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任姓的家谱在什么地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谁知道任姓的家谱在什么地方?,第1张

你的家谱有误。最近十代的辈份排名应该是,相,叙,怀,成。现,怡。会,再。边,长,现在我们这里“相”字辈的已经是老祖了,没有几个人了,"叙"字辈的还有几个,以"怀"字辈,”成"字辈,“现”字辈居多。任姓主要在山东和河南,我们这方圆几十里大部分都是任姓,光我们村任姓人口差不多就得三千多口,周围几百里的任姓听说都是从我们村搬出去的,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任氏族谱》辈分表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左(Zuǒ)姓源出有七:

1、据《姓考》及《吕览》所载,古有左国,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一说左彻为左姓之始。

2、据《姓氏》所载,周穆王时左史戎夫之后,以官为氏。

3、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后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4、以职官名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楚国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均为左史官,后以官为氏。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5、春秋时宋国公族有左姓。

6、春秋时卫国公族有左姓。

7、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明、清云南永昌府腾越亭(今腾冲)、蒙化府(治所在今巍山)等土司有左姓,系彝族;清满洲八旗姓哈斯虎氏,后改为左姓;裕固族绰罗斯氏,汉姓为左;北宋时犹太人留居中国境内(主要在今河南省开封)者之后裔中有左姓;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多此姓。

■得姓始祖

左彻。上古时期黄帝时的官吏。据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几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乃获得世人之敬重。据说左彻为古时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立国之人无传,故左姓人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左姓在西周时,有左儒、左鄢父仕周为大夫,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师展,晋有左史,战国时燕有左伯桃。可见在先秦时期,左姓已活动于西周之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及鲁(今山东省西南)、晋(今山西省一带)、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西汉时,左姓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将四者合一,谬也),其一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东省临沂一带)人左咸,另一左咸后赐爵关内侯,子孙袭爵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剩下两位因只有只言片语,不论。另外,由于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吴、左修事淮南王,此际其外戚见诸史册者还有一位女性——寡妇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际已定居于今安徽南部一带。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左姓愈多,左圣、左雄叔侄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左原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左伯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人,左慈为庐江(今属安徽省)人,左恢为吴郡曲阿(今江苏省丹阳)人。另有两支左姓家族值得关注,一为清河国(今属河北省)王妃,后贵为汉安帝母后的犍为(今属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异母弟左次、左达生在清河国任郎中)。另一为河南平阴(今河南省孟津)人左忄官家族(其兄左称、左胜均封南乡侯,弟左敏,左觉亦在朝中任职),这两支家族风光显赫,使得左姓成为当时的北方著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际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晋时期,左姓在今山东、河南间地繁衍迅速,后昌盛为左姓济阳郡望。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于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播迁于江东各地。宋元以后,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广,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左姓人入迁。明初,山西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此后,云贵、台岛均有左姓人入居。清初,两湖之左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约占全国汉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六。

■历史名人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臣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懋第:山东省莱阳人,南明官吏。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后入北京与清廷议和,遭软禁,拒降被害。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著。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山东省东明县南一带。

2、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左姓宗祠通用对联

〖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作春秋传;

成蹇谔名。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作《春秋左氏传》(《左传》),相传又作《国语》。《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过分谦恭,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古代儒家认为左丘明的好、恶与圣人相同。下联典指东汉涅阳人左雄,字伯豪,安帝时举孝廉,官冀州刺史,举报贪官豪强,无所顾忌。顺帝初年官议郎,针对当时的朝纲废弛与大臣懈怠,他数次上书,深切进谏。尚书仆身虞诩称他为“蹇蹇王臣”。后官至尚书令。“蹇谔”,谓正直敢言。

匡襄国政;

羽翼圣经。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左雄,安帝时举孝廉,永建初年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驰,雄数言事,其辞深切,迁尚书令。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熹,察选清平,多得其人。下联典指春秋鲁国太史左丘明述孔子之志而作《春秋传》。先儒谓孔子作《春秋》而为素王,丘明传《春秋》而为素臣。

明推忠毅;

清著文襄。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左光斗为魏忠贤所害,后谥忠毅。下联典指清·左宗棠卒谥文襄。

〖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志高局四海;

英名擅八区。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清代大臣左宗棠祠联。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省湘阴人。道光举人。1860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1862年升浙江巡先。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大举出兵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1881年升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有《左文襄公全集》。“局”,谓人的胸襟器量。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进士,授御史。后为魏忠贤所害。追赠太子少保,谥忠毅。

大文师吏部;

古画爱将军。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撰联。

〖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千古素臣垂会绪;

三都丽赋诵清芬。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醴陵市新阳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汉代一些研究《春秋》的儒者认为,孔子作《春秋》,立王者之法,有王者之道,但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左丘明作《左传》,阐明《春秋》之法,为素王的辅佐,故称“素臣”。“会绪”,谓统系,世系。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曾官秘书郎,出身寒微,不善交游。相传他构思十年,门庭、厕所都放着纸笔,偶得一句急忙录下来,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清芬”,比喻高洁的德行。

铁铸肺肝忠贯日;

赋齐衡固字如珠。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万历年间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修水利,提倡钟稻。天启年间任左佥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后与杨涟同被诬陷,死于狱中。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衡”,指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著有《二京赋》、《归田赋》;“固”,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霁月光风在怀袖;

白云苍雪共襟期。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

季高戌边名中外;

丘明作传耀古今。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大臣民左宗棠。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孔子,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他述孔子之志而作传,即《左氏春秋》,称为“素臣”。又作《国语》。后人因其失明,称为盲左。

涧道余寒历冰雪;

洞口经春长薜萝。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自题联。

大节忠贞彪史册;

正气磅礴壮山河。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左权将军墓联。墓在河北邯郸。左权(1906-1942),湖南醴陵人。黄浦军官学校毕业后,去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八路烟副参谋长等职。1942年6月2日,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

〖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庆延登科,妻辞不偶;

太冲作赋,妹亦能文。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永新人左庆延,十七岁登第,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他不同意而辞去,因此十年不得升迁,最终官至太学博士。下联典指左思及其妹左芬。左芬少年好学,工于文词,以才德闻名于时。

年少登科,澹奄集传后世;

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左庆延的事典。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构思十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姓典故、趣事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源于《晋书·左思传》。

晋代的大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学习并不认真,他的父亲左雍对此非常不满。有一次,他的父亲对朋友说:“小儿左思不思进取,学习还不如我少年时用功。”左思听到这句话后非常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名大文学家。后来,他写《三都赋》时,为了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以便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前后用了十年多的工夫。在构思过程中,他在室内、门前、墙壁,以及厕所等处都挂上纸笔。不论他走到哪里,一想起一个好句子,就马上记下来。由于左思下的功夫非常大,《三都赋》写成之后,深得当时文人的一致好评,人们争先恐后地抄阅。由于抄写的人过多,以致于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大涨其价。

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来形容著作好,销售快,风行一时。

  一、姓氏源流

  任(Ré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那位任姓的始祖,据考证是黄帝少子禹(禺)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周朝时的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等10个姓氏,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最初就是由任姓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10个姓氏,可见得当时这10个姓氏与任姓的密切关系。

  2、出自远古妊姓衍传,与女性妊娠有关,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据《康熙字典》指出:“太任,文王之母”;又据《汉书》的《班婕妤传》上,也有赞美太任之辞说:“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这位周文王的母亲太任之为上古任氏之女,显而易见。

  3、出自风姓,为太昊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氏之后,故都任城(在今山东省济宁一带),太昊就是上古的伏羲氏。任国在战国时灭亡,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任氏。

  4、出自其他改姓而来。如元代王倍子之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姓。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所载,巴 (即板木盾族)夷帅有任姓。

  ② 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

  ③ 今瑶、回、满、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任不齐。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为当阳侯。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然而,也许是由于这个姓氏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所以历来对于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考证。譬如,《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说:“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则说:“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众说纷纭。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属传说,莫衷一是的情形,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为源自黄帝,一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辞海》所提供的答案是这样的:“任姓之任,与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以上关于任姓姓源的考据,全部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数千年来的任姓,有黄帝的后裔,也有伏羲的后裔,他们有的是因被赐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国为氏。归根究底,所获的结论是:“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但在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第一个任氏大名人任不齐作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任姓尽管得姓很早,但在发展中由于一直深埋不显,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上述各支任姓中,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六传至奚仲,再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县南)。春秋战国时,魏国有任座,秦国有任鄙,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楚国有任不齐。可见在先秦时期,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山西、陕西等境。同时,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乐安”为其堂号,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另据《史记•南越列传》所载,南海尉任嚣曾矫诏使赵佗立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广东。至汉时,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一带,南方则居四川、江苏、广东等地。可见,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汉时有世居沛地(今江苏省徐州)之任敖,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魏晋南北朝之际,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任姓族人为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唐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元蒙古骑兵南下,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元末明初,旱涝蝗疫施虐,农民起义军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锐减,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别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大约自清代开始,闽、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并建立有宗亲组织。如今,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任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七。

  三、历史名人

  任 峻:人,三国时魏国典农中郎将。曾主持屯田,数年中,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任棠: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他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话。

  任 延:宛城(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属越南)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

  任 环:今山西长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一五五五年,与俞大猷在陆泾坝等地连破倭寇,以敢战着称。着有《山海漫谈》。

  任 熊: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画家。工书善画,长于人物。他承陈洪绶之传统,造形古硬,敷彩鲜艳,富有装饰意趣。《大梅山房诗意图册》是其代表作。

  任 昉:南朝梁著名文学家,仕宋、齐、梁三代。当时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而沈约以诗着称,时人号曰“任笔沈诗”。藏书多至万余卷,与沈约、王僧儒并称为三大藏书家。

  任仁发:元朝水利家、画家。他曾主持修吴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练湖和海堤工程。善画马,其鞍马与赵孟俯齐名。著名的《二马图》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不齐:春秋末期楚国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后来,曾被唐朝皇帝追封为“任城伯”,宋朝的天子也加封他为“富阳侯”。

  任雅相: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659年,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经学家,宋哲宗的驸马都尉。其深通经述,文力雄健。与寇准、李纲、赵鼎、文学家诗人苏轼、苏辙、秦观、名臣胡铨、李光、王岩臾九人,世称“十贤”。着有《春秋绛圣新传》。

  任仁发: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画家、水利家。他曾主持过疏浚吴淞江工程,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花鸟、人物,尤以画马为最,著名《二马图》为代表作。

  任大椿: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学者。任礼部主事,兼《四库全书》修纂官。有《弁服释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他擅画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所作写照,神采奕奕,其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

  任化邦:清末捻军起义首领,太平天国封为鲁王。1865年在山东击毙僧格林沁,1866年粉碎曾国藩防河围剿计划,屡败湘、淮清军。

  任弼时:湖南省湘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参加革命,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政治部主任,率部开赴山西前线,领导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秋赴苏联,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3月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同周恩来一起协助MZD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转战陕北,并参与制订土地改革等重大方针政策。1949年4月,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编入《任弼时选集》。

  任继愈,中国佛教哲学家。山东省平原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后即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宗教学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乐安郡:汉为千乘郡。东汉时治所在临济(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西北),三国时移治高苑(今山东博兴西南)。南朝宋始置乐安郡,隋置棣州,唐改乐安郡,故址在今山东省惠民县南七十里,下辖广饶、惠民、高青等县。

  东安县: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公元前333年,楚以此为春申君之封邑,始建菰城县,南浔辖域隶属菰城县。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会稽郡,下设乌程、由拳等县,今区境属乌程县。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分乌程县东乡置东迁县,县治在今旧馆。南朝宋元徽四年,东迁县改为东安县(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次年仍复名为东迁县。隋开皇九年东迁县并入乌程县。宋太平兴国7年,分乌程县东南15乡置归安县。民国元年(1912年),乌程、归安合并为吴兴县,今南浔辖域隶属吴兴县。

  2、堂号

  水薤堂:东汉时候任棠有奇节,不肯做官,隐居教授。太守廖参去访问他,他一句话不说,只拔了一颗薤,端了一杯清水放在桌上,自己抱着小孙子坐在门下。太守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杯水是要我太守为官必须一清如水;拔一颗大薤世告诉我要为人民办好事,必须把财大势大的土豪拔除;抱着幼孙当户,是要我留心照抚孤儿。”

  此外,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玉知堂”、“叙伦堂”、“吏部堂”、“乐安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为源自黄帝。具体可直接追溯到黄帝的少子禹阳,跟《元和姓纂》的说法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国为氏”与“黄帝赐姓”但究其实质,都是黄帝的亲骨肉。二为源自更古远的伏羲氏,虽血缘不同,却说明任姓由来已久。

  2、任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1929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谱》,江苏如皋任姓一支字行为:“允远士大中,万正吉顺太”。

谁知道任姓的家谱在什么地方?

你的家谱有误。最近十代的辈份排名应该是,相,叙,怀,成。现,怡。会,再。边,长,现在我们这里“相”字辈的已经是老祖了,没有几个人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