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宁王朱权简介,假如朱权当皇帝,历史会怎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明朝宁王朱权简介,假如朱权当皇帝,历史会怎样?,第1张

人物生平

专镇一方

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朱权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为杨妃,自幼聪明好学。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宁王,二年之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以善于谋略著称。[1]

受迫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杉次唬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开始对他的叔叔们进行削藩行动。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啊!”

同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向朱棣,派人召朱权回京,朱权未到,被削三护卫。当年九月,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燕王前往营救。吴高退兵,朱棣于是从刘家口抄小路直趋大宁,诈称是因为穷蹙前来求救。

朱权邀请朱棣一人骑马入城,朱棣握住朱权的手大哭,诉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为起草奏章谢罪。朱棣居住数日,朱权都诚恳相待,全无防备之心。北平精税部队则埋伏城外,官兵也渐渐入城,暗中勾结三卫部长及诸守军。朱棣这才告辞离去,朱权到郊外为其饯行,伏兵趁机而起,将朱权拥往前行。三卫弓广骑及诸守军,一呼云集。守将朱鉴抵挡不住,力战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随入松亭关,回到北平,大宁成了一座空城。朱权进入燕军之后,时常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2]

改封南昌

待朱棣即帝位后,朱权请求改封南方。当他要求苏州时,朱棣回答:“苏州属于畿内。”当他要求钱塘时,燕王则说:“先父将它赐给五弟,终无结果。建文帝无道,在钱塘封其弟为王,也未能享受。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你随意选择吧。”

永乐元年(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亲自写诗送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宫邸,建筑规模毫无变更。不久,有人告发朱权用巫术害人,并且诽谤别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访,未获证据,于是停止追查此事。从此以后,朱权终日韬光养晦,并建造书斋一间,弹琴读书于其间,因此,朱棣在位期间,朱权未遭祸患。[3]

晚年生活

明仁宗时,法禁稍有缓解,朱权乃上书说南昌并非他的封国。仁宗回信说道:“南昌,叔父从先皇那里受封已达二十余年了,不是封国,那又是什么呢?”

宣德三年(1428年),朱权请求明宣宗将靠近南昌城的灌城乡土田赐给他。宣德四年(1429年)又议论说宗室不应确定品级。明宣宗十分生气,对朱权颇有指责之意。朱权便上书谢罪。当时朱权年纪已老,有关官员大多相互倾轧,以显示自己的威权,而朱权则整日与文学士互相往来,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自号月瞿仙。朱权曾奉命编辑《通鉴博论》二卷,又写成《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记载、编纂数十种。

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

主要成就

朱权是名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朱权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曾于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成祖朱棣赐额“南极长生宫”。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1444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多才多艺,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且戏曲、历史方面的著述颇丰,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堪称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二种,现存有《大罗天》、《私奔相如》两种。作品和论著多表现道教思想。生平好宏装风流,群书有秘本,莫不刊布之。

朱权善古琴,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所制作得“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明代有“四王琴”之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为:宁、衡、益、潞。“飞瀑连珠”传世仅一张,制琴人署“云庵道人”。[5]

朱权耽乐清虚,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对中国茶文化颇具贡献。

一生著述颇丰,尤好戏曲,作有杂剧今知有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戏曲论著《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琼林雅韵》等,今存《太和正音谱》。编有古代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著《太和正音谱》,收琴曲63首。富藏书,根据明代惯例,藩王就封时,皇帝皆有赐书,据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家有藏书楼曰“云斋”,凡群书秘本,莫不刊布。据《千顷堂书目》载有《宁献王书目》1卷,收书137种,词曲、院本、道藏等书均有著录。

历史评价

蔡东藩:燕王善战,宁王善谋。

家庭成员

妃张氏,兵马指挥张泰之女,先薨

子女

庄惠世子朱盘(宁惠王)

未名,早殇

临川康僖王朱盘烨

宜春安简王朱盘

新昌安僖王朱盘炷

信丰悼惠王朱盘

永新郡主,配金乡卫舍人高鹤龄

玉山郡主,配都督舍人方景祥

清江郡主,配西宁卫指挥陈通弟逸

奉新郡主,配王爽

金溪郡主,配右军都督韩观弟辅

泰和郡主,配鄱阳县民汪彦诚子湛然

彭泽郡主,配龙骧卫指挥王刚侄质

庐陵郡主,配蕲州卫指挥田晟弟昱

新喻郡主,配赣州府照磨胡羽子光霁

新城郡主,配留守中卫指挥李俊子

浮梁郡主

十二女夭折

南丰郡主,配江西都指挥张祥子雯

永N郡主,适孟日敬

墓葬纪念

朱权墓在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璜源村缑岭东麓璜源村,垄亩阡陌之间,一幢高约数丈的石柱,挺拔肃立。这石柱便是皇亲宫殿前的华表。它后面是宫殿的遗址和明代宁王朱权的陵寝。

正统七年(1442),朱权自建生坟,屡往游览。墓前原有南极长生宫,前有南极殿,左有泰元殿和冲霄楼,右有旋玑殿和凌江楼。宫前有醉仙亭和一对69米高的八棱形华表,上刻道家符篆。

宫后墓室隐于山中。墓室系采用青砖砌成卷拱结构,全长317米,宽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前室用自来石顶住,二门无自来石。中室之后,有券门通后室。后墙正中有一壁龛,两旁用红石作八棱柱,柱下有础,础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由于朱权晚年学道,道冠道袍入殓,口含一枚金钱,体压大小金钱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随葬品,有金、银、铜、锡、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余者藏省博物馆内。

哈密卫

哈密卫是新疆哈密市的一个政权机构,于永乐四年(1406)建造。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

哈密卫从兀纳失里一直到拜牙即一共经历了15位统治者。哈密地方贵族首领从1380年受封都督。

历史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察合台的后裔肃王兀纳失里开始向明朝臣服纳贡,封哈密国王。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兀纳失里弟安克帖木儿遣使朝贡,封忠顺王。

永乐三年(1405年)春,安克帖木儿被鬼力赤毒死,兄子脱脱袭位,明朝并于次年三月置哈密卫,以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户和百户等官,又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辅导忠顺王。

之后,哈密国成为设有明朝羁縻卫所的王国,而以忠顺王为哈密国王,哈密卫指挥使掌握哈密兵权,汉人任长史。

正德八年(1513年),哈密被吐鲁番汗国吞并;正德十年(1515年),吐鲁番正式吞并哈密,明朝派使臣交涉无果,朝廷议而不决最终放弃了哈密卫,后吐鲁番以哈密为跳板不断侵扰嘉峪关内的明朝本土。

扩展资料:

哈密卫都督忠顺王

1、兀纳失里:察合台的后裔,1380年—1393年在位。13年

2、安克帖木儿:兀纳失里之弟,1393年—1405年3月在位,1404年6月被封为忠顺王。12年

3、脱脱:安克帖木儿之子,1405年3月—1411年3月在位(忠顺王)。6年

4、兔力帖木儿:脱脱之从弟,1411年3月—1425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5、卜答失里:脱脱之子,1425年12月—1439年12月在位(忠顺王)。14年

6、脱欢帖木儿:兔力帖木儿之弟,1427年9月—1437年11月在位(忠义王)。10年

7、脱脱塔木儿:脱欢帖木儿子,1437年11月—1439年在位(忠义王)。2年

8、哈力锁鲁檀:卜答失里之子,1439年12月—1457年8月在位(忠顺王)。18年

9、卜列革:哈力锁鲁檀之弟,1457年9月—1460年3月在位(忠顺王)。3年

10、弩温答施丽:卜答失里之妃,1460年3月—1472年11月在位(忠顺女王)。12年

11、 把塔木儿:脱欢帖木儿的外孙,1466年—1472年11月在位(忠顺王)。6年

12、 罕慎:把塔木儿之子,1472年11月—1488年在位(忠顺王)。16年

13、奄克孛剌:罕慎之弟,1488年—1497年12月在位(忠顺王)。9年

14、陕巴:脱脱近属侄孙,1492年2月—1493年4月、1497年12月—1505年10月在位(忠顺王)。8年

15、拜牙即:陕巴之子,1505年10月—1513年8月在位(忠顺王)。8年

 

参考资料:

-哈密卫

  金光寺始建于明代,创寺长老法名"立禅"大师。金光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富丽,明清两代极盛时有大小庙宇五、六十间,完整的藏经一套共八千余部(册),僧众二百多人,朝山礼佛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寺内绝大多数塑像和佛具都是用纯铜铸造的。《永昌府志》载:"寺有明代铜佛二尊,殿宇皇壮,邑中名胜,推为首指"。明末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寺,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寺规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层甍,高十余丈,地盘数亩"。 金光寺以其幽雅的环境,雄伟的建筑,繁芜的佛典,完善的佛礼吸引了千千万万游客僧众。但由于年久失修,金光寺日渐衰落,七十年代前,仅存留大殿一间,偏殿一间两层,楼上藏经。另有厢房十三间,只有原建筑的五分之二。存经书四十二部,五百二十卷;而且寺内大佛像完全被损坏。直到八十年代后,才正式修复,现主要建筑均已修复,且新建一座雕梁画栋的门楼,上书"滇西名胜"四个鎏金大字。现有担当和尚近代名人李根源等题书。大殿里供奉的佛像,造形精湛。殿外,人工栽培的木莲花、茶花、含笑、白木瓜等各种花卉竞放于高大的青松翠柏之间,把寺院装点得更加明丽清亮。

  南北均有道路与县城相连,交通方便。金光寺与神仙洞风景区隔河相望。南岸有七座山峰,蜿蜒起伏,宛若一条巨龙俯卧山岗,其头、脖、背、爪、尾清晰可见,人称卧龙山。绥芬河九曲十八弯,金光寺正好是建在第十八弯上,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寺。

  金光寺的兴盛,还取决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金光寺距离古西南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不远,便利的交通,不仅带来了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暂从彭泽止下一句是:恐学左丘盲;恐学左丘盲上一句是:暂从彭泽止。

这是明代高启的《病目不饮》中的诗句。

《病目不饮》全诗如下:

患目未全明,医教谢曲生。

暂从彭泽止,恐学左丘盲。

壁下兰尊掩,林间药臼鸣。

坐听连日雨,何物慰闲情。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即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舟次彭泽

[作者] 李中   [朝代] 唐代

飘泛经彭泽,扁舟思莫穷。

无人秋浪晚,一岸蓼花风。

乡里梦渐远,交亲书未通。

今宵见圆月,难坐冷光中。

《舟次彭泽》作者李中简介

人名。主要人物有五代南唐诗人李中,其人情趣高雅,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书法尤佳,善草书,有《墨池编》。明代诗人李中,明正德九年进士,后官至总督,著有《谷平日录》、《谷平文集》五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李中,医学博士,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发表论文多篇,专著3部。其他还有兰州大学副教授李中、中国***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等。

李中的其它作品

○ 春晓

○ 江南春·千家事胜游

○ 梅花

○ 夕阳

○ 早春

○ 李中更多作品

明朝宁王朱权简介,假如朱权当皇帝,历史会怎样?

人物生平 专镇一方 洪武十年五月(1378年5月),朱权出生于金陵(今南京),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母为杨妃,自幼聪明好学。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