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三国之后统一的中国
晋朝-三国之后统一的中国
晋朝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篡位后统一中国,但无法解决浮华奢侈的社会问题及贪污腐败的政治风气。由于王室领有军权,使得诸王在朝廷衰落后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于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人民纷纷南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东晋皇权低落,主要由世族掌权,由于军权外重内轻,不少方镇心怀野心,造成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此时虽然陆续有北伐以收复失土,但是由于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势力大涨,进而篡位,所以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这是成立以来最团结的一次。淝水决战后前秦崩解合金战纪官网,谢安、谢玄等人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然而,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篡位。由于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并夺得皇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以稳定局势。东晋的庄园经济的程度比西晋更重。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开发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使得后来有大运河的出现。此外,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西晋历史
崛起与统一
晋朝皇族的源头为河内司马氏,在曹魏时代已世代为官。如司马朗、司马懿及司马孚等兄弟共八人,时人称八达。其中司马懿具有政治及军事才略,在曹魏后期抵御蜀汉北伐及平定辽东,成为了魏国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战争,史称寿春三叛,皆被平定,魏帝势力大衰。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做好篡夺准备,命锺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刘禅见大势已去而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锺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司马昭胜利后将要代魏立国,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此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民心不附。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入侵,匈奴刘猛也随之出关。此时司马炎先做伐吴准备,他派羊祜阵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_军多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见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三国时期结束。
内忧外患
晋武帝司马炎像。西晋的政治风气日益败坏。曹魏时提倡唯才是举,名节逐渐式微。司马氏执政后又诛杀异己,使得西晋开国功臣大半属于无德无才的人物。于曹魏时期压抑的世族在司马懿及陈群羽翼下抬头,当时出名的世族有琅琊王祥、荣阳郑冲、陈国何曾、临淮陈骞、颖川荀_荀勋、河东卫_、河东斐秀、太原王浑、泰山羊祜、河内山涛、京兆杜预等。当时社会奢侈和贪污不断,世族大多失去东汉的优良传统,反而汲汲求利。由于奢侈和贪污密不可分,当时士大夫几乎都收贿聚财。晋武帝虽屡屡提倡节俭,但未以身作则,徒托空言。石崇为当时首富,在金谷园建立别馆,他曾与外戚王恺斗富,晋武帝不加阻止反而帮助王恺。曹魏时期的清谈,到晋代时许多士大夫纷纷效仿,形成一批置身功名利禄又求出世隐遁的士大夫。
朝政方面,由于诸臣在平吴与立嗣议题上发生争执,使得党派形成。羊祜与张华支持伐吴,认为必克;但司马氏宠臣贾充、荀勋及冯_反对,所以拖延数年。等到平吴后,贾充惭恨失计,于是怨恨张华。在立嗣上诸臣争执更剧。当时太子司马衷昏庸无能,武帝之弟齐王司马攸较仁孝慧敏。大臣卫_、和峤主张废衷立攸,但遭荀_、荀勋及冯_极力反对。最终晋武帝仍然不能舍子立弟,遣返司马攸回其封国,最后他愤怨而死。
军事方面,西晋立国后,武帝分封诸王,于277年遣诸王就国,其中一些都督诸州军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楚王玮督荆州。统一后,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武帝裁撤州郡兵。分封诸王与去州郡兵是避免权臣专政及地方割据的发生,但却使宗室权力有逐渐凌驾中央的趋势。当时边境的胡族迁入中原,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这些胡族时时受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因此心生不满。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与匈奴刘猛的内侵,使郭钦建议用武力将内迁的外族强制迁出,武帝不用。由于胡汉摩擦状况仍未改善,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便爆发五胡乱华。
晋武帝十分好色,为了便于挑选宫女,于273年禁止全国婚姻;灭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使得当时后宫具有万人规模。他继承先帝基业,本非雄略之才。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史载他游于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他竟说:何不食肉糜?。由于惠帝甚愚,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便趁机干政。当时杨骏擅权,与贾后对立,汝南王司马亮怕杨骏要害他,逃亡许昌。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借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_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_,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_及贾模等人掌政。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外族又入侵,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96年其弟刘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晋军大败,周处阵亡。299年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继郭钦后亦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但晋室已无能为力。
由于太子司马_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00年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_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伦专政。于301年,赵王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_、河间王司马_、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_伐赵王伦。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_专政。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_派军讨伐齐王_,长沙王_于京城洛阳响应。最后齐王_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_掌政,成都王颖于邺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为了去除驻守京城的长沙王_,联合河间王_率军攻击洛阳,但被长沙王_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擒长沙王_,开城投降。长沙王_被河间王_将领张方用火烤死,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_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而后东海王越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河间王_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乌桓、羯朱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成都王颖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投靠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_,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_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_和成都王颖败走,最后相继被杀。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晋惠帝被毒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专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前北方外族分布图,当时外族有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乌桓、巴人及高句丽人。八王之乱期间,司马氏在地方上影响力顿减,地方势力不断膨胀,外族陆续叛变,成汉与前赵先后独立。氐族李雄在益州逐渐势大,于304年称王,两年后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围攻,遣匈奴领袖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乘机宣布独立。308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后称前赵。李雄与刘渊的独立,开启五胡十六国时期。晋室在八王之乱后面临一场覆亡危机。
刘渊为了要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又有蝗灾,洛阳缺粮,司马越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讨石勒,弃怀帝于洛阳。
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爆发,密绍荀_伐之,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当他东行至苦县时,遭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此时洛阳空虚,刘聪、王弥及石勒和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馀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祸。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亡。而后,各族陆续在北方建立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亡后,在北方尚有三个忠于晋朝的地区,即并州北部刘琨、幽州段匹_、凉州张_。然而,并州刘琨先被石勒击溃,投靠幽州段匹_。段匹_则奉东晋密令将刘琨处死,之后段匹_也被石勒击败。最后,在凉州张_去世之后,其弟张茂向前赵的刘曜称臣。至此东晋在华北的势力全部消灭。
山西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著者待考,清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司马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始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续修。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司马氏族谱,(清)司马先达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司马氏庆系谱六卷,(清)司马灏文重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司马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司马栋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注:始迁祖为[宋]司马宗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司马氏族谱二十六卷,(民国)司马承贵纂辑,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
司马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河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那么司马懿究竟何时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他到底是为何篡位?
其实天下没有天生的篡位者,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走到那个档口,不得不为而 已,正如时事造英雄,同样也造就奸雄 ,只是伴随着曹氏的兴盛,司马氏的兴盛其实有点难以避免。
许多年前,司马防提携了曹操。司马防举荐曹操入仕,在曹操早年给了曹操不少帮助,提拔之恩,在那个没有科举的时代,等同再生之父母,这分恩情,一直让曹操记挂在心里,所以等曹操发迹之后,自然也要提拔他的儿子以为报答。
于是曹操提携了司马朗,使他官至兖州刺史,司马朗因为公务去世之后,曹操又提拔了司马懿,让司马懿在他的接班人曹丕身边做太子中庶子。
曹丕则接着曹操的班大力提携了司马懿,使他官至雒阳留守骠骑将军,担任四辅臣之一。
曹睿即位,又提携了司马孚,使他官至度支尚书,督管财政问题,对司马懿和司马孚都有大力任用。
晋书上关于司马懿的发家史其实很有些味道,比如曹操要司马懿出仕,但是司马懿瞧不起曹氏的出身装病拒绝,然后又说什么曹操忌惮司马懿,要曹丕提防着司马懿之类的。这都是给司马懿脸上贴金。司马氏自己是武将家族转型,到司马懿这一代转型不过两代人,根本算不上底蕴深厚的家族, 自己就在士族鄙视链之中处于底层,要说瞧不起曹操,司马氏还真不够格。
说曹操让司马懿出仕他装病不乐意,纯粹是嫁接的产物。
根本不是曹操让司马懿出仕,最开始举荐司马懿做官的那个人叫做魏种,是当时的河内郡太守。这个人有政治污点,早年曹操困难的时候 ,魏种曾经背叛过曹操,后来归正,得到了曹操的谅解,不过地位不高,前途有限。做了他的故吏,司马氏前途堪忧,所以司马懿拒绝了。
后来,也不知道司马氏是怎么操作的,让司马懿得到了荀彧的欣赏。这大概率是司马朗的手笔。建安十三年,司马朗被征辟为丞相府主簿,到曹操身边做官,也就是在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出仕,这其中要是没点关联,还真不好解释。
司马朗通过某种手段得到了荀彧的欣赏,向荀彧推荐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懿,荀彧便举荐司马懿做官,司马懿就屁颠屁颠的做了荀氏故吏,抱上了荀彧的大腿,加入了曹魏集团 。颍川士人的势力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那是主导地位,司马懿因此成功混入了颍川士族豪门的圈子,前途一片光明。
加入曹魏集团,是为了家族的官运着想,而成为荀氏故吏,则是打开了司马氏家族转型的通天之途。一边要为家族的官运着想,一边也要为家族的社会地位着想,这步棋司马走的非常漂亮,到 曹睿时期,武将世家转型的司马懿已经可以和颍川陈氏的陈群并列四辅臣了,家族逼格明显抬升。也因为这层关系,后期曹爽集团大失人心的时候,硕果仅存的四朝元老司马懿众望所归,得到了颍川集团士人们的大力支持,一跃成为豪门士族领袖。
再看高平陵事变前后,
如果不是曹芳这个猪队友,郭太后也不会轻易被曹爽软禁。郭太后的出身即使是曹爽也得小心应对,如果郭太后不被软禁,曹爽就不会膨胀到要一手遮天,以至于给司马懿诛曹爽的机会。其实开始多数朝臣支持司马懿扳倒曹爽,因为曹爽犯了众怒,#最重要的原因是郭太后一倒,朝廷的平衡被打破了,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曹爽、司马懿,是那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皇帝。难怪曹芳被废,
高贵乡公即位时,群臣欢欣鼓舞,因为毁掉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帝业的不是活的长短问题,真正毁掉魏国的是曹芳,群臣会同情毁掉魏国的罪魁祸首吗?高贵乡公雄才大略有重振魏国的希望,群臣自然拥立
之后的事情也就很好理解了,
一边是曹氏的报恩提携,一边是颍川士人的接纳,曹芳无能,曹爽被诛。
大概也就是那个时候,司马懿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可以左右时局了。司马氏的运道实在是太好了,这一点,司马防功不可没。应该说多亏了司马防当初顶着压力举荐了曹操,拉了曹操一把,曹操又是个知恩图报的性格,官场的潜规则也是如此,于是,才有了后来司马氏平步青云的一切。 曹氏的气运,有那么一部分被司马氏给分了去,司马氏就像是寄生在曹氏身上一样,随着曹氏的成长而成长。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自晋代之后,司马氏几乎在中国政坛上消失,幸存的司马氏族人,再没人自称司马懿之后。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司马光,也自称司马孚之后,还绝后了!无比怀疑,司马氏在三国时期的辉煌,是否透支了整个家族的气运呢?
晋朝-三国之后统一的中国
本文2023-10-28 16:29: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