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还能花巨资购买下一个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当年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还能花巨资购买下一个岛?,第1张

提起中国近代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他就是康有为。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他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祖上数辈都是地主官僚,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长大后又接受西方立宪思想的熏陶,针对已经病人膏肓的晚清,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亲。

康有为鼓动光绪帝企图推行维新变法------即著名的“戊戌变法”。

1898年9月28日(光绪廿三年八月十三日)下午三点半,“戊戌变法”遭到慈禧的打压,戊戌六君子同时伏法。但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却先知先觉,在慈禧下手前,却安全地逃到了香港。

令人惊讶的是,康有为浪迹天涯却干了三件惊天动地的事。

第一件事是:周游天下。

从1898年到1913年回国,康有为期间走遍了31个国家,60万公里行程,他的流亡之路可谓逍遥自在。

第二件事是:妻妾成群。

康有为浪迹天涯却拥趸无数、妻妾成群、女儿成群。康有为是位虚伪的人,他推行一夫一妻制,自己却妻妾成群。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姑娘,千方百计娶回家,他一生共娶了6房太子,儿女无数。后来回国之后还在58岁时娶了17岁的廖定征,61岁时娶了18岁的张光。

第三件事是:富甲天下。

康有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房产,而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瑞典买了一个岛----“康有为岛”。

据史书记载,康有为于1904年来到北欧的瑞典,立刻被这里的风情所吸引。康有为在游记中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徒宅居之。”

据悉,这座岛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东南15公里处的富人区海滨小镇沙丘巴登康有为买此岛花费28万克朗,又花了7999克朗进行奢华装修。如果按现在的价值来推算,当年康有为买岛费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亿美金,这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

而当年的瑞典报纸对康有为一掷千金买岛是这样描述的:“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康有为在这岛上建造了房子后,取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字:北海草堂。而当地华裔却称这座小岛为“康有为岛”。

康有为虽说是买了此岛,估计是“租”的形式,因为这所岛没有能传给他的后代。现在,岛的所有权早就属于瑞典政府了。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流亡逃难于国外的康有为从哪里得这么多钱呢?

支撑康有为奢侈惬意生活需要大笔的资金,一个流亡海外的“落魄”之人,钱从哪里来呢?康有为很“聪明”,可谓“生财有道”。

据说,康有为的最初财富来源于一个大谎言,就是所谓的“衣带诏”。

一是通过“衣带诏”来筹钱。

要知道“衣带诏”是光绪帝写给““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的,上面有“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等语。但康有为逃到海外后,便假以“衣带诏”向世界各地的华人筹款,国外不明真相的华人纷纷捐款,结果他敛了很多财。

二是通过“保皇会''来骗钱。

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救大清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康有为是保皇党党魁,他女儿是保皇会会长。在全世界招募会员,会员入费要交会员费。会员费最低为美洲银一元;康有为还充分发挥演说家的口才,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钱一定用在刀刃上,为大清的江山作出贡献,为四万万之百姓谋福祉。并许以子虚乌有的成功后的封爵拜相、开矿权等等,吸引更多人投资。据说,就连孙文他哥孙眉都给保皇会捐款了。

实际上这些钱财都被康有为占为私有财产。之后,他开始肆意挥霍,在瑞典买岛建别墅也只是冰山一角了。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以母丧尽孝为由回国。回国后,康有为开始“保守”地主张“以孔子为国教,配享天坛”。

1917,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然而不久,他们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打败。康有为潜逃上海隐居。

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在青岛,去广东同乡家里做客喝茶,回家后喝了一杯柠檬红茶,接着肚子剧痛。被诊断为食物中毒,2天后病逝。

康有为提出君主立宪,变革维新主张。依靠政治改良的方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但是,在戊戌变乱之后,他打起保皇的旗帜,坚持立宪,反对革命,反对共和,因而落在了时代的后面。

经济思想

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

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中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教育思想

康有为把教育作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主要途径,所办万木草堂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康有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在《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力陈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注重八股、试帖和楷法的危害,请求光绪帝令“今乡会重试,请改试策论”。并且进一步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他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具体办法是乡立小学,县立中学,省府立高等学堂,京师立大学,并分设海、陆、医、律、师范等各专门学。

康有为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主张实行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教育,反映了改良主义者的良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空想色彩。

总结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可以分三个层面去观察,通过事实去辨别他的好坏、忠奸、能庸、功过等等诸多方面:一个层面是他的事业是否对时代进步有利;二是他的学说是否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仍然是不易之论;三是个人的品行是否是人中君子、道德楷模。康有为“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建议“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且提出了具体六个方面的变法措施。不断提出改革思路,得到光绪的高度重视,组织推动了戊戌变法。从这一点上来看,康有为还是值得肯定的。

康有为生于1858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8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谋划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

大多数人对于康有为的印象都局限在 历史 书上。书上说他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梁启超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主张效仿英国在国内实行君主立宪制。

虽然康有为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敢于反对国内固化的儒家思想,但是在他的骨子里仍然是存在许多的封建因素的。

先说说他被人称赞的一方面。康有为的祖父、父亲和叔祖都是清朝的地方官员。无论是他的这些长辈还是后来的老师朱次琦都非常崇尚宋明理学。加上自身聪慧,对于儒家经典,理学言论烂熟于心。康有为也接受严了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想要靠着自己的学时才干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后来梁启超成为了他的得意门生。

梁启超图: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传统的文化学术发生怀疑。西方的强盛,康有为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从此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他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在书中他借孔子的名义托古改制,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

后来有一次进京赶考,在店家住宿与他同宿的正是后来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康有为拿出一摞书放在桌子上并用锥子狠狠地扎了解这些书。并狂妄的说:“我这个人有个习惯,一锥子下去能扎多少,今天就看多少书。”这一举动令张謇感到震惊。康有为的文章那些思想陈旧阅卷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认为这个人太狂了,就选中一篇其他的。

后来放榜的时候别的举人都去抢着看,只有康有为对张謇说,意思是慌什么,自有花轿来这里接他。果然不一会有花轿来了,但接的不是他,是张謇,张謇考中了状元,康有为是框框打脸呐。

马关条约签订: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国人震怒。康有为趁入京应试的机会,联合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于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但“公车上书”被拒绝代呈,光绪帝没有看到。

后来康有为在中进士后,在工部任职,继续上书光绪皇帝。这一次光绪皇帝读到了他的奏章,此后康有为陆续上书。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光绪皇帝最终在1898年决定任用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

康有为迭上奏折,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包括拟定宪法、开制度局、禁止妇女缠足、裁冗官、置散卿、废漕运、撤厘金、裁绿营、放旗兵、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改书院、废*祠等,希望中国有一个不要根本改变封建制度而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宪法;要求保护工商业,予中国资本主义适当的发展;要求重练海陆军,挽救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要求废科举、办学校并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以培养新的人才。这时,他还和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等积极策划推行新政。

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收到守旧派的抨击,受到了多方阻挠。慈禧太后的干预使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便有了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被通缉而逃亡日本,光绪皇帝被囚禁。可以说戊戌变法是康有为人生中最大的亮点。

但是康有为,他的思想中对封建传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导致了他也有着被人唾弃的丑陋的一面。

康有为在瑞典: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并且别人大肆吹嘘自己的功绩,歪曲事实,在海外四处演讲借此骗取钱财,在海外骗取华人华侨支持革命的钱。名义上说这笔钱是用来捐给国家,他把“忠君”和“救国”联系起来,把光绪帝和变法联系起来,“救圣主而救中国”,在海外颇有一些号召力。

但是根据统计:“从1898 1913的16年间,康有为四渡太平洋、八涉印度洋、九经大西洋,先后游历了美、英、意、加、希腊、埃及、巴西、墨西哥、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康有为把捐来的钱作为他奢侈的资本,带着家人四处游览,没有把这些钱捐回国内。

康有为极力反对一夫多妻,但自己却娶了六位太太,除正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他的都是小妾。甚至其中几个在成亲时还未成年。康62岁之时,竟然又把21岁的六夫人娶回了家。真是一个无耻的好色之徒。

康有为晚年和妻妾们:

而康有为思想永远停留在变法维新,在去日本时是一个先进的分子,在1913年回来时已经是一个保守派,最后成为了保皇党。他痛斥国内革命势力,反对推翻封建制度。尤其是后来康有为竟然和袁世凯同流合污,大肆推崇尊孔复古的思想,从一个主张变法革新的激进派人士,转而变成了复辟帝制的精神领袖,这也让很多人开始逐渐讨厌他。

保皇派名单:(第一排右数第四个是康有为)

在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一直为保皇复辟做准备。1917年7月1日,康有为秘密进京,与“辫帅”张勋一起拥立溥仪登基复辟。12日,段祺瑞攻入北京,复辟失败。此后,康有为隐居青岛,始终宣称忠于清朝皇帝。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他还曾亲往天津觐见。他拿着各国华侨的出资,生活奢侈。

1927年康有为食物中毒,七窍流血而死。谁是凶手则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慈禧余孽,有的说是国民党,有的说是日本人,直到现在也不知道。

  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康有为,生于1858年3月19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绪廿一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1927年3月31日去世。

当年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还能花巨资购买下一个岛?

提起中国近代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有一个人的名字绕不过去,他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他是属于典型的官二代——祖上数辈都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