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9浏览:1收藏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第1张

曲作家:

冼星海,生於一九零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后转到英国人办的英文学校,攻读英文。十一岁转到华侨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两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又升入大学,一直以半工读来维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

冼星海

音乐教员。二十一岁那年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一九二九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进过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创办的音乐学校,做过饭店堂馆、修指甲和咖啡店的杂役和音乐师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风》(三重奏),明显地受到当年他跟从过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响。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翌年十一月,第三厅工作受阻碍,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

词作家: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13年11月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著作有: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1929年加入中国***,然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由阎述诗谱曲后,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书第六课)。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

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这些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的文艺现象发表意见,先后就历史剧、神话剧中的反历史主义的倾向问题,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问题撰文论述,同时对新诗创作问题积极探讨,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创作繁荣。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做了题为《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会议主旨报告。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文艺辩论集》(1958)、《风雨文谈》(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1960),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光未然的诗激情澎湃,气势雄伟,善于以华美的形象包蕴艰难突进的大时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并被选为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为中国***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本段

5、背后故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这曲是在鲁迅艺术学院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曾屡次由我指挥,合唱队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乐队二十余人,多用中国乐器。大礼堂几乎容纳不下,声音远远可以听到。

还在延安的时候,人们就告诉我,重庆和国内各报都有说及《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期中新音乐的创举。当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办事处时,萧三告诉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报报导我和《黄河大合唱》;苏联名记者和摄影师卡尔门先后在“国际文学”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帜”写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国的一年》,其中也有关于我和《黄河大合唱》的评论。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就满足。尤其是有一天,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术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自问渐愧,因为我历年所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练,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渐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写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我不曾忘记丹第八十三岁临死前还对我们说,他想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曼·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贝多芬临死时说:‘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比较他们差得多了,还不更努力么?”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 1756-1791) 列表

  交响曲:

  第1交响曲,降E大调,K16(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2交响曲,(疑作)(Naxos,沃德指挥北方室内管弦乐团)

  第4交响曲,D大调,K19(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5交响曲,降B大调,K22(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6交响曲,F大调,K43(1767)

  第7交响曲,D大调,K45(1768)

  第8交响曲,F大调,K48(1768)

  第9交响曲,C大调,K73(1771)

  第10交响曲,G大调,K74(1770)

  第11交响曲,D大调,K84(1770)

  第12交响曲,G大调,K110(1771)

  第13交响曲,F大调,K112(1771)

  第14交响曲,A大调,K114(1771)

  第15交响曲,G大调,K124(1772)

  第16交响曲,C大调,K128(1772)

  第17交响曲,G大调,K129(1772)

  第18交响曲,F大调,K130(1772)

  第19交响曲,降E大调,K132(1772)

  第20交响曲,D大调,K133(1772)

  第21交响曲,A大调,K134(1772)

  第22交响曲,C大调,K162(1773)

  第23交响曲,D大调,K181(1773)

  第24交响曲,降B大调,K182(1773)

  第25交响曲,g小调,K168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26交响曲,降E大调,《塔莫斯》序曲,K184(1773)

  第27交响曲,G大调,K199(1773)

  第28交响曲,C大调,K200(1773)

  第29交响曲,A大调,K201(1774)(Otmar Suitner指挥Staatskapelle Dresden)

  第30交响曲,D大调,K202(1774)

  第31交响曲《巴黎》,D大调,K297(1778)

  第32交响曲,G大调,可能是歌剧《扎伊德》“Zaide”,K344序曲 (1779)(马格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33交响曲,降B大调,K319(1779)

  卡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DVD版

  约胡姆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

  第34交响曲,C大调,K338(1780)

  哈农库特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会堂乐团

  第35交响曲《哈夫纳》,D大调,K385

  第二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第36交响曲《林茨》,C大调,K425

  第一乐章,哈农库特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全曲(克莱伯版)

  第37交响曲,G大调,K444,(1783)(仅作引子,其余为M海顿所作,在海顿的作品编号中为MH334,1783年完成)(暂无)

  第38交响曲《布拉格》,D大调,K504

  全曲(克伦贝勒指挥柏林战时广播交响乐团)

  全曲(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39交响曲,降E大调,K543

  第三乐章(演奏者不详)

  第三乐章(朱里尼/柏林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40交响曲,g小调,K550

  第一乐章(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托斯卡尼尼指挥NBC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三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四合一版(富特文革勒+瓦尔特+卡拉扬+老克莱伯)(维也纳爱乐+哥伦比亚交响+柏林爱乐+伦敦爱乐)

  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C大调,K551

  第一乐章(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第一乐章(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全曲(史科瓦泽夫斯基指挥日本读卖交响乐团)

  第43号交响曲,KV76

  全曲(格拉夫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

  其他管弦乐作品:

  遣兴曲 K63,第五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遣兴曲 K99,第七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1,D大调,K131(NAXOS内塔指挥伊斯特罗波利坦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2,D大调,K136(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3,降B大调,K137(山度·威格指挥萨尔兹堡莫扎特管弦乐团演奏)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 第3乐章(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乐团)

  第2号嬉游曲之4,F大调,K138(山度·威格指挥Camerata Salzburg乐团)

  第11号嬉游曲 K251,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2号嬉游曲 K252,第三乐章,波兰舞曲(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4号嬉游曲 K270,第二乐章,小行板(霍利格尔管乐合奏团)

  第15号嬉游曲 K287,第四乐章(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6号嬉游曲 K289,第一乐章(荷兰管乐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圣马丁室内合奏团)

  第17嬉游曲K334,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演奏者不详)

  第1号小夜曲,D大调,K100,第六乐章(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演奏)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二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第3号小夜曲,D大调,K185,第六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第4号小夜曲,D大调,K203,第八乐章(NAXOS,内拉特指挥萨尔茨堡室内乐团)

  D大调进行曲K215和第5号小夜曲,D大调,K204第一乐章(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

  第6号小夜曲,D大调,K239,“月下小夜曲”(Serenata Notturna)

  第一乐章:进行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

  全曲(SandorVegh指挥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乐团)

  第7号小夜曲,D大调,K250,“哈夫纳小夜曲”

  第四乐章:回旋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9号小夜曲,D大调,K320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六乐章,小步舞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第10号小夜曲,降B大调,K361

  第三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第七乐章(NAXOS,德国管乐家重奏团)

  全曲(伯姆指挥柏林爱乐管乐团)

  全曲(富特文革勒指挥维也纳演奏家乐团)

  第11小夜曲,降E大调,K375(芝加哥交响乐团/ 莫斯科爱乐)

  第12小夜曲,C小调,K388(迈耶尔管乐合奏团)

  第13号小夜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CBS报纸版)

  第一乐章(Traunfellner指挥维也纳室内爱乐乐队)

  第四乐章:(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EMI-LD版)

  全曲(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PhlipsCD版)

  第一乐章(室内乐团版,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音乐玩笑(F大调,K522)

  (菲拉德指挥菲拉德室内管弦乐团)

  (奥菲斯室内乐团)

  德国舞曲,K605,第3首“雪橇”(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维也纳莫扎特合奏团)

  德国舞曲 K586 No5(Johannes Wildner指挥Capella Istropolitana)NAXOS8550412

  英雄科堡之胜利(K587)

  (奥菲斯室内乐团)

  Promenade en Traineau(里德/慕尼黑艺术家管弦乐团)

  (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

  贝多芬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死亡。

  (Op代表作品编码,例如Op10-3表示作品十号的第三首)

  1,圆舞曲(华尔滋) (Waltzes)

  萧邦著名的圆舞曲,相信小朋友一定听过!这些圆舞曲是萧邦在维也纳时,运用维也纳华尔滋三拍的节奏,加上优美的曲调与抒情性,同时也发辉高度的钢琴技巧,因此萧邦的圆舞曲适合聆赏与演奏,比较不适合跳舞喔!

  ◎第1号圆舞曲降E大调Op 18

  ◎第3号华丽圆舞曲a小调Op 34-1

  ◎第6号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Op 64-1

  小狗圆舞曲是描述乔治桑的小狗追逐自己的尾巴的一首曲子,因为曲子很短,因此也被称为「小圆舞曲」(Minute)

  ◎第7号圆舞曲升c小调Op 64-2

  ◎第8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4-3

  ◎第9号圆舞曲降A大调Op 69-1

  ◎第10号圆舞曲b小调Op 69-2

  ◎第14号圆舞曲e小调OpPosth

  2,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s)

  萧邦不太喜欢管弦乐器,所以他的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管弦乐搭配的曲子)也只有两首而已。第二号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就是写给初恋情人的优美「情书」,大家可以听听看唷!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一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二乐章

  ◎第2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Op21第三乐章

  3,夜曲(Noctunes)

  夜曲是英钢琴师兼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曲式,以优美的旋律为主。萧邦受他的影响,第一首夜曲也已旋律为主,但后来的夜曲则加上更丰富的内容,不单是优美的旋律而已,所以是萧邦独特风格的夜曲。

  ◎第1号夜曲降b小调Op9-1

  ◎第2号夜曲降E大调Op9-2

  4,练习曲(Etudes)

  学钢琴的人,一定会弹到萧邦的练习曲!这些曲子运用了高度的钢琴技巧,包括快速的八度音程、还有三或六度的连续平行等等。不过这些练习曲并不只是教学用的,而是同时兼具艺术性,演奏者必须兼顾技巧、节奏、旋律、和声还有音乐的情绪表现,所以还是很到受乐迷的喜爱。

  ◎第3号练习曲E大调「离别」 Op10-3

  这首练习曲是萧邦离开波兰前往巴黎时的创作,离开祖国与思念故乡的感情都表露无遗。

  ◎第5号练习曲降G小调「黑键」Black Key Op10No5

  ◎第12号练习曲c小调「革命」Revolutionary Op10-12

  这首是萧邦在听到波兰遭俄国攻占时所创作的曲子。

  5,前奏曲(Preludes) Op28

  作品28的二十四首前奏曲集是萧邦晚年为了筹措疗养的旅费而创作的曲子。

  ◎第4号前奏曲e小调「窒息」Suffocation

  ◎第11号前奏曲B大调「蜻蜓」Dragon Fly

  ◎第15号前奏曲降D大调「雨滴」Raindrop

  ◎这首前奏曲左手规律的节奏像雨滴的声音,因此得名。

  ◎第23号前奏曲F大调「快乐之船」Pleasure Boat

  ◎第24号前奏曲降D大调「暴风雨」The Storm

  6,波兰舞曲(Polonaises)

  波兰舞曲是以宫廷为中心,华丽而壮大的民族舞曲。萧邦七岁时就创作了两首波兰舞曲(G小调与降B大调),而后来的创作不但有舞曲,还有波兰语的诗喔!

  ◎第三号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MilitaryOp40-1

  象征波兰旗士精神的宏伟。

  ◎第六号波兰舞曲降A大调「英雄」HeroicOp53

  7,马厝卡舞曲(Mazurkas)

  马厝卡舞曲是波兰东普鲁士与俄国之间一带,属于农民的民族舞曲,热爱祖国的萧邦创作了55首马厝卡舞曲,将思乡的情感转化为丰富的旋律。

  第五号马厝卡舞曲降B大调Op7-1

  8,奏鸣曲(Sonatas)

  萧邦不喜欢被固定的奏鸣曲曲式所拘束,所以他的创作当中只有二首奏鸣曲而已。其中第二号的第三乐章的「送葬」进行曲,是西方葬礼中的送葬曲。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Op35第三乐章「送葬」

  (Marche Funebre)

  9,其他名曲

  以下曲子也是萧邦的名曲:

  ◎幻想即兴曲升c小调Fantaisie-ImpromptuOp66

  ◎船歌升F大调BarcarolleOp60

  ◎第4号叙事曲f小调BalladeOp52-4

两种情况都存在,还有同时进行的。

通常来说,学院派的音乐家们比较喜欢先作词后谱曲,而大多数喜欢音乐的人们喜欢先作曲后作词。如果灵感来了,心里有旋律了就算没有歌词也要把旋律记录下来,然后再考虑填词。如果已经有了现有歌词就可以谱曲了。

先有词后有曲:《梁祝》,后来有人填词后翻唱。

先有曲后有词:比如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歌曲。

同时进行的:比如像《常回家看看》

 

扩展资料:

创作配合歌曲的词句或者是古代唐朝延伸出的一种文体。不受音乐的影响,自由写词。可以在没有曲调的情况下,根据词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任意段落数目、任意长短字数的句子。

作词的要点:

第一 词应该有一定的情景。

第二 词的结构应该简单,有规律。句子不宜太长。

第三 多学一点曲式分析的基础知识,(不懂乐理一样能学会的,不相信试试)你的词才有意义。

第四 不要人云亦云,认为哪个就是高手,就是标准,如果大家都写成一样了,还要新人干嘛。坚持自己的风格,放开杂念才能写出好东西。艺术从来就没什么绝对的标准。

第五 别指望单靠写词就能怎样怎样,如果你真心爱这门艺术,就用真心去投入,名利放一边吧。

第六 只想着赚钱的话趁早别写了。

参考资料详情:-作词

应该是俞勇镇。

作曲家这个名词,在国际(英语)是composer,译为作曲家:这是一种艺术称谓,其国际共识的观念和传统西方音乐史的观念是要写作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等古典音乐作品的专业作品的作者。

而仅仅写歌曲的作者,国际(英语)称为songwriter,中译为歌曲作者,就是如美国的福斯特这样自己能写作钢琴伴奏的作家。

对于作曲家composer,国际上都是以交响乐作品多少,室内乐作品和歌剧作品多少和水准来衡定的。

作曲家是作谱曲音乐人的总称。即专门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谱曲。

音乐家的一种,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冼星海等。作曲家必须了解视音乐的型式和配合不同效果的作曲方式。

像是为了戏剧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员发声,演唱音域,音响效果等;而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就要了解歌词,了解流行的趋势;要为交响乐作曲,不了解各种乐器是不行的。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天空之城手机钢琴谱:

《天空之城》又名其《伴随着你》(通称:天空之城)由音乐家久石让作曲,因以其让人落泪的优美曲调和动人心弦的美妙音律而闻名全球,被改编成多种版本,成为流传的影视名曲。

扩展资料:

天空之城歌词:

作词:宫崎骏

作曲:久石让

编曲:久石让

演唱:井上杏美

a no chi hei se n ka ga ya ku no wa

あの地平线(ちへいせん) 辉(かがや)くのは

远处闪耀着光辉的地平线

do ko ka ni kimi o ka ku shi te i ru ka ra

どこかに君(きみ)を隠(かく)しているから

是因为你在后面

ta ku sa n no hi ga na tsu ka shi i no wa

たくさんの灯(ひ)が懐(なつ)かしいのは

点点灯火让人如此怀念

a no do re ka hi to tsu ni ki mi ga i ru ka ra

あのどれかひとつに 君(きみ)がいるから

是因为你在其中

sa a de ka ke yo u hi to ki re no PAN

さあ出(で)かけよう一切(ひとき)れのパン

来,出发吧,把面包

NAIFU, RANPU ka ban ni tsu me ko n de

ナイフ ランプ 鞄(かばん)につめ込(こ)んで

小刀和手提灯塞进背包里

to u sa n ga no ko shi ta a tsu i o mo i

父(とう)さんが残(のこ)した热(あつ)い想(おも)い

还有爸爸留下的热情

ka a sa n ga ku re ta a no ma na za shi

母(かあ)さんがくれたあのまなざし

妈妈眼中的深情

chi ki yu u wa ma wa ru ki mi o ka ku shi te

地球(ちきゅう)は回(まわ)る君(きみ)を隠(かく)して

世界不停转动 你隐藏在其中

ka ga ya ku hi to mi ki ra me ku to mo shi bi

辉(かがや)く瞳(ひとみ)きらめく灯(ともしび)

闪烁的瞳孔 闪烁的灯火

chi ki yu u wa ma wa ru ki mi o no se te

地球(ちきゅう)は回(まわ)る 君(きみ)をのせて

世界不停转动 伴随着你

i tsu ka ki t to de a u bo ku ra o no se te

いつか きっと出逢(であ)う仆(ぼく)らをのせて

伴着我们,直到我们重逢的那天

to u sa n ga no ko shi ta a tsu i o mo i

父(とう)さんが残(のこ)した热(あつ)い想(おも)い

还有爸爸留下的热情

ka a sa n ga ku re ta a no ma na za shi

母(かあ)さんがくれたあのまなざし

妈妈眼中的深情

chi ki yu u wa ma wa ru ki mi o ka ku shi te

地球(ちきゅう)は回(まわ)る 君(きみ)を隠(かく)して

世界不停转动 你隐藏在其中

ka ga ya ku hi to mi ki ra me ku to mo shi bi

辉(かがや)く瞳 (ひとみ)きらめく灯(ともしび)

闪烁的瞳孔 闪烁的灯火

chi ki yu u wa ma wa ru ki mi o no se te

地球(ちきゅう)は回(まわ)る 君(きみ)をのせて

世界不停转动 伴随着你

i tsu ka ki t to de a u bo ku ra o no se te

いつかきっと出逢(であ)う仆(ぼく)らをのせて

伴着我们,直到我们重逢的那天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

曲作家: 冼星海,生於一九零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