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惯中两个人写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惯中两个人写的吗?,第1张

《水浒》相传二人合著而成。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水浒》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关于《水浒》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综上所述,《水浒》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所写的。

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书本。”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一百卷。钱塘施耐庵书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扬州府兴化人(今江苏兴化人),原名

施彦端,又名子安,字彦端,原名耳(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现有《施氏家簿谱》存世。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土”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KUWT2SPGIAZXP8M_XMe7RRT-eOk3yj7needYLPQZGkA2aAxBCBS8bWKzTDLE9LdO5RRvdpxl4WSnFOFr_zExCJdWYCh3v1j3fncsgXL3jq#7参考

我不太赞同你的说法。我是一个兴化人,可能会有一些个人情感在里头,但我尽量以事实为依据,请见谅。

第一点,大丰的方言和兴化方言基本相通,同属江淮官话泰如片,而且大丰除了北边的三龙镇和方强镇,其余一半以上的地方,包括大中街道,都是泰如方言区。水亮子,大丰和兴化都是水桶的意思;刚桑,大丰和兴化都是吵架的意思;鹅肉,大丰和兴化都是牛肉的意思;噇(chuang)饭,大丰和兴化都是吃饭的意思;杌(wu)子,大丰和兴化都是凳子的意思。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写鲁智深用禅杖,用的是活泛这个词,就是指灵活的意思,也是泰如片的词。所以你说的大丰和兴化的方言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是不对的。

第二点,现在的大丰人当然不能叫泰州人,因为所处时代的行政区划不一样。就拿郑板桥来说,他是兴化大垛人,当时是属于扬州府的。而泰州是扬州下辖的一个县,和兴化并列,所以郑板桥不能算泰州人,这是我的理解。再比如胡总书记,他的青少年时光是在泰州县城度过的,当时仍然隶属扬州,到了96年才扬泰分家。所以我认为胡总可以说是泰州人,称他是扬州人,应该也可以,但是如果兴化、泰兴、靖江人说自己是胡总老乡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施耐庵所处的元末明初,白驹场的白驹镇隶属扬州兴化,他应当被称为兴化人、扬州人,而泰州人、大丰人、盐城人,都存在行政区划上的问题。试想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生活在住了大半辈子的A市的B镇上,突然B镇被改隶为属于C市的了,心里肯定不情愿吧。他从情理上来说,也应该是A市人。更何况,施耐庵去世前,一直是生活在当时的兴化白驹场,他的陵墓也在兴化呀。古代白驹属于兴化,而现在属于大丰,是既定事实,但也不能就说白驹的施耐庵是大丰人吧。

第三点,关于文物考证方面,兴化、大丰、盐都,都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文物的数目并没有多和少之分。施耐庵的村庄,在兴化新垛施家桥,至今还住着他的后人,而白驹镇虽然也有他的后人,但是从数量上而言,不及施家桥。并且每年祭祖的时候,白驹那边的施姓后人都是回陵园祭祀的,这也是事实。

第四点,你说的完全不错,大丰有施耐庵纪念馆和施耐庵公园,并且在盐城还有水浒文化博物馆,兴化因为当时领导没有重视,的确没有,只有施耐庵陵园。但是话说回来,保存在施耐庵纪念馆里的施氏家谱,里面也明确写的是“施耐庵从苏州迁往兴化,然后再迁往白驹场”,并不能就此武断地认为施耐庵不是兴化人。就目前证据表明,施耐庵有可能是先住在老家施家桥,后来搬到了白驹场的白驹镇。

第五点,也是争议最大的,就是白驹场和白驹镇的问题,现在有不少观点认为白驹场当年大部分地区位于今天的兴化境内的大营、新垛,而少部分地区是在今天的大丰境内,白驹镇就是白驹场在大丰境内的一个镇。施耐庵是白驹场人毋庸置疑,但是不是白驹镇人,这个现在很难下定论。

第六点,如果谈到被他熏陶的民族文化的话,兴化和大丰应该来说都有。但是就谈《水浒传》的“浒”字,也有一段很深的文化。在我们兴化的周庄地区,有三个浒命名的村庄,一个东浒村,一个西浒村,一个东浒垛。但是在大丰,没有一个村庄是以这个字命名的(网上查的结果)。虽然这不能表明施耐庵是哪里人,但至少可以说明,兴化当地有水浒传的文化和气息。

最后,我想说,我不是文化学者,我的说法也不能代表官方的说法。但是以上我说的基本上是事实,并且我们兴化人承认,施耐庵故乡的问题,确实有争议。关于他的故乡的确切定论,必须要由文化和考古学者共同努力才可以得出,也并不是我嘴上说一说就可以成了定论的。也希望您不要太生气,其实大丰和兴化的渊源是很多的,我们的文化应该是相通的。就连兴化东北边的乡镇,也有很多人在大丰工作,在大丰定居。我上面说了很多话,可能有一些不太恰当,也请各位见谅!

这是一个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谱编修的问题。

女儿能否入谱,并不是指女儿可不可以修入族谱(历代修谱,女儿本就记录在内了),而是指女儿能不能够作为本族的传承之人。

之所以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在以前并不成为问题。某人无子只有女儿,他当然算是“绝代”了,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过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继续生,到生了儿子为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要以为这个无后是没有后代,它特指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意味着断了香火,不能以子传子,子子孙孙了。

从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政府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强制推行,特别是在城市,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独女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我本人就只有一个女儿,估计这辈子也不准备要儿子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特别是只有女儿的人就提出,女儿也可以作为传承之人。

我的看法是,尽管无奈,尽管可以理解,但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思是说,要看族人的反应和其本人的意愿,这一点要在凡例中说明清楚,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要行都行,一视同仁。我们林氏家族在修编族谱时采用的办法是:在女儿的齿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载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对其第二代以下暂不延伸登载,广大族人普遍接受。

族谱说到底,是父亲氏族的一个产物,在过去,它有它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但并不一定只能是以子传子,子子孙孙。这倒不是歧视妇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而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只能如此。不然的话就会乱。我曾经研读过一本《韩氏女谱》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你只能采用一个标准。

打个比方,某人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当然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在一些家族,谱名只能随父姓。她长大以后要结婚,结婚之后要生孩子。如果这个人坚持要将女儿、女婿、外孙修入自己的族谱,那他的这个外甥是不是应该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爷爷会同意吗?再如果到时候女婿的家族也要修谱,那她的女婿和外孙修不修?

所以,女儿入谱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有一种情况就是可以变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儿、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或者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们同意随母亲姓,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入赘的方式叙其齿录了。但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这种情况也会很少出现。换句话说,过去出现过继或领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就是采取了这种方法处理的,比如李鸿章原本应该姓许,但他的祖父改为李姓,他自然也就不再姓许了。

组织、经费、编辑只是修谱的三个不同侧面,其实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我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是为了思路更清晰。 翻印损耗效应

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诠释家谱传承所隐藏的重大危机。

将一张记载信息的纸张放进复印机中复印,再将得到的复印件进行复印,每次都用上次的复印件进行复印,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将发现复印件纸越来越模糊,最后得到的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纯黑色废纸。

这是因为每次翻印都会产生误差,而一次次误差叠加将导致这个最终结果。

家谱在历史传承中,每隔数十年重新修谱都要:翻录旧家谱—>添加新族人—>印刷家谱书。这一次次修谱的过程不正如同翻印纸张的过程!

传承影响因素

在以前家谱秘不示人的家规下,很多家族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全部销毁掉。

如经历战争、饥荒、动乱等灾难,家谱保存无比艰难!仅近代就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文革的“破四旧”…… 让无数的家谱被焚毁,甚至孤本也不曾留下,家族历史从此中断!

且因家谱书纸质的原因,在历史岁月中容易受到火灾、水浸受潮、自然磨损等影响而阻碍家谱向后世传承。

发展过程:

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加入一项由奇异电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计画;该计画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务、多层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统。直到1969年,因MULTICS计画的工作进度太慢,该计画就被停了下来。当时,Ken Thompson(后被称为Unix之父)已经有一个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跑,但是反应非常的慢,正巧也被他发现了一部被闲置的PDP-7(Digital的主机),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将「星际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这部PDP-7就此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上留下了芳名。

MULTICS 其实是"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的缩写,在1970年时,那部PDP-7却只能支持两个使用者,当时,Brian Kernighan 就开玩笑地戏称他们的系统其实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缩写为"UNICS",后来,大家取其谐音,就称其为"Unix"了。1970年可称为是Unix元年。

1971年,他们申请了一部PDP-11/20,申请的名义是:要发展文书处理系统。该提案被获采纳,他们也发展出了一套文书处理系统 — 就是现在Unix操作系统里面文书处理系统(nroff/troff)的前身。有趣的是,没有多久,贝尔实验室的专利部门真的采用了这套系统作为他们处理文件的工具,而贝尔实验室的专利部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Unix的第一个正式使用者。当时,那部PDP-11/20只有05MB磁盘空间。而描述这整个系统的文件被标示为:"First Edition",版本日期是1970年11月。从此以后,Unix的版本就以系统文件的版别来称呼

UNIX家谱

UNIX的历史开始于1969年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即著名的K&G,C语言的发明人)与一群人在一部PDP-7上进行的一些工作,后来这个系统变成了UNIX。它主要的几个版本为:

V1(1971):第一版的UNIX,以PDP-11/20的汇编语言写成。包括文件系统,fork、roff、ed等软件。

V4(1973):以C语言从头写过,这使得UNIX修改容易,可以在几个月内移植到新的硬件平台上。最初C语言是为UNIX设计的,所以C与UNIX间有紧密的关系。

V6(1975):第一个在贝尔实验室外(尤其是大学中)广为流传的UNIX版本。这也是UNIX分支的起点与广受欢迎的开始。1xBSD (PDP-II)就是由这个版本衍生出来的。

V7(1979):在许多UNIX玩家的心目中,这是“最后一个真正的UNIX,”这个版本包括一个完整的K&RC编译器,Bourne shell。V7移植到VAX机器后称为32V。

目前开发UNIX(System V)的公司是Unix System Laboratories (USL)。USL本为AT&T所有,1993年初被Novell收购。Novell于1993年末将UNIX这个注册商标转让给X/Open组织。

目前为止,UNIX有两大流派:那就是AT&T发布的UNIX操作系统System V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的UNIX版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SVR4是两大流派融合后的产物。1991年底,与System V针锋相对的开放软件基金会(Open Software Foundation)推出了OSF/1。

现在几种主要的UNIX版本:

AIX:IBM的UNIX,是根据SVR2(最近已经出到SVR32)以及一部分BSD延伸而来,加上各种硬件的支持。具备特有的系统管理(SMIT)。

386BSD:Jolitz从Net/2 software移植过来的。支持Posix,32位。

FreeBSD:1x从386BSD 01而来,FreeBSD 2x版是用44BSD lite改写。

HP-UX(HP):旧系统是从S III(SVRx)发展面来,现在是由SVR2(42BSD)发展而来,目前是10x版。

Linux(x86):遵从POSIX,SYSV及BSD的扩展,这一点从上页表中即可看出。

OSF/1(DEC):DEC对OSF/1的移植。

SCO UNIX(x86):SVR32,目前影响较大的PC UNIX。

SunOS(680x0,Sparc,i386):根据43BSD,包含许多来自System V的东西。Sun的主要成果在于:NFS,OpenLook GUI标准,现演变为Solaris 。

Ultrix(DEC):根据42BSD再加上许多43BSD的东西。

Xenix(x86):Intel硬件平台上的UNIX,以SVR2为基础,由微软推出。在中国使用较广泛。

网络方面的应用:

1、网络和系统管理

现在所有UNIX系统的网络和系统管理都有重大扩充;它包括了基于新的NT(以及Novell NetWare)的网络代理,用于OpenView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支持Windows NT作为OpenView网络节点管理器。

2、高安全性

Presidium数据保安策略把集中式的安全管理与端到端(从膝上/桌面系统到企业级服务器)结合起来。例如惠普公司的Presidium授权服务器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和桌面型HP-UX;又支持Windows NT和服务器的HP-UX。

3、通信

OpenMail是UNIX系统的电子通信系统,是为适应异构环境和巨大的用户群设计的。OpenMail可以安装到许多操作系统上,不仅包括不同版本的UNIX操作系统,也包括Windows NT。

4、可连接性

在可连接性领域中各UNIX厂商都特别专注于文件/打印的集成。NOS(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与NetWare和NT共存。

5、Internet

从1996年11月惠普公司宣布了扩展的国际互连网计划开始,各UNIX公司就陆续推出了关于网络的全局解决方案,为大大小小的组织对于他们控制跨越Microsoft Windows NT和UNIX的网络业务提供了崭新的帮助和业务支持。

6、数据安全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中的信息技术体系框架成为他们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部分,他们对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变得日益迫切。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蓄意入侵,没有什么不同。UNIX系统提供了许多数据保安特性,可以给计算机信息机构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管们对他们的系统有一种安全感。

7、可管理性

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无论从系统自身的规模或者与不同的供应商的平台集成,以及系统运行的应用程序对企业来说变得从未有过的苛刻,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HP-UX支持的系统管理手段是按既易于管理单个服务器,又方便管理复杂的联网的系统设计的;既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生产力又要降低业主的总开销。

8、系统管理器

UNIX的核心系统配置和管理是由(SAM)系统管理器来实施的。SAM使系统管理员既可采用直觉的图形用户界面,也可采用基于浏览器的界面(它引导管理员在给定的任务里做出种种选择),对全部重要的管理功能执行操作。SAM是为一些相当复杂的核心系统管理任务而设计的,如给系统增加和配置硬盘时,可以简化为若干简短的步骤,从而显著提高了系统管理的效率。SAM能够简便地指导对海量存储器的管理,显示硬盘和文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磁盘阵列内的卷和组。除了具有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SAM还能够强化对单一系统,镜象设备,以及集群映像的管理。SAM还支持大型企业的系统管理,在这种企业里有多个系统管理员各事其职共同维护系统环境。SAM可以由首席系统管理员(超级用户)为其他非超级用户的管理员生成特定的任务子集,让他们各自实施自己的管理责任。通过减少要求具备超级用户管理能力的系统管理员人数,改善系统的安全性。

9、Ignite/UX

Ignite/UX采用推和拉两种方法自动地对操作系统软件作跨越网络的配置。用户可以把这种建立在快速配备原理上的系统初始配置,跨越网络同时复制给多个系统。这种能力能够取得显著节省系统管理员时间的效果,因此节约了资金。Ignite/UX也具有获得系统配置参数的能力,用作系统规划和快速恢复。

10、进程资源管理器

进程资源管理器可以为系统管理提供额外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让管理员动态地把可用的CPU周期和内存的最少百分比分配给指定的用户群和一些进程。据此,一些要求苛刻的应用程序就有保障在一个共享的系统上,取得其要求的处理资源。

UNIX并不能很好地作为PC机的文件服务器,这是因为UNIX提供的文件共享方式涉及到不支持任何Windows或Macintosh操作系统的NFS或DFS。虽然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NFS和DFS客户端也可以被加在PC机上,但价格昂贵。和NetWare或NT相比安装和维护UNIX系统比较困难。 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只是在有特定应用需求时才能选择UNIX。UNIX经常与其它NOS一起使用,如NetWare和Windows NT。在企业网络中文件和打印服务由NetWare或Windows NT管理。而UNIX服务器负责提供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建造小型网络时,在与文件服务器相同环境中运行应用程序服务器,避免附加的系统管理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利益。

家谱的作用:是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7民族史资料。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8地方史志资料。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9教育史资料。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10民俗学资料。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11宗教史资料。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12华侨史资料。我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研究家谱的现实意义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封建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家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既要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方法既要继承传统家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家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家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惯中两个人写的吗?

《水浒》相传二人合著而成。《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