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风情小镇的宣城查济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安徽风情小镇的宣城查济,第1张

安徽泾县的查济古镇,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 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从泾县城往西,开行50公里就到了查济。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 查济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厚岸乡(现已合并到桃花潭镇),村庄方圆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部门于2001年将其列为第五批国保单位。

据记载,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门,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万人。历经风雨,加上太平天国战火和当代破四旧,村庄废毁严重。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1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村口山上的如松塔,还顶风冒雨傲然挺立着。 查济村民,十有八九姓查。据族谱记载,查姓的老祖先原来姓姬,名叫姬延,在周朝的时候,封于山东济阳查地,到了那里就由姬姓改为查姓了。查姓人氏从其发源地山东,辗转繁衍到安徽,然后又由安徽向江苏发展,并且以江苏泰县为中心逐渐向浙江、江西、云南、广东、福建等地播迁,到清朝康熙年间,查姓人氏开始从福建迁入台湾安家落户。

从家谱上可知,查济村这支查姓人氏,是唐朝时候从山东迁过来的,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池州两州刺史的查文熙。他也是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查姓名人。此后,查姓代有名人。据查氏后人查全俊整理,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 宣、池二州,从古至今,山水相连,人民相亲。但在水运主导的时代,却没有一条直接的水路可行。因此,两州之间的“官道”,多在山岭中穿行。查文熙任两州刺史后,经常往返两地之间,骑驴坐轿,必经查济。看到此处深山合围,溪流奔涌,土地肥沃,甚为喜爱。所以,卸任以后,就决计在此定居。从他定居查济开始,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逐渐使一个荒僻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落。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是明朝时,村人查绛所描绘的查济村情景。据介绍,查济村鼎盛在明清,当时人口越来越多,逐步向外发展,延伸到15里以外。在明朝时,村庄就有了相当完整的规划,民房、庙宇、祠堂、楼塔、水系,全按规划建设。每户人家几乎都前庭后院,临水而居。因此,查绛又深情地写道:“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如今,查济的消息已经“漏”了出去。在村中最古老建筑——德公厅屋倒塌的后进院落,出现了一位新主人——法国青年于连。他几年前偶然来到查济,立刻被这里青山环抱、溪流奔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也深深喜爱上这里恬淡淳朴、悠闲自得的民风。他出钱买下了德公厅屋倒塌的后院,请当地工匠尽力将它修复。去年秋天,他与女友——南京某小学的体育老师景**,在查济举行了中国传统婚礼。他的父亲、几个哥哥都从法国赶来,还帮他抬轿子。现在每逢周末或休假时候,于连夫妇就会到村里住上几天。他们也因此成了查济一道特殊的人文风景。

到了查济,很容易联想到桃花源。的确,查济的幽僻、与世隔绝似的意味,深深攫住了许多人的心。“青山横西郭,泉水绕查村。匆匆金陵客,淳朴山乡人。白云游子意,落日故国情。挥手自兹去,复蹈车马尘。”这首著名画家陈丹青写的旧体诗,契合查济的独特神貌,更表达了当代人的独特心境。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非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查济人查秉钧、

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堤内损失堤外补”.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站在这明清古建筑群面 前,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我们的祖先创建这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安徽古镇茂林

茂林建置于北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称“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境内青山环绕,流水潺潺。集镇东溪、古溪两水相抱,魁山一峯独秀。昔有七墩、八坦、九井、十三巷、三十六轩、七十二园、一百零八座大夫第,二十余座牌坊之说,规模宏大。现尚存明、清风格的府第轩园300余处。

茂林地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太平湖的中心点,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为泾县西南重镇,距县城36公里,总面积2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

茂林地处皖南泾县,由于历史上官宦人家较多,生活极为讲究,在传统的乡间宴席中,自然形成了一整套菜肴体系,相传“十二碗”、“八大碗”等等,由于众人所知所爱的原因,这些菜肴一直流传至今。在泾县县城里,以土菜为名招揽客人的多是以茂林土菜和茂林家宴菜自居。

据说茂林人吴芳培为大清乾隆四十九年进士,曾任左都御史署吏部尚书、光禄大夫,正一品文官,告老还乡之时从京城带回两名厨艺非常好的家厨。还有潘村荣禄大夫潘锡恩,嘉庆十六年进士,衣锦荣归之时,皇上御赐宫廷食谱一套,御厨两名。就这样,茂林饮食既有山水之天然,又得御膳之真传。民间特色,皇家风范,朝野风味融合,遂成茂林饮食之独特文化。

12碗

筵席出菜顺序,依次为:子—红烧蹄髈;丑—凉拌;寅—三鲜汤;卯—肠汤;辰—粉蒸肉;巳—纯山药汤;午—糊粉;未—子糕;申—红烧鱼块;酉—卤肉;戌—小炒;亥—漂圆。菜谱为何以地支排列?这象征茂林饮食文化兼容幷蓄,博采众家之长。

蹄髈

热闹的宴席

子--红烧蹄髈

“茂林十二碗”,头牌大菜便是这“红烧蹄髈”。髈,形声字。形旁为“骨”,连骨带肉;声旁为“旁”,读第三声。该字为方言字,髈者,大腿也。特指猪大腿部位的肉,又叫“蹄髈”。

“蹄髈”,是指材料来源;“红烧”,是指烹饪方式。二者合一,便是“红烧蹄髈”。红烧蹄髈须是取之于当地优良猪种,以一年之内生长的一百五六十斤毛身的最佳。从四只大腿部位“挖”下来的叫“真髈”。其中,前腿的两个叫“正髈”;后腿的两个叫“副髈”。从其余部位“挖”下的一概叫做“假髈”。蹄髈“挖”来了,一般是3 斤左右一只。

蹄髈  先清洗刮净,整个滚汤,起锅,油炸至金黄。抹红曲,放冰糖,急火滚汤,炖两个时辰。半熟时放入大茴等作料,有的蒙上一张豆腐皮,用木炭文火再炖。根据猪肉老嫩猪皮厚薄视情而定,半个至一个时辰不等。中途还须时不时用勺子舀出锅中的汤汁在髈面上回浇一下,保持髈面油润光滑,以防皱褶,这叫“披汤”。

一般情况下,一桌筵席的品位,一位厨师的功夫,一道红烧蹄髈上来大致可见分晓。宾客们筷子头轻轻一夹,各取皮肉大快朵颐的同时,看在眼里,品在口里,色香味形,立马评在嘴上。真是“一髈知厨艺”啊。

丑—凉拌

“茂林十二碗”的头牌大菜“红烧蹄髈”,连皮带肉,大快朵颐,但多少有点油润。而“茂林十二碗”第二道菜:“凉拌”。它与“红烧蹄髈”相比,正好荤素搭配,浓淡相宜。“凉拌”,取“两相伴”谐音。凉菜相拌,两人相伴。婚嫁双寿最贴切,少年夫妻老来伴。

“凉拌”菜,主料有荸荠、菠菜、老黄豆;配料是豆腐皮;调料:食盐、白糖、香油。先将个大新鲜的荸荠洗净、削皮、切片,再将菠菜洗净、滚焯、切短,加入清炖烂熟的老黄豆和软化后的豆腐皮碎片,白糖多许,食盐少许,滴入香油,相拌。一道咸中带甜,清淡爽口的“凉拌”就完成了。

寅—三鲜汤

“ 茂林十二碗”第三道菜为“三鲜汤”。主料:猪肝;配料:“三鲜”——板栗或莲子、山药、香菇(干);调料:冰糖、食盐,还有味精。主配调,三料齐。该洗洗,该刮刮,该剥剥,该泡泡,该焖焖,该切切。然后开水打底,先放香菇猪肝,后放板栗山药,再放调料。舀匀,装碗。一碗热气腾腾、鲜美丝甜的“三鲜汤”呈现在宾客面前。

卯—肠汤

“茂林十二碗”第四道:“肠汤”。将猪肠剪开,洗净,切段,用陶制肉罐,木炭文火,清炖至略有劲道,但不费齿力为恰到好处。起锅时放入食盐、葱花少许。这道菜的关键是:一是既要去除肠道异味,又不能把肠子洗苦了;二是不能把汤给炖糊了,要保证清澈见底;三是不能把肠子炖紧了或炖烂了,要讲究火候拿捏。

辰—粉蒸肉

“茂林十二碗”第五道:“粉蒸肉”。主料:五花排骨肉;配料:五香熟米粉。调料:食盐、白糖、酱油、葱花。先将肉切成小块,放入食盐、白糖、酱油,和匀,炝一个时辰后与米粉参和拌匀,上笼屉(用软豆腐皮衬底,防漏添香)蒸一到两个时辰,待五花肉油慢慢渗出,滋润着熟米粉,骨头香伴着米粉香,肉块粘着油粉,盛上来,以葱花点缀。

巳—纯山药

“红烧蹄髈”上过了,“粉蒸肉”也用过了,宾客们腹内难免有些油腻,那接下来就上一碗“刮油”但不伤胃的菜。这就是“茂林十二碗”第六碗:“纯山药”。也就是以山药为主,炖熟稍作调配即可。山药,本名薯蓣,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块根圆柱形,富含淀粉和蛋白质,为席中上品。能补脾气而益胃阴,还能以清淡去油腻。缘何山药还有本名现名?据《本草纲目》记载,为避唐代宗李豫音讳而改为“薯药”,去掉一个“蓣”字了;为避宋英宗赵曙音讳又去掉一个“薯”字,到最后就叫“山药”了。

午—糊粉

第七道菜,就是与“红烧蹄髈”、“粉蒸肉”并称“茂林三绝”的“糊粉”。主料:上色连骨瘦肉;配料:肉鸡、山芋粉(最好是蕨根粉或葛根粉);调料:花生末、姜末、葱花、虾米、米醋、食盐、白糖、味精。先将连骨瘦肉、肉鸡炖成丝汁,剔骨。放入一应调料,用山芋粉勾芡,做成糊状。稠而不裹,滑而不流,芡汁厚薄均匀,调料五色可见。甜咸合味,营养丰富,滑感爽口,老少最宜。不干不稀,半荤半素,暖暖舀食,护胃养胃。糊粉,又名“茂林糊”,它与“红烧蹄髈”、“粉蒸肉”一道,只有茂林的厨师才做得地道,堪称“茂林三绝”而享誉海内。连同其它九道菜一起,也只有茂林的厨师才做得原汁原味,出了溪口就很难觅得此等口福了。难怪人说“一碗稀里糊涂的茂林糊,养育了清清白白的茂林人!”

未—子糕

子糕,又名子孙糕。子,一字双关,既指鸡蛋(茂林人管鸡蛋叫“鸡子”,意为鸡的儿子,简称“子”),又指人类子孙的“子”。糕,一字双关,既指鸡蛋煎饼切出来形如茂林街上美味小吃菱形“九角糕”,又与“高”谐音。主料:土鸡蛋;配料:瘦肉末。调料:葱花、姜末、菜油、食盐。将鸡蛋若干个敲开沥在盆里,放入瘦肉末、葱花、姜末、食盐,啸打成稠糊;再将平锅烧热,浇油,将蛋糊沥入锅中烤成厚薄均匀、二面蛋**的煎饼,起锅,切成菱形小块;再放到大锅中,加水,文火焖半个时辰,让子糕凝结,起孔,老皮,入味。连汤带水。吃块糕,蛋肉葱姜,鲜美劲道,有老皮包嫩肉的层次感;喝口汤,微辛,略咸。

申—红烧鱼块

主料:鲤鱼;调料:食盐、菜油、酱油、米醋、白糖、姜末、葱花、味精、辣椒粉。将鲤鱼洗净切块,待锅热,倒油,烧辣,放入,翻煎,喷米醋、酱油去腥上色,加水,放入白糖、

姜末,辣椒粉,稍煮片刻,起锅前放味精少许,起锅后葱花装点。

酉—卤肉

主料:瘦肉;配料:酸菜。调料:卤汁,辣椒粉。先将瘦肉洗净,切块,下锅,放水,滚汤,起锅,倒掉滚汤水,放进卤汁,加水文火打点,待八成熟卤汁入味后起锅、冷却、切片;待酸菜加辣椒粉热炒后,装起半碗衬底,将卤肉片均匀覆盖其上,即可端出待客。

戌—小炒

主料:五花肉,干水笋;配料:酱油干子;调料:食盐、猪油、白糖。先将干水笋泡开,焖熟,洗滤,切段,干子切丝,待用。再将猪油下锅热化打底,放入五花肉爆炒出油,放入水笋、干子,放入食盐适量,白糖少许,热烩,油津津,香喷喷,甜丝丝,盛碗上桌。

亥—漂圆

先将肉泥加入芡粉、姜末、葱米,搓成弹珠大小的肉圆子,放入滚水锅里汆熟,加入食盐、白糖,高汤,起锅。

至此,“茂林十二碗”俱已上齐。整个一桌菜,半荤半素,料汤均衡。“一半稀来一半乾,一半水来一半山。”筷勺并用,充实滋润。以上十二碗俱为传统“正菜”,除此还配有“插碟”。一般为花生米、松花蛋或咸鸭蛋、水果或罐头、油炸方片糕之类的,无定规,全凭厨师巧手妙招。

做好“茂林十二碗”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一应荤素原料,须是茂林地面土生家养的。山肴野蔌,时鲜果品,蕨笋香椿,天赐地送,都是门前屋后的;炖肉煮肉,鸡蛋香菇,辣椒黄豆,青菜豆腐,都是土生家养的。柴米油盐,美味佳肴,照样能整的麻溜利索。连普通人家过年,也就是这样家常烹调办年饭的。

在这十二碗中,“除烧髈、粉蒸、糊粉、子糕等四品为必备菜外,其它菜也可调换,如煮肉可换为“狮子头”,也就是猪肉大丸子,炖肉可以加海参或换成炖整鸡,拌菜可以换成凉拌海蜇皮等。在十二碗外也可加菜,加菜数量不受限制,通常有加“八宝饭、冰糖莲子汤、家常小炒肉、白切肉或馆店菜谱中的炒菜、卤菜家常菜中的醒酒、下饭菜。

这一套菜没有商业化的动听菜名,讲的是传统。菜要丰厚,大碗满装,宾客爱吃的菜皆有备份添加,定让吃饱喝足。做菜要掌握火候,使老少皆宜,大家满意。菜味要有别于家常菜,家常菜以咸、辣、酸为主,而十二碗中的多数菜味偏甜,使人吃起来有异样的好感。十二之数又表示月月安好,年年富足,不同属相的宾客都会欢乐安康。满足了宾客分享喜庆、祈求幸福的良好愿望。

  宣纸

  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宣笔

  安徽著名特产。由泾县宣笔厂生产。宣笔制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时,蒙恬将军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称“秦笔”;隋开皇九年(809),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市)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因泾县旧属宣州(治今宣州市),泾县宣笔亦名“宣笔”。因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

  涌溪火青

  一、产地特点:“涌溪火青”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二、茶叶特征: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

《河南太平曹氏续修族谱》[湖南资兴]大坪曹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民国8年(1919)三厚堂木活字本·

《河南太平曹氏续修族谱》[湖南祁阳]三吾曹氏族谱二十一卷/(清)曹宏英等主修·-清光绪24年(1898)蔡侯堂木活字本

《安徽曹氏重修谱牒》,不分卷,明代曹尤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8卷及家卷1卷,明代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刻本;

《安徽休宁曹氏统宗谱》,15卷,明代曹诰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本,8册;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代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2册;

《江西婺源婺东曹氏谱书》,不分卷,明代曹世麟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存养堂刻本;

《曹氏族谱》,5卷,明代曹仁修,明初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4卷,民国曹永和编,民国五年(1916年)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曹浩续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崇孝堂铅印本;

《江苏曹氏宗谱》,8卷,清代曹盛茂等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宁寿堂活字本,8册;

《江苏扬州维扬曹氏族谱》,8卷,清代曹振甲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8册;

《江苏南通曹氏宗谱》,不分卷,清代曹邦庆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谯国郡刻本,22册;

《江苏常熟虞门曹氏宗谱》,26卷首1卷,民国曹志震、曹雨霖等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本;

《浙江萧山史村曹氏宗谱》,25卷,清代曹文瑞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敦叙堂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道塘曹氏宗谱》,18卷首1卷附1卷,清代曹汝才、曹大梁等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慎堂刊本,12册;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8卷首1卷末1卷,清代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1845年)活字本,28卷册;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5卷,清代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木刻本;

《安徽续溪旺川曹氏宗谱》,12卷,清曹诚瑾修,清光绪刻本;

《福建平和曹氏大族谱》,清代曹文秩撰,1966年曹培松续钞本1册;

《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清代曹文安、曹安行重修,清钞本1册;

《山东邹平於陵曹氏族谱》,2卷首1卷,清代曹守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恒升堂刻本,2册。

《湖北新洲曹氏宗谱》,68卷,民国曹承铸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刻本;

《湖南长沙曹氏彦靖公支谱》,18卷,清代曹英煦、曹能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益阳三峰曹氏通谱》,4卷,民国曹佐熙纂,民国八年(1919年)长沙铅印本;

《广东番禺曹氏家谱》,4卷,清代曹秉溶修,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刻本;

《四川巴县曹氏族谱》,8卷,民国曹伯崇三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

《江苏常熟釜山曹氏家谱》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时期曹浩续修)

《湖南三峰曹世通谱·世表序》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安徽省宿松县曹氏家谱》民国廿一年壬申仲夏月重镌

傅首尔年龄38周岁,傅首尔1984年2月25日出生于皖南泾县(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资深广告人,简书、片刻常驻作家。

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我们流着泪一读再读》,并售出影视版权。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我见青春多妩媚》。2015年,国内首本情感类CP作品《凹凸相对论》上市。

人物经历:

2022年2月23日,参加的社交观察类真人秀《春日迟迟再出发》在芒果TV全网独播。4月29日,参加的综艺节目《上班啦!妈妈》第二季播出。

6月21日,少儿情景喜剧《米小圈上学记》官宣,傅首尔加盟。8月12日,据爱奇艺《做家务的男人》官方账号消息,参加的综艺节目《做家务的男人4》在爱奇艺播出。

安徽风情小镇的宣城查济

安徽泾县的查济古镇,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 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