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东镇外山村庄姓族谱,先祖是哪里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2收藏

甲东镇外山村庄姓族谱,先祖是哪里人?,第1张

你说的是广东陆丰县的甲东镇外山村,这里的庄姓是惠来庄氏的一支。

惠来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大南山南麓,背山面海,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形。东连汕头市潮南区,西接陆丰市,北邻普宁市,南濒南海。

惠来县境的庄氏,属于普宁市果陇庄氏始祖之一庄大平的后裔。庄大平之子庄崧岗有四子。第三子庄遗轩,因避明初战乱,怀谋迁居,于明英宗天顺年问(1457-1464),乃与华氏同携两幼子落难,经览鸡岗等处地理,最终选择在海丰县龙溪都(后划归惠来县)龙溪(今称龙江)下游两岸开创基业(普宁军埠《神仙沟庄氏族谱》则记述迁居惠来海埕)。长子庄南普居今隆江镇水口乡;次子庄南宁居水口乡对岸邦庄乡。其族谱如下:

第一世:

庄遗轩,乃福建庄氏始祖庄森第二十二代孙,即普宁果陇一世祖庄大平之孙。娶华氏,生二子:南普、南宁。为避明初之乱迁移今惠来县隆江镇开基创亚,被隆江庄氏奉为一世祖。

第二世:

庄南普,分居水口,娶吉氏。生二子:直斋、厚斋。 庄南宁,居邦庄,娶林氏。生二子:镇廷、镇源。

第三世:

庄直斋,分居水口乡石寨。娶吉氏。生二子:鲁庵、德旺。据《惠来县志》载:庄曾,字鲁庵,登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亚魁(举人)。因寇乱与弟炯营宅于邑中,诸叔固居。至于构祠以妥先灵,捐租以为祭业。按以上记载,德旺(炯)是鲁庵之弟,今更正之。

庄厚斋,娶郑氏。生二子:伯熙、崇光。分创上乡。

庄镇廷,娶许氏。生一子:思忆。

庄镇源,娶李氏。生一子:泰峰。其派下裔孙今有300多人。

第四世:

庄曾,字鲁庵,登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亚魁(举人)。有一子:习记。传裔居惠来县城。

庄德旺,讳炯,娶吉氏。生一子:记兴。

庄思忆,娶唐氏。生一子:月川。庄思忆府试秀才,有德才而隐居,人称处士。

第五世:

庄记兴,娶吉氏。生二子:德松、德兴。

庄月川,娶许氏。生三子:时轩、日轩、逊轩、石轩。

第六世:

庄德松,字参俩,娶林氏。生二子:秀荣、秀坤。

庄逊轩,娶詹氏。生二子:昆冈、昆仑。

庄石轩,改名石室,迁移陆丰县甲东镇外山村。

也就是说,现在陆丰县甲东镇外山村庄氏就是第六世庄石轩迁移过来的后裔。

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随后朱温、李克用又连年征战,中原战乱频繁。河南有个屠夫王绪,他聚众起兵,攻占固始。时蔡州秦宗权为了镇压黄巢起义,广招兵马,以王绪为光州刺史。固始县佐史王潮出身农家,智勇双全。王绪闻知王潮兄弟智勇,召置军中,任命王潮为军校。当时,秦宗权令王绪率军会击黄巢,王绪迟留不进,宗权因此问罪。王绪怕被秦宗权并吞,遂与王潮引兵南下,经江西进入福建,占据了临汀、漳浦等地。

王绪不善用人,对于有才能的将校,怕他们反对自己,常常借故杀害。唐光启元年(885)军队进入南安时,王潮对其前锋将军说:“我弃坟墓、妻子,变成像强盗一样的人,这是王绪所胁逼造成的,并不是我的本意啊!现在王绪猜疑心极重,很多有才能的将校都被杀害,我也朝不保夕,还能图什么大事呀!”前锋将军听后大悟,与王潮相扶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埋伏在篁竹间,等王绪到来,跃出擒之,囚于军中。王绪被禁闭了一阵,便羞愤自杀。前锋将军等军士,共推王潮为主将。

王潮带兵纪律严明,不但深得军心,也受到福建人民的拥护。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州人民为此受苦深重。当地群众便请求王潮前去讨伐。光启二年(886),王潮攻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上奏朝廷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王潮减轻赋役,整军经武,形成了一支新的地方势力。

景福元年(892)陈岩病逝,范晖做了福建留后,暴虐无道。王潮乘机进攻福州,泉州人民自愿捐献粮食,补助军费。第二年,王潮的弟弟王审知率兵攻破福州。唐昭宗皇帝即任命王潮为为武军节度使,兼福建观察使,以王审知为副使。唐干宁四年(897)王潮去世,其弟王审知接替了他的官职。直至五代十国的后梁太祖朱温于开平三年(909)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审知成为五代时闽国的建立者。

跟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建立闽国的,还有河南光州固始人庄锐、庄森兄弟。关于庄锐、庄森与王潮、王审知的关系有二说。庄快成主编的《华上沙庄氏族谱》,引庄翘俊(上沙庄氏第十八代孙)《修宗谱叙》云:“唐末黄巢作乱,森公与王审知同官,情感结为兄弟,率兵南移,至闽奉王审知为主帅,森为将军,分镇桐城(泉州),卜建巨业于永春。后世子孙,庄、王两姓,荷祖先大义,永不联婚。”庄翘俊的谱叙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广东澄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的《澄海百家姓》则云:“至唐末五代初,王潮率军入闽,中原的庄氏更大量涌入这个地方,使得福建的庄氏家族日渐繁盛。据《春阳庄氏族谱》记载:唐光启间,始祖森公,王潮之甥也偕入闽,择居于永春桃源里美政乡,地名蓬莱……”考证他们的年龄,王潮约生于唐大中九年(855),于唐光启元年(885)入闽,时年30岁左右;二弟王审郚随他入闽协助治军;三弟王审知出生于唐咸通三年(862),入闽时24岁。庄森生于唐会昌三年(843),于唐咸通六年(865)中进士,后任广东都督刺史,随王潮、王审郚、王审知三兄弟入闽时已经42岁。庄锐于唐广明元年(880)任提刑使(提点刑狱),他是庄森之兄,年龄肯定比庄森大。庄锐、庄森的官职、年龄都比王潮三兄弟大得多,为什么会随他们入闽呢?说是他们的外甥,倒有可能。庄锐、庄森的年龄大,但辈份小,母舅的召唤不能不听。总之,庄锐、庄森与王潮三兄弟的关系非同一般。笔者将二说并存,不作定论,旨在祈请庄氏贤人加以考证。

庄锐偕弟庄森随同王潮、王审郚、王审知入闽,协助王潮兄弟建立闽国,为开发福建作出很大贡献。庄锐后来定居五融(即福清)海口龙江桥头。传生三子:长子应祥,仍居河南光州固始;次子宝文、三子惟孝,其后代子孙分布福清、兴化、福州、连江、三明、闽北等地。庄森定居泉州永春(桃源县)湖洋,森公后裔家族鼎盛,后裔聚居皆为泉州要地,如泉州政府所在地庄府巷、泉港区政府山腰、晋江城关青阳,惠安城关螺城、漳州南靖县城等,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共计四状元二榜眼,更是闽南、台湾、广东、海南及南洋各地的庄姓祖籍地, 福清县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在闽侯县南滨海处,南有海坛峡,隔海对面是海坛岛。古代属长乐县地。唐代系闽县,后置万安县。五代闽国为福清县。元代改为福清州。明、清朝复改为县,皆属福州府辖。

庄锐系庄国器之子,唐代光启元年(885)由河南固始偕弟庄森,随王潮、王审郚、王审知入闽。占据福州闽岭,辅助王潮兄弟征服全闽,有才能,有战功。后梁开平三年(909)太祖朱温封王审之为闽王。后来庄锐被授官宰辅(宰相)之职。庄锐以德辅佐治理抚缓七郡,政绩卓著,受民爱戴。

王审知在闽国统治二十八年,至后唐同光三年(925)去世。王氏兄弟崛起于起义军的中间,对民间疾苦比较了解,自己的生活较为俭朴。他们注意选拔官员,减轻赋役,发展商业,设立学校,与民休息。王氏兄弟出身低微,王潮、王审知两人在位三十多年中,施政比较清明,使当时福建境内始终保持着安定的局面。王审知去世后,他的后嗣一反先人之道,荒*暴虐,自相残杀,国内一片混乱。庄锐面对这种情况,毅然携家眷夫人金氏,同次子宝文、三子惟孝,隐居五融(福清)海口龙江桥头。庄锐在这块滨海之地隐居,后来成为庄氏发详地之一,子孙繁衍,门祚炽昌。

福清庄氏世系表(1—10世)

第一世:

庄锐,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僖宗广明元年(880),任提刑使(提点刑狱)。于光启元年(885)随王潮兄弟入闽,后定居五融(福清)。系福清庄氏开基始祖。享寿98岁。娶金氏,生三子:应祥、宝文、惟孝。

第二世:

庄应祥,仍居河南光州固始。

庄宝文,生五子:允颂、允秀、允宠、允应、允照。

庄惟孝,生二子:允文、允德。

第三世:

庄允文,生四子:富、长、寿、贵。

庄允德,生五子:克仁、克议、克礼、克智、克信。

第四世:

庄克礼,生二子:恭、敬。

庄克信,生一子:惟敬。

第五世:

庄敬,迁移犀塘蚭兜另创基业,开枝散叶。生二子:景成、景就。

庄惟敬,生一子:景成(庄敬、庄惟敬兄弟二人儿子都命名景成,其中一人名字有误)。

第六世:

庄景成,生二子:四、元秀。

第七世:

庄四,生二子:五、茂。

第八世:

庄五,生一子:正定。

庄茂,生一子:明宗。

第九世:

庄正定,生一子:福。

庄明宗,迁居福州连江县塔头,被连江庄氏奉为开基祖。生二子:朝、显。

第十世:

庄福,元代初年,由福清县江阴里犀塘迁居三明岩前镇忠山村,被奉为忠山庄氏始祖。生二子:天吉、达钦。

庄朝,复迁福清县江阴镇沙圹村,自行立谱。

庄显,生二子:文、章。 连江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在闽侯县北、闽闽江口北岸,隔海对面是马祖列岛,为闽江口要地。唐代初置温麻县,后改名为连江,清代属福州府。

居住这里的庄氏,奉庄锐的云孙(第九代)庄明宗为开基始祖。

其世系为:

第一世:

庄明宗,字则诚,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为避战乱,从尤溪迁居连江利安肇基。他性喜简淡,不事奢华,惟林泉什么乐。娶郑,郭两氏,生二子:朝,显。

第二世:

庄朝,复迁福清县江阴镇沙圹村另创基业。

庄显,生二子:文,章。

第三世:

庄文,迁居福建太宁(泰宁)。

庄章,生三子:太异,太野,太兴。

第四世:

庄太异,迁居连江县黄岐镇。

庄太野,迁居连江县上山下村。

庄太兴,生四,子:志,惠,慈,忠。

第五世:

庄慈,生四子:鉴,镝,录,铅。

庄忠,生一子:柔。

第六世:

庄鉴,生四子:敷,致,敬,澈。

庄镝,生三子:徽,永钦,肃徽。

庄录,生一子:徼。

庄铅,生三子:微,政,效。

庄柔,生二子:镇,银。

第七世:

庄敷,生二子:洪,淳。

庄致,生二子:沂,淑,濡。

庄敬,生二子:汉,浦。

庄澈,生一子:津。

庄徽,生五,子:演,泽,汶,澄,清。

庄永钦,生三子:伯源,伯潮,伯瀛。

庄肃徽,生二子:伯深,伯温。

庄徼,生一子:祭。

庄微,生一子:滔。

庄政,生一子:添。

庄效,生二子:治,泗。

庄镇,生一子:俨。

庄明宗之后代嫡孙,乔迁各地的有:

庄智(第八代)长子庄无举,迁居王波。

庄继显(第十一代)长子庄有春,迁居泉州城,系第五世庄忠后裔。

庄至(第十一代)第三子庄有家,迁居祖州镇禾斯洋墩,系第八世庄泽后裔。

庄有春(第十二代)长子庄柳官,由泉州城回迁连江县坑园乡,为坑园庄氏始祖。

庄士扬、字明杨扬(第十六代),由福清县海口蓝田迁居福建霞浦县下浒镇赤岐村。

庄士连、字志连(第十六代),由福清县瑶山村迁居本县下洋黄竹巷村。

庄成泉(第十七代)迁移浙江省温州瑞安县酒督乡。

庄成振(第十七代)迁居连江县丹阳。

庄增广(第十八代)长子庄朝开,迁居福建尤溪县。

据连江县塔头庄氏宗亲会1998年不完全统计,入连始祖庄明宗的世裔约有3000多户,2万多人。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境内有白石峰,海拔1853米,陇西山1871米,紫云洞山1629米,罗钹顶1537米;有金溪、龙溪、沙溪分布其间。西部与江西接壤。铁路、公路、水路,星罗棋布,交通便利。是一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好地方。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是庄锐第十代孙庄福的后裔居住地。庄福于元初由福清县江阴里犀塘村迁居忠山村,被奉为忠山庄氏始祖,开基以来至今已传21代以上。其上传世系为:锐—惟孝—允德—克信—惟敬—景成—四—五—正定—福。

现将其一至五世谱系简述如下:

第一世:

庄福,字仁海,进土,曾任陕西监道(元朝道的监察官)。生二子:天吉、达钦。

第二世:

庄天吉,生一子:美。

庄达钦,生三子:得嗣、得续、得名。

第三世:

庄美,下传失考。

庄得嗣,生一子:良。

庄得续,生一子:寿榕。

庄得名,生二子:佛童,文星。

第四世:

庄良,下传失考。

庄寿榕,生二子:道应、文真。

庄佛童,生六子:安定、子亮、京回、子钧、子归、子玉。

庄文星,生二子:宗贵、宗富。

第五世:

庄道应,生二子:仙儿、仙寿。

庄文真,生二子:兴、庆。

庄安定,生二子:考、赐。

庄京回,生三子:喜、兴、旺。

庄子钧,生三子,宗茂、宗盛、宗易。 福州市闽侯县位于福建省东部,在连江县西南。城中多榕树,故别称榕城。汉代为闽越王都,后来设置冶县。东汉时改名侯官。隋代改为闽县。唐代又别置侯官县,同城而治。五代闽国王审知据此称王。南宋端宗(赵衐)亦即位于此。清代以闽县与侯官县并为福建省会及福州府所在地。民国时废府,改并二县为闽侯县。县城在闽江下游,依山临水,形势雄胜,有商埠在城南闽江中的南台岛。

居住在闽侯县南屿五都的庄氏,奉庄宣锡为开基祖。庄宣锡约生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约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迁入南屿五都肇基。现有资料缺少其上传世系,其祖源属庄锐派下。现将其下传世系概述如下:

第一世:

庄宣锡,约于清顺治九年(1652) 迁入闽侯县南屿五都肇基,被南屿庄氏奉为一世祖。生一子:尔盖。

第二世:

庄尔盖,生三子:我重、我明、我信。

第三世:

庄我重,生一子:淑彩。

庄我信,生一子:淑□。

第四世:

庄淑彩,生二子:茂来、茂相。

庄淑□,生一子:民□。

第五世:

庄茂来,生四子:盛烈、盛文、盛明、盛腾。

庄茂相,生一子:盛雨。

庄民□,生一子:盛端。

第六世:

庄盛烈,生三子:建福、贞敏、贞捷。

庄盛文,娶杨氏,生二子:健宗、健连。

庄盛明,生四子:健金、健宁、健立、贞章。

庄盛腾,娶黄氏,生四子:贞新、贞顺、贞淩、贞材。

庄盛雨,生二子:贞理、贞道。

庄盛端,娶黄氏,生一子:贞衡。

自庄宣锡于清顺治年间在闽侯县南屿五都开基以来,已历350多年。历代子孙不忘先祖创业之艰辛,耕读兼顾,安家立业,子孙繁盛。

大店庄氏庄园

--------------------------------------------------------------------------------

发表日期:2005年5月20日 已经有645位读者读过此文

大店庄氏庄园位于城北15公里大店镇。

自明初庄氏迁陟到此,世代耕读。

先后产生了庄谦、庄瑶、庄陔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门庭显赫,有七十二家堂号。

地跨鲁、苏、皖三省,有“人行十日,不吃他家饭,马行千里,不吃别人草”之说。

庄园建筑规模宏大,错落有致,风格典雅华丽,比四川大邑刘文彩、牟平牟二黑庄园还辉煌,还出名。

只可惜由于历史原因,绝大部分建筑已被拆除。

解放战争时期,1940年以后,一一五师司令部、华东局和华东军政大学都驻在庄园内,1945年8月13日,山东省 在这里成立,当时成了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

现在庄园建有“一一五师司令部纪念馆”、“山东省 纪念馆”。

庄氏的迁徙

--------------------------------------------------------------------------------

发表日期:2007年1月19日 已经有166位读者读过此文

先秦时代,庄氏族人已经向各地迁徙。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清楚的记载。

楚国有庄豹、庄峤、庄辛,宋国有庄周,齐国有庄暴。

据姓氏学者考证,庄峤一作庄豪,相传为楚国名将。

楚襄王二十五年左右,庄峤率军由黔中向南进攻,越过夜郎,直达滇(今云南滇池附近)。

后因为交通为秦所阻,庄峤在滇称滇王。

东汉时期,因明帝名叫刘庄,人们讳庄字改庄姓为严(因庄与严音相近)。

魏晋之后,部分严姓人恢复庄姓,但仍有一部分继续姓严。

米氏出自楚庄王之族,由庄姓改姓米。

宋末由河南(今洛阳)避乱迁至山西,明初迁到山东曹州。

1855年黄河北迁之后,他们回到庄周故里褚庙和陈胡庄等地。

米氏自十四世迁来以后,现已传至二十二世,历八世,有500多人。

在庄周故里,一直传有“庄、米、严一家”之说。

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均有庄、米、严族人为庄子扫墓祭祀。

唐宋以后,庄姓继续迁徙。

唐末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居永春桃源里,为庄氏入闽之始祖。

庄森长子名韦,四子名甲。

宋元之际,庄韦之后庄诏迁至陆丰上沙。

庄甲之后第八世孙庄佑迁居青阳,其十二世孙庄同迁至惠安云头。

庄甲九世孙庄夏之子,招赘朱氏,因庄、严原为一姓,故又有庄、严、朱联宗之说。

庄夏世居晋江,于国有功,宋宁公特为其故乡的鬼笑山御笔赐名锦绣山。

庄夏以下子孙遂以“锦绣”为堂号。

庄夏十一世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十四世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

明清之际及以后,庄氏有人开始渡海到台湾定居。

庄周故里地近古蒙泽,西汉以后为甾县,因地势低洼,庄周后裔多向外迁徙。

有庄周之后裔庄邦一者,约在北宋仁宗年间自河南(今洛阳)迁至福州金沙乡,为庄氏金沙派始祖。

传至八世孙庄善二、庄善三兄弟,他们于南宋末年又迁至宜兴、常州等地,为明清时代的庄氏望族。

明万历年间进士庄起元,清乾隆年间榜眼庄存与、乾隆年间状元庄培因等,均为庄周之后裔。

宋元以后,庄周故里屡遭兵灾河患,尤其是明清以来的五六百年间,黄河多次决口泛滥。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后,黄河连续几年决口不断,居民大量外迁,庄周后裔多迁至福建、江苏等地。

今在民权居住的庄氏人家大部分是从山西洪洞县等北方地区迁徙而来,多为黄河改道后重返故里者,有数十户,人口百余人。

大店庄氏明洪武初年由江南东海郡海东村迁居莒之朱陈店,即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大店镇大店村。

庄氏冤案

--------------------------------------------------------------------------------

发表日期:2007年1月19日 出处:庄氏家谱网站 已经有194位读者读过此文

庄氏《明史》案简介

碟血庄氏《明史》案,是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狱,被凌迟、斩决的达70多人,震惊华夏。

事源起于浙江湖州府南当镇上的庄廷珑,庄廷龙《明史》案,又称《庄氏史案》,系清顺治、康熙时文字狱之一。

清顺治年间,南浔富户庄廷龙购得明大学士、首辅朱国桢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后,聘请了一批江浙学者,对尚未刊刻的《明史概。

诸臣列传》等稿本进行重编,增补了天启、崇祯两朝史事,辑成《明书辑略》。

编纂完成后,庄去世。

其父庄允城为遂子遗愿,请闲居在家的原明礼部主事李令析作序后刊刻,于顺治十六年(1660)冬正式在书坊出售。

《明史辑略》是以清美堂朱史氏的名义刊刻的,除作序者外,其余罗列的“参订者”18人。

虽然修史诸人已将文中不利于清廷的文字一一删去,但字里行间仍读得出怀念前朝、扬明贬清的意味。

更大的遗漏是,文中历年仍按明代年号编排,称清先祖和清兵为“贼”,称清为“后金”等等。

湖州人士吴之荣抓住这个漏洞,想借此升官发财,将“反书”告了上去,一直告到刑部。

参加修订工作的10多人自然脱不了干系,因牵连入狱的达2000多人,处死的有70多人。

列名参订的18人除查继佐外,无一幸免(时庄廷珑已死,被开棺戮尸)。

庄氏《明史》案 经过

清初,由于 鼓励检举告发,告发坐实者甚至

可以得到被告财产的一半,因此,告发、诬谄之

风尤烈。

庄氏明史狱的起因就是奸人诈财不遂,

愤而告官而兴起大狱。

浙江湖州富室庄廷鑨,以

千金购得晚明人朱国桢《明书》书稿一部,并请

人增写明崇祯一朝和南明小朝廷的历史,易名为

《明史辑略》。

为壮声色,又邀约当地名人才士

列名参订行列。

顺治十六年(1660)刻印行世。

在清初,私撰明史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先是

湖州府学教授赵君宋为敲诈钱财,买书一部,摘

出有违碍者数十条,张榜列于学门之外,并准备

上报省宪。

庄氏得知,以贿赂当地官员得免。

之,落职的浙江粮道李廷枢又串通湖州知府陈永

命准备挟此书敲诈,为庄氏所闻,送银数千两得

免。

但陈独吞贿银,李氏气恼,悉数于以贪落职

的县令吴之荣。

吴向刻书的庄家和原藏此书的朱

家大敲竹杠,庄氏恃通官府,视吴为市井无赖之

徒,不肯舍财。

吴于是先告于浙江官府不成,又

带书进京控于刑部,终成大狱。

1张姓:泉州张坂张氏的“始祖张天觉,河南光州人,唐�6�1僖宗乾符五年(878年),以参谋削王仙芝之乱,授南剑刺史。及朱温纂唐,便弃官避乱入闽。”(《张氏族谱》)

2林姓:“先世固始人,祖有林一郎者仕客,于(唐)光启乙已(885年)迁福建永春桃源大杉林保。”(《台湾省通志稿�6�1卷二�6�1人民志�6�1氏族篇》引《台北县虎丘林氏族谱》) 3王姓:《晋江凤头王氏族谱》(乾隆始修本)载:今晋江城东镇凤屿村王氏以唐末王审知为入闽始祖,明�6�1洪武十年(1377年),第二十二世王宾和始迁居凤里。《金瓯王氏五柱敦项公派家谱》载:今晋江东石镇金瓯(山前)王氏,出于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之后,推武肃王王审知为入闽始祖。《峣阳开闽王氏族谱》载:今安溪西坪镇西部的峣阳,为当地大姓,其先祖上溯唐末入闽的王潮、王审知。入居安溪的始祖王佛生,原居福建府长乐县,为防倭事于明�6�1永乐元年(1403年)与弟王兴祖迁居安溪崇信里屯种,“四传”后王毅庵迁居峣阳。《台湾通志�6�1氏族篇》收录的台北县板桥镇《王氏族谱》云:“三十四世晔为光州定城令,因家于固始。哗曾孙曰恁,三子曰审潮、审邽、审知,兄弟有检,王绪辟为军正,以副前锋提兵人汀、漳,遂有闽、泉之地,而审邽之曾孙早晔,又分居泉之西南隅船方巷。” 4庄姓:台湾《青阳庄氏族谱》载:“唐�6�1光启间,始祖森公,王潮之甥也,偕入闽,择居于永春桃园里美政乡,地名蓬莱。”《桃源庄氏族谱》亦载:今惠安县山腰庄氏,其始祖庄森自光州固始入闽,居永春县桃源里蓬莱山,其后裔遍布晋江、惠安、同安、莆田、安溪等地。 5陈姓:“寻经安禄山之变,中原板荡,留居河南之陈姓,随王潮入闽者,为数似亦不少。”(《台湾省通志稿�6�1卷二�6�1人民志�6�1氏族篇》)6黄姓:今晋江东石镇黄氏,与湖头(玉湖)、永坑合称为“东石三乡黄”,共奉黄龙为基祖。据载,黄龙祖父黄岸先人系于唐末由光州固始避乱居闽(《东石各氏族谱》) 7李姓:“先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潮入闽”(《台湾省通志稿�6�1卷二�6�1人民志�6�1氏族篇》引《台北县李氏族谱》)。“其先居住河南光州固始,五季随王潮入闽”(兑山李氏)。今晋江金井镇石圳(圳山)李氏先祖李晦翁,初居砀山,后因中原变故,而侨居光州固始,唐末偕子李乐泉避兵福建,其后裔于元末从福州徙泉州,择圳山而卜居(《晋邑圳山李氏族谱》)。今南安梅山镇芙蓉李氏,先祖为光州固始人,于五代从王潮入闽,其子孙因家于武荣(南安)芙蓉乡(《芙蓉李氏族谱》)。今南安金淘镇李氏远祖系固始人,随王潮入闽,其后裔肇居梅山芙蓉,传至李仰宗时迁居岭兜(《岭兜李氏族谱》)。

8许姓:“始祖许受仕唐,随王潮入闽,镇漳州之诏安,改而入泉,乔居晋江十七八都间石龟,后枝派分栖”,称为“石龟许氏”(《台湾省通志稿�6�1卷二�6�1人民志�6�1氏族篇》)。今安溪湖头镇郭埔(虞都)许氏先祖许侍御为光州固始人,唐末奉旨入闽,镇守漳州诏安,后又迁晋江石龟村。传至许景玉,迁至南安诗山镇钱塘,景玉次子许振奴移居虞都(《湖头虞都许氏家谱》)。

族谱——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姓同一代人用一个字表示,比如孔姓自孔子以下到今天大概70几代了,每一代一个字不重复,孔姓这个字辈古时是请皇帝题的,一次请20个字,用完了再请;孔姓是特例,其它姓,比如李姓,全国李姓并不是一个祖宗,所以字辈不统一,一般是同修族谱的用一个字辈,字辈用字是循环的,江南李姓有一支用裁缝和木匠工具(谐音)做的字辈,有一句记得是剪子针线袋(贤、子、珍、先、代)。

大体意思如此,具体说法可能有错。

四川庄氏

这个可敬的姓氏,家世的源流也十分悠长,早在距今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得姓。这一点,熟悉历史的人士一定都很清楚。因为,在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庄氏家庭就已经人才辈出,大名鼎鼎,像长久以来在传统学术界举足轻重的伟大思想家庄子,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这么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后裔,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在介绍庄姓时就指出:“庄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有大儒庄生,六国时为蒙漆园吏;庄周,著书,号庄子;齐有庄贾,周有庄辛”,把庄周的身世源流,记述得清清楚楚。 实际上,庄氏家庭正是这样来的。追本溯源,他们是楚国公族的芈姓后裔,而芈姓则传自上古的颛顼帝。换言之,两千多年来千千万万以庄为姓的人,毫无疑问都是最为光彩的炎黄子孙。 在庄氏的悠久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对整个家族影响极为深远的大变动。一次发生于战国末期,一次发生于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 原来,战国末期,当秦始皇以强大的军队横扫诸侯时,有一位楚庄王的后裔庄峤,在楚威王的座前官拜将军,受命经略巴、黔中以西诸地。庄峤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将领,他把势力扩展到滇池,以兵威把这块地方纳入楚国的版图。可是,当他准备归报这番功绩时,正好楚国的巴郡和黔中郡都被秦国所袭夺,塞断了他的归路,不得已,庄峤只好率其众在滇称王,一直到秦始皇灭诸侯。楚国的这一支后裔仍然为西南夷的君长。逍遥于暴秦的*威之外。后来,刘邦统一天下,他们终于降汉,其地并被置为益州郡,重回母亲的怀抱。 这是史实,说明了后来历史上所谓的西南夷之中,有一部份是楚国的后裔,而且是由庄氏的先人带过去的。 庄氏和第二次大变动,影响更大,曾经造成了整个家族长时期的没没无闻。这项变动,就是《姓氏考略》所明载的:“汉明帝讳庄,故庄氏或改为严氏。”

姓氏简介

在过去的专制时代里,当皇帝的人是“天子”,为了避天子讳而改换人民的姓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一部分庄姓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改姓了严,并且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长时期为严氏所掠美。不过,庄、严二氏的一家人关系,倒是一直被公认不讳。

姓氏源流

庄(Zhuāng 庄)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德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 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戴公武庄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庄姓形成以后,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姓,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庄姓望出天水(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楚庄王。又称荆庄王,姓芈名族,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六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即位后,申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平定权臣若敖氏的叛乱。又重用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庄王知人善任,终于使楚国迅速强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陆浑之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迫使郑、宋等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号“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他的后代中,有一支以其谥号为氏,称庄姓。他们尊楚庄王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代,庄姓已经向各地播迁。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蹻、庄辛、庄善,宋有蒙人庄周。这些史实表明当时齐(今山东省)、楚(今湖北省)、越(今浙江省)、宋国蒙(今河南省与安徽省间地)都有庄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踪迹。据《史记·西南夷传》所载,庄王苗裔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省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庄足乔遂在滇称王是历史上第一个云南王。汉武帝时,始归顺汉朝,时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这就说明,庄姓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此际庄姓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庄忌,为庄姓杰出代表。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后改严光)开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名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名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

历史名人

庄 周:即庄子,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做过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张清静无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著有《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 庄 忌:吴(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人,西汉道家、文学家。其思想倾向老庄,提出退身穷处,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学。认为现实生活混浊黑暗,一无是处。 庄 徽:扬州江都(今属江苏省)人,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徽猷阁待制、平江太守等职。居官有令名,无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庄 夏:庄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学者。进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有《礼记解》、《典故备记》、《国史大事纪》等。 庄 绰: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学者。最高职任过鄂州、筠州知府。其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有《鸡肋篇》、《杜集援证》、《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庄 昶:字孔旸,号定山。应天府江浦(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曾任翰林检讨,后谪桂阳州判官。沦落三十年,以讲学为务。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刻意为诗,而喜用道学语言。有《庄定山集》。 庄青翟:高祖时大将、武强侯庄不识之孙,汉代大臣。文帝时袭爵武强侯。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后任相三年,于官场争斗中自杀。 庄际昌:福建省永春人,明代大臣。万历年间状元,因不愿依附魏忠贤,还家不出。后起为国子祭酒。 庄有恭:广东省番禺(今广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状元,授修撰、历任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书。有《三江水利纪略》。 庄存与:江苏武进人,清代官吏、学者、经学家、教育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礼部左侍郎。不斤斤计较于文字训诂,提倡今文经学,又兼治古文经学。有《毛诗说》、《周官记》、《周官说》、《味经斋遗书》等。 庄培因:庄存与弟,清代官吏、学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学士。以诗文名,而恭和御制诗居大半。有《虚一斋集》。 庄述祖:庄培因子,清代官吏、经学家。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桃源同知、旋辞官养亲,著书十六年。治经能传伯父存与之学,以研求精密著称。有《夏小正经传考释》、《尚书今古文考证》、《毛诗考证》、《五经小学述》等。 庄棫:字中白,江苏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纬候。先世业鹾,后家中落,校书淮南、江宁各官书局,以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棫自序谓:“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足见其词学渊源所自。与谭献齐名。朱孝臧合题二家词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感遇霜飞怜镜子,会心衣润费炉烟,妙不著言诠。”(《彊村语业》卷三)据此,知二氏固常州派之后劲也。

甲东镇外山村庄姓族谱,先祖是哪里人?

你说的是广东陆丰县的甲东镇外山村,这里的庄姓是惠来庄氏的一支。 惠来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大南山南麓,背山面海,属沿海丘陵平原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