明朝统治。

顺治三年,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接清军入关。李定国迁都四川,四川沦陷后,联合明朝抗清的思想开始出现,并付诸实践。

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李定国选择了国家利益。明朝虽然没有办法,但还是汉朝政权。清军是外族政权,入侵中原是民族侵略。于是李定国选择与明朝残余势力联手对抗清军。

清顺治四年,与孙可望等人一起称王,建立政权。预计他将被称为平东王、定国定西王、刘文秀阜南王和艾能奇定北王。

清顺治六年,他接受李咏皇帝的称号,成为熙宁王。1988年,李定国和孙可望欢迎李咏皇帝进入贵州,并在安龙定居。骑八万大军出粤楚,北攻袁州,下攻郴州;伯南克荆州,宝卿武冈。桂林又破,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打衡州,杀太子尼堪,差点回湘。天下震动,清廷上下震动,明朝人民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复辟国家的希望。

李定国一手撑起了大明山,但他的突出功绩却为他人所恨。首先是台湾省的郑静,其次是孙可望。尤其是孙可望之乱,把大明推向了灭亡。

清朝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与李定国反目。因为孙可望不受欢迎,他们之间的斗争以孙可望的失败而告终。孙可望失败后,向清朝投降,并把南明的虚实全部告诉清军。不久后,吴三桂入侵云南,并

永帝逃往缅甸,李定国继续打仗。但由于清军迫于压力,缅甸国王不敢反抗,最终选择交出李咏皇帝。清康熙元年,李咏被吴三桂绞死。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而死,留下遗言,命令子女永远不要被清除。

年的李定国的确是一个忠义之人。虽然与真实历史有出入,但李定国并没有早死,而是活到康熙时期,为大明光复而战。但其实结局也没什么不同。清军入关多年已站稳脚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为李定国复辟。真的希望不大。而且编剧虽然改编了一些历史,但背景还是清朝。他改变不了整个历史,所以不可能在剧中还原李定国。

今天竹简要讲的故事可能比较悲伤,但却是一个民族最不应该忘记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做李定国,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是张献忠养子,是反抗明末暴政的农民军英雄,二十几岁就以20骑破襄阳,在当时的起义军中威势赫赫,襄阳大捷也为张献忠的起义军走向辉煌的重要转折。 但是如果仅此而已他也不值得为后人大书特书。比起农民起义军这个身份,他更是一个民族最后的英雄,最后一个血性男儿! (一)农民起义 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各地饿殍遍野,农民起义也渐成燎原之势,逐渐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此时年仅10岁的李定国,正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求生。 当然幸运的是他遇见了张献忠,张献忠见李定国聪明伶俐,便将他带到军营,抚养其长大。和李定国一样幸运的孩童的还有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三人,他们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日后成长为大西军的「 ”四将军”,为了张献忠征战沙场。 后来在和明军的一次次较量中李定国渐渐成长,二十几岁就以20骑大破襄阳,直到张献忠进入四川成为大西国皇帝,李定国一直奔走在为了张献忠的事业而奋斗。但是世事无常,清军入关了。 或许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清军入关是什么,但是可以看做是七七事变爆发了,敌寇入侵了。同样是外族入侵,那么同样就注定是血腥的屠杀和反抗! 在清军兵临川蜀时,张献忠就召集四名养子,说:「 ”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和大明斗了一辈子,到了清军入关,张献忠还是放下了一辈子的仇恨,因为他也明白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 (二)联明抗清 1647年,张献忠的大西军与豪格所率领的清军在西充凤凰山对垒。两军交战时,张献忠为清军暗箭所伤,阵前殒命。张献忠是李定国的养父。杀父之仇、民族之恨,此仇不共戴天。 随后大西军残部追随着张献忠的遗志联明抗清,以大哥孙可望为首,率领大西军残部且战且走,最终占据了云贵两省地区。 在占领云贵两省后,孙可望、李定国等人苦心经营,并废除了大西国号,确立「 ”共扶明后,恢复江山”的政治方针。昔日的起义军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后来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弘光皇帝等大明的宗室不断被立为皇帝,然后死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总有不屈服的 会聚集在大明的旗帜下,为了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做最后一搏。 1649年,尚可喜率清军攻陷广州,孔有德率军攻陷桂林。两广失陷,永历朝廷兵败如山倒,永历帝也开始四处逃跑。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向贵州的孙可望求助。 随后孙可望将永历帝迎奉到贵州安隆千户所城安置。大明朝还有最后一个旗帜没有倒下, 更加没有倒下,从福建的朱成功到浙江的张名振,到江西,到两广,到云贵的原大西军。大明还没有灭亡,华夏五千年文明还有着无数热血男儿! (三)两厥名王,天下震动 1651年,这支以原大西军为主的抗清武装挥师北上,开始了对清军的绝地反击。1652年,李定国率部由黔入湘,一举攻陷靖州、武冈。 而李定国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强敌,便是当时封藩广西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孔友德原为东江军毛文龙部第一悍将,但是带领东江军登州兵变,携西洋火器大炮和新式陆军投靠了满清,可谓大明除吴三桂外第一罪人。 经过一系列战役,李定国所部连破孔有德部将,终在大榕江决战中,大败孔有德所部精骑,是役清军「 ”弃甲断骼遍于溪谷”,即使是偏向满清方的史料也称「 ”象阵前列,劲卒山拥,尘沙蔽日,马闻象鸣皆颠厥”「 ”王师大奔,死亡不可胜计,横尸遍野”。 孔有德精锐俱亡,绝望之下,全家自焚,这是明清战争中满清方面阵亡的第一个亲王级将领。一时间,整个江南震动,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起。 李定国击杀满清汉军第一名王,进而光复广西,自此名扬天下。此战后满清遣努尔哈赤之孙、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三贝勒、八固山贝子部,满汉大军合计十万精锐南征。要知道此时的明清当初的豪格、多尔滚兄弟等将领死去,尼堪已经是此时满清的第一统帅了。 李定国于衡阳迎战,定下四面埋伏之计,先亲率主力四万,与清军接战,佯败二十余里。尼堪狂妄不已,加之俘获大象四头、战马八百多匹,遂钻入李定国早给他埋好的伏击圈。 四万明军伏兵杀出,清军猝不及防,阵势大乱,尼堪冲杀突围不得,被明军阵斩当场,清军失去主帅,溃不成军。 衡阳之战,李定国以八万对十万,野战中阵斩满清亲王尼堪,歼其精锐所部,一举打碎了自努儿哈赤起兵几十年来,八旗兵野战战无不胜的神话。 当时黄宗羲称为「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的卓越战绩。战后清廷震怖,一度竟准备放弃西南七省。 如果接下来,各地明军能够通力合作,奋力杀敌,或许大明还有希望,华夏文明还有希望!可惜没人理会这个一心天下的将军。 于是李定国只能自己独自攻打广东,可惜李定国呕心沥血策划的战略并没有得到响应。初次攻打肇庆,李定国孤军奋战,遭到清军顽抗,福建郑成功军和潮州郝尚久军迟迟没有消息,不得已只能撤回广西。 1654年三月,李定国再次出兵广东,率领数万大军,配备大象、铳炮,前往新会。然而在此战中清军为了守城竟然大肆以人为食,整整七万人成了 的粮食!终于击退了明将李定国所率大军。 「 ”自被围半载,饥死者半,杀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天降丧乱,未有如是之惨者也。”——《新会县志》「 ”定国至高明,擒敌将郭虎、杜豹,遂围新会。久之,城中食尽,略人为脯,死者男女七万余。人谓旦夕必降,按兵以待。”——《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十二·异姓亲王死事传》 明军顿兵城下数月不克,又不幸流行瘟疫,士气大衰。此时清军大量援军已开进岭南,而原计划要来会师的盟友郑成功部又失信不至,李定国被迫撤军,而且还放弃了之前光复的粤西各府,退守南宁。 (四)国破家亡,一个民族彻底覆灭 李定国在两厥名王如此大胜之下,仍旧不能大幅度收复失地,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大西军此时的首领,大明的秦王孙可望! 当李定国、刘文秀率军抗清之际,身居贵阳的孙可望早就有了将永历帝取而代之的野心,但是他更怕屡次击败清军的李定国,于是数次在后面拖后腿,不欲李定国建功立业。后来永历皇帝逃出贵州,跑到李定国控制下的昆明中。 1657年,孙可望从贵阳发兵,合兵十四万,进攻云南,要李定国、刘文秀交出永历帝,三王之乱爆发! 此时昆明城中,李定国只有抗清剩下的残兵三万人,而孙可望则是大军压境。但是由于孙可望不得人心,李定国却奇迹般的取胜了 孙可望走投无路之下竟然选择了投清,向多年的对手、杀父仇人的清廷投降。然后在带路党孙可望的领导下,刚刚经历三王之乱的永历朝廷终于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灰飞烟灭了,而与之一同破灭的则是李定国最后的希望,同样也是一个五千年民族最后的希望。 1659年,李定国带兵渡过潞江(今怒江),在磨盘山重整旗鼓。他原本打算凭借此地地势,埋伏奇兵,趁清军轻敌之机,歼灭清军三路大军的吴三桂所部。 可惜李定国手下参军叛变,将实情告知吴三桂。于是两军很快混战在一起。纵使南明军作战勇猛,也完全处于劣势,此战李定国惨胜,但是也失去了最后的精锐兵力和吴三桂拼命。 李定国并没有绝望,而仍旧在与清军周旋,在云南的山林里坚持打了整整三年的游击战。 可惜他不知道,逃到缅甸的永历帝已被缅王挟持。当吴三桂大军来到缅甸边境,声称要过江屠城时,缅王惶恐,将永历帝献上。 1662年,四月十五日,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结束了近二十年的逃亡生涯。 抗清的最后一面旗帜轰然倒塌,一个民族最后的希望轰然倒塌。 随后李定国在忧愤中追随着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而去了。这个国家和这个五千年文明的最后一个血性男儿就这样故去了。 直到民国时期,蔡锷等云南人才重新找出来这个民族英雄,章炳麟说:「 ”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其实何止是滇人,每个 都不应该忘记这位英雄。 「 ”愿吾 ,毋忘李定国!”

现在历史上公认,明朝的覆灭源于李自成、张等农民势力的大规模起义,使国家长期受到战争的侵蚀,以致被外敌乘虚而入。

崇祯死后,朱明诸侯纷纷拥戴,希望延续明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曾经轰轰烈烈,最终却因为内斗而逐渐消融。

鲜为人知的是,在南明朝廷举步维艰的时候,其唯一可以称得上顶梁柱的大将,就是大反派张的养子。历史习惯于讽刺。当年跟随张剿灭明军的将士,为维护明朝的一脉而英勇奋战。

这个人就是李定国,著名的民族英雄,长期以来被西南汉族人民铭记和纪念。

张的四个养子

根据目前可以确认的史料,李定国生于1620年。他出身贫寒,应该是农民的儿子。1630年,张起义时,十岁左右的李定国加入了张的抗军,并逐渐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成了张的养子和大将,智勇双全,人称“万人敌”和“小尉迟”。

当时,张有四个拔尖的干儿子,分别是、李定国、和艾能奇。,孙可望、李定国等四人一起称王,合力在滇建立根据地。在这个根据地,孙可望无疑是老大,但李定国等三人也有自己的嫡系。

李定国认为自己是明朝的臣民,现在被强大的外族侵略者侵略,应该和明军冰释前嫌,共同抗清。他经常劝说孙可望联合明朝。于是在1649年,孙可望写信给南明李咏政权,表示愿意帮助南明政权抵抗清兵。从此,长期威胁明朝的大西农民军成为南明的一支重要力量。

1652年,清朝定南王孔有德从桂林进攻贵州。李定国有据可查的北伐,率领东路军进入湖南,接连打胜仗,然后进入广西。他绕到桂林孔有德的后面,痛打孔有德。

孔有德是清朝的领袖,与当时的吴三桂、尚可喜、耿齐名。结果李定国杀了他,孔有德额头中箭。他知道生来必死,就杀了他的妾,把财宝放在房间里,然后自焚。李定国收复广西。

随着孔有德的去世,范思成了三藩市。后来康熙平藩,而不是平藩,不得不感谢李定国的贡献。

光复广西后,李定国再次北上湖南,在衡阳大获全胜,杀死清军主帅尼堪亲王。此后,湖南被明军收复。李定国一年之内杀了两个名将,轰动了天下。

1654年,李定国与台湾省郑成功联系,约定东西联合,收复两广,使明朝控制的领土连成一片,然后沿江北伐,复兴大业。然而,郑成功的军队未能按时推进,导致李定国孤军作战,最终失败。

明朝最后的支柱

随着南明皇帝之间的明争暗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西征大军逐渐成为明朝的军事力量

孙可望不仅降清,还赠送了云贵地图和大量西南军事情报,使南明失去了地缘优势。清朝没有办法对付南明政权,几乎准备放弃西南诸省。有了孙可望的情报,它有信心再次进攻云贵。

孙可望离开后,李定国成为南明李咏政权最后的中流砥柱。

1658年,吴三桂入侵云南,南明失守。

1661年,李定国护送李咏到缅甸,然后独自率军返回。

同年,缅甸发生政变。李咏皇帝被缅甸新国王献给吴三桂,然后被绞死。

1662年,李定国得知李咏驾崩,悲愤而死。李定国死后,为西南各族所悼念祭祀,葬地与李定国庙合建,又称“汉王庙”。

严格来说,郑在台湾省的政权已经独立于明朝,所以李定国是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个支柱大臣。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他坚持抵抗清兵。虽然大事未成,未能扭转朱明的颓势,但他仍可称为一代英雄,应被后人铭记。

我国有哪些民族英雄,在哪个朝,干了什么事

比较不太出名的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