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来自陕西商洛,听说祖宗来自山西太原一棵大槐树下,是否有人了解王家家谱,我知道三个字辈:学道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1收藏

我姓王,来自陕西商洛,听说祖宗来自山西太原一棵大槐树下,是否有人了解王家家谱,我知道三个字辈:学道,第1张

陕西宝鸡渭河北塬有一大村庄,曾称大韩村。据实际考察,本村现无一户韩姓人家,而以王氏占本村人口的7O%以上,现3个行政村,姓王的人口在4000人以上。

据老辈人讲,王姓人是山西大槐树族人,流落此地定居后,有男丁兄弟7人。

至2019年,7兄弟有后代的为3、4、5、7四门户,其余:1、2、6、三门己于百年前无后。而现有4门中,3、5、两户为近亲,现居住在宝鸡蟠龙镇大韩村南社村。4、7、两户为近亲,4户现居住在宝鸡蟠龙镇小韩村西部及南社村西南部,7户现居住在宝鸡蟠龙镇北社村、南社村、小韩村三个村的东部。

现查询族根:1本族应属王族那个族部。

2所述4、7、户姓名的排序如何

近日,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我市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的王清华老人家珍藏了一本罕见家谱,家谱记载有上至始祖周灵王太子晋,下至清朝康熙年间王氏家族的发展变迁、兴衰荣辱。28日,记者来到雨城区碧峰峡镇后盐村王清华家,恰逢老人家上山干农活。得知记者要看家谱,王清华的妻子马清荣(音)从卧室里把一个锁了好几层的深色木盒子拿了出来,在昏暗的光线下,盒子精致的做工令人眼前一亮。马清荣并不知道如何打开木盒,还是旁边另一名王家人帮忙弄了一阵后,才打开了盒子。在精致的盒子里,记者看到一本蓝色封面,纸张因年代久远气候潮湿而变色的王氏家谱。家谱长约30厘米,宽约24厘米,厚3厘米左右。翻开家谱,均为繁体文字,即有手写体,也有印刷部分。家谱里还配有某些朝代王氏家族居住的地形图和历代祖宗的工笔画像,画像附有简短的文字介绍。

据闻讯赶回来的王清华回忆,家谱是自己奶奶传下来的,因为近几十上百年间,他们这一族近几代以来家道衰落,族中有文化的人很少,他自己更是没读过几天书,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他也不清楚。但由于前辈的叮嘱,他把家谱看成是王家最珍贵的东西,妥善保存着。王清华也不知道他的上几辈人何年何月来到雅安生活,但家中保存的老宅和供奉祖宗的祠堂似乎告诉别人,这家人也曾一度兴旺过。

在王老汉家的后面,就是王家老宅,老宅全木质结构,堂屋有三扇大门,各种装饰、雕刻非常精美,门坎高过膝盖。堂屋内部高约5米左右,靠后墙正中的祠堂摆放着祖宗灵位。王老汉说,家谱以前就是与祖宗一道供奉在祠堂里的,如果有人要想观看,必须得到当家人的同意,并沐浴焚香、三拜九叩后才能观看。现在为了防盗,他把家谱收起来了,祠堂如今也已是布满了蛛网。家谱里有王羲之据对王家家谱有过一定研究的市民刘传康介绍说,这本王家家谱为清朝康熙庚申(公元1680)年,王氏第23代孙续修,距今约300年历史,记载了上至周灵王台子晋,下至清朝康熙26代孙,王家家族变迁历史。研究家谱得知,王家先后辗转山东、江苏、河南、山西、四川等省。家谱同时还收集了历代皇帝给王氏的皇令全文,祖宗图像以及墓葬地点。

与记者同去的几人根据该家谱里有关记录“羲之率祖若诸姬之……南国柱宗哉”而推测,这家人可能与晋时大书法家,曾做过东晋宰相的王羲之有关。但由于无专家在场,大家不敢断定家谱里所记录的是否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家谱里可以看出,王家来四川的时间大概是明末清初。从家谱记载王氏家族2000余年的兴衰变迁,可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自然地理等诸方面情况,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记者王金贵

我也姓王。

这是三国时期王氏家谱

1、琅邪王氏

(王戎是王浑的族孙)

王雄 ┳王浑 ━王戎 ━王方

┗王乂 ┳王衍 ━王玄

┗王澄 ┳王詹

┗王徽

(王祥、王览以下略)

王仁 ┳王睿

┗王融 ┳王祥

┗王览

2、太原王氏

┳王柔 ━王机 ┳王默

┃ ┗王沈 ━王浚

┗王泽 ━王昶 ┳王浑 ┳王尚

┃ ┣王济

┃ ┣王澄

┃ ┗王汶

┣王深

┗王湛 ━王承 ━王述 ┳王坦之

┗王祎之

3、东海王氏

┳ ━王详

┗王朗 ━王肃 ┳王恽

┣王恂

┣王虔 ┳王康

┃ ┗王隆 ━王景 ━王雅

┗王恺

这是三国时期王氏家谱

1、琅邪王氏

(王戎是王浑的族孙)

王雄 ┳王浑 ━王戎 ━王方

┗王乂 ┳王衍 ━王玄

┗王澄 ┳王詹

┗王徽

(王祥、王览以下略)

王仁 ┳王睿

┗王融 ┳王祥

┗王览

2、太原王氏

┳王柔 ━王机 ┳王默

┃ ┗王沈 ━王浚

┗王泽 ━王昶 ┳王浑 ┳王尚

┃ ┣王济

┃ ┣王澄

┃ ┗王汶

┣王深

┗王湛 ━王承 ━王述 ┳王坦之

┗王祎之

3、东海王氏

┳ ━王详

┗王朗 ━王肃 ┳王恽

┣王恂

┣王虔 ┳王康

┃ ┗王隆 ━王景 ━王雅

┗王恺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

(清)王中辉 王中极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 乾隆五十五年

(1790)存厚堂刻本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日本 美国

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

160 山西临晋王氏族谱二卷

(清)王士焱等重修

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 八册

科图 上海图

161 山西洪洞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董薄里薄村十甲王氏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楷苏 王楷欧编次

清嘉庆二年(1797)刊订刻本 十册

历史所 山西洪洞县档

162 山西洪洞王氏家谱四卷

(清)梁卓午撰

清光绪十三年(1887)怀德堂钞本

历博

163 山西洪洞王氏族谱崇祀乡贤录不分卷

(清)王锡国 王得时等七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二册

美国

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下面是几种王姓的起源。

1、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2、出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轸。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为河南王氏。

3、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4、他族改姓或赐姓。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5、少数民族改姓王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少数民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扩展资料: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

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长江以北其他地区、青海东部、新疆北部、云贵川、广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为44--8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63%,大约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王姓

——王姓家谱

大概有十一本吧,分别如下:

《东沙王氏支谱·家规》

《三槐堂王氏族谱》

《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义乌南陵王氏宗谱》

《润州王氏族谱》

《凤林王氏宗谱》

《赣榆王氏家谱》 江苏赣榆县金山乡保存

《王氏族谱》 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绪四年刊印

《王氏家谱》 河北青县陈嘴乡吴辛庄保存 写本。

《王谢世家》 明天启二年刊刻的30卷现 美国

《王氏通谱》 清光绪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属四川泸州王氏一枝,辈分是:海印大又顺登芝王元文汝正联心德天明在朝廷。守永宾奇富亨安帝宁童宦亭定广宗庆宣应宽宏。

迁移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福建南安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

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大名)王姓,琅邪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以东汉征士王霸为开基祖,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三国王允为开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

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

元末战乱和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1647年开始清军屠川,满清于1647年公开发布告示:全城尽屠,或屠男而留女。至康熙24年,完全占领四川全境,四川人口仅余9万,开始湖广填四川。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

同时明太祖朱元璋强令山西人外迁,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于太原王姓,长沙王源于江南上亢王姓。

海宁王氏即清末学者王国维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长江以北地区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区仅为第四大姓。

扩展资料:

起源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王姓家谱

王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国外也有。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3]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太子晋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后代被世人称为王家,便以王为氏。太子晋去世后,楚国诗人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唐代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

  例如信陵君魏无忌,先是避难于泰山,至西汉时期入朝,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君,其后裔子孙认为自己源于王族显贵之家,便易姓为王氏,世代相传至今。

福建王氏的祖先是三王开闽的王潮

我姓王,来自陕西商洛,听说祖宗来自山西太原一棵大槐树下,是否有人了解王家家谱,我知道三个字辈:学道

陕西宝鸡渭河北塬有一大村庄,曾称大韩村。据实际考察,本村现无一户韩姓人家,而以王氏占本村人口的7O%以上,现3个行政村,姓王的人口在4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