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姓出过皇帝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2收藏

夏姓出过皇帝吗,第1张

有什么皇帝的姓

夏朝姓姒,商朝姓子,周朝姓姬,秦朝姓赢,汉朝姓刘,玄汉姓刘,曹魏姓曹,东吴姓孙,蜀汉姓刘,晋朝姓司马,刘宋姓刘,南齐姓萧,南梁姓萧,南陈姓陈,北魏姓拓跋,东魏姓元。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嬴政。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完颜,元:孛儿只斤,明:朱,清:爱新觉罗。各代皇帝的姓名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737826html这个链接是皇帝的名字,他只写了名字,你将皇姓加上就可以了。

唐朝是李氏,五代十国有朱、李、石、刘、柴、王、孟、杨、李、钱、王、马、刘、高,明朝时是朱氏,清朝时是爱新觉罗,最后有袁世凯的洪宪皇帝。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孝愍帝觉l年明帝毓4年武帝邕l8年宣帝_l年静帝阐2年。隋朝:58l--6l8杨姓建都:长安(西安)文帝杨坚开皇24年。

西周帝王姓姬,周文王姬昌。华夏五帝分别叫什么名字?“三皇五帝”是先夏文化时期神话传说和历史考古资料参半的人物,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些指上古帝王。

夏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1、夏无且(jū)夏无且,生卒年不详,秦代始皇侍医,“荆轲刺秦王”一事之中的关键性人物。曾“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用他所捧的药袋朝荆轲掷去。

2、夏姓名人辈出,早在先秦时的卫国,有一位名震遐尔的勇士夏育,传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在荆轲刺秦王时,有过一位名叫夏无且的侍医,由于他“以药囊提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

3、夏无且(jū),生卒年不详,秦王嬴政侍医,“荆轲刺秦王”一事之中的关键性人物。曾“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而被载《史记》之“刺客列传”。《战国策》上也有记载。

4、古代名人夏承皓北宋真宗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禁卫。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契丹内寇,夏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于河朔,力战虏骑,卒于阵,褒赠崇仪使。以子夏竦贵赠封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魏国公。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姓氏出过皇帝

中国历史上有刘姓,赢姓,李姓,赵姓,朱姓等出过皇帝。介绍如下: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嬴政。

所以整体来看的话,历史上存在当过皇帝的姓氏有嬴、刘、王、曹、孙、司马、符、拓跋、慕容、宇文、高、萧、陈、杨、李、朱、石、钱、柴、孟、马、爱新觉罗、袁。这几个姓氏。

后蜀:孟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

人以为,李姓第一个当皇帝的,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事实上并不是。早在,早在东汉初期,一个叫李宪的人就当上了皇帝。当然了,李姓最辉煌的时代还是创建了大唐盛世。当时,李氏人丁兴旺,成为全国大姓。

史姓在中国正史所承认的朝代里面没有出过皇帝。但是在唐朝,在导致盛唐消亡的安史之乱中,两大叛军首领,一个是安禄山,另一个是史思明。

姓夏的皇帝

没有姓夏的皇帝,只有四个以夏为国号的皇朝。

秦朝以前的成为王,夏朝的夏桀等属于王,不称为皇帝。秦朝以后姓夏的皇帝是没有的,西夏属于少数民族,不是汉族的姓氏。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没,只有夏王朝的君主,其中最出名的是夏杰。

夏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夏姓为何不出人才,看上下五千年,夏氏就没出过什么人才

夏姓名人夏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夏贺良(?—前5)西汉重平(今河北吴桥南)人。甘忠可。

宋、元、明期间,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西南地区迁移,西北地区夏姓人口萎缩严重。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为中心的夏姓人口聚集地,夏姓人口重心有中原向东南漂移。

夏姓的来源是没有被封的一些王族,就以夏朝的夏字作为姓,世代相传。上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并且德高望重,于是舜帝就将帝位让给禹。大禹后来将帝位给了儿子,大禹儿子叫启,启建立了夏朝。西周初年禹王东楼公被封于杞邑。

夏氏,相传是治水英雄大禹之后,禹娶涂氏为妻,嗣受舜禅,国号夏。子孙以国名为姓。望出会稽郡。夏氏在会稽(今绍兴市)的一派,有位夏应和,传十三代至_端,于北宋时迁仙居庆云乡。

夏姓氏的由来:出自姒姓、出自妫姓、改赐姓、得姓始祖夏启。出自姒姓:在帝尧时期,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做梦时吃了薏苡,然后生下禹,所以帝尧就赐禹以妫为姓。

夏朝皇帝姓什么

1、夏朝皇帝姓氏:姒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2、夏朝的皇帝姓姒(读音:sì),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姒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3、夏朝第三任皇帝:太康姒太康(前2070年—前2002年),姒姓,名太康,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任皇帝,都于斟_(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公元前2032年,其父姒启去世,姒太康继位。

4、姓寒(又作韩),单名一个浞字,又名漪。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庚申,公元前2041)。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师父,还杀死了他的义父后羿,夺取了有穷国的半壁江山。

5、夏朝是由禹传位给子启,之后才开启了世袭制。所以,夏朝的君主姓子。商朝的君主大家都知道是商纣王,但是纣王帝号帝辛,名字叫做子受。所以也姓子。先说说姬姓吧。姬这个姓氏说是万姓之祖也不为过。

江西省中北部、湖北省中东部、河南南部、陕西省南部、安徽省西部等地夏氏谱,以“夏光庭[夏远]”公为1世始祖。 迁到江西武宁县,再分迁江西新建县、德安县、修水县。

据江西省德安县、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清乾隆以来的秘书堂与笃厚堂《夏氏宗谱》、湖北省通山县植本堂《夏氏宗谱》、江西省新建县敬承堂《夏氏族谱》、江西省丰城市《攸洛夏氏八修族谱》等谱牒的记载,综合对照分析后,其世系摘录如下:

一世光庭,夏氏始祖,讳远,生于公元730年。唐肃宗上元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出宰洪州武宁县,永泰元年上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以老辞不赴,遂家于武宁之三斗坪(今江西省武宁县下坊夏家)。配万(或周)氏,续配江(汪)氏,子三:洼、深、洪。

而湖南衡阳夏氏谱所载的“夏光庭”,圣榜公,官名容魁,公举孝廉,擢江右临江郡太守。残唐五代时,藩镇割据,干戈四起,挂冠归隐田园,率其子孙居于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广福乡十都六区,地名清溪町会和。[时间晚于上面的唐肃宗宝应年间]

二世洼,字显澄,其裔孙今居南昌市新建县、丰城市同田等地,原中顾委委员夏征农即该支人。

深,字显渊,偕长子思虎迁马坳,其裔孙今居江西省修水县程坊乡、三都镇及武宁县夏坊村等地。

洪,字显清,生于公元776年,迁居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常乐里敷平乡水落岭。配周氏,殁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3月19日亥时。子一:思凤。

三世思凤,字元祥(宏祥),生于公元809年。配周氏,子一:敬敷(勰)

四世勰,字敬敷,生于公元834年,举进士第,登博学鸿词,出为虢州刺史,累擢至左散骑常侍。迁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县白水堡长庆里(2002年属德安县长庆村),葬崐仑山(在今德安县西境)麒麟峰流泪岩下大岩岭亥山巳向。配闵氏,生于公元836年,卒葬长坑佛子岭(在今德安县新田村)。子二:先雍、先穆。

五世先雍,字永和,生于公元861年。配冯氏,生于公元863年,子二:翌、昱。

先穆,字永文。

六世翌,生于公元887年,葬旧宅畔城子坑(在今德安县长庆村)。配汤氏、张氏(另说仅陈氏),子三:让、谭、讠于 。

昱,生于公元892年,以曾孙竦贵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晋国公。配陈氏,赠封周国夫人,葬芙蓉祠左山李一坑[2008年秋,笔者(夏卫兵)由夏万枝族叔带路,到芙蓉祠故址,找到了清乾隆54年重立的“周国夫人”陈氏墓碑]。子:筠、奂。

相应的世系如下:

光庭--洼-思龙-

-深-思虎、思豹-

-洪――思凤――敬敷(勰)―先雍――翌--让-

-谭―

-讠于―

-昱――筠--穆―-谦―-安谐―

-掞―-安世―

-安国-

-焕―-安泽―

―亨―-炳―-安民―

-熟―-安道―

-奂――承皓――靖――安雍

-竦―-安期―

-安宝―

-安震-

-端――安邦―

―-先穆

(在此特别提及夏安世公为夏筠公曾孙,夏安世:宋举进士第,官大理寺丞,赠朝议大夫,葬芙蓉祠侧前,配潘氏,封崇德太君,子三:庭孙、庆孙、覃孙。夏覃孙公第三子夏倪,字均父,宋宣和间太中大夫,知江州,以能诗入江西诗派,志载蕲春人。夏覃孙公次子夏伋,夏伋公第三子夏珙,字致宏,官至湖北漕运使,曾辅佐张俊、岳飞,夏竦公的《文庄集》即经湖北漕运使夏珙公之手流传至今,可参见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文庄集》序。)

据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清光绪33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记载:

一世显,公讳显,周东楼公71世孙,仕唐,登进士及第,官授掌书记,直谏忤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退隐九江(江苏省高淳县长庐夏民国18年续修的《夏氏宗谱》序文则明确为退隐九江德安县),去侯称夏氏,子二:相、臣;相子:忠、德、惠、志;忠之子昱;昱之孙承皓;承皓子:竦、翊、靖、端;竦子:安期、安世、安仁;安期子:伯孙、伯卿;伯孙子炳;炳子:玠、璇、瑜,伯卿子烜。其世系为:

显-相--忠-昱-奂-承皓-竦――安期――伯孙――炳――玠-

-德 -翊 -安世 -伯卿--烜 -璇-荣―

-惠 -安仁 -瑜-

-臣 -志 -靖――暹――宗文―

-端

(且载:翊为丰水县主簿、安世官阁门舍人、安仁为附马。)

然而,遍搜九江地区夏氏谱牒及有关志书,目前尚未找到有关夏侯显的记载。

由上可见,各地谱“-昱-奂-承皓-竦―安期―伯孙、伯卿―”这一段无争议,争议主要在于夏昱公的先世。浙江省绍兴市为古会稽郡所,相当多的人根据夏氏郡望在会稽郡,到绍兴找夏氏寻根,加之上虞蔡林的夏氏谱在南宋已创修,时间很早,故上虞的《桂林夏氏宗谱》所载世系流传很广。

结合上虞县清光绪33年明德堂《桂林夏氏宗谱》、江苏省常熟海虞县中正堂《夏氏家谱》、贵州省德江县夏家山夏氏谱等谱牒资料,现已查明该支夏氏谱创修于南宋庆元丙辰年(公元1196年),世系定型于明万历初的夏思尧公之手,在夏思尧公主持续谱之前,记载为“仆射公十三世孙奂”, 仆射公即夏侯详,清初以前,蔡林夏氏一直保存有世传谱首,内有彩色祖宗朝服像和高宗手敕原迹,后被余姚族人夏存仁借走丢失,家谱后又遭火灾,康熙时画家夏杲(字雨亭,又字伯新)并于康熙47年(公元1708年)左右从乌镇(当为今浙江省桐乡县乌镇镇,桂林夏氏分支)将祖像临摹,并远赴江西省德安县、江苏溧水县长庐等地考证将相关世系资料抄回[夏杲的这套手稿家谱《桂林夏氏家乘》现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安化县等地夏氏就是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从浙江石门县(今已并入桐乡县)“得会稽旧谱,获会稽旧图”。

实际上,江西德安县等地夏氏谱世系也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 江西省新建县夏光庭公长子夏洼公后裔创谱、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江西省修水县夏光庭公次子夏深公后裔创辑宗谱及北宋徽元年始辑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完成的江西省德安县夏光庭公三子夏洪公支第一次辑谱,均以夏光庭公为第一世始祖,到元朝至正12年江州城破,李侯战败,祸及德安祖居,夏光庭公19世孙夏安仁公避难于洪都(今江西南昌)新建,战后续谱,因年代不符等原因,删去夏光庭公以下数代,以始迁祖夏勰公为一世祖,此后续谱“或循安仁之旧,抑翻安仁之案”,到康熙时“宗庭、宗勰,彼此互异”、“自庭以下数代或取而载于勰下,或仍安仁之旧”,直到乾隆47年(公元1782年),经过江西省武宁县梅颜村夏凤岗公等的考证,恢复以夏光庭公为第一世始祖。浙江上虞夏杲到德安时得到的当是以夏勰公为一世祖的世系。江西省湖口县与湖北省武穴市保存了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流传下来的世系:

勰―雍―-洼-

-深-

-洪――翌(翊)-

-昱――筠-

-奂――承皓――靖-

-竦―

-端-

而江西省丰城县学前与泰和县、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与宁乡县、四川武胜县等地流传下来的世系则是

勰――翌(翊)-

-昱――筠-

-奂――承皓――靖-

-竦―

-端-

由上讨论可知,迁居到江西省德安县长庆村、白水村等地的第一位先祖是夏勰公,而不是夏(侯)显。浙江上虞等谱所载的唐武宗会昌四年或许是夏洪公配周氏的逝世时间。

江西九江既是夏氏的重要发祥地,宗谱的创修时间也比浙江省绍兴上虞县早一百多年!

1994年以来,经过多方考证,直线世系当为:

光庭(远)-洪-思凤-敬敷(勰)-先雍(永和)-昱-奂-承皓-靖、竦、端-

据上分析,还有一个重要推论:湖南、四川、重庆等地谱,据“勰-翌、昱-”及“显-相-忠、德、惠-”,将两段拼合成:“显-相-忠(勰)-翌、昱--奂-承皓-靖、竦、端-”。

夏氏会稽堂的来历。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 “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

夏氏历史悠久、繁演生息至今,支脉散居各地,各地的字辈、派语不同。比如,武冈市夏氏会稽郡宗昌公后裔夏氏字辈如下:……宗再文凤,

恳祖应承,

宏基能立本,

世代永吉祥,

明德家深远,

首先裕后贤……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司马穰苴 春秋时齐国大夫,军事家。田氏,名穰苴。官司马,深通兵法,曾击退晋燕军队。战国时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将他的兵法附其中,称《司马穰苴兵法》。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颜子(前521~前490)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名回,字子渊,品行卓冠群科。早卒,孔子极悲恸。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复圣”。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曾子(前505~约前432)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宗圣”。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

鲁班 公输氏,名般,亦作班、盘,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建筑工匠,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

孙膑(约前380~前320)生于齐国阿鄄之间。孙武的后代。战国时军事家。著作有《孙膑兵法》。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作有《孟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仓公(约前205~?)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人。汉初医学家,首创医案(病历)。

汜胜之 汜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撰有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王弼(226~249)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三国魏玄学家,好谈儒道,辞才逸辩,开魏晋玄学清谈之风。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对中国古典哲学影响甚远。

王叔和 名熙,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魏晋间医学家。编有《脉经》10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作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真迹无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刘晏(718~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理财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王祯 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有《农书》传世,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

分类:  百家谱

谱  名:湖南宁乡、善化《夏氏续修合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书名据书衣据,版心、书名叶题夏氏族谱

版本堂号: 民国二十年汇源堂木活字本

册  数:二十四册

修纂者: 夏职虞、夏职讱主修

开  本:长291厘米、宽176厘米、厚277厘米

目  录:卷首序、源流引、旧序;卷一谱引、条款、例言、祠图、祠记、祠规、主龛式;卷二前清诰敕、祀田记;卷三四礼、服制图;卷四上中下墓图;卷五上下世系图;卷六派表;卷七上下列传、行述、墓志铭、墓表;卷八家训格言、家法;卷九年表;卷十派表补编,沅、汉、益、长、宁联合说、合约;卷末领谱字号、修谱辑名、跋。

迁徙经过: 始祖东首公,字祖述,宋建隆二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长安乡迁益阳三十九都清修山。谱以东首公曾孙林海为迁宁乡一世祖。林海,字汇川,宋末年迁居宁乡三都麻羊坪。其孙济、湘复迁一都夏家洲,而后石坝房十四派孙仁为公、长冲房十三派文泽公,皆于明末清初迁居善化。此即居宁乡与善化者所合修。

排  行:略

历修年代: 前各有支谱,至光绪十八年始合修,此为续修。

赏  析:谱祠规云:“吾族军籍,历来饷银原系长沙卫征收,清康熙二十七年奉旨裁卫,由是将屯饷各归各属县尹,维时有胥吏更册,误将善化长冲夏清与宁邑崔伯册名彼此互相伪造,三十年与崔仆拨,迄今仆券犹存琼林堂。但卫虽裁,而军、民仍各别,乾隆元年勒永禁碑,竖善邑署前,永示军不民徭也。碑摹存。”

 由此可知,这个夏氏家族为军籍。明朝以来户口有军籍、民籍之分。民籍就是士农工商,列入军户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籍则只纳租税,不用服兵役。据史书记载,明朝建立以后,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中的军士是一种固定的职业,终生拥有。不仅如此,这种职业还是世袭的,即作军士的父亲去世后,由其长子顶替军籍,兄去世后,则由其最大之弟顶替,若家中男丁全故或后继无人,还要到其原籍族中找人顶替。与此同时,军士的家属不列入民籍,而另列入军籍,称为军户。一旦成了军户,全家就要迁至指定的卫所世代为军,军户自然也不由地方管理,而属朝廷直辖,且不得随意脱离军籍。

 在谱名中标示“民籍”的家谱曾收藏了几部,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木活字本江西南丰《郭氏民籍家谱》、民国四年湖北黄梅《徐氏民籍宗谱》、光绪十八年湖北黄梅《向氏民籍宗谱》等,但标有“军籍”的,上海图书馆藏二部,谱籍在湖南湘潭的《中湘十都铜陂军籍张氏三修族谱》和《四修族谱》,为递修本,我手头还上有一部,湖北《浠水饶氏军籍宗谱》,余外没见书目载录。象这部《夏氏》一样在内容中有所提及的,以前没有注意,后来注意到了,但只发现了这一部,想见以“军籍”身份修谱的家族,还是相当少的。

 《湖南家谱解读》夏氏名人介绍中,有“善化人夏家泰,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署福建按察使,以廉能称;其弟夏家畴,清咸丰二年进士,官终禄丰粮台,兼理盐务”,查此谱中,此二人世系见卷六之四之二第五十二叶。关于这兄弟俩的生、卒年,一些辞书均作不详,家谱中却有详细记载,自可补阙。敦嵩焘为曾同在科尔沁王做过幕僚的夏家泰之兄夏家鼎撰“諟吾公传”,详见卷七上第九十二叶。

分享:

夏姓出过皇帝吗

有什么皇帝的姓夏朝姓姒,商朝姓子,周朝姓姬,秦朝姓赢,汉朝姓刘,玄汉姓刘,曹魏姓曹,东吴姓孙,蜀汉姓刘,晋朝姓司马,刘宋姓刘,南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