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家谱的辈份排列 只知道爷爷是长字辈,求问一下,
1,山东邹城杜氏字辈:“经思守王承(士生)金宗国文培锡长春(子树廷)荣显(恩en)忠宝善家声振修德世业昌”。
2,山东德州、江苏徐州、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孝友承先训,文章奕代显。
3,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4,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5,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6,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7,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8,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9,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10,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杜姓
杜氏辈分大小排列顺序是如下:
一、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二、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三、山东临清杜氏字辈: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四、山东菏泽杜氏字辈:启玉承守亲,守庆常修养。
五、山东平阴杜氏字辈:广恒召延霞,开兴见嗣同。
六、山东泰安杜氏字辈:登云兆宪尊,善玉齐光庆。
七、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八、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九、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十、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素有“金汉口、银保安”美誉的大冶市保安镇拥有1200多年历史,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三元阁、沼山大寺、荆王坟,如今却被这里的一个小村庄——竹林杜湾抢了风头。一部《杜氏宗谱》显示,这里的人是“诗圣”杜甫的后裔。 据杜甫第48代孙、现年86岁的杜大铭老人介绍,这套《杜氏宗谱》是世代相传下来的,现存有60余卷,其中有20卷破损不堪。宗谱是1914年重修的线装本,长395cm,宽度 26cm,比一般的家谱大得多,宣纸虽已泛黄,但字迹清晰可见,从序言、名人传、家训家规到始迁祖世系图,详细记载了杜姓源始和家族迁徙至大冶的繁衍情况。一段尘封历史就此揭开。 ◇ 家谱 安徽杜氏字派比大冶快了两辈 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 据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记载:杜甫生有二子宗文、宗武。长子杜宗文生子名叫杜嗣绍,后裔位于福建绍武府;次子杜宗武生子名叫杜嗣业,其后裔中的杜甫第26代孙杜万一隐居不出仕,为避战乱,于宋代末年从江右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梅溪迁湖北大冶果城(今大冶市刘仁八镇)杜铁湾,是为始迁大冶一世祖。三世孙杜正十又迁徙至金山顶,落户桐梓沟,建有杜氏祠堂,可惜现在并未保留下来。五世孙杜志安迁至保安镇。 历经700余年,繁衍了25代,大冶市杜甫后裔约有3000人,分布于保安镇、还地桥镇、刘仁八镇,其中保安镇芦嘴杜湾、七房杜湾、新庄杜湾、竹林杜湾、榨铺杜湾就有1800多人,占了一大半。 “大冶杜氏字派的问题比较复杂,也有点混乱。”竹林杜湾的75岁老人杜海清无奈地说:“我们都是始迁大冶一世祖杜万一的后代,他有三个弟弟,陆续迁到了全国各地,尤其以安徽省的万二公最为繁盛。大概是1984年,我到安徽参加杜氏宗族大会,讨论字派修订问题。我发现当时安徽杜氏那边已到了‘学’字辈,比我们快了两辈。安徽杜氏新生代当时就可以使用新字派,而竹林杜湾的新生代至今还不能用新字派。新字派目前局限于安徽与大冶两地使用。” 翻阅《杜氏宗谱》发现,其中名人传的首刊时间分别有1816年、1855年、1885年,作传者分别来自竹林庄、杜家塘、栗林庄、黄石港等村。可见清朝年间,散布在大冶的杜甫后裔每隔30或40年相聚商议修一次谱,而“破四旧”时期被烧的老谱很可能正是1885年修的原谱。转眼一个世纪过去了,竹林杜湾的杜氏宗谱再也没续修过。 名人传部分多女性传主 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杜氏宗谱》首卷详细记载了数十位杜氏家族名人的人生传记,故事短小精悍,缅怀亲人的深情跃然纸上。其中一篇写道,乾隆年间的杜公圣读书之余兼顾做生意,常常获得三倍的利润,渐渐置办家业,光大门庭。无独有偶,杜尧臣也是边躬耕边做生意,而且非常讲究诚信。他进货出货总是要先辨别货物质量的好坏,务求货真价实,绝不故意哄抬物价、谋取暴利。有一次他出差住旅店,室友早晨出门掉了一块金子,被他捡到了。他知道是室友遗失的,却追赶不及,于是将金子放到自己收藏文书或衣物的竹箱,等待对方来取。第二天,室友果然来旅店找金子,他如数奉还。作者在文末不禁感叹道:太叔祖的思想品德的高尚由此可见一斑。《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诗经》说“君子有谷贻子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此外,《杜氏宗谱》的名人传的女性传主很多,这是十分难得的,比如《卢太君墓志铭》、《杜母王老于人传》、《杜母黄孺人传赞》、《两于人节传》、《节嫂叶于人传》、《赞亭公暨德配金老于人合传》等。《卢太君墓志铭》是杜甫代父亲写祖母卢太君的传记,刊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而同里学生刘宪章为黄夫人做传,记载她为夫君守节、含辛茹苦抚养儿女的感人经历。虽然,文章多表露鼓励女人守节的道德观,但是作者对女性的钦佩之情也溢于言表,“以女流之辈而有大丈夫之风实在难得”。 名胜“三元阁”是杜氏后人建造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聚集地(迁徙分布)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杜姓是台湾的第五十三个大姓,主要分布在台北一带,其次是苗栗、新竹、台南、彰化、台中等地。大致明末永历年间(公元1647年)开始。在云林斗六一带有姓杜的郑工屯升,到达该地开垦。清康熙末年(公元1722年),还有杜姓的到现在的苗栗县后龙镇开基;进乾隆末年福建的杜瑞茂和杜銮成,入垦现在的台北淡水镇深奥里等等。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堂号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另外还有"京兆堂"等。历史名人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1、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 著名。2、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 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堂号: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 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迁徙分布杜姓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 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 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姓的聚居点。 补充: 杜氏宗祠于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明清建筑,系晚唐诗人杜苟鹤后人所建。
杜氏家谱的辈份排列 只知道爷爷是长字辈,求问一下,
本文2023-10-28 19:59:1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