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夫人许广平是怎样去世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鲁迅夫人许广平是怎样去世的?,第1张

  

  许广平比鲁迅小17岁,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许广平是鲁迅的夫人。

  鲁迅曾由家庭包办同山阴朱安女士结婚,但由于出国和动荡的生活,鲁迅实际上过着独身生活,从未享受到真正的爱情。许广平曾经真正地恋爱过,她1922年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之后,认识了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青年李小辉,然而,他们的爱情之花没有结果。1924年1月,李小辉因猩红热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使许广平好象受到雷震痛击,直到18年后,许广平回忆起来还感很痛心,“因为它曾经摧毁了一个处女纯洁的心。”

  广平:1898年2月12日,许光平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1918年,许广平入天津的直隶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本科,次年投身五四运动,任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会刊《醒世周刊》编辑, 1927年10月3日,许广平和鲁迅在上海开始共同生活。解放后,许广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1959年10月, 她完成了将近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1960年10月,许广平加入了中国***。1968年3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许广平与鲁迅先生的关系是:恋人。

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得到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从此,许广平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还登门谒见,向鲁迅求教。在鲁迅的教育和启发下,她的思想不断提高。

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36年10月,鲁迅与世长辞后,许广平决心完成鲁迅的未竟之业。

许广平为人

作为陪伴鲁迅走过最后十年岁月的女人,许广平是鲁迅的伴侣却不是妻子。许广平生下来就叛逆成性。1949年之后,许广平很少与许家人联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那样的出身随时会带来灾祸。不过,许广平对广州故里很怀念,土改时期还曾回到过自己的旧居去看过一次。

另外还有一次,许广平路过广州时,还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坟上看望。就像那个时代的无数年轻人一样,许广平当初拼命挣脱家族的羁绊,要去寻找个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转转几十年后,却不承想,自认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实不过是在替家族书写不同角度的历史。

181个

周树人(公元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去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4月2日为《新青年》写稿(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笔名之多,堪称我国著名作家之最,在世界伟大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

笔者最新收集到的鲁迅笔名共计181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飞斐 冬华 乐文 洛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尤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自树 许遐 许霞 鲁行 迅行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动轩 仲度 华圉 阿张 豫山 樟寿 豫亭 符买 俟堂;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

四字笔名有5个: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沪记者 楮冠病叟;

五字笔名有7个: 朝花社同人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诸夏怀霜社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六字笔名有1个:上海三闲书屋。

其中的笔名注解:

阿张、周豫才、豫山、周树人、樟寿: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

豫亭、豫才: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豫山”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名豫才。

树人: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行:鲁迅在1907年他曾用过“鲁行”做笔名,“鲁”是因他母亲姓鲁,“行”是奋发勇进之意。

苇索、桃椎、符买:他有苇索、桃椎、符买等笔名,据《黄帝书》记载:上古时代有神荼、郁垒两位神仙弟兄,有捉鬼的本事,二人常在度朔山的桃树下检阅百鬼,并将一些无道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根据这个传说,我国民间有了如此一习俗:在门上悬两块桃木木板,上荼神佘,符买二神大名,用来镇邪怯恶。这两块桃木,就叫桃椎或桃符。显然,先生以苇索、桃椎、符买为笔名,正表明他为民除害、声张正义的理想。苇索:“坚韧不折”义。桃椎:“驱邪除害”义。

雪之:鲁迅先生还有个笔名“雪之”,立意颇深。其时,教育总长章士钊赞美文言,反对白话运动,并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为例撰文立说,可惜,他把勇士的“士”误解为读书人,为此,鲁迅写了篇杂文,题目就叫《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并以笔名“雪之”发表,意思和文章相互通联:为三位被“误杀”的读书人昭雪。

俟堂:《俟堂专文杂集》,题记鲁迅所藏古砖拓本的辑集,收汉魏六朝一七○件,隋二件,唐一件。鲁迅生前编定,但未印行。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

鲁迅、迅行:1907年又因鲁迅先生的慈母姓鲁,所以他取其母姓,又录“迅行”,取其“迅”字,含二而一,谓之“鲁迅”。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 “鲁迅”这个广为人知的笔名,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第一次使用的,据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析,“鲁”是他母亲姓氏,我国春秋时期,“周”与“鲁”是同姓之国,取“鲁”则在于纪念感怀母亲养育教诲之恩。“迅”原是他幼时乳名,又含迅捷进取之意,表明他誓与反动腐朽的旧时代彻底决裂,积极进取的鸿鹄之志。他的母亲叫鲁瑞。“愚鲁而迅速”是他笔名的主要缘由。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迅行”的含意是奋发、勇进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唐俟:鲁迅读佛经抄古碑取笔名“唐俟”,意为“待死堂”。1918年5月15日,鲁迅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梦》、《爱之神》和《桃花》三首白话诗,以后又发表过三首。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以后,胡适便给予热烈的赞赏与高度的评价,称誉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宴之敖者:鲁迅曾用过“宴之敖者”这个奇怪的笔名,它源于:1919年底,鲁迅全家搬进了北京的一个大院子,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时挥霍无度,月月亏空,家庭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鲁迅在家里竟连饭也吃不到,只得自备饭菜。鲁迅解释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其中包含多少无奈、痛苦和辛酸。据许广平《欣慰的纪念》:“先生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说文》作欪……);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按周作人之妻为日本人。《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孺子牛:为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他从自己著名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摘取“孺子牛”、“孺牛”为笔名,意即坚持站在劳动者一边。

阿二:“阿二”原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下层拉黄包车车夫的贬称,他就选用“阿二”作笔名,意即坚决站在劳动者一边。

巴人:在发表不朽名著《阿Q正传》时,他取笔名为“巴人”,喻意十分清楚,即“下里巴人”。以示他对标榜所谓“阳春白雪”的封建正统文艺的嘲笑,坚定不移、立场鲜明的公开站在劳苦大众一边。

旅隼:为了向恶毒攻击他的政敌表示坚决回击、应战的大无畏精神,他用“旅隼”作笔名,“隼”是一种可以捕猎的勇猛的雄鹰,“旅隼”就表明自己具有搏击长空、克敌制胜的信念和勇气。

许遐:许广平的小名叫许霞,鲁迅干脆取“许遐”作笔名。

唐丰瑜、丰之瑜:针对文坛某些人攻击鲁迅是“封建余孽”,他又取笔名“唐丰瑜”、“丰之瑜”;

尤刚:“刚强不屈”义。

敬一尊:“回敬一杯”义。

白在宣:“公开宣战”义。

华圉: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何家干:在与敌人斗争周旋中,鲁迅既沉着应战,又鄙夷幽默地对敌人进行辛辣嘲讽。当时,国民党的“检查官”四处伸出触角,寻查迫害鲁迅,可他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用“何家干”作笔名发表文章,嘲弄反动派及其所豢养的鹰犬:“你知道是何家所为?”

隋洛文、洛文:隋洛文是“堕落文人”义。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遂取笔名为“隋洛文”、“洛文”以示抗议。鲁迅也用“隋洛文”作笔名,用以影射浙江党老爷许绍棣通缉他的罪名“堕落文人”。

公汗:1934年,叭儿狗纷纷狂吠,处心积虑地攻击、诽谤鲁迅是“汉奸”,于是鲁迅就针锋相对,巧妙的以“叭云汉奸”四字各一半组成“公汗”作笔名,戏弄、正告反动派及其奴才走狗:“你对这个‘汉奸’如之奈何”?

虞明、余铭:“虞明”、“余铭”系“愚民”之谐音。

韦士繇:“韦士繇”系“伪自由”之谐音。

丰之余:“封建余孽”义。他也用过“丰之余”,这是他对创造社人定他为“封建余孽”的反嘲。

康白度:他用过“康白度”(Comprador)作笔名,这是回敬林默讥他为“洋行买办”的即兴反攻。

晓角:是早晨报晓的嘹亮的号角,它是鲁迅生前所用的最后一个笔名,表明他晚年在病魔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间,仍念念不忘唤醒国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去冲破旧社会重重阴云霾雾,为迎接黎明的到来而奋勇斗争。

栾廷石:鲁迅先生写杂文曾用个笔名叫“栾廷石”,含有瞧不起栾廷玉之意。

诸夏怀霜社:1936年10月18日,鲁迅已经生命垂危,当时任《译文》杂志主编的黄源前来看望,并诉他托他在《译文》刊登的广告登出来了。这则广告是《介绍〈海上述林〉》一文。《海上述林》是鲁迅为瞿秋白烈士所编的一部译文集,他还用了“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霜”是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意即全中国都怀念瞿秋白。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成为鲁迅先生一生中最后看过的文字。第二天(即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就不幸与世长辞了。

参考资料:

http://wwwruiwencom/news/28448htm

鲁迅的婚事是母亲定的,女方就是来自绍兴普通人家的朱安,比鲁迅大3岁。在日本留学的鲁迅早已接受了新思想,内心对此比较抵触。但鲁迅非常孝顺母亲,不好明着拒绝,试图用拖延战术躲过这桩婚事。

1906年,鲁迅25岁时,母亲以病重为由,将鲁迅从日本“骗”回来,催促他完婚。鲁迅只好与28岁的朱安成亲。但他根本不碰新婚妻子,几天后就返回日本继续学业。

这场婚姻的开始就意味着无疾而终。在遇到许广平之前,鲁迅和朱安做了20年的名义夫妻。鲁迅不止一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供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但鲁迅并没有与许广平正式结婚,也没有跟朱安离婚。离开北平南下之后,鲁迅每个月都给西三条的家寄钱,让母亲和朱安维持着不错的生活水平。此外,鲁迅还特意留了一笔钱在友人处,以备急需。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年仅56岁。得到消息,朱安非常悲痛。她和婆婆的生活也成了绕不过去的问题。

鲁迅临终前交代了后事,却没有提及原配夫人。他把遗作的版权和版税收入授权给了许广平,又说“白发老母,及黄口婴儿,皆累及于你……”,让许广平代为照顾老母和儿子。朱安一无所有,只能指望着鲁迅的遗产度日。

鲁迅还有两个弟弟,但母亲鲁瑞把大儿媳当成了依靠,两人继续相依为命。从鲁迅去世到1938年,其母鲁瑞和朱安的生活并没有让近在咫尺的周作人操心,一直靠许广平寄来的钱款生活。当然,那是鲁迅的遗产,她们花得理直气壮。

抗战前,北平和上海的北新书局每月支付鲁迅的版税300大洋。那还是许广平自筹资金整理、出版的鲁迅文集。1938年起,受战争影响,为鲁迅出书的书局关门大吉,许广平没了这份收入,供养婆婆和朱安很是吃力。

所幸还有个鲁迅纪念基金,许广平只好借用基金维持生活,除了养孩子,也兼顾北平那个家的开销。

随着战争的持续,物价飞涨,许广平的日子越来越难,供应北平的家渐渐力不从心。

其实,还有一些鲁迅的友人及学生陆续给朱安赠送钱款。如李霁野先生,先后给朱安赠款140元,大部分还是他跟朋友借的;沈兼士先生送了15元;一些学生凑了30元,等等。

按理说,朱安和婆婆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北平沦陷之后,米面贵了10倍不止,一应日常用物的价格也翻了好几倍。虽然有许广平供养和一些赠款,朱安和婆婆的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年过花甲的朱安不得不四处奔波借钱。

她们有两个女佣,相当于4个人花2个人的生活费,当然拮据。

而许广平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鲁迅的朋友看不下去了,提议许广平给周作人写信。

许广平心怀忐忑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周作人并没有回信,直接开始负担西三条的部分家用。但他每月只提供一个人的费用,换句话说,他只愿意赡养老母,长嫂朱安不在考虑范围内。

所以朱安和鲁瑞的生活并没有多少改观。鲁瑞不愿跟儿子张口要钱,有困难的时候,朱安该找人借钱还得去。

1941年末,许广平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两个多月,出狱后,因自身困难及邮寄不便,对朱安的供养中断了两年多,双方也失去了联络。

鲁瑞于1943年4月去世。临终前,她要求周作人把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一分不少地给朱安,周作人答应了。朱安还有一个年老的女佣,生活依然窘迫。

直到1944年10月,许广平又与朱安取得了联系,并托人给她送去一点钱,继续供养她。而朱安此前因为度日艰难,险些卖掉鲁迅的藏书。消息传出,引来 社会 各界的关注,很多人给鲁迅的遗孀捐款捐物。朱安无比需要钱,但她听从许广平的意见,谢绝了捐赠。

出售藏书风波之前,朱安写给鲁迅生前好友的信中,提及她的债务已经高达4000元。在1944年,这还是个不小的数字。

周作人每月给朱安的生活费,折合沦陷区发行的“联准券”150元。按当时北平的物价,一个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也要5、600元。

朱安不能向周作人再开口,又联系不上许广平。贫困潦倒、体弱多病的她不断举债度日。她每天的食物主要是小米面窝头、菜汤,以及自制的腌菜。即便如此,也常常断顿。她和老女佣王妈两个人一天才消耗2斤粮食,仅仅维持着生命而已。

所以朱安债台高筑,差点卖掉鲁迅的藏书。

幸好“大救星”许广平及时出现,朱安的处境才好了一点。抗战胜利后,到1946年,因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活动,鲁迅的书发行量很大,许广平又得到了一些版税,照顾朱安的生活也不太吃力了。

1947年,朱安去世。许广平将她与婆婆葬在一起,也算生前死后相依为命了。

结语: 朱安在最困难的时候,不愿接受别人的捐款,只收了两笔。一是与鲁迅交情匪浅的沈兼士的一点心意,二是蒋介石关照的10万法币,都不好推辞,才收下了。

表面看,是朱安听从了许广平的意见而谢绝赠款,实则是她在竭力维护鲁迅的名誉和自己的尊严。她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宁自苦,不愿苟取。”这种高尚的情怀令人起敬,连许广平也对她“深感钦佩”。

参考资料:

《鲁迅去世后的朱安》

许广平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并不是鲁迅的妻子,两人虽然生活在一起,但鲁迅并没有和原配离婚,也没有娶她。许广平出生于1898年的广东省番禺,她出生的家族,十分显赫,不过她的父亲在家族地位中也是个没什么在意的角色,出生三天就被定下了亲事,不过她的父亲是个很开明的人,送她上学堂学习知识,等许广平成人后,当年定亲的那家人找上门来,想要把许广平娶回去,许广平是有自己主见的人,誓死不从也因为家族中其他人的暗中支持,这场婚事也没完成。1917年她参加了五四运动,发表了很多关于男女平等的社会问题,后来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鲁迅。在革命这条道路上,许广平毅然决然的走了下去,鲁迅先生也给她很多的帮助,揭露了很多当时社会现象,也遭受到了报复,幸得有人保护她们,要不然后果难以想象。许广平和鲁迅最终因为相同的理念走到了一起,许广平也一路追随,成为鲁迅先生的助理,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了,也为了守住鲁迅先生留下的东西,许广平一直都待在上海,哪里也不去,给革命军人征集物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还被抓进监狱,日本人想要从她口中得知后,抗日人群的消息,面对各种极刑,许广平就是宁死不从,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她放掉。抗日战争结束后,许广平还在文章中质问国民党等人,为什么不用枪杆子对付侵略者,而是来伤害自己的同胞。新中国建立后,她也一直为女性在社会上争取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许广平还和鲁迅先生真正的妻子,关系很要好,一直都有给她寄一些生活费,偶尔还能联系几下。

许广平生下来就叛逆成性。1949年之后,许广平很少与许家人联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那样的出身随时会带来灾祸。不过,许广平对广州故里很怀念,土改时期还曾回到过自己的旧居去看过一次。另外还有一次,许广平路过广州时,还特地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坟上看望。

  就像那个时代的无数年轻人一样,许广平当初拼命挣脱家族的羁绊,要去寻找个人的自由和光明。兜兜转转几十年后,却不承想,自认为是反方向的每一步,其实不过是在替家族书写不同角度的历史。

有,他们都是周敦颐的后代。

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有一处濂溪故里,也就是周敦颐的故乡。在那里,有一副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今古奇观。”

从楹联的意思来看,鲁迅(原名周树人)和周恩来,都是周敦颐的后代。

按世系表排列,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

据说,周敦颐十世孙周澳迁居到今绍兴周桥,绍兴周氏后来不断发展、枝繁叶茂。周澳生有四子,其中周德、周完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周德第十七代传人为逸斋公,逸斋公的第十四代传人即是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而周完一的十二代传人中,就有周恩溥、周恩寿、周恩来三兄弟。

扩展资料:

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

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勃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 

周恩来不但把自己看作是绍兴人,而且还认为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8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周恩来在武汉纪念会上作了讲演。

他一开头就说:“我想,在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意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而却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在绍兴城的周家,所以并不如主席(按:指会议主席郭沫若)所说以来宾资格讲话。” 

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时,回到故乡绍兴。这是他自1909年3月初随伯父周贻赓从淮安到绍兴探亲后,第二次回绍兴。

在绍兴时,周恩来十分注意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了“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 

1939年3月30日晚,他在警卫员刘久长陪同下,到火珠巷板桥3号姑夫王子余家,与事先约定的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的青年工人座谈。

席间,他转言问王子余:“周家跟鲁迅是否同族?”王子余听了周恩来的询问后,答道:“同姓不同族,鲁迅是鲁圩周,你是后马周。” 

不难想象,周恩来听了姑夫的回答,一定感到失望。但他称赞鲁迅是革命的硬骨头,说要学习鲁迅不畏强暴的精神,把抗战坚持到底。 

周恩来一直很敬重鲁迅,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他曾邀请鲁迅到天津来演说,鲁迅也答应了。南开大学为之而轰动。

可是,约定的1919年11月8日,鲁迅忽然有事,不能如约前来,深表抱歉,并请了他二弟周作人来代替演讲。为此事,周恩来到晚年还深深地感到遗憾。 

周恩来了解他与鲁迅是否是同族,就像1938年10月19日他所说的那样:“然而我却不愿意如章行严口口声声‘吾家太炎先生’似的而也说‘吾家树人先生’,我只能如古诗所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似的来怀念鲁迅先生。” 

周恩来很重视纪念鲁迅逝世的活动,仅解放前就先后参加了5次纪念活动,并作了演说。“我要在鲁迅先生之像面前立下誓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抵抗,也仍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青少年时代曾听祖父、父亲说过保佑桥周家与覆盆桥周家是同宗同族,当他离开绍兴辗转回到重庆曾家岩后,与其堂弟周恩谈故乡之行时,仍坚信他们与鲁迅先生是同族的。

解放初,周恩来又托友人继续调查自己与鲁迅的关系。经过调查,周恩来与鲁迅的关系终于搞清楚了。 

根据《绍兴县志姓氏编》、《濂溪故里周氏族谱》、《越城周氏支谱》、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代同治丁卯科所写的《浙江乡试卷》中的履历、周恩来所写的《百草园和百岁堂》等材料来看。

绍兴周家的世系,源出古代姬姓,后迁河南汝南郡,遂按国号以周为姓。传至宋代周敦颐(宋代理学创始人,也称濂溪先生),卜居庐山莲花峰下,子孙繁衍,分徙各处。

周澳是周敦颐的9代孙,《绍兴县志姓氏编》说鱼化桥周氏和后马周“同为澳长子名德之后。”鱼化桥是周氏宋祠所在地。

鲁迅属于鱼化桥支的覆盆桥(地名)分支,周恩来属鱼化桥支的保佑桥(地名)分支,住百岁堂内。

覆盆桥分支和保佑桥分支的分居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再依《后马家谱》来推算,鲁迅为周氏第20世,周恩来为第21世。 

此外,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周恩来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周恩来与鲁迅不仅是同宗同族,而且还是远房亲戚。 

1952年的一天,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恩来家作客。周恩来很恭敬地迎接了许广平,他亲热地说:“广平同志,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

许广平年纪要比周恩来小得多,那里受得住这番礼节,红着脸,忙不迭地摇手:“不敢当,不敢当。”

周恩来接着说明,他已经了解到他和鲁迅确属本家,不过是很远的关系,按辈分鲁迅长他一辈。当时,周恩和两个亲属也在座。 

周恩来不但向许广平认亲,后来又向周建人认亲。1969年,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特地去北京饭店拜访周建人。

他用绍兴腔对周建人说:“建老,我已查过哉,您是绍兴周氏20世孙,我是绍兴周氏21世孙,您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来!”周建人见周恩来如此有礼,也忙说:“你是总理,不敢当。”

人民网——鲁迅、周恩来是叔侄都是周敦颐后代 周姓名人辈出

人民网——周恩来与鲁迅:两位伟人同出周家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鲁迅夫人许广平是怎样去世的?

    许广平比鲁迅小17岁,许广平1898年2月12日-1968年3月3日;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许广平是鲁迅的夫人。  鲁迅曾由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