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卜、闵、冉
孔就是孔子
孟就是孟子,(孟子曾被封亚圣,在儒家地位仅次于孔子)
颜就是颜回
曾就是曾子
卜就是卜商,字子夏
……下面的你都知道了。
这是因为儒家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用来从思想上统治人民,故抬高这几个姓氏,并赐通天谱。
但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说同字辈下,孔姓要比其他各姓高一辈。比如孔宪的儿子是“庆”字辈,但是孔庆和孟宪是同辈人。
明朝的皇后叫闵妃,是朝鲜近代史上的一位女政治家,本名闵子英,原名关石民。程皇后生前并非“皇后”,而是大清帝国藩属国——年高丽公主。她的最高头衔也是1895年1月的女王,所以她在历史上被俗称为“民妃”。闵公主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很感激袁世凯帮他除掉仇人,又很佩服袁世凯的风采,所以打算委身。袁世凯不甘寂寞,上了闵妃的凤凰床。为了不引起怀疑,闵妃想出了一个妙计,就是把妹妹闵碧婵许配给袁世凯为妻。
袁世凯妻妾成群,荒*无度。如今已是家喻户晓,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清末民初的枭雄与朝鲜李朝末代皇后有染。这位皇后就是前段时间热播的韩国电视剧《明成皇后》中李朝皇帝高宗的贵妃、春宗的亲生母亲闵子英。她也被称为敏妃,也被称为明成皇后。但这部电视剧省略了袁世凯和明成祖皇后的这段跨国注定的爱情。
1882年,袁世凯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进入朝鲜。那时候袁世凯才23岁,年轻帅气。1885年吴长庆去世后,他被提升为大清政府总理驻朝鲜的全权代表,负责谈判贸易事宜。袁世凯旨在帮助高宗和明成皇后,即闵妃家族,除掉政敌,深得朝鲜皇室赏识。当时掌管朝鲜大权的是闵妃。她听从袁世凯的建议,成立义勇军团,任命袁世凯为训练大使,使义勇军团成为维护以高宗、闵妃为代表的朝鲜皇室的重要力量。
那时的闵妃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她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很感激袁世凯帮他除掉仇人,又很佩服袁世凯的风采,所以打算委身。袁世凯不甘寂寞,上了闵妃的凤凰床。为了不引起怀疑,闵妃想出了一个妙计,就是把妹妹闵碧婵许配给袁世凯为妻。虽然碧婵的美貌不如姐姐敏妃,但她也是一个热爱国家的女人,坚决不嫁非好汉。当她听说年轻的英雄袁世凯要结婚时,她同意了这桩婚事。门后。闵妃几乎每天都以探望姐姐的名义去袁世凯的府邸,但很快就被姐姐碧婵发现了。蝉知道了真相,非常生气,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袁世凯。
袁世凯也担心与一国之母的私情被曝光后影响很大。然后按照碧婵的方法,从中国河南带回一个妃子,谎称自己负责家务。闵妃对此深恶痛绝,于是和虞姬一起算计碧婵的复仇。
不久,日军大举扩张,开始进攻朝鲜。袁世凯回到中国,带着毕禅和她的两个婢女。袁世凯回国后,不知什么原因,带了两个丫鬟当侧房,按年龄分了二姨和四姨,碧婵只排第三。本来想做正房的碧婵,现在还经常被小姑子打骂。她整天闷闷不乐,喜怒无常。袁世凯对她感到愧疚,和她在一起,受到比其他妃子更特殊的对待。
事实上,袁世凯之所以能在异国行骗,主要是因为闵妃与大元君的生死恩怨。
闵妃与大之间的政治斗争是朝鲜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朝100多年前动荡历史的真实写照。闵妃是皇帝的妃子,大元君是皇帝的父亲。闵妃的生存时间、掌权经历、历史地位与道氏皇后相似
闵妃生于1851年,抗击日本侵略,卒于1895年,享年44岁。闵妃出生的时候,建立于1392年的李朝已经有460年的历史,显示末世。此时,西方宗教开始传入,以李朝为主的中国朱成新理学受到冲击,新旧思想展开激烈斗争。而且,此时的李超就像清末中国的爱新觉罗氏一样,虚弱到连儿子都生不出来。50年来,皇宫里没有婴儿啼哭。这种情况应该是皇室出身的大庭院王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难免暗暗算计。
太子李瑛年轻时才华很高,但名声不好。青年时期,他为了在皇家势力的冲突中自保,故意装出一副野心勃勃、桀骜不驯的样子,整天“拄着竹竿、穿着草鞋走路”,和普通的无赖交朋友。1863年,哲宗去世,没有留下继承人,留下了空置的仓库。施立应该立即显示出他非凡的本来面目。他暗中与各派交好,频繁进行“公关”活动,最终使他12岁的儿子李希——朝鲜第26王朝的高宗皇帝——成为领袖。因此,李自然应该成为朝鲜的摄政王。按照朝鲜的祖制,加入皇位继承行列的皇帝的父亲获得了大学士君的称号,因此,前朝的李应该有君的名号,所以被称为大学士君
大皇子一摄政,就诉诸霹雳手段。他改组内阁,消灭控制政权的宗族势力,打击党争,加强皇权。当时,由于西方殖民势力已经进入东亚,中国和日本被迫开放边境。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采取了封建专制者必须采取的传统对策,即闭关锁国。凡是来敲国家大门的西方势力,都视为“外来干涉”,坚决打击。他把明治维新后开始对外扩张的日本视为“同类外国日本”。
君君强硬的内外政策使他的政敌开始勾结,其中最麻烦的是民飞集团。
事实上,他负责组建民飞集团。1866年,高宗即位已经三年了。虽然他还是一个孩子气的15岁男孩,但在皇室看来,他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摄政王太学根据历年外戚专权的教训,对后妃人选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即家世必须沉郁,不能有外戚专权的顾虑。候选人本身要温柔贤惠,无意干预政务。这样就把很多名门望族划出了圈子,因为名门望族哪个男人不是三妻四妾,儿孙满堂?
环顾四周,他的目光定格在一个远离妻子家的孤女身上。这个女孩今年28岁,是大元君闵夫人的远房族人的女儿。闵家原本是名门望族,此时已经没落。1851年农历九月二十五日,闵在一间通风的茅草屋里迎娶了一位姑娘。这是他唯一的女儿闵子英。当子英八岁时,她的父亲闵陆贽在贫困中去世。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当家,孤独寂寞的萧子英被生活所迫。她一个人在北京的几个亲戚家走来走去寻求帮助,自然对冰冷的世界有着难以忘怀的体验。这种情况让她在生活中变得足智多谋,深思熟虑,从容不迫。这也是她进入大元君视野后就立刻被选中的原因。但是,也隐藏着互不相容的宿命结局。
1866年3月,高宗结婚,闵子英正式成为贵妃。她今年16岁,而高宗只有15岁。入宫的前三年,敏妃严格遵守国家仪制,尽最大努力孝顺儿媳,翁婆十分满意。但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她的小丈夫在洗澡时与她保持一定距离
当时的朝鲜宫廷中,在皇帝身边有机会受到宠爱的女性,除了自己的正妻皇妃之外,还有各种副职、副职,美女五颜六色。这些女人在爵位上无法与后宫嫔妃抗衡,但只要得到国王的喜欢,就可以得到提拔。如果肚子不负众望,生下一条龙,如果更幸运的是儿子被选为皇位继承人,被册封为太子,那么母亲对儿子来说就是宝贝,有朝一日可能成为后宫里的大牌王妃。
闵妃心中隐隐有了危机感。但是,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把内心的担忧和嫉妒放在脸上。她埋头学习以缓解内心的压抑。她把《春秋左传》等一些帝王经典背得滚瓜烂熟,为日后行使权力、治理国家奠定了基础。
闵公主埋头读书,而高皇帝和李尚公相处融洽,很快就有了享受的结晶。1868年4月,李朝喜得贵子,皇帝自然喜不自胜,其父大元君更是满面春风。因为长孙出生,在大元君眼里,这是皇族血脉繁盛,国家才得以延续的标志。于是,在欢呼声中,宝宝被冠以“贺军”的称号,未来的东宫太子无疑就是宝宝了。
但是,这个宝宝的出生,对敏飞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熟谙李朝故事的闵妃,一想起那些沦为朝廷阴谋牺牲品的女人们,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有决定自己命运的力量。这时,敏飞被强大而一言九鼎的大元君对孙子们欣喜若狂的一幕刺激了。她下定决心,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她懦弱的丈夫的王位,她必须夺取政权。为此,她开始悄悄行动。
敏公主组织了自己的队伍,悄悄把敏的孩子安置在内阁各个部门,然后在大元君的亲老部门下拉笼子,明说要找“射手”。当时有很多对国子监王铁腕统治不满的学者,比如著名学者崔,他经常谈论国子监王的过失。闵妃立即指示她的亲属联系。
就这样,曾经被大元君视为后宫**的闵妃,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组织起了强大的反对力量。
1871年,闵妃终于有了儿子,她非常激动,以为有机会占自己的便宜,扫清头上的阴影。谁知宝宝意外得病,大元君去山里参加治疗,服药三天后死亡,这让民飞的期望顿时化为乌有。她痛苦万分,更加坚信这是大元君有意为之,暗暗恨得咬牙切齿。
此时的朝鲜王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北方天灾,边民逃难;美国武装商船被民众侵烧,扬言报复,派军舰攻击;德国人潜入朝鲜,企图盗走大学士之父南严俊的墓未果;有人煽动叛乱;国家粮仓失火,损失惨重。更危险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征韩论”甚嚣尘上。这些内忧外患让大元君一时不知所措。闵妃认为条件成熟,开始进攻。他先是离间国王父子关系,劝说20岁的高宗执掌朝政,后又鼓动朝野官员弹劾君主,在朝野掀起了一股推翻君主的强大潮流。
国君被突如其来的滚滚波涛淹没,又很难找到合理的理由阻止成年国王领导国家,于是被迫从云熙宫私邸退位。就这样,大元君辛辛苦苦经营了10年的政权,突然被还是**的儿媳妇颠覆了。那是1873年,闵妃才23岁。
当然,闵妃的所有行为都是在袁世凯的策划和支持下完成的,这也是这位美丽的皇后
闵凡路,新华社原副总编,在工作岗位上,他参与或亲手创办杂志《半月谈》、报纸《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络电视,是一位世界级的媒体人。但是现在退休后的他,最热心、至今仍每期组稿撰稿约稿的,是他创办了57年,已出90期,只有60多名读者的闵氏家族的《家报》。
祖籍山东、老家吉林的闵凡路,共有兄弟姊妹9人,闵家家教很好,所以9兄妹中7人接受过大学教育。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遍布天南海北,他们要向吉林通化的父母写信报平安,叙思念;兄妹之间要鸿雁往来,互相鼓励;父母也要回信叙说家常,把每一个孩子的来信内容介绍给兄妹们。如此工作,费钱费力,闵凡路提议,统一办个通信集,虽远隔山水,大事小情,一目了然。这就是闵家家族报纸的最初来由。
《家报》秉承了闵凡路办大报的气魄:每期8个版,一版家庭短新闻,二版口述家史,三版家乡通信,四版大北京生活圈,其他版面是老照片、行走天下、诗书画副刊。这些年,闵家的人已经走向世界,所以家报与时俱进,就开设了《海外掠影》栏目;同时,在网络上开设“闵家报吧”和闵家微信群,闵家更多的年轻人活跃在这个网络里。
《家报》上最受人欢迎的是回忆录,这种回忆以连载的方式,将闵家祖辈父辈走过的风雨坎坷路讲述出来,其中有令人落泪的苦难,也有充满温馨的亲情。闵凡路回忆妈妈卖冰棍的日子:“站在雨中的妈妈,挑着全家的重担,在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窘困条件下,他对未来的信心竟然没有像冰棍一样化掉,依然如此乐观——我忽然意识到,乐观也是一种坚强。因为妈妈不仅挺着、忍着、撑着,还怀着信心憧憬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就是有了她的坚持,我们的这个大家族才会有今天的繁荣,我们的妈妈是多么的伟大令人致敬!”第一代人的回忆,让有些隔膜的第二代、第三代对家族的过去有所了解与感悟。
《家报》几十年来,成为遍布全国11省的闵家家族60几人的精神纽带,它是一座桥梁,传递着家族成员之间的鼓励、温暖和力量。闵家的很多成员都有是社会上名望的成功之士,有气象局局长,新华社高级记者,军事院校记者,也有总医院科主任、国企管理者、国家电视台制片人和编导,还有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经商老板,他们在各行各业做出的非凡成就,应该说不不能不得益于《家报》所表现出的不俗的家风,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打下的深厚的文化根基。
是啊,一个人走在人生路途上,茫茫漫漫,有时会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支撑你走下去的,永远都是那个温暖的家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你的动力,勇敢去探索人生的瑰宝吧,因为家就在不远的地方等你,看你,爱你。
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论语》(编集者之一)。
2、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其一说,在鲁国青州宿国(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闵祠村)人。其二说,出生于春秋末期鲁国曲阜,其先祖是鲁国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君避战乱迁到棠邑(今鱼台县张黄镇大村)。
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先贤人物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载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一方长官(《雍也》)。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孔门十三贤”之一 。《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6、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8、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9、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
10、言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受颜氏之儒曾子排挤,由于祭礼意见不合于曾子师弟。
扩展资料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闵子骞出生地是宋国。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尊称闵子。鲁国人。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扩展资料
闵子骞后世纪念:
1,宿州
宿州市曹村镇的闵子骞祠是宿州市重点名胜古迹,也是安徽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费县
因闵子骞的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山东费县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正阳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
3,济南
济南闵子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进大门,迎面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有一个写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欧阳中石题字。
-闵子
朝鲜李氏王朝世系表
1太祖李旦 神懿王后(安边韩氏)神德王后(谷山康氏)
2定宗李芳果 太祖子 丰德王后(庆州金氏)
3太宗李芳远 太祖子 元敬王后(骊兴闵氏)
4世宗李祹 太宗子 昭宪王后(青松沉氏)
5文宗李珦 世宗子 显德王后(安东权氏)
6端宗李弘暐 文宗子 定顺王后(矿山宋氏)
7世祖李瑈 世宗子 贞熹王后(坡平尹氏)
德宗李暲(追封) 世祖子 昭惠王后(清州韩氏)
8睿宗李晄 世祖子 章顺王后(清州韩氏)安顺王后(清州韩氏)
9成宗李娎 德宗子(承睿宗嗣)恭惠王后(清州韩氏)废王后(坡平尹氏)贞显王后(坡平尹氏)
10燕山君李隆(废王)成宗子
11中宗李怿 成宗子 端敬王后(居昌慎氏)章敬王后(坡平尹氏)文正王后(坡平尹氏)
12仁宗李峼 中宗子 仁圣王后(罗州朴氏)
13明宗李峘 中宗子 仁顺王后(青松沉氏)
14宣祖李昖 中宗孙(承明宗嗣) 懿仁王后(罗州朴氏)穆延王后(安东金氏)
15光海君(废王) 仁宗子
元宗 李琈(追封) 宣祖子 仁献王后(绫城具氏)
16仁祖李倧 元宗子 仁烈王后(清州韩氏)庄烈王后(杨州赵氏)
17孝宗李淏 仁宗子 仁宣王后(德水张氏)
18显宗李棩 孝宗子 明圣王后(清风金氏)
19肃宗李焞 显宗子 仁敬王后(光州金氏)仁显王后(骊兴闵氏)仁元王后(庆州金氏)
20景宗李昀 肃宗子 端懿王后(青松沈氏)宣懿王后(威从鱼氏)
21英祖李昑 肃宗子 贞圣王后(达城徐氏)贞纯王后(庆州金氏)
真宗李緈(追封) 英祖子 孝纯王后(丰壤赵氏)
庄祖李愃(追封) 英祖子 敬懿王后(丰山洪氏)
22正祖李祘 真宗子 孝懿王后(清风金氏)
23纯祖李玜 正祖子 纯元王后(安东金氏)
翼宗李炅(追封) 纯祖子 神贞王后(丰壤赵氏)
24宪宗李奂 翼宗子 孝显王后(安东金氏)
25哲宗李升 庄祖重孙(承纯祖嗣)哲仁王后(安东金氏)明宪王后(南阳洪氏)
26高宗李熙 庄祖玄孙(承翼宗嗣)明成皇后(骊兴闵氏)
27纯宗李坧(日本人降为昌德宫李王)高宗子 纯明皇后(骊兴闵氏)
昌德宫李王李垠 高宗子 日本梨本宫方子公主
孔、孟、颜、曾、卜、闵、冉
本文2023-10-29 09:51: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