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是在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的白鹿洞书院,是四大书院之首。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是中国第一间完备的书院, 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白鹿洞书院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与当时的睢阳、石鼓、岳麓书院齐名,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白鹿书院建筑群 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
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 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 1988年1月13日,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
白鹿洞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包括书院门楼、先贤书院、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士子楼、高等林业学堂。从方位格局上看,白鹿书院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群,建筑均坐北朝南;从建筑材质结构上看,白鹿书院建筑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1988年1月13日,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包括白鹿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白鹿书院历史渊源
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2000年开始,白鹿洞书院每年出版一本《中国书院论坛》,每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
名人语录>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观书有感》> > 朱熹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集理学之大成,在哲学领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 名人历史> >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 。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侨居建阳(今属福建)。> > 朱熹的幼年是在战乱烽火中渡过的。他父亲朱松为躲避战乱而东躲 ,丢掉了官职,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儿子朱熹身上。朱熹从小苦读经典,从不间断。10岁时,当朱熹读到《》中所述的“圣人与我同类者”时,他很受感动。从此,他确立了要做“圣人”的人生奋斗目标。> > 朱熹14岁那年,父亲朱松病故。朱松在临死前对朱熹说:“籍溪的胡宅、白水的刘勉之、屏山的刘子晕,这三位先生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学识渊博,我死后,你一定要跟随他们好好学习啊!”朱松死后,刘子晕就把朱熹母子俩接到五夫里去了。> >来到五夫里后,朱熹师从胡、白、刘三位先生,受到严格、良好、全面的儒学教育,他在儒、佛、道等方面的学识突飞猛进。1148年,19岁的朱熹考中进 士。三年后,他被任为泉州同安县主簿。朱熹踏上仕途后,丝毫没有放松对学问、真理的追求,反而为了“齐国平天下”,更是踌躇满志。他立志要以振兴儒学为目 标,以接嗣道德为己任,去发展中国的文化思想。> > 朱熹从青年时代起,虽然多次被任命为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但他却屡次辞官,先后为官时 间不足十年,在朝廷时间不过四十天。他一心专注于理学的学术研究、兴建学校和收徒讲学。朱熹在担任南康军知军期间,修复了荒废已久的白鹿洞书院,并为书院 制定了一整套学规。在书院正式开学的那一天,他前去亲自为学生讲课。每逢休息日,他总是要到白鹿书院去,与学生们一起研讨论辩,答疑解惑。他对学生们说: 学习一定要博学、勤问、谨思、明辩和矢志不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 1193年,已是64岁的朱熹被任命为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他 到任后,立即着手重新修复岳麓书院。书院开学后,朱熹白天处理公务,虽然十分疲劳,但到了晚上,他又去与书院的学生们讨论学术,而且是随问即答,毫无倦 色。一时际,岳麓书院成为三湘学子问道学经的圣地,学生多达数百人。朱熹每到一地,总是兴办书院。他还创办了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人 才。> > 朱熹以毕生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和开展教学活动,终于集理学之大成,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在先,气在后”,又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他精通经学、史学、文学、乐律,对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他一生著作甚多,有 《四书集注》、《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义》等。他的著名诗作《春日》、《观书有感》等脍炙人口。他在哲学史上被公认是“一代 宗师”、“理学大师”。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朱熹办过的一个书院叫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白鹿洞顾名思义,即指有白鹿的洞。这个地方在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脚下,山峰环绕,古木掩映,溪水长流,从外面进来曲折幽深、别有洞天,因此有“洞”之称。而白鹿则由唐代洛阳人李渤豢养,他在此地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替主人购置笔墨纸砚和书籍,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称这里为“白鹿洞”。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南唐政权将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专事藏书讲学。宋初,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后书院建筑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南康(今星子县)任职期间,四处呼吁重建书院,并亲自讲学。他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在此讲经论理。白鹿洞书院自此名闻天下,成为宋明理学的研究教育中心,“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
为了管理学院,约束学生的行为,朱熹还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以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短短一百来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为学之序和修身、处事、接物的要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成为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的主要教育思想,并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可谓影响深远。
宋代以后书院又几经兴废,直到1901年慈禧太后提出“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后才彻底停办。书院冷落,而建筑依旧。如今,书院以礼圣殿为中心,组成了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白鹿洞、朱子祠、思贤台、状元桥、棂星门、碑廊等三百六十余间房屋的庞大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是在
本文2023-09-22 06:17:0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