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祖籍概念是否相对于关内比较淡薄?
东北人是需要需要分类的,虽然大多都是闯关东过来的,但毕竟还是有原住的居民。首先原住的居民以满族为主,多为贵族或曾经流放的满族大臣(被流放的汉族大臣到新疆去了),当然也有少量的汉族。不过家谱这种东西不是每一家都有的,家谱是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所以家谱最核心的人物必定不是凡人。所以在原住的居民里,他们对家族的观念并不比关里单薄。其次,对于闯关东过来的曾经的“移民”。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整个村子一起搬过来的,比如我有一个同学,她奶奶小的时候就是跟一个“刘家村”全村一起过来选了一块好地方定居的,这种情况通常有族谱的人家会保留的,而且这种集体迁移的人们也基本不存在有亲戚在关里的情况。再次,之后有少量来东北打工留下的,比如我奶奶,没找到工作就在这里嫁人了,娘家在唐山,原来身体好的时候每年都会回家。跟着,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很多山东的知青被放在东北,他们大多数的亲戚都在山东,所以当有机会回山东的时候,他们基本没有留下。可以说,如果是家族性的集体迁移,有家谱的人家是保留家谱的;个人因社会或政治原因迁移过来的,家谱基本是在老家的亲戚那里。
关于对祖籍的概念淡薄的问题呢,其实在东北说你是山东人,并不会像你在山东说你是东北人遇到的那种尴尬情况。祖籍是山东的东北人普遍认为自己跟山东有莫大的关系,每每提起都会感觉他们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楼主问的距离的远近,我认为不存在这种说法,我本人就在黑龙江,因为祖籍并非山东而是河北,可能在家中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这种淡薄与否的意识跟家庭有关,与距离无关,如果家中的老人要求严格会有很传统的规矩,不过通常山东籍的家庭要求会严格一些。因为在东北,家里没有生意做,所以家长都希望孩子们个个高学历,天天看着学习而且不许参加活动,相对空闲的时间不多,此外现代科学知识会对传统的概念进行冲击。外加,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每户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个个都是宝贝,也是对传统父权和封建祭祖的打击。就说我是女生,家里清明节上坟我本来是不应该去的,但是因为我堂哥在外省,根本不能赶回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家里这种事都是由我顶上(窘)
总的来说,这种事还是看每户家庭的内部的解决,通常是爷爷奶奶辈的人比较在意,父母辈的大多是迎合爷爷奶奶来做一些准备工作,一般小一点辈份的只负责出席。
不同人家的字辈有长有短,长的几十个字,短的一般四个,如果你们家的只有八个就结束了,一可以选择重新按以前的排下去,循环往复。二是另立新谱,和长辈商量一下接下去怎么排。三是现在基本上不怎么按字辈取名了,也就不排了。
东北人的祖籍概念是否相对于关内比较淡薄?
本文2023-10-28 21:55: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