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老叶的字辈排行,谁知道?
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泰兴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培德”等为其堂号,训示子孙。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
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韵深远。如叶成忠所修《叶氏宗谱》,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叶秋庭所修《叶氏家谱》,内有江苏叶姓一支字行为:“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叶姓-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诸梁公
得姓之后的叶氏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氏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氏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朝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四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
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
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氏族人多代出河南。
叶氏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叶县),直至终老。
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
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朝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分为六族。
叶诸梁:字子高,为叶县尹,称叶公,问政于孔子得近悦远来之语,年八十九而卒,墓葬于荆州南阳县城东八里楚人立庙而祀之为受姓之始祖。
夫人张氏,生子二:叶重、叶才。
是为叶氏鼻祖。
汉朝时期
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
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
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及《玉岩叶氏宗谱》中都说叶望四世传至琚,仕钱塘令(今浙江杭州),爱民如子,号之曰“叶父”,在当地百姓的一再挽留下,安家钱塘,并成为当地望族。
琚次子叶俭,字亚父,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为括苍太守,授折冲将军,宦居括苍(今浙江丽水)。
叶俭之后世居松阳卯山之右。
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说: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另据晋永嘉之乱带来的大批移民潮推测,期间叶氏族人南迁的当不在少数。
晋永嘉年间,皇室内讧,由争权演变为八王之乱,战火遍及中原。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刘渊乘机起兵反晋,其族弟刘曜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晋室遗族仓皇南逃,最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在永嘉之乱中,中原士族纷纷南奔,并有大量百姓逃难过江,先后有近百万人之多,在这次南迁浪潮中,中原叶氏族人当有不少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
叶氏族人的大举南迁在唐朝有两次,第一次在唐朝初期。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泉漳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以陈政为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参,率府兵三千六百名,战将一百二十三名入闽征讨,其中众多叶氏士卒,战后在福建各地定居繁衍,史称五十八姓入闽第二次在唐朝末期。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举兵南下,中州地区的叶氏兵众跟随二王南下,在福建转战八年,王氏兄弟在福建建立“八闽王国”,叶氏将士也在福建各地定居开族。
当时以北方为主要聚居地的叶氏当不在少数,由于资料匮乏,其具体迁徙情况已无法得知。
宋朝末期是中原叶氏南迁的又一 。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惨重破坏:“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菽粟梨枣,亦无人采刈”;“民多流亡,土多旷闲,遗黎惴惴,何求不获”。
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
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
靖康之难后,直至南宋灭亡,宋金对峙,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被迫不断向南迁徙,持续近一个半世纪,其中不乏中原叶氏族人。
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叶氏族人在上述几次大的移民过程中的迁徙情况并不是很多,一些叶氏族谱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叶氏迁徙到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如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
据《叶氏族谱》记载,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936年)叶一琅任朝奉大夫,随官迁至江西赣州府信奉县。
叶一琅之孙延庆再迁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根据族谱记载,唐宋南迁的叶氏族人中,主要来自河南,来自河南的叶氏分别迁居到了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福建仙游《古濑叶氏族谱》中说:“始祖叶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至宋,卜居光州固始,若祖有叶炎会者,随宋南渡,卜家仙游之古濑。”《佛岭叶氏谱序》中称:“吾稽叶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囱始县。”《思实公重修族谱序》中也说:“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谱序》中谓:“吾宗自光州入闽。” 江苏吴县《纪革叶氏支谱》中称:始迁祖叶寿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迁东洞庭纪革。
浙江淳安、遂安、开化《叶氏宗谱》中记载:一世祖为叶翥,先世为河南人,因官迁居歙之黄墩。
历五世曰豪,不满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凤,后名叶村。
四川成都《蓉城叶氏宗族全谱》中记载: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这些都说明,叶氏祖根在河南。
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叶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称其祖上原籍为河南光州、中州。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繁衍,到宋朝叶氏已成为大姓望族。
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说“叶氏,宋朝为著姓”,史籍《宋史》中立传的叶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宋朝叶氏人物有四十七人。
从这些名人的籍贯看,《宋史》中立传的名人全部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苏籍一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四十七名宋朝叶氏人物中,除两名籍贯不详,一名为河南人外,其余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仅两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为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见此时的叶氏已鼎盛于江南了。
明、清以来
明清时期叶氏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
见于史载的各类叶氏名人较以往大大增加。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有明清叶氏人物一百十七人,从这些名人的居住区域分布来看,明清时期叶氏族人已经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为多。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明清叶氏一百十七位名人中,在有明确籍贯的一百人中,浙江四十五人、江苏十九人、上海十六人、安徽七人、广东六人、福建六人、湖北六人、江西三人、河南和山东各一人,这说明此时叶氏发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东部沿海一带。
⑴浙江叶氏: 明清时期浙江叶氏的迁徙大都是在本省境内进行。
如:余姚的叶氏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
《余姚梅川叶氏宗谱》中说:叶梦得孙叶篑,宋理宗端平间(公元1234~1236年)自湖州迁余姚熨斗山。
《叶氏再续谱》中称:叶篑孙叶文达,元朝又从熨斗山迁邑之梅川三山,为海川始迁祖。
叶篑之孙叶文远,迁邑之东门,到十五世孙叶伯兴又迁邑之通德乡西旺隶,是为迁西旺始祖。
《叶氏续修宗谱》中记载十六世孙叶永初,由余姚叶家埭迁邑之奉山,叶永初之孙叶渊铠,由叶家埭再迁邵家渡。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松江《叶氏家谱》中称:始迁祖叶廷玉,元自杭州丰乐桥迁松江,先筑室钟贾山阳,后又迁居籽城西门内丰乐桥。
淳安叶氏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
《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南宋大臣叶义问玄孙叶椿,始自寿昌迁淳安梓桐;十三世传至叶继善,元明之际因商自梓桐崇疚再迁遂邑七侏溪西桃源,为迁遂一世祖。
金华叶氏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
《双溪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显,明初携子叶彦由松阳迁婺州金华县西之菱塘。
以业鹾(盐)为生,家益饶裕,至曾孙叶仕瑛,复由菱塘徙附廓双溪。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
《象山叶氏重修宗谱》中称:始祖叶质,先世括苍松阳人,南宋时自松阳芝田都铺迁来东阳茜畴里。
传九世至叶雅,元末再迁本邑象山大坞,是为始迁祖。
东阳龙溪叶氏是淳安县迁入的。
《龙溪叶氏重修宗谱》中记载:始祖叶恩,北宋初自睦州清溪迁义乌永宁乡。
五世孙叶桐,再迁广口叶堂。
十一世叶由幸,南宋后期复迁十三都演溪。
十九世叶良玉,明中叶又自演溪迁东阳斯孝乡鹤岩龙溪玉印塘,是为本始迁之祖。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浦阳叶氏宗谱》中称:先祖叶辞,由临海迁金华永康柳山;越五世有叶必秀、叶必香、叶必和三兄弟,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自永康再迁浦阳人峰山下,是为始迁祖。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
《镇海东管乡沈郎桥叶氏宗谱》中称:始迁祖叶茂春、叶茂二,约于明季由慈溪石步迁来镇海东管乡沈郎桥。
龙游叶氏《西山叶氏宗谱》中记载: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公元1644~1661年)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鏸北湖都山里。
但也有少数叶氏是从外省迁来的,如余姚叶氏就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人(今福建邵武)。
熙宁进士。
历任职方、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中称:叶祖洽之子叶广,因官迁浙江明州奉化县剡源乡。
叶广曾孙叶爽之,入赘余姚孝义乡虹桥周氏,遂家虹桥。
爽之玄孙叶纯,元末明初人,生四子,长幼无考,次子守义支分西宅。
三子守礼亦生四子,长子曰礼一,其后居邑之东门;次子祥一,居田屋;三子齐山,居西虹桥;四子曰亨四,居东虹桥。
浙江的叶氏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氏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圻里叶氏宗谱》中说,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十数世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子良子槟,复由扬州再迁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叶氏宗祠 ⑵福建叶氏: 唐宋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叶氏族人,不断向周围迁徙繁衍,仙游古濑叶氏徙居南安、德化境内,《社坛叶氏族谱》中称: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南唐中兴元年自仙游古濑徙居南安高田,传至叶碧崖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定居南安诗山社坛。
《国宝叶氏族谱》中记载:宋末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仙游叶氏誓不降元,挈眷遁迹德邑,结庐国宝,迨明朝建立,叶氏子孙始设籍德化。
同安叶氏继续向外迁徙,元末迁到了晋江。
《东石世美叶氏家谱》中说:开基始祖叶以寅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从同安县分居东石西尾。
⑶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中记载,叶大经为叶诸梁八十五世孙,字伯常,号封川,汴梁人(今河南开封),宋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进士,历官二十余载,宋咸淳间升闽制置使。
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大举南下,战乱不已,辞去了官职,在梅州曾井(今广东梅城西区)住了下来,遂为梅州叶氏一世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梅州叶氏便迅速地发展开来,成为当地大族,子孙繁盛,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梅州叶氏源流世系说》称闽粤交界的清流、龙川、博罗、河源、长乐、归善,兴宁、龙川、平海、平远、镇平、永安等地,以及江西的瑞金、雩都、会昌、兴国,湖北、四川、浙江、湖广等处的叶氏子孙,皆“其一脉贯通之所发也”。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后裔。
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氏之始祖。
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广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等地。
⑷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
无锡《圻里叶氏宗谱》中称:始祖叶参,世居乌程,仕宋为兵部郎中。
子叶清臣,生二子,长子叶均徙苏州,次子叶坦迁常州广化门下塘。
叶坦越五传而至叶盛,叶盛长子叶朝极居云泽之滨,次子叶朝楹之子叶旭彩退隐阳湖虞桥。
叶旭彩子叶志仁号春山,由虞桥再徙邑之新塘乡庄巷里。
叶志仁三子:长子叶道,徙宜兴;仲子叶通,仍居新塘;季子叶达,徙无锡梁溪。
叶通亦三子:长子叶德成,号谦山,其子叶芬徙黄公山;次子叶德英,号仁山,其子叶蓁迁丁堰镇;三子叶德华,号学山,孙叶云。
七世孙叶敷春,明朝由新塘先后迁无锡青城乡圻里。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
镇江《润东严庄叶氏重修族谱》中称其始祖为叶梦得。
十数传至叶子良,明季由徽州迁扬州。
叶子良子叶槟,又由扬州迁至润州城东之西严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
《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中说,明初,有名叶礼者,宋高宗相颐9世孙,先居武进北孝西乡夏墅,旋又迁安东乡辉龙地村。
其五世叶祥,自辉龙村再迁江阴东叶家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中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季子叶纲芳,清雍正间(公元1723~1735年)迁宜春县北冷水江婆塘。
⑸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
《(青浦)叶氏家谱》中说,始迁祖佚名,字华南,或云为宋石林先生叶梦得二十二世孙,明崇祯时期(公元1628~1644年)自吴江县迁至青浦县蒸里芟稼村。
⑹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
有一支湖南叶氏,据《叶氏四修族谱》中记载,是南宋人大经开派,大经晚年居广东梅州程乡县,八传到叶德茂、叶德成、叶文保、叶德真,分别为四大派。
叶德茂子叶仲华、叶仲彰,叶德成子叶仲显、叶仲盛,叶文保子叶仲仁、叶仲义、叶仲礼,叶德真子叶仲胜、叶仲腾、叶仲明,共成十大房。
十房后裔或居长沙、或居宁乡、或居善化、或居益阳。
浏阳叶氏有的是从江西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中说,其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生三子,长子叶继芳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徙浏阳东乡君家湾…… 平江叶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鱼)迁入的。
《平江玉山族谱》中说:始迁祖叶永寿,明洪武二十五年由蒲圻迁平江燕额岭下。
宁乡、湘潭、浏阳叶氏多是由长沙迁入的。
《楚南叶氏族谱》中称其一世祖叶淋泗,宋元之际人,世居长沙,传至七世,有孙四人:叶斌、叶赋、叶缃、叶诖。
叶斌后无考,余三人分别开派宁乡、湘潭和浏阳。
⑺安徽叶氏: 太平(今安徽当涂)、歙县叶氏为叶梦得后裔。
太平《叶氏宗谱》中说,始迁祖行名叶俭十,叶梦得五世孙,元末避兵乱自歙县蓝田迁太邑麻溪,后代转徙中潭、湘津。
桐城叶氏是自婺源(今江西婺源)辗转迁入的,《南阳叶氏宗谱》中称其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世叶贵,经商于金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黟县叶氏迁自祁门(今属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中称其始迁祖为叶伯禧,元末自祁门县石马山迁黟县南屏山五都村。
⑻江西叶氏: 据《玉山叶氏合修房谱》说:始祖叶乾源,宋朝人,世居江西南丰县花心巷。
十五世孙叶文海始由花心巷迁本邑八都下源里,二十五世孙叶正未,清初由下源再迁玉山县徐村;稍后,乾源后裔嘉禾支二十六世孙叶毓标,亦移家玉山,世居东源。
萍乡叶氏是从湖南醴陵迁入的,《萍乡南门叶氏族谱》中说,始迁祖叶萱义,南宋时自醴陵仙石上库迁萍乡南门。
另有一支萍乡叶氏是明末从外地避乱迁入的。
萍乡《叶氏族谱》说,一世祖叶辉儒,明末避乱挈眷来萍乡。
⑼四川叶氏: 清初四川人烟稀少,为此康雍时期特别颁布招垦条例,实行种种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两湖及闽粤等大批农民入川开垦。
“迁居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都是整个家庭,或者与至亲密戚结伴而行。
叶氏族人在此时也有迁居四川的,民国《叶氏宗谱全谱》中说,广东叶荣山携妻并七子二媳一女共十二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年迁居四川。
民国《叶氏族谱一梅州宗谱》中载龙川县叶氏二十五~二十九世有二十九个分支叶氏入川。
广东迁居四川的叶氏中还有叶大经后裔,迁到了成都。
《蓉城叶氏宗族全谱》说,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叶大经者,南宋末官闽,时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乡县。
自叶大经后又传二十七世叫叶必琅的,清康熙间由粤入蜀,落业成都仁里乡。
湖北蒲圻叶氏迁到了蓬溪县,《蓬溪西乡叶氏续修宗谱》中载:始迁祖叶增璧,先世湖北蒲圻县人,清乾隆间,由蒲圻入蜀,卜居蓬溪县河西李家沟。
⑽海南叶氏: 叶氏入琼始祖叶懋,原籍广东南海,明嘉靖间任文昌训导,后落籍文昌。
叶氏宗祠 ⑾台湾叶氏: 叶氏族人最早何时移居台湾,已无从确知,据现有资料显示,台湾见于史载的叶氏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22~1722年。
据《台湾通志稿·人物篇》中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2年),台湾黄教作乱,福建海澄人叶恒章被害,其子子文来台护柩归葬,旋即入台居郡(今台 南),自此以后不断有叶氏族人来台定居。
据《台湾府志》、《凤山县志》中记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广东人叶运城平定朱乱有功,居下淡水。
据《大日本地名辞典台湾篇》载,清康熙六十一年,叶某打猫东堡叶仔内庄;清乾隆初年(公元1736年),叶五常,入垦嘉义西堡永虞厝、过沟庄;清乾隆初年,广东人叶古入垦港东中里涵仔口庄、南埔一带;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叶某与邱姓人一道入垦沙连堡内茅埔庄;清道光八年,广东人叶云,入垦东势角中科庄(今台 中东势镇)。
据《台北县志稿开辟志》中记载,清乾隆末年,叶坤入垦今台北县汐止镇东山里作坡内;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福建同安人叶天佑入垦台北县八里乡古庄村山猪窟,同年叶聘入垦台北县三峡镇硕石里鱼寮子;嘉庆末年叶薯臼、叶委与张体合垦今台北县石碇乡格头村。
据《屏东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嘉庆八年,叶玉生、叶孟荣与屏东县内埔村人同建天后宫。
据《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中记载,清嘉庆九年,广东人叶振旺居今东势镇,与庄民同立东势角圳谕示碑。
据《嘉义县古碑文集》中记载,清道光十六年,叶队与邑人捐修嘉义城。
移居台湾的叶氏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福建同安县。
清康熙末年,叶仲勤入垦今彰化市,叶雄入垦今台北市;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5年),叶猛入垦今苗栗竹南;乾隆末年,叶再入今台北市土林区,叶天祈、叶志入垦今台北市;嘉庆年间,叶继茂入垦今台北市,叶通殿入垦今台北,叶乌治入垦今台北板桥,叶英入垦今彰化和美;道光年间,叶士拱、叶松麟入垦今台北市中山区,叶邦入垦今高雄阿莲。
晋江县人叶求,乾隆末年,入垦今高雄楠梓。
安溪县人叶砂,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市。
平和县叶田人乾隆末年,入垦今桃园市,叶海入垦今南投竹山,后裔移垦鱼池。
海澄县人叶思,道光年间,入垦今竹南。
广东陆丰县。
清康熙末年,叶奕明先迁澎湖,后移垦桃园平镇;清雍正年间,叶天意入垦今云林斗六;清乾隆末年,叶必达入垦今新竹竹东,叶仁吉入垦今苗栗南势,叶笃秀入垦今屏东内埔;清嘉庆年间,叶仁奏、叶仁卿入垦今桃园平镇,叶宏波入垦今苗栗;清道光年间,叶壬风入垦今新竹芎林,叶兆庆先迁新竹北埔,后裔移垦今苗栗南庄。
梅县人叶文兴于清乾隆初年入垦台中丰原;叶天开与清嘉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长乐县人叶日寿、叶发寿兄弟在清嘉庆年间入垦今台中大甲。
明末清初之际渡海入台的叶氏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
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氏为台湾的二十大姓之一,约有三十余万人,子孙遍及海岛。
1953~1954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八十二万八千八百零四户居民中,有叶氏一万九百十三户,占全部户数的132%,居全省七百三十七个姓氏的第二十位。
叶氏宗祠
浙江叶氏一支字辈:“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
浙江衢州定阳叶氏字辈:
乾元支派:“阳春布德泽万象尽皆新祥瑞均文汝时景永伯应凤自兆祯毓芳秀承绍先忠良傅奕工天必赐其昌”;
泰元支派:“泰阳咸受启君贤际会新时乐书田德孟以本尚文胜茂积良有余庆绍先奇芳原光万世惟天禄赐齐”;
新编字派:“仁义傅家政谦恭耀祖声荣华时应懋守正福长春”。
湖北丹江口叶氏字辈:“中永胜兴单正春方维其启大光先世文明应发祥良材绵国祚伟烈焕朝纲率祖谋猷远承宗德泽长连科登甲第历代播书香福自前人造万年卜吉昌”。
湖北叶氏一支字辈:
原派:“文明兆瑞继世永昌”;
续派:“天星顺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发传定章”。
湖北恩施叶氏字辈:“正大光明远文章道德长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仪龙仁生显国兴振家邦广信招宏达思戌启元昌”。
湖北武汉叶氏字辈:“一本周宗德泽恒芳自天之佑万世维昌聪敏英杰与祖争光经伦治国礼义兴邦继文绍武辉映南阳”。
湖北罗田叶氏字辈:“茂锡端良启承崇式绪绍”。
湖北安陆叶氏字辈:“一家显达 万代荣华”。
重庆江津叶氏字辈:“亦昌文宗似思贤源本良祖德恩洪志富贵庆春长”。
重庆泸县叶氏字辈:
原派:“荣海添本永孟廷文明世之启尚“;
续派:“宗清凝祚兴修谱万年显光绪雨后颜”。
重庆大足、铜梁,四川隆昌、雅安叶氏通谱字辈:“维廷芳文大清忠美德伦全奕世同永振家声名上达熙朝锡爵普尊崇”。
浙江永嘉叶氏字辈:“宏仲祖始伯孙汝名士承光尚道良立国明天启定元同萃嘉祥会计升懋德丕显荣贤哲可昌学修来晓鹏伟康胜建宁逢锦浩永强丰正欣恒博旭俊盛”。
福建南安叶氏字辈:
原派:“显克文子于君卿甫叔懋孝悌式光乃祖燕贻孙谋永昭迪古”;
续派:“相国训典奕世弥遵忠炳日月德垂后昆金玉华胄阀阅明伦凤毛济美福禄长存商诸苗裔宜绍前勋”。
福建光泽叶氏字辈:“懋绩发南阳,柏前惠泽长。鸿猷臻泰运,伟烈辅乾纲。孝友家庭诵,诗书奕世香。绵延怀祖德,乐善有余庆。”
安徽肥东叶氏字辈:“昌宗耀祖德和顺道清龙”。
安徽颍上杨湖镇叶氏字辈:九国万全方,传中世德昌
广东丰顺叶氏字辈:“宏运振兴雍恭和顺”。
江苏叶氏一支字辈:“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四川成都叶氏字辈:“仰湖逢春文奎陛藻树东庆桪启祜”。
叶氏一支字辈:“向自奇祥会文明启世昌立朝崇国志代发一然长培本登伦已道德永安康”。
山东聊城叶氏字辈:“初登时子长肇士永锡昌允嗣传万世绥禄有余香
四川达州叶氏字辈:“世代光辉远,富贵发万家”
湖北武汉流芳叶家村家辈:尚国文章盛,方家玉树年。
安徽肥西叶氏字辈:家来守道良礼义增传世
安徽无为县叶氏字辈:日月有宗道、人文万世荣、显明承祖德、光耀继前英。
湖北某支叶氏字辈:文明兆瑞,继世永昌。续字辈:天星顺正,朝庭安邦,光宗耀祖,发传定章。
湖北恩施叶氏字辈:正大光明远,文章道德长,本端忠永茂,自立世炎方,仪龙仁生显,国兴振家邦,广信招宏达,思戌启元昌。
湖北武汉叶氏字辈:一本周宗,德泽恒芳,自天之佑,万世维昌,聪敏英杰,与祖争光,经伦治国,礼义兴邦,继文绍武,辉映南阳。
这两个姓氏在古时候是一家人。
沈姓起源:楚穆王时楚国灭了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封孙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子公子贞于沈鹿,今湖北钟祥东大洪山之麓。两地的后代均以沈为氏,芈姓沈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叶姓:楚昭王芈轸(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军与吴国军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史称叶公。
叶公曾大力平定白云胜叛乱以助楚惠王复位,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阳(今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一带),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
叶氏族谱:
叶氏族谱从梅州《叶氏宗谱·源流》载该族53世祖望,蔡邕曾为之作序,应该汉代就开始编撰家谱。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社会、婚姻等方面注重出身门第,强调血缘关系的尊卑,修谱之风兴起。
不但官方专设谱局编修各姓族谱,而且民间也广修家谱,此时的叶氏家谱当不在少数宋元明清各代,私修家谱风行,民间撰修有大量家谱。
但保存下来的族谱多为清以后的,《中国家谱目录》收录现存全国各地图书、档案部门的一百八十种叶氏家谱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收录的九十二种叶氏族谱中,清朝以前编修的仅有八部,其余均为清朝和民国时期所编修。
◆叶姓排行
目前,叶姓在中华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姓氏源流
叶(Yè 叶)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颛顼后裔叶公之后,以封邑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又称叶公,叶公即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原名沈诸梁,字子高,系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县尹通称为“公”,故称“叶公”。叶公在叶邑兴修水利,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乱,身兼要职而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并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邑为氏,叶邑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祖。
2、出自叶调国。叶调为古国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者苏门答腊岛,东汉永建六年曾经遣使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叶调国来中国的移民多以叶为姓,传名竹帛。
3、出自中国古姓。中国古姓中的“叶阳氏”、“叶大夫氏”今天已经见不到。按照两字姓、三字姓转为单字姓的规律,叶阳氏、叶大夫氏后来也改为叶氏。
4、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叶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
② 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叶子高。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于是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迁徙分布
1、叶公去世后,经历战国时代,秦国灭楚之际,其后裔为避免灭族之祸,其中一支或者数支改沈为叶,尊沈诸梁为始祖,辗转迁居于河北河间、陕西雍州、江苏下邳。这就是叶县虽然是叶姓的祖地,而叶姓族人并不多,河南一带的叶姓,多为后来南迁重返故乡留下来的原因。
2、西晋末年,由于各少数民族问鼎中原,流徙到陕西、河北的叶姓后裔一部分向南迁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时形成了以“南阳叶氏”为代表的望族概念。
3、唐宋时期是叶姓迁徙最频繁时期,这次因支系较多,迁徙往返不定,有避唐末之乱的,有在宋朝为官随宋室南渡的,其中从河南叶县迁居固始、光山的一支对叶姓以后的流徙有很大的影响。宋末迁往福建的叶昂、叶洙、叶霆成为安柄、佛岭、莲溪叶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叶姓,此时也大量迁居浙江括州、宁波一带。唐宋时期,也是叶姓名人辈出的时期,叶姓成为江南的著姓。
4、明清之际,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沿海一带的有志之士,纷纷到海外发展,其中就有叶姓名流。明朝过海去台湾的人为数不少,到清代去台湾的开创基业的更多。可以说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的叶姓客家人,没有那个分支不 出海发展,现居港、澳、台各地的叶氏都是其后裔。叶姓在台湾人口有20余万,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
5、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台的叶氏后裔开始发展到南洋诸国,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美、加、澳、日等国也出现了叶姓的贤达与精英。旅居马来西亚的叶亚来,其后裔在马来群岛成为大族。
目前,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叶姓在当今中华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历史名人
叶 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
叶 燮: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长于诗论,著有《原诗》等书。
叶 紫: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作品有《丰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参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身亡。
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等书。
叶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代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光宗时出任宰相,为官忠勤耿直,著有《说类》一书。叶宪祖: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戏曲家。作品有七种传奇,二十四种杂剧。
叶子奇: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学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叶绍袁: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文学家,著作有《叶天廖四种》等。
叶芸来: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在据守安庆与湘军奋战中,不幸城失人亡。
叶恭绰: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初任湖北农业学堂及方言学堂教习。曾拥护袁世凯称帝,后在国民党中任职,著有《遐庵江稿》、交通救国论》等书。
叶楚伧:今江苏吴县人,早年入同盟会,参与创办《国民日报》,后成为国民党要员,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等职。
叶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出版社兼总编辑等职。
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早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领导广州起义。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郡望堂号
1、郡望
2、堂号
南阳堂:叶姓得姓于叶邑,而叶邑古属南阳郡,叶姓为南阳望族,故以南阳为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军节度使。
此外,叶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睦堂”、“点易堂”、“续古堂”、“继美堂”、“百忍堂”、“天叙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济美堂”、“崇本堂”、“双留堂”、“国望堂”、“序秩堂”等。
◆宗族特点
1、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颛顼为其传说祖先。
2、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为其堂号,训示子孙。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
3、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韵深远。如叶成忠所修《叶氏宗谱》,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叶秋庭所修《叶氏家谱》,内有江苏叶姓一支字行为:“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叶姓宗祠通用对联
〖叶姓宗祠门楣题辞〗
楚君遗风
“楚君遗风”源自受姓始祖诸梁公,字子高,官至楚令君(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屡建殊勋,名闻列国,楚惠王赞其“大有功于楚”、“楚尹遗风”即颂其伟绩风范。
〖叶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书成海录;
赋就云官。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崇安人叶廷珪,字嗣宗,政和年间进士,官德兴知县、太常寺丞,后因与秦桧不和,以左朝议大夫任泉州知州。喜爱读书,到处借阅异书,选择那些能用的内容抄录下来,命名为《海录碎事》。下联典指宋代长洲人叶清臣,字道卿,好学而善作文,天圣年间入试时,作《云瑞纪官赋》,名列第二。历官两浙转运副使、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
水心司业;
法善追魂。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学派的代表。淳熙年间进士,历官太学正、司业、博士、宝文阁待制、吏部侍郎。晚年闭门著述,自成一家,在哲学、史学、文学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著作有《水心文集》等。下联典指唐代括苍人叶法善,字道元,世代为道士,高宗时被召入京,又历中宗朝,睿宗时拜鸿胪卿,封越国公。他曾求刺史李邕为其祖父作碑文,文成又求书写,李邕不答应。相传一天夜里,李邕在梦中又见他求书,便高高兴兴地为他写好,人称“追魂碑”。
二孤得偶;
双溺全忠。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叶杲卿于桂州执法,武化令夫妇俱死,遗二女,叶杲卿怜其孤,娶为二子妇。下联典指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入京,兵部主事叶汝璜与妻王氏赴水同死。
石榴应兆;
累叶传芳。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叶祖洽熙宁初与同郡上官均分别中第一、二名进士,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下联典指北宋·叶致远为直学士,王安石赠诗中有“冠盖传累叶”之句。
清平似水;
介节如山。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叶直,字古愚,浙江石门人,为官清而平,善画山水。叶祖洽,字敦礼北宋邵武人,熙宁年间状元,历官校书郎、礼部郎中、左司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传他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两个果,人们都以为是祥兆。发榜时,果然叶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下联典指南宋·叶顒,字子昂,仙游人,绍兴年间进士,历任知州、尚书郎、右司谏、吏部侍郎、尚书,官至参知政事(宰相)。他为人清介,磊落直率,为官清廉,生活俭朴。
南阳望族;
东粤名家。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粤东地区(潮汕、梅州地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介绍)
〖叶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冠裳累叶第;
科甲榴花香。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上联典指北宋·叶涛,字致远,宋代处州龙泉人,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登进士乙科,后以龙图阁侍制提举崇禧观,任直学士时王荆公赠诗中有“盖传累叶”之句。下联典指北宋·叶祖洽,邵武人,熙宁初年公元1068-1077年登进士,时郡庠(学府)一石榴树未到时令,先结二实,人谓吉祥。榜发祖洽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应“郡庠石榴,先结二实”之兆。
东鲁家风远;
南阳世泽长。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氏宗祠“南阳堂”堂联。
月光生碧海;
素色满瑶池。
——唐·叶季良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诗人叶季良《赋得月照冰池》诗联句。
事为名教用;
理以精神通。
——清·叶东卿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金石家叶东卿书赠联。
〖叶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建阳状元府第;
水心博士人家。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状元叶齐,字思可,建阳人。下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1150-1223),字正刚,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官至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倾向,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学者称水心先生。
〖叶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家藏万卷云樵录;
绵绮四时畅春园。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校勘家叶云樵。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叶洮,有《畅春园》等传世。
水心文集中原论;
金石小笺半茧园。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著有《水心文集》。下联典指清代诗人叶奕苞,隐居不仕,建“半茧园”,著有《金石小笺》等。
石林派衍家声远;
武水澜回气象新。
——佚名撰安徽省黟县南屏村叶氏宗祠联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毛泽东赠叶剑英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叶恭绰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叶恭绰自题联。
万户人烟团曙色;
千林鸟鹊变春声。
——叶仲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仲英撰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舞随柳絮诗吟雪;
弹到梅花月满琴。
——叶仲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仲英书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花新诗手自题。
——明·叶方蔼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明末进士叶方蔼书赠联。
老夫喜作黄昏颂;
满目青山夕照明。
——叶剑英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叶剑英《八十书怀》诗句联。
观钓颇逾垂钓趣;
种花何问看花谁。
——叶撰叶圣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自题联。
〖叶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婺邑肇家声,芹香桂馥;
潜山绵世泽,水远山高。
——叶剑波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庐江县玉皇庙叶氏宗祠联。联中“婺邑”,即指婺源、潜川,均为地名。“芹香桂馥”,比喻多才学之士与科举得中者。
介节如山,显冠裳于累叶;
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
生死无二志,足征赤胆忠心。
——佚名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叶适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咸淳中参知政事叶梦鼎的事典。
乐叙先人之业绩,山水齐颂;
群伦后代庆兴隆,天地和鸣。
——佚名撰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旧称石林村)叶氏宗祠联
支派启五房,丕显丕象共仰,光前裕后;
大宗开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辅国兴家。
——江绶珊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肇庆地区叶氏宗祠联。联语写出了这一支叶氏的发展、繁衍过程。
受姓始南阳,溯瓜瓞之绵长,继往开来,屈指二千余载;
宦游违北皖,望松楸而怅惘,封丘表墓,关怀四十三年。
——叶法撰叶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安庆地区叶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叶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历史。下联典指本支叶氏的情况及作者的感想。
◆附录一:
明朝宰相叶向高与陈达公交谊颇厚。陈达公是闽县大乡人,曾任山西巡抚和雁门三关拐督等职。有一回,叶向高回老家福清省亲,途中顺便去拜访已告老还乡的陈达公。陈达公见好友来,忙备酒款待。席间,陈达公以招待不周,语带歉意地说了句: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略为沉思,应了句:
客官寓宦宅,富室宽容。
遂成一奇对。宠宰相,指叶向高。此对联共用18个宝盖头部首的字,令人称奇。而且含意贴切,对仗工整,殊为—不易。后人曾将这副奇联刻在大义祠堂内。
另有一版本说,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附录二: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源于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
《新序·杂事》里记载道:“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春秋战国时,有个叫沈诸梁的人,字子高。因为楚王把叶地封给了他的父亲,后来他继承了父亲的封地,所以人们称他叶公子高。他非常喜欢龙。天上的龙神听说叶公如此喜欢它,就打算前去拜访叶公。有一天,乌云满天,不一会儿,雷声大作,原来是龙神从天而降,前来拜访叶公。当它的头刚凑近叶公住房的窗子时,尾巴已经甩到了正厅。叶公见了真龙后,吓得面色如土,拔腿就跑。由此可见,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来比喻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有时也指名义上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非的如此。
〖死后佳〗
南宋名臣叶衡,为汤邦彦所谮罢相谪居彬州。一天,叶衡染病在家,亲朋旧友都来看望。叶衡问众人道:“我恐怕活不长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一位书生说:“死后很舒服。”叶衡惊奇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死后很舒服?”
书生说:“假若死后不佳,死亡的人们就全都逃回来了。然而自古至今,死去的人还从来没有返回的呢。因此,我知其死后
很舒服。”
满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叶圣陶与酒〗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的60大寿,叶圣陶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相关网站
·百度贴吧·叶吧:
·叶姓QQ群:285226637、19392185
·更多内容请参见:
·中国家谱发布与检索中心·让你找到亲人或家谱或诸多未知内容国际搜索 查正文 查标题
·首页>>家谱总目>>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续发此主题文献〕 〔发布属于本分类新文献〕[返回栏目] 〔精华贴列表〕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第1篇/章/节/段·发布人: 游客 发布时间:2005-12-10 3:53:19 相关文献再查询〕〔[登陆][注册][返回栏目]
--------------------------------------------------------------------------------
欢迎来自:61152161153的访问者[代理IP后台自动抓取真实IP]
--------------------------------------------------------------------------------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使用说明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共收录家谱目录543条,由三部分组成:
1 《全国家谱总目》中收录的家谱目录400条。收藏者项标为“收藏地区+序号”。
2 陕西各地区县志中记录的家谱信息109条。收藏者项标为“线索+序号”。
3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收录的陕西地区家谱34条。收藏者项分别标为“综合、上海+序号”。
读者可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和查找功能,从谱籍、姓氏、谱名、出版年、收藏者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种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选中全表,单击数据→排序,此时可用浏览方式检索。如将姓氏、谱籍1、谱籍2分别设为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这时同一姓氏的家谱将排列在一起,并按地区集中。著录表项(即最末一项)为家谱著录表等相关详细资料,光标指向该列图标,指针变为十字箭头时双击,可查看有关该家谱责任者、版本、始祖、收藏者等内容。
第二种方法:单击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 →搜索方式选“按列”,单击“查找下一个”,这时将选中相关单元格,不断单击“查找下一个”,找到所需条目后,双击该条目著录表项图标,即完成一项检索。
谱籍1 谱籍2 姓氏 谱名 出版年 收藏者 著录表
陕西 米脂 常氏 [陕西米脂]米脂常氏家志四卷 1998 陕图1
陕西 横山 冯氏 [陕西横山][陕西子洲]冯家寨则•冯家渠•冯家老庄冯氏族谱(续修本) 1999 陕图2
河南 淅川 杨氏 [河南淅川]杨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1872 陕图3
河南 邓州 唐氏 [河南邓州]春风唐氏家谱一卷 1882 陕图4
四川 射洪 杨氏 [四川射洪]射洪古绳乡杨氏族谱 1901 陕图5
陕西 朝邑 杨氏 [陕西朝邑]西野杨氏壬申谱附续一卷 1891 陕图6
陕西 蒲城 李氏 [陕西蒲城]蒲城李氏先德志传彚编一卷 1932 陕图7
朱氏 [ ]四明朱氏支谱内外编二十六卷 1936 陕图8
湖南 平江 陈氏 [湖南平江]平江义门陈氏新符公家乘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8 陕图9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28 陕图10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青斋李氏宗谱五卷增编一卷 1931 陕图11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腾冲]腾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13 陕图12
广东 南海 朱氏 [广东南海]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1869 陕图13
江苏 常熟 邹氏 [江苏常熟]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 1908 陕图14
山东 济宁 公冶 [山东济宁]戊辰续修公冶族谱五卷 1932 陕图15
广东 南海 黄氏 [广东南海]南海学正黄氏家谱节本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图16
江苏 苏州 滕氏 [江苏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 1935 陕图17
浙江 奉化 蒋氏 [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 1948 陕图18
湖南 湘潭 王氏 [湖南湘潭]湘潭泉冲王氏五修族谱本原志一卷 民国间 陕图19
陕西 潼关 张氏 [陕西潼关]张氏著存堂族谱 八卷 1908 陕图20
广西 武缘 黄氏 [广西武缘]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不分卷 1934 陕图21
浙江 杭州 钱氏 [浙江杭州]钱氏家乘图像考赞不分卷 1924 陕图22
福建 福州 王氏 [福建福州]西清王氏族谱不分卷 1934 陕图2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图24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韩城解家村解氏家谱图 2000 私藏1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750 私藏2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838 私藏3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920 私藏4
山西 稷山 解氏 〔山西稷山〕解氏家谱不分卷 1980 私藏5
江苏 吴县 吴氏 〔江苏吴县〕吴氏宗谱不分卷 1871 私藏6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不分卷 1997 私藏7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张氏宗谱不分卷 1998 私藏8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698 私藏9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12 私藏10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22 私藏11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943 私藏12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私藏13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 1997 私藏14
陕西 华县 刘氏 〔陕西华县〕新辑大涨刘氏族谱十卷 民国间 西大1
陕西 汉中 李氏 〔陕西汉中〕西乡李氏家谱三卷 1889 西大2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西大3
辽宁 沈阳 曹氏 〔辽宁沈阳〕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不分卷 1990 西大4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西大5
河南 许昌 黄氏 [河南许昌]大元后裔黄氏家谱一卷 2001 铜川1
陕西 米脂 李氏 [陕西米脂]米脂太安二甲李氏宗谱一卷 1992 铜川2
河南 郾师 田氏 [河南郾师]杜篓田氏家谱不分卷 1998 铜川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铜川4
陕西 歧山 宋氏 [ 陕西岐山]岐山宋氏族谱续稿不分卷 清末民初 宝鸡1
陕西 歧山 崔氏 〔 陕西岐山〕北庄崔氏家谱不分卷 宝鸡2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883 宝鸡3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续增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4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5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四卷 2000 宝鸡6
陕西 扶风 王氏 〔 陕西扶风〕扶风王氏族谱不分卷 1990 宝鸡7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不分卷 2000 宝鸡8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存稿 2000 宝鸡9
陕西 扶风 赵氏 〔陕西扶风〕小留村赵氏家族史略不分卷 1995 宝鸡10
陕西 关中 温氏 〔 陕西〕关中温氏丛书族谱不分卷 2001 宝鸡11
陕西 千阳 罗氏 〔 陕西千阳〕罗氏家谱不分卷 1990 宝鸡12
陕西 榆林 张氏 [陕西榆林]张氏家谱 1994 榆林1
陕西 榆林 李氏 [陕西榆林]陕西省榆林城内李氏(贵庭)家谱 1998 榆林2
陕西 榆林 谢氏 [陕西榆林]谢氏家谱 1997 榆林3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家谱不分卷 1982 榆林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续编 1996 榆林5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蒲田]蒲坂关氏族谱 1998 榆林6
陕西 米脂 张氏 〔陕西米脂〕米脂开平里三甲张氏家谱 1996 榆林7
陕西 石泉 李氏 [陕西石泉]李氏家谱简续 2000 安康1
陕西 石泉 王氏 〔陕西石泉〕王氏仁顺宗谱 1998 安康2
陕西 石泉 陈氏 〔陕西石泉〕陈氏蛟龙家谱不分卷 1992 安康3
陕西 汉阴 张氏 〔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 1997 安康4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鄠县]王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1841 安康5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安康6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莆田]莆坂关氏族谱 1998 安康7
陕西 商南 刘氏 〔陕西商南〕刘氏宗谱三卷 1992 商洛1
陕西 商南 张氏 〔陕西商南〕全城章氏谱不分卷 1997 商洛2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盐城陆氏宗谱八卷 1989 省档案2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 盐渎堂陆氏宗谱一卷 1989 省档案3
王氏 [ ]王氏宗谱十八卷 1859 省档案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一卷 1982 省档案5
刘氏 [ ]刘氏世系图一卷 1957 省档案6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泰兴老叶的字辈排行,谁知道?
本文2023-10-28 14:31: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6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