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第1张

  民间 故事 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那你知道著名的 民间故事 梗概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韩信杀父剥猴皮

 韩信这个人在 历史 上很有名气,可人们都不喜欢他,他坏事做尽,最后折了他的阳寿,三十六岁死了。他干得最有名的缺德事就是为升官发财活埋了自己的母亲,(这个故事在我们精品故事有呢,大家看看本文后面的“相关故事”。)其它还有几件缺德事,这里先说一下他杀父剥猴皮的故事。

 韩信的姥爷姓韩,是个员外老爷,有些家产,一家人闲来无事常爱 下棋 逗趣。家里边养着个看门的猴子,很有灵性,家人下棋时,它常在一旁观看,日数一长,也就对棋理通晓了。

 有一天,韩员外带着妻子去上坟,家里只剩下闺女一人,韩**憋闷的慌,就独自在院中摆弄起棋来,看门的猴子见了,竟跑过来,抓起棋子竟很内行地点了起来,韩**一看,奇怪之后也就明白了猴子学会了下棋,于是就和猴子对起局来,结果**竟输给了猴子,**挺不服气,心想这是因自己太小看猴子的缘故,然后又认真地下了一盘,没想到又输了。这时,猴子把棋子一放摆摆手意思是不下棋了,**呢哪能认输服气,她想再下一局,赢回一局也好挽回面子,没有奈何猴子就是不干,**戏言道:“猴子,你若再胜我一局,我就做你的媳妇。”嘿,这猴子还真听懂了,高兴地又和**下开了第三局,结果猴子还是赢了,猴子高兴的手舞足蹈,吱吱直叫,**不以为然,也没当回事。父母回来后,她就又上了她的闺房。

 就那天黑夜,夜深人静时,那个看家的猴子竟直照**的绣楼窜去。**睡得正香时,猛觉有个毛浑浑的东西压在身上,一看正是那个猴子,韩**没敢声张,就与猴子成了夫妻。自那以后,**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后来生了韩信,也没再嫁人。

 韩信长到六、七岁时,上了私塾。有一天,他和同学们吵架,其中一个就骂他只知母不知父,他哭着回了家。

 “娘,我的爹是谁呀”小韩信缠得他娘不知咋回答,但奈不住小韩信硬纠缠,他娘就将事情的原委对他讲了。小韩信心想:“我的爹原来是只猴子呀!真羞人。”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把生他的猴父亲恨得厉害。

 有一天,他去了姥爷家,见到了那只猴子,他伪装挺喜欢的样子,一直和猴子耍,猴子也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与韩信玩的挺乐。韩信见机会来了,就将猴子带到一片树林里玩,趁它不防备,用劲朝猴子的肚底下踢去,猴子立刻昏过去了,韩信赶快取出准备好的刀子,活活地将猴皮剥了下来,弄死了猴子。

 这件事使他折了八年的寿。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深潭灵

 民国六年,在浙江北部的居仙县,有一处香火还算旺的因果寺。这年冬天,寺中住持自觉即将圆寂,于是在一日晚课结束后,将所有弟子集中于大殿,令其逐个儿讲述佛法,意欲从中挑选继任人。

 经过一番考验,终于,智诚和智归脱颖而出。可是,他俩出色的佛法悟性,一时之间让住持无法做最后的抉择。

 一天清晨,一个小沙弥跌跌撞撞地来到住持面前,兴奋地说道:“昨儿菩萨托梦,说智归师兄应当为住持人选。”

 住持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他看了看眼前这个刚皈依的不谙世事的小沙弥,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小沙弥急了,忘了规矩,一把抓着住持的衣袖,说道:“菩萨还在梦中说,在后山深潭,会显灵。”

 住持叹了一口气,对小沙弥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你犯了戒律,还不快去菩萨面前悔过!”小沙弥脸色一白,还没回过神,住持的身影就消失在大殿之后。

 两天后,后山深潭,当真起了变化。原本深不可测、如死水般沉寂的潭水,忽然冒出阵阵白烟。有胆大者将手探入深潭中,只觉素来冰凉彻骨的潭水,此刻却是热的。

 一时之间,寺中和尚众说纷纭。住持听到小沙弥禀告,拖着病恹恹的身子,还没走近深潭边,就已看到寺中众人团团围在深潭边窃窃私语。智诚和尚脸色铁青,站在深潭最外沿。智归和尚却不见身影。

 众和尚一见住持来了,赶紧停止私语,讪讪然垂下手。

 “阿弥陀佛……”住持盯着冒热气的深潭,若有所思地念着佛号,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住持邀请数十位高僧,共同听取智诚和智归再次讲诵经法,进行最后人选的 决定 。

 智诚和尚首先开讲。只见他口吐莲花,整整讲了两个时辰,所有聆听者无不心生赞叹,面带微笑。可是,当智归手捧一株本不该在冬天出现的莲花花苞,从大殿外缓缓走进来时,大家都愣住了。

 智归微微一笑,一股春天般的温暖洋溢在大殿之上。随后,他盘膝坐下,双手捧着小莲花盆,面色和蔼地开始讲经。他说得越是祥和,智诚和尚的脸色就越难看。

 因为,当年云光法师讲诵《涅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天上坠下。而今智归和尚讲诵经法,听得莲花在冬天开放。

 一切已然成定局。

 三天后,住持圆寂了。没有任何悬念地,他指定智归做了继任者。

 说来也奇怪,此后,虽然深潭的水恢复正常,但智归的修为却是突飞猛进。他一年四季,永远只穿单袍。而他所在之处,尤其是室内,哪怕不生火,屋中也如春天般温暖。

 至于智诚,在寺庙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去做了火头僧。几年后索性还俗下山,跟着驻扎在县城的国民军打仗去了。至此,寺庙里的人,再也没有听到过智诚的消息。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因果寺成为当地香火最旺盛的寺庙,智归和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

 至于山后深潭,每年都会在 冬至 日,连续显灵三天。而这三天,也是因果寺大作法事、信徒朝拜的日子。

 一年冬天,刚过 小雪 节气 ,寺庙里来了一小支才入县城的军队,为首的是一个精干的年轻人。

 “把你们住持叫出来见我。”年轻人毫不客气,大摇大摆地坐在太师椅上说道。

 在他身后,站着几个穿着**军装的护卫,腰间还别着枪匣子。

 “施主,本寺住持重病缠身,已经不见客了。”一个小沙弥战战兢兢地回道。

 年轻人皱了皱眉,朝身边人看了一眼。

 “放肆。陈旅长要见谁,居然还敢推辞”一个长得凶神恶煞的护卫怒斥道。众和尚一阵慌张,不敢多说一句话。

 陈旅长冷笑一声,挥了挥手,几个护卫随即往寺庙后方走去。不多时,一个老和尚被人拖拽过来。

 “本旅长生平最恨的就是你这种老和尚,说什么后山深潭有菩萨显灵,一派胡言。”陈旅长慢条斯理地说。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报应来的飞快

 江宁城外有个长安村,据说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故乡,村里文风昌盛,几乎代代都有通过科考入仕做官的。到了明朝末年,村里出了个叫“王秦关”的人,自打识字起就整天埋在书堆里,15岁中了秀才,乡人都说这神童前途无量。然而世事莫测,王秦关年年赶考年年落空,一直考到45岁,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眼见年近半百,王秦关为科考拖累得家徒四壁,只好忍痛放弃学业,另寻出路,为一家人挣口饭吃。可他除了读书,再无一技之长,凭什么挣钱思来想去,自己有一肚子墨水,何不著书立说,卖文养家于是他决定为老祖宗王昌龄写一本传。王秦关从小就对王昌龄顶礼膜拜,名字也是入学以后自己取的,暗含了王昌龄《出塞》诗首句“ 秦时明月 汉时关”之首尾两字。平时读书,只要碰到有关王昌龄的资料,不管出自正史野史,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他都随手记录下来,所以为王昌龄立传对他来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果然,王秦关很快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不管室内饥寒交迫,更不管窗外春秋更迭,呕心沥血,历时三载,硬是拿出了一部洋洋十万言的书稿。

 然而光有书稿还不行,还要把它送到坊间印刷,成书上市卖了才能换来银子,王秦关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哪来这么多银子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

 谁

 本家京官王加爵。

 王加爵与王秦关曾在一个书馆读书。王秦关赶考年年落空的时候,王加爵的科考之路却异常顺利,中了秀才中举人,中了举人中进士,中了进士之后就被留在了翰林院。即便后来满人入主中原,他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依然在翰林院供职。眼下,王加爵正回乡省亲,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和他说说想到这里,王秦关携了书稿就去登门求援。

 但是王秦关有所不知,王加爵向来从骨子里看不起他,认为他是死读书的呆子,所以当王秦关憋红着脸说明来意之后,他根本不相信王秦关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大作来,鼻子里“哼”了一声,话中有话地说:“为老祖宗立传,可是慎之又慎的事啊!”

 王秦关连连点头:“所以才恳请大哥拨冗一阅。如果大哥认为小弟考证有据,写之有理,就请为小弟的拙作作个序,并请族中赞助一些银两,尽早付梓面市。谁都知道,大哥在老族长面前说话是有分量的……”

 王加爵一听,忍不住鼻子里又“哼”了一声,心说:你这呆子倒挺会拨拉算盘,又想名利双收,又舍不得花银子, 天下 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于是,他敷衍着对王秦关说:“你把书稿留下,我看看再说吧。”

 然而,王加爵一打开这部书稿,就再也放不下了。他没有想到王秦关的笔头还真有些功夫,写王昌龄一生的行迹脉络清楚,写王昌龄与朋友的交往活灵活现。

 赞叹之余,王加爵当即决定把书稿带回北京,立即付梓上市。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年。

 王秦关天天抬着头盼啊盼,可是盼了一年也不见王加爵那里有什么动静。正心急如焚的时候,王加爵回来了,不过不是专门为这本书来,而是因为族里要重修家谱,他这个京官是被老族长特地请回来商讨家谱重修大计的。

 商讨会开始前,王加爵给在座的每一位送了一本新书《王昌龄年谱》,嘴里还连连说着:“请指教!请指教!”正在这时,王秦关来了。王秦关在族里好歹也算是个落第秀才,老族长认为他抄抄写写还不错,可以为重修家谱出些力,就把他也请了来。王加爵没料到王秦关也会来,愣了愣,脸上的表情有些不 自然 。

 王秦关起初还没在意,忽然瞥到别人手里正在翻看的新书,凑上去一看,竟然就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印制装帧十分考究。新书终于出来了他激动万分,正要朝王加爵磕头谢恩,却突然从旁边一位族人刚合上的书皮封面上发现,署名处竟印着“王加爵”三个字。

 这家伙居然把自己的心血之作窃了去王秦关顿时怒火攻心,冲上去一把扯住王加爵的衣服,要他说个明白。

 参与家谱重修的都是族里的头面人物,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落第秀才在祠堂里撒泼,对京官如此粗暴无礼于是根本不由他分说,老族长就把他赶出了祠堂,并宣布从此不得再参与重修家谱之事。

 可怜王秦关有冤无处诉,出了祠堂就吐血,回家后一病不起。

 眼见王秦关被赶出了祠堂,为了永绝后患,王加爵故意对老族长说:“这样的败类,辱没了先人,也辱没了全族,留他何用依我看,不如把他清出家族,还族里一个清白!”以王加爵的地位,他在族里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于是趁着重修家谱的时机,王秦关就被永远开除出了这个王氏家族。

 时间又过去了半年,王加爵剽窃王秦关而来的《王昌龄年谱》,终于被送到了大清皇帝顺治的手中。不过,这可不是他要去邀功请赏,而是有人要借此弹劾他。他们说王加爵居心叵测,居然明目张胆地要反清复明,证据就是印在《王昌龄年谱》上的那首《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说,秦朝、汉朝都是汉人统治的盛世,秦始皇、汉武帝更是汉人皇帝的佼佼者,而“胡”指的是胡人,当然也包括满人,是自古以来中原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王加爵在清朝开国之初就为王昌龄这个边塞诗人写传,又把这首诗印在醒目位置,其用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怀念汉家天下,号召汉人推翻满清统治—“不教胡马度阴山”。

 顺治皇帝对此自然是龙颜大怒,挥笔就写下“灭九族、斩立决”的御批,拿王加爵的脑袋开了清初文字狱的先河。王加爵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剽窃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事已至此,也只有引颈受戮了。

 受命执行灭族任务的满人官员,带兵包围长安村之后就把老族长带到祠堂,逼他按《家谱》上的人挨个点名,点一个杀一个。杀到最后,村里只剩下王秦关一家了,因为当年重修家谱的时候被开除,所以家谱上根本没有他的名字。王秦关因祸得福,一家人的性命就此保住。那满人官员看看空空荡荡的村子,又看看村外大片的土地,想了想,竟信口将病恹恹的王秦关委任为长安村的村长,让他招募流民,管理耕作,负责为朝廷完粮纳税。

猜你感 兴趣 :

1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简介

2 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民间故事的梗概

4 有关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5 有关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是储物盒。

储物盒也叫手套箱,是用来储物用的,早期专供驾驶人放置手套因而得名。

卡罗拉一般指丰田卡罗拉。卡罗拉是丰田COROLLA的第十代直线升级产品。

时间: 2017年11月12日

地点 :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孔家

采访人员: 张志刚、谢伟、冯福才、冯雨

抗日战争时期,汤原县是下江中心县委所在地,太平川地区,更是著名的红地盘,抗日组织遍布,抗联活动频繁。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太平川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老人们故去,老房子拆除,老物件消失,很难再寻找到当年抗日的踪迹了。2017年秋冬时节,在太平川一家简陋的农舍里,在屋主人古老的家谱的末页,一首七律抗日诗篇被发现。它像一缕阳光,照射进漫漫历史空间,让人们窥见了昔日下江军民共御顽敌的画面。

患难兄弟手足般,枪淋弹雨几多年。

优秀儿女齐参战,同心同德灭敌顽。

庆余屯中孔庆余,舍死忘生助抗联。

但愿抗日成功后,你我兄弟乐晚年。

东北抗联第六军 夏云杰 、冯仲云。

伪满康德三年仲秋。

这首七律抗日诗篇的发现,引起了抗联斗争史研究人员和抗联后代极大兴趣,汤原县博物馆、抗联后代联谊会等前往考证。2017年11月9日,笔者也前往太平川,采访了珍藏抗日诗篇的孔祥吉老人。

笔 者 :请您说说家谱书上那首七律抗日诗的情况。

孔祥吉: 我岁数小,我接家谱才几年呀。我是七几年接的家谱。原来在我父亲家搁着,我父亲去世了,才传到我这经管。俺家老头活着他也没说。为啥写这顶上,我这么考虑,日本子来了顶架(东北方言,总、经常的意思。)搜查,他再搜查不能搜查家谱。就这么地,就写在这谱书后面了。

笔 者 :怎么来的不知道?

孔祥吉: 不知道。

笔 者: 那你爷爷识字吗?有文化吗?

孔祥吉: 他识几个字不多,会打算盘。那时候,虽说我家是大户,就父亲私熟念了二年,我老叔,一个字不识。那时候没地方念书去,都不识字。

俺们家不像老耿家(注释1),吃小灶,俺们家人都和劳金(长工)一样吃,半夜起来,吃完饭你该干啥干啥去。我四叔那时候,还整个狗皮箍脖灵盖(膝盖)上。现在跟人家说人家都不信。缝脖灵盖上干啥?抗磨(保护裤子耐磨)呗!

结果有些令人失望,那首七律抗日诗篇背后的故事没人知晓,那显然是精彩的,而它随着历史的烽烟隐去了,几乎不可能再被人们所知了。

遗憾之余顿笔思考,我只好再询问主人陈年古事,力求给读者一个完整解释,还原一段抗日传奇。

家谱的主人姓孔,叫孔祥吉,依照家谱的排序,他该是孔夫子的第75代后裔,是“焚书坑儒”之后逃亡云南的一支,这一孔姓旁系后迁徙山东福山,那就是孔祥吉的祖先。

孔祥吉采访笔录:

笔者: 请您谈一下老孔家的情况,包括家史和抗日的事,咱们就打开话匣子唠家史吧,随便唠。

孔祥吉 :我叫孔祥吉,今年74岁,1944年6月30日出生。我爷爷孔庆余,父亲孔凡喜,我是爷爷的长孙。

我们家山东省福山县人,闯关东过来的。那时候(晚清时期)我祖太爷只身一人,挑八股绳(指做生意的担子,前面四股绳,后面四股绳,拢起了两边的担子,民间称为八股绳。)过来的,边走边做小买卖,卖个针头线脑的。就好象货朗扁担似的,走那那是店。后来到了江南吉林省三姓城火龙沟站住脚了。后来祖太奶打听其下落,没打听着,其实,我祖太爷在江南那嘎,就派大儿子孔宪和来找。二儿子又来找,可下打听着了,在江南火龙沟。那就是我的祖爷爷。后来就给我祖爷爷结婚了,和当地范家女子结婚。

在家里这边,我祖太奶奶抽签,抽到一个凶签,说是五个小孩围着一口棺材哭。她再也坐不住了,谁劝也不行,着急忙慌,只身出发奔北大荒寻亲,抿装脚,走了半年,到江南火龙沟还真找到了家人。

结果,我祖爷爷死了,他的二儿也死了,扔下五个孩子。我祖太爷爷的哥哥,终生未娶,就为扶持侄女侄子长大成人,谁劝也不行。那时候也像现在扶贫似的,官家给一挂车,全家就来汤原县了。开地,有良田几百倾,开油房。后来,日本人来了,缴地照,缴枪照。地就没那么多了。

孔祥吉所述的孔家先祖闯关东的事,汤原县志有记载:

民妇孔刘氏,山东福山县人。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举家由吉林三姓迁居汤原县城东北太平川地方,系甲长孔庆余之祖母,生而贤淑,又秉母训。十九岁于归孔氏。翁姑早逝,佐夫、子紫勤俭持家,生二字,长宪和,次宪周。时因年荒。抚夫远出谋生计,二十余载无音耗,历尽艰辛,抚养二子成立 ,乃命长子宪和出外寻父 。时宪和二十一岁,东奔西驰数千里,遍历城乡里,年余无耗。恐母忧念,不得已旋里。又二年复遣次子宪周寻父,行至吉林三姓界北大垃子地方,父子得相遇。又数年无耗,适有邻人郑性者,道及其父子在外做小负贩,次子已娶妻生子。乃复遣长子宪和往寻,乃得相遇。又数年,闻夫昭魁、次子宪周相继病故,氏哭望天涯,痛不欲生。至光绪二十五年,长子宪和迎母就养吉林。三十二年举家迁居汤圆,一门孝友,诚该氏训迪有方之所致也。

邻里述其形状于大府,于民国十五年5月,奉大总统令,给与红绶银章一座,“乡里矜式”匾额一架。

此段文字记述,与孔祥吉所述稍有偏差。意思是说:孔祥吉爷爷孔庆余的爷爷孔昭魁,灾荒年别妻离子,挑着货郎担子独闯关东谋生,落脚于依兰县火龙沟地方。其妻在家独自抚养两个幼子,历尽艰辛抚养大孩子,先后遣其去关东寻父,终于得见。又十余年后,长子回乡接母去关东就养,其夫已亡,二儿子亦亡,抛下寡妻刘氏并三子二女。其后,全家迁徙汤原县垦荒务农,开办油房,置办家业,家业渐兴,富甲一方。民国大总统令,授与红绶章一座,“乡里矜式”匾额一架。

这是一段凄惋传奇的经历,孔家人勤勉贤达,悯贫,虽少有文化,却深得中华传统文化之熏淘,继承了优秀的民族精神。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孔家在乱世中舍命与日寇周旋,为抗日出力的义举了。

孔家为抗联筹集布匹、粮食、药品。冯仲云遇险获救,夏云阶(注释2)被护送上山。老孔家为抗日贡献了一切,包括两个儿子的命……

笔 者: 老孔家抗日的事,您都有啥记忆,都说说吧。

孔祥吉: 赵尚志、夏云阶、张寿篯,周保中,祁致中、戴洪宾、谢文东、李华堂都来过我家。王明贵(注释3)也来过我家,王明贵就是在我家参加抗联的,他就是顶俺家去一个人,他替我们家去的。王明贵外号叫王十老三,金沟刹金子的,那时候兴拜把子,嗑头联香,他排行十三,叫王十老三。

我说这个你们可能不信,这是我母亲说的,我们家一宿放六回桌子没亮天。一会儿抗日队来了,一会日本子来了,一会又是三十八团来了,一会儿又是山林警察来了。谁来了你都得招待,人家说要吃猪肉,你得马上去给杀猪去。不管黑天白天,来了就是先吃饭,旁的不讲,先吃饭。正吃饭呢,就起队了,到那得先吃饭。那时候也别说胡子和抗日队了,都穿的靰鞡,系的靰鞡草,这鞋呀,两只都不能一堆脱呀,这只系好了,那只再脱。你知道啥时候来令起队呀,正吃饭呢,端饭腕起队走了。到那得先吃饭,这顿饭吃了,那顿饭到那吃,到那去不一定呢。

那时候俺们家,那时候粮食也不值钱。那时候不卖粮不给你布,给抗日队整多少布呀,白布,整到山里去染了做军装,我们家都没少整。药,我姥爷于药铺(孔祥吉姥爷绰号于药铺),药都没少给整。

笔 者: 据说冯仲云在你家遇险,是假扮你太奶奶的儿子脱险的。

孔祥吉: 当年冯仲云在我家,表面上就是我家的长工,以长工做掩盖(掩护),顶架(东北方言,长时间的意思)在我们家。他有个名号,叫冯瞎子,他不戴眼镜嘛。

有一天,日本子来搜查来了,又是警察署,又是宪队兵的,来了不少。来的挺突然,想躲躲不了了。我太太和我爷爷一看,就给弄炕上去了,假装有病了,搁那守着(在那守护着)。日本子来了,问,老太太几个儿子?其实我太太她三个儿子。四个儿子。炕上躺的谁?炕上躺的我老儿子。他乍了?得伤寒病了。日本子寻思半天呀,一看也挺属实,一看真四个儿子,我爷爷老大,我二爷我三爷,加他四个,这样就给他掩盖(掩护)过去了。还有一回,抗联和日子干仗,退却了,打的日本子的洋白面和枪啥的,就来不及了(来不及带走了),就塞到我家的黑天棚里了。这日本子来了就搜查呀,这要是搜去了还了得了。都上去了,登梯子上去了,用枪在那搁楼(东北方言,拨拢的意思。),拨拉半天,寻思寻思又下来了,没发现,那要是发现就完了。

笔 者: 老孔家为抗日贡献的太多了。

孔祥吉: 今天我说实话了,我大爷我二大爷都是为抗联死的,为抗日死的。怎么说呢?我大爷是肺结核,那不是送剁子嘛(剁子,用骡马驼运物资送往某处,称送剁子),偷着往山里送小米,走半道遇到山林警察队。就跑,在山里能有好道嘛,还牵着马,驮着小米。后来可下跑出来了,还掉炕洞沟(东北方言,指沼泽、漂垡甸子、沟塘等山林难行地域。)里了,那让人撵的就没个样了。我大爷他是肺结核,他肺结核挺严重,肺结核就犯了,我二大爷还掉炕洞沟里了,腿摔折了,没让人抓去还挺好。那时候乱巴地(东北方言,指混乱荒蔽的年代。)的时候,缺医少药的,也没有先生(医生),买药也没有地方买去。我大爷的肺结核就拖严重了,那时候他俩就差两三岁,我大爷不超过二十五岁,我二大爷也就二十二三岁,就先后都死了。

夏云阶在我家养病,警察来搜查来了,我爷爷让我父亲护送上山,自己出面应付敌人。我父亲护送夏云阶上山的时候,可能都不到二十岁,顶多二十岁,也喜欢摆弄枪,想参加抗联。两个弟弟都小,才十来岁,两个哥哥都死了,家里没人,脱不开。老夏说,不去就不去吧,不去也能给抗联做事,在家里也一样抗日。他就参加了青年队,晚上把鬼子的电线杆子拉折了,白天再给埋上,日本人白天还得让你大户人家出人给埋上。

老孔家炕热乎!老孔家小米粥香!老抗联们记着老孔家的好,回访老区多次探望孔家。老孔家和抗联心连心,为解救蒙寃入狱的抗联老兵,孔庆余两进京城找冯仲云。

笔 者: 你爷爷后来见过冯仲云吗?

孔祥吉: 五几年的时候,好像是五五年,我父亲还去北京找过冯仲云,还是为别人的事。怎么说呢,这事说也行不说也行。

笔 者: 没事,现在无所谓,说吧。

孔祥吉 :张传福你知道嘛?张传福的四哥张合(注释4),他不也是抗联的团长嘛。好像五几年,他家不有点啥事了,就让人搁(关押)起来了,掐尖入狱了。完了,他家人就来找我爷,要不怎能上北京呢。头一次去接待了。那个时候接待行呀,你一个老地主,随便去呢。冯仲云给说一句话,就把老张头子放了。具体怎么说的,说的啥,不知道。给说话就行了呗,人家那么大的官。就是为他的事去的。

为啥事蹲芭篱子呢,好像老张头吧,在我的记忆里,大跃进那几年受管制,戴个牌子,扎个麻绳头子,在车站晃悠晃悠。老张头家成分不也高嘛,像我们似的,都富农地主的。

笔 者: 你不是说去冯仲云那两次嘛,那第二次怎么个情况?

孔祥吉: 还有一次人家没接见,说是去开会了。

笔 者: 有这种可能。

孔祥吉: 八几年的时候王明贵王钧(注释5)回访革命老区,都上我们家来过。在乡里会见后,我父亲要回家,王明贵不让,非拉我父亲吃饭,还得挨着他坐着。老孔家炕热呼,老孔家的小米粥香,好喝!他们都还记着老孔家的好。王明贵家,王钧家,我都去串过门,还在他们家吃过饭。

土改中,孔家被划为地主。孔家没有因为帮助抗联抗日受到褒奖,却因为地主成分饱受歧视。这应该是民族的悲哀!

笔 者: 土改时老孔家的情况怎么样?

孔祥吉 :说实在的,俺们家成分吧,头前是地主,后来整个富农,后来化中,后来又整个富农。怎么回事呢?说起话长了,五八年,我五七年我小学毕业,考中学没考上。五八年不大跃进嘛,我十五,就考那个汤原有个奇克职业学校,属于中传。考上了,考上了我就去村上开介绍信,人家要介绍信。那时候有个文书,叫王天成。那时候咱岁数小,好像低人一等似地。他说你是谁家的?我说我是老孔家的。孔庆余家的?我说嗯那。你家什么成分?瞅瞅本,我说化中农。他说你家乍能化中呢?我说人家定的就是化中呀。你家不是化中,是富农。拿就给改了。完以后又是富农了。

完考上学校,念了三年书。60年毕业了,荣丰鱼场实习二年,完了分配。在那念书吧,你成分不好,另眼看待。完了毕业了,分配了,都分配了。我们分配在依兰。人家不接收,又回来了,回到荣丰鱼场。那时候赶上精减嘛,下放自留人员。那时候归佳木斯水产局管,水产局王局长李科长,说你们已经安排不了,我们三个,你们先回家等待吧。你们吧也不算下乡,也不算插队,也不算知识青年。等待分配,一定给你们安排。这话说的挺死,我们就等,等到七几年了,62年回来的。去找了两回,我两个同学去找的,佳木斯水产局找,人家说安排不了。去荣丰鱼场找,人家说,哎呀,你们来晚了。人家都安排完了。那完了,咱们也没有门路。回来再等吧,后来也放弃了。我们同学大多数都安排了,后来都退休了,有的都死了。我那是岁数最小的,人家都安排了,都退休了。

笔 者: 那是荣丰鱼场,你应该是荣丰鱼场的职工。

孔祥吉: 嗯那。

笔 者: 你这个家谱上写的这首诗,如果经专家考证,确定是冯仲云夏云阶写的诗,那就是革命文物。它本身没有啥经济价值,但是它有重要的历史与政治价值,对研究东北抗联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属于你们家,它更重要的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所以,我建议你,要妥善地保管好这个东西,不要谁来了都给人家看,那些照片也是一样。你们孔家勤勉贤达,伸明大义,为乡里称道。孔老夫子的七十五代后裔,能为抗日做出贡献,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后记

孔庆余,汤原县太平川乡兴隆村(庆余屯)之首住民。庆余祖辈晚清年间独闯关东,初落脚于江南火龙沟,民国初年举家迁居汤原太平川,开荒种地,置办油房,家业渐兴,始有庆余屯。

《汤原县志》载:1934年日本侵略军进驻太平川后,孔庆余避之唯恐不及很少抛头露面。同年6月抗联派人下山,与孔庆瑜会晤,孔庆余毫不犹豫捐出抢二支、马八匹、粮食若干。从此以后孔庆余曾多次为抗日武装筹措枪支弹药粮食衣物,其家亦为抗日武装下山停留,随时提供方便。夏云杰军长曾在其家养病休整。伪军警察觉孔庆余与抗联往来,于1936年5月至八月间,连续数次突袭搜查。一次日军进村恰逢夏云街患重感冒,发烧在孔家治疗。孔庆余令儿子套马车将夏军长迅速送出转移。自己出面应付敌人,使夏军长免遇敌人遭遇。

1957年,孔庆余七十岁,因病逝世于太平川。

抗日战争时期,汤原地区抗日民众四起,高潮时军队数千,抗日组织遍布城乡。仅汤原东北太平川一带,既有孔庆余、黄友、贾友等开明士绅筹措枪支马匹粮食药品支援抗日。孔庆余家仅为一代表人物。此番景象正印证了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引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注释 :

1、老耿家,汤原县太平川反动恶霸地主耿子修。耿家勾结日寇,捕杀抗联及抗日群众,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2、冯仲云,东北抗联六军政委,东北抗联三路军总政委。解放后任松江省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副部长。夏云阶,东北抗联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牺牲。

3、王明贵,抗联六军三师师长,东北抗联三路军三支队队长。解放战争中任嫩江军区司令员、东北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八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60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铁道兵副司令员、公安十九师师长、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

4、张传福,东北抗联六军二师师长,1938年西征途中牺牲。张合,张传福胞兄,抗联六军团长。光复后加入三江人民自治军,参加剿匪斗争。

5、王钧,东北抗联六军保安团政治部主任,三路军三支队参谋长。解放后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省体委主任。

一、叫西洋镜,类似幻灯片

1,西洋镜,一种民间的游戏器具,匣子里面装着画片儿,匣子上放有放大镜,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画面。 因为最初画片多是西洋画,所以叫西洋镜;

2,西洋镜,上海人叫“西洋镜”,洋人叫“peep show”,北方人叫“拉洋片”。又作“西洋景”。说的旧时西洋(欧美)传入我国的一种逗乐装置,因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所以显的有些神秘,而一旦打开后,里面不过是几张而已,也就一点不稀奇了。

3,旧时上海的弄堂口,经常有放西洋镜人的身影。小孩们围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的一边有几个小洞,供眼睛凑上去看。花二分钱,或用喝剩的水瓶替钱,就可以看十个之内的了。这玩意比**更早流入中国,而里边又都是些外国的风俗人情。

二、幻灯片

1,幻灯片又称作正片,是一种底片或菲林。常见的规格有135和120两种。通常是彩色,但特殊目的也有黑白的正片。也可用来印相或放大相片。现在通常说的幻灯片多指电子幻灯片(演示文稿)。

2,幻灯片教学的时候经常用投影机观看的一幅幅照片。这种幻灯片多半是用透明正片装进放映机放映,照相相片称作照相幻灯片,彩色照片称作彩色幻灯片,黑白不存在反转片,所以要从负片晒成正片,几乎都是用彩色反转片进行拍摄,主流是用35毫米大小,一片一片地装填。成卷的幻灯片叫做长条幻灯片。

三,电子幻灯片亦称ppt

1,电子幻灯片,亦称演示文稿、简报,是一种由文字,等,制作出来加上一些特效动态显示效果的可播放文件。

2,演示文稿,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或是Keynote亦或是OpenOffice,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与Keynote的应用越来越广。

3,在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和幻灯片这两个概念还是有些差别的,利用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就叫演示文稿,它是一个文件。而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利用它可以更生动直观地表达内容,图表和文字都能够清晰,快速地呈现出来。可以插入图画,动画,备注和讲义等丰富的内容。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

  民间 故事 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