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民居的明清复兴
柳氏家族东迁以来,先是居住在翼城县南关,那里至今有柳家园,保存着“河东旧家”的门匾,后又定居在沁水县西文兴村。“西文兴”意为:柳氏从西而来,子孙以文兴为业。 :据柳氏后裔柳春芳墓志铭所载:“始祖琛,是由翼城县迁沁历之西文兴村”,而柳琛是西文兴柳氏明初始祖,唐末至明历经宋、元两朝,却无柳氏一人,是因河东柳氏唐末选址徙居沁历建造文兴村,因交通不便或还有其他原因暂居翼城南关一带,直至明永乐年间柳琛发迹,才实现了徙居沁历建造文兴村的遗训。 :百世书香门第,千年兴旺氏族。柳家沉寂了500多年之后,到了明代又重新复兴起来,子孙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重新步入官场,使人们对河东柳氏再次刮目相看。
明永乐四年,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治文赐同进士出生,为光宗耀祖,大兴土木,建宅于西文兴村。始修祠堂,继修文庙、关帝庙等。西文兴柳氏第三代族人柳(马录),沁水廪膳生,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中庚子科进士,授正四品官承德郎;第五代族人柳大武,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入国子监,嘉靖十一年中壬辰科武状元;柳大夏,明嘉靖十年赐进士出身,进京任医学训科;第六代族人柳遇春,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中丙午科进士,任山东宁海知州,补陕西同州知州。正是由于柳遇春和他的祖父柳(马录)的功德,所以在嘉靖二十三年和嘉靖二十九年由当时的沁水知县程南、县丞杨言,随同钦差提督杨守仪、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齐宗道等亲赴西文兴村为他们祖孙二人各立一座“丹桂传芳”和“青云接武”的石牌坊。柳家再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门庭森严的一进十三院府邸。这次修建历经二十多年。直到明隆庆四年才基本完成。吏部尚书王国光亲笔为柳府提写了“屏障插文峰百世书香飞骥足,楼台围带水九天水暖出龙头”楹联,至今仍保存完好。
由青年作家柳育龙所著《历代柳氏家训集释》一书即将完稿,预计年底前出版。全书分家训、家风故事、家训研究、附录四大部分。系统梳理了自唐至今以来的家训,每篇家训后均附以作者简介、鉴赏解说、考释。各位宗亲如有合适素材请尽快联系作者,以便收录。微信hanxingzhuori。
作者简介
柳玭,唐末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家世代高官,门第显赫,又以严格教育子弟出名,被后人誉之为“柳氏家法”。柳玭由书判、拔萃转左补阙。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以吏部侍郎预修国史,任御史大夫。唐昭宗时曾拟升任宰相,因宦官中伤而作罢。坐事贬泸州刺史卒。柳玭保持了祖辈、父辈的传统家风。他在教子家训中特别强调作为几代名臣的后代,稍有不慎,易为他人所诟病,有坠家声,因而必须慎之又慎。这也正是柳家世代高官却未使子孙流于贪鄙骄奢的重要原因。
原文
夫门地高者[1],可畏而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2],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3],人未必信;纤瑕微累[4],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5],修己不得不恳[6],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无能望他人用,以无善望他人爱,用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犹农夫卤莽而种,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7],以畏怯为务[8],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义气为凶人。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敬。百行备[9],疑身之未周;三缄密[10],虑言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11]。去吝与骄,庶己减过[12]。莅官则洁己省事[13],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14],不可易黎甿之膏血;榎楚虽用[15],不可恣褊狭之胸襟[16]。忧与福不偕[17],洁与富不并。比见门家子孙[18],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19],不畏强御;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顺处己[20],和柔保身[21],以远悔尤[22];及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23]。此际几微,非贤不达。
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24]: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淡泊[25],苟利于己,不恤人言[26]。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27],懵前经而不耻[28],论当世而解颐[29],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30],唯乐戏谭[31],莫思古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32],销刻德义[33],簪裾徒在[34],厮养何殊[35]?其四,崇好慢游,躭嗜曲蘖[36],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37],觉之难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38],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兹五不是,甚于痤疽[39]。痤疽则砭石可瘳[40],五失则巫医莫及[41]。前贤炯戒[42],方册具存[43];近代覆车,闻见相接。
夫中人已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44],则业荒文芜[45],一不足采。唯上智则研其虑[46],博其闻[47],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苟异于斯,岂为君子?
——节录自《旧唐书·柳公绰传附柳玭传》
注释
[1]门地:即门第。有豪门、寒门的区别。
[2]立身:树立己身。行己:使自己有德。
[3]懿行:美好的德行。
[4]纤瑕:细小的毛病。微累:细微的牵累。
[5]世胄:指世家。
[6]修己:自修其身。
[7]恭默:恭敬而宁静。
[8]畏怯:此处可作“小心谨慎”解。
[9]百行备: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具备各种品德。
[10]三缄密:再三地强制自己言语谨慎。
[11]傥来:意外忽来者。
[12]庶己:也许可以;相近;差不多。
[13]莅官:即做官。
[14]廪禄:此处可作“俸禄”、“薪俸”解。
[15]榎楚:榎与楚皆木名,古代用以做笞罚的刑具。
[16]恣褊狭之胸襟:任意凭自己狭窄之心胸而为所欲为。
[17]不偕:不共存。
[18]门家:指世家;名门;名望。
[19]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20]逊顺:谦逊与恭顺。
[21]和柔:温顺与温柔。
[22]悔尤:悔恨;过失。
[23]宗:本源。
[24]志:记。
[25]淡泊:恬静寡欲。
[26]恤:顾惜。
[27]古道:古代学术、政治、道理、方法等等的通称。
[28]懵:不明。
[29]解颐:开颜欢笑;开口笑。
[30]佞己:以奸巧谄谀、花言巧语对己。
[31]戏谭:“谭”同“谈”。戏谭,戏笑言谈。
[32]浸渍:被水浸透。
比喻谗言之以渐而入。
[33]销刻:销,减损,刻,害也。
[34]簪裾: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35]厮养:指贱役。
[36]曲蘖:指酒。
[37]荒:荒废。
[38]昵:亲近。
[39]痤疽:一种疮。
[40]砭石:指石块磨成的尖石或石片,用以治痤疽,除浓血。为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瘳:痊愈。
[41]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代巫师兼医师之职。
[42]炯戒:明白的鉴诫。
[43]方册:指典籍。
[44]审:仔细观察。
[45]芜:杂乱。
[46]上智:圣人。虑:谋思。
[47]闻:指知识。
译文
凡是门第高的家庭,只可心存戒惧,而不可有恃无恐。我们所说的可畏,是指树立己身使自己有德,如果一事不慎而有背先贤的教训,那么过失就一定会比他人更大。虽然活着的时候也许可以苟且求得名位,但死了以后哪有脸面见祖先于地下?我们所说的不可恃,是指门第高则容易自高自大,家族兴盛则容易遭人嫉妒。即使有实在的技艺和美好的德行,人家也未必相信;如果有一点细微的毛病和错误,就会受到许多人的指责。有鉴于此,世家大族的后人,自修其身不得不诚恳,对学问的讲求不得不坚定。人生在世,无能而希望得到他人的重用,无德而希望得到他人的敬爱,如果得不到就发牢骚说:“我是生不逢时啊!现在这个时代不急需人才啊!”这就好比农民平时粗耕粗种,到时候没有收成或收成不多,却老是埋怨上天雨水滋润不够,这样虽不愿饿肚皮,但有可能么?
我小时候就聆听过祖父讲论家训、家法。他告诉我们:树立己身要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基础,以恭敬宁静为根本,以小心谨慎为要务,以勤劳节俭为准则,以与人交结为末事,以讲私人义气为恶人。要想使家庭富足就必须忍让和顺,要保持朋友交情就必须诚实恭敬。对自己多方面严格要求而使自己具备各种品德,还唯恐万一有失;再三强制自己言语谨慎,还担心言之有失。即使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想到还有不及,求取功名不要那么执著而要有如无意中得来。注意克服贪鄙吝啬和骄奢*逸的习气,大致上就可以减少错误和过失。在官位上要注意清廉简政,而后才可以谈守法执法,正确守法执法之后才可以谈培养人才。为人正直不要去接近祸事,为人廉洁不要去沽名钓誉。薪俸虽少,却不可轻看这些百姓的膏血;刑具虽要用到,却不可凭自己狭窄之心胸而为所欲为。忧与福不同时存在,洁与富不同时并存。常见世家的一些子孙,其祖先正直,光明正大,不畏强权;等到其家衰微的时候,只喜好以下犯上,再没有其他能力。如其先人谦恭律己,温顺保身,以远离过失;等到其家衰微的时候,仅仅有隐藏不露的劣迹,而不知道它的本源。这里的一些细微的道理,不是贤者是不可能通顺理解的。
凡是损名害己、辱先丧家的,其最大的过失有五个方面,你们要牢牢记住:其一,自求安逸,不甘恬静寡欲,如果少知有利于自己,则不顾惜人言。其二,不懂得儒术,不喜欢古道,不明白从前的常规却不感到羞耻,议论当世不得体徒惹人笑而已,自己既无知,却又厌恶和妒嫉别人有学问。其三,对胜过自己的人就讨厌,对奉迎自己的人就喜欢,只乐于戏笑言谈,而不去想一想古道。听说人家有好事就妒嫉,听说人家有丑事就张扬,谗言乘虚而入,减损并侵害了德义。这些显贵们白白地活在世界上,与贱役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四,嗜好游玩,酗酒成性,以贪杯为雅致,以勤事为俗流,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就荒废了,等到明白过来又后悔莫及。其五,急于求得功名富贵,千方百计趋炎附势。一资半级,即使有时可能会得到,但由于众怒群猜,很少有能长久的。总之,这五个方面的不是,比痈疮更可怕。痈疮还可用石针治疗,而这五种过失则连巫师、医师也束手无策。前贤这些明白的鉴诫,书籍上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近代一些失败的做法,所闻所见几乎接连不断。
至于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些研究词句,致力于学问的人,则急躁冒进而又担心失去,企图施展其用;一些能审察命运的变数、知难而退的人,则学业荒废、文章杂乱而一无所取。只有圣人君子能研其谋思,博其知识,坚其学问,精其业务,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果有异于这些,又怎能算得上君子呢?
评析
柳玭在这篇家训中告诫子孙后代,“门地高者,可畏而不可恃”,所以要慎之又慎。门高不慎,则易为人所诟病,有坠家声;更易于骄傲,易犯安于逸乐、不学无术、妒贤嫉能等过失。这是最需要警惕的。这也正是柳家世代高官子孙却未流于贪鄙吝啬、骄奢*佚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不肖子孙败家的事例比比皆是,今天为一些“小衙内”弄得声名狼藉的家庭也屡见不鲜。因此,柳玭这篇家训应特别引起那些身兼政府公职的家长、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弟的重视、警惕、思考和注意。
秦鸣雷,(1518—1593年)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市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四年,主会试,取陈有年、王一鹗、王锡爵等,以后皆成名公卿。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任尚书。后上疏乞休归家。家居二十余年与应大猷、何宽、金立敬、王宗沐等为诗酒交,并遍游吴越名胜山水。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年七十六岁。墓在临海东乡两头门(现代的临海市汇溪镇牌前村辽园)。著有《倚云楼稿》、《谈资》,及传奇《清风亭》等。
据柳红周宗亲提供照片,重修谱序有秦鸣雷。时年万历三十一年,但是问题在于万历二十一年秦状元已经亡故。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记载。而该村宗谱,始修时间明确指定为清朝,故而疑为谱匠伪作。
据横渡《柳氏宗谱》记载:宋南渡时,有柳景星,讳宗晓,护驾至台州,遂迁居横渡,为横渡柳氏始祖。几乎相同。但在清初临海人洪若皋所作《横渡柳氏宗谱序》记载:“考西晋时,有将军讳成德,号今庵,居宁邑之海游名柳家园。至五代,海游之公署半为百户子孙之业,至宋入瑞云输差,及宗文延僧季堂耽其术,罄其业产造殿阁,改普济院为广润寺,后景星喜潢渡山水之胜,迁其地。”这个记载不知来源,但是却被民间故事所认可。成为当地柳氏来源说法之二。又据《广润重兴记略》记载:“后之五代,海游之公署故址,墟为田野,半为故百户子孙柳氏之业。宋兴,柳氏田地均入瑞云输差。”成为这种说法的力证。
当地有柳氏祠堂,可惜的是在WG时被村征用当粮库。后村粮库不用了被上街片柳氏和各小队用土地换回。也叫上衔柳氏宗祠。后于2020年两边厢房和戏台重建。柳氏每人六百凑份。外姓也参于份钱六百一人。不够柳氏承包商承担全部费用,份子钱和村上街片山林赔偿钱全部放祠堂重建用,三间祖宗地没建。故而而现今祠堂叫上街祠堂。成为遗憾。
现在的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乳山市司马庄村
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于,是当代中国一个大姓,于氏来源却并不多。于氏主流是源于姬姓,始祖为邘叔。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当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夺得天下,武王大举分封,其第二子被封于邘国(今河南沁阳市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史称邘叔。后来邘国灭亡,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另外据《路史》所载,东海(东海郡为于氏之郡望)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有此可知,此支于氏仍然为邘叔之后。于氏第三支便是不同于以上两支,中国古代有淳于氏,历史记载淳于氏原为姜太公之后,唐朝宪宗李纯时期为了避讳宪宗名讳而改为于氏,宋代以后部分后人依然恢复为淳于氏,还有一些则依然采用于姓。自然这部分于氏后人并不多。由此可知于氏之主流正宗仍为姬姓邘叔之后。
两千多年以来,于氏族人多居于北方,尤其在山东、河南等省份人数众多。其中山东乳山司马庄于氏是长久以来于氏家族的一支优秀代表。 乳山信息港资料显示:于氏第一代(邘叔)至第十代在河南沁阳,代表人物第九代于劂、第十代于乾、于坤;第十一代至第二十六代也在河南沁阳;公元前249年一支于姓迁至山东郯城,二十六代至三十五代在山东郯城;第三十六代到七十代(于敬祖)在山东省荣城斥山搬到固山;第七十一代(于礼)在洪水澜(七十二代为于坚)搬到大水泊,而后人丁兴旺陆续迁到全国各地。据司马庄《于氏谱族》记载:广公世居文登之赤山,大宋南渡时,金兵乱华,公自赤山迁居宁海州之南乳山乡石山社赫家疃,离城一百四十里,历宋而元明清,国朝乾隆元年奉宪裁登州四卫,而以大嵩卫为海阳县,割莱阳之行村林次嵩山三乡宁海之乳山亦柰丐盖,自文登入海阳迄今千余年。(于春喜先生提供)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可能是在唐朝时期从山东临沂郯城迁往山东荣成赤山。东汉时期有著名的于氏族人于定国,于定国乃东海郡人(郯城即属于东海郡),因此司马庄于氏有可能为于定国后裔。
但是对于司马庄于氏和大水泊于氏的迁徙顺序至今为止仍有疑问,到底是赤山于氏是先到了司马庄后来又搬到了大水泊开辟了大水泊于氏,还是分别从赤山搬到了司马庄和大水泊或者分别搬到司马庄和大水泊之后,司马庄又有人搬到了大水泊,这个恐怕还要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才行。不过据司马庄于氏二十四代于春喜先生介绍,大水泊于氏第三代于坚的墓在乳山,建国前大水泊仍有人到乳山扫墓,且司马庄人一致认为司马庄于肯定不是从大水泊迁来的。
今年暑假回家之后我曾骑自行车数十里地到司马庄于氏祖居之地——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该村现分为南司马庄、北司马庄、东司马庄三个行政村,三个村除了少数高姓等人家之外几乎都姓于。南司马庄为明朝天启年间于氏第十三代孙于象泽、于象渭兄弟所立)了解情况。司马庄于氏原有族谱,可惜该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值得庆幸的是,司马庄于氏部分族人仍保留了部分手抄本族谱。经过打听,我在南司马庄村见到了司马庄于氏第二十五代孙于开国老先生所藏的族谱。从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司马庄于氏始祖于广,金时自荣成赤山迁于现在的司马庄。于广六世孙于仲保,字元卿,元朝至正二年赐进士第,授兖州路军民总管,诏拜兵部司马督理戍务。司马庄村的名字由此而得。于仲保每次回家探亲之时都会在棘子沟下马,走的时候又在棘子沟上马。棘子沟就是现在的乳山寨驾马沟村,驾马沟村的村名便是由此而来。明朝万历十四年司马庄于氏始修族谱。由于广十二世孙于贡甫(字子寿)兄弟主持编修。此后分别于清雍正年间由十六世于淳耀,乾隆年间由十七世于化鹏、于载栋,嘉庆年间由十八世于良嗣、于国玉,道光年间由十九世于钟彦,光绪年间由二十世于景义,民国十年由二十三世于雅亭,民国二十五年由二十一世于魁建进行了于氏族谱的重修,共历八修。不过历经八修的族谱在文革时期却未能幸免。幸亏于开国老先生的父亲参与了最后一次修谱,于开国老先生就是利用他父亲所留下的手稿整理出了现在所存的司马庄于氏族谱。但这份族谱除了前面部分,从第八世以后基本只有司马庄当地的分支。不过现在了解到在其他司马庄于氏后裔分布地保留了部分于氏家谱资料,像乳山寨镇管村的于春喜先生(年字辈),乳山寨镇改造夼村以及辽宁部分宗亲。并且没有家谱的于氏族谱亦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挂谱,如果司马庄于氏重修族谱的话,在资料收集方面应该不难。司马庄于氏亦有字辈传世,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修谱的时候,定下二十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民国二十五年最后一次修谱又定下二十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于氏族人皆依于氏先人所定字辈来取名字。至于现在司马庄于氏族人的辈分分布情况,虽未实地调查过,但是据乳山寨镇到根见村我高氏一位升字辈曾祖爷说在赤家口村有于氏二十一世崇字辈在(昨天晚上在网上碰巧认识了一个司马庄于氏二十三代天字辈的人,他岁数不大辈分却非常大,据他说赤家口已经没有二十一代了,尽管如此其他村子里还是有可能有的),另外于开国老先生说在司马庄村有于氏二十八世间字辈在,据我一个表哥说在夏村于家庄有六十多岁的二十七世性字辈在,那么于家庄应该有二十九世之字辈,我想这大概就是司马庄于氏的最大辈分与最小辈分了。
作者:218802442006-10-26 15:25 回复此发言
--------------------------------------------------------------------------------
2 乳山司马庄于氏资料整理(高林)
我的母亲属于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开字辈。
需要补充一下,网上看到对司马庄于氏字辈有很多误传,有传为“祠际维崇心”有传为“天年开福性”有传为“天年开复幸”有有传为“天世年复行”等等,这些都是错的,我所写的字辈是从司马庄于氏族谱中抄出来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些字辈司马庄人已经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当年祖上修谱的时候为何选用这几个字可能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另外,已经迁出威海地区的于氏族人,有很多都说自己是出自司马庄或者大水泊,在这里需要更正一下,司马庄原属于登州府宁海州,原名为赫家疃,因为于仲保官诏兵部司马而更名为司马庄,现在司马庄分为东、南、北三个行政村,后来曾一度归属于烟台海阳县,现在属于威海乳山市乳山寨镇;大水泊原属于登州府文登县,现在仍属于威海文登市大水泊镇。许多外地宗亲对司马庄和大水泊属于哪儿,经常有搞错的情况。
根据于开国老先生手中的族谱记载于氏后人迁徙分布情况:
兴友公(十一世)长子贡甫公(十二世长支)后裔:北司马庄、台上、大管村、西岚村、平岚村、黄埠崖村等。
兴友公次子贡禄公后裔:赤家口、沙沟子、楼村、山前、小管村、水道、曲化庄、江村、官庄、南耿家、柳家、野子、北司马庄、乳山寨、西周格庄、凤台顶、腾河、崐嵛山、玉皇山后、于家庄、康家、河口、高家屯、胡仑、东耿家、西北岛以及外迁等。
兴友公三子应祯公:北司马庄、汪水西庄、宋家河、赤家口、丛麻院以及外迁辽东等。
兴友公四子应祥公(生六子:象泽、象洷、象渭、象渚、象澜、象):南司马庄、滕河、高家兴、于家庄、江村洼、南兴善、七家、台上、北司马庄、平岚、猪栏夼、沙沟、圈港等。
兴友公五子应聘公:院里山后、台上等。
另外第十世才富公后裔迁东司马庄、赤家口、打磨、腾河、横山后、独家、仇家兴、井子、夏楚、石巷南头、徽湛、于家河、小疃、申家等。
十一世伯友公后裔迁杜家、金(石青)岭、小安、桑行埠等。
十一世胜友公后裔迁改造夼、乳山寨、官庄等。
除了十二世以前有迁出司马庄到了牟平和诸往流水头之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十二世以后迁出司马庄的。另有乳山寨村后裔迁往人石等村。于开国老先生介绍司马庄可能有人迁到大水泊,可能是广公六世孙于渊(于广—于全—于三公—于大春—于德仁—于渊),不过即使有这么一支迁到了大水泊,那么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在于渊之前大水泊已经有于氏族人了,所以于渊不是最先到大水泊的于氏族人,大水泊家谱记载大水泊第一代为于敬祖,大约为北宋时期的人。在司马庄谱中也有一个于敬祖,但是这个于敬祖是广公的四世孙,应该是元朝末年的人,所以这这个于敬祖与大水泊于敬祖是两个人。
从乳山市县志得知,于氏为乳山市为第一大姓,于氏遍及乳山各个乡镇。其中司马庄于氏分布于夏村镇、诸往镇、乳山寨镇等地,司马庄于氏也是乳山于氏人数最多的一支,另外一部分虽不是司马庄于氏但却属于司马庄于氏同宗,是同出于荣成赤山的文登大水泊于氏,还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属于明朝云南戍边而来的。
有一次无意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寻亲帖子,帖子中说道
“各位老乡,久违了,这里是我从前所记录的关于于氏祖先的点滴文字,希望知情的同宗圆我一个寻根梦!
于氏宗谱补记
据现存之墓碑皇清于尚志(此碑现立于庄河市栗子房镇永记村同春队的北面丘陵之上,于尚学兄或弟)碑文记载:“□□山东登郡海洋县乳山乡石山社司马庄人……乾隆18年(1754年)徙居奉天岫岩所□□社五甲转本□□子民……道光17年3月初刻(1838年)”(此碑及先人于崇佐、于维潭之残碑已于2004年5月被后生拍照)。吾之先祖,由今之山东,漂洋过海至渤海湾之大连庄河,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十二代之多,距今整整二百五十一年。向有(1984年)吾长辈于天贵(已故多年),传于氏先祖列宗名录,距现在业已20年。遗憾的是可、载两代没有记录。于氏祖传属字如下:
前20字:思尔尚可载,嗣际维崇心。天年开复性,间之一同新。
后20字:作述宜长久,斯文善培人。国恩承永世,祖德绍万春。
今以列表方式谨缉如下,有望示于后辈,使其铭记之:
不才后生于开旻于公元2003年8月5日记。”
我第一次知道司马庄于氏的完整字辈,就是从这个帖子里面看到的。后来我也在于开国老先生那里了解到,辽宁确有于氏族人前往司马庄寻根,而且根据司马庄于氏族谱的记载,于尚志并非十五世尚字辈,而是十七世载字辈。
由此可见司马庄于氏族人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司马庄同宗的文登大水泊于氏更是遍及胶东半岛乃至东北的广大地区,有理由相信,荣成赤山于氏是于氏家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威海地区于氏族人也是非常有出息,单乳山市而言,张学良将军结发妻子于凤至出自司马庄于氏,乳山市市委书记为于永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为司马庄于氏二十五世于开路等等。我想,作为乳山第一大姓,于氏族人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氏族谱中记载司马庄于氏家训:
吾家清白门第诗礼旧族 务要父慈子孝 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专意以办国税 勤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面心安平治 勿怀奸诈 事贵含忍勿轻斗争 勿为奸诱 常改己过不谈人非死丧相助 患难相恤 善相劝勉恶相告诫 务行礼义之风以成义和之主各共勉之 勿忽家教
司马庄于氏家庙大门对联:
祖德堪追想当年 垂训遗谋 原志在繁荣百世
云祁感集虽此日 分枝别派 勿忘了骨肉一家
001毕节水田坝柳氏起籍:江西吉安府、江南应天府、湖广黄州府、 麻城县、暴鸡五屯、 白鸟分支,赤水河南关上,水田坝,上沟,始祖柳魁贤,原葬于老坟山(黄狗恋窝) 长眠百年 于第四代孙 受阴阳怂恿 敞公坟茔 见红藤缠棺 刀砍红藤 血流不止 打开棺椁 双鹤至棺中腾空飞出 于寒婆岭梨树湾遁形 故迁公坟茔于梨树湾。
字辈:
佛前花正兴 勇耀吉仕臣
魁启元时宗 发达毕显荣
传选高万古 永远太平风
002印江柳氏 陕西三原县——贵州印江始祖柳毅宗,明洪武二年,奉昭入黔平夷,后在印江生息繁衍,人丁兴旺发达,目前为止在黔地有3万人左右,流入重庆也有3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毅宗公后人有7万人左右。
字辈:
世大祖宗元 人文太运开
传家敦和诲 华国润鸿才
辅佐遵威远 孝义重宝珍
后裔昌万代 富贵应时来
003贵定柳氏原籍湖南省、见史县、思南府、源于先祖柳国柱公,明朝末年来到贵州贵定。国柱公立下的家族辈份,留下的现有七十二虫流传的碑知后世,排列顺序如下:
毅国
师星天象 其必春风
文昌开启 忠厚传家
仕多铨才 富贵荣华
大谊泽义 广志朝增
正官永锡 迄兆延升
书裕再孝 子复愧钦
超学远耀 垣沛先庚
松柏庆胜 竹务佳成
溥贤安信 本章有仁
004绥阳柳氏 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堂梨梓坪48道缺口人氏,当年经过了许多地方的曲折辗转,才最终入川到达绥阳县柳家沟(蒲场大桥)。(当时绥阳县属于四川管辖)入川始祖:柳月忠(游氏),二世祖:柳先春(李氏);三世祖:有柳冉(邹氏)、柳崇(吴氏)、柳鸿(刘氏和王氏)、柳盛(王氏)、柳华(温氏)、柳荣(刘氏)和柳梅(韩氏)等七弟兄。以上这三代人的字辈,都不包括在入川以后的以下20个字的字辈派行之内。在以上三代人所处的时代,还有“仕大学文璋”五个字辈没有开始使用,就在入川经过了三代人之后,废除了对原有字辈排行的继续使用,确定使用新的字辈排行,并至今仍在继续使用的新。
字辈:
文彰含子芳 ,长星如单杨
荣华先占远,春榜富贵光。
在以上这二十个字中,“文”字辈实际上是入川以后的第四代人。现在,已经繁衍生息到第十三个字的“先”字辈了。如果加上入川以后或确定这个字辈排行之前的三代人,实际上入川以后已经经过了16代人的繁衍生息。
005大方柳氏贵州省大方县(原大定府)达溪镇柳家花坟。 先祖柳洪贵明末清初从湖北荆州柳家村南迁到贵州大定府,柳洪贵生有一子名柳清,柳清生有一子名柳国宝,柳国宝生有三子,长子柳春恒,次子柳春元,三子柳春江。 先祖柳洪贵第5代后裔柳占鳌官居按察司照磨职衔。 清光绪三十二年由当时朝廷拨款在达溪镇建造了先祖及柳春恒的花坟,在建造花坟时续排了字辈32代:
春占枝荣 祖德恭红 精文尚武
克孝卓忠 家声大振 国运兴隆
基业永保 其落实雍
柳春恒老人后裔大多在达溪镇定居,经历数次世事变迁,花坟有所毁坏,但大部分得以保存下来, 目前大方县人民政府已将柳家花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006水城柳氏江西吉安太和县居其址号,十里地名柳家湾,据祖辈口传,至清朝嘉庆年间,为谋生计,始祖建元、仕元、大耀、小时、等兄弟五人自组民间戏剧团(其中建元、仕元、从艺木工)至贵州落遵义定居,延至清道光年间,遵义杨龙喜跳梁,全黔不靖,吾祖五人始负梓业,先后逃难至水城。建元、仕元公仍从事木工,就地定居于水城,乐业于城西之草盖瓦,大耀、小时二人经商前往威宁方向未归,现今寻访大耀后裔居于水城县,法德者卡等三十余户,小时在经商途中遭劫匪遇刺身亡,余一公不能吃苦返回遵义不知落于何处!
字辈:
洪诗元永 维兴家国
书承权训 何绍惠晟
(注:十六字是第一次修谱时续)
立本吉庆、中正远扬、
广泽睿智、礼义贤良
007金沙平坝柳滔家民国初年,我曾祖父柳维书老人从四川以一个出家人的身份,柱着禅杖过河来到贵州省大方县今长石镇落脚,由于曾祖父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于是就在当地帮别人立木房子等,是有名的柳木匠。当地人看到吾曾祖父勤劳,就牵线让他娶了吾曾祖母张氏。由于我祖父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后生死不明,当时我父亲又年幼,我奶奶又不识字,只记得口传的字辈,然后我父亲自已整理出来,其它一样不知。唯一清楚的就是来自四川,柱着禅杖过河。
字辈:
元银天春启 严清未恒先
兴维永正国 世应联文轩
008安龙柳氏道光22年从重庆府迁到贵州兴义府(今贵州省安龙县兴隆镇当朝村余碗井)定居,祖代永传吉,富贵应子孙,正月过十四,祖代宜用正月七月,从初一点香到十五。
字辈:
再正文天应 朝万友宗成
荣华必富贵 仕代香吉林
009紫云县大营镇高坎子柳氏柳永龙:(未迁入本地)生有三子,大子柳伦,(老二老三名字不祥、)柳伦,:迁入始祖,其妻绍代(未进入)生有一子名柳祚发(在江西出生,在迁途中大概六,七岁左右,是柳伦挑着来的,在本地长大的)
字辈:
永伦祚连枝 占性生再池
云仁培秀丽 素论益英思
迁途路线:(年限不祥)。江西地址:江西临江府麻梨巴黎县)现地址:江西吉安县(查实过),柳伦带着二弟(名字不祥)来到贵州龙里县(小地名不祥,还挑着6,7岁的孩子柳祚发一起。在龙里住了一段时间(具体不祥)二弟就在龙里居住,柳伦就带着孩子柳祚发来到贵州省紫云县大营镇高坎子居住至今,本地户数80余户。我们的族谱在国民党时期被土匪烧房子烧掉了。现在无从查起,现需查柳永龙老祖人的第三个孩子的后裔,及查在龙里居住或(居住过)的这支柳姓,至今还在不在龙里居住,或是迁移别处,联系人:柳再伦微信号: VX13595368398电话: 15870169428
010毕节七星关区荒田柳氏祖先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其乡都里甲鹅鹞唐仕(小地名为水映梨子坪)。先祖公入藉贵州遵义府绥阳县旺里五甲柳家塆居住,后我天高祖柳彰荣逝世葬于绥阳水则溪大林半坡西山之阳,之后家道中落,天祖母郑氏携高祖父兄弟三人移居毕节平定簸箕箐,天祖母逝世葬于毕节簸箕箐白泥塘西山之阳有碑为记,后大高祖永龄及大高祖母冯氏去世后葬于白泥塘,大高祖后人移居云南省开化府文山县永平里十甲螺狮塘八闽树,二高祖永发,三高祖永富基此地而住守看祖坟,晋以后子孙遗记谨,我祖以光数典云,尔是为序,天高祖柳彰荣传世辈分排行:
彰永维鸿禧 德长正兰芳
荣华臣忠义 富贵庆佳邦
(注:白云区牛场乡黄官村柳家为荒田二高祖永发一脉的禧全祖母侯氏所生,小名为小应三,(小应三辈份应为德字辈),到我辈排行应为“兰"字辈。
011晴隆柳琼家老一辈是正字辈,这一辈是朝字辈,下一辈是汉字辈,
012岑巩柳家坝、铜仁左寨柳氏柳荣禄,印江毅忠公第六世后裔,元英之后,柳继四子,十五世纪中叶出任江西吉安府淑田县县尹,继而明皇勅封护国侯 子、孙、 后嗣回贵州住、岑巩柳家坝、铜仁左寨
字辈:
国天顺宗元 仁文大运开
全家增得泽 华明流英才
后面都是听说的,没有文字资料。
013湄潭县洗马镇梅子坝村双山组柳氏
四川搬过来的,老祖宗当时被抓壮丁抓走了,就留下他媳妇和两个儿子,后面派人出去找过,没找到。墓碑上好像是清朝光绪帝的时候。
字辈:
大玉金春仁,恒明应光华,
天高瑞景开,国恩庆家祥,
世泽昭宗远,时和政雁良,
福田祯富贵,上武壮帮强。
重庆各区县(渝北柳明恒提供)
101綦江万兴柳氏綦江万兴柳氏支派入川始迁祖觉民公(王氏),生子文先公(陈氏),于大明神宗48年(1620年)携妻王氏离楚入蜀,首先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徙至当时的四川省遵义军民府,桐梓县夜郎里板厂沟落业,然后于大清顺治康熙年间从桐梓县夜郎里迁徙到重庆府綦江县万兴乡生基门口定居至今近四百年,已经繁衍生息到入川第十五、十六代。
字辈:
觉文彦安春 金廷宗荣万
仕光成正大 会泽在生灵
忠孝承祖德 诗书裕后昆
为善天必佑 永远振家声
102綦江郭扶柳氏始迁祖松公(黄氏),生子明政公(杨氏),从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出发,经湖广、四川内江、南川辗转迁徙到贵州,最后再从贵州到重庆,入籍重庆府綦江县郭扶乡繁衍生息至今。
字辈:
朝仕长文允 曰岐祯洪明
维德光秀毓 知国仲尧能
103北碚灯塔柳氏
钿金士一齐 玉映朝国文
忠信传家远 世代福德昌
104北碚另一支柳氏
圣子纯时 正有德昌
洪文翰秀 光显荣宗
105渝北柳家坡支系入川始祖柳枝茂(余氏)是康熙二年(1662年)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鹅掌大邱徒步远征到重庆渝北柳家坡定居,离开湖北时是弟兄三人(即枝茂公、枝蓁公、枝芳公)一同上路前来,但在途中其中一位不幸亡故,还有一位到了合川,但至今没有得到合川那边的准确材料证实。
字辈:
枝应舒元文 有子占朝廷
明德光天地 奇勲配乾坤
正兴承茂泽 笃字向儒林
信义芳延远,和睦万代登。
106合川柳家石坝支派
缙仕一元 玉映朝国 文明继兴
荣承祖宅 忠厚传家 世代福德
克昌后昆 梦昭鸿业 笔练思权
勋铭竹帛
107合川另一支派字辈
先继应(印)国正 天兴顺泽仁
忠源开维运 前良裕厚坤
108合川柳坤武支派原有20字:
提先玉文国 天启正乾坤
家庆兴万代 安乐得太平
续增20字:
承宗复泽后 祥瑞兆贤良
立志建伟业 明达吉运长
109城口柳氏
朝邦开泰,运国正兴;贤良明德,
家声远怀;仁世代昌,敬元登显;
爵崇礼应,文光孝友;恒思治顺,
和永发祥。
110垫江柳氏原有字辈排行(20字):
文兴多自唐,心正作忠良;
直道于今在,名传万世芳。
续增字辈排行(30字):
开元庆天普,定国贵安康;
霖霂地润泽,和煦显瑞祥;
仁德义勇信,敦厚家声扬。
原有的20加上现在续增的30共五十个字。
111黔江柳氏
世大祖宗元,仁荣太远开;
巨钼文呈少,辉永锡祥林。
112石柱柳氏
四大祖宗元,仁洪太兴开;
民军儒国政,光前玉后先。
113巫溪柳会来支派(45字)
芳鸿日必大,兴朝杨德惠;
景楚庆恩光,见帝宗宣宪;
同开甲继堂,惟心升进秀;
在锡斩辉凰,盛世先隆望;
宏莫表国章。
114巫溪柳卫学支派(20字):
家官录卫红,登朝成忠健;
象国守()清,修其到要明。
115巫溪柳俊支系(40字):
原有字辈20字:
懋德廷宏祚,文英学士家;
有开方可泰,名誉世光华。
新添字辈20字:
继述辉先绪,相传重守成;
贤才徵焕发,风藻锡恩荣。
116巫溪新城柳氏
始迁祖柳庆联(龙氏),于民国时期从四川东道夔州府奉节县今白帝镇九盘子,首先是迁移到巫溪县后半乡石门里七甲后溪河白鹿架(后溪河今更名为后河)过渡,然后再迁徙到巫溪县新城乡定居。字辈:
春子杨生,庆恒昌荣;培德裕厚,
祖盛益远;光华永茂,世代长英;
忠孝仁慈,大振家声。
117巫溪乌龙柳氏 根据老人口传和墓碑碑文记载,本支派始迁祖柳应海,大约300年前在大清乾隆初期从湖广来到巫溪。本派在入川之前就开始使用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字辈排行,从始迁祖的名讳可以判断,现在使用的字辈排行是在离楚入川之前就已经在湖广开始使用的,始迁祖就是“成林登应仕”的第四字“应”字辈。 从入川始祖第二代的“仕”字辈开始,就人丁极为兴旺居然有十三弟兄之多,至今已有大约300年左右。从湖广就开始使用的字辈排行如下:
成林登应仕,天顺国作安;
继配先之德,优久(秀)必大宽。
支派联系人:柳作志13896934485;柳作志之女柳淋15123474886。
118奉节太和柳氏
入川始祖世嘉公,二百多年前从湖南衡州府衡山县武阳乡米口里入川,入籍四川夔州府长江南岸朝阳乡都里十二甲墨家槽(今太和乡石盘村)。
字辈:
泰谨志隆伯,鳯应正茂垂;
昌国世廷远,傅家诗礼贻;
网常(维)忠孝在,立本绍先规;
书香长继起,科第振兴宜。
119奉节柳位中支派(60个字):世文得效永,崇兴显祖荣;
启裕后人盛,加官禄位开;
弼廷存正介,襄国任贤能;
福厚丁才广,根深瑞庆增;
勋名怀圣哲,耕读树云仍;
禋祀千秋享,典型亿叶恒。
120奉节新民柳氏
入川始祖朝阳公,系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洗脚河)生长人氏,兄弟三人一同入川。朝阳公入籍施南麂子渡,二弟向阳公入籍高粱溪,三弟奉阳迁居云阳。
字辈:
奉时永文,世大登高;长发其祥,
笃庆锡光;忠正道德,福寿荣昌;
崇本承斯,应兆元芳;宏绪轩典,
启开传章;朋存志厚,举远美良。
121奉节新城柳氏始迁祖柳尚南,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洗脚河人氏,尚公于清朝乾隆13年即1748年离楚入川,迁徙到四川省夔州府北岸永里三甲黑岩头火麻石(今新城乡白瓦村)落户定居。字辈:
春子杨生,庆恒荣昌;培德裕厚,
祖盛益远;光华永茂,世代长英;
忠孝人慈,大振家声。
122奉节庙壪柳氏支派(30字)
是天成大玉,林发建忠正;
太和福占远,春茂继先贤;
郎运连科第,培定显名扬。
123奉节吐祥五马公平支派(20个字):
敬奉宗先(显)宪,同开甲第堂;
维新升俊(峻)秀,载锡展辉煌。
124奉节黄村柳氏入川始祖柳俊智,从湖南长沙安华翠柏村阴家桥,在乾隆年间迁入四川夔州府长江北岸永里五甲黄村乡。字辈:
启裕俊人盛,加官禄位宏;
登朝存正介,相国守忠清;
孝友遵书训,修齐道益民。
125梁平柳氏入川始祖柳公正成(配王氏),原籍湖北麻城高竿堰洗脚河。柳公讳魁,及顺、昌共三弟兄于大清顺治六年(1649年)颁布《垦荒令》后相约离楚入川,昌公中途而返。魁、顺二公入川后定居四川梁平高都(即现在梁平城北。原误为定居四川高邑,但据考证四川没有高邑,只有河北才有高邑,疑将梁平高都误为四川高邑),不久顺公病故。留在麻城还有弟、玉、平、衍、璜等兄弟五人。如果1863年柳公文联修谱时记载的高邑是指高梁山下的梁山县,目前的龙门镇乐胜村方向正好在古县府的左边。总之,入川具体年份和初始定居位置难以考证。字辈:
国仕文朝学,天德大庭儒;
纯兴善继祖,永诗玄承道。
126荣昌柳氏入川始祖柳作楫(配张氏),于大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从湖广永州府零陵县雒川里諌山皆楼底塘迁徙到重庆府荣昌县褿智里地各银匠沟落业定居。柳作楫父亲柳国柱(配杨氏)共生五子(为、作、成、许、秉),柳作楫是次子。柳作楫(张氏)共生五子(一洪、一都、明龙、鳯、鏖)。
字辈:
作明学字文,静玉氏芳昌;
际年侦定能,华秀如春天。
127巫山柳德华支派(23个字):原有字辈:
国、正、天。
现在使用字辈排行(20字)
兴朝杨德教,景祚庆恩光;
敬奉宗先宪,同开甲第堂;
维新升俊秀,截锡展辉煌;
盛世宣隆望,洪谟表国章。
128巫山大溪柳氏(残缺)善阳发德道,……。始祖柳善权(配陈氏),墓地长蛇梁。
129云阳堰坪票草柳氏始祖柳春熙,其子柳世德于乾隆28年即1763年自四川岳池贩卖灯草迁入云阳堰坪高侍山搭二坡定居。再于嘉庆二年即1794年迁入云阳票草乡谭家村香樟溪定居。
字辈:
兴万茂春世,永廷光正大;
文武(朋)发(金)凤(代)
130云阳柳得举支派字辈(残缺)德正景文武(只有5个字)柳德举之前没有任何信息,柳德举之子柳正国(配李氏)在云阳县岐阳乡盐井村垮岩洞居住。
131云阳故陵柳氏始迁祖(失考),兄弟三人从湖北麻城出发,一支落于湖北青滩,一支落于奉节带溪,本支落于云阳故陵红狮镇边边街。
字辈:
先柏世昌达,永兴(远)长发祥;
正大光明致,红旗万国顺。
132云阳红狮南溪盛保柳氏始迁祖系何人等没有资料可考。
字辈:
志韩位静承,天隆(映仁呈)
洪必大;兴朝杨德惠,景柱庆恩(?)
133云阳南溪盛堡柳氏本支入川始祖柳增香,在雍正乾隆年间,率领子孙柳向龙等自湖南岳州府巴陵县永宁乡官桥村离湘入川,入籍四川省夔州府云阳县龙洞河。字辈:
增向定正永,兴朝杨德惠,
景祚庆恩光;敬奉宗先宪,
同开甲第堂;维新升俊秀,
戴锡展辉煌;盛世宣隆望,
宏谟表国章。
134云阳江口柳氏(残缺)远传家诗礼,志万代海(江)……始迁祖等等来历不详。
135云阳人和水口柳氏(残缺)元亨祥贞厚,诗书……始迁祖柳元伟,明清入川,入籍云阳黄石二道河杏子榜。
136云阳胜保柳氏这个支派的始迁祖的名讳,以及始迁祖是何时从何地迁来云阳县胜保乡方石村,已经无人可以说得清楚。字辈:
学先胜启,文明福徳;
朝生长首,寺要能光。
137云阳另一支派字辈(20个字):
元亨祥贞厚,诗书昌盛香;
仁义礼知久,国正天顺长。
138万州区小周镇柳氏入川始祖柳洪曰,从湖北麻城孝感洗脚河离楚入川,入籍云阳县巴阳镇向家沟。
字辈:
洪日大兴朝杨德惠,景祚庆恩光。
139重庆涪陵增福柳氏洪武二年(1369年),始迁祖柳毅忠公(陈氏)在大明王朝开国之初,奉命率军从陕西省西安府三原县出发离陕入黔,在黔北为朱明王朝开创设置思南、铜仁、石阡等府,经三年敕授将军,夫人陈氏加封诰命。在此经过八代人的长期繁衍生息,到第九代为本分支始迁祖朝发公(何氏)于大清康熙(1662--1722年)王朝年间,与其弟朝彰公(杨氏)一起,从贵州省思南府印江县携眷离黔入川,从此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本分支入川之后经过数年最后选择在四川省涪州府之红沙子尖山子梨树坪全善桥坎上(今涪陵区增福镇和三合镇)落业定居繁衍生息至今。本支原有派行20字,数年前重修家谱时又增加20字,前后共有40字。
世大洪才进,文明尚国光;
春长希太运,永兴作贤良。
天地仁义和,强胜立嘉业;
正泽现维权,朝远定安庆。
140重庆南川大观柳氏本支始迁祖朝彰公(杨氏)为离陕入黔始祖柳毅忠公(陈氏)之第九世孙,在大清王朝康熙(1662--1722年)年间从贵州省思南府印江县携眷与戚戴公等离黔入川,最后在四川省南川县丰里下六甲构树湾落业定居繁衍生息至今。与此同时还有一同前往的兄长朝发公(何氏)最后选择在四川省涪州府增福乡繁衍生息至今。本支派字辈派行28字如下:
世大洪才庆福长,春和正明永荣芳;
文章尚国光先德;忠孝成家裕後昌。
141重庆大足回龙柳氏 重庆大足回龙柳氏家族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大足区回龙镇。 本支派原来曾经是有家谱的,但遗憾的是在1961年大办公共食堂时搬家不慎将家谱搬丢了,从那以后就没有家谱了。本支派始迁祖为“思”字辈的柳思明和柳思义兄弟二人。其中一人留在贵州,一人来到重庆大足。由于家谱遗失,究竟是哪一位在贵州哪一位到大足,已经无从查考。 这两位老祖宗是在清朝康熙皇帝中期的1690年左右响应清朝政府号召,一起同时离开湖北麻城孝感乡首先进入贵州,其中一位“思”字辈始迁祖在中途就留在了贵州,还有一位“思”字辈的老祖宗就是大足回龙这个支派的始迁祖,最终来到了大足回龙这个地方时,已经几乎到了人满为患地步,没有立足之地了,最后是在他人让度的一片土地上落业定居,开始繁衍生息直到今天。大足回龙柳氏支派20个字字辈排行如下:
思培均春德,懋廷开元勋;
定国忠兴永,世代发功卿。
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现在已经到了入川以后的13代“忠”字辈和第14代的“兴”字辈了。 这个支派从“思”字辈分开的另一个分支在贵州繁衍生息,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互联网寻找到贵州的这个支派。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双市社玉浦庄现在各类史书均查不到。现在把我编辑周姓资料转给你:
周族来自陕西岐山,后迁到河南省汝南县(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至驻马店市东面约32公里一带)居住。
周姓祖籍据光绪《文登县志冢墓》载,奉州大夫海州知州周进忠墓在城北十里,北陡埠村北山,有元至治元年(1321年)碑,祖籍及迁入年代不祥。2007年4月24日公布周姓在当代中国为第10姓。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共11307人,为第12姓。
周姓1宋时久居龙山北陡埠;2宋中期由龙山北陡埠迁入高村;3元泰定元年(1324年)由江西吉水迁入文登城西门外西关西明处大众;4元泰定元年由江西吉水迁入宋村周格庄;6 元泰定元年由江西吉水迁入文城柳林;7元末由小云南迁入高村沙柳沙柳周家;8元末由北陡埠迁入高村二甲;9元末迁入黄海边高村望海初家周格庄;10明洪武元年由贵州省迁入葛家黄龙岘;11明初(中期)由荣成斥山迁入张家产军营;12明初由北陡埠迁入界石蒿耩;13明初由高村迁入蔄山管山;14明初迁入泽库港南;14明初(末)由泽库港南迁入界石北崮头;15明初迁入泽头大洼;16 明嘉靖时由周格庄迁入宋村;17明中期迁入蔄山东床;18明万历以前由高村迁入高村万家庄;18明万历时由高村万家庄迁入高村慈口观(北陡埠系);19明天顺时由江西吉水县迁入高村南藤圈;20明天顺时由江西吉水县迁入高村南藤圈,以后由南藤圈迁入西藤圈;21明末由张家产告驾口迁入侯家时家滩;22明末迁入小界石;23清初由高村迁入葛家周家埠;24清初由莱阳水沟头迁入文登营沙河子;25清初由龙山北陡埠迁入高村墩后;26清初由泽库姚家迁入泽库南岭;27清初由高村迁入泽库寨东周家;28清顺治时由高村二甲迁入侯家汤家;29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小观迁入小观风口集;30明末由龙山北陡埠迁入文城九里水头九里村;31(北陡埠系)迁入宋村寺前;32(北陡埠系)迁入宋村郭家店;33清康熙时由荣成黄山迁入高村万家 ;34清康熙时由山阴县迁入北京大兴县,清乾隆时由河西迁入高村周家庵;35清乾隆时由张家产军营迁入侯家大时家;36清乾隆时由侯家大时家迁入侯家朱家;37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垛山周家迁入高村虎山;40清道光时由威海迁入大水泊大河;41清同治时由高村万家迁入侯家大时家;42原籍山阴县,清康熙时避兵乱北上流寓大兴县,清光绪已卯年(1879年)由北京大兴县迁入侯家南养鱼池;43清光绪九年(1883年)迁入蔄山官道北;43清光绪时由高村汤西迁入高村西藤圈;44清末由高村迁入高村唐家嘴子;45由荣成小李家迁入高村辛店子;46(北陡埠系)迁入天福东藕湾;47(北陡埠系)迁入文城东杨格;48迁入天福北潘家夼。
北陡埠、九里水头、寺前、东藕湾、文城东杨格等村周姓字辈派字:维学志承先,修仁世泽岩,克中有乃孝,任尔子孙贤。(九里水头周姓范字第四世周承彬提供)
高村荣成字辈派字:“文学志承先,修yin仁shi世ze泽yan岩,ke克zhong中you有nan南xiao孝,yi以er尔hou厚dai代xian贤。
高村二甲字辈派字 :钟玉培基远,繁殷树叶宏,慎思追士道,时代炳根荣。
辛店子字辈派字 :有义庆新春
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的周家(平山海兴周姓)家谱中字表:士德元丕振 ,文武祥广顺 ,兴隆成嘉兆,完事启鸿俊 。
山东文登八里水头周家村(九里水头周家村),来自辽宁省盖州市归洲镇房身村字辈派字:文德传家宝。《文登姓氏》
转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9985928html
柳氏民居的明清复兴
本文2023-10-28 12:55: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35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