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有姓老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百家姓`有姓老的吗?,第1张

有。

姓氏起源

1、出自妫姓

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姓)后裔所改,以祖名为氏。据《后汉书·法雄传》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田氏,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故以法为氏。

齐湣王逃到宫城,被假意来相助的楚国人杀死了。齐太子田法章只好化装成平民逃到太史敫家当仆人,改姓为法,以避敌军。不久,齐国的田单打败燕,收复了齐国。法章才敢公开自己的身份,被拥为齐襄王。齐襄王的庶子后来便以他曾用过的法姓做为姓氏,称为法氏。

2、出自回族中有法姓

据《中国回族大辞典》载,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

回族法氏的主要来源是先祖名字的汉化音译,出自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阿巴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满苏尔(曼苏尔,Abu al-Ja‘far,公元707~775年),“满苏尔”的汉义就是“胜利者”,他的本名为艾布·贾法尔,亦译为阿布·哲耳法尔。

3、源于契丹族

出自辽国时期官吏法物库,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法物库,是宋朝时期辽国政权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南面朝官太常寺,主要职责就是掌管祭祀、乐器、车驾、卤簿等事务。

官位设置有法物库使、法物库副使,为正副行政长官。金国推翻了辽国政权之后,亦仿设有法物库,但隶属于尚书兵部,后又改属太常寺,法物库使官秩为从六品。属下除了有法物库副使以外,还增设了法物库直长。

4、源于官位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法曹,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法曹,是汉朝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负责掌管邮递驿传,属下有兵卒,兼管沿途治安与辑盗。

法曹、法曹参军、法掾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法氏,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官位

出自宋朝时期官吏法酒库,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法酒库,是北宋王朝设置的一种官位,专有法酒署,隶属于光禄寺,其主要职能就是掌按法式配酿酒原料,监督酿酒工序,检查酿酒质量,以供王朝宫廷尊享、祭祀活动、赏赐之用,属于官家酒坊的行政长官,亦称“法酒库使”。

-法姓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孔门弟子

孔门七十徒,依《弟子列传》次第,并附《孔子家语》列序,其另见名录列于末,《论语》所涉弟子一一标识[#]。弟子年岁,兼引传统说法,即“少孔子n岁”,孔子生年应为鲁襄公21年(《史记》记为鲁襄公22年),故或有一岁之差。

01(1).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少孔子30岁”,前521-481年,鲁国人。家境贫寒,为人谦逊,为徒好学,对孔学无不崇,复师言无不尊。孔门十哲之首。据《论衡》,少正卯讲学,唯其不去。孔子钟回情笃言表,赞其最“不违仁”,《家语》载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29岁白发,41岁早夭,夫子长叹“天丧予”。颜回安贫乐道,宋儒周敦颐并于孔子而示二程(程颢程颐)“寻孔颜乐处”,成为宋明大儒探求之问。《家语》记颜回诸多轶事,并辟专篇。颜回死,鲁定公吊焉,使人访于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

02(2).闵损#,字子骞,“少15岁”,前536-487年,鲁国人。为人清高而谦和,寡言却中肯,《论语》载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史记》载曰“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孔门十哲德行之二。少年丧母,后母因偏爱己出之子而对其以絮充棉,其父发现欲休妻,长跪求父“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孔子赞曰“孝哉”。元代列入《二十四孝》单衣顺母。季氏召任费宰,先或犹豫,后有决绝。《家语》载其“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德法者,御民之本”“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论语》载其决绝以辞;司马公评其“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03(3).冉耕#,字伯牛,“少7岁”,约前544年生,卒年不详,鲁国人。为人宽容端正,善于待人接物,夫子常使之陪客。曾任鲁国中都宰。孔门十哲德行科之一,“冉门三贤”之一(冉耕、冉雍、冉求出于冉氏三门;另说,《冉氏族普》“[冉离]命三子往从学焉”)。冉耕染“恶疾”而早逝(相传为麻风病),病重卧榻时孔子前往探望,哀叹“亡之,命矣夫!”

04(4).冉雍#,字仲弓,“少29岁”,生卒年不详,鲁国人。冉耕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家语》)。前482年,41岁聘为鲁国季氏总管,仕三月,“谏不能尽行”而辞,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为人敦厚、气度宽宏,斯文终身。孔门十哲德行科之一,“冉门三贤”之一。孔子称其“可使南面”。《荀子》与孔子并称:“下则法仲尼、自弓之义”。相传,曾与诸贤录《论语》,又独著《敬简集》。《家语》载仲弓问政刑之用,子曰:“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即“以礼齐之,以刑禁之”。(《刑政》)

05(7).冉求#,字子有,又称冉有,“少29岁”,生于前522年,卒年不详,鲁国人。多才多艺,灵活乖巧,沉稳谦退,擅长政事,“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家语》)。孔门十哲政事科之首,“冉门三贤”之一。青年时曾为鲁季氏家臣,后随孔子周游列国,复召为季氏宰,484年齐鲁稷曲之战,率左师迎齐,孟孺子泄所帅右师不战而“奔”,紧急关头用樊迟策,挥戈陷阵,众从之,齐军遁。战后,相机答以“学于孔子”让季康子言于哀公,“币迎”孔子归鲁。替季氏行田赋改革以“聚敛”,子曰“非吾徒,…鸣鼓而攻之,可也”。

06(8).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少9岁”,前542-480年,鲁国卞人(山东泗水县)。直爽疾恶,忠孝擅勇,笃诺恪职,“以政事著名”“不达于变通”(《家语》)。孔门十哲政事科之二。侍奉孔子最久,“子路喜从游”,与师肝胆相照,《家语》载子曰“自吾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曾为鲁季氏宰,后为卫大夫孔悝宰。治蒲邑三年,孔子“入其境”“入其邑”“至其庭”,三赞其治。卫国蒯聩之乱,即“蒯聩与其子辄争国”,自赴其难,死前结缨,被剁成肉酱。孔子闻讯,从此不食肉泥。元代列入《二十四孝》百里负米。

07(5).宰予#,字子我,又称宰我,前522-458年,鲁国人,或齐国人。孔门十哲言语科居首。深思独见,“利口辩辞”(《家语》),敢犯师颜,问三年之丧(《论语》)、问五帝之德尤为犀利(《家语·五帝德》)。昼寝闻名,利口刁问,屡被孔子詈,以至不敢面师,后夫子自责:“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孟子称其“智足以知圣人”。《史记》载曰“为临菑大夫”,《家语》谓“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唐代司马贞《索隐》考证于《左传》,前481年田常之乱,未载宰我,而有阚止,其字“子我”。

08(6).端木赐#,姓端木,字子贡,又作子赣,“少31岁”,前520-446(456)年,卫国人(河南鹤壁浚县),卒于齐国。18岁从师,好学善问,巧辞雄辩,聪慧通达,心性尤高。孔门十哲言语科之二。孔子比作“瑚琏之器”,司马公记曰“孔子常黜其辩”,《家语》曰“历相鲁卫而终齐”。一代儒商,理财屡中,“鬻财於曹、鲁之间”“最为饶益”(《史记•货殖列传》);外交骇俗,了事干练,“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弟子列传》),“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为信阳宰,孔子赠言“勤之慎之…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孔子去世,“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家语·辩政》)

09(9).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少45岁”(《家语》曰35岁),前506(516)-443年,吴国人。22岁拜师,豁达开朗,不拘小节,孔门十哲文学科之首。主张用教化治理社会,任武城宰,以礼乐为教,邑内弦歌之声不绝,令老师刮目相看。《家语》记曰:“尝从孔子适卫,与将军之子兰相善,使之受学于夫子。”孔徒中独为南方人,学成归故里虞山(常熟),道启东南,誉为“南方夫子”。相传晚年曾讲学东海之滨,后人以“奉贤”冠其地名(上海奉贤区)。

10(10).卜商#,字子夏,后人多称其字,“少44岁”,约前507年生,卒年不详,晋国温邑人,另说卫人(钱穆考,魏灭温,误为卫)。孔门十哲文学科之二。曾为莒父宰。才学尤高,见解精到,“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卫以子夏为圣”(《家语》);交友好洁、治学独创、观念与时俱进,夫子告以“勿为小人儒”。前476年,受邀赴晋办学,开“西河学派”,李俚(约前455年生)、吴起(约前440年生)等皆为弟子,魏文侯(前445年即位)尊为师。“其子死,哭之失明。”对儒学经典流布颇有影响,相传,治《毛诗》而作《诗序》,传《仪礼》丧服篇,撰《易传》,郑玄谓“《论语》乃仲弓、子夏等所纂定”。

11(11).颛孙师#,姓颛孙,字子张,“少48岁”,前503-447年,陈国人,《索隐》引郑玄曰阳城人(河南登封)。出身低微,勇武豁达,为人执著,善交朋友,曾犯罪,师从夫子而成儒士,主张“尊贤容众”,“见危致命,见得思义”,曾子说“难与并为仁矣”,《家语》曰“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孔子殁,教授而终,创“子张之儒”,《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分八派之首。《吕氏春秋·尊师》载曰:子张,“刑戮死辱之人也”,学于孔子而“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从师困于陈蔡,“问行”,子告知“言忠信,行笃敬”。

12(12).曾参#,字子舆,世称曾子,“少46岁”,前505-435年,鲁国武城人(山东平邑县魏庄乡)。先祖为夏禹后代,姒姓,其父曾点是孔丘早期弟子。16岁从师,曾被父杖昏,子告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方为孝。一生沉静稳重,谦恭谨慎。《家语·在厄》载曰,曾子弊衣而耕,鲁君闻之致邑,“固辞不受”。38岁,武城大夫聘为宾师,设教讲学。50岁,“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皆不应命。”60岁,与子夏、段干木等设教于西河一带。承传孔学颇有功劳,教授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弟子授孟子。《大学》《孝经》或为其作,《汉书·艺文志》录“《曾子》十八篇”。元代列入《二十四孝》啮指痛心。后母“供养不衰”,妻“藜蒸不熟”“遂出之,终身不娶”。[宋]程颐谓《论语》“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

13(13).澹台灭明#,姓澹台,字子羽,“少39岁”(《家语》曰49岁),生于前512(或502)年,卒年不详,鲁国武城人(山东平邑)。子游为武城宰时,出任幕僚,子游夸赞其“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以回答师问。成为孔门弟子后,“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实乃“状貌甚恶”遭夫子嫌弃;辞师自奋,“退而修行”,游学江淮,弘扬孔说,弟子多达三百,名扬各诸侯国。孔子自责:“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4(15).宓不齐#,名不齐,字子贱,“少30岁”(《家语》曰40岁),前521()-445年,鲁国人,又说宋国人。注重修养,有君子之范,任为单父宰时(山东菏泽单县),采用“无为而治”,成就了“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吕氏春秋·察贤》);《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孔子赞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相传,宓不齐赴职,两吏随行,让其写文书却摇其肘;官吏回告鲁君,鲁君使告知:单父之事由汝定,五年后报。

15(19).原宪#,字子思,又称原思、原思仲,“少36岁”,生于前515年,卒年不详,鲁国人,又说宋人、齐人。为人清正,不贪财,不求仕,“贫而乐道”。孔子为鲁司寇时,曾任孔子家宰。孔子殁,隐居卫国,安处贫困。子贡为卫相,“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前往探望,大为吃惊,问病否,原宪答“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令子贡“终身耻其言之过”。(《弟子列传》《家语》)

16(20).公冶长#,姓公冶,字子长,“少32岁”,前519-470年,齐国人,或鲁国人。谨慎处事,稳重为人,《家语》谓“为人能忍耻”,孔子认为“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故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他。相传,公冶长通鸟语,演绎出懂鸟语先获罪后免灾之说已成掌故。[唐]沈佺期《同狱者叹狱中无燕》:“不如黄雀语,能免冶长灾。”

17(21).南宫适#,姓南宫,又名韬,字子容,又称南容,南宫括,生卒年不详,鲁国人。崇尚道德,谨言慎行,以“白珪之玷”再三警示自我,深得老师赞赏;以“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问师,子曰:“君子哉!”孔子称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家语》谓“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并让侄女(丘异母之兄孟皮之女)嫁与他。

18(22).公皙哀#,《家语》有“公皙克”,姓公皙,字季次,又字季沈,生卒年不详,齐国人。家境贫寒,“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师从孔子,潜心学习,“独行君子之德”,孔子曰:“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于都;唯季次未尝仕。”《家语》云:“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史记·游侠列传》载曰:“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19(23).曾蒧#(点古字),字子皙,又称曾皙,生卒年不详,鲁国武城人(山东平邑),曾参之父。孔子早期弟子,笃信孔学。与子路、冉求、公西陪侍夫子,闲聊志向,希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深有同感:“吾与蒧[同]也。”

20(24).颜无繇#,又名由,字路,一字季路,“少6岁”,生于前545年,卒年不详,鲁国人。颜回之父。孔子早期弟子之一。鲁昭十三年(前529),“孔子年二十三岁,始教于阙里,颜路、曾点、琴张之徒,往受学焉。”(刘向《新序》)儿子颜回早夭,颜无繇不愿薄棺安葬,面请夫子以车换椁,孔子以鲤死有棺无椁劝阻,众门徒瞒师厚葬。

21(25).商瞿#,字子木,也称卜子、卜先生,“少29岁”,生于前522年,卒年不详,鲁国人。悟性甚高,治学亦精,《家语》谓“特好《易》,孔子传之”,夫子学易的启蒙之师。《乾凿度》云: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帛易》),反授之:“孔子传易于瞿”。《索隐》曰“商瞿传易至杨何(汉中大夫),凡八代相传”:→馯臂子弘→蟜庇子庸→周竖子家→光羽子乘→田何子庄→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杨何。

22(14).高柴#,字子羔,或季羔、子皋、子高、季皋,“少30岁”(《家语》曰40岁),前521()年生,卒年不详,卫国人,或齐国人。《家语》谓“不过六尺,状貌甚恶”,循规蹈矩,子以为“愚”,其实不然,灵活而有原则,曾为“费郈宰”(山东东平县)、“卫之士师”。卫国“蒯聩之乱”,子羔因守门刖者不计刖足之怨而能躲追者(《家语·致思》),出城遇子路,力劝免入避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家语·曲礼·子夏问》)

23(26).漆雕开#,姓漆雕,名启(汉代避讳刘启易为开),字子若,或子开,“少11岁”,生于前540年,卒年不详,蔡国人,或鲁国人。无罪而受膑刑,师从孔子,心无旁骛,《家语》谓其“习《尚书》,不乐仕”。孔子告之“可以仕矣,时将过”,婉答所学难用于世:“吾斯之未能信”,故王肃注曰“未得用斯书之意”,孔安国注曰“仕进之道,未能信者,未能究习”。韩非《显学》列儒家八派有漆雕之儒。

24.公伯寮#,字子周,生卒年不详,鲁国人。《论语·宪问》载,公伯缭在季桓子面前“愬”(诋毁)子路,子服景伯告孔子后说,我有办法让他暴露于大庭广众,“肆诸市朝”。《集解》引郑玄注:“使人诛僚而肆之也。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孔子不责,借“天命”相劝:“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缭其如命何!”《孔子家语》或因“谗愬之人”而未列为孔门弟子。明嘉靖年间被祛出孔庙。《索隐》引《家语》“无公伯缭,而有申缭子周”。

25(30).司马耕#,又名犁,字子牛,又称司马牛,生卒年不详,宋国人。向氏之后,向罗之子。“性躁好言”,孔子告诫“说话迟缓些”,“内省无疚,则无忧惧”。《左传·哀公十四年》所载宋司马桓魁,在宋国专权作乱,失败逃卫奔齐去吴,后死于鲁国门外。亦称司马牛,字牛,司马公误判“牛是桓魋之弟”,引发后儒注学有误解。

26(16).樊须#,字子迟,又称樊迟,“少36岁”(《家语》曰46岁),前515()年生,卒年不详,鲁国人(家语),或齐国人(郑玄)。求知好学,上进务实,颇具勇力,年轻老成。请教耕种圃作,被孔子视为“小人哉”。前484年,齐师伐鲁,即齐鲁稷曲之战,冉求率左师迎战,迟为车右。右军临阵溃逃;左军畏敌,不敢逾堑出击,关键时刻献策,鼓励冉求身先士卒,长矛入阵,大败齐军。

27(17).有若#,字子有,后尊为有子,“少43岁”(《家语》曰36岁),前518()-458()年,鲁国人。博学尚礼,“强识好古”,能全面把握孔学,认为“孝悌为人之本”,主张无为而治,藏富于民。夫子殁,因“状似孔子”,一度以师礼事之,学问不孚众望,被请下师座。孟子谓“子夏、子张、子游…强曾子”所为(《滕文公》);司马公记曰,弟子以夫子易占说事灵验而问“何以知之”,“有若默然无以应”。有若过世,鲁悼公前往吊唁。一说,《论语》由有若弟子编辑。

28(18).公西赤#,姓公西,字子华,又称公西华。“少42岁”,生于前509或519年,卒年不详,鲁国人。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乐于“宾客”“宗庙之事”,《家语》谓“束带立于朝,闲宾主之仪”。因夫子举荐,“乘肥马,衣轻裘”,出使齐国;“冉求为其母请粟”,因多多益善,被子告知“君子周急不继富”。《家语·终记解》曰“孔子之丧,公西赤掌殡葬”,极尽夏殷周之礼。

29(31).巫马施#,姓巫马,字子旗,又作子期,“少30岁”,生于前521年,卒年不详,鲁国人(郑玄),或陈国人(家语)。忠义厚道,勤奋著称,笃行儒道,不贪富贵。曾为鲁国单父宰(山东单县)。陈司败以“鲁君娶吴女为夫人”,说孔子犯嫌“君子不党”,竟不能答。《吕氏春秋》察贤篇就“治单父”将其与宓子贱对举:子贱是“鸣琴而治”;子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

30(32).梁鳣,字叔鱼,号子京,《家语》曰“少39岁”,前512年生,卒年不详,齐国人。相传为少梁(陕西韩城)开国康伯九世孙,晋大夫益耳五世孙,避乱迁齐。年三十无子,母欲谋另娶,从时年“过四十”的商瞿之劝“非妻之过”而罢,“二年而有子”,42岁生骢,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族谱云,父子皆祀孔庙。

31(35).颜幸,一作辛,字子柳,“少46岁”,生于前505年,卒年不详,鲁国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颜幸画像。《礼记》有颜柳。

32(34).冉孺,字子鲁,《家语》曰“冉儒,子鱼”,“少50岁”,生于前501年,卒年不详,鲁国人。族谱云,冉求之长子。

33(38).曹恤,字子循,小50岁,生于前501年,卒年不详,蔡国人(上蔡洙湖镇)。相传,曹恤为曹振铎第18代孙,曹振铎为周文王第6代(又说第13代),因封定陶,以国为姓。曹恤家富心仁,常施善举,深受爱戴,世称“乐道明义”。晚年辞官,移居洪河,谓之曹寨,今洙湖镇曹姓传为其后人。族谱云,曹雪芹乃后裔。

34(36).伯虔,字子析,或子折(《索隐》),小50岁,生于前501年,卒年不详,鲁国人。相传,为斗伯比后裔。斗伯比(生卒年待考),姓芈,亦称熊伯比,若敖熊仪之子,斗邑人(湖北郧西),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斗氏鼻祖。

35(37).公孙龙,姓公孙,字子石,小53岁,生于前498年,卒年不详,楚国人(郑玄),或卫国人(家语)。此公孙并非“白马非马”之公孙。

36(49).冉季,字子产,《集解》引郑玄曰鲁人。族谱云,冉雍次子。

37(43).公祖句兹,《家语》有“公祖兹”,字子之,鲁国寝丘人(河南固始)。句,音钩[gōu](《索隐》《正义》)。

38(41).秦祖,字子南,《集解》引郑玄曰秦人,上邽(甘肃天水)秦州文庙设秦祖祠。

39(74).漆雕哆,又名侈,字子敛,《集解》引郑玄曰鲁人。哆,赤者反[chǐ/chě](《集解》《索隐》)。

40(29).颜高#,《家语》有“颜刻”,一作克,字子骄。《正义》:“孔子在卫,南子招夫子为次乘过市,颜高为御。”《家语》云: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使孔子为次乘,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1(62).漆雕徒父,《家语》有“漆雕从,字子文”,或“字固”(《索隐》)。《汝宁府志》曰,“漆雕从,亦名漆雕徒父,字子文”。

42(48).壤驷赤,字子徒,《家语》有“穰驷赤,字子从”,秦国人,秦地上邽人(甘肃天水),与石作蜀、秦祖号称“陇上儒学贤”,秦州文庙设壤驷赤祠。

43(55).商泽,字子秀,一作子季。

44(67).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前519-前479年,冀人(甘肃甘谷县)。学成返乡,淳教化,移风俗,使儒学西出,尊为“石夫子”。甘谷县1989年在十里铺小学立《石作蜀先贤旧址碑》。

45(56).任不齐,字选,前545-468年,《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楚王闻其贤名,欲聘上卿,被拒绝,一心作诗注礼,相传述孔子言作逸语三篇。死后葬于桃乡,墓于济宁城北房葛铺。

46(27).公良孺#,妫姓,公良氏,名孺,字子正、子幼,又作公良儒、公襄儒,出身陈国公族。孔子周游,常自带“家车五乘”随行(《家语》),适卫经蒲被困,拼死迎战公叔氏,使蒲人惧而与孔子立盟。司马公未列入35人之列,当为疏忽。

47(51).后处,字子里,郑玄曰齐人(《集解》),或蔡国人。

48.秦冉,秦厓,字开。《正义》曰《家语》无此人。

49(64).公夏首,《家语》为“公夏守”,字子乘,《集解》载郑玄曰鲁人。

50(42).奚容箴,字子皙,《家语》为“奚箴,字子楷”。《正义》曰卫人。

51.公肩定,字子中,郑玄曰鲁人(《集解》),或晋人。《索隐》曰“《家语》同也”。

52.颜祖,字襄,或子商,《正义》曰鲁人。《索隐》曰《家语》无此人。

53.鄡单[qiāo-shàn],字子家。徐广曰:“一云‘邬单’,钜鹿有鄡县,太原有邬县。”(《集解》《索隐》)。《索隐》曰《家语》无此人。

54(65).句井疆,《集解》引郑玄曰卫人。句作“钩”[gōu](《正义》)。

55(46).罕父黑,字子索。

56(28).秦商,字子丕,《集解》引郑玄曰楚人。《家语》曰:“鲁人,字丕慈。少孔子四岁,其父堇,与孔子父纥俱以力闻也。”

57(70).申党,一说申枨,字周,鲁国人,精通六艺。《索隐》引《家语》有“申缭,字周”(申缋字子周)。《论语》有申枨,郑玄注“申枨,鲁人,弟子也”。

58(72).颜之仆,字叔,《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59(57).荣旂,字子祈,《索隐》引《家语》有“荣祈,字子颜”。

60(75).县成,《家语》有“悬成,字子横”,《正义》“字子祺”,《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61(53).左人郢,字行,《家语》有“左郢,字子行”,《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62(63).燕伋,字子思,“少10岁”,前541-476年,秦国渔阳人(陕西宝鸡千阳县)。23岁与南宫适、子路等陪孔子入周问礼。27岁回故里,35岁时去齐国再随孔子。40岁隐居渔阳,设坛兴教。教徒近20年,每思恩师必用衣襟掬黄土于高坡,日久竟十余米高,1929年立“燕伋望鲁台”碑。(《燕氏家谱》)

63(50).薛邦,字子徒。司马公作“郑国”,“郑”乃“薛”之误;“国”乃避汉祖名讳。(《索隐》《正义》)

64(61).秦非,字子之,《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65(69).施之常,字子恒。相传,《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祖先。

66(58).颜哙,字子声,《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67(66).步叔乘,字子车,《集解》引郑玄曰齐人。

68(59).原亢,字籍。《正义》曰:亢,作“宂”[rǒng]。

69(71).乐欬,字子声,《正义》曰鲁人。

70(44).廉絜,字庸,《集解》引郑玄曰卫人。

71(40).叔仲会,字子期,鲁人,《集解》《索隐》引郑玄曰晋人。《家语》载曰:与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孺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然。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72.颜何,字厓(冉),《集解》引郑玄曰鲁人。《索隐》曰“《家语》字称”。

73(54).狄黑,字皙,《家语》字哲之。

74(68).邦巽,字子敛,《集解》引郑玄曰鲁人。文翁图作“国选”,乃避汉刘邦讳。刘氏作“邽巽”,或因字形而异。

75(73).孔忠,字子蔑,《集解》引《家语》曰“孔子兄之子”。

76(45).公西舆如,字子上,《家语》有“公西舆(与)”。

77(47).公西葴,字子上,《索隐》引《家语》“子尚”,《集解》引郑玄曰鲁人。

78(33).琴牢,字子开,又字张,卫人。《家语》曰:琴牢“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79(39).陈亢,陈人,字子元,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

(引自《劝世忠言—我说论语》)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甯 [nìng]

均同“宁”。

用部 甯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关于出版物规范使用“甯”的倡议

一、甯与宁是二个不同的姓氏

  甯氏起源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卫武公将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分封给儿子季亹,后代以邑为氏,从而繁衍成“甯”氏一脉。

  甯氏在2800年历史长河中,使用的都是“甯”字,家族保存的书籍、族谱、碑刻,一直用的“甯”。《百家姓》中也只有“甯”姓,而没有“宁”姓。

  宁(宁)氏则起源于明末清初,入关的满族宁古塔氏、宁尔佳氏改汉姓为“宁”,形成满族宁氏。在文字改革时,满族宁氏都简化成“宁”氏。

  简化字方案中,只规定“宁”简化为“宁”,而“甯”作为姓字,并没有被简化。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实施的“汉字编码字符集”,就保留了“甯”字在电脑简体字库中。

  2009年,国家语委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也为“甯、氾、仝、溪、缐”等姓氏得以正名。出于对家族传统的尊重,特以姓氏用字的身份,被保留在三级字表中。表中明确提到:“甯:nìng,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同‘宁’。”

  作为姓氏,甯与宁读音不同。东汉《说文解字》中“甯”字音为“乃定切”、“宁”字音为“奴丁切”,对应的拼音分别是nìng和níng,历代辞书也是沿用这两个读音。

二、国家新辞典已为甯姓正名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最权威的两部词书。2011年出版的《新华字典》,涉及“甯”字的有三个条目,在第365、366页。不但甯、宁的字意不同,读音也不同。而“甯”虽然是“宁”的异体字,但只适合不作姓氏时的情况。2012年7月发行的《现代汉语词典》,其条目及释义与新版《新华字典》类似。都认为作为姓氏,甯(nìng)读四声,宁(宁níng)读二声。

  甯氏,从2800年前得姓以来,无论是史书、方志、碑刻、家谱,使用的都是“甯”(另有异体写法、寗,字典未收录)。依据这两部辞书的最新版本,事实上已经为甯姓正名。

百家姓`有姓老的吗?

有。姓氏起源1、出自妫姓为战国时期齐襄王(田姓)后裔所改,以祖名为氏。据《后汉书·法雄传》载,齐襄王法章之后,本田氏,齐灭于秦,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