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历史上24位知名的太监/宦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京津冀历史上24位知名的太监/宦官,第1张

京津冀原属直隶省,是一个整体,在 历史 上,由于首都位于此地的原因,很多贫困人家的儿子被送入宫中,侍奉皇帝,这些太监,有的积极上进,进步很快,甚至有的还文武双全,帅气逼人,但官至高位后,各自的个人品行就显露无疑,有的专权谋私留下不好的名声,有的忠正无私,留下清廉之名。以下这24位官居要职的太监或宦官,就以自己的经历的在 历史 上留下或好或坏的浓重一笔。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字完吾,沧州肃宁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王振(?-1449年),张家口蔚县人。明朝宦官。 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侍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正统七年(1442年)起,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

曹吉祥(?-1461年),唐山滦州人。明代权宦。曾隶属于王振门下,参与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后来又与大将石亨等密谋,率兵迎明英宗复辟。天顺初年,奉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英宗设计逮捕,事后被磔刑处死。

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深州人。明代著名太监。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四十五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隆庆六年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后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王安,保定雄县(今雄安新区)人,明神宗皇宫太监,明末重量级人物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明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

王承恩(1?-1644年 ),明末宦官,邢台市信都区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帝命王承恩提督京营。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福王时,谥忠愍。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河北邯郸人,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阎承翰,真定(今石家庄)人。周显德中为内侍。入宋事太祖,以谨愿称。太宗时擢为殿头高品,稍迁内侍供奉官、内殿崇班。 大中祥符四年,迁内园使、左班都知,领奖州团练使。

秦翰(952年—1015年),字仲文,石家庄鹿泉人。北宋宦官。 于宋太祖时入宫。宋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猛,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秦翰可以说是宋代宦官中在军事方面杰出的人才,即使与一般的将帅相比,他亦是相当出色的。

张崇贵 ,真定(今石家庄)人。太祖时为内中高品,稍迁殿头。太平兴国中,以善射迁为御带。钱俶纳土,命驰往阅城防储偫之数。亲征太原,从崔彦进、李汉琼先路视水草。端拱初,补内供奉官。历任黄门右班押班、内殿崇班、黄门为内侍、内侍右班副都知、内侍右班都知、内侍左右班都知,领诚州团练使。大中祥符元年,加昭宣使。

李莲英(1848年—1911年),廊坊大城人,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在宫中期间,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的皇家祖制,封为正二品总管太监,统领全宫所有宦官。

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卒,享年63岁。

张永(1465年—1529年),保定高碑店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是著名的宦官集团“八虎”之一。 张永在成化年间进入皇宫,到了弘治朝时被调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到太子继位时成为明武宗的亲信,勤练武艺,弓马娴熟,颇有勇力,武宗常赞“壮士张”。身兼数职,并督十二团营和总神机营的差事,是当时正德朝宦官集团“八虎”的成员。 张永原是宦官刘瑾的党羽,后因不满刘瑾作为而产生矛盾,曾出手殴打刘瑾,明武宗为此亲自劝和。后在平叛安化王朱寘鐇叛乱时接受杨一清的建议,用计谋将刘瑾铲除。明世宗继位后,张永因被弹劾而遭贬黜。嘉靖八年(1529年)起用掌管御用监,提督团营。同年,张永病逝。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沧州南皮人。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安德海立下大功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高凤,保定涿州人,明代司礼太监。正德时宦官“八虎”之一,曾屡被劾,后被罢免官职。正德二年,徐蕃等多位大臣联名弹劾给事中太监高凤,让他尝到了“逮系诏狱、廷杖除名”的滋味。高风被逮到京师下了大牢,受廷杖差点被打死,官也罢了。

谷大用,明代宦官,廊坊文安人,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 提督西厂,与其他宦官刘瑾、马永成、丘聚争宠,势倾中外,专横跋扈。 正德六年 (1511),河北爆发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武宗以他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京营镇压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他竟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操京师,号称“外四家”,开了调操边军的先河。

刘应坤,保定高碑店人,明代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总督镇守辽东首席监军,是宁锦大捷的明方实际上的战役指挥官。

明熹宗在战后传谕嘉赏时,称赞刘应坤说:“镇臣刘应坤鼓舞将吏,努力戎行,匪直大挫贼锋,在宁远有却敌之效;抑亦深寒虏胆,于锦州有解围之助;着加恩三等,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六十两、彩缎四表里。”其奖赏数额仅次于魏忠贤,可见他所起到的作用之大。而袁崇焕仅获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纻丝二表里。明熹宗评价他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朕不加谴责,尚著叙赉,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准耳。”明熹宗对二人的表现明察秋毫,奖赏可谓公正公道。

这么大的军功,只赏几十两银子,明代后期是真没钱啊。

孙暹(?—1598),明朝宦官,保定涿州人,司礼监秉笔掌东厂太监。万历时掌管东厂,恬静。文盲。魏忠贤曾投其名下。 万历十七年(1589年),魏忠贤在孙暹引荐下入宫当差,改姓李。后在甲子库办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渐富裕了起来。万历时期,提督东厂的太监都比较老实,“东厂张诚、孙暹、陈矩皆恬静”,以至于东厂的狱中都生出了青草。

张鲸,保定高碑店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入宫中为宦官,列于太监张宏名下(小太监入宫,必投一大太监为其主子,称为名下)。此人刚介寡学,驰心声势,深得神宗倚毗,也曾为神宗斥逐冯保出谋划策。冯保被斥逐后,张宏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鲸任掌东厂太监,兼掌内府供用库。后遭弹劾失宠,不久便退废林下

王体乾,北京昌平人,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

魏忠贤爪牙。柔佞深险。熹宗初,为尚膳太监,迁司礼秉笔。王安之辞司礼掌印也,体乾急谋于客、魏夺之,而置安于死。用是,一意附忠贤,为之尽力。故事,司礼掌印者位东厂上。体乾避忠贤,独处其下,故忠贤一无所忌。杨涟劾忠贤疏上,帝命体乾诵之,置疏中切要语不读,涟遂得谴。万燝之死,出体乾意。忠贤不识字,体乾与永贞等为之谋主,遇票红文书及改票,动请御笔,体乾独奏,忠贤默然也。及忠贤冒陵工、殿工、边功等赏,体乾、永贞辈亦各荫锦衣官数人。尝疑选人受益、黄愿素为钱谦益、黄尊素兄弟,欲并柰锢,其阿媚忠贤如此。及庄烈帝定逆案,革体乾职,籍其家。

李永贞,北京通州人,五岁即自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入坤宁宫当近侍,伺候皇后。明神宗因罪被押十八年,能读四书与《诗经》、《书经》、《左传》、《韩非子》等书,光宗即位后被释放。天启元年(1621年),投在兵杖局掌印太监诸栋幕下,隔年,诸栋病死,刘荣介绍他转投魏忠贤的名下,依附魏忠贤,一月五迁,升为由文书房升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不识字,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李永贞盛气凌人,性贪好胜, 崇祯即位后,被斩杀。

曹化淳,天津武清人,字如,道号止虚子,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官至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 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蒙允告假还乡。

张兰德(1876年—1957年),原名张祥斋,字云亭,天津静海人,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因起名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是清末大太监总管。1888年12岁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1892年被派入宫内南府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赏识。1898年被提升为后宫太监回事。庚子事变中,随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后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顶戴。1909年,按照隆裕太后的懿旨,小德张升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小德张的首肯,权倾一时。

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出宫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广置田产。1957年4月19日病逝于天津,终年81岁。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由马小宁饰演小德张。

23、崔玉贵——二总管太监(三品)

崔玉贵(1860-1925),原名崔治世,字建堂,沧州河间县崔张吉村(今廊坊大城县境内)人。清朝慈禧太后后期的二总管太监。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崔的武功非常好,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讨慈禧太后喜欢,从此得以发迹。曾将珍妃投入井,光绪年间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

陈矩(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今保定徐水区)人。明朝中后期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他为人廉洁,力主安静,矫正时弊,在任内成功处理了“妖书案”,稳定朝局。死后被明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太监、宦官及其籍贯

1、魏忠贤——沧州肃宁

2、王 振——张家口蔚县

3、曹吉祥——唐山滦州

4、冯保——衡水深州

5、王安——保定雄县(今雄安新区),

6、王承恩——邢台信都区,

7、赵高——河北邯郸

8、阎承翰——今石家庄。

9、秦翰——石家庄鹿泉。

10、张崇贵——今石家庄。

11、李莲英——廊坊大城,

12、张永——保定高碑店,

13、安德海——沧州南皮。

14、高凤——保定涿州,

15、谷大用——廊坊文安,

16、刘应坤——保定高碑店,

17、孙暹——保定涿州

18、张鲸——保定高碑店

19、王体乾——北京昌平

20、李永贞——北京通州

21、曹化淳——天津武清

22、小德张——天津静海

23、崔玉贵——沧州河间

24、陈矩——保定徐水

中国古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一个朝代在取代另外一个朝代后,必然会对前朝历史进行修编,整理出一部史书,这也是为何我国两千多年历史能够详细记录的下来的原因。公元1645年,也就是顺治二年,清军入关还没多久,一名叫做赵继鼎的官员便奏请顺治帝,希望修《明史》。

虽然顺治帝一开始以国家尚未稳定为由并未同意,但随着底下官员的坚持,在三个月后,终于下达了编修《明史》的口谕。这部史书从1645年开始,一直到1739年才最终完成,是中国历史上编修时间最长的史书,后世史学家对其的评价也很高。可随着时代的推移,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后,关于《明史》的质疑声越来越多,这又是为何呢?

人们怀疑《明史》真实性的主要是因为,它是由灭掉明朝的清朝所修编的,而在明朝有一部官修史书,叫做《明实录》,虽然二者所记载的事情大概一致,可经过网友们的仔细比对后,还是发现了《明史》的不少疑点。其实,不只是《明实录》,连民间留存下来的一些地方史志资料,都可以揪出《明史》的不少错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古代的历史资料重新进行了整理,除了那些官方修订的史书之外,民间代代流传的家谱也成为了重要资料。在我国福建,有一《张氏族谱》,所记载的祖先张敏生平,与《明史》有所出入,甚至让不少人惊呼,《明史》就是清朝用来抹黑明朝的,就连专家也表示,清朝或许真的篡改了明史?

张敏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大太监,家谱里面记载他是于公元1485年死亡的,而《明史》却记载他是在万贵妃害死纪妃后,张敏因害怕而自杀身亡的,此事是发生在公元1478年,《明史》强行将张敏的死亡时间向前提了10年,这又是和为何?事情要从万贵妃说起,根据记载,万贵妃原是宫中的保姆,他比自己的丈夫明孝宗大了整整17岁,几乎是忘年婚。

明孝宗十分宠爱她,而万贵妃为了掌控好后宫,不惜害死其它妃子所生的孩子。《明史》有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也就是说万贵妃利用各种手段,让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就死在了他们的母亲胎中。不仅如此,万贵妃甚至还将魔爪伸向了年幼的太子朱祐极。

《明史》称朱祐极的夭折与万贵妃脱不了干系,言下之意即太子是被万贵妃害死的,后世史学家常常用此事来诟病明孝宗的无能,连自己喜爱的太子都保护不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却不论万贵妃是否在后宫一手遮天,她受到皇帝宠爱是不错,但是当着皇帝的面杀掉这么多皇子,甚至最后还害死了太子的生母,导致太监张敏因害怕而自杀,整件事情看来是十分离谱的。此外,在《明实录》里面,并没有见到如此记载。

再回到《张氏族谱》所记载的张敏死亡时间,人们不得不怀疑,《明史》强行将张敏之死与万贵妃联系起来,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黑明孝宗,让后人认为他软弱无能,所以构造了这些莫须有的事情。历史学家的存在就是“去伪存真”,所以说,尽管《明史》是一部官修史书,也是“二十四正史”之一,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一定是完全真实的。

秦朝赵高、东汉张让、唐朝高力士、李辅国、明朝魏忠贤、刘瑾、王振、清朝安德海、李莲英等。

赵高,被称为太监宰相第一人。本来是赵国的贵族后裔,春灭时被掠入秦,父子先后被阉。入宫后忍辱负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深得秦始皇赏识,暗立复仇之志。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策划阴谋,拉李斯下水。瞒天过海,矫诏逼杀公子胡苏,将大将军蒙括史弟下狱,成功助胡亥篡位。事后升为郎中令,控制朝纲。赵高指鹿为马,诛杀异己,腰斩李斯。后发动政变,逼杀秦二世。

张让,敛财弄权乱汉宫。东汉末的十常侍宦官集团便是以他为首,他们称霸朝纲权倾天下。他从宫中一杂役太监,逐步爬上太监首领中常侍的位置。他怂恿昏君刘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以此公开卖官敛财。在汉宫西苑设裸游馆,专供灵帝*乐。张让僭越朝制,把自己的府邸建得比皇宫还高,但又怕灵帝发现,于是编造了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的理由来蒙骗灵帝,昏君竟然也相信。张让率领十常侍颠倒黑白,排除异已,捏造罪名杀朝臣。引起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不满,张让却先下手为强,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太监,张让也走上了绝路投身黄河。

高力士, 唐朝的太监军师,是大唐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他从一个流浪少年,遭阉入宫侍奉女皇武则天,目睹深宫中种种险恶和残酷,渐渐学会了一套自己的处世绝学。神龙革命中他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是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有过不小的贡献。

魏忠贤,人称九千岁。魏忠贤自小是一个市井无赖,目不识丁却熟练拍马绝技。入宫不久就得到太监王安提拔,同时与皇孙奶娘客印月关系很好,他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增。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他除王安、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还自称九千岁,是历代宦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

安德海,恃功骄横终伏诛。他10岁入宫当太监,因为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于是成为慈禧心腹。他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拔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同时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落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 

李莲英,在清宫长达52年,清代厚黑第一阉。他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身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无人能及。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

京津冀历史上24位知名的太监/宦官

京津冀原属直隶省,是一个整体,在 历史 上,由于首都位于此地的原因,很多贫困人家的儿子被送入宫中,侍奉皇帝,这些太监,有的积极上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