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蒙古族到底分为几个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近现代蒙古族到底分为几个部?,第1张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约有600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据2004年统计,41708万万占总人数的70%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北、甘肃等8省、自治区的巴音郭楞、博尔塔拉、海西等三个蒙古族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肃北、河南、阜新、喀喇沁左旗、前郭尔罗斯、杜尔伯特等七个蒙古族自治县,其余则聚居或散居在宁夏、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22个省、市、自治区地。蒙古族的这种分布现状有三个特点:一是聚居地规模差别大,大到一个自治区,小到一个村庄;二是聚居地区多,仅自治地方就有11个;三是聚居地的范围广,从东北到西北,从内蒙古到大西南,分布在十多个省区。蒙古族地理分布现状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首先,政治统治的需要。随着蒙古族日益强盛和占领区的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统治,1260年忽必烈把统治中心从漠北的和林迁到燕京。1271年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后,把被占领的地区分为许多块封建领地,由蒙古人直接管理。没有被分封的地方,也是派蒙古族担任军政首领。这样,蒙古族的分布范围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由蒙古高原扩大到全国各地及中亚一些地区。其次,是民族斗争的结果。元朝灭亡之后,大部分蒙古人退回漠北地区,建立北元,统治蒙古地方;一部分留在原来的封地内。为了防止北移的蒙古人的侵扰,明代在东起辽宁,经今内蒙古地区和甘肃北部,西到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二十多处蒙古族卫所。以后蒙古族又经过统一和分裂,一部分又迁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清代进一步加强了对蒙古族统治,参照八旗制调整了蒙古大小封建领地,建立了盟旗制度,从而使蒙古族的地域分布基本上固定下来,沿袭至今。目前蒙古族聚居在内蒙古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甘肃等地的分布现状都是这样形成的。还有少数蒙古人加入军队或作为官员被派遗到各地,加上元朝灭亡后留在当地的少数蒙古人,就形成了目前河南、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地一些散居分布的现象。由于工作、成分改变等原因,北京、天津,东南及沿海,云贵川、山东人口有明显变化。

1.河北省蒙古族的来源有四部分:一是世居的蒙古族,包括喀喇沁部和察哈尔部;二是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的后裔;三是清代驻守围场的蒙古八旗兵丁及其家属;四是清朝政府派驻各地驿站、关隘及城镇驻防的蒙古八旗官兵。另外,清代前、中期,清政府派往各地驻防、当差的八旗兵中有部分蒙古八旗官兵,主要分布于山海关、沧州、保定、遵化、雄县、玉田、三河、易县、张家口等市、县,以后逐渐在当地定居。其他地方蒙古族,多是部队转业、学生分配或工作调动而定居的。喀喇沁部:元、明、清三代,河北平泉、围场、承德、隆化等县,为蒙古喀喇沁部的游牧地。清代分属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旗。这里的蒙古族世居此地,以游牧为生。现居此地的蒙古族人,多为其后裔。察哈尔部:张家口地区的崇礼、赤城、张北、沽源、尚义、康保及承德地区的丰宁、围场、隆化县一部,历史上是察哈尔部蒙古游牧地。清代,分隶察哈尔蒙古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现居此地的蒙古族人多为其后裔。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厄鲁特蒙古达什达瓦部原居新疆伊犁河畔。清乾隆十年(1745),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贵族为争夺汗位展开混战,达什达瓦父子三人战死。二十年(1755)九月,达什达瓦寡妻车臣莫尔根哈率部众离开战乱的伊犁,投归清政府。到二十四年(1959)五月,达什达瓦部2136人来到承德。清政府将他们编入驻防八旗。并将五道梁、狮子园一带地方划为牧地。供他们游牧。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在新疆伊犁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二十九年(1764),达什达瓦部500名士兵及家属又重还新疆,其余部众仍留在承德。今承德市狮子沟镇、喇嘛庙村附近的蒙古族即其后裔。守围蒙古八旗:清康熙二十年(1681)设置木兰围场。初由蒙古王公管领围场事务,设围场总管大臣,并拨派满、蒙八旗兵驻守围场。辛亥革命后,蒙古八旗兵丁及眷属定居下来,成为当地居民。另外,清代前、中期,清政府派往各地驻防、当差的八旗兵中有部分蒙古八旗官兵,主要分布于山海关、沧州、保定、遵化、雄县、玉田、三河、易县、张家口等市、县,以后逐渐在当地定居。蒙古族是河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1997年底统计,全省有蒙古族人口1438万人。全省11个市都有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承德(1229万人)、张家口(091万人)两市境内。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平泉县。有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个,蒙古族乡3个。河北蒙古族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除张家口坝上地区和平泉县北部一些蒙民会讲蒙语外,其他地方的蒙古族很少有人会讲蒙语。近年来,河北加入“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组织”,每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一些蒙语人才,平泉县和尚义县蒙中和蒙小开设蒙语课,推动了蒙古语文的发展。

2.黑龙江省的蒙古族聚居在松嫩平原中部。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辽阔,河流纵横,水草丰美,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蒙古族在这里从事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洪熙年间,成吉思汗次弟哈布图哈撒尔的14世孙奎孟克塔斯哈喇就游牧在这里,15世纪中期,奎孟克塔斯哈喇的孙子爱嘎析产分牧来到嫩江东岸,以其分牧次序为四而称为杜尔伯特部。千百年来,骠悍的蒙古族人民,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土地上生息繁衍。现在,全省蒙古族有98万多人,其中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就有3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左右。蒙古族人口较多的还有肇源、泰来等县。他们主要以牧业为主,或农牧结合。

3.四川省蒙古族现约有两万七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盐源、木里两县。居成都的蒙古族最早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八旗官兵身份入川,约占当时在川八旗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在凉山州的蒙古族最早在元代来川,因与当地一些民族杂居,习俗多有交融。原编入八旗的蒙古族有骑射等独特习俗。现建有4个蒙古族乡。城镇蒙古族现通用汉语文,习俗与当地主要民族基本一致居城镇者从事各种行业。凉山州的蒙古族以农业为主,兼及林、牧业。

4.上海市蒙古族。最早是元代随蒙古军队攻占江南而开始在上海地区定居的,较大规模地迁居上海则是在清代,尤其是上海开埠以后。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上海后,一方面在上海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另一方面委派了大批的官员,其中有不少是蒙古族。当时仅任职松江府和下属的华亭、上海两县以及平江路的嘉定、扬州路的崇明两州的蒙古族官员就有四五十人,他们中有些后来就定居下来了。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把蒙古降众和原先编在满洲八旗中的部分蒙古人分编成蒙古八旗。清入关后,蒙古八旗成员参与了清王朝对全国各地的统治,担任了中央、地方政府与军队中的各级官员。清代上海地区的各级政府、军事官员中就有不少蒙古人。同时,清代在上海的驻军之规模也大于前代,尤其是上海开埠以后,驻军数量更多,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蒙古人,这些蒙古官兵中有些后来就定居在上海。蒙古人较大规模迁居上海是在清宣统三年(l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导致了清朝八旗制度的瓦解,原驻守镇江等地的清军中的蒙古人及其后裔遂陆续来到上海定居。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事变至民国26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期间,又有一批蒙古人来到上海定居。到1951年,上海已有蒙古族同胞1000人。解放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又有一些蒙古族同胞陆续迁居上海,成为上海蒙古族的又一来源。

5.云南省蒙古族。云南的蒙古人,有一部分是随云南王、梁王以及其他诸王一起迁去的人户,更多的原是蒙古军户,他们或者在路经云南远征边区邻国的往返途中留镇其地;或者是被直接调来镇守云南的。元灭亡后,当地的蒙古军户逐渐和汉人军户一样,与编户齐民参错相处,绝大部分融合于汉族或别的民族之中。只有在个别地方,他们仍相对集中地聚居,达数百年,同时还一直保留着对祖先的记忆。例如元朝曾于临安西"曲陀、阳关之原"置都元帅府,以重兵戍之。在这里屯驻了一支蒙古军队。他们的后代,至今仍聚居于通海县西的几个相邻的自然村落中,约有4000多人。今丽江巨甸纳西族中以“元”为姓氏的家族,他们本来是蒙古人,羼入纳西族后,即以“和”为姓氏,而且忘记了自己的祖籍。清嘉庆年间,云贵总督从他们祖坟的塔形蒙古文墓碑了解到这个家族祖籍在蒙古,以后他们才将姓氏从“和”改为“元”。

  四、太祖努尔哈赤诸女

  长女(1578一1652):固伦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褚英与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仅11岁就嫁给栋鄂氏何和礼,因此称东果格格,亦称东果公主。 何和礼,明人译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岁时袭其兄位为栋鄂部长,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可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重视。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之一,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为参决军国大事的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间授世职三等总兵官,后称三等子,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时年64岁,顺治时追谥温顺。东果格格于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时年75岁。 

  次女(1587—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万历十五年(1587)生。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又将此女在天命年间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称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时年51岁。嫩哲格格于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时年60岁。 

  三女莽古济(1590一1635):其母为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衮代,莽古尔泰、德格类、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岁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未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 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2女,1女嫁豪格被豪格杀死;另1女嫁岳托,岳托亦要杀死她,被皇太极所阻。 

  四女穆库什(1595—1659):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努尔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岁时嫁给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来复将其嫁给后金的开国元勋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称和硕格格,亦称和硕公主。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比穆库什小一岁。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努尔哈赤在世时,两人碍于努尔哈赤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关系,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和。祟德二年(1637)他们的女儿因嫁给尼堪(褚英的第三子)没有生育,就将女仆所生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因此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时年65岁。图尔格后来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 

  五女(1597—1613):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及努尔哈赤的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岁时嫁给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的次子党奇(达启)为妻。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时年17岁。 

  六女(1600一1646):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五女为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岁,嫁给海西女真叶赫纳喇氏苏鼐。苏潮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顺治三年(1646)去世,时年47岁。 

  七女(1604—1685):乡君品级。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岁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终年82岁。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天命十年(1625)年14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时年65岁。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时年35岁。 

  养女巴约特格格(1590—1649):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其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后金天命初年努尔哈赤将其收养宫中,封为郡主。天命二年(1617)年28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巴约待台吉恩格德里,遂称巴约特格格。恩格德里于万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尔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聪九年(1635)迁居东京辽阳,后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卒。公主在天聪九年晋封为和硕公主。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时年60岁。 

  养孙女肫哲公主(1612—1648):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恪僖贝勒固伦之第二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天聪六年(162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去世,时年37岁。 

  太宗皇太极诸女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熬 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二女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三女(1628—1686):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时年59岁。 四女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五女阿图(1632一170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12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六女(1633—1649):固伦公主。皇太极的第六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I 641)许配给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元年(1644)12岁时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时年17岁。夸札在顺治五年(1648)因罪被罚锾。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五年去世,时年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煤》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九女(1635一l 652):皇太极的第九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侍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1648)14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纳咧氏,与皇太极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为县君。顺治八年(1651)八月17岁时嫁给瓜尔佳氏一等公辉塞。但是婚后不到3个月,辉塞就去世,公主一直没有再嫁,十八年(1661)公主去世,时年27岁。 

  十一女(1636——165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太极的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号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12岁时,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七年去世,时年15岁。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十二女(1637—1678):皇太极之第十二女。其母为皇太极之庶妃(不知姓氏)。祟德二年(1637)三月十五日生,初封乡君品级。顺治八年(1651),15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头等侍卫班第。康熙十七年(1678)去世,时年42岁。班第在康熙十年(1671)任理藩院侍郎,三十年(1691)任理藩院尚书。三十九年(1700)去世。

  十三女(1638一1657):皇太极之第十三女。其母为皇太极的庶妃纳喇氏,与皇太极的六子高塞、十女同母。祟德三年(1638)七月初七日生。顺治九年(1652)15岁时嫁给副都统瓜尔佳氏拉哈。十四年(1657)四月去世,时年20岁。 

  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佳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佳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养女一(1615—1637):和硕公主。皇大极的从兄克勤郡王岳托之第一女,皇太极抚为己女。其母为哈达纳喇氏。号和硕公主。天聪二年(1628)14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曼珠习礼。祟德二年(1637)册封为和硕公主,是年七月十九日去世,时年23岁。曼珠习礼与公主婚后,赐号达尔汉巴图鲁,祟德元年(1636)封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晋封为和硕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年(1665)去世。 

  养女二(生卒年不详):皇太极康惠淑纪博尔济吉持氏巴特玛·璪所抚养的蒙古女,皇太极命其十四弟多尔衮娶之。而多尔衮的10个妻妾中有6人是蒙古族。 

  世祖福临系 

  长女(1652—1653):福临的长女。其母是福临的庶妃陈氏,与福临五子常宁同母。顺治九年(1652)三月十五日生,顺治十年十月殇。年仅2岁。 

  次女(1653一1685):和硕长公主。福临的二女。其母为福临的庶妃杨氏。初封和硕公主。康熙六年(1667),15岁时嫁给瓜尔佳氏讷尔杜。纳尔杜官领侍卫内大臣加少博。康熙八年以从辅政大臣鳌拜罪被夺官,后复起,十五年(1676)加太子少师,是年卒。康熙年问,公主晋封恭悫长公主。康熙二十四年(1685)十月去世,时年33岁。 

  三女(1653—1658):福临之第三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巴氏,与福临长子牛钮同母。顺治十年(1653)十二月十三日生。顺治十五年三月殇,时年6岁。 

  四女(1历4—1661):福临之第四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乌苏氏。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韧二日生。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去世,时年8岁。 

  五女(1654—1660):福临之第五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王氏。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二十日生,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时年六岁。 

  六女(1657—1661):福临之第六女。其母为福临之庶妃纳喇氏。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六日生。顺治十八年二月疡,时年仅5岁。 

  养女一(1648—1691),和硕公主。福临兄承泽亲王硕塞之二女,其母为纳喇氏。顺治五年(1648)八月二十二日生。后抚养宫中。顺治十七年封和硕公主,时年13岁,嫁给平南王尚可喜之七子尚之隆。尚之隆官至领诗卫内大臣。公主后来被封为和硕和顺公主。康熙三十年(1691)十一月去世,时年44岁。 

  养女二(1652—1673):和硕公主。福临从兄安郡王岳乐之第二女。顺治九年(1652)五月生,后抚养宫中.封和硕柔嘉公主。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12岁时嫁与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耿聚忠初授—等精奇尼哈番,后加太子少保,又进太子太保、康熙二十六年(1687)。公主于康熙十二年(1673)去世,时年22岁。 

  养女三(1653——1729):固伦公主。福临从兄简亲王济度之第二女。顺治十年(1653)六月十三日生。其母为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福临抚养宫中,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18岁时嫁给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班第。康熙十三年班第袭父爵为科尔沁达尔汉亲王。康熙四十九年(1710)班第去世。雍正元年(1723)晋封公主为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时年77岁。 

  圣祖玄烨系 

  长女(1668—1671):玄烨的第一女。其母为玄焊庶妃张氏,与四女同母。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康熙十年(1671)十月殇,时年3岁。 

  次女(167l一1673):玄烨之第二女。其母为玄烨庶妃董氏,即端嫔。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殇,时年3岁。 

  三女1673—1728):固伦公主。玄烨之第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马佳氏,即荣妃,与长子承瑞、四子赛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十子允祉同母。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1691)元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时年19岁。乌尔衮系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于鄂齐尔的次子,其母是清太宗皇太极之五女淑慧长公主。康熙四十三年(1704)乌尔衮袭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十八年(1719)从征康熙,六十年(1721)车子军。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受封为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时年56岁。 

  四女(1674—1678)玄烨之第四女。其母为玄烨庶妃张氏,与长女同母。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初十日生。康熙十七年(1678)殇,时年5岁。 

  五女(1674—17l0):和硕公主。玄烨之第五女。其母为玄烨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之次子噶尔臧。噶尔臧,乌梁罕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喀喇沁杜凌郡王。康熙五十年(1711),因罪削爵。康熙六十一年(1722)去世。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设护卫长史,核贝勒例。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公主去世,时年37岁。 

  六女(1679一1735):固伦公主。玄烨之第六女。其母为玄烨贵人郭络罗氏,与十九子允(礻禹)同母。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时年19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敦多市多尔济系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之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袭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雍正元年(1723)复封亲王。乾隆八年(1743)去世。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时年57岁。 七女(1682.6——1682.8):玄烨之第七女。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十一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九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日生,八月即疡。 

  八女(1683.6—1683闰6):玄烨之第八女。其母为玄烨皇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九日生,闰六月殇。 

  九女(1683—1702):固伦公主玄烨之第九女。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十一子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十二女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岁时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舜安颜是佟国维之孙。康熙四十八年因党附允祀,削其额驸,禁锢于家,后释免。雍正二年(1624)总督三凌班务,授领侍卫内大臣。是年去世。公主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时年20岁。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十女(1685—1710):固伦公主。玄烨之第十女。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嫁与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台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孙。康熙三十—年(1692),其祖父丹律携他自居地塔米尔投归清朝.玄烨十分高兴,授其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康熙四十五年与公主成婚,授和硕额驸,并赐贝子品级。奉命回驻塔米尔旧地.击败准噶尔兵入侵。康熙五十九年(1720)从傅尔丹多次击败准噶尔兵,授札萨克。雍正元年(1723)特诏封为多罗郡王。雍正二年(1724)驻守阿尔泰。雍正五年(1727)偕内大臣四格等赴楚库河与俄罗斯使节瓦萨立石定界签订“布连斯奇条约”。雍正九年(1731)大败准噶尔军获鄂登楚勒大捷,晋封为和硕亲王。赐银万两,又授其为喀尔喀大札萨克。雍正十年(1732)又获光显寺大捷,赐号超勇亲土,晋封固伦额驸。雍正十一年(1733)为定边左副将军进驻科布多。乾隆元年(1736)驻兵乌里苏雅苏台。乾隆六年(1741)清廷从土谢图汗部分出20旗赐予他,统称赛音诺额部。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入祀京师贤良祠。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l0)去世,时年26岁。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死后葬于京师郊外,后与策凌合葬。公主与策凌所生子成衮札布初被封为世子,策凌去世后袭爵为札萨克亲王兼盟长。 

  十一女(1685—l 686);玄烨之十一女。其母为玄烨温僖贵妃钮枯禄氏,与十八子允礻我同母。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殇。 

  十二女(1686—1697):玄烨之十二女。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十—子胤禛、十四子允祚、二十三子允禵、七女、九女同母。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二十四日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时年12岁。 

  十三女(1687—1709):和硕公主。玄烨之十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二十二子允祥、十五女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0岁时受封为和硕温恪公主。是年嫁与博尔济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仓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萨克多罗杜凌郡王毕里哀达赍次子,初名班第,赐名仓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袭封郡王。雍正五年(1727)以擅请准噶尔使入藏熬茶夺沦罪削职。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时年23岁。 

  十四女(1689—1736):和硕公主。玄烨之十四女。其母为玄烨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 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孙承运系振武将军甘肃提督孙思克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袭父遗爵,封为一等 男,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时年48岁。 

  十五女(1691一1709):和硕公主。玄烨十五女。其母为玄烨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二十二子允样、十三女同母,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受封为和硕敦恪公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8岁时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多尔济。多尔济于康熙五十八年(17l9)因罪革额驸,仍给台吉品级。康熙五十九年(1720)去世。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去世,时年l9岁。 十六女(1695——1707):玄烨之十六女,其母为玄烨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二十一日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殇,时年13岁。 

  十七女(1698一1700):玄烨之十七女。其母为玄烨庶妃刘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十二日生。康熙三十九年(1700)早疡,时年3岁。 

  十八女(170l一1701):玄烨之十八女。其母为玄烨和嫔瓜尔佳氏,即敦怡皇贵妃。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十八日生,生下不久即殇。 

  十九女(1703—170 5):玄烨之十九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高氏,即襄嫔,与二十九子允禝,三十子允禕同母。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十四 日生。四十四年(1705)二月殇,时年3岁。 二十女(1708—1708):玄烨之二十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钮祜禄氏。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初九日生,十二月即殇。 

  养女(1671—1741):固伦公主。玄烨之弟恭亲王常宁之弟一女,其母为常宁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抚养宫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20岁时封为和硕纯禧公主。是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班第。班第系科尔沁郡王奇他持之从孙。累官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雍正四年(1726)卒。乾隆十八年(1753)追谥恭勤。康熙三十一年(1692)即公主嫁后的第三年,为其设护卫长史,视贝勒制。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为固伦纯禧公主。班第卒后,公主居京帅。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时年71岁。

  有字数限制,你自接看链接吧,或者在百度 直接输 格格 两个字 就能找到这些了

努尔哈赤: 长子褚英:1580-1615。先后赐号“洪巴图鲁”、“阿尔哈图土门”,填充贝勒。与诸弟不合。1613年以诅咒事被幽禁。二年后卒。 次子代善:1583-1648。礼烈亲王。四大贝勒之一大贝勒。另两大铁帽子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也都是代善的后代。 三子阿拜:?-1648。镇国勤敏公。 四子汤古代:?-1640。曾封三等镇国将军。后以丢弃滦州城罢固山额真,被抄家。崇德五年卒。 五子莽古尔泰:?-1632。四大贝勒之一三贝勒。后与皇太极不合,降为多罗贝勒。天聪六年十二月卒。后被告发有反志,追夺爵位。 六子塔拜:?-1639。辅国悫厚公。 七子阿巴泰:?1646。饶余敏亲王。战功赫赫。第四子是安亲王岳乐。 九子巴布泰:?-1655。太崇德六年,封三等奉国将军。顺治二年,晋一等。四年,晋辅国将军。寻晋辅国公。八年,晋镇国公。十二年,卒。諡曰恪僖。 十子德格类:?-1635。曾封和硕贝勒,掌户部事。屡有战功。死后被告发与莽古尔泰同谋有异志,追削贝勒。 十一子巴布海:?-1643。曾封镇国将军。与谭泰不和,屡坐罪。后因攻讦谭泰,与其子阿喀喇一起被处死。 十二子阿济格:1605-1651。曾封英亲王。屡有战功。顺治八年,被告欲谋乱,削爵幽禁。十月,赐死。 十三子赖慕布:?-1646。曾封奉恩将军。顺治二年卒。顺治十五年五月追封谥为辅国介直公。 十四子多尔衮:1612-1650。 十五子多铎:1614-1649。豫亲王。 十六子费扬果:皇太极时以大罪被正法,削去宗籍。康熙十二年(1713)恢复宗室籍。

清代满蒙联姻是非常频繁的,确实有大量公主下嫁蒙古,根据统计,从努尔哈赤开始,整个清代一共有110名公主(格格)嫁到蒙古,平均每两年就要嫁一次。

这种频率的联姻,确实很高了,但令人不解的是,清代公主生育率却很多。根据史料记载,清代公主生育子女的不多,驸马的子女大多为侧室所生。

究其原因,有人归结为清代公主婚姻的特殊制度,驸马不经宣召,不能与公主同房,而宣召的权力,也不在公主,而在保姆,如果公主不贿赂保姆,连自己的驸马都见不到,更别说生儿育女了。

据说只有道光的女儿才破了此例,这位大公主想见驸马符珍被阻,直接向皇帝老爸告状,最后收拾了保姆,与驸马生育了8名子女,堪称清代公主生育之最。其实,除此之外,也还是有夫妻感情亲密的公主、驸马。

比如皇太极的大女儿,嫁给蒙古敖汉部的班第,驸马多次为皇太极出生入死立下战功,后被封为扎萨克多罗郡王,敖汉部的领旗者。二人共生育4子1女,其子女也保持着清朝皇室的通婚。

但总体来说,清代公主生育率确实不高,而且寿命不长,平均只有十几岁,成年后也大多活到二十多、三十多岁就过世了,像皇太极那位婚后生活不错的大女儿,也只活到38岁。早夭也是公主们子嗣不胜的重要原因

虽然公主们生育的子女不多,但一旦出生并长大,势必会继承父辈的爵位、财产。比如,前面提到的敖汉公主(皇太极之女),生下的4子1女,儿子但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女儿则嫁给一位汉官,收拢当时汉臣心思。

而康熙时期,恪靖公主下嫁蒙古喀尔喀部落,也生了4个儿子,老大继承了汗位,还娶了一位清朝公主。纯悫公主则嫁给蒙古亲王策凌,策凌是成吉思汗的后人,身份特殊,纯悫并非他的原配妻子,而是继妻,但二人育有一子,后被封为一等台吉。

从这些情况来看,清朝皇帝比较强势时,公主们往往嫁得比较好,婚后生活也更幸福,子女地位更高。因为当时的蒙古事实上为清朝的附庸,公主的子女当然地会继承爵位,并心向母亲的故国,这也会造成蒙古贵族的不清。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蒙古人不愿意清朝公主们生下子女。到底是因为身体原因,还是政治原因,导致清朝公主们生育极低,这就留待后世自由心证了。

  [编辑本段]清十二帝

  NO1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NO2 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NO3 清世祖

  清世祖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年号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孙女,又嫁给顺治帝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这就是说,顺治帝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而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角度来讲血缘伦理,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孙女(静妃、淑惠妃)、一个曾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顺治帝福临又抢了自己亲弟弟的老婆,为此还逼死了亲弟弟。由此鞑靼王朝如黄鼠狼下崽是一窝不如一窝,到最后只有绝种的下场。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

  太祖努尔哈赤诸女

  长女(1578一1652):固伦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褚英与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仅11岁就嫁给栋鄂氏何和礼,因此称东果格格,亦称东果公主。

  何和礼,明人译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岁时袭其兄位为栋鄂部长,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可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重视。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之一,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为参决军国大事的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间授世职三等总兵官,后称三等子,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时年64岁,顺治时追谥温顺。东果格格于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时年75岁。

  次女(1587—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是阿巴泰的同母姐姐。万历十五年(1587)生。据唐邦治先生考证,此女先嫁巴图鲁伊拉喀,后被伊拉喀遗弃,努尔哈赤杀死了伊拉喀,又将此女在天命年间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杨书之子,也是努尔哈赤亲外甥郭尔罗氏达尔汉,称嫩哲格格,亦称沾河公主。达尔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比嫩哲格格小7岁。天聪年间,达尔汉为满洲镶黄旗固山额真,为八大臣之一,积功封至一等子,官都统。崇德六年(1641)十月因争功被撤销固山额真职分并夺其世职,顺治元年(1644)卒,时年51岁。嫩哲格格于顺治三年(1646)七月卒,时年60岁。

  三女莽古济(1590一1635):其母为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衮代,莽古尔泰、德格类、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明万历十八年(1590)生,二十九年(1601)年12岁嫁给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因而又称哈达公主,亦称哈达格格。天命末年,吴尔古代卒。天聪元年(1627)复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赐以开原之地。九年(1635)莽古济因骄暴被削除格格称号而为民,并且禁止其与亲属往来。是年又被属下家权冷僧机告发,揭发她曾与同母兄弟莽古尔泰、德格类一起盟誓谋逆夺权,其丈夫琐诺木杜凌并出证,结果被处死。与吴尔古代生两女,一女嫁豪格被豪格杀死;另1女嫁岳托,岳托亦要杀死她,被皇太极所阻。

  四女穆库什(1595—1659):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努尔哈赤的五女、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三十六年(1608)14岁时嫁给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纳喇氏布占泰。随着布占泰与努尔哈赤矛盾的加深,万历四十年(1612)布占泰欲射以鸣镝,努尔哈赤率兵将其接回。后来复将其嫁给后金的开国元勋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称和硕格格,亦称和硕公主。图尔格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比穆库什小一岁。这是一桩不幸的婚姻,努尔哈赤在世时,两人碍于努尔哈赤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关系,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和。祟德二年(1637)他们的女儿因嫁给尼堪(褚英的第三子)没有生育,就将女仆所生之女冒为己生。事情暴露后,穆库什因此被革除和硕公主称号,图尔格也被免职。是年穆库什与图尔格离异,由其同母兄弟巴布泰、巴布海养赡。顺治十六年(1659)五月卒,时年65岁。图尔格后来因军功复职,积功晋三等公,顺治二年(1645)卒。

  五女(1597—1613):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及努尔哈赤的六女同母。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生,三十六年(1608)年12岁时嫁给后金开国元勋巴图鲁额亦都的次子党奇(达启)为妻。党奇自幼即受到努尔哈赤的钟爱,估宠而骄,成为额驸后,更是骄横,经常在努尔哈赤诸子面前行止无礼。额亦都虽多次训斥,但始终不改。为正门庭,是年额亦都将党奇杀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五女卒,时年17岁。

  六女(1600一1646):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嘉穆瑚觉罗氏,与巴布泰、巴布海及穆库什、五女为同母。明万历二十八(1620)生,四十一年(1613)年l4岁,嫁给海西女真叶赫纳喇氏苏鼐。苏潮鼐(苏纳孝慈)曾官至都督,后金天聪九年(1635)因故革去世职。祟德五年(1640)卒。六女于

  顺治三年(1646)去世,时年47岁。

  七女(1604—1685):乡君品级。其母为努尔哈赤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初十日生。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16岁嫁给骑都尉纳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1641)鄂托伊阵亡。七女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终年82岁。

  八女聪古伦(1612—1646):和硕公主。其母为努尔哈赤侧妃叶赫纳喇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初七日生。天命十年(1625)年14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固尔布锡于天命八年(1621)投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子,并赐号青卓礼克固,十年(1625)又将幼女嫁给他。天聪年间为兵部承政。顺治七年(1650)晋一等子。八年(1651)坐罪削爵,晚年复爵,十八年(1661)卒,时年65岁。聪古伦于顺治三年(1646)二月去世,时年35岁。

  养女巴约特格格(1590—1649):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第四女,其母为舒尔哈齐继福晋瓜尔佳氏。明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二十一日生。后金天命初年努尔哈赤将其收养宫中,封为郡主。天命二年(1617)年28岁,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巴约待台吉恩格德里,遂称巴约特格格。恩格德里于万历二十三年(1605)投附努尔哈赤,天命二年(1617)娶公主。天聪九年(1635)迁居东京辽阳,后封三等子,祟德元年(1636)卒。公主在天聪九年晋封为和硕公主。顺治六年(1649)四月公主去世,时年60岁。

  养孙女肫哲公主(1612—1648):和硕公主。是努尔哈赤从子恪僖贝勒固伦之第二女。明万历四十年(1612)七月十六日生,天命年间努尔哈赤抚养宫中。天命十一年(1626)15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天聪六年(1622)奥巴去世,复嫁给蒙古土谢图亲王巴达礼。祟德二年[1637),皇太极遣使封其为和硕公主。顺治五年(1648)去世,时年37岁。

  太宗皇太极诸女

  敖汉公主(1621——1654):固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其母为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洛格同母。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二日生。天聪七年(1633)13岁时,嫁给蒙古熬汉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班第,号称敖汉公主。班第在崇德元年(1636)被封为熬汉郡王,顺治十三年(1656)卒。十一年(1654)公主去世,时年34岁。

  二女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三女(1628—1686):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三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时年59岁。

  四女雅图(1629—167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五女阿图、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五女阿图(1632一1700):固伦长公主。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及七女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12岁时出嫁。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六女(1633—1649):固伦公主。皇太极的第六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九女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五日生。祟德六年(I 641)许配给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顺治元年(1644)12岁时出嫁。六年三月去世,时年17岁。夸札在顺治五年(1648)因罪被罚锾。六年(1649)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也去世。

  七女淑哲公主(1633—1648):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雅图、五女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13岁时出嫁。五年去世,时年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牒》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八女(1634—1692):固伦长公主。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待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九女(1635一l 652):皇太极的第九女。其母为皇太极侧妃扎鲁侍博尔济吉持氏。与皇太极的六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九月二十六日生。顺治五年(1648)14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哈尚。八年哈尚去世。九年公主亦去世,年仅18岁,未受封。

  十女(1635—1561):皇太极的第十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纳咧氏,与皇太极六子高塞、十三女同母。受封为县君。顺治八年(1651)八月17岁

敖汉公主:古伦公主。皇太极的长女。她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继妻乌兰纳拉的,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子罗格是同一个母亲。晋生于他生命中的第六年三月十二日。田聪七年13岁迎娶蒙古汉朝博尔济吉特氏太吉班迪,被封为敖汉公主。崇德元年,班为敖汉郡王,顺治十三年卒。十一年,公主去世,时年34岁。清太宗的皇位下有14个亲生女儿。在众多的女儿中,皇帝的长女不一定是最高贵的,也不一定是最受宠爱的,不一定有松柏一样的长寿,但她的一生是令人羡慕的。她于金朝末年三月十二日辞掉父母,娶了一个蒙古族媳妇。她的母亲是继妻乌兰娜拉,唐太宗的长子和朔素豪格王子是她的兄弟。他们之间的年龄差是12岁。从他母亲冯季妃的角度来看,乌兰娜拉家曾经是唐太宗福晋的步署。大女儿出生时,后来成为孝皇后的哲哲嫁给了唐太宗,但她只是在母亲乌兰那拉家族之后,在蒙古的侧福晋。而且,哲哲在四年后,也就是1625年,生下了天皇的二女儿马卡塔。因此,皇帝的长女属于嫡出。从此证明她被封为古伦公主。可惜皇帝的大女儿还在襁褓中,她的母亲,因为冬天大摇大摆地进了毛的汗宫,没有拖床,还“侮辱”了长辈,引起了毛的反感。当时,唐太宗正与戴珊为争夺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为了不失去可汗父亲的宠爱,唐太宗不惜抛弃了皇帝长女的母亲乌拉娜拉。这一举动虽然得到了太祖的称赞,但作为皇帝的长女,如果没有过错的话,她的生母本应在中宫,公主本人自然也能成为最高贵的皇亲女儿,却因失误早早失去了母爱和依赖。天聪元年六月,蒙古敖汉部弃察哈尔汗投后金,太宗喜出望外。同时答应两个公主给敖汉部。先是太祖的第三个女儿,太宗同父异母的妹妹芒古吉格,被许配给敖汉部的索诺木都令。第二,皇帝的长女被许配给了敖汉部的另一位领主陈赛卓力克。当时皇帝的大女儿7岁,以至于6年才嫁入一等。清朝公主嫁给蒙古同一个部落,并不稀奇。比如唐太宗的科尔沁部,娶了唐太宗的三女儿、四女儿、八女儿。但同时又是清代满蒙婚姻史上唯一一次两位公主一婚的情况,可见唐太宗当时是急于拉拢蒙古敖汉部的。敖汉旗位于辽西。前臣属察哈尔蒙古,姓博尔济吉特氏。他是元太祖忽必烈汗第十五世孙大衍车臣汗的长子图鲁波罗的后裔。他的父亲陈赛李卓图科是索诺穆杜林的弟弟,唐太宗把开元的土地给了他的弟弟,这样他就可以把它归还给老牧羊人。天聪元年十二月,在参加完哥哥索诺木都岭和芒古吉格格的婚礼后的第三天,陈赛李卓图科在盛京宫举行了皇帝长女的订婚仪式,并赠送了铠甲、毛皮、马匹、骆驼等。献给唐太宗,并为他准备了酒席。其中,献骆驼为聘礼是蒙古族特有的习俗,而献鞍马、献铠甲则是蒙、蒙双方共有的古老习俗,是男子因勇敢无畏而遗留下来的妻子。在聘礼的第二天,唐太宗将“都拉尔巴图鲁”的封号授予色臣李卓克图,并赏赐铠甲和鞍马。在田的第三年

天聪七年正月,身为敖汉部太杰的班迪亲自来到盛京城,献上马鞍、甲胄、骆驼、马匹作为婚前彩礼,向太宗求婚。唐太宗也履行了之前的约定,在盛京宫崇政殿大宴十三岁皇帝长女、额尔班弟。从此,皇帝的长女被称为敖汉公主。女人嫁给蒙古王子,蒙古王子,应该和民间一样有嫁妆,但其数量和规模远非常人可比。至于清初公主入关前的嫁妆,清初国史馆档案中有一份关于敖汉公主嫁妆物品的详细清单,从中人们可以略知一二。7年4月18日,唐太宗将敖汉公主送回蒙古本部,送给她作为自己的嫁妆:25匹马,10头骆驼,18个雕花马鞍,3个圆形会计房,1辆象车,1张雕花床,4把雨伞,20个银盘,2个平背壶,1个茶水桶,绣花折叠的女子袍服。袍、衫、素服15套,蟒缎、闪光缎、床上用品5套,28珠金领2个,金手镯1对,脚镯1对

近现代蒙古族到底分为几个部?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约有600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据2004年统计,41708万万占总人数的70%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北、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