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历史人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卫子夫历史人物,第1张

1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

卫子夫,西汉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2卫子夫是怎样的历史人物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1]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

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3卫子夫在历史的记载中是怎样的一个人

卫皇后,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

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其弟为卫青。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

子夫生一男,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

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 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

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星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

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

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后代史学界对卫后及戾太子刘据都持同情态度,否认他们与巫蛊之祸有关。

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

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

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 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

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

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份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

4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

卫子夫,西汉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

于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建元三年(前138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

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

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

5请介绍卫子夫历史上有卫子夫其人吗

当然有卫子夫这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卫子夫 卫皇后,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生年不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

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

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 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

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

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

入宫一年多来,子夫却不能得到汉武帝的宠幸,正好汉武帝释放一批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又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

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

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

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 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

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

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所谓巫蛊事变,即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他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

当时,一些胡人的巫婆作俑,诅咒他死亡。此事被汉武帝发觉,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

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便有意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挖出一具桐木人,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当时,汉武帝深居简出,居住在甘泉宫,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

太子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他师傅让他先杀掉江充。同时,刘据也征得母后同意,遂矫诏起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

然而,他起兵后,因长安城中盛传太子与卫皇后起兵造反而失去人心,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慌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牦讨伐,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后自缢而死。 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

后代史学界对戾太子刘据都持同情态度,否认他与卫皇后与巫蛊之祸有关。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

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 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

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

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分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6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讴者,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又让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入宫一年多来,由于陈皇后的妒忌,被贬为宫婢,再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宠幸。后来汉武帝释放一批不中用的宫女,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惜她,便把她留下来,同时,后来卫子夫怀孕,馆陶大长公主派人绑架给事建章未知名的卫青,企图杀了卫青,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人将卫青救出,汉武帝把她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召入宫中为侍中。其后卫家开始兴起,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青成为太中大夫。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除刘据之外,卫子夫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到东汉时代其后代重新复侯为平阳侯,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承侯的独二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是卫子夫的血脉。

元狩元年(前122年),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他刚刚出生武帝便命人为他做《皇太子赋》,等于提前就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同时建立神祠感谢上苍赐他长子。刘据长大之后,武帝除了专门派人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称为博望苑,让他学习接待宾客。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宫廷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斗争。况且,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她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7历史上的卫子夫是怎样的人

卫皇后 (前2世纪-前90年),名不详,字子夫。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 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中婢女,而她则是平阳侯曹时和平阳公主府中的歌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此时为建元二年春(公元前139年)。 根据《汉书》记载,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汉武帝没有再宠幸她。后武帝安排宫人出宫。卫子夫得以再次见到武帝,涕泣请出。武帝对她十分怜爱,再次宠幸。卫子夫遂有身孕,受到尊宠。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刘嫖听闻卫子夫受到宠幸,并有了身孕,便派人抓住卫青。卫青幸有公孙敖与壮士解救,才得以不死。武帝听闻后,召卫青为建章监、侍中,得到的赏赐数日间累积至千金。公孙敖也由此益贵,而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 元光五年秋(前130年),陈皇后因巫蛊被废,后位空悬。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武帝长子刘据,遂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卫子夫因其在巫蛊事变中支持太子而迁怒汉武帝,收去了皇后印玺,卫子夫自缢而死。葬于长安城外的桐柏。 曾孙刘询即位后,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重新以皇后礼仪安葬她,置园建周卫奉守,在宣帝势力威固之后又升了陵园规格,守墓人由原来的三百扩充为千人。桐柏即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汉书所写的改葬只是指重新以后礼安葬,并没有改变安葬地点。 卫子夫为武帝皇后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卫子夫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独谥号的皇后——思后(谥法曰:道德纯一曰思),自她之后,历代皇后在丈夫的谥号之后也开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独立的谥号。 卫子夫与武帝生有三女一子。除刘据之外,三女不详。根据唐代司马贞所著《史记索隐》三女为有卫长公主、石邑公主、诸邑公主。而唐初颜师古在《汉书》注释中则称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皆是卫子夫的女儿。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她与石邑公主为同一人。两种说法必有一种是错误的,或两种皆错。 诸邑、阳石公主及刘据皆在巫蛊事变中死亡,卫长和石邑公主未有记载死于巫蛊。因公主的出生时间不详,无法知道四人的排行。 卫长公主丈夫曹襄的曾孙在汉哀帝时复为平阳侯,这个爵位一直延续到东汉,汉光武帝时再授平阳曹氏为平阳侯。 刘据孙子刘病已在巫蛊中幸免(当时未满周岁),在牢狱中度过数年后流落民间,18岁时由霍光辅助登基为帝,即汉宣帝。 卫子夫母亲卫媪,先生有一子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孺(《汉书》记为卫君孺,公孙贺妻),次女卫少儿(霍去病母),三女卫子夫。后与郑季生一子卫青,其后又与他人生卫步、卫广二子。 卫媪的身份,《史记》记为平阳侯“妾”,《汉书》则记为平阳侯“家僮”。 妾 在先秦和秦汉时可指女奴,并不等于现代汉语中的 妾 。其弟卫青对自己的身份的描述,则是“人奴之生”。据《史记》记叙,卫子夫“其家号曰卫氏”,可见卫媪姓氏由 卫子夫 生父而来,而媪则是用于妇人的称谓。卫媪的身份应是平阳侯家的奴仆。 另“平阳侯妾”中,平阳侯可能指曹时。汉高祖时曹参封平阳侯,为第一代平阳侯。汉惠帝六年十月,曹窋为第二代平阳侯。汉文帝二十年(公元前160年),曹奇为第三代平阳侯。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4年),曹时为第四代平阳侯。其姐卫少儿身份明确,她为平阳侯曹时家中的侍者。

记得采纳啊

8历史上卫子夫是个怎么样的人

卫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讴者(歌女),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

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野史中(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武帝幼年时戏言要藏于金屋的阿娇。两人婚后后十一年无子(根据资治通鉴汉武帝卷资治通鉴建元二年条记载,陈后在建元二年卫子夫入宫前已经失宠,结合汉书可知刘彻陈后在武帝7岁立为太子后不久即结婚 注1),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

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平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觉得都不满意。

在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平阳公主又让歌女献歌助兴,汉武帝便在众女中一眼看中了卫子夫 (《汉书 外戚传》:帝祓霸上,还过平阳主。主见所偫美人,帝不说。

既饮,讴者进,帝独说子夫。) 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卫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

这样,平阳公主送卫子夫入了宫。 入宫一年多来,由于陈皇后的妒忌,以及强硬手腕的打压被贬为宫女,再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宠幸。

建元三年汉武帝准备在后宫选上自己喜欢的人,释放一批不中用的宫女,卫子夫才又见到他,并哭泣着请求放她出宫。汉武帝怜爱她,便不予她出宫并再度临宠幸了她,不久卫子夫就有了身孕。

陈皇后知道卫子夫怀孕后,十分妒忌。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于是派人绑架了给事建章未知名的卫青,企图杀了卫青。

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人将卫青救出,事发之后武帝大怒,于是召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弟弟卫青入宫为侍中。 卫家大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嫁给开国功臣陈平曾孙陈掌。

其后卫家开始显贵,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卫青为建章监、太中大夫。 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长子(刘据),遂被立为皇后。

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由于他是汉武帝29岁才得来的皇长子,十分得父亲宠爱。

刘据刚刚出生武帝便命人为他做《皇太子赋》,等于提前就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太子,同时建立神祠感谢上苍赐他皇长子。 刘据长大后,武帝除了派德高望重的太傅辅导他学习《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还为他建了一座苑囿接待宾客,称为博望苑。

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然而,作为宫廷妇人,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受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

元朔元年后,卫子夫在汉武帝面前的宠幸地位被王夫人所代替。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夫人、赵婕妤(钩弋夫人),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也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因遭权臣江充发起的巫蛊之祸陷害,不能自明而自杀。

当年令武帝一见钟情的香魂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烟消云散了。 一个幸运又不幸的人,一个被命运操控的人。

清朝皇帝家谱: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努尔哈赤有8女,另有1个养女,1个养孙女。

长女东果格格,又称东果公主,嫁给董鄂氏何和礼。

次女:嫩哲格格,又称沾河公主,先嫁给巴图鲁伊拉喀,后又嫁给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扬书之子,郭尔罗氏达尔汗。

三女:莽古济,先嫁给哈达部那拉氏吴尔古代,称哈达格格,又称哈达公主;后又嫁给蒙古敖汉部博尔济吉特氏琐诺木杜凌。四女:穆库什,称和硕格格,又称和硕公主,先嫁给海西女真乌拉贝勒那拉氏布占泰,后又嫁给钮祜禄氏巴图鲁额亦都八子图尔格。

五女:嫁给巴图鲁额亦都次子党奇(达启)。

六女:嫁给海西女真叶赫那拉氏苏鼐(nài)。

七女:嫁给骑都尉那拉氏鄂托伊。

八女:称聪古图公主,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固尔布锡。

养女:嫁给喀尔喀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巴约特台吉恩格德里。

养孙女: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奥巴

----------------------------------------------------

皇太极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

福临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

玄烨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封为贝子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俄,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布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

胤禛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

弘历

•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即位后,改「永」字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爱新觉罗•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

----------------------------------------------------

颙琰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爱新觉罗•绵恺敦恪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

第四子爱新觉罗•绵忻端怀亲王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

皇五子爱新觉罗绵愉惠端亲王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

长女(1780411—l783111)其母为颙琰简嫔关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仅4岁,未封,无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其母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庆六年(1801)十一月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索特纳木多布济,封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时年31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东侧。索特纳木多布济,系科尔沁郡王齐默持多尔济之孙,乾隆四十八年袭父爵,封为郡王,嘉庆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荐授御前大臣,嘉庆二十五年(1820)受顾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晋赠亲王,无嗣,以从子僧格林沁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皇子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庆七年(1802)封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时年28岁,葬于北京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西侧。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其母为颙琰逊嫔沈佳氏,时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仅10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为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为颙琰华妃侯佳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殇,未封,无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为颙琰孝和睿皇后钮枯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殇,年仅3岁,未封,无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贵人。嘉庆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殇,未封,无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其母为颙琰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嫔。嘉庆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年仅5岁,嘉庆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内的张各庄公主园寝。

--------------------------------------------------

旻宁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时为旻宁藩邸使女,

•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嫔。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时为静妃。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不予赘述。

•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敦恪亲王绵恺,为敦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过继敦恪亲王绵恺为嗣,降袭为多罗敦恪郡王,咸丰十年(1860)正月晋封和硕敦恪亲王,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岁,卒后谥“勤”。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时为静妃。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醇贤亲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贵人。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皇长女端悯固伦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时为嫡福晋,生于嘉庆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仅7岁,追封为郡主,葬许家峪园寝,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为端悯固伦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为祥妃钮枯禄氏,时为祥嫔,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殇,未封,无名。

•皇三女端顺固伦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殇,年11岁,葬陈家门园寝,追封为端顺固伦公主。

•皇四女寿安固伦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时为全贵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岁,不久封为寿安固伦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三日卒,年35岁,葬京师郊外园寝。同治元年(1862)三月额附请移葬藩部,不许。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赐用紫缰,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袭封奈曼部札萨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丰元年(1851)三月赐用黄缰,十月授蒙古都统。咸丰十年(1860)赐用亲王补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归藩,六月卒,晋赡亲王,赐祭葬如亲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儿中排序第四,她的三个姐姐都相继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义上的长女,因此道光对她比较宠爱,她的地位也极其尊崇。这从道光十九年发的一道上谕可见一斑。道光十九年命军机大臣等,传谕乾清宫内殿、圆明园总管太监等知之:“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这道上谕中所说的四阿哥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四公主即寿安固伦公主,可见寿安固伦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术。

•皇五女寿臧和硕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为祥妃钮祜禄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为寿臧和硕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岁,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丰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岁。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丰七年(1857)正月荐授满洲副都统,寻兼内务府总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载淳讳改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内务府总管职,二年(1863)五月署汉军副都统,三年(1864)再兼署内务府总管,不久即卒,无嗣,以从子为嗣。

•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持氏,时为静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为寿恩固伦公主,指配景寿,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丰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岁。

额驸景寿(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后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统,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驾热河,十一年(1861)七月与怡亲王载垣等为赞襄政务大臣之一,十月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统,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赐紫缰,十月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卒,谥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殇,年仅5岁。未命名。

•皇八女寿禧和硕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禧和硕公主,指配札拉丰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岁。

扎拉丰阿(一1898),钮祜禄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统,扎拉丰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赐令改名,字鹤汀。初充御前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汉军副都统、荐官至护军统领,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迁都统,管神机营事务,十五年(1889)正月赐朝马,十月赐用紫缰,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固伦额驸补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嫔,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岁。

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为彤贵妃舒穆鲁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殇,未封,无名。

---------------------------------------------------------

奕詝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庄静皇贵妃出)

长子同治帝载淳(孝钦显皇后出)

次子悯郡王(玫贵妃徐佳氏出)

---------------------------------------------------------

载淳

无子女

---------------------------------------------------------

载湉

无子女

---------------------------------------------------------

溥仪

无子女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汉军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康熙后妃一览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中国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卫元郛,祖籍山西夏县,“卫氏书学”72代传人。他自幼习书,对中国书法有独特的理解,“卫氏书法”千年的积淀在他的身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他全面继承了东汉以来流行的各体书法,传承固体,研究古法,注重文字学和书学的研究;他把儒、道文化融入书法文化之中,以“中庸”和“道法自然”为书法的精神灵魂,同时把“太极”、“剑法、“气功”融入书法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书法神韵。2005年被中国书法协会授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2006年被中国书法协会授予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2007年被世界科教文协会授予世界杰出艺术家、中国道教全真派26代弟子,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卫氏书法”。

中国书法到东晋时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代表是钟繇和“卫氏书法”。卫氏一门四代,在魏晋时期成的书法世家。三国时期,卫瓘与钟繇比肩,经过晋代卫瓘、卫恒、卫夫人等祖孙三代的宏扬,形成了卫氏书门家风。卫氏一族几代人统领书法100多年。在东晋,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学书者无不学习“卫氏书法”,到了东晋后期,由于政治原因,“卫氏书法”渐渐沉寂,但它的影响在中国书法史上永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卫恒的《四体书势》到卫夫人的《笔阵图》,不仅开启了中国书法理论的先河,还使书法有了定义。其中卫夫人培养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更是使后人高山仰止,一代代的学书者无不潜移默化地受到“卫氏书法”的滋养。

作为“卫氏书学”的传人,卫元郛博士六岁开始学习书法,他不但继承了“卫氏书法”的精髓和灵魂,还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法理论。他的书法作品讲究的是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在朴实中体现生命的韵味。

卫元郛以行书为先导,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风格体系,其中有严肃也有飘逸,有对比也有和谐,有感情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卫元郛的书法可谓“形神兼备”,把“心悟”、“澄心运思”、“神应思彻”的主观精神表现到书法创作中。卫元郛的书法就是一部美丽的精神舞蹈。

附录:卫 氏 书 学

曹魏、西晋时期,卫氏是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的儒学望族。追及先世,卫氏旧籍原在代郡(今山西阳高),东汉明帝时(58-78),卫觊的曾祖卫暠以儒学显名,朝廷征召,赴洛阳途中卒于河东安邑,朝廷赐所亡地而葬之,家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所以《河东安邑卫氏谱》列卫暠为一世祖。

东汉名门多是大族,他们由儒学经术进身仕途,居朝秉势,或者左右州郡,操纵相议,累世清贵。卫暠的身份是儒生,后代定居河东之后,至四世孙卫觊出仕以前,门户未立,却仍以儒学传家。晚至东汉末年,卫觊被曹操任用,卫氏门第才开始转盛。

卫觊(?-229),字伯儒,年轻时学有成就,以才学称,因文章显。曹操为魏王时,卫觊与王粲并典制度。汉魏禅代,他受曹丕指派,作为汉朝侍郎,代汉室起草禅让的文诰。曹魏文帝、明帝两朝先后封亭侯、乡侯,执掌朝廷的礼制和文史图籍。

卫觊由三子,光耀卫门的是长子卫瓘(伯玉,220-291)。他十岁丧父,二十岁进入仕途,性严整,以明识清允见称。魏灭蜀,卫瓘任监军,邓艾、锺会平蜀后争功,各怀异志,他设计收杀邓、锺,平息祸乱。西晋武帝时,官至司空,总揽朝政。惠帝继位,卫瓘与汝南王亮共同辅政。卫氏因卫瓘居势位而成为高门,一门之内,二弟封爵,长子卫恒(巨山)为黄门郎,第五子卫庭选入东宫“与太子游处”。卫瓘诸子,皆婚对西晋名门盛族,长子娶陈郡阳夏何劭女,次子卫恒娶太原晋阳王浑女,三子卫岳娶河东闻喜裴楷女。其孙卫玠,娶中朝名士乐广女,妻亡,又娶山涛孙女为妻。卫氏亦与皇室联姻,晋武帝敕卫瓘第四子卫宣尚武帝女繁昌公主。武帝曾打算选卫瓘女做太子(即晋惠帝)妃,他称卫公女有“五可”:“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这门亲事,因为贾充买通宫人关说杨皇后,又密使太子太傅荀顗进言称赞贾充女,最后定婚贾氏,即后来妒性十足弄权干政的皇后贾南风。太子妃人选一事,对于卫氏而言,不仅是失去了婚配太子的荣宠,后来的事实证明,还种下殃及卫门的祸根。惠帝即位后,贾南风怨

卫子夫历史人物

1历史人物卫子夫简介 卫子夫,西汉时汉武帝第二任皇后。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