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有谁知道 “张” 姓的字辈排序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字辈有谁知道 “张” 姓的字辈排序,第1张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五、主要张姓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张姓六十三宰相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我也姓师啊,咱们这个姓还真不好起名,哎。

按照师氏宗祠排序,不知道你是哪个地区,的那个辈分的:

师姓字辈

(1)××振兴荣

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大白峪社区

(2)…承天,明顺长吉庆,清平永兆祥。

地区: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2005年12月由原龙山镇与党家镇合并)师小村

(3)必本家(在)庭(曾),敬(进)衍世程,流(留)辉永继,昭垂正名(明),遵行余庆,经纬烂成,锡尔得法,光美克明。

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武邑村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小査拉村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碧村九组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石山嘴村(师家湾村、湾石头村、文昌营村3个自然村)师家湾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里山乡大黑冲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十街村石邑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镇万家村

(4)朝青阳永玉

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柴埠庄村

(5)传文心道修行

地区:

安徽省亳州市南部的师店子

(6)存蓝光永守仲得学文建举榜选成元

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乡杨家庄村

(7)大德振乾坤,国恩嘉庆广。

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8)大德振乾坤,国庆民主安,胜利天明双

地区: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

(9)大善虫德福

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樊村乡师家村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镇牛家村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区镇郭家村

(10)大学中孔圣,文章尚义贤

地区: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师庄村师村组

江苏省无锡市

(11)大云亭义合,新国振秀祥,圣德传伟玉,宝成忠厚光。

地区: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镇宋南村

(12)道世兴“竹字头字”继,保永庭重中,承法仰宜然,功肇尚在之,勤政观思建,清廉继善存,敬孝恒传远,良育延朝新。(承法仰宜然,功肇尚在之。)

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

山东省济宁市东阿、平阴一带

山东省聊城市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石东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姚寨镇杨柳村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

(13)道正义方大,以忠厚为传家之本。立志敦善,心广永安,谨慎修德,耀祖荣光。博爱谦逊,秉诚忍让,俊杰继世,靖国安邦。

地区: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双岔河镇民主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常店镇油坊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洪井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镇洪井村高拔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周庄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师后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师桥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师寨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史小桥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镇于王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师王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师新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顺河镇师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安国镇师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邱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团结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冯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冯庄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柳新镇师楼村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伊庄镇白楼村

山东省济宁市

(14)德厚传家久

地区: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大义村

(15)德元凤殿冠俊建

地区: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小王庄镇西花园村

(16)德兆鸿宝发,高光盛云天

地区: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

(17)对德昌维正,金天开太清

地区: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18)富贵安康,仁意礼智信

地区:

甘肃省兰州市

(19)富贵春常在,花开四海新。

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20)光上承宗远,培元启绪长。

地区: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21)光宗发俊昌,永福宏祥泰。

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铁炉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郭坟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

(22)广存玉树宝清(青),友祥丰英瑞常(长)。

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梯门乡

(23)广德脉恒远,永传万年春。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孟庄村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南袁口村

(24)国元天世忠成永耀兆

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炉乡师家村

(25)亨元兴国光,利贞益明良,达德承先志,直到永远长。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复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花竹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金明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红堰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护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碾槽村3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天垭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腰庄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兵营乡富溪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溜口村水利沟师家大院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土地梁村二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蒿坝村三组

(26)恒庆志加元,文明徐世昌。

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镇明庄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高集村

(27)家诚有和,微祖荣正,天启廷官,清方仕尚,文明德广,洪发必育,秀继开三,元万世兴。

地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乡师家山村

(28)嘉儒维范,式颂显安,景相寡礼,益可贞祥。

地区:西南一支字辈谱

(29)俊书兴现绍华西广

地区: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后无尘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吉陈庄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苏家营乡神堂坡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县城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大孟庄村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张王疃乡高马庄村

(30)礼仪友情,振文经(景)世,恩法良跃。

地区: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菜园乡过村师家南坡村

(31)连宪;关玉家传桂;怀珍俊德荣;尊华万代昌

地区: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邑镇(2000年5月8日由原来的临邑镇、沙河乡、赵家乡、李家乡四个乡镇合并)国寨村

(32)良广孔俊宗,纯修德恕忠,恭敬明聪睿,延赞敷世同。

地区: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吴村镇鲁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和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南靳村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占城镇师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大宾乡尚湾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安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南赵庄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师寨村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师庄村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沟赵办事处师新庄村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师家河村

(33)林,兴,朝,青,恩,广,兆,连,秀

地区: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六顷五村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乡师集村

(34)龙凤傅圣化,乐善希永安。英贤继千秋,福禄照乾坤。

地区: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师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袁庄村

(34)明从瑞言赞,福世同惠战,盛茂清贤宣,新朝栋振乾;良光孔俊宗,纯修德树忠,恭敬嵩北祯,智敏周斌卿。

地区: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小店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韩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大屯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师家寨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师家村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石道乡郭沟村

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天桥乡七星庄村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南星乡高桥铺村

(35)培振传正光,启家本教育,继续则明昌

地区: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卜宜乡东卜宜村

(36)清风翰儒顶,克启守广明。

地区: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新兖镇旧关村

(37)庆从启文化昌(上面和下面的不太记得,不好意思)

地区: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乡东单前村

(38)庆永崇儒国,成仁尉可知,同界尔锦福,方启德克明。

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杨村镇联合村陈庄组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师伙村

(39)如来无承悦,长兆仁义智,嘉祥贵崇礼,登信华国仕。文明兴邦业,中和振宇齐。

地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40)尚继恩广兆

地区: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前师村

(41)升复列子丑,辰鼓祖明斗。

天赐绣龙星,禅台传后玖,相邀九州地,正世朝钠主。

臣白王治道,广超东财铺,昆仑留伍方,桅柄牧顺章。

怀里邑茂受,取友祥福商,地统挚崇太,尤如江山在。

儒法彼昌谅,武官游夷寨,棋鲁近旅城,圣贤学开门。

又莲金柱国,同驱末历晨,宾箭松柏电,农泄公结银。

殊玉田宅兴,千真万寿坪,字惜古者燕,襄通池堂现。

掌保凡间君,一万湖北殿,先府维镇戴,中隍诵元郎。

文应荣龄远,廷德绍三川,仁和世泽永,清正显桂兰。"

地区: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

(42)生发成存延永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师家村

(43)书国照培(我只知道字辈的一部分)

地区:安徽省阜阳市

(44)树殿杰本廷百勋(16-22世)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师寨村

(45)树恩立本,家庆延长,绍书成志,武毅期昌。(注:循环使用)

地区: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坊庄乡坊庄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三朗乡师召村(一个村庄都姓师)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辛庄乡白小麻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后香坊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前黄村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师黄村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王贤屯村(该村原名“望乡屯”,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黑闼兴兵漳南,一次带兵东征,行至马颊河畔,登高回望故乡,被此村挡住,因而定村名“望乡屯”。等刘黑闼回师后,看到村人民善良,且尚圣贤之礼,便封为王贤屯。)

(46)天开传家丛礼

地区: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师家湾村

(47)天魁忠德立,万景永文昌,国志培元继,存田克兆祥。

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市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戴庙乡师集村

(48)天廷俊在同进孝贞

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顿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后师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前师家村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武丘乡武丘村

(49)庭月耳国子,德学应四方,永怀宏体用,天朝众习昌,选举忠良玉,崇高兆吉祥,才华昭显道,俊秀美中邦。

地区:

重庆市大足县宝兴镇黄桥村

重庆市大足县宝兴镇黄桥村

重庆市大足县高升镇师家湾

重庆市大足县高升镇双牌村

(50)传 首 先 有 道(灿)继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师庄村

(51)文开井元学启 (往下就不知道了)

地区: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师山口村

(52)文明吉世昌

地区:重庆市巫山县南陵乡

(53)文善本必学

地区: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师旗村

(54)文绍殿峰(上四代回家看家谱在传上来)

地区: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丰乐镇生活村师家屯

(55)文振育广守永康

地区: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沟口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章多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北徐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宋家庄村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开删镇中舍村

(56)贤孝恒奇德,仁若比克仓

地区: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安肃镇南张丰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大营村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师庄村

(57)咸云化殿祥,恩庆积善良,尚成常济广,永世德鸿昌。

地区: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西阳居委会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代庄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南彰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周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师庄村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镇师庄村

(58)修行道继业

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龙曲镇师楼村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师庄村

(59)学明德义玉顺章

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59)仰荣天法,文启道光,作守敬承,先正朝良,大化全安。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60)一元开万象,盛德立文明,孝友家声远,书易事雁新,克承祖宗泽,续绩大贤英,宝善居长久,傅经复后坤,守业惟勤俭,怡谋本读耕,芳腾兰桂秀,百代庆昌荣。

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街道办事处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内溪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沙湖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吴家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五官村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

(61)以忠厚,传家远

地区:山东省枣庄

(62)应钦秉源,年正永洪,大泽世代,朝先志文,华光尚国。

地区:重庆师氏一支字辈

(63)永殿学汉荣万等,应该是12个字。

地区: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聂营村

(64)永王惟载恒(魁启兴盛贵有真印玉玺)聚万

地区: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七里镇师家坪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庙湾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庙湾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西寺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西寺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原下高埝乡)鱼池村师家堡村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正阳路街道办事处(原下高埝乡)鱼池村师家堡

(65)玉本(洪)克(廷)堂(百)镇

地区: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王明口镇方庄村大平顶楼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新桥镇师老家村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华佗寺村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郑郭镇师寨村(全寨都姓师)

(66)玉克文正德,保发良金永,大国朝中立,宏开照建备;先生陪友谊,修起定安康;名高尊敬贵,家兴贵者长;学道登程广,和畅积化阳;祥祖第太原,顺旺继西清。

地区: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曲镇西沟村师家沟村

湖北省十堰市陨县青曲镇西沟村

(67)玉兴计敬长

地区: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前街村

(68)云雨如兆春,花木绿玉宝

地区: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徐村乡郭庄村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户村镇户村

(69)正学广昭元,炳庆宗朝天

地区: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天坛街道办事处柴庄居委会

(70)忠孝本昌远,文章可光宗,国正朝廷顺,世学永兴隆。

地区: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大屈村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大田村大师自然村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固厢乡小师村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石碑乡红卫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镇两江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白花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沙坝子村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水井湾村

这里是湖北全部的了,湖北大三峡:文启运国朝,正大立家邦湖北随州:儒、为、仕、发、祥、成、有、本湖北黄冈:立、慈、应、永、为、传、家、宝湖北鄂州:友、法、作、、建湖北鄂州高家楼子:开承有法、作述自光、祖德宏启、家传晋昌、志期中正、书庆安康、克定于一、国朝用章。湖北洪湖: 定 国 安 邦 大 才 显 洋湖北宜昌:义 厚 德 远湖北省十堰:宗 升 修 德 文 明 昌湖北枣阳姜岗:子、遵、文、德,详、宗、孔、道,正、大、光、明,万、世、皑、昭湖北钟祥:世代宗支宇,家学永绍光。安仁复尚德,心纯自善良。端本承先泽,继传庆克昌。文明恒进化,保远定祖拜。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天起文光,武昌兴胜,玉运兰方,家传厚道,过楚连长。

全国各地高氏族谱:高氏字辈整理安徽池州贵池:继居成为本,一心再锦寒。支能求刚面,方详文士班。国正天星盛,家修世德昌。安徽省肥东县高亮乡:兰、继(桂)、绍(玉)、先、业、树、立、良、模安徽和县:正大绍宗德,宽和启运昌安徽阜阳:西其广玉传,新学友承继。忠义怀良信,同力保国志。安徽阜阳:登林之学修,卫国保城贤安徽宣城县上革镇(音)高岭岗:昌、尚、万、文、学、玉安徽省淮北市:宏、福、正、祥安徽桐城:洪、祥、柏、孝、忠安徽肥西清平乡高小拐: 、、、向、学、夕、尔、瑞、昌、英、贤、为(卫?)、己、克、定、家、帮安徽凤台:向(意)道(凤)传(邦)家(远、树、锡等)久(俊、念、昌、荣、寿、延等),知(时)勤(华)立业深,山川生俊秀,顺治万年春。安徽东至县:光、则、德、启安徽省泗县:原始谱世序:郁 兴 德 霖冕 珊 邦 □ 光 捷 士 阶 永 峰 长第一次修谱世序:家修(允)文(建)献 学成名立 守道希贤 传延嗣续 崇义则先第二次修谱世序(1933年):福泽善继 庆衍繁荣 祖荫广启第三次修谱世序(2003年):征瑞兆祥 志伟功奇 显宗耀庭 弘扬丕基安徽无为(黄姑闸):世际其德,崇师延士。安徽芜湖(桐城支派):德泽明青石(时)安徽芜湖:尚大君有 开国承家 学宗孔盛 道发周文重庆(合川)字辈 :世代光明德,永升启(启)郁文,祥邻(邻)传(传)万(万)国(国) ,秀凤(凤)显(显)三春,秉正朝庭锡,安良盛泽(泽)荣以下为后加的(进川后):祖宗勋(勋)业(业)大,遵守定长兴(兴)福建福州闽候:尊孔宪文,用忠崇正福建福州:国启隆运清时仕学咸宜福建泉州祖籍漳州:士克有志登殿陛,臣竭忠贞辅圣朝。福建上杭:德养人应定 兴仁永迪光 宗功思上报 善美锡光良 和顺能招瑞 俊豪正气祥 渊源钦祖烈 立志振纲常福建龙门:龙门高世系谱序(字行)至“景字之谱序,称为原谱序。景畴公修族谱之时,增修谱序,则称为“龙门谱序”。公元1929年,又新增一次谱序,先后三次增修谱序,分布如下:闽中迁龙门前的原谱序良立朝宗 承季有本 叔公子必 汝彦士克 世继以伯 孟甫景龙门谱序仲维哲德 允守孝敬 道在纯诚 体仁居信 尊孔宪文 用中崇正 善则孚之 民皆顺应 天其显恩 锡尔福庆新增谱序国步昌明 家声振起 逢时翼运 俊杰济美 兴学毓才 贻谋恒久 培允定基 存心笃厚 如日东升 同登尚寿 传万年代 育英贤甘肃永昌县:克沛祖德元,善泽贤吉昌。广东丰顺,揭西: 念佰千万世 文宣宗启宏 成立廷上策 家国兴永宁 义士怀正志 忠臣报君恩 诗书流芳远 道德宜经权揭西重修辈:天文尔世朝 子顺考安宁 诗礼绍孔训 考友振家声 立德维忠信 行己思和平 若克长报寿 亦载永年兴民国26年揭阳联宗祭祠所撰辈序文:彝伦畅序正纲常 思考克忠道德扬 作述鸿猷继先志 创垂远大永懋昌广东佛山南海西樵高字辈:荣、华、富、贵、全。广东韶关:越--尚--新--金2001年广东潮汕地区海内外高氏宗亲统一辈序:中国以高(傒)为一世,自81世起:基、崇、立、允、升;绍、伦、敦、曲、树;世、德、敬、显、承;宗、大、均、和、淑;文、华、俊、雅、兴;命、名、周、载、继;垂、裕、勖、昆、增。贵州: 。。。尚、明。文、成。大(嘉)。业(宜)。。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县泥高乡黄岩村民组:玄斌孟雅辉,乃应子大必;启天正山尚,连登运腾方;文思光洪远,兴仁忠庆长;道通广熙位,爵为德泽杨;以安民治国,嘉祥佑达之;修立朝继纪,清任守旗官;名人唯孔学,福禄宇万春;胜得追云凯,宏才少吉俺;诗书言前志,礼义耀祖先。河北泊头:洪、广、振河北沧州:清、玉、双、云、国河北抚宁县(吉林省松原市):成启宗良怀,吉士言汝泽河北高邑:路,风,秀,玉河北冀州:宙星孟全廷、吉增俊世铭、长泽福德广、子贤敬传承。河南夏邑:文武成康济,道传叶红昌。河南夏邑:文武承康级,道传业洪昌河南道口:文、增、风、庆河南南阳:振-华--永河南南阳桐柏:鹏育岐安恒、天庭震九宗、清典宇体治、百世品仙成、聪明睿知临、宽裕温柔容、发强刚毅执、齐庄中敬、忠孝传家宝、内圣基业宏、仁义布德宗、外王至善功。河南虞城:齐 胜 子 渊 敏 运 笃 成黑龙江: 大 魁 一 登 文有 长 启世 延 景运黑龙江宁安:登世文兴翰,永荣庆有余瑞云显广景,忠孝万吉祥湖北大三峡:文启运国朝,正大立家邦湖北随州:儒、为、仕、发、祥、成、有、本湖北黄冈:立、慈、应、永、为、传、家、宝湖北鄂州:友、法、作、、建湖北鄂州高家楼子:开承有法、作述自光、祖德宏启、家传晋昌、志期中正、书庆安康、克定于一、国朝用章。湖北洪湖: 定 国 安 邦 大 才 显 洋湖北宜昌:义 厚 德 远湖北省十堰:宗 升 修 德 文 明 昌湖北枣阳姜岗:子、遵、文、德,详、宗、孔、道,正、大、光、明,万、世、皑、昭湖北钟祥:世代宗支宇,家学永绍光。安仁复尚德,心纯自善良。端本承先泽,继传庆克昌。文明恒进化,保远定祖拜。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天起文光,武昌兴胜,玉运兰方,家传厚道,过楚连长。湖南长沙:家 积 承 贻湖南长沙 高氏五修族谱 25卷首上中下高昌瑾等主修 民国27年 渤海堂 29册 派语:子伯文彦万,习承贤思明盛光绍造益,洪昌德泽荣正本遵先训,襄猷秉国成诗书开甲第,礼义振家声。湖南常德:余男述祖 忠厚传家 来用先裕 维善澈崇 体怀载理 达之其弘 则能开基 骏声震起功建征休 永远继序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原安福县)澧水支流道水河畔佘市桥殷家溪渤海堂高家祠堂:系原州县光,志以文为良。大上汝楚正,启世士洪相。日监云仍敬,缉熙玉树芳。纯和怡一本,克孝发千祥。河洛支分远,天门鼎立长。白沙承继续,笃厚显思皇湖南澧州高氏(始自第六世)老 派: 居 清 文 必 一 其 国 士 承 启新 派 : 正 大 先 祖 德 永 守 家 道 昌经 学 明 章 显 华 胄 本 贤 良续 派 : 继 述 从 安 吉 开 源 肇 澧 阳全 修 同 立 定 秀 发 迪 前 光重修续派 : 孝 友 昭 雍 绪 仁 慈 锡 福 祥千 秋 垂 统 序 万 古 振 纲 常吉林东辽县:玉万国成吉林省德惠市五台乡卢家村:明成德立 世远年延江苏徐州:胜、修(兴)、福(友、庆)、则(红)、昌 括号里是老谱的外面是新修家谱的江苏扬州:兆启家祥 连徵国瑞 履毅敦仁江苏连云港:友永学廷成 后续二十辈:积德名方立,齐家国可兴,圣贤传古道,万世作其真。江苏连云港宁海:俊、万、明江苏徐州新沂:万有思年,孝为行先江苏徐州贾汪区古滕西高庄高氏十一世祖昆公定辈三句十二字:显廷玉学,士守本业,立法衍绪。二零零四年修谱定八句三十二月字:科兴惠民,文泽国昌,宏旭东升,载仁刚毅,家庆福荣,同宗睿智,承先启秀,广远永继。江苏宜兴丁山高氏22----25世字辈:懋 德 景 馨。江苏句容:德、崇、道、自、成开沙谱,采订谱派诗: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灜洲。开沙谱,编订字派诗(清嘉庆五年,自十六世起用):永必如文元,荣惟德厚敦,承宗崇振大,长步玉廷尊。增订字派诗:邦家传孝友,国宝启忠良,绍祖应景福,锡庆乃延祥。续订行派诗(光绪33年):令公本元继,登朝绪克昌,积成善学道,益尔其寿康。以下是自秉忠开始的行辈情况:秉—尚—(缺)—(缺)—明—睿—智—信—尧—舜—禹—汤—贤—良—方—正—殿—传—世—厚—德—福—长—发—其—祥—积—善—之—家—克—昌—有—庆江西:思循孔圣道,立朝为忠良江西南昌:良士克升先,丕承以纪贤,扬名昭祖德,勤奋乃宗延,业竣邦斯永,功成贵必绵,彝常垂万载,法守定超前江西南昌县诸士街到沔阳:仁义礼智 道德文章 光观尚国 声振遐方(从16代起)江西安远县孔田镇高屋村:文、张、围、国、瑞、中、寿、锦、家、邦(高焱晶)辽宁抚宁县:志、守、维、国、崇辽宁喀左县:瑞-昌-振-龙辽宁:桂、树、传、枝、盛、诗、书、济、世、昌辽宁鞍山台安:齐、贤、真、良、开、龙、业辽宁:庭永升常万,殿志崇云翰,明德承继远,宗树权嘉样辽宁大连:长,振,云,殿,毓,万辽宁大连庄河塔岭田屯:爱、义、文、(两字)、成、(两字)、玉、永、德 、本、传、家、广、忠 、政、永、世、昌辽宁辽阳、凤凰城:第十世起,制订辈序字16字:凤纪肇元、德广维盛、公安贤昌、孔名延年辽宁义县小高家沟继武公以下辈分:继、德、从、进(彦)、得(文)、第6代两个字,起、士、永、广、(百)、殿(廷)、凤(福,龄)、成、云、其辽宁大连庄河大营:洪、长、衍、元、清、万、世、昌。辽宁省朝阳市:贵,凌,宝,德,宏,恩内蒙古:玉盘应(印)星宁夏银川:万 殿 魁 元 光 明 振 士山东日照:奇、守(正、兴)、子(月、世)、念山东蓬莱:0,仲,应,希,0,文,国(廷),0(志),日(克),士(仁),鹏(堂、玉),第十二辈以后是:元浚芳名广,恩鸿树德长,桂腾联甲进,世显耀宗光,毓怀瑞丰祥,安传禄绍扬,维焕培肇庆,永奕闻景昌。注明:0 代表没有辈字,( )与前字同辈不同字。(辽宁亦有用此套字辈的)山东梁山: 景 手或清 成或思 启 文 昌 茂山东山亭高氏:学玉其长洪(振) 广锡贵安邦山东日照五莲:维、兴、曰、华。山东胶州:蔚业徽方振,奕祀绪(二十一世)愈兴,承启(其)昌继世,兹乃雍(永)照穆(谟)高密东牟村高礼绪续修三股二支派支谱增订:德贤安乐吉,和顺福瑞祥山东章丘明水查旧所谓”口”字高:斗 广 向(春) 玉(福) 振(洪) 延(全);”梯子”高(繁体):尉 佩 兆 邵.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池子头村:佩、兆、广、印、玉山东青州:敏、祝、天、国、英山东牟平县大窑镇高家山村:文宏(洪)忠丕均守福善成能继续兴隆长传山东潍坊寿光高家官庄:洪、世、子、旭山东泰安新泰:茂丰明 慎惠兴纪广 庆瑞发善昌山东兖州:玉,清,登,广,培,成,恩,树山东安丘:基、夕、德、宝、丙、凤山东临沂沂南县:士录本丙山东郯城:振、士、学、超、洪、冠山东滨州沾化县:同 子 万 延 云 广山东栖霞:傲,振,德,祥,发,兴山东莱西高家庄:中(第三字)--培--洪--乃--泮(桂)山西祁县:士 步 凌 云 道 廷 培 全 仕才四川:刚、维、世、本、令、锡、永、传四川什邡:新正世代贤智大金元吉怀思德策绵四川崇州:加(佳)官进禄,万里(吕)朝阳四川邛崃市:智勇相耀志,正宗凤君万,用显应楚云,天注进文思,三光祥瑞彩,佑(天)启俊良材,际惠咸真泰,儒林羽翰开。天津:泽,敏,祝,天,国,英,传天津静海:遵贤保善,树德尚义,永世恪守,一堂仆继。云南玉溪:天、必、遇、□(无)、文、□(无)、相、□(无)、庆、贵、汝、学、天、云浙江温州泰顺:仁伯得员显,文良大养尔,联尚应明盛,家声亦卋起,立业绍宗永,存心积善芳,修齐遵典则,守正定荣光浙江浦阳:行字:仁义礼智信 积善荣华盛 首选必耀祖 和敬永兴宗讳字:缵继佑子元 文成思一明 家国时有道 政美世安宁表字:敏学士上珍 汝良惟胜之 君能勤立志 朝廷选〓〓浙江温州盘古:济美毓奇,知源慎敏,存诚秉正,靖迪先猷,逊志景从,庆集云礽浙江台州:? ? 启 远 贤,洪 尤 ?? ?浙江温州龙港:修(永)、福(新)、有(友、满)、文浙江温州:烶(三十五世),墀,铭,泉,树,炳,堂,锦,洙,机,煊浙江平阳县怀溪乡晓坑村家族支谱系继伦后裔,本支系排行‘朝’字起系高琼第十九世裔孙:朝、大、满、守、圣、子、如、绍、起、远、昌、开、文、道、永、振浙江金华:云、樟、炳、耀浙江海宁岩门高氏五修宗谱是在清朝咸丰初年,此次修谱亦定下了高翥十八世孙以后的字辈:统族字辈:永世克孝,敬明其德,宜尔子孙,以匡王国。(海宁陈氏亦用此字辈)各房备代字目:西三房:永尚宗彝,敬从先哲,宜尔后人,绳恢祖烈。东三房:永世克友,晋锡用九,天保孔固,介福弥厚。祖四房:永世克敦,持之则存,居安自得,左右逢原。老大房:永世克慎,洵如乾进,鹏翼云翔,金声玉振。老二房:永世克英,步武式遵,汝维宝善,绍闻衣言。老三房:永世克伟,鸿儒凤起,钟毓栽培,笃生多士。老四房:永世克光,文彩聿彰,履仁佩道,元吉征祥。河南房:永世克昌,肇基缵康,忠谋作义,君圣臣良。河东房:永世克钦,松柏齐春,绵延万载,与日偕新。楼下房:永世克承,贵在贤能,大启乃宇,荣益(赉)增。海头房:永世克宏,鹤鸣和应,树立素超,庸期三聘。塘外房:永世克贻,佳志奇思,越今慕古,谦恭足师。杨树房:永世克衍,品崇学富,继序时怀,书升抡秀。城西房:永世克庆,是亦为政,行于家邦,庭朝辉映。南 房:永世克守,嘉名可久,愿我百斯,才兼位有。塘北房:永世克芳,协奉宪章,辅尧赞舜,源远流长。

个人的大胆揣测:‘措火牛录西哈拉’是蒙古族一部落名称,但无从求证。。。

辽宁蒙古族风采

前 言

蒙古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辽宁省内的蒙古族人口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现有67万人口。

明末清初,蒙古喀喇沁部、土默特部、蒙郭勒津部和科尔沁部的一部分,自蒙古草原逐步南下,最后定居于辽宁。清王朝定鼎北京后,一些八旗蒙古兵丁、巴尔虎蒙古兵丁和他们的眷属因防务派往辽宁。上述蒙古各部、八旗蒙古、巴尔虎蒙古的后裔构成了辽宁蒙古族的主要部分。辽宁蒙古族主要分布于朝阳市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北票县,阜新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彰武县。

清代,辽宁境内蒙古族的阶级等级分明。统治阶级是蒙古封建王公贵族,被统治阶级分为平民阶层、属下阶层和奴隶(家奴)阶层。满族统治者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统治蒙古族人民。对蒙古族地区的汉族,设置厅、县机构进行统治。属卓索图盟的喀喇沁左、中、右旗,土默特左、右翼旗,属哲里本盟的科尔沁左翼前、后旗,以及清皇家的“苏鲁克”牧场(即养息牧“三陵”牧场),均在辽宁境内。

蒙古族是一个勇敢、智慧的民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创造了大量民歌、民谣和民间传说;音乐舞蹈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色彩,同时,培育和造就了尹湛纳希、恩格特古斯、罗卜桑却丹等一代名人,由于信仰喇嘛教,寺庙林立,因而与建立寺庙相关的雕塑、绘画、石刻等艺术有过辉煌的成果。在医药事业方面,辽宁的蒙医蒙药独具特点,饮誉中外。在传统体育活动中,赛马、摔跤、射箭等项目代代相传,尤其那达慕大会不仅是对丰年的祝贺,更是蒙古族人民健身娱乐的大展示和相互交往的盛会。在风俗习惯方面,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个别风俗习惯,但仍保持着传统的民族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蒙古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在政治上完全获得了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政治上,由于中国***的民族团结、平等政策的贯彻落实,辽宁蒙古族地区建立了两个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23个蒙古族乡、镇和联合乡镇。同时,享有对国家大事的参政议政权利。在经济上,辽宁蒙古族一改旧社会的落后状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步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的地方接近小康水平。在文化上,辽宁蒙古族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整理和挖掘了大量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完成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的辽宁蒙古族部分,并有新的文化艺术创作。蒙古族地区的广播、电视、**、蒙古剧、蒙文书报出版等事业也有了一定发展。民族教育方面,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形成了体系,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辽宁蒙古族的精神生活不断充实,民族素质不断提高。

民族来源

辽宁省蒙古族来源于多个蒙古部落。明代前期,有兀良哈部(即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蒙古人)。明末清初,喀喇沁部蒙古人、土默特都(含蒙郭勒津部)蒙古人、科尔沁部蒙古人先后游牧、驻牧辽宁境内。清前期,一些察哈尔部蒙古人、巴尔虎部蒙古人,八旗蒙古人进入并定居。这些蒙古人的后裔,主要分布、聚居在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及昌图、康平、法库等县。

(一)、族称来源

蒙古族在尚未形成、统一使用“蒙古”一名之前,其先人与中国古代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等就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蒙古”为民族自称,隋唐时期的蒙兀(蒙瓦)室韦是蒙古族的先世。蒙兀室韦只是蒙古语族诸部中一个部的名称,为“室韦”二十余部之一。“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音译。蒙兀室韦游牧于望建河(额尔古纳河)南岸,后逐渐西迁至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上游的肯特山一带,发展繁衍为许多部,i2世纪末、i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领的蒙古部落统一了漠南、漠北的草原诸部。一个具有语言、地域、文化共同性以及、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新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即蒙古民族形成了。“蒙古”一名,由一个部落名称演变为民族名称。

(二)部族来源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宋嘉定五年(1212年)前后,蒙古汗国势力逐渐扩展到辽西一带。此后及整个元代的150余年间,蒙古人从大漠南北向南迁徙,以军屯、民屯、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等形式,定居或活动在辽宁各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亡,蒙古封建统治者势力退回草原,史称北元。居住或活动于辽宁地区的蒙古人便以遗留民、内附民、三卫民等形式继续生活下来。明末清初,喀喇沁蒙古部、土默特蒙古部、蒙郭勒津蒙古部自蒙古草原南下,游牧、驻牧,最后定居于辽宁。清王朝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卓索图盟五旗,(即喀喇沁左、中、右三旗和土默特左、右翼二旗)以及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左翼前旗、后旗,清皇家的“苏鲁克”牧场(即养息牧牧场),均在辽宁省境内。辽宁省境内的蒙古族主要是喀喇沁、土默特、蒙郭勒津、科尔沁、察哈尔和巴尔虎等蒙古部人的后裔。

1、兀良哈部 兀良哈蒙古人,元代写作“乌梁海部”。元末明初自贝加尔湖地区向大兴安岭以东到嫩江流域移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嫩江流域、洮儿河南北以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一带的兀良哈蒙古人生活的地方,设置了朵颜、泰宁、福余三卫。

明永乐末年,三卫蒙古人不断南移。正统年间,已进到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成化年间,兀良哈三卫的分布已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日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日泰宁,自黄泥洼愈沈阳、铁岭至开原,日福余"(《明史·兀良哈三卫传》)。

兀良哈三卫蒙古南迁以后,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东部蒙古封建主科尔沁部首领魁猛可(又写作奎蒙克·塔斯哈拉)率部从斡难河故地,东迁到嫩江流域。因与留居于呼伦贝尔的科尔沁以自别,号“嫩(脑温)科尔沁"。另一东部蒙古封建主(内喀尔喀五部祖先)库登汗虎喇哈赤(又写作和尔朔齐·哈萨尔)率10万众从宣府塞外东迁到辽河流域。其后,嫩江科尔沁部也向南扩张。此东迁二部占据之地正是兀良哈三卫蒙古故地。

16世纪末(约明万历年间),兀良哈之福余卫为嫩江科尔沁魁猛可所兼并。兀良哈之泰宁卫为内喀尔喀五部之始祖库登汗虎喇哈赤所兼并。兀良哈之朵颜卫则被其西邻喀喇沁部所兼并。

2、喀喇沁部喀喇沁,蒙古旧部。《蒙古秘史》、《史集》、《元史》等书,对蒙古汗国、元王朝时喀喇沁的历史均有记载。

15世纪中叶的明代,驻牧于河套西部地区的喀喇沁部,兵力最强。在其首领孛来的统领下,曾西攻瓦刺,东挟兀良哈三卫。

达延汗(约1474—1517年)统一全蒙古时期,孛来领主曾经统属的哈刺慎(喀喇沁)鄂托克之地,成为达延汗右翼3万户之一永谢布万户的组成部分。《蒙古源流》一书记载。达延汗死后,其孙“巴雅思哈刺(勒)占据永谢布之七鄂托克喀喇沁而居”,且以喀喇沁为部名。后来,永谢布人逐渐为喀喇沁人所融合,以致永谢布之名在历史上不复存在。是时,喀喇沁部的游牧地在张家口以北一带。

16世纪中叶,察哈尔部受阿拉坦汗胁迫,“惧为所并",东迁于辽东边外游牧,巴雅思哈勒统辖的喀喇沁部遂占据其原驻牧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7年)以后,喀喇沁部的游牧地,巳在宣府(河北宣化)、张家口东北,至独石口外、开平(内蒙多伦西北)一带,且成为兀良哈三卫之朵颜卫的西邻。此后,朵颜卫逐渐为喀喇沁部所融合,兀良哈蒙古人成了喀喇沁部的重要成员。

喀喇沁部占据朵颜卫蒙古人的地面,将朵颜卫蒙古人融合于喀喇沁部的历史过程,便是《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喀喇沁部总传》、《蒙古游牧记》所记载的喀喇沁部;元臣扎尔楚泰者,生子济拉玛(者勒蔑),姓乌梁罕(兀良哈)氏,佐太祖(成吉思汗)定天下有功。七传至和通(花当、观童),有众6000户,游牧额沁河,号所部日喀喇沁。这是新的喀喇沁部——喀喇沁蒙古人与兀良哈蒙古人的融合体。喀喇沁部的首领青把都(巴雅思哈勒之子)死后,其六子六孙丧失了控制朵颜的权势。最后,兀良哈蒙古人苏布地(又写作速不的、苏不的、速不得)成了喀喇沁部的首领。

苏布地统辖的喀喇沁部,在明末受察哈尔林丹汗“伤残骨肉”、“被其欺凌”,天聪二年(1628年)与后金议和结盟。天聪三年(1629年)归服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喀喇沁部被分为左右两翼旗,以苏布地子固鲁思奇布(和通五世孙)掌喀喇沁右翼旗,以色梭(和通之四世孙)掌喀喇沁左翼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封格嚼尔为扎萨克,掌新置喀喇沁中旗。

清代,喀喇沁部的驻牧地范围,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载;“喀喇沁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七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里,南北距四百五十里。东界土默特及敖汉,西界察哈尔正兰旗牧场,南界盛京边墙,北界翁牛特”。凌源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建昌县、建平县南部、锦州市所属西部与朝阳市接界的各个县的部分地区,都曾经是喀喇沁部蒙古人驻牧的地方。他们的后裔便构成了辽宁省蒙古族的重要成员。

3、土默特部 土默特,蒙古旧部。明代,土默特部成了达延汗右翼3万户之一(明代史籍写作“满官嗔万户一),游牧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地方。达延汗逝世后,土默特万户驻牧的地方,为其诸孙占据。其一孙阿拉坦汗(明史写作俺答)占据了12土默特,即后来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土默特,其另一孙拉布克台吉占据了土默特之乌古新,即后来的东土默特前身。

明嘉靖年间,东土默特蒙古人已经游牧在长城边外,明隆庆时的佚名作者在其《译语》一书中,记叙他在嘉靖甲辰年(1544年)随明元戌袭虏(明代对蒙古人的诬词)所见,写到:“日呵刺慎(喀喇沁)、日莽观慎(满官嗔,即土默特),兵各二三万,常在宣府边外驻牧,云是分(份)地也”。说明东土默特与喀喇沁部共驻牧于宣府边外了。

察哈尔林丹汗时期,土默特部、喀喇沁部均为林丹汗控制。林丹汗尽夺明廷给各部的“尝额”(补助金),且控制各部对明廷的边贸。于是,土默特(东土默特二旗的前身)部封建主噶尔图(元太祖十八世孙)、莽古尔岱(元臣兀良哈人济拉玛十一世孙),为了“以避察哈尔(林丹汗)侵,由归化城移居土默特’’(《蒙古游牧记》之土默特右翼条)。土默特,正是原兀良哈三卫之自锦、义,历广宁(北镇)至辽河日泰宁挣卫蒙古人所驻牧的地方。 .

清代,移居“土默特”地方的土默特部,其驻牧范围和概况,据《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土默特部,在喜峰口外,至京师千里。东西距四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有十里。东界阳什穆(养息牧,在辽宁省彰武县)牧场,西界喀喇沁,南界盛京边墙(柳条边),北界喀尔喀左翼及敖汉。土默特分左右翼,异姓同牧。主左翼者为元臣济拉玛(者勒蔑)裔。自济拉玛十三世传,至善巴,与喀喇沁为近族。主右翼者为元太祖裔。自元太祖十九世传,至鄂木布楚琥尔,生子固穆,与归化城土默特为近族”。上述土默特左右翼的出现,是土默特封建主于后金天聪

字辈有谁知道 “张” 姓的字辈排序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