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子女后代,现在都在那里
郭子仪传
郭子仪传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旧唐书200卷,记录了唐朝近300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史料。可以说是写的非常详细。新唐书共225卷,内容较多,所以每卷的内容有所减少。
郭子仪传
旧唐书详细记载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和结局,包括安史之乱、建立英灵、收复二都、吓退吐蕃。介绍了郭子仪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和著名的孙子。整个传记的篇幅,涉及很多人物,非常具体。
新唐书记载郭子仪忠于君主,对下属慷慨大方,赏罚分明。被宦官诋毁时,郭子仪总是自省接受;当军队在国外时,只要一接到召唤,郭子仪就会马不停蹄地去北京。当时,一个名叫于朝恩的太监非常嫉妒郭子仪,派人去挖郭子仪的祖坟。郭子仪在泾阳拜见皇帝时,只说自己因为常年打仗,毁坏了很多别人家的祖坟,受到了报应。当余朝恩郭子仪参观寺庙时,郭子仪被告知鱼会对他做些什么,但郭子仪仍然只带了几个追随者。余朝恩非常感动,称赞郭子仪是一位有文化的长者。田很霸道,但他对很尊重。李玲瑶正在汴州作乱,却不敢扣留郭子仪。郭子仪的许多助手已经成为***。郭子仪一生富有,作为一名牧师,他是完美的。
后代在郭子仪的分布
郭子仪的后裔分布很广,主要在陕西一代。当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汾阳在陕西境内,但有少部分人迁徙到了同安县。从郭的家谱中不难看出后裔的分布情况。
郭家谱
郭子仪的后裔主要分布在陕西板桥郭村等地。他的长子郭尧的后代有两次迁徙。一次迁到河南固始,五代的郭颂迁到福建福州,并逐渐从海滨诸县迁到海外;五代的郭再辉迁居江苏南京,其后人迁居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也有人再次移居海外。
刘国爱的七个后代迁徙了。一个搬到了江西。一个去了五代杭州富阳,从富阳迁到福州,又从福州迁到海外。一个分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其后裔分散在南方各地。一个是五代迁到山西,从山西迁到安徽。一家分公司搬到安徽后,又从安徽搬到了江苏。汾州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向其附近移动。一个搬到江苏,从江苏到湖南,现在从湖南到四川、贵州、广西。
齐国蜀从汾阳迁到河南,再到宁波鄞县。
它们经历了1000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来又从福建、广东等地移居海外。台湾省的郭人从沿海各地来到台湾。郭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亚洲。
郭子仪的儿子
在古代,家族的多少往往显示了家族的实力。在皇室,如果子女舒展,那一定是盛世;如果皇帝不出,整个制度没有人继承,往往会引发战争。皇室如此,普通官僚也是如此。看到杨嘉俊、巴郎和北宋二十二位女将军,为保卫北疆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的子女不像杨家都投身于军事,但他们都很出名。
郭子仪的儿子
郭子仪有八个儿子。长子郭尧,忠厚谨慎。当郭子仪去打仗时,他能够把他的家安排得很好。
三子国西继承了郭子仪的衣钵,擅长骑射。随着父亲的征伐,他屡有建树。贞元十年卒,追授兵部尚书。
刘艾应该是野史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电视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艾国和升平公主的醉打金枝在民间广为流传。艾国是霍国王夫人所生。她开朗乐观,不喜欢束缚。但随着哥哥们的相继去世,郭家的重担落在了郭温暖的身上。艾国十几岁就订婚了,成了升平公主的妻子。升平公主对戴宗相当宠爱。她任性,但很善良。升平嫁入郭家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公主风范,一直对郭家有怨气。郭子仪过生日时,盛平对郭子仪不孝,恼羞成怒又喝多了的艾国教训了盛平一顿,甚至说了一些出格的话。最后,夫妻俩和好了。在德宗叛乱期间,艾国和他的妻子坚决拒绝叛军的诱惑,后来受到了德宗的奖励。贞元十六年,艾国病逝。
此外,还有两个儿子郭为,四个儿子郭昶,五个儿子郭武,七个儿子郭枢和八个儿子国盈。
郭子仪的孙女
郭子仪有许多后代,包括7个儿子和8个丈夫,以及30多个孙子。在郭子仪生日那天,孙子们一个接一个地鞠躬,但是郭子仪叫不出他们中大多数的名字,所以他只能点头。在这群孙子中,有一个日后宠溺后宫的女人,戏剧性地经历了八个皇帝,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郭太后。
巩新集郭皇后剧照
郭的娘家姓已无从考证,只知道她是和升平公主的长女。贞元九年,郭被选为广陵公主。由于郭氏家族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郭得到了很多宠爱。贞元十一年,郭生李佑。淳立为,郭为贵妃。由于前朝太子去世,李由被封为第三子,改名为恒力。宪宗怕做了皇后后影响后宫甚至权势,就反驳了大臣们让郭做皇后的邀请。元十五年,宪宗驾崩。郭的母亲凭借儿子当上了皇太后,同时又追了的许多亲戚。郭贵贵当皇太后时,穆宗钦率文武百官前往瞻仰。场面宏大豪华,花了不少钱。郭访历山,穆派太子随行;郭回宫,亲自迎接。
四年后,穆宗去世。郭不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参加外朝,于是太子即位做了皇帝,郭做了皇太后。仅仅过了三年,就被宦官杀死,郭做了的弟弟文宗。之后郭经历了武宗、玄宗。
玄宗的母亲原是郭的婢女。玄宗即位后,郑石对石国的礼制越来越弱。郭很不高兴。他想跳楼自杀,但被服务员制止了。当夜,郭突然病逝,谥号易安皇后。
1、赵一曼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1936年8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2、杨靖宇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
3、李延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延平同志耳闻目睹日寇的侵华暴行,胸中燃起强烈的反抗怒火,于1932年1月,他来到黑龙江省宁安县,投奔了抗日救国军,并担任了抗日救国军军部参谋。
1938年10月,李延平同志率领4军部队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不幸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战斗中,李延平同志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4、王祯祥
1938年7月30日,因九江被日军攻陷,瑞昌成为阻击日军西进的重要关隘。第9战区命令12军固守瑞昌及附近,掩护主力开进德安、瑞昌之间地带。8月13日,王祯祥所部进驻天子山、陈家山防守阵地。
8月22日,日军第6旅团对王祯祥所部阵地发动猛攻,王祯祥协助师长指挥20师坚守阵地,击退日军多次进攻。8月23日,日军第6旅团除了对王祯祥所部阵地进行重炮轰击、飞机轰炸,还施放毒气。20师官兵猝不及防,因没有防毒面具和防毒手段,王祯祥和阵地上的官兵全部牺牲。
5、童长荣
1921年,长荣考入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期间,他参加了学运斗争,被推举为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成员,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他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4年3月21日,敌人拉网搜山,在汪清与日本侵略军遭遇。突围中,因疾病未愈,由坚决不肯先行离去的朝鲜族姑娘崔今淑背着,在雪夜中艰难前进。终因行动困难、弹尽力竭,与崔今淑一同壮烈牺牲。时年27岁。
人称郭,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他参武入仕,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做了近30年的唐朝侍卫,是中兴名将。郭家道殷实,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郭子仪简介
人称郭,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他参武入仕,安史之乱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做了近30年的唐朝侍卫,是中兴名将。郭家道殷实,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郭子仪的肖像
从郭子仪安史之乱到为国沙场,在灵武立肃宗,收复二都,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我们很多指挥官都很尊敬他们的士兵。普谷怀恩策动吐蕃、回纥联合侵唐。当时,郭子仪年事已高,没有军队,但他选择了数百名士兵,回到军营。最后,齐辉被说服与唐朝联合进攻吐蕃。
郭子仪的情商相当高。他真诚地感动了皇帝和他的同僚。他从不冒犯小人物。在郭子仪叙述的挖掘祖坟的整个故事中,没有朝鲜官员的参与。为了避免内斗,郭子仪牺牲了很多。郭子仪表明他对李光弼没有私心,鼓励李光弼忠诚爱国,两人密切合作。在家里,郭子仪经常要求仆人不要关门,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进去。这是郭子仪在没有围墙的情况下定居的一种方式。一旦齐鲁来访,郭子仪立即解散所有的妇女,穿上她的朝服,恭敬地等待齐鲁的到来。因为郭子仪知道如何看人,而且很有远见。
郭子仪一生有许多后代,包括几十个孙子。郭芙数了数郭子仪的家人和仆人,共计3000多人。长子郭尧诚实谨慎,三子郭善骑射。刘孜与升平公主“一醉打金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大女儿将来会成为郭太后。
郭子仪被命名为“郭子仪”。其死时,墓葬于肃宗之墓,尊其一生。
比如郭子仪
世人总是好奇历史人物的长相,后宫的嫔妃到底美不美。如果嫔妃都长成玉龙女王的模样,皇帝就够惨的了。看英雄帅不帅。如果他有猪八戒那样的大肚子,即使能打仗,也只能在需要的时候被人记住。美女是英雄,换句话说,是女人的绝配。
郭子仪雕像
在郭子仪的电视剧里,总是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即使到了晚年,白胡子也显得苍老而结实。那么郭子仪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实中有许多郭子仪的肖像或雕像。
南熏堂有一尊郭子仪像,传说出自凌烟阁画像。这座2米高的雕像描绘了郭子仪出庭时的样子。他的脸又圆又方,眉毛很浓,胡子是两撇的,胡子一定很整齐,穿着皇家长袍显得很威严。光看他的雕像就能感受到郭子仪的性格和品格。经考证,刻在雕像上的服务被证明是唐朝,这与郭子仪的时代相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这尊雕像是从郭子仪本人那里复制的,与原型非常接近。
汾阳还有一幅郭子仪的画像,可能就挂在祠堂里。与南浔厅塑像十分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画像中有西画技法,可能是根据明末清初南浔厅画像制作的。
明代出现了许多郭子仪的木刻雕像,大多是半身像。像耳垂更长、眉毛笔直、胡须浓密的郭子仪一样,乍一看像个公务员。但他自身的高大魁梧也透露出一种军人的气质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选自《资治通鉴》。当和李光弼还是副将时,两人关系疏远,互不往来。当郭子仪取代了司舜的位置后,李光弼恳求郭子仪单独杀死他,不要伤害他的妻子和孩子。郭子仪表明他对李光弼没有私心,鼓励李光弼忠诚爱国,两人密切合作。
比如李光弼
李光弼是李之子,自幼严肃,治军极为严格。王仲思在朔方被任命为节度使的时候,对李光弼充满了敬佩,认为李光弼以后一定要接自己的班。安顺成为我们的节日特使,李光弼和郭子仪都是我们的节日大使。他们有过竞争关系,关系不是很好。李光弼的军事和战功都比郭子仪好,但是郭子仪的为人处事却比李光弼好。当郭子仪在华北接替节度使时,李光弼害怕报复,恳求郭子仪宽大处理。郭子仪不仅没有利用职权镇压李光弼,反而向皇帝推荐李光弼为国效力。由此可见,郭子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同时,他吐露心声,感动同事。
之后两人联手对抗叛军,在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都是“中兴名将”,但性格却大相径庭。郭子仪很慷慨,很少得罪人。李光弼的性格让人望而生畏,难以相处。李光弼为了经营军队,斩首崔忠,威胁三军。作为武官,两人都受到皇帝的怀疑。但郭子仪能够以真诚打动皇帝,并尽量不得罪反派,而李光弼则直面反派。最后一个不会怀疑主,一个不会怀疑,在遭受怀疑后会悲痛而死。
郭子仪崇拜长寿。
郭子仪经历了四代唐朝,两度出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郭子仪成为我们的使节后去世,26年间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与郭子仪是姻亲,与同事是朋友,对下属是爱人,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备受期待的。
郭子仪崇拜长寿。
如今,有许多
后来,世界各国都制作了庆祝郭子仪生日的,主要用来比喻为国出力、家庭和睦的和平景象。我不知道,在这一幕的背后,还有一个差点让郭芙牵连九大家族的事件。
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艾国娶了升平公主,当时他们都很年轻。升平公主平时被戴宗宠爱,但长期任性。郭子仪生日那天,升平公主说她身体不适,不能去过生日。郭竟至发脾气了。她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是公主,她的父亲郭子仪就是不屑做天子。否则就没有盛平任性的部分。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向代宗告状。当听到郭暧的话,他也抓住他的儿子,到宫里去得到他的罪。由于代宗对郭子仪的信任,他甚至认为艾国是对的,他没有倒下,而是站了起来。夫妻俩复合后,一起去过生日,郭家和傅喜气洋洋。
郭子仪墓
郭子仪为国家打拼二十余年,历经四朝,第二次出任宰相。郭子仪生前遗像挂在灵岩阁,尘封百余年后为郭子仪开放。他死时,郭子仪的墓和他一起埋在苏宗的墓里。郭子仪有许多坟墓,例如
郭子仪墓现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唐肃宗墓内。由于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他受到了苏宗的重用。死后还在苏宗身边守护皇帝。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德宗五天没有去法院表示哀悼。在诏书中,德宗把郭子仪比作姜子牙,姜子牙果然知道如何控制大局,并赞扬了他的伟大成就。给丝布和麦石作为丧葬费。最初,郭子仪被封为太师,他的坟墓有18英尺高。当郭子仪写信说郭子仪的坟墓可能有28英尺高时,法院为他破例了。郭子仪下葬的那天,谥号为忠武,所有的官员都很悲伤。
王芬庙,位于陕西省彬县,是韩为纪念而建。这座庙是已知最早的汾阳王庙,但后来毁得面目全非。福建长乐还有一座汾阳王庙,保存完好,历史悠久。建于明代的汾阳王庙也毁于一旦。它位于山西汾州。
王芬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汾阳市,那里矗立着郭子仪的雕像。整个纪念馆属市博物馆,供郭后人游览之用。
后代在郭子仪的分布
郭子仪的后裔分布很广,主要在陕西一代。当时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汾阳在陕西境内,但有少部分人迁徙到了同安县。从郭的家谱中不难看出后裔的分布情况。
郭家谱
郭子仪的后裔主要分布在陕西板桥郭村等地。他的长子郭尧的后代有两次迁徙。一次迁到河南固始,五代的郭颂迁到福建福州,并逐渐从海滨诸县迁到海外;五代的郭再辉迁居江苏南京,其后人迁居江西、湖南、广东等地,也有人再次移居海外。
刘国爱的七个后代迁徙了。一个搬到了江西。一个去了五代杭州富阳,从富阳迁到福州,又从福州迁到海外。一个分支在五代时迁到山西,其后裔分散在南方各地。一个是五代迁到山西,从山西迁到安徽。一家分公司搬到安徽后,又从安徽搬到了江苏。汾州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向其附近移动。一个搬到江苏,从江苏到湖南,现在从湖南到四川、贵州、广西。
齐国蜀从汾阳迁到河南,再到宁波鄞县。
它们经历了1000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来又从福建、广东等地移居海外。台湾省的郭人从沿海各地来到台湾。郭的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亚洲。
郭氏族谱字辈分如下:
1、湖北十堰郭氏宗谱辈分
老派:文 吉 大 学 楚。
新派:如 维 万 盈 崇、世 代 永 兴 隆、南 国 联 宗 绪、西 江 念 祖 风、发 源 吉 安 地、肇 本 太 和 中、秉 礼 家 声 远、明 经 科 第 通。
2、河南郑州郭氏宗谱辈分:武 大 新 彦 守、志 承 永 世 朝、万 尔 生 长 太、明 廷 载 元 良、汝 其 成 先 德、庆 绍 纪 锁 昌、繁 衍 克 和 顺、家 传 本 诏 同、洪 基 秉 真 正、迁 祖 思 光 隆、师 学 化 士 法、京 周 文 航 兴。
扩展资料: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
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
-郭氏族谱
-郭姓
第一部分 1937年年9月至1939年12月
1、王平陆 1902-1938 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 司令员兼政委 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1937年12月30日在热 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1938年1月1日牺牲
2、陈 锦秀 1912-1938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3 、理琦 1908-1938 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 席 1938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 1909-1938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 团政委 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 1915-1938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 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 1938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 敌杀害
6、叶成焕 1913-1938 八路军129师 386旅772团团长 1938年4月16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 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 1914-1938 八路军1 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 1938年5月11日在河北省南宫 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 1917-1938 冀东抗日联 军参谋长1938年8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 、秦进乐 1909-1938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 1896-1938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1938年9月与 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 1911-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 1938年9月于北 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 1902-19 38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 1938年10月在河 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 1913-1938 八 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1938年10月8日在山东省长 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 1911-193 8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38年11月2 1日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 1902-19 38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年12月14日 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宣侠父 1898-1938 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 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7、那恕 1915-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 队政治委员 1938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8、杨 万林 1911-1938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 谋长 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9、 温健公 1908-1938 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1938年12月26日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20、黄政 1908-1938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 长 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1、李 剑卜 1914-1939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 参谋长 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2、 邓永耀 1913-1939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3日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 3、陈生庆 1912-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 支队司令员 193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4、鲍辉 1904-1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 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3月30日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5、高唏 1913-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 支队政治委员 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6、蒋洪高 1909-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 队支队长 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7、苏苏 1914-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 谋长 1939年6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8 、马耀南 1902-1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1 939年7月22日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9 、黄胜斌 1912-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 政委 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30、魏大光 1911-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1939年8 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1、郭征 1915-1939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 参谋长 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2、王铭森 ?-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 治部主任 1939年11月15日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3、胡一新 1913-1939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 4、余化臣 1908-1939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1939 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5、段世曾 1904- 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 1939年于 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6、董少白 1912-1 939 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山 东省费县
37、杨铁成 1914-1939 八路军冀中 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8、牟光义 1901-1939 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 主任 1939年12月12日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 遇,被捕后牺牲
第二部分 1940年1月-1941 年12月
39 曹志尚1902-1940 八路军鲁 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 1940年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 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40 阎祖皋 1914-1940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1940年3月9日于河 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 姜林 1918-194 0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年3月 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2 彭德大 191 4-1940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 0年3月12日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3 冷赤斋 1915-1940 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 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4 马玉堂 1 910-1940 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 1940年赴任途中过 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5 闻允志 1900-1940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 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 牲
46 李荣 1901-1940 八路军冀南军区4 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 中牺牲
47 董天知 1910-1940 山西青年抗 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 庄战斗中牺牲
48 徐秋 1898-1940 八路军 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作战牺牲
49 王溥 1910-1940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 司令员 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 中牺牲
50 郝玉明 1910-1940 八路军晋察 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阳 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1 马振华 1907-1 940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1940年于河北省宁 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2 郭建中 -1940 山西青 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 194 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3 苏精诚 1912- 1941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 任 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4 张铎 1915-1941 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 主任 1941年1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 5 贾源 -1941 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1 941年2月16日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 牲
56 朱宝琛 1910-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 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 1941年2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 牺牲
57 杜希龄 1906-1941 八路军冀鲁豫 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1941年3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8 晏显升 -1941 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 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1941年5月29日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9 杨忠,原名欧阳吉善 1909-19 41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 年9月4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牺牲。
国民党抗战十大名将
我们要以历史和客观的眼光看待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那时国军里也曾涌现出了一批抗日英烈,最有代表性的十大抗日名将依次是:1、张自忠 2、李宗仁 3、杜聿明 4、孙立人 5、薛岳 6、卫立煌 7、傅作义 8、戴安澜 9、张灵甫10、王耀武。
--------------------------------------------------------------------------
张自忠:第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其做法不禁使我联想起曾热播过的《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之死)。真正是悲剧英雄。
--------------------------------------------------------------------------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个人感觉,现在网上对杜聿明有些神化。
--------------------------------------------------------------------------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我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孙立人排名略显靠前。
--------------------------------------------------------------------------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不过,薛岳虽军事上成就显著,但治理湖南却颇遭物议,为了谋取暴利,他把湖南大米走私广东,结果使湖南百姓在丰收之年饿死无数,百姓编民谣骂他。
--------------------------------------------------------------------------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国军在北方最著名的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
王耀武:第九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
张灵甫:第十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投票之初,张灵甫曾排在第四位,现在掉到第十,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合适的。
国民党抗日殉国将士一览表(师级以上)
姓名 职衔 殉国时间 地点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7、28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10、16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11、9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 1937、11、21 河南周家口
夏国章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11、21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1937、11、26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145师师长 1937、11、30 安徽广德(自杀)
肖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1937、12、12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1937、12、12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2、22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3、17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3、28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4、22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 1938、5、9 山东蒙城
李必蕃中将,23师师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 1938、5、14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6 山东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9、23 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 1938、11、3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 1938、1、13 广东清远
李国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3、7 陕西西安
张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3、7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 1939、3、26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 1939、5、6 江西龙里
张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5、18 河北平台山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1、9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1、3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 1940、1、25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 1940、2、3 广西昆仑
关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5、9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 、5、16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1940、5、16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5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1941、5、9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5、9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1941、5、12 山西县山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1941、5、13 山西毛家湾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1941、9、16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1941、9、6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1941、9、24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1941、9、25 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9、27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1941、9、29 山西东峪
朱士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5、4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1942、5、26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1942、6、23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7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8 山东唐王山
周 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1943、2、21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5 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1943、7、4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暂5师师长 1943、11、15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11、21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1943、12、1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 1944、5、5 安徽颖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5、21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 1944、6、10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 1944、9、7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131师师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31军参谋长 1944、11、10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 1945、5、13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6 浙江孝丰
1,南宁市郊那洪村:国、能、兆、振、本、朝、恩、邦、藩、佩、贻、尔、永、式、家、云、祁、远、大、嗣、续、延、长、清、廉、正、直、万、世、荣、昌。
2,南宁市郊那告村:祥、绵、邦、作、晓、赵、喜、风、摊、日、亮、礼、士、运、腾、献、三、曾、显、培、清、丙习、明、振。
3,邕宁县苏圩镇仁德村覃氏班辈排字:福德玉殿世,南成启永元。春至开新景,荣茂树秀长。显达通明日,仁义广如天。
4,隆安县左谭乡古龙村覃氏班辈排序:喜、庆、贵、世、仲、汝、秉、明、思、仁、善、三、磷、绵、震。
5,蒙山县黄村镇明觉村覃氏班辈排字:钟元成保定,永庆祚宏昌,忠厚传家远,诗书世泽长。
6,田林县覃氏班辈排字:福应益世盛,绍席正安隆。
7,罗城桥头镇仫佬族覃氏班辈排字:立志朝文,君忠仕玉。
8,容县覃氏新拟派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克肇宽宏,丕振芳猷。
-覃姓
郭子仪子女后代,现在都在那里
本文2023-10-28 22:09:4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