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姓涂山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现在有人姓涂山吗?,第1张

  第一个渊源

  :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舜帝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认为自己没有治国之才,就传帝位于大禹。

  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公却滞留在虞邑(今河南虞城),未再迁徙。舜当天子时,曾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他的另一支后裔虞遂便定居在蒲坂附近的虞乡。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封于遂国,春秋时期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邑(今河南淮阳)。

  商王朝统治了大约五个世纪,被周武王姬发所灭。西周初年,商均的后裔遏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

  周武王在灭殷商后,正想寻找舜的后裔,得知遏父正是舜的后裔,大出喜望,便将长女太姬嫁与遏父之子胡公满为妻,并封地于陈邑(今河南淮阳),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以接续舜的香火。胡公满的子孙后来就以国为姓,称陈氏,流传至今。

  陈氏的诸多分支,其中有子孙分封在徕邑。徕邑,即今河南省荥阳市,其后裔子孙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徕氏,后简化为来氏,再简化为来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缔造者大禹之裔孙伎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黄帝第五代骆明生伯鲧,伯鲧生禹;禹建夏王朝,娶涂山氏,生子二人:长子启,次子均。启为继夏帝世系者。次子均生固,固生伎来,伎来生循鞈……

  伎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来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族后裔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来,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

  在史籍《史记·殷本纪赞》、《唐书·宰相世系表》等中记载,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龙口),建国,其后遂以封地名称“郲”为姓氏。春秋时期,郲国被鲁国所并,其国人因失国而去“邑”,称来氏,再简化称来氏。

  相传,商朝的建立者以子为姓,后来进一步分姓命氏,其中的一支便是来姓。另外,在商朝立国期间,有一位出身王族的人被分封于郲(今河南荥阳一带),这位王族的后裔后来以郲为姓,再后来又简写为来,成为来姓人的一支。

  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

  第四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莱侯之后裔,属于以国名因故改姓为氏。

  莱侯为商朝末期诸侯,有莱国,营丘(今山东临淄)曾为莱国国都,西周初期姜太公时所争之营丘即此。

  在西周初期,原商莱国国都及大片国土被姜太公占领,居莱都为齐国之都,莱夷人不服且争。故《史记》齐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讨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其结果,当然争不过有强大西周王朝做后盾的姜太公。

  到了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6年),莱国(今山东黄县)被齐侯所彻灭,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邑(一作唐邑,今山东鱼台),因失国而去上面的部首,作来氏,简化字称来氏。这是来氏受姓一说,《萧山来氏家谱》即持此说。

  第五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蒙古族札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台吉和札赉的后裔子孙终,有取原部族称谓“札赉特”之“赉”为汉化姓氏者,简笔为“来”,成为回族来氏。

  第六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来默氏、毛忽来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来默氏,又称林明克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称LaimoHala,清末民初改汉姓来氏,亦有改汉姓赵氏者。

  ②蒙古族毛忽来氏部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后多冠以汉姓牟氏、来氏、何氏、李氏等。

今天我、妈妈、姥姥和姥爷坐车来到的坐落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的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 又称牟二黑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

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庄园面南背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万堂楼厢480多间。院内立体建筑是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牟氏庄园 的石墙均平整如镜,石缝细如线,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用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河卵石垒砌而成。

我的姥爷也姓牟,在庄园的家谱中找到了自己家人的名字,十分高兴又十分激动,姥爷这次来山东是为了要去他的老家莱州看看,姥爷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家里贫穷,用地瓜叶充饥,每天都吃不饱饭,实在没办法,姥爷的父亲闯关东,姥爷十二岁来到了大连。听姥爷讲他的经历,我都不太相信,但大家都说是真的,我相信了。跟姥爷童年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太幸福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中午的时候,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牟氏庄园”。

西河县在陇南地区,也就是三楼所说的陇南市,过去陇南市叫做武都县,在陇南地区下属有个西河县,西河县是甘肃与四川的交接点。

各地牟氏简介

(一)浙江台州牟氏

始迁祖牟尧(公元960-1030)字唐佐,号简庵,思载公长子,仕益公孙,秦铁骑大将军琳公之后四十四世,据《畲川牟氏宗谱》记载:公讳琳,其先祖山东兖州平昌世泽人(初考今山东诸城)。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自蜀迁台之黄,距今已有1013年,北宋至清代,人才辈出,中进士12人,省元29人、解元1人、乡进士1人、举人5人、武举8人。今台州牟氏已成望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台州市族人有203万人(不包括外迁市外),占全市总人口的034%,此支牟氏遍布浙江台州市四区二市四县,温州市乐清、永喜、瑞安,杭州市区,金华市永康、武义,绍兴市嵊州、新昌,宁波市象山、奉化、镇海,舟山市普陀、沈家门,湖州市长兴,全省合计人口约4万人。

(二)铁口牟氏

铁口牟一世祖是牟千,牟全是六世祖。据说牟子国有老弟兄四人,迁移至此,弟兄两人落户“西宅”,另弟兄两人,一住铁口,一住梁家。铁口一支,就是大将牟全的祖先;另一说是明万历年间,牟氏弟兄二人由福山牟子国迁此,因兄弟建房两处,以东西之分,东为“东宅”,西为“西宅”,后便形成两个村庄,再后来,东宅因宁海州在一河之隔的半城修城,建至一半,夜间村中怪石狂叫三声,城垣倒塌。民间有“铁口叫,城墙倒”的说法,于是“东宅”改名为“铁口”,现铁口村牟姓族人约900余人,现已繁衍二十四代(自牟全算起)。“西宅”现仍用西宅村名,“西宅”与“铁口”两村,居民仍以牟姓为多。从八世开始,除长份人留住铁口,其余分别迁往江苏、广西、湖广、东三省及山东的泰安、日照、潍坊、德州等地。

(三)朝鲜牟氏

朝鲜牟氏是宋吏部尚书牟庆后人。宋《高丽史》记载,牟庆在宋钦宗时曾任吏部尚书,1126年出使高丽。恰逢高丽权臣李紫谦作乱,牟庆参与平乱,立功受赏。此时,中原遭金兵入侵,汴京被金攻陷后,归路阻断,牟庆留在高丽,被封为牟平君。据韩国《咸平牟氏大同谱》记载,朝鲜牟氏先祖牟庆后北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二世祖讳光正密直府事平章事;三世祖始讳挺麟侍中典书;四世祖讳元机典书平章事;五世祖讳震老侍中典书;六世祖讳汝长平章事,七世祖讳皓谥忠武副元帅平章事。目前朝鲜牟氏有2万多人。祖忠正公怀国诗:安得精兵超岱崇,直屠金虏立成功。忍闻五国城消息,未返孤臣老海东。

(四)满洲牟氏渊源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牟氏出自朝鲜族洪氏,后改称牟氏。该支朝鲜族洪氏源出唐朝时期的大臣洪殷悦,被派遣至新罗国出使的文化交流使节,后被挽留定居在朝鲜半岛南阳郡(今朝鲜南阳),从第十二代孙开始分为十三派。牟易金为洪殷悦后裔分衍的平山本贯一派,始祖叫洪志庆,追溯其渊源还是汉族,属于“唐洪”,不属于“土洪”。在朝鲜、韩国,“土洪”人数非常少,其洪氏主流皆“唐洪”。该支牟氏鼻祖为牟易金,是自己改的一个非常卑躬的名字。他在明朝末期后金政权建立之初归附佟·努尔哈赤,被佟·努尔哈赤任命为头等侍卫,抬入旗籍,直接成为满洲正白旗人,其后裔子孙因姓牟氏。

(五)遵义牟氏

遵义胜宗支系牟氏宗族,起籍于河南省中牟县。元至正二十三(1636)年七月至八月,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牟母陈氏,陈友谅大汉政权、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陈尚书之次女,恐牟氏后裔遭朱元璋诛杀涂炭,聚膝下四子牟敬、牟茴、牟福、牟英,取明镜一口破成四片各执一片,分别避难。牟福留守湖北公安县丘墓,牟敬逃往山东栖霞创业,牟英、牟茴随陈氏母入川,落业重庆府巴县(今巴南区)和瓮坝铜贯驿(今重庆市九龙坡区铜贯驿镇),传四代三房。清顺治年间分支迁徙,后世子孙自称“镜子牟”或“四块牟”。牟英后裔,迁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牟应魁、颜氏一代徙迁遵义县西乡天旺里第三甲(今遵义县南白镇宝峰村)定居落业。牟福后裔牟应乾,娶重庆府江津县大什字李昔曹之女,明万历十二(1584)年落业播州仁怀里(今仁怀市)生盖坝。其后裔牟介、牟欲明均武职,明天启年间镇守夔府(今重庆奉节县)。明崇祯年间,牟欲明后裔牟胜宗为避战乱,举家徙迁四川遵义军民府遵义县西乡沙溪里七甲干溪定居落业。

(六)台湾牟氏

据台湾文献会1960年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牟氏在台湾是排名207的较大姓氏,当时约有六十多户姓牟的人家,多为解放时期迁至台湾的牟姓人士之子孙。分布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彰化、花莲等地。其中有牟宗三、牟俊峰等牟氏名人。

(七)陕西省周原牟氏

周原牟亦称西岐牟。周朝推翻商王朝,封侯派往中原中牟国,牟姓在西岐(今岐山县)的别墅,后称牟家寨。族谱遗文:周原牟氏系大明洪武初由晋之洪洞迁入,高祖牟万春,妻赵氏,当年择溪而居,凿洞为家,艰苦创业,已传21代累620余年。今西岐县故郡乡牟家寨有三村,即牟家庄村、牟家塬村、牟家下河村。牟家村(寨)现有260多户,1160余牟姓,特别是牟家庄村有大学生、硕士、博士100多人,县(市)乡级干部60多人,从事教育工作的有30多人,是岐山县有名的文化大村。

(八)潍县城北牟家庄子牟氏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镇的前别化村和牟家庄子村因位于老潍县城北四十里,故而称“城北牟家庄子牟氏”。两村牟氏人口约有1600余人(包括外迁人口)。牟惟孝在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2年)创谱时,曾记“吾牟氏相传登州府栖霞县人也,自明朝始迁至莱州府潍县北庄别化庄居住,后又分居牟家庄子住。其始原有族谱被火焚失,已不知有几世矣。”先祖的名讳已失,惟孝公曾多方打听,也去过青州等地,终无结果。只能往上追记到有记载的牟琴祖,便将琴祖为“一世祖”。琴祖以上据说还有三代,自琴祖始,三世祖叔伯兄弟六人,形成了今天别化、牟家庄子两村的六个分支。卑祖的后裔是第一分支;思古祖的后裔是第四分支,同住别化村,称为村前头支和村后头支。居住牟家庄子的卞祖的后人是第二分支,称为东湖同支;思仁祖的后人是第三分支,称为西门里支;思博祖的后人是第五分支,称为东湾崖支;思舜祖的后人是第六分支,称为庄当瓤支。

(九)湖北利川牟氏

利川牟氏是利川的望族之一,被其宗支主要有两支:一是入利始祖牟茂的后裔。牟茂为李唐之后,祖居山西平阳,移迁南京江宁府上元县五凤村(今河南商丘南)。牟茂祖父李文鸿,家资万贯,良田万倾,一妻三妾,生三子,名九章、万章、宪章。宪章生六子,名强、盛、魁、铁、瑛、茂。文鸿公九十寿终,葬于安徽麒麟山红藤穴。因葬地犯禁,朝廷辑捕灭族,三子六孙弃家逃生,避祸而由李姓改牟姓。逃经湖北孝感麻城到荆州,过虎渡口时,大祖强被淹死。此后,二祖回江南烟收坝,三祖魁往山西(一说去四川宣汉县),四祖往公安碎石岭,五祖瑛往山东栖霞岭。元至正二年(1342)我祖茂由公安出大库门过虎口渡经施州卫(今恩施)到清江县(今利川市),走石板岭到高歇口至桐木箐到大木杠落业。茂祖戌边抚民,曾任施州宣慰使、援边宣慰使,追授荣禄大夫。茂祖配向氏,生仲泰。仲泰祖曾任南京都督佥事,仲泰祖配向氏,生季兴、季旺。季兴祖居利川,配向氏,生高凤、九凤、彰凤、翔凤、碧凤、仪凤,季兴祖后裔已繁衍三十余代,八万余人,现遍及利川、恩施、建始、咸丰等地,季旺祖移居蜀东夔州府万县(今重庆万州),旺祖生万凤、联凤、捷凤、登凤、提凤。今万州及云阳、奉节等地牟氏均为季旺祖之后。仲泰祖晚年随季旺祖定居万州,死后葬于法隆寺。二是景武祖后裔。祖籍湖北黄州麻城,明弘治年间景武祖从川万(四川万县)到利川,景武祖荣禄大夫,配向氏,生永良、永伯。景武祖繁衍二十余代,现有万余人。另外,1952年,日隆公(原籍山东栖霞)从部队转业到利川,祖孙四代现有二十多人。利川牟氏,崇文尚武,奋发图强,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有数以百计的将军、名宦,数以千计的学者、专家、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可谓根深枝繁叶茂、英雄辈出、名人荟萃、声名远扬。

(十)重庆万州牟氏

渊源万州牟氏与利川牟氏同是牟茂后裔。牟茂因平夷有功,爵封授边尉使司之职。葬大木贡油竹坪李子坳(今东城区下坝村)。配向氏,生仲泰。仲泰,一三五O(元朝至正庚寅)年生利川市大木贡。一三九四(洪武甲戊)年移居蜀东夔州府万县巴南里下元坝(今万州区白羊镇石龙村)。晚年与次子季旺同住法隆寺牟家塆(今万州区太安镇)。明洪武年初,任都城南京都督佥事(从二品官),因德行高尚,忠君有功,加升为一品官。妻向氏封为一品夫人,茂公追封为荣禄大夫,泰母向氏追封诰命一品夫人。向氏生季兴、季旺。季兴公同母留守祖业。配 氏,生高凤、九凤、彰凤、翔凤、碧凤、义凤。后称利川牟氏六大房。泰公晚年与次子季旺同住牟家塆,殁葬法隆寺。季旺祖一三七四(洪武甲寅)年,生利川市大木贡。一三九四(洪武甲戊)年迁蜀东夔州府万县巴南里下元坝(今万州区白羊镇石龙村),配向氏、生万凤、联凤、捷凤、登凤、提凤。

(十一)河北景县牟氏

河北省景县王谦寺乡牟家榆林村,是景州牟氏主要聚居地。始祖牟大发,来自山东青州府昌乐县牟家村,“几世几年迁于蓨邑(景县)藐矣”。现全村132户,486人。在外人口多于在村人口,另未迁出一支,人口过百。总计牟氏人口有1200余人,已传至十七世。

(十二)内蒙赤峰牟氏

赤峰牟姓来源于山东莱州府, 据传高祖为牟善衡,大约1840年前后, 他带着两个(一说是三个)儿子来到赤峰乌丹定居,赤峰牟姓人氏全是他的后代,后一个儿子去了东北,他的后代在赤峰地区非常多,赤峰牟氏普遍为人本分厚道,因家谱丢失,来源只是听说,可能不准。我父亲是振字辈。(赤峰牟氏提供)。

(十三)四川达州牟氏

入川始祖:明洪武七年(1374年),牟曰善昆仲数人随父牟融母李氏自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高阶堰举家西迁,经利川渡江由万州(万县)入川,至宣汉县(东乡县)王家乡路侧埋锅造饭时证一红匣,内存珍珠,因物取名红匣岭遂定居。后牟曰善留居,融祖率其余诸子返湖未遂而途居万州。由是宣汉牟氏后裔遂尊曰善公为牟氏入川始祖。子孙发繁及分布:善公有二子,次子牟翼就地发派,长子牟翔于永乐年间迁大成镇(与王家乡接壤)落业。翔翼二祖共有九子二十一孙,至今600余年发育子孙已见25代。时光推移伴历史变迁,子子孙孙或避兵燹,或躲苛捐,或逃灾荒,或游宦为官,或商贾迁徙及复杂的多种原因,族人遍布达州各县及巴中、城口、陕西部分地区,尤其近20年来外出各省及大城市定居者有之,侨居海外异国者亦有之。

(十四)山东临清牟氏

临清牟氏始祖生于(1550年)左右,自万历十年(1583年)来自东郡中牟,因贸易迁居清渊县新城。三世祖于清初迁于城南土桥村,同治六年八世祖讳志孔,为人忠厚,尊先敬祖,为我土桥牟氏续著珍留了世代家乘族谱,至十五世历时四百余年,现今衍续已十七世,虽无名人志士,但祖祖孙孙代代相安。

(十五)广西玉林牟氏

玉林牟氏始祖方言公,原籍山东省栖霞县铁口村,是元代东征日本大将牟全后裔。明正统时以进士任广西兴业县外翰,殁于任内,长子云七迁玉林,次子云明留居兴业。云七长子上序迁高山,次子上正迁韦村。至今裔孙繁育至25代,分布在10多个村共一万多人,高山村占半数。明清时期共有3人中进士,有16人中举人,有149名秀才。废科举后至现在有大专院校毕业生250人,有留学生,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还有上校、少将军衔者,高级职称者等。正是人才辈出,郡人谓之“有名有声高山村”。

来[来、徕、郲、逨、赉,读音作lái(ㄌㄞ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舜帝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认为自己没有治国之才,就传帝位于大禹。

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久又移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商均虽然西迁,但他的后人虞思公却滞留在虞邑(今河南虞城),未再迁徙。舜当天子时,曾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他的另一支后裔虞遂便定居在蒲坂附近的虞乡。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封于遂国,春秋时期被齐国所灭。商汤灭夏,封虞遂的另一支后裔于陈邑(今河南淮阳)。

商王朝统治了大约五个世纪,被周武王姬发所灭。西周初年,商均的后裔遏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

周武王在灭殷商后,正想寻找舜的后裔,得知遏父正是舜的后裔,大出喜望,便将长女太姬嫁与遏父之子胡公满为妻,并封地于陈邑(今河南淮阳),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以接续舜的香火。胡公满的子孙后来就以国为姓,称陈氏,流传至今。

陈氏的诸多分支,其中有子孙分封在徕邑。徕邑,即今河南省荥阳市,其后裔子孙遂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徕氏,后简化为来氏,再简化为来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缔造者大禹之裔孙伎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黄帝第五代骆明生伯鲧,伯鲧生禹;禹建夏王朝,娶涂山氏,生子二人:长子启,次子均。启为继夏帝世系者。次子均生固,固生伎来,伎来生循鞈……

伎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来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王族后裔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来,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

在史籍《史记·殷本纪赞》、《唐书·宰相世系表》等中记载,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黄县),建国,其后遂以封地名称“郲”为姓氏。春秋时期,郲国被鲁国所并,其国人因失国而去“邑”,称来氏,再简化称来氏。

相传,商朝的建立者以子为姓,后来进一步分姓命氏,其中的一支便是来姓。另外,在商朝立国期间,有一位出身王族的人被分封于郲(今河南荥阳一带),这位王族的后裔后来以郲为姓,再后来又简写为来,成为来姓人的一支。

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莱侯之后裔,属于以国名因故改姓为氏。

莱侯为商朝末期诸侯,有莱国,营丘(今山东临淄)曾为莱国国都,西周初期姜太公时所争之营丘即此。

在西周初期,原商莱国国都及大片国土被姜太公占领,居莱都为齐国之都,莱夷人不服且争。故《史记》齐世家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讨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其结果,当然争不过有强大西周王朝做后盾的姜太公。

到了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6年),莱国(今山东黄县)被齐侯所彻灭,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邑(一作唐邑,今山东鱼台),因失国而去“艹”部首,作来氏,简化字称来氏。这是来氏受姓一说,《萧山来氏家谱》即持此说。

第五个渊源:源于 ,出自蒙古族札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台吉和札赉的后裔子孙终,有取原部族称谓“札赉特”之“赉”为汉化姓氏者,简笔为“来”,成为 来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来默氏、毛忽来氏部落,属于以部族称谓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来默氏,又称林明克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后有满族引以为姓氏,满语称LaimoHala,清末民初改汉姓来氏,亦有改汉姓赵氏者。

②蒙古族毛忽来氏部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后多冠以汉姓牟氏、来氏、何氏、李氏等。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侯,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此即以国为氏,去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瑨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郲。”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国魏置,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

来护儿:字崇善,隋人大将军。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南)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曾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祖父来嶷,历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长宁县侯。父亲来法敏,为陈朝海陵令。来护儿年幼而孤,这世母吴氏收养。吴氏对来护儿抚养教育,待其甚好。来护儿“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诗经》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时。舍书而叹道:“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也!”同辈人惊其言而壮其志。长大后,来护儿更是“雄略秀出志气英进。涉猎书史,不为章句学。”

来廷绍:字继先,号平山,原籍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那时,南宋王朝苟安于江南,当权者终日沉湎于声色,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原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廷绍……“幼负奇才,忠愤激烈”,常念祖宗之耻未雪,时时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号思洛子,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来廷绍曾结识比自己年长8岁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陈亮,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多次促陈诣阙上书,提出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的方案,均未被采纳,而“朝廷恶其切直”。自此以后,廷绍晦迹读书,志益奋激。绍熙四年(1193年)和陈亮同中进士,当时的士大夫都说:“来、陈俱登第,恢复有期矣!”但不幸的是陈亮未及上任而卒,使廷绍失去了亲密战友。欣慰的是,两年后,廷绍又结识了大词人辛弃疾。

来知德:明代蜀人(1525-1604),专研《易经》,自中举后即隐居万县求溪山中,达30年,生活于“不庐不扇,忘食忘忧”的状态中,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等,尤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更为著名,来知德著此书先后经29年,成为易学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来氏易”之说。

来集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名容,号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明崇祯十二年(1939年)南京国子监贡生。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曾任安庆府推官、兵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等职。左良玉掳掠烧杀无辜时,正值任安庆府推官,曾前往劝阻。弘光朝、马士英欲招为门下,固辞不就。入清后隐居不仕。康熙七年(1668年),被推荐应博学鸿儒科,仍隐居不出。隐居时潜心著述,因傍依倘湖,人称倘湖先生。一生著述较多,有《读易隅通》、《易图亲见》、《春秋志在》、《倘湖文案》、《倘湖诗全》、《南行偶笔》、《南行载笔》等。戏剧作品有杂剧《两纱》和《秋风三叠》等。

来 章:(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人。

来 英:(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人。

来 敏:(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蜀汉大臣,学识为时人所称,官典学校尉。

来 军:(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蜀汉将领,为姜维参军。

来 整:(生卒年待考),来护儿之六子;江都人(今江苏扬州)。著名隋朝将领。骁勇善战,所向无敌。敌人凡见其皆退,传言道:“不怕官军千万乘,只怕荣公第六郎。”

来 恒:(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官至中黄门侍郎。

来 济:(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学者,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

来鸿缙:(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今者杭州萧山)。著名清朝诗人。

来俊臣:(公元651~697年),雍州万年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少时凶险,不事生产。因告密而得武则天的信任,成为武则天在政争中的鹰犬。

来之邵:(生卒年待考),字德高。著名北宋朝大臣。

来子时:(生卒年待考),字以中;河南鄢陵人。著名宋朝官吏。

来五魁:(生卒年待考),字德祥;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太医院医士,孝子。

来端蒙:(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萧山来氏第十三代孙。

来 复:(生卒年待考),字阳仲,号阳伯、耦园主人; 陕西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诗人。

来 周:(生卒年待考),萧山长河人(今者杭州萧山)。著名明朝画家。

来国柱:(公元1929~今),浙江杭州人。著名电子工业专家。

来养芳:(公元1930~今),山东邹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政工师,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来辛程:(公元1941~今),曾用名宋心诚、宋心澄、何蹇,自署立锥斋主、蜗庐先生、长白山人、大道无常等;吉林吉林人。著名中国画画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来洪云:(公元1945~今),浙江东阳人。著名文化业政工干部。

来广铨:(公元1907~1988年),字楚庚,以字行,号柴若;浙江萧山人。著名当代台湾“谜圣”。

四郡望

江都郡:西周初期,今江苏省扬州一带称邗国,后属吴、越、楚。秦统一中国后,改设广陵县。汉时先后属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为广陵郡、广陵县、南兖州、东广州、吴州。

平阳郡:三国时属魏,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10县;西晋时仍为平阳郡,辖12县。

洛 阳: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市高青县、桓台县、广饶县、寿光县等地区。

五字辈排行:

山东寿光来氏字辈:“朝城凤常庆延寿建庭恩”。

河南洛阳来氏字辈:“宗景志朝大会启英华增福延庆克绍祖武尊师重道光耀家庭”。

易姓的来源:

一、 姓氏源流

易姓的来源有二:

1 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

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

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

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 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

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

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

,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

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

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

易氏。是为山东易氏。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1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

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2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

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

间的晋中地区。

堂号:

1 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

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

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

,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

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衣氏全谱

  腾祖支(1938年专修,2006年3月重新编译整理)

  前 言

  家里面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史书。春秋时楚国就有梼杌(春秋时楚史名)、鲁国有《春秋》,这些都属于国史。从古到今各个国家的历史,是用来考世系、知终始、别本支、分昭穆的。至于各种姓氏的家谱不也是这样的作用吗!一个国家没有历史,那么对于国家的治理情况不清楚,兴衰状况也看不出来,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目的。若家里没有族谱,那么亲疏不分、远近不辨,将怎么诚心诚意地面对祖先和使家族里人和睦相处呢?所以说,一个家族要有家谱的重要性和一个国家要有历史资料一样重要。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历史记载机构按年度毫无遗漏地记载着历史,而家族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专门修订家谱的人,也很少有为修订家谱、为了家族利益而着急操心的人。所以很多姓氏的家谱都残缺不全、内容也衔接不上,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衣氏从来没有对全谱进行修订,就是连对支谱修订的也不常见。最早的修订家谱的人是以孝思碑文作为篇首,再附序言两则,但两则序言上并没有年月日和姓名等内容,搞不清楚是谁所修撰的。到了乾隆22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到那个时候将近200年的时间没听说有正式修订族谱的人。即便是有也不过声称说是为了修订家谱走遍各村骗取钱财和吃喝罢了。族人对这些骗吃骗喝的人也是笑骂,也不愿意上当受骗来搞家谱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我早就有正式修订全谱的想法,避免同姓的人相见不知辈分的高低而尴尬羞愧。(未完待续)

  衣氏为人

  衣相宽 (1900~1999),衣氏第十五世孙,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自小喜爱读书习武,侠肝义胆,生就一副仙风道骨,手中一杆精铜烟袋杆是他的随身武器。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备受邻里乡亲尊崇,备受历代父母官器重,是方圆百里享有崇高名望的民间圣人。清末,曾凭着铁齿铜牙调停了绿林好汉与官府长期不分胜负的争斗,保了一方平安;某年冬天,在路边收留了进京赶考因用尽盘缠而病饿将死的南方秀才,留其在村里当私塾先生,来年,资助银两供其进京应试,秀才金榜题名升任山西高官,为感恩派亲信秘密在临朐买下田地,建造庄园,赠与家境清贫的衣相宽全家,自此衣氏家道兴盛。衣相宽生性仗义,除时常接济邻里,还经常为乡亲作担保借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被担保人闯关东失去音信,衣氏家中田地全部被用于替人还债,大半房产也被用于抵债,衣氏家境再度陷入窘境,解放后土地改革,衣氏家族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文革期间,被担保人的后人从东北回乡寻亲,重金谢恩,衣相宽坚决拒收礼金,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文革期间,曾保护多位被迫害人士。生四女二男,皆成大器,后代子孙受祖先福荫,自然时时事事顺利。

  衣复恩 (1916~2005) 出生于山东济南。1933年考入杭州高桥的中央航校,攻读轰炸专业,1936年毕业。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与战友驾驶9架中国战机,奉命轰炸上海虹口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几乎全部命中目标。 1939年11月, 任空军九大队副队长,率9架苏制性能差、航速慢的SB-2战机,与敌机恶战在昆仑关上空,击落数倍于我的敌机,受到蒋介石传令嘉奖。1941年,衣复恩被选中去美国受训,是第一位取得这项专长的中国军官。从1943年起至1952年,任蒋介石和宋美龄座机“美龄号”、“中美号”座机长。 当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身边,有两个亲信人物。一是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人称蒋宋的皮包;另一是“美龄号”与“中美号”总统座机的座机长衣复恩,时人称他为蒋宋的手杖。前者管钱物,后者管出行。(1952_1955)去美国任“大使馆武官”3年半;回台后,任“空军总部情报署”署长。直接掌管U-2高空侦察机,担任“空军总司令部”的副参谋长。军衔逐级攀升,由中校、上校、少将,一直升到中将,后奉命创办“中华航空”。衣复恩与蒋氐父子关系深厚,尤其与蒋经国总统几乎每周见面,蒋经国儿子也拜衣夫人为干妈,衣复恩与蒋经国保持整整23年(1943-1966)的亲密友谊。他1971年担任亚洲化学公司董事长,经过20年的努力,由台币数千万元的营业额增到48亿元,扩展了10多家企业,并在大陆的广东佛山、惠州,陕西咸阳,上海等地投资办厂。同时大陆的文教事业,在北大、清华设奖学金,在通县潞河中学建体育馆,在山东平度县高戈庄办希望小学。

  衣玉文(雨亭) (1918~2003)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衣氏第十六世孙,十五岁被抓丁从军,后参加革命,因识文断字,聪明勤快,又自幼受其母教育略懂医道,很快成为部队卫生兵骨干,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救下伤员,其中有几位还是高级军官,战场上屡立战功,入党、提干步步高升,转业后,历任北京铁路局双桥建厂局医院院长、陕西咸阳铁路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著有军医医学专著多部。人称一代儒将。生五男四女,长子长媳均为山东工业大学高材生,就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高层领导,次子在北京某国家职能监督部门任职。

  衣瑞伦 (1919--1994),山东省临朐县福山集村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山东军区四师十一团排长、政治指导员,华东七纵队六十三团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先后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一团参谋长、副团长,二十五军教导大队队长,七十四师团长、副师长等职。在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当面之敌伪首都师白虎团,为全线停战创造了条件。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一九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六十六军副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54年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72年5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他亲自组织对轮训部队的后勤保障。198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

  衣延章 男 1936年12月生,中国注册会计师、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电工会计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理事。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1981年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在六种刊物上发表,1992年与北京经济学院教授王又庄主编了《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一书,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从1980年开始经常在全国省市部门、大学、社会团体讲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质量经济分析等现代化管理课程。在财务会计实务工作中,主管过两个大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两个大型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经济分析制、审计制度。组织实施过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班组经济责任核算,得到社会好评,成为行业的榜样,是我国最早提出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的学者之一。

  衣富春 (1933~1995)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衣氏第十八世孙。自幼为孤儿,由其哑巴外婆抚养成人,善习武但从不持强凌弱,喜读书明理知事,疾恶如仇,建国后在镇反、肃反、三反五反运动中表现突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出来的公安干警,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高强的武功,屡破奇案大案,特别是受其外婆哑语熏陶,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残障刑侦专家。一生清正廉洁、尽职敬业,历任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

  衣宝廉 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惠春 男 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1988年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从师国画大师何海霞研修山水画。现为中国书画社画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东北分院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国画研究会理事,抚顺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副研究馆员。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画家历遍祖国名山大川,在师造化,识传统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受到李可染,张仃等前辈称道。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合肥、汕头、抚顺等地及日本等国举办画展,尤以《黄山写生画展》和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展》为世人瞩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为《毛主席纪念堂》《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张学良陈列馆》等单位及众多国际知名人士收藏。《美术》《美术大观》《美苑》《北方航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多次刊登专家评介文章及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二十世纪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等典籍、画册中均有载录。代表作《黄山奇观》《大江东去》《春江花月夜》《华夏山河颂》《滕王高阁图》。有《衣惠春画集》出版发行。

  衣瑞龙 男 祖籍大连,生于1943年4月1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乐山嘉乐造纸厂工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喜欢上了滑翔运动。1980年代中期曾五探峨眉山九老洞,揭开流传几百年的九老洞之谜。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内对悬挂滑翔机还十分陌生时,他历尽千辛万苦,自费制作三角翼滑翔机,并经过数年摸索苦练,终于1990年9月从峨眉山金顶成功飞下。其后近20年里,省内他飞过汉源龙塘山、马家山,江油窦山,并27次从金顶飞下;省外他飞过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昆明西山、广西桂林、湖南吉首。衣瑞龙每到一地,都被称作“乐山飞人”、“四川飞人”。他用自制的滑翔伞曾在1993年9月17日、21日、23日三次分别从华山西峰、南峰、西峰成功飞翔。他是目前中国用三角翼飞翔的第一人,是至今国内飞过高山最多的探险家,1996年上海科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探险家》一书中有载其飞行记录。1993年第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四川省业余滑翔运动员衣瑞龙成功地飞越了泰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93年他自费到山东泰安,乘自制的“盼奥运号”三条翼悬挂式滑翔机,从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起飞,飞行14分钟7000余米,安全降落在泰山南麓三合村附近。衣瑞龙是第一个用三角翼滑翔机飞越泰山的运动员。

  衣奋强 三级警监。男,1949年1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任山东省少年管教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业绩:重视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带领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干警职工不断进取,锐意开拓,积极探索和推行依法治所战略,对未成年犯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建成了省级现代化文明少管所,取得了连续1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的成绩;该单位先后4次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授予“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全国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和“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充分肯定。本人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主编论文作品集《托起失落的太阳》。论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改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加强未成年人的改造工作》、《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在押未成年犯的情况分析及教育改造对策》、《关于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的思考》、《搞好少管工作是我们的崇高使命》、《90年代我省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及对21世纪前期的趋势预测》等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衣庆波 男 1951年1月出生,工程师,辽宁庄河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任抚顺铝厂科学研究所科研项目专题负责人。主要业绩: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生产与科研实践中的难题。在研究铝电解烟道灰开发利用的重大科研课题中,研制出“沸腾法制取铝电解烟道灰再生料”的焙烧装置,填补了我国铝工业中三废综合利用领域中的多项空白,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该专利及一种采用流态化技术的装置,处理在铝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铝电解烟道灰、脏料、吸附沥青氧化铝等,并能将这些废物迅速转化成吨价值2600元人民币的铝电解原料,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效益。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用正交试验法改进沸腾炉结构,提高再生料质量》、《完成工业规模处理铝电解烟道灰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及《优化焙烧炉结构,提高铝电解脏料处理量》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质量科技论文,《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扭亏增盈》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铝电解烟道灰的沸腾焙烧处理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事迹收录《辽宁青年科技人物志》、《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等辞书中。多次被评为厂、市省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模范***员、劳动模范、名星职工等。

  衣服珂 生于1953年,山东美协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联任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8跨世纪艺术人才。多年来着力于指墨艺术的探讨,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被海内外多家收藏,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级报刊。曾获全国“明星杯”银奖,获马尼拉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获首届“书圣杯”国际展金奖,获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画展银奖,获中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金奖,获首届海峡两岸名家精品展金奖,获山东大文化评选一等奖,全国指画展银奖,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展美术金奖,第二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银奖,第一、二届王子杯海峡峡谷岸书画展金奖,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金奖,新加坡腾飞杯书画特等奖,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首届九洲三峡杯海内外艺术大赛金奖,入展98中国当代百位名有书画展,被齐白石纪念馆收藏。指收入选文化部大型电视片《中国书法》,指书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认定为特级作品。指画被认定为一级作品。98年应韩国永进大学之邀在大邱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著名指画家衣服珂指墨艺术展》。作品传略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青年国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30多部辞书。

  衣晓万 女 1956年5月生,大学文化,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情感调控与优化教学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获二等奖(1992年);《动手操作是使学生左右脑平衡发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学术活动中心(1994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全国第二次脑功能开发和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与学同步,智与能并重》获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创意奖,辽宁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一等奖,大会发言(1995年);《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形成评价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获沈阳市教学研究会一等奖(1990年)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省委候补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副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四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衣向东 中国当代青年作家,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1982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招待员、饲养员、报道员、新闻干事、文学刊物编辑等职。自199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正门哨》至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过滤的阳光》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牟氏庄园》,长篇报告文学《首都卫士》等。同时还编写了《我们的连队》、《东西南北兵》等多部电视剧。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一、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郲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参见《史记殷本纪赞》。路史: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

二、传说大禹的后代。

三、商朝莱侯的后代,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鱼台东),遂有莱氏,后去草头作来氏。 郡望堂号:江都郡 姓氏家谱:萧山来氏家谱 历史名人:来济, 来曜, 来秉奎 下面是我们山东寿光的家谱上的序:来氏序者,序来氏也。周有来章,汉有来歙,唐有来济。来氏之姓,自古有之,非一世矣。即今之世,登莱莒州、益都、朐邑、乐安、寿县,来氏之姓,渤海(这儿还有两个字,我不认识)。嗟夫!古今之不同,典籍之不明者,闻吾姓,愕然惊,哑然笑者,真犹蜀犬吠月,粤犬吠雪,少所见而多所怪。坐井而观天,非天之小,实所见者小也。余自少时,至乐安西族,见其谱云。我是我们那儿的第21世,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是第11世来笑山(字秀春),现在有这位先祖的墓碑,是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五月立石。我们那儿的排辈是这样的:朝城凤常庆,延寿建庭恩。我是延字辈。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萧山来氏,属于子姓,由于未入《百家姓》而被人视为不是古姓。其实,来氏在史传中早有所见,东汉云台28将中就有来歙,因战功被封为征羌侯;三国时蜀有来敏,学识为时人所称;唐朝来氏入仕而有名者更多,甚至有人冒姓。但因谱系失传,世系不易贯穿。据现存《萧山来氏宗谱》所载,萧山来氏是两宋之间,由河南鄢陵迁来,卜居萧山,繁衍生息,成为大姓。来姓后裔有分布四川、湖北、陕西、山东等地者,也有返迁回河南者,惜难详考。从现有资料看,萧山来氏的世系,派脉、事业以及繁衍沿革尚能研究其概貌。 萧山来氏的繁衍外迁 萧山来氏向外省繁衍,大约在宋代后期。始祖来廷绍之幼孙来师周一支,迁回河南洛阳,也可能有回鄢陵老家的,但文献不足,无可征考。据《洛阳来氏家谱》序所记,在明代中期,来氏家族自萧山迁入洛城,至今四百余年,洛阳来氏的始祖名无考,字承甫,迁洛后住城内西北角仓街,卒葬城北金家沟村西,为洛阳来氏一世祖。冢前有碑,相传至五世,有来思信者又迁至距洛阳西南四十里地的延秋村。延秋是唐武则天的避暑盛地,因希望延缓秋凉而得名。洛阳来氏至今已有二十余世,现有二百二十余户,人口近千。洛阳、延秋来氏的前十二世,据延秋来布周考列如次: ①来承甫 ②③④失考 ⑤来思信明末避乱,由洛阳迁延秋 ⑥来秉乾 ⑦来焕 ⑧来迎祺 ⑨来大生来廑生 ⑩来百龄 ⑩来加禄来加福 ⑩来宗有清嘉庆十八年携三子赴陕州 三子太和、遂和、三和(后由陕州迁咸阳)。 洛阳来氏族人有传代排字,在重修洛阳来氏家谱后附有一大段联句称: 来氏祖籍本萧山, 洛城、延秋一脉传, 至十二世有“宗”字, “景、志、朝、大”不一般, “会、启、英、华”归一支, 原定辈字已传完。 民国年间经商议,续十六字作规范, “增、福、延、庆”承华后, “克、绍、祖、武”紧相连, “尊、师、重、道”接着续, “光、耀、家、庭”四百年。 谨遵祖训勿更改, 重名重字应避免, 续字用尽无以继, 后人共商再续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①宗字之后有景字、志字和朝字、大字两种排法。 ②据传民国年间有孟县(现洛阳市吉利区)来敬斋过延秋时与族人相议,后续十六个字。 ③十六字排辈估计能传四百年。这一首小诗说明了洛阳地区来氏的渊源、字辈,有重要资料价值。萧山来氏曾有繁衍至四川者,历史上知名者为哲学家、思想家来知德。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别号十二峰道人。其祖先由萧山迁出,先至湖北麻城。元末时有来泰者由楚入蜀,居于梁山,成为蜀地来氏之始祖,在古之贤等所撰《瞿唐先生年谱序》中已言明其事。其世系如次: ①来泰(元末由楚入蜀,居于梁山。一②来均受一③来晁富一④来志清(以上四世均“潜隐未仕”。一⑤来昭宜良令-⑥来尚廉“好施予”-⑦来朝“拾金还主”-⑧来知德配倪氏,有子二人-⑨来时敏来时升邑廪生-⑩来许来谒来译邑廪生。 其中的来知德是蜀地来氏的第八世,生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万历三十 二年(1604年),享年80岁。来知德专研《易经》,自中举后即隐居万县求溪山中,达30年,生活于“不庐不扇,忘食忘忧”的状态中,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等,尤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更为著名,来知德著此书先后经29年,成为易学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来氏易”之说。来知德在《明史》有传。 洛阳来氏和麻城来氏中有向西迁至陕者。如洛阳来氏第十二世携子赴陕州,麻城一支在入蜀途中也有可能向西北经郧西入陕。今人陕西505集团总裁来辉武虽已难追述其始祖渊源,但据本人函告祖籍湖北省郧西县,民国初年其祖父为逃荒,辗转曲折到陕西定居,来辉武即出生于陕西周至县尚村乡,则陕西来氏或亦为萧山来氏之后裔。

A 安氏 阿氏 艾氏 爱氏 奥氏 敖氏 嗄氏

B 世界白氏联谊会 柏氏 班氏 包氏 暴氏 鲍氏 百里氏 布氏

薄氏 炎黄卜氏宗亲网 步氏 秘氏 别氏同姓会 巴氏 宝氏 补氏

贝氏家网 贝氏家族 贲氏家族 毕氏族谱 毕氏 边氏家族 卞氏 邴氏

卜氏文化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宾氏家族

C 程氏网 程氏家谱网 程氏家谱 淳氏 从氏 中华崔氏网 崔氏家园 崔氏宗亲网

仓氏 天下一蔡 蔡氏宗亲联谊会 蔡氏宗祠 蔡氏寻根之旅 新加坡蔡氏公会 巢氏 广西岑氏宗亲网

岑氏寻根 单氏 台山陈氏宗亲网 义门陈氏宗亲网 中华陈氏宗亲网 陈氏宗亲网 陈氏大宗祠 陈氏利川家族会

下坑陈氏续修谱志 陈氏家园网 曹氏网 曹氏家谱查询网 中国曹氏网 中国成氏宗谱 新马成氏宗亲会 成氏宗亲信息驿站

苍氏 晁氏宗亲网 柴氏网上家园 柴姓网 车氏 池氏宗亲 储氏 中华褚氏家族网

常氏家族官方博客 昌氏 畅氏

D 邓氏宗亲联谊总会 华夏邓氏 戴氏宗亲网 狄氏 刁氏 丁姓人家 东氏 东方

董氏 窦氏 都氏 堵氏 杜氏宗亲网 中华杜氏宗亲 澹台

现在有人姓涂山吗?

  第一个渊源   :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舜帝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认为自己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