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氏长字辈是多少世
吾族姓氏源出于姬姓。周成王营建东部洛邑,称为成周,封少子姬臻于单,即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伯,作为成周的甸内侯。单伯世袭周朝卿士,后代称为单氏。
东汉有车骑将军单超,隋末有名将单雄信,宋代有水利家单锷,明代有顺天巡抚单明诩、兵部尚书单安仁、词人单恂。单氏家族,历史悠久,老家在河南省中南部郑国,后来定居在山东西南部春秋时属鲁邑、秦设置单县,是吾族祖先发祥地,社会不断发展,历代封建王朝更迭与变迁,年深日久,族衍丁繁,遍及全国各地。
洪武朝苏州单氏一脉大谟公徙居阜宁北乡单家港;大海公徙居响水县境内;大来公徙居兴化南乡刘陆乡古庄;大江公、大海公兄弟二人徙居盐城南乡大纵湖北、北任庄,大江公择居北任庄,大海公分,居盐城西乡漕沟河南岸定名单家庄立足生根,并在单家庄东首建立一所宗祠,供奉列祖列宗,春秋祭祀。既可发扬祖先之丰功伟绩,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又可教育子孙敦厚和睦遵纪守法树立优良文明新风。源远则流长,根本盛大则叶枝茂。单家庄一脉又分三房,大房仍住家庄;二房分居小官庄人丁不旺,现住沿河乡祁骆庄;三房分居马鹿垛,奈因人丁旺盛难以集中同祭。一八七O年三房在马鹿垛建立支,分支祭祀。孰料抗日战争时期即一九四三年单庄宗祠被毁,列祖列宗木主、牌位、插屏荡然无存。民国初年先祖登祥公重修宗谱,化费心力,不惜代价,修成四本,分门头保存。在十年动乱期间保存人骇然烧毁,实属难以弥补之极大损失。由此祭祀停顿几十年。毋怪少数—子孙取名混淆,长晚班辈难分,有失庄重,岂非谱牒不修之过也。当今改革开放,国泰民安,乡村各族,多数举行祭祀修谱,吾族有识老人德锦、德宽、德生叔、上海启权、鸿潮兄弟不远千里,专程前来,共倡续修宗谱,为避免后世子孙数典忘祖。奈因族者老年凋零,事迹湮没,无法顺序,则有从十二世登字班辈起编成一簿简谱,以便认祖归宗。待后寻访古迹,寻根究底,正本清源,再行完善,防止今后取名再有混淆,族人共议,仍遵照先祖确定的二十个字,从十四世起用,“德启绍咸正,模维继有光,汉章传国志,济世振宏昌。”作为今后排班顺序、长晚班次。既无悖祖乱宗之弊,亦无犯上侵下之讥。
历史发展
姓氏起源
单(S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给小儿子臻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其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世代相传姓单至今。
单氏一族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姓氏来源不明,可能是以地名为姓。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高祖曾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朝王室成员。在整个周王朝期间,单氏均为重要的公侯成员,并于东周期间一度把握周室大权,成为周王室的实际统治者,史称单氏取周。
源流三
源于远古尧、舜时期商贤哲善卷,善卷为九黎族首领蚩尤直系子孙。“善”通假“单” ,善卷,亦称单卷。父,即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是古人对单(善)卷的尊称。
古人为纪念这位先哲,把善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在夏、商时期为单父邑,在秦朝时期置单父县,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称为单县。单父城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之一,与菏泽牡丹一起名扬天下。
源流四
源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羽父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春秋时鲁大夫羽父单之后。”
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羽父单,其支庶后裔子孙一分位二,一支称羽父氏,一支称单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卿大夫单伯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单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见之明”的单襄公之孙、单顷公之子,是姬姓单国的第三位君主。单国,是东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特殊地名,只有单伯家族,因以为“国”,伯爵。史书记载:“单伯,天子之卿,世仕三朝,从单文公之世皆称单伯,单成公以下常称单子。”
单伯逝世后,西周王朝赐其谥号为“靖”,史称单靖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也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靖氏。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鄡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鄡单,字子家,为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后世称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不过,在《孔子家语》中没有记载。唐朝开元年间,鄡单被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聊城侯。
在鄡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
源流七出自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出自匈奴孪鞮氏。在匈奴王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谐音汉字称之为“单于氏”,后其族亦因之,世代相传,后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单氏、于氏者,其单氏正确读音作chán(ㄔㄢˊ),不与姬姓单氏读音shàn(ㄕㄢˋ)混淆。
⑵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一并将这些部落氏族的姓氏改为汉字单姓为单氏。
⑶出自蒙古族斡鲁徳氏,亦称斡鲁朵氏,实际上源出古契丹族人的姓氏,是古契丹族人夫妻联名为孩子起的名字,后成为姓氏。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有一种“妻连夫名”的姓氏、部落构名形式。辽国被金国所灭后,该部契丹族人被融并入蒙古,遂成蒙古姓氏,后在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单氏。
⑷出自回族。回族单氏实际源出女真族徒单氏。徒单氏,是金国时期辽王完颜·宗干(完颜·斡本)的正室亨妃,没有子嗣。完颜·宗干的次妃李氏生长子完颜·充,后封郑王,三妃大氏生三个儿子,长子就是海陵王完颜·亮。为了与察合台汗国的回族在世系上有所区别,一部分徒单氏回族将已经汉化的单氏加“门”部首改为“阐”,称阐氏,以示先入为回,早就在教,读音仍为shàn(ㄕㄢˋ),是姓氏字增加笔画后读音不改的特例之一。
⑸出自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黑龙江多金城(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以西一带)、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汉义“山”。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敖拉氏多冠汉姓为单氏、敖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⑹出自满族。满族都善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满语为Dusa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单氏、杜氏、沈氏等。
满族图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秃丹氏,以及金国时期女真徒单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ktan Hala,汉义“初始”,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单氏、都氏、图氏、杜氏等。
满族额木特理氏,满语为Emutri Hala,汉义“孤单、单个”,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单氏。
姓氏始祖
姬臻、单靖公、鄡单、单逨、单公、单于。
迁徙分布
综述
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三位,人口大约一百零二万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五。
历史上单姓的分布与迁徙
先秦时期,单姓一直下活动于河南。宋朝时期,单姓大约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少数在湖南南部。明朝时期,单姓大约有5万6千人,占全国人口的0.06%,全国单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浙江,这三省单姓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65%,江苏为单姓第一大省,约占单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安徽、湖南、山东等。
当代单姓的分布与图谱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当代单姓的第一大城市为上海,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这五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辽宁,这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江口地区,单姓在当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居住了大约61.5%的单姓人群。在粤桂湘赣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豫陕、甘肃南部、宁夏北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西部,单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5%一o.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6%,居住了大约29%的单姓人群。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2014年6月,由单姓族员发起成立的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络全球的单姓宗亲,并定期举办单姓宗亲联谊活动,定期举办单姓祭祖活动。
堂号
梓桂堂:据江苏赣榆县志记载:翻阅族谱前言有记,我族单氏原址吴山惠王庙前单家集。长支迁居于本县单家留村,次支迁居山东高密,三支迁居于本县单家店村,四支迁居于本县半路村。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氏,是单氏家族最古老的堂号。
仁孝堂:待完善(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孝友堂:待完善(有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燕诒堂:待完善(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如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如今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培心堂:江苏阜宁县大漠公后裔一支堂号。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苏州迁移至阜宁。
忠孝堂:定居山东单县及周边地区的单氏分支,为本地古单氏消失后周边地区单氏返迁单县的新支系,立堂于明朝后期,是单氏家族出现较晚的堂号之一。
家谱文献
“诗礼彰庭训,家声周鲁培,洪昌谟自远,湘岳绪常恢,祖以初封显,系承可见来,本音原作善,忠厚启贤才。”
源流·派语:1938年(衡山)《单氏十修族谱》"源流序"称"吾族源流自周成王封少子臻为侯,赐姓单,则其音为善。厥然以有功王室进封公。而襄公、穆公皆其苗裔。"递传至南宋,"尚志官郎署,世居东鲁,上书论韩侂胄败,荫其子积庆知南昌,故以南昌家焉。积庆子流芳,乡进士,居南昌。至祖曰电,行小三郎,乡贡士,才优学博,随荆湖制置使赵范至衡山,足迹大都会,独有意于衡攸两境,于淳祐三年携家择里以居。此由吴之楚盖自电祖始也。二世传荣黻,三世祖仁昭,举进士,官重庆府同知,四世传汝城,五世祖曰国宾,仕元为武德将军,六世祖惟寅,七世祖万钟 。钟子四:长景南,派分东粤。次景明,子二:长侯孙,籍名尧佐,当明初分居攸之大旺田;次仁孙,籍名尧英,分居攸之渌田湖头。钟三子景真,子添孙,生子九:长葛政,当明初分居衡之螺岩村;次葛用,分住衡之旱塘;三葛华,分住衡之义塘;四葛琦,分住衡之三眼塘、铁塘;五葛琳,分住衡之龙塘、三眼塘;六葛瑞,分住衡之马口垅;七葛隆,分住衡之冬茅岭;八葛富,分住衡之柘塘;九葛贵,分住衡之木塘。钟四子景诚,子四:长瑚孙,籍名公石,当明初分住攸之江口、石湖头;次囗孙,籍名公胜,分住衡之大洲;三球孙,籍名公兴,分住安(仁)之南湖塘;四珍孙,籍名公瑞,分住攸之唐公渡。自是而支分派衍,人文鼎盛。"是谱即为衡山、攸县、安仁三邑单姓合修谱。又据1948年(衡山)《单姓氏族源流》云:开基祖电,字月朗,迄今递传29代,男女丁口11000多人。人口聚居最多之处在衡山县南市乡草市。分布于衡山、衡阳、攸县、茶陵、安仁、湘潭、醴陵、祁阳、邵阳、湘乡、益阳及江西萍乡等处。
天津宝坻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单崐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通通州单氏族谱八卷,(清)单思恭编,单嘉居等增订,清道光年间刻版,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十六卷,(民国)单世雄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四明同道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鄞县鄞西古林单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古林乡。
浙江奉化晦溪单氏宗谱四卷,(民国)王静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奉化晦溪单氏宗谱五卷,(民国)竺子侃重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山东高密单氏家乘,著者待考,(清)单嵩龄续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北新洲单氏宗谱首一卷,(民国)单恩富、单恩棠等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新洲县单岗乡单岗村。
湖南攸县单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东莞岭南单氏十修族谱一卷,(清)单广仁编辑,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东莞星江单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单绍圭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四卷、第七~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辽宁本溪关氏谱单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本溪东营坊乡东营坊村。
辽宁本溪詹氏家谱单一卷,(清)詹恒悦纂,清光绪年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辽宁本汉市草河城满族乡沙河沟村。
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公元1911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单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199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卷首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阴单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东阳荷塘单氏重修宗谱二十卷,(清)单式梅等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二卷、第十四~十五卷、第十七卷、第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崇明崇川镇场单氏宗谱十二卷,(清)单国宠等主修,单国华等编辑,清末民初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锡山单氏宗谱六卷,(清)单蓉坡纂修,清光绪三年(公元1876年)孝友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单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南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单氏十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南阳堂铅印本七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卷、第二十五卷、第二十八卷、第三十一~三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字辈排行
江苏赣榆单氏梓桂堂字辈:“继,文乐思基,鹏鹤升清,芝兰长茂,克念作圣,邦家永耀……”
江苏阜宁单氏字辈:大广在仲,五兆尔永,玉芝惟于,宗克连遐,宝如怀正,国学元华,其英曰步,可秀言嘉,观光尚廷,开启文章,基有以立,同本得长。
蚌埠固镇县湖沟镇单氏字辈:忠学钦玉(凤)桂 永乃祖训传家宝······
湖南平江单氏南安堂字辈:心树长荣茂楩楠国干桢动名纪青史诗礼振家声。
裕昆公房旧派:“士功年季干胜信宗德万志伏启嘉报说禹梦仲士功良文寇希天有拱玉庆惟士功九时宗文万福文升昭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衡应凤大世元文龙祖希邦永攸隆福荫深”;
峰仑两房旧派:“启嘉报说禹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代学归朝理道傅先圣心源继古贤”;
新合派:“心树长荣茂楩楠国干桢动名纪青史诗礼振家声”。
湖南湘阴单氏字辈:“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仁孝堂字辈:
原派:“休嘉筑钧锡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
续派:“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学归朝”;
新派:“理道传先圣心源继古贤国家培植厚发达自珠聊”。
浙江湖州单氏字辈:“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学忠和厚功成育秀梁扬发前才美辉朗长兆延吉祥兴隆盛荣华富贵根”。
浙江温州单氏字辈:“华明君子道德良存荣祖亦可以正肇乾山世林忠光士文宗殿嘉永茂国定献金圣贤豪杰官员功勋”。
河南邓州单氏字辈:“仕福明清建振德丰化元兴仁世界昌”。
山东禹城单氏字辈:“树传兆吉玉”。
山东东明双井村单街单氏字辈:“大忠思琳克章美国文纲鸣世昭全德才宽惠泽长振家延富庶天道锡纯良广建志宏伟开进运吉祥”。
山东单县单氏字辈:“永怀继宗志 绍承衍世长法正联同德 绪乃兆延祥 恩誉仰师敬 吉盛庆恒扬 千秋传孝义 和睦繁荣昌 开来鸿康泰 隆运生晓光 文武家振远 礼智化万方”。
山东高密单氏:“祜传昭际亦既联葆体徯余人具旃胥今慕式心于兹弥睦与协勿自施原引普肖亘由而”。
山东滕州大坞镇东洋汶村单氏十五世起字辈:“孝若群荣家 祥之兆庆远 贤绍宜永长”
江苏盐城南安堂单氏字辈:
马鹿垛祠堂十六世起字派:“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学忠和厚功成育秀深扬发前才美耀朗长兆延吉祥兴隆盛荣华富贵根”;
马鹿垛祠堂二十二世起字派:“守同保眉春长宝兆玉昌”;
马鹿垛祠堂二十三世起字派:“全福凤堂涌公”;
马鹿垛祠堂二十四世起字派:“恒永佩堂”;
马鹿垛祠堂二十五世起字派:“九如金山玉胜长年庆”;
马鹿垛祠堂二十六世起字派:“洪观国有中根成俊”;
马鹿垛祠堂二十七世起字派:“干根彬玉春忠彩爱建军喜绍正秋东龙圣小金秀大芹兰凤银杰巧霞慧成招爱阿玉翠林洪汉燕兄娟婷建忠飞玢景海留友莹彩莲娣艳晓书珍靓雷腊琴”。
吉林德惠单氏字辈:“有永文国成魁(奎)清(青)亚宇”。
安徽单氏一支字辈:“玉永言孝……”
安徽颍上单庄单氏一字辈:“玄士德华家红"
贵州单氏一支字辈:“嘉升周鲁培……”
单氏一支字辈:“起克守宝”。
单氏一支字辈:“可洪尔言之普克大明学广有维士功勤茂思治佩”。
单氏一支字辈:“铭瀚楦肇云敦应分建文永月维谷开华恒元岳福”。
山东济南商河县单元村字辈:“文长传金祥天桂荣庆昌经济召梅林建凤世家梁”。
单氏一支字辈:“纪国正其礼兵新”。
湖南衡山单氏字辈:诗礼彰庭训,家声周鲁培,洪昌谟自远,湘岳绪常恢,祖以初封显,系承可见来,本音原作善,忠厚启贤才。
安徽定远单氏字辈:宏良学友廷,国正其新顺。
河南柘城以单桥为主迁居的字辈:从二十二世为:广修文德 传 继 恭 良 仁 义 礼 智 兴 国 其 昌
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单坡村字辈:国进培魁金玉长洪天子贵宗政万书衡德明立奇功 同兴振家庭
江苏盐城响水单氏字辈:敬录前谱列序 秉体年以立金峰本正东 春山怀秀士 德兆达朝中续修列序 玉宇甲苏宁华章冠连通 高洁显宏志 楚云耀江彤
江苏沭阳马厂镇大单庄村单氏字辈:久可义士 步振兆顺 永怀明爱 华喜得祥("爱华喜得祥"是村里长辈后续)
山东龙口市东莱街道单家村及邹家村是单姓的主要居住地,现居住人口大约两千多人。现有排辈用字是:复丕基用汝世承德笃宗人福履宜常延。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单楼村(原山东峄县单家楼)单姓字辈:“邦芳楷润纯 文秉永茂成;立德绍先业 守世庆吉祥;孝宗重道恒,尧景兴纪长;志义传珍宝,舜化兆福强;”
湖北黄梅县单洲村单姓自辈:天地贻泽家升仕正,承前启后。
贾姓,中国姓氏之一,主要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两个源头,均出自一个“贾”的地方,在今山西省襄汾县 西南是贾氏宗族的发祥地。贾姓由一支从远祖玄嚣递传而来。
贾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37位,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贾姓是在中国姓氏排行第4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2%。
姓氏渊源
渊源一
源于姬姓,是唐叔虞的后代。
①出自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即贾伯公明)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新唐书》的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后被封于故唐地,包括以前夏王朝建都的地区(今山西夏县),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到周夷王姬燮继位后,改称唐侯为晋侯,是为后世的晋国历代君主。关于唐叔虞,历史典籍里记载着神话般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同时,《史记》里还记载了著名的“剪桐封弟”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吕氏春秋·重言》、《说苑·君道》里也有记载。
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地后不久的周康王元年(公元前1020年),周成王之子姬钊继位就是周康王。周康王再封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于贾地(今山西襄汾),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国,伯爵,史称贾伯。在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辞源》里,都对贾氏的来源作了一致的记述。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记载姬姓贾氏的始祖叫贾公明,号为贾伯,是唐叔虞的少子姬公明。以周康王继位时(公元前1020)算起,到被晋武公所灭,贾公明及其子孙统治了贾国共计三百四十二年。有资料介绍,晋武公灭贾国后,“将贾氏子孙遣散各地”,其姓氏皆称贾氏,世代相传,正确读音作jiǎ(ㄐㄧㄚˇ)。
②出自春秋时著名人物狐偃之子狐射姑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
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袭表》记载:“晋公族狐偃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因此,狐射姑又称贾季。狐偃,公元前715年~前629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卿,字子犯,公子姬重耳(晋文公)的舅父,亦称舅犯(咎犯)。
其父为著名的狐突,字伯行,为大戎狐氏人(今山西交城却波村),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狐突事晋国为大夫,狐偃即随其父至晋都曲沃(今山西闻喜)。公子姬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赵衰等。狐射姑,也是晋文公手下的五个最有能耐的大夫之一,史称狐射姑为晋国“股肱”。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尊重狐偃就象尊重父亲,尊重赵衰就象尊重老师,而尊重狐射姑就象尊重兄长。在史籍《国语·晋语》中谈论狐射姑:“博闻多识而且恭敬谨慎。”狐射姑不仅文化修养很高,学识渊博,而且谦恭厚德,性仁心慈,言行谨慎。狐射姑后因得食贾邑,故而在历史上又称为贾季。
晋襄公逝世后,朝堂上在立晋襄公的哪一个弟弟为君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斗。贾季为避祸而逃亡翟国(狄国),其子孙便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贾氏,世代相传,正确读音作jiǎ(ㄐㄧㄚˇ)。
渊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贾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有关远古贾国的情况,历史上仅有如此记载:殷商时代,如今的山西省贾乡一带有贾国。按殷商末期周族成为华夏大地上四大诸侯之一,且能够以周地为出征点一举攻击殷商来看,那个子姓古贾国在周武王姬发灭商的一系列战争举措实施前已经荡然无存了,或已经臣服于周武王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殷商后,子姓古贾国不复存在,其国贵族与子民或以国名为姓氏称贾氏,当极具可能,且读音只能是读作gǔ(ㄍㄨˇ)。
渊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商、周时期官吏贾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贾正,亦称贾师,在周王朝中称作贾师,在鲁国称作贾正,职责是与胥师共同掌管政令实施以及处罚,兼担监督和管理都城中的贸易活动,调节物价,稳定市场。隶属于地官府司所辖。
在贾正、贾师、市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贾氏,世代相传,正确读音作gǔ(ㄍㄨˇ),今读作jiǎ(ㄐㄧㄚˇ)亦可。
渊源四
源于蒙古族等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1)蒙古族杭席古德氏,源出厄鲁特蒙古的一个分支,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贾氏。
(2)蒙古族贾拉喇氏,亦称查拉里氏、扎拉哩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扎剌儿部,以部为氏,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乌拉(今吉林永吉)、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JalariHala,多冠汉姓为贾氏、张氏、詹氏、年氏、白等。 蒙古族贾氏读音皆作jiǎ(ㄐㄧㄚˇ)。 在十六国至北朝出现的贾姓人物多来自凉州地区。后秦苻生时有“尚书仆射贾玄石”,北魏道武 王 时有尚书左丞武威姑臧人贾彞,孝文帝太和中有坐事受腐刑的酒泉籍阉官贾粲等。“堡”,山西省、陕西省多此地名,比如陕西长安到山西太原通道上,有灵石贾胡堡,建于北朝年间。贾胡堡是一座堡子,其名称来历有二,一说因该堡所聚胡人行商多而获名。二说是当地胡姓的人创建的堡。贾胡堡因为居民富庶,为南北东西胡商货物集散之地,其石墙较他堡为宽大厚固。南北朝时,北魏起于山西,鲜卑拓跋氏纵横无敌,先后吞灭后燕、夏、北燕、北凉诸国,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鲜卑族姓改为汉字姓政策。
渊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嘉佳氏,满语拼音为Giyagiya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贾氏。
(2)满族嘉穆呼氏,满语拼音为Giyamhu Hala,以地为姓,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所冠汉姓为有贾氏、佟氏等。
(3)满族嘉布塔喇氏,亦称嘉普塔喇氏、嘉塔喇氏,满语拼音为Giyabutal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所冠汉姓即为有贾氏。
(4)满族贾佳氏,满语拼音为Gia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贾氏。北宋时候女真族已有贾佳氏,有的贾佳氏因为汉文化影响,改汉字姓为贾氏
满族贾氏读音拼音皆作jiǎ(ㄐㄧㄚˇ)。
渊源六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锡伯族贾思胡里氏,亦称扎思瑚哩氏,世居卦勒察和伦(今乌苏里江、兴凯湖一带乌苏里斯克)、吉林乌喇(今吉林 永吉)、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Jas’huuri Hala。
锡伯族、满族贾思胡里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贾氏、臧氏、扎氏、张氏、托氏等,贾氏读音作jiǎ(ㄐㄧㄚˇ)。
渊源七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氏。
今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均有贾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文化上流改为汉姓贾氏,世代相传。
迁徙传播
贾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八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四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2%左右。
先秦时期,贾姓活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地区。两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贾氏西奔陕西、甘肃,北移河北。两晋南北朝时在华北地区已经遍布了贾姓,其中一支渡过长江进入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唐宋时期,贾姓移民四川、福建、广东、湖北等南方省份。清初贾姓进入了台湾。
字辈排行
山西省沁水县:德元至周明 美毕林广承 世方昌连谷 文业永守厅
河北巨鹿贾氏字辈:“…恒凤书迎祥志…”。
河北邢台贾氏字辈:“凤延德子,其多善人……”
河北固安贾氏字辈:“万国汉君荣”。
河北沧州贾氏字辈:“恩荣肇启世泽常延培承继述同守义方”。
河北故城贾氏字辈:“敦厚衍绪方正为心式循前宪以葆令闻荣祖玉坤懋赫恒辉祉贵宸畅超奎兴沛”
山东临沂贾氏字辈:“文贵应宗儒公秀克廷殿玉中学瑞俊彦翔鸣恩厚启运传荣仁智义信怀敬福增永玖振兴继世圆善余庆建基恒远常隆”。
山东莱芜贾氏字辈:“桂乐庆同心爱修德”。
山东泰安贾氏字辈:“广继传思明”。
山东单县贾氏字辈:“严表友行”。
山东曹县贾氏字辈:先世忠孝传宗维远
山东临清贾氏字辈:“清国生名俊平新训秀良”。
安徽利辛贾氏字辈:“同邦思爱德安乐一家人”。
安徽怀远贾氏字辈:“根本明良维尚学锁”。
安徽凤阳贾氏字辈:“仕文庭述兆培习洪”。
安徽淮南贾氏字辈:“帮以时贤玉廷善国宝凡”。
安徽寿县贾氏字辈:“怀应绍庆全昌永”。
河南内乡贾氏字辈:“大中之正走德直”。
河南贾氏一支字辈:“兆□德国永文杰汉中兴新□贵花荣”。
河南华县贾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河南太康贾氏字辈:“全兴治庆廷德……”
辽宁北镇贾氏字辈:“连永国恩明文德庆长荣显耀芳廷柱秀润方春生”。
辽宁海城贾氏一支字辈:“成一思廷世万文永德广继维(昭)洪宪宗振庆其昌”。
辽宁海城贾氏一支字辈:“庆立光宗志洪恩永少庭”。
辽宁盖州贾氏一支字辈:“宝志勤忠德富崇检理来义字多茂盛仁杰地灵时”。
湖北巴东贾氏字辈:“支确根章启光宗延世泽继治绍前方忠孝传根本诗书玉国良道宗生衍茂吉大发源长”。
湖北应城贾氏字辈:“成章顺理家道昌隆”。
湖北襄樊贾氏字辈:“文云开士风金榜宋刚要”。
四川阿坝贾氏字辈:“文万起登应良士得挺如思元开正学壹品孝为先”。
四川南充贾氏字辈:“为周忠良世德发祥显成光大息富迎创”。
四川渠县贾氏字辈:“学问之本 曰昭其德 传家有道 言行可折,…………忠以立身 文乃华国”。
四川冕宁县贾氏字辈:“登怀良成文,元宏宗继得;兴正启光发,国亭世泽天。江临清石桥,川冕龙和渊;樟亮森月超,树俊任仕才;志忠先荣辉,明华武开列。”
浙江海宁贾氏字辈:“永齐圣善长发其祥”。
浙江杭州贾氏字辈:“以立振男……”
重庆云阳贾氏字辈:“维文章名国肇绩载新昌崇善宗功远云安世泽长兴隆由信义显发本忠良守正光先绪祥开永代芳”。
贵州遵义贾氏字辈:“廷朝善国良子士运中多升明时尚达永远帅江南”。
湖南湘西贾氏字辈:“庆延长圣得宏”。
广西融水贾氏字辈:“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江西吉安贾氏字辈:“天魁□墨成廷子”。
贾氏至言堂一支字辈:“依茂洪玉早元学震怀邦泽贵光培勇兴传礼义昌”。
贾氏一支字辈:“依茂洪文早元学振家邦诗书慧英杰”。
贾氏一支字辈:“道学西先则人财佐胜名方正大有用百代永苍民”。
贾氏一支字辈:“文贵应宗儒公秀克廷殿玉中学瑞俊彦翔赢恩厚启润传荣仁智义信怀敬福增永玖振鸿继世圆善余庆建基恒远常隆”。
贾氏一支字辈:“玉斯佑启宏大竹叶为谱”。
湖北均阳贾氏字辈:先启龄增 钧洪本熙 宗开经纶远 显明世泽长 守中崇尚道 积善大吉祥
枞阳家谱资料
程姓:
桐城《程氏宗谱》14卷
清乾隆14年(1749)程久泰始修。程发强、程裔后续修
清同治六年(1867)存子堂活字本14册
安徽地区博、日、美馆藏号:10571
桐城《皖桐曲水村程氏宗谱》14卷首1卷
程翰桂修,清嘉庆23年
(1818)崇箴堂活字本18册。
人民大学馆藏号:10570
《皖桐程氏宗谱》20卷首1卷末1卷
(清)程怡、程茂林纂辑 光绪十八年(1892)伊洛堂刻本22册2046页
河北大学馆藏号:10572
桐城《程氏宗谱》28卷。
清光绪27年(1901)木刻本。
浙江绍兴博馆藏号:10573
查康熙四十三年《程氏人物志》程氏各派居里:桐城,县城西门一派;县城东南方向山口一派。
婺源一支迁桐城始祖:应雷(寿二)、应经(子和)、仁高(德二)、应宰。后裔居:小龙湾黄村圩、青庙堂、缪家山。
元末程举一避乱居桐城县西丁家冲,后裔分为丁家冲和冯头山两支。
元末程颐十一世孙程庆四由婺源迁蕃阳瓦屑坝,眀初由瓦屑坝迁桐西瓦庄坂。
伯符九十二世,簧墩湘公派婺源彰安上宅黄莲木坞时广公支下:文学、文迪兄弟俩约在眀弘治年间由婺源迁桐城。文学子道远;文迪子道孙。
张姓: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鲁山等续修
清道光七年(1827)书签堂木活字本刊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皖桐张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藏地:美国
(清)张联元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书鉴堂活字本二十册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士端 张焕之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二十九册
安徽桐城·桐城南乡姥山张氏五修谱二十六卷
张廷镇 张泽辛纂修
1915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安徽桐城·横螃张氏宗谱二十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张宗铎等辑
1915年笃亲堂活字本二十八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氏双河股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张光麟 张光廷等纂修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张绍华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二十四册
安徽桐城·皖桐南湾张氏重修宗谱十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张惕侬等重修
1924年一本堂重刊本十四册
安徽桐城·连城张左塘公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12)
(民国)张贤藩 张维藩等纂
1931年活字本
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民大学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 美国
(民国)张开枚等续修
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
民国《横峰张氏宗谱》二十八卷,张宗铎等修,民国四年(1915)笃亲堂铅印本,原装二十八册。横峰张氏是明清时期桐城望族之一,原本姓胡,元明鼎革之际,胡长乙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饶州徙居桐西横峰,编户受田时,寄籍清河张氏户下,更姓为张。该谱以长乙公为一世祖,长乙原名太,字长乙,号校圃。在追溯其渊源时,仍以胡姓为本,记述其先人业迹。清雍正二年(1724),长乙公十世孙立选,首次修谱。该谱以长乙的五世孙八人,分作八大房,各房之下又分若干支。其后又先后五次重修,民国时刻印。该谱旨在联络长乙公更胡姓为张姓后,徙居各地之后裔,故名《横峰张氏宗谱》。
李姓: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十七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英秀 李兆隆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绵远堂木活字本十七册
安徽桐城·龙河李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湖北省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远堂刻本三十册
安徽桐城·李氏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李怀智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敦本堂活字本十二册
安徽桐城·延平李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荫川 李慎三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四册
安徽桐城·鹿城李氏族谱五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李卓斋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四册
安徽桐城·李氏族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人民大学
(民国)李荫(禾农)等修
1916年慕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施姓:
5544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宗谱五卷首
一卷(清)施玉鸣修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五册
日本美国
5545安徽桐城车津施氏家乘三十四卷末一卷
(民国)施葆棣撰
民国八年(1919)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缺五卷)
姜姓: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六卷
安徽桐城·姜氏宗谱六卷
许姓:
8789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十二卷
(清)许鸿昌等修
清同治三年(1864)敦德堂木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残)
8790安徽桐城许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许达才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刘姓:
(安徽桐城)皖桐刘氏宗谱6卷
(清)刘芳祥 、刘会友等续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现存 7册)
现藏日本、美国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宗谱14卷
(清)刘来璋续辑
清光绪八年(1882)敦木堂活字本(现存 14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安徽桐城)刘氏六修族谱32卷
(民国)刘梓培等修
民国三年(1914)敦睦堂活字本(现存 32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官庄刘氏宗谱14卷首1卷末1卷
(民国)刘志谋 、刘文谋纂
民国十年庄桥刘氏敦木堂木活字本(现存17册)
现藏安徽博物馆、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4-5 14:10:41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5:43
孙姓:
安徽·桐城孙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孙脱颍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二十九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孙节悯公后裔世系:
清刻残页
吉林大学(残页十八页)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家谱三十二卷:
(民国)孙荫 孙培同纂民国十一年(1922)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安徽图(存十一卷) 安徽安庆市图(存二卷)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苍基孙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孙贻谋 孙康等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十二 册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棠山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孙云卿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环兴堂刊本十九册
安徽图
王姓:
桐城王氏、桐城东楼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
有堂号:槐荫堂。
《皖桐太原王氏谱》载,太原王氏一支于元末避乱南迁安徽婺源,后移桐城,称桐城王氏、古塘王氏等。县中还有自鄱阳迁来的东楼王氏、龙眠王氏等,也属太原王氏支派。
何姓:
桐城青山何氏支谱四十九卷<民国>何荫松修 民国三年刻本
三十册 3097页 12T 411-3/412-1
青山何氏三修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清>何玉琪纂修 光绪二十一年广石堂活字本
十二册 945页 19X 89-6/90-7-1
何应奎——安徽桐城(籍贯)——安徽婺源(祖籍)——《明进士题名碑录》
郑姓:
桐城郑氏宗谱
江姓:
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
天津市东丽区政协委员江高林。江高林也是济阳江氏后裔,其祖上约在700多年前,从婺源一带迁往安徽桐城,祖传的《江氏宗谱》为忠恕堂》,是江皋公受康熙皇封修撰的,据安徽省书协会长刘夜峰叔叔刘唯一的考证,济阳《江氏宗谱》为历代谱学之范本,凡修家谱者,均参照其格式。据张廷玉(清康熙吏部右侍郎)在康熙61年撰写的《江氏支谱序》中记载:江氏之先始于伯益,伯益黄帝18世孙也,生三子,皆封国,其三子元仲封江国于济阳,后为江氏始。后人一般尊称元仲为始祖,传至江高林已130多代。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6:40
方姓:
桐城方姓三支:桂林,鲁谼(鲁谼山位于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会宫。方以智、方苞是桂林方,方东树为鲁谼方(修谱者方宗诚为其从弟)。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支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方镜等修
清同治七年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卷首一卷
(清)方传理编
清光绪六年(1880)刊本
安徽图(存卷首、卷1一52、54一56、58一64)
安徽桐城鲁谼方氏族谱二十三卷
(清)方宗诚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刊本 八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方氏友庆堂支谱不分卷
(清)方传植修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注:一名《方氏支谱》。
安徽桐城皖桐方氏宗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民国)方炳南 方去危等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日本 美国
安徽桐城白鹿庄五房墨谱不分卷
(清)方祖德编
民国二十年(1931)钞本一册
安徽图
安徽桐城桂林一胍流派传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图
袁姓:
仁风堂,始祖方二,宋末由豫章迁皖城。方二子受一元末眀初迁桐城练潭。
左姓:
左氏宗谱(安徽桐城)清宣统三年修木活字本 著者不详 八册
(左氏)克永公续修支谱(安徽桐城)民国二十三年抄本复印本 左光普抄
宋姓:
3872安徽桐城宋氏宗谱二十八卷末一卷
(民国)宋昌载主修 宋昌模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世德堂刻本 三十册
湖北图
汤姓:
10987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
齐姓:
14121安徽桐城齐氏宗谱十四卷
(清)齐广渊 齐音谐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14122安徽桐城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齐锡周 齐廷华等修
民国八年(1919)大启堂刻本 二十一册
日本 美国
〔此帖子已被 程璟 在 2005-3-13 14:58:46 编辑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7:14
光姓:
一世祖:光庆六,新安兴公之裔,世居徽州祁门之八都一日。溶里公,于元季与兄庆一,庆二迁桐,居县东百里马埠山。旋因乱,返祁门。明初又同迁桐城。
邹姓:
10799安徽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邹鲁臣 邹开益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注:题签《皖桐邹氏宗谱》。此为八修本。
陈姓:
7431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六卷
(清)陈廷讃等修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六册
美国
7432安徽桐城义门陈氏宗谱四卷
(清)陈原杰 陈子钊等纂
清同治七年(1868)传义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7433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五卷
(清)陈文炳 陈章甫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图
7434安徽桐城陈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美章 陈春盛修
清同治七年(1868)怀义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7435安徽桐城义门陈氏支谱八卷
(清)陈夙仪等修
清同洽八年(1869)庆远堂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7436安徽桐城陈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善庆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活字本 十八册
日本 美国
题名义门陈氏宗谱
责任者(清)陈法堂纂修
版本清光绪34年(1908), 木活字本
居地安徽,桐城
堂号怀义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元]陈友德
摘要始迁祖友德,元代自九江德化县来居桐城县。卷首、卷一谱序、诰敕、传记、契约,卷二至卷末世系。有张英序。
陶姓:
陶渊眀三子份,小字阿雍,生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殁于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居桐城日就乡(西乡)。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29:13
潘姓:
安徽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潘承勋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德经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安徽图 美国
钱姓:
《流光谱》记述的是文穆王第十子俨在皖的后裔繁衍情况,其桐城支派大多分居在安庆、无为一带。
蔡姓:
11716安徽桐城蔡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蔡开泰 蔡惠甫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丁姓: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
(清)丁子固等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十二册
安徽图
慈姓:
慈姓原是江西陈姓,在安徽枞阳做官,为官比较清廉,告老后被当地人留在枞阳。元末明初,陈姓兄弟是陈友谅一派,与徐达开战。徐达攻打枞阳城,陈姓六兄弟带枞阳人民守城被
难怪我曾经听说:慈陈一家!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0:23
黄姓:
8220安徽桐城黄氐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黄魁等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培根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221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兴岩等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辽宁大连中图(存卷5-卷末) 日本 美国
注:清初黄自章创修,此为五修。
8222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黄金耀等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活字本 三十册
人民大学 美国
8223安徽桐城谢河黄氏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民国)黄南垣等七修
民国十三年(1924)敦本堂刊本 二十四册
美国
8224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介孚等八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德永堂木活字本 二十
六册
日本 美国
8225安徽桐城黄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黄南垣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本堂刻本 二十二册
吉林大学
8226安徽桐城鹿城黄氏宗谱
(清)黄慕颜 黄菊佳等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永堂木刻本 五十八册
河北大学
8227安徽桐城黄氏族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睦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6、16、18、19)
余姓:
3442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四十五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余文辅 余桂清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本堂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2、6、8、14、39、42、卷
首下,卷末上)
注:余上驷等首修於清乾隆二十六年。
3443安徽桐城余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余梦诗六修
一九八二年复印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10,12-17、卷首)
注:明嘉靖四十五年余腺首修。
严姓:
14451安徽桐城严氏宗谱二十四卷末二卷
(清)严佳树 严淦等五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富春堂木活字本 三十二册
日本 美国
姚姓:
5799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
姚氏先德传七卷
(清)姚寿昌等七修
清光绪四年(1878)活字本 十二册(缺卷6-11)
北图 日本 美国
5800安徽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姚
氏先德传七卷
(民国)姚国桢 姚联奎纂修
民国十年(1921)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二部) 历史所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安徽博 湖北图 日本 美国
注:附《姚氏先德传》,(清)姚莹著。
杨姓:
安徽桐城杨氏宗谱 民国九年木刻本
杨竹坡、杨望如等修 三十一册 2846
安徽桐城彭杨氏宗谱 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本
杨伯侯、亿世杰等修 十册 744
胡姓:
崇德堂。始迁祖胡玉一(字立起)、胡金章(字璜章),元末自江西鄱阳迁居桐城。
双峰堂。始迁祖胡广一,明初自豫章迁居桐城西乡撩风铺。
浔源堂。始迁祖胡光亨(字时升),为徽州婺源清华胡氏十世,宋时迁桐城走马津。
桂姓:
5892安徽桐城桐邑桂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心斋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盛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美国
5893安徽桐城桐西桂氏族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桂枝润五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传盛堂木刻本 三十七册
河北大学 安徽博(存二十七卷)
注:清乾隆元年始修,此为五修。
詹姓:
11615安徽桐城詹氏支谱六卷
(清)詹怀彦等修
清嘉庆十四年(1809)守训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4 21:31:33
高姓:
8894安徽桐城高氏宗谱十卷
(清)高卜芳等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庆寿堂活字本 十册
美国
8895安徽桐城官山高氏宗谱十五卷
(清)高尚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庆寿堂活字本(序) 二十册
人民大学
8896安徽桐城高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高择善等撰
清同治八年(1869)共祀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项姓:
9922安徽桐城项氏重修宗谱十三卷末一卷
(清)项寅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培桂堂刊本十六册
上海图
马姓:
6217安徽桐城扶凤马氏族谱四卷首七卷附族图 一幅
(民国)马其昶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博 日本 美国
金姓:
4479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金承诏 金兆奎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木活字本
安徽博(存卷26一28)
4480安徽桐城金氏宗谱十四卷
清末活字本 八册
人民大学
注:记事止於清同治年间。
4481安徽桐城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金莘农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活字本 一册
安徽博
--------------------------------------------------------------------------------
作者:唐志虎
发表时间:2005-2-15 11:33:17
内容可否提供?
唐姓:
6932安徽桐城唐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唐情美 唐步鳌等三修
清同治九年(1870)绍勋堂木活字本 二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933安徽桐城皖桐唐氏七修宗谱□□卷
清末木活字本 江苏南京市档(存卷11)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2:58:39
如果要看到家谱的内容,就是从民间祖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到收藏的地方去查阅。
我只能整理到家谱目录!内容无法知道!
--------------------------------------------------------------------------------
作者:东方红
发表时间:2005-2-15 13:41:14
目录网上可以查到的,我也查阅过。
--------------------------------------------------------------------------------
作者:程璟
发表时间:2005-2-15 14:04:59
陆姓:
7107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三卷
(清)叶国文等续修
清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 三十册
日本 美国
伍姓:
1782安徽桐城伍氏家乘二十四卷
(清)伍受糈等修
清同治七年(1868)恩远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美国
注:一名《伍氏宗谱》。
殷姓:
6733安徽桐城
单氏长字辈是多少世
本文2023-10-28 21:04: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