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陆云与陆逊的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28浏览:3收藏

陆机,陆云与陆逊的关系,第1张

陆机其弟陆云,陆逊是陆机的祖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祖陆逊是东吴丞相,父陆抗是东吴大司马。陆抗去世时,陆机14岁,即与其弟兄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灭,与其弟陆云退居旧里,闭门勤读。太康十年(289),陆机与陆云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大为爱重,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广为称扬,使陆氏兄弟享誉京师,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三国时期的东吴比较有名的并不是君主,而是大都督。比如大家熟知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是似乎很少人关注陆逊,陆逊其实是东吴中期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而且他在三国中竟然毫无败绩,他的才能根本不输给周瑜或者诸葛亮,然而他的名气却不响亮。那么毫无败绩的陆逊为什么不消灭曹魏,反而最后走向衰微了呢?

很多人可能知道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但不一定知道陆逊的四次北伐。公元228年,陆逊发动对曹魏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历史上被称为石亭之战,当时是陆逊亲自指挥,大败曹休,而且俘虏了魏国士兵一万多人,战绩辉煌。公元230年,没过几年,陆逊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地点是在庐江,又叫庐江之战,这场仗魏军有备而来,陆逊洞悉了魏军的动向,连夜撤退部队,

所以没有折损兵力。陆逊的第三次北伐发生在公元的236年,这是著名的襄阳之战,东吴主力军失败,陆逊居然也摆起了“空城计”让士兵撤退,这场仗打下来还还击魏军,斩人千余。第四次是一次“大反扑”陆逊占领邾州。其实总的来说,四次北伐只有一次是和曹魏正面交锋。论四次的成功概率,也是第一次胜算最大,那陆逊为何不乘胜追击,直取曹魏呢?

1 曹魏无损

其实,陆逊四次的北伐虽然均无败绩,但是只有一次和曹魏正面交锋,曹魏就算失败也是小败,并没有让曹魏的损失很大。更何况曹操的势力一直都十分牢固,就整个天下而言他坐拥六分,光拿兵力来说,就能超过蜀汉的总人口数量,所以石亭一战的失败对于曹魏来说算不得什么大败。如果陆逊强攻,很可能遭到曹魏的反攻,那时候以东吴的兵力不一定能够抵挡。

2 东吴保守

其实可以发现,孙权手里的东吴一直都在养精蓄锐,东吴十分重视自保,但凡是开战也是为了自保。江东之地,历来富足,因为北方的战乱使得大批的能人异士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和繁荣。可想而知,组成东吴政权的都是一些重视自保的人,所以东吴不会冒进。即便孙权有这个野心,他手下的各个势力意见肯定很大。北方地势平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政治人才还军事人才都不缺乏,相比南方人而言,北方人更加彪悍一些,

所以陆战比较有优势。南方的江东与之相比,更适合自卫,也没有一举拿下曹魏的实力。况且,三国鼎立,矛盾最大的两方其实是曹魏和蜀汉,而东吴只是第三者。曹魏和蜀汉都想征服东吴,所以东吴的立场比较摇摆不定,其二者谁赢谁输对东吴都不利。所以东吴是制衡曹魏和蜀汉十分关键的一方,自然不能轻举妄动。

3 陆逊的目的

陆逊不傻,自然不会在对付曹魏的事情上尽全力,如果曹魏和东吴一旦开战,坐收渔翁之利的就是蜀汉。陆逊要么是削弱曹魏在南方的势力,要么就和蜀汉一起对抗曹魏。可无论怎样,陆逊都不会舍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挑起战争还不如自保。

4 陆逊顾不过来

荆州从关羽手里丢失后,东吴只有荆州的三分之二,重要的城市还握在曹魏手里。而防守荆州的魏将士司马懿,陆逊必须时刻防范司马懿。更何况东吴并没有蜀汉地形的优势,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陆逊还要顾及东吴的内政,称帝的孙权宛如变了一个人,对朝政开始懈怠。加上孙权为了让政权变成本土化,对江东本地的大家族开始越来越忌惮,陆逊就是江东本地大家族的代表,能重用陆逊已经是难得,更别说给重兵。

5 陆逊手下关系复杂

东吴集团本原本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各大家族势力盘踞的一个联合体,并不像蜀汉一样抱团。陆逊自己就是江东的大家族,孙权要防着他。而且陆逊的手下们的关系很复杂,相处困难。很多人都不服陆逊的指挥,但是陆逊也不能赶走他们,所以关系十分尴尬。要想拿下曹魏,手下都不听话,仗就不好打。这就是为什么孙权要用陆逊的时候,为了稳定军心,还要亲自把天子剑授予陆逊,就是在帮陆逊统一军心。

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按亲戚关系那他应该叫孙权叫什么?

1、陆逊叫孙权叔叔。因为孙策和孙权是兄弟。

2、人物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3、人物评价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陆逊叫孙权叫叔叔!陆逊跟周瑜没有关系.周瑜跟孙策是连襟!

陆逊和孙权有亲戚关系吗

<历史概况>: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

陆逊字伯言,身长八尺、面如美玉,娶孙策之女为妻。和孙权当然有亲戚关系。

陆逊的仇人是孙策,那孙权把孙策之女嫁给陆逊,陆逊会对她好吗

陆逊是江东世家,孙策确有攻破庐江致使陆逊全家避祸。但孙权明白,不靠江东大族自己难以立足东吴,陆逊也明白,不靠孙权的力量家族难有出头之日。江东四大家族周、鲁、陆、顾都与孙氏互相利用,稳住了东吴局势,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虽然孙策之女嫁给陆逊有一些疑点,但陆氏两代忠心为孙氏政权效力是历史事实。要不是陆逊愚忠和孙权晚年独裁,陆逊成为司马懿之二也不一定,历史有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亲戚关系该应该叫什么

不是的,你哥叫他岳母为妈,你能叫妈吗?真是,就把你嫂子那边的关系当成你父母的关系一样,把你嫂子的父母当成一般的大伯叔叔婶婶,其它的关系也一样,别搞得太复杂。

孙策与陆逊是什么关系

陆逊的妻子是孙策的次女。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諡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和孙权什么关系 孙权孙策厉害吗

孙策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能力要比孙权强。

孙策是吴国基业的主要奠基者,他攻占了江东六郡,为孙权留下了张昭、周瑜等一大批很有能力的人物。

孙策志向高远,武力超群,曾经多次说要杀曹贼、取许昌。而孙权,只能确保江东,进取心明显不如孙策。

孙权,刘备和曹操是什么亲戚关系

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四个人有一天同乘一架飞机,途中飞机突发故障,可飞机上只有三个降落伞。于是诸葛亮出了主意:不如有山人出几道题,答对的背伞,答错的直接跳下去如何众人应允。于是诸葛亮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其实说的就是那几个太阳,不然的话,还能怎么办那,其实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关系的

陆逊与孙策是什么关系?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

陆绩是陆逊的叔叔

纵观三国历史,在吴国历史之中陆氏家族可谓功不可没.

其中特别突出的有:

陆逊:字伯言,原名议,吴郡吴人。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权配逊策女,数访世务,逊议以 “平山寇叛,取精锐。”权纳其策。由虚势伏兵,破丹杨费栈,安内患,得精卒数万。建安二十四年,蒙称疾瞒关羽,逊代献骄兵计,军暗渡取荆州,除抚边华亭侯。败詹晏、屈陈凤。破房陵邓辅、南乡郭睦,诱降文布。迁镇西将军,封娄侯。陆逊论治荆州“拔人才、未亲疏。”权纳之。黄武元年,拜大都督、假节。督军五万西陵拒刘,伐谋分兵相机而动。火攻,备军尽殁;伏兵,逊逸待劳。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吴蜀合,捆以外逊主之,权留玺于逊自裁度。皖县破曹休,缴获从辎重。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太子。京外上疏:“宽刑罚、忘过记功,以成王业。阻权偏师取夷州。”公孙渊背盟,权欲征,逊陈弊利“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辍;图四海,匪怀细害大。乞息六师,定中夏。”权纳焉。嘉禾五年,逊协诸葛瑾攻襄阳。信韩扁为敌虏。逊佯攻暗退兵,袭江夏附者众。陷魏江夏太守逯式解边害。嘉禾六年,平吴遽乱,定三郡。逊忧吕壹弄权,陈曲直于权。年少丰,开仓济民。逊善赌人,昔言以诸葛恪、暨艳、杨竺终败丧,果应。赤乌七年,代顾雍为丞相。陈 “太子正统,藩正有别,当彼此得所,上下获安。”叩头流血。权不纳,又累遣使责逊,逊愤恚卒,年六十三。孙休时,谥昭侯。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三国名将.

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吴郡吴人。逊死,抗拜建武校尉,率逊众还葬。明年与恪换屯柴桑,又寿春胜魏,督西陵等地。蜀亡,攻巴东罗宪,无功而返。抗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数谏朝堂,厉众治寡、安治乱,亲贤远宦戒于君。守江陵与晋车骑羊祜英雄相惜;筑围墙退杨肇平西陵降步阐众。后上疏求敕薛莹,任人唯贤。又言休养生息,以待时机。凤皇二年,就拜大司马、荆州牧。三年夏,病重上疏,陈西陵利害,劝施仁治,重守西陵,以应急变,秋卒.子陆景有父风,陆机陆云皆有文著于世.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逊之族子,扬州名士,官至镇西大将军,迁荆州牧,迁左丞相,在内政方面和讨伐山越方面建勋颇多,与丞相顾雍等,并称”顾,陆,朱,张”.古今之贤相。屡次劝谏暴虐的吴帝孙皓,但是没被采纳.子,陆玮,体质刚强,统帅之才,时称鲁肃不过,拜扁将军,吴后期名将.

陆绩: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字公纪,扬州名士,后作官于吴,官至偏将军,太守,也是汉末有名的天文学家,作有浑天图也有帅才,但更显才学长子,陆宏,官至会稽都尉,次子,陆睿,官至长水校尉

陆瑁:扬州名士,陆逊之弟,字子璋,少单贫有志,好鹜义,官至议郎,选曹尚书,功于内政,体息民情.多次疏谏,长于文集.子,陆喜也涉文集

好人伦,拜选曹尚书.

纵观三国历史,在吴国历史之中陆氏家族可谓支撑三分.

其家谱:

陆康 (字季宁,汉末庐江太守) ---从弟--------- 陆纡

/ /

陆绩 (字公纪,太守,偏将军,汉末有名的天文学家) 陆骏(字季才)

/ \ / \

陆宏 陆睿 陆逊 陆瑁

/ \ \

陆凯-弟-陆胤-----从弟---------陆延 陆抗 陆喜

/ \ ///\\ /\

陆玮 陆式 陆安陆景陆玄陆机陆云 陆华 陆沅

  姓氏起源

  关于陆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这就是山东陆氏。

  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个孙子叫通,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

  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此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陆浑国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

  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鲜卑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如洛阳后改为陆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陆氏的发源地有多处。从陆氏大致繁衍的历史情况上看,历代路姓是以今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浙江、江苏六个省为主要分布的地方。分布于这些地方的陆姓多为战国时宣王的儿子陆通之后。陆姓早就兴盛于江浙一带,据史料记载,陆通有子陆发任齐为大夫,他的子孙后来又有迁徙至荆州、丹徒的。汉末三国鼎立的时候,位于江东的东吴,陆氏人才辈出,著名的如孙权手下的陆逊、陆逊的儿子陆抗、孙子陆机和陆云,可见当时陆氏在此地的兴旺。到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各地的陆氏都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宋元之后,陆氏遍布全国各地。

  堂号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陆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内、吴郡为其堂号。

  家乘谱牒

  上海:云间陆氏家乘四卷首一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云间珠溪陆氏谱不分卷、 崇明陆氏大宗世谱不分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

  江苏:淮安山阳陆氏族谱八卷、泰县海陵陆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丹阳云阳陆氏族谱十卷、丹阳云阳陆氏族谱八卷、武进晋陵茅庄陆氏宗谱八卷、武进樟村陆氏宗谱十六卷、武进樟村陆氏宗谱十八卷、常州白云湾支陆氏会修宗谱一卷、武进陆庄陆氏宗谱二十七卷首一卷、武进陆庄陆氏宗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武进晋陵陆氏宗谱十二卷、无锡陆氏世谱摘录不分卷。

  历史名人

  陆 贾:西汉著名政治家、辞赋家,他自从汉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为说客出使诸侯。力主提倡儒学,“行仁义,法先胜”,并辅以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对汉初政治曾起过较大影响。

  陆 突:洛阳(今属河南)人,北魏时官至厉威将军、关内侯。其子陆俟随帝征战,屡建奇功。陆突有子十二人,曾孙数十人,均仕当朝显官,是为官宦显赫之家。

  陆 凯:字智君,代(今河北省蔚县东)人。北魏孝文帝时在世,以忠厚见称曾被任命为正平太守,在郡七年。

  陆 逊:三国吴国名将,善谋略,出谋击败关羽,后水攻大败刘备,因战功显赫而官至丞相。

  陆 抗: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陆逊之子。曾任建武校尉、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英武之风为时人所赞赏。

  陆 绩: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三国时期天文学家,官至郁林太守。

  陆 贽:字敬舆(753-805),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德宗立位,召为翰林学士 。

  陆 游:字务观(1125-1210),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南宋时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坚决抗金,主张充实军备。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现存的有9000多首,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求和,风格浑雄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陆探微:吴(今江苏省苏州)人,南朝宋时著名画家,精于肖像画,所绘人物“骨秀神清,严正生动”,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又因笔势连绵不断,有“一笔画”之称。

  陆修静:吴兴东迁(今浙江省吴兴东)人,南朝宋时著名道士,著有《三洞经书目录》及斋戒仪范等。陆法言:临漳(今属河北省)人,隋代音韵学家,著有《切韵》。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末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皮日休并称“皮陆”。

  陆德明:苏州吴(今江苏省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撰有《经典释文》等。

  陆九龄:字子寿(1132-1180),南宋江西省金溪人,人称复斋先生。于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中进士,任兴国军教授。当地滨於大江,民寒啬,罕志於学,但复斋并不以闲职自逸,每次讲学都正衣冠,严规矩,如临大众。

  陆九渊:抚州金溪(今属江西省)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其学说被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景炎三年(1278年)初,赵昰死,群臣多欲散去,陆秀夫勉励群臣,再立八岁的卫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迁居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南海中)。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同执朝政。 陆树声:字与吉,别号平泉,朱家角人,最初冒姓林,居林家角(今沈巷林家村),官至南京刑部侍郎。

  陆心源:浙江吴兴人,清代藏书家,他收藏了两百本宋朝的珍善本书,因藏书扬名于天下。著有《潜园总集》。

  陆润庠:字凤石(1841-1915),江苏省元和(今苏州)人。同治状元,官至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书学欧,虞。其撰制的《七言联》华美妍丽,工稳舒缓,属文人雅作。

陆机,陆云与陆逊的关系

陆机其弟陆云,陆逊是陆机的祖父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