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中国有哪些名相?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南宋时中国有哪些名相?,第1张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

王淮(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一生为官40年,职居相位,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诏安《李氏族谱》称李火德是李伯瑶的四代孙(如此每代人都是一百岁左右才生儿子); --平和侯山《李氏族谱》直接废了李伯瑶将谱系接入汀州李火德(如此李火德到第十代生于一三二四的李仁甫只用了五十余年,平均五六岁就生儿子。 --泉州李氏始祖李君怀唐末随王审知入闽,部分李氏族谱旧谱已追溯到李渊子李元祥,但与历代天子之后相比还是差了,于是泉州各地的李氏的新修族谱入流李火德。唐末李君怀成为南宋李火德十代孙,泉州的同安地山《李氏族谱》又记录了李君怀四世孙李子祥墓碑文,他在十四世祖李火德前六十年去世。 --福州《福建李氏支谱》将新谱世系接入李火德下十三世,李火德出生于十三代孙李逸轩之后。 --广东五华《李氏族谱》将自己始祖李敏转给李火德做七世孙,可李敏子李潘是南宋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 造假祖宗,没文化的有文化的都做,安溪县湖头李光地是康熙朝名臣,理学大家,康熙四十三年却主导与汀州李氏的合流,由于部分先人又有史可据,给十几位列祖列宗出了要平均十一岁前生出儿子的难题。 ——文摘 其实,李火德是从江西迁居福建汀州宁化县的,他的祖籍在江西。这在宋代明代的西平李氏的老宗谱上记载得很完备。从火德公上溯十代的世系都有,是李晟之子李宪(唐岭南节度史)之子游公之后裔。李晟之后在江西繁衍生息,虽然不是帝王之家,但其后人历代诗书传家,非常重视家谱。北宋欧阳修苏东坡南宋周必大宋末丞相文天祥都有题序,高度赞誉李宪后人能世守可信之家史。做假的成分很小,是一本非常真实的难得的家族史料。因此,明清两代,火德公的后裔有迁回江西的,因同一祖宗,世系清晰了然,都与西平李氏合谱了。现青甫李氏就是的。

将数易,守数易。

——部下武将经常更换,守城将领经常更换。

《宋史·周必大传》: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父死,鞠于母家,母亲督课之。

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高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秘书省正字。馆职复召试自此始。兼国史院编修官,除监察御史。

孝宗践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欲从容访问,裨圣德,究治体。”先是,左右史久不除,并记注壅积,必大请言动必书,兼修月进。乃命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侍经筵,尝论边事,上以蜀为忧,对曰:“蜀民久困,愿诏抚谕,事定宜宽其赋。”应诏上十事,皆切时弊。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翟婉容位官吏转行碍止法,争之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交弹之,并迁知阁门事,必大与金安节不书黄,且奏曰:“陛下于政府侍从,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人委曲迁就,恐人言纷纷未止也。”明日宣手诏,谓:“给舍为人鼓扇,太上时小事,安敢尔!”必大入谢曰:“审尔,则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卿举职,但欲破朋党、明纪纲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不行,遂请祠去。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入对,愿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藏禁中,备缓急之用。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领史职。郑闻草必大制,上改窜其末,引汉宣帝事。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恶。臣观西汉所谓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学之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曰儒者,而持禄保位,故宣帝谓俗儒不达时宜。使宣帝知真儒,保至杂伯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轻儒名。”上喜其精洽,欲与之日夕论文。

德寿加尊号,必大曰:“太上万寿,而绍兴末议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为未安。按建炎遥拜徽宗表,及唐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皆称皇帝。”议遂定。赵雄使金,赍国书,议受书礼。必大立具草,略谓:“尊卑分定,或较等威;叔侄亲情,岂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尝谕国书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

兼权兵部侍郎。奏请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郎官。寻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日,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奸何由可察,民瘼何由可苏!”上善其言,为革二弊。江、湖旱,请捐南库钱二十万代民输,上嘉之。……

周必大 ,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人。”其先郑州管城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谊。卒谥文忠。

湖南湘乡士塘《周氏族谱》载:“远祖必大公,宋孝宗丞相,封益国公,谥文忠,赠太子太师,讳辉岳,一字洪道,晚号平园老叟,宋靖康元年丙午七月十五日巳时生,寿七十九,嘉泰四年甲子十月初一殁,葬庐陵儒林乡斗罔之原”。

初学黄庭坚,后由白居易溯源杜甫。在有些诗里他喜欢用典,未能摆脱江西诗派的影响。他执掌内外制时间很长,不少代表朝廷的重要文章,都由他撰写。如《岳飞叙复元官制》,词婉义正,是宋代骈文佳作。他的序文如《〈皇朝文鉴〉序》,写得典重雅正。题跋如《题陆务观送其子赴官诗》,游记如《南归录》所写游石湖,则颇富情致。总的说来,这类散文内容丰富,文采则时有不足。周必大知识渊博,熟悉当朝人物、掌故。在他的散文及《二老堂诗话》中,保存了不少研究宋代文学的资料。他的神道碑、墓志铭一类文字,主次分明,颇有史法,往往为元代修《宋史》者所取材。周必大著有《益国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斋文稿》、《平园续稿》、《省斋别稿》、《二老堂诗话》等24种,有清咸丰刊本。

周必大与宜兴有着亲密的姻亲关系,他先后两妻都是宜兴人,故长期寓居宜兴,每次都居住在妇家。就是在他任职时也常来宜兴,在他撰写的《跋东坡橘颂帖》中,诚挚而又中肯地写道:“余自绍兴癸酉(公元1153年)迄淳熙己酉(公元1189年)三十七年之间,凡六至宜兴。”遍游宜兴山水和古迹,并留下众多描绘宜兴风物名胜、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不朽诗作,如《胜果寺咏阳羡茶泉》“门前叠嶂锁烟霞,涧底流泉泛落花。藏却三衣辞宝社,寄生二子在农家。听经日到斑斑虎,献茗时来白白蛇。是圣是凡都莫测,世人休谤亦休夸”就是一例。

其曾祖:衎(原名洙)官居朝奉郎,妣郭氏,生有二子。

长子:诜,官居江西吉州通判、左朝散大夫,妣潘、李、张氏,安居吉州;

次子:讽,贡士。其祖(爷):诜,生六子,各为:利见、利建、利用、利谦、利有、利永。

其伯父:利见,官居右宣教郎。

其父:利建,官居左宣教郎、太学博士,妣王氏生有二子一女:必大、必强、三叟。周必大三世俱赠太师益国公;妣俱赠益国夫人。

其外祖父平江府治,外祖母封卫国宋夫人。

周必大必大公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丙午年)七月十五(中元日)(8月15日)巳时在平江府治生下。

其弟必强次年出生,妹夭折。

从周必大成长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波折无数。建炎三年公四岁,父利建随侍高宗皇帝在维扬,卒于扬州,年三十八岁,可惜年壮亡故。公四岁丧父,从及陈学,由母亲督促他读书;未想,十二岁时母亲又去世了,只好跟随伯父去广东;十四岁回庐陵,不久又随伯父辗转各地。青少年时的生活飘泊不定,但他刻苦勤学,终于成才。绍兴二十一年时,周必大年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左迪功郎、徽州司户参军。同年,娶司封郎官王葆之女为妻,之后又回到江西。

开禧三年,赐谥文忠。《谥诰》云:公“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在位最久,得军最专。……谨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公方正曰忠。’考行易名,裒时二美,岂无他人?莫如公宜。请谥曰文忠。……谥,行之则也。曰文曰忠,谥之至美者也。二月十五,三省同奉圣旨……奉敕宣赐曰文忠公。”嘉定元年十一月,宣赐宁宗御书“忠文耆德之碑”六字,并诏词臣撰书碑铭。

《忠文耆德之碑》云:“嘉定元年,公之子纶告于朝,……天子曰:‘嘻!此四朝宗臣也!’谥以‘文忠’,御书‘忠文耆德之碑’以赐,且诏臣钥为之文。”

周必大一生功绩显赫,名誉远播,是一位极富才干的政治家。无论辅佐朝廷或主政地方,他“立朝刚正”,言事不避权贵,处事有谋,治政勤奋。且主张:一要强兵,并制订“诸军点试法”,整肃军纪;二要富国,主张大力发展商贸业,以增加收入;三要安民,以民为本,减赋赈灾;四要政修,要择人才,考官吏,固职守。以上作为皆表现了周必大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且终其一生,始终秉持刚正不阿,清廉执政,爱国爱民的作风。

周必大还是是一位“九流七略,靡不究通”的文学家。诗词歌赋,“皆奥博词雄”。书法“浑厚刚劲,自成一体”。必大公著有《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共一百三十四万余言。后人将其遗作辑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计二百卷,其中《玉堂大记》、《二老堂诗话》选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周必大用时四年,主持刊刻了宋代著名的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计一千卷,还刊刻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集》自此以后有定本,且得以保留至今。“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南宋时中国有哪些名相?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4月20日),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