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和江南四大才子比哪个更高一筹?
明朝公认的“明朝三大才子”,可能对比江南四大才子很多人不是特别熟悉,所以详细列举一下情况。
解缙
才华名气:明初学者、文学家,被公推为博学第一,有治国安邦之才。
家庭背景:出生在江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据传解缙自幼便有着过人的天赋,被称为“神童”
地位:得中进士,官至明朝中央权利中心,深得朱元璋器重。
朱棣时期,成为翰林侍读学士,直接任命解缙为
《永乐大典》一书的总编辑兼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
人生结局:被明成祖朱棣以“无人臣礼”治罪、冻死牢中。
杨慎
才华名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的开头词《临江仙》,作者可不是罗贯中,而是杨慎。
被评为博览第一,人称"无书不读"。
家庭背景:明朝著名政治家杨廷和之子。
地位:正德年间状元,官居翰林撰修。
人生结局:跟皇帝叫板的杨廷和被罢了官,杨慎被两次动了大刑,最后充军发配云南,一去三十年,死在南疆。
徐渭,号文长,所以徐渭又称徐文长。
才华名气:自小被称神童,学富五车。自认书法第一,其实绘画冠绝。最多才的一位--诗、书、字、画、兵法样样精通。
家庭背景:出身官宦家庭,庶出,刚满百日父亲便过世,二十一岁与潘氏成婚,入赘潘家。
地位:一生都没得到一官半职,科举屡试不第,后无奈中年做了师爷。
人生结局:胡总督器重他,但不想胡总督却是首辅严嵩的人,严嵩倒台后,一起吃了“锅烙”。主人下狱后,徐文长怕株连到自己,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生命,但几次自杀未遂,最后精神失常,贫病而逝。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和徐祯卿就不用再细说了。唐寅以诗文画工为绝,祝枝山善行文书法为妙,文征明诗文书画"四绝"皆通,徐祯卿则以诗文称雄。
文征明
一生写过大约526篇诗文,是一位高产文人。并且创造出了"细柳间藏猛虎"一般大气而文雅的"文氏书法",成为"吴门书法"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善画山水、花竹、人物,以山水为"绝"。
唐伯虎
书法超尘脱俗、别具一格,他同样抛弃了朝廷规定的"标准书法"。2013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唐伯虎《庐山观瀑图》拍出了36亿人民币的天价。辟谣:无此记录,只是谋取暴力的假新闻,唐伯虎的作品最多拍出7000多万
祝枝山一生共写下138篇诗文,流传并不广泛,在四大才子中他的诗词造诣也不如文征明和唐伯虎深厚。
徐祯卿书法造诣不如祝枝山深,绘画造诣不如唐伯虎绝,文化学识不如文征明广,但文学成就却不是其他三人能及,《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选),录徐祯卿诗达23首之多,文征明只有2首收录。
三大才子PK四大才子
地位上来比较,肯定三大才子胜1分
才华名气上来比较,各有千秋,众说纷纭,平
仅代表个人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明朝三大才子,其文学造诣、当时的地位,都要甩江南四大才子几十条街。 这就好比,你问梅西、C罗、阿扎尔和四位中国球员谁足球水平高,席琳迪温、勃勃迪伦、阿黛尔和中国台湾地区的F4谁在音乐史上地位高,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人物简要介绍
解缙 , 明朝才子中排名第三 ,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的野心的充分体现,他要修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集古今读书之大成,超过历朝历代。为此,就必须选出一个学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压其它读书人,让其心服口服。最终,他选择了解缙。而事实证明,解缙正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其文章、学识确实让人无可挑剔。
杨慎 ,明朝首辅杨廷和之子, 其在明朝才子中可排第二 。其水平之高,我们用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有一年,杨廷和主持科举考试,按照惯例,为了避嫌,其儿子及家人都不能参加考试,否则一旦考中大家就会议论纷纷,抱怨不公平。但奇怪的是,杨慎就偏偏在当年参加考试,而且考了第一名,却没有一个人说什么。似乎,大家已经默认,以杨慎的水平,考第一名是理所应当的……后来,因为党争,杨慎被流放四川,从此修养身性,一改往日恃才傲物作风,专心研究学问,名声大震。著名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词的作者就是杨慎。
徐渭,明朝才子第一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文武双全,文章、诗、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可以和唐朝王维媲美。他是青藤画派的鼻祖,后来的书画大师齐白石对徐渭佩服之极,曾对众人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做一个为徐渭磨墨的书童。郑板桥也有一方印章,写到:青藤门下走狗。要知道,徐渭可是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章第三,画第四。然而,仅仅靠画画,已经折服众人了。此外,他还是胡宗宪平定东南倭寇的军师兼总参谋。
(★徐渭·树下休憩图)
江南四大才子,其实应该叫吴中四大才子,包括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其中,唐伯虎以画出名,祝枝山、文征明以字出名,而徐祯卿以诗出名。
人物全方位对比
1从才华大小比
徐渭、杨慎、解缙, 都是文、诗、书、画四绝的人,可谓跨学科的大学问家 。徐渭是样样精通,杨慎、解缙画以文章和诗出名,书、画相对稍差,但要注意,这只是相对自己最擅长的稍差而已。和其他人比,他们认为最差的画都可以丢出来甩别人好几条街。
唐伯虎等四人, 文章、诗、书、画,只是主攻其中一项,且造诣一般 。如果说勉强可比的话,也只有徐祯卿的诗勉强可与三位大神一比。
2从当时的 社会 地位来看
解缙是永乐大典总编纂,大学士,朝廷重臣,一度很得朱棣信任。杨慎是名门之后,因干预朝政失败而入蜀地,后刻苦钻研,实地考察,学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徐渭则文武双全,帮助胡宗宪出谋划策,为平定东南倭寇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其文学造诣已公认当时无双。总结一下,他们都是身在朝廷中枢,做出过显赫成绩的文人。
相比之下,唐伯虎等四大才子,多是官场的失意潦倒之辈,未曾通过文章等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名声,更多是民间趣闻野史流传,当时的文坛、画坛对他们的成绩并不以为然(徐祯卿除外)。
总结: 明朝三大才子,与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无论是文学造诣,还是对当时的影响,都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在文章、写诗、书法、画画等方面,明朝三大才子完胜。在对当时 社会 影响当面。也完胜。江南四大才子,之所以现在有偌大名气,主要还是因为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等改编影视剧的影响,对比我们微微一笑就好了,不能把戏说当正史。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江南四大才子与明朝三大才子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上的。我们之所以了解江南四大才子,主要是来自于当年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留给人一种好厉害的感觉。然而实际上,明朝三大才子才是才子界中的顶级选手。
明朝三大才子
明朝三大才子指的是解缙、杨慎及徐渭三人。
首先是解缙, 解缙以博学著称,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永乐大典》是当时最全面的百科全书,其内容除了儒家学说之典籍,还有天文地理、释藏道经、园艺、戏曲等方面,其内容包含之广是中国 历史 上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解缙之博学。抛开这些令人目眩神秘的东西,其个人文学成就还有一箩筐。于书法一道,解大才子书法为当时第一人。解大才子的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朱棣对他的评价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其次是杨慎, 说起来这位仁兄优点惨,自己状元出身,还有个当首辅的老爹,却因为大礼仪之争流放云南三十多年,最终克死异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才有了博览第一的称号。毕竟,每天呆在山旮旯里,似乎不看书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对于才子们来说,看了书干嘛?当然是写书了。这位老兄著述多到100余种,包含经学、文学、史地、诗词等。不可谓不高产。
最后就是徐渭了、 这位可是最多才多艺的一位了,文学、书画、戏曲、军事无一不精。每一项都取得了少见的成就。是我心中的明朝第一才子。在军事上,他是当时东南抗倭总督胡宗宪的首席幕僚,除徐海、捉汪直都是处于他的定计。可以说,没有他的出谋划策,就没有胡宗宪的东南抗倭成功。徐渭自称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这位大才子自认为最不用心的书画一途,却有点让人颠倒三观的意思。清代大画家郑板桥、齐白石老先生看了他的画,都自称“青藤(徐渭的号)门下走狗”。其才气可见一般。
江南四大才子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为吴中四才子,指的是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他们都是苏州人,且是好友关系。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三位以书画著称,独徐祯卿以诗歌闻名。这四位都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
来个小小的对比
第一、从头衔上来说, 虽然说从头衔来考量一个人的成就会让人觉得肤浅,但是他还是存在实际意义的。明朝三大才子是纵贯整个明朝200多年 历史 选出来的最顶级的三位才子,这是后人对于他们在文坛所取得成就的一种认可,同时他们流传于世的作品之多,影响之深远是远远超出其他人的。
相对于江南四大才子,其实他们是具有一定地域性的。四人处在同一时期,又是同一地方的人。如果说冠绝于人的话,那也只是比同时期同地域的人要强,如果与同时期其他地域才子相比,不见得有优势。
第二、从文学成就上来讲, 明朝三大才子中,解缙的代表为《永乐大典》,这部大典就其有史以来最全百科全书即可说明其成就。杨慎的《临江仙》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道出多少人的记忆。徐渭,画作开创“青藤画派”,书法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这些都只是三位才子成就中最具代表的部分,其他的也是评价非常高。
江南四大才子基本是每人主攻一门学问,且没有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从文学成就上来说相差还是非常大的。
大山结束语
对于才子而言,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在这一个方面中江南四大才子与明朝三大才子确实没有可比性,更何况三大才子中还有徐渭这么一个怪胎,他能够在文学之余在军事及戏曲领域取得成就。让人不得不感叹他们的才华。
谈一谈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包涵。
这个问题中,从字面上看是让明代三大才子组队,去比明代江南的四大才子,是团体比赛。
我认为,明代三大才子队整体实力远远高于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基本可以说,没有可比性。
其一:明代三大才子谢缙、杨慎、徐渭三位大才各有千秋,也各有极为厉害的一面。
谢缙,洪武年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公认明代“博学第一”,你说厉害不厉害。可惜下场太惨,在召狱中冻死。
杨慎,更了不起,居然中了状元,因为他爹是杨廷和,爹是朝廷首辅,儿子中状元,居然没人说他暗箱操作,因为在当时,他的才华已经是公认的了,他不中状元才奇怪。明代公认“博览第一”,后被嘉靖皇帝贬到边疆开荒。留下那首千古之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善终。
徐渭,诗、书、画、兵法都很厉害,齐白石和郑板桥都说“愿为青藤门下走狗”,也就是徐渭的走狗,可见徐渭艺术造诣之高。他曾辅佐胡宗宪平定东南倭寇之患,东南第一军师,曾经教导过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松在朝鲜把丰臣秀吉打的晕头转向,你说厉不厉害。可惜结局也不好,在困病中孤独死去。
其二,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这四位都很有才华,诗书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唐伯虎,得益于现在的影视作品,使他的名气最大,也被演义的如神一般。流传于世的作品呢,也都是十分珍贵且价值极高。但他们多混迹于民间,靠诗词书画立身,类似于今天的影视明星,很有名气,艺术贡献很大,但 社会 贡献并不是很大。
总的来说,明代三大才子都层当过政府高级官员(徐渭是吏),都有较大的 社会 贡献,都有很高的 社会 地位和 历史 地位,都是公认的才华和事迹,他们所在的高度不是江南四大才子可以相比的,差着境界呢。所以,三大才子地位之高毫无疑问,江南四大才子还是不上场比试的好,因为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没法这么作比较吧~所谓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等四人,主要成就是在书画艺术领域,他们代表明代江南的极致生活美学。至于前面三位才子,解缙和杨慎都曾是高居庙堂之上的文官领袖,若论才气,他们的才华主要是文学领域,杨慎是个奇人,光是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已经牛叉到不行了。至于徐渭,是个天才,书画双绝,也立志有为于家国,可惜在胡宗宪死后精神失常,最后变成了天才+疯子,结局凄凉。
各有千秋,侧重点不一样!
解缙主编《永乐大典》。擅长书画的人 历史 上有的很多,《永乐大典》这种级别的百科全书整个世界 历史 上也没几次,所以我觉得解缙三人高于唐伯虎四人的水平。
沙雕啊,三大才子是大明王朝几百年的才出的顶级人才,四大才子只是江南的,带有地域性,与全国性没法比。
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古人统称才子 放到今天是不同领域的专家 或者是跨行业领军人 或者是斜杠青年 哈哈哈哈 四大才子主要以书画见长 杨升庵主要是学问和文词 当然升庵说话爱夸张 为清人诟病 一方面是清人考据比较严谨 一方面还是能看出清人比明人死板 升庵是比较奔放那类人 解、徐二人 看楼上都说得好详细了
论文~解缙、杨慎、徐渭们高;论艺~四才子高,大致是这样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江南四大才子指四位明代文学家,唐伯虎,祝枝山,文征名,徐祯卿。
详细如下: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参考资料:
回答者: 月下忆云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15 12:47
--------------------------------------------------------------------------------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江南四大才子指四位明代文学家,唐伯虎,祝枝山,文征名,徐祯卿。
详细如下: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回答者: 老妖真精 - 首席运营官 十三级 1-15 12:49
--------------------------------------------------------------------------------
江南四大才子真 实 历 史 的 唐 伯 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风 趣 洒 脱 的 祝 枝 山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092;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书 画 双 绝 的 文 征 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书香门第,祖父及父亲都是文学家。但文征明幼时并不聪慧。稍长,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终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长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画风细谨,中年较粗放,晚年渐趋醇正。传世佳画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文征明还工行草书,尤擅小楷,篆、隶、正、草无所不能。所书四体千字文,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他与祝允明、王宠,同被誉为明代中或书法“三大家”。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墓在吴县陆墓文陵村。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回答者:wei_ping8 - 助理 二级 1-15 12:55
--------------------------------------------------------------------------------
唐寅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32岁中举人,曾任兴宁知县、应天府通判等官。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败之风,遂借故辞官回苏,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以泄愤世之情。
祝枝山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其书法吸取唐虞世南、元赵孟頫书法之神,扬晋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唐怀素草书之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狂草,被誉为“明朝第一”,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祝允明虽无名画,但也能画画,唯很少动笔,传世之作更少。
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祝枝山死后葬于苏州近郊横山祝氏祖坟,但沧海桑田,坟已夷平。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土,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征明,号衡山居士。四十二岁起 以征明为名,更字征仲。因他祖籍湖南衡山,人称文衡山;又他曾任翰林院待诏,京称文待诏。
文征明出身在一个地方官僚家庭,自小并不聪明,字也写得不好,但学习却很刻苦。 在学堂里,学生们常在郡学中或饮酒闲聊、啸歌相乐,或品茗对奕 、消磨时光。惟独文征明不与众人凑趣,独自在一旁读书写字。 刚到郡学时,学生们对新 来的文征明有点瞧不起。文征明平时沉默寡言, 好象有点笨拙,没有读书人那种潇洒才气, 而且还公然顶掸学官,真是又蠢又硬。但几年以后,同学们不得不
·中国家谱发布与检索中心·让你找到亲人或家谱或诸多未知内容国际搜索 查正文 查标题
·首页>>家谱总目>>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续发此主题文献〕 〔发布属于本分类新文献〕[返回栏目] 〔精华贴列表〕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第1篇/章/节/段·发布人: 游客 发布时间:2005-12-10 3:53:19 相关文献再查询〕〔[登陆][注册][返回栏目]
--------------------------------------------------------------------------------
欢迎来自:61152161153的访问者[代理IP后台自动抓取真实IP]
--------------------------------------------------------------------------------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使用说明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共收录家谱目录543条,由三部分组成:
1 《全国家谱总目》中收录的家谱目录400条。收藏者项标为“收藏地区+序号”。
2 陕西各地区县志中记录的家谱信息109条。收藏者项标为“线索+序号”。
3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收录的陕西地区家谱34条。收藏者项分别标为“综合、上海+序号”。
读者可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和查找功能,从谱籍、姓氏、谱名、出版年、收藏者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种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选中全表,单击数据→排序,此时可用浏览方式检索。如将姓氏、谱籍1、谱籍2分别设为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这时同一姓氏的家谱将排列在一起,并按地区集中。著录表项(即最末一项)为家谱著录表等相关详细资料,光标指向该列图标,指针变为十字箭头时双击,可查看有关该家谱责任者、版本、始祖、收藏者等内容。
第二种方法:单击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 →搜索方式选“按列”,单击“查找下一个”,这时将选中相关单元格,不断单击“查找下一个”,找到所需条目后,双击该条目著录表项图标,即完成一项检索。
谱籍1 谱籍2 姓氏 谱名 出版年 收藏者 著录表
陕西 米脂 常氏 [陕西米脂]米脂常氏家志四卷 1998 陕图1
陕西 横山 冯氏 [陕西横山][陕西子洲]冯家寨则•冯家渠•冯家老庄冯氏族谱(续修本) 1999 陕图2
河南 淅川 杨氏 [河南淅川]杨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1872 陕图3
河南 邓州 唐氏 [河南邓州]春风唐氏家谱一卷 1882 陕图4
四川 射洪 杨氏 [四川射洪]射洪古绳乡杨氏族谱 1901 陕图5
陕西 朝邑 杨氏 [陕西朝邑]西野杨氏壬申谱附续一卷 1891 陕图6
陕西 蒲城 李氏 [陕西蒲城]蒲城李氏先德志传彚编一卷 1932 陕图7
朱氏 [ ]四明朱氏支谱内外编二十六卷 1936 陕图8
湖南 平江 陈氏 [湖南平江]平江义门陈氏新符公家乘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8 陕图9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28 陕图10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青斋李氏宗谱五卷增编一卷 1931 陕图11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腾冲]腾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13 陕图12
广东 南海 朱氏 [广东南海]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1869 陕图13
江苏 常熟 邹氏 [江苏常熟]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 1908 陕图14
山东 济宁 公冶 [山东济宁]戊辰续修公冶族谱五卷 1932 陕图15
广东 南海 黄氏 [广东南海]南海学正黄氏家谱节本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图16
江苏 苏州 滕氏 [江苏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 1935 陕图17
浙江 奉化 蒋氏 [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 1948 陕图18
湖南 湘潭 王氏 [湖南湘潭]湘潭泉冲王氏五修族谱本原志一卷 民国间 陕图19
陕西 潼关 张氏 [陕西潼关]张氏著存堂族谱 八卷 1908 陕图20
广西 武缘 黄氏 [广西武缘]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不分卷 1934 陕图21
浙江 杭州 钱氏 [浙江杭州]钱氏家乘图像考赞不分卷 1924 陕图22
福建 福州 王氏 [福建福州]西清王氏族谱不分卷 1934 陕图2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图24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韩城解家村解氏家谱图 2000 私藏1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750 私藏2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838 私藏3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920 私藏4
山西 稷山 解氏 〔山西稷山〕解氏家谱不分卷 1980 私藏5
江苏 吴县 吴氏 〔江苏吴县〕吴氏宗谱不分卷 1871 私藏6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不分卷 1997 私藏7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张氏宗谱不分卷 1998 私藏8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698 私藏9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12 私藏10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22 私藏11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943 私藏12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私藏13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 1997 私藏14
陕西 华县 刘氏 〔陕西华县〕新辑大涨刘氏族谱十卷 民国间 西大1
陕西 汉中 李氏 〔陕西汉中〕西乡李氏家谱三卷 1889 西大2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西大3
辽宁 沈阳 曹氏 〔辽宁沈阳〕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不分卷 1990 西大4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西大5
河南 许昌 黄氏 [河南许昌]大元后裔黄氏家谱一卷 2001 铜川1
陕西 米脂 李氏 [陕西米脂]米脂太安二甲李氏宗谱一卷 1992 铜川2
河南 郾师 田氏 [河南郾师]杜篓田氏家谱不分卷 1998 铜川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铜川4
陕西 歧山 宋氏 [ 陕西岐山]岐山宋氏族谱续稿不分卷 清末民初 宝鸡1
陕西 歧山 崔氏 〔 陕西岐山〕北庄崔氏家谱不分卷 宝鸡2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883 宝鸡3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续增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4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5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四卷 2000 宝鸡6
陕西 扶风 王氏 〔 陕西扶风〕扶风王氏族谱不分卷 1990 宝鸡7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不分卷 2000 宝鸡8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存稿 2000 宝鸡9
陕西 扶风 赵氏 〔陕西扶风〕小留村赵氏家族史略不分卷 1995 宝鸡10
陕西 关中 温氏 〔 陕西〕关中温氏丛书族谱不分卷 2001 宝鸡11
陕西 千阳 罗氏 〔 陕西千阳〕罗氏家谱不分卷 1990 宝鸡12
陕西 榆林 张氏 [陕西榆林]张氏家谱 1994 榆林1
陕西 榆林 李氏 [陕西榆林]陕西省榆林城内李氏(贵庭)家谱 1998 榆林2
陕西 榆林 谢氏 [陕西榆林]谢氏家谱 1997 榆林3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家谱不分卷 1982 榆林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续编 1996 榆林5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蒲田]蒲坂关氏族谱 1998 榆林6
陕西 米脂 张氏 〔陕西米脂〕米脂开平里三甲张氏家谱 1996 榆林7
陕西 石泉 李氏 [陕西石泉]李氏家谱简续 2000 安康1
陕西 石泉 王氏 〔陕西石泉〕王氏仁顺宗谱 1998 安康2
陕西 石泉 陈氏 〔陕西石泉〕陈氏蛟龙家谱不分卷 1992 安康3
陕西 汉阴 张氏 〔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 1997 安康4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鄠县]王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1841 安康5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安康6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莆田]莆坂关氏族谱 1998 安康7
陕西 商南 刘氏 〔陕西商南〕刘氏宗谱三卷 1992 商洛1
陕西 商南 张氏 〔陕西商南〕全城章氏谱不分卷 1997 商洛2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盐城陆氏宗谱八卷 1989 省档案2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 盐渎堂陆氏宗谱一卷 1989 省档案3
王氏 [ ]王氏宗谱十八卷 1859 省档案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一卷 1982 省档案5
刘氏 [ ]刘氏世系图一卷 1957 省档案6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
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和江南四大才子比哪个更高一筹?
本文2023-10-28 15:03: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0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