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且都是有成就,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梁启超生活来源于任职、稿酬、演讲、股票投资,在京津、北戴河也均有房产。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字号: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出生日期:1873年2月23日
所处时代:中国近现代
主要作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主要成就:参与“公车上书” 宣传变法的主张,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领导北京、上海的强学会,创办《时务报》 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
简介: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总体评价: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梁启超算是一个伟人吗,他有哪些积极事例?他应该是在那个时代取得最大成就的人,而且相对来说都是往正确的方向走。早年潜心学问。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18岁拜读于康有为门下,接受当时最进步思想——君主立宪。叱咤政坛。卓如之笔,可敌十方报纸。尤其是在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在广州论战的时候。到后来的民国,他创办报纸学刊,敢于执笔抨击权威,到各地讲演,世人俱道卓如为一大杰,袁世凯,孙中山都争着要他。
脱离迂腐,敢于叛逆。从四书五经到君主立宪,从君主立宪到共和革命。在明白老师康有为走的路线已经过时的时候,毅然背着恶名(当时背弃师门可以要召天下骂名的),走革命路线。晚年回归教育。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并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其留学美日,学贯中西,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思想及学术贡献。举个例子,对于中国早期证券市场。
梁启超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托拉斯者,原语为trust,译言‘信’也,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而以其全权委托少数之人,为众用信用者。故得是名。”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而有力的法治国家才能生存。而中国,不知法治为何物。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国民才能够成功。
这点就算现代中国也少有人能够明白。其学生遍布天下,如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其子女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等具为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鄙人觉得,梁任公乃晚晴民国为数不多没有污点的人,最大的成就乃开启民智,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综上所述,梁启超的确算是一个伟人。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代表作是《爱的教育》,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就像它的名字所表达出来的一样,整本书都极力在表达爱的主题。从一个四年级小男孩的视角出发,用日记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陌生人之间的爱与同情,当然,还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似乎西方国家的人与生俱来就比中国人更擅长、更乐意去表达爱。在中国人心目中,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同样体现在亲情关系中,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父子间的等级关系,在一辈又一辈中国人的薪火相传中,逐渐演变成一种绝对权威,几千年来,它不仅束缚着中国的儿女们,也束缚着中国的家长们,甚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教育方式。
我们的祖辈们相信,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不成材。相信严师出高徒,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高压的教育手段和苦难折磨的经历会促进人的进步。或许这些观念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全说得通,但是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一直普遍采取这种家庭教育模式。这也让无数的传统中国人虽然血脉相连,朝夕相见,却有着不同于陌生人的沉重的疏离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
直到19世纪,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旧的制度土崩瓦解,旧的习惯也有所改变,但这种观念,这种模式,却像沙漠中那些渴望水源的根须一样,依旧深深扎在国人的意识里。直到有一天,梁启超先生用他的实践给我们做了个示范,让国人为之惊叹。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一般对梁启超先生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当然,他还曾经是推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一名有志青年,和康有为一起领导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并因此名垂青史。
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梁启超却绝对堪称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他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群体教育的理解十分独到,但他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诠释则更加令人惊艳。中国现代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大概就是梁启超先生有了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吧。
梁启超一共有两任妻子,为他生下了九个孩子。长子梁思成,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曾与妻子林徽因一起参与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次子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者,毕业于哈佛大学考古学和人类科学系,是中国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届院士;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参与淞沪会战期间不幸病逝,年仅25岁;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曾参加中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精通多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等职;三女梁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四女梁思宁,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40年加入新四军,在支队司令部从事宣传工作。
梁启超的孩子,虽然人生经历并不一定十分幸运,但他所有成年的子女,包括从父亲去世后一直受他教养的儿媳林徽因,都曾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完全有机会留在国外,却无一不是选择了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历史上大多数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的子女往往十分平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大人物总是沉醉于自己的事业,疏于对子女的教育。正因如此,梁启超的众多子女能够在几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如此成就,并且都具备令人敬佩的品格,这实在不能单纯用基因优势或是巧合来解释。
梁启超先生发表过很多关于教育的论文,但却不会为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去写论文,因为家庭教育从来就是很私人的问题。但是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在现存的他写给儿女的400多封家书中可以稍稍窥见。
与传统的中国父母不同,他从不羞涩于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意。他在信中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像现在的很多父亲一样,他对女儿更加宠着,甚至在私下里会称呼女儿为“宝贝”。
梁启超从来会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说“我对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面对学有所成的儿女,他也只是说:“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让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希望孩子能有一颗平常心,因为“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梁启超还时常告诫孩子们:“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失掉本心,无论能力大小,都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要有责任心,因为“尽职尽责,就是一等人物。”而他的孩子也确实都做到了。
梁启超很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对每一个孩子的职业生涯、情感、健康,甚至是理财观念都有干预。但绝不会横加干涉,就如他想让梁思成改学建筑,就一定会仔细说明自己的顾虑,然后征求梁思成自己的意见。
他会和孩子们以朋友的方式相处,他写信给家里,说“我在院子里徘徊,望着月亮想你们,也唱起来,你们听见了吗?”他还建议梁思成夫妇把蜜月旅行的过程写成游记,说他们新婚情浓,写“蜜月游记”一定是前无古人的。
梁启超经营的亲子关系既有西方的平等、融洽,又不乏中国式的循循善诱。既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是被重视、被尊重、被爱着的人,又始终是以一个长者,一个人生导师的身份在用言传身教指引着他们。就像他在家书中表达的:“我是一个主张兴味主义的人,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至少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中国父母开始尽量满足孩子。但是物极必反,这里面又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因此,梁启超先生对子女的教育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范本,我们不仅是自己孩子的家长,也是孩子人生导师和亲密朋友。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且都是有成就,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本文2023-09-22 06:19: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